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狗巡视电网“主动脉”
科技日报· 2025-09-01 08:27
智能巡检技术应用 - 国网湖北电力在1000千伏特高压黄石站投入四足机器狗 通过AI算法实时识别设备状态并自动告警 实现远程任务调度和告警处置[1] - 智能机器狗可全面采集设备外观及温度数据 适应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 巡检效率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1] - 传统人工巡检存在耗时费力及安全风险 复杂设备区域难以实现全面及时监测[1] 无人值守电网建设 - 鄂东片区构建由1869个高清云台摄像机 34个巡视机器人及12台无人机组成的远程智能巡检群 覆盖13座超特高压变电站[1] - 智能管控中心通过集中调度实现对湖北长江以南武鄂黄黄区域超特高压变电站的全方位拍摄 巡视及检查[1] - 该系统确保电力"大动脉"安全稳定送电 代表大电网无人值守运营模式的重大进展[1]
场景融合欠缺 转型路径不明……企业“算力落地难”怎么破
科技日报· 2025-09-01 08:24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区人工智能相关ICT市场投资规模2025年预计达1.6万亿元 2028年有望增至3.5万亿元[1] - 中国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 截至2025年中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2] - 自主创新算力平台预计2025年底占据接近50%市场份额[4] 技术架构变革 - 传统IT架构无法满足AI对算力数据实时性的高要求 企业存在数据孤岛问题[2] - CPU架构难以应对AI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2] - 智能时代算力设施需具备高性能多核处理能力及AI应用加速技术[3] 华为战略布局 - 华为2024年中国区政企计算产业增长80% 鲲鹏昇腾平台发挥关键作用[4] - 鲲鹏处理器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4] - 昇腾AI处理器为各行业提供强大算力支持[4] 应用场景实践 - 图灵医疗监护系统通过昇腾算力实现多模态数据分析 实时预警癫痫疾病发作[5] - 图灵智法一体机帮助法务人员节省超80%审稿时间[6] - 华为推出行业智能化参考架构 包含智能感知智能联接智能底座智能平台AI模型五层体系[7] 方法论与生态建设 - 提出三层五阶八步数智化转型方法论 三层指智能业务定义AI开发交付智能应用运营[8] - 五阶涵盖场景流程组织数据IT五大转型阶段[8] - 通过xPN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适配业务场景的先进算力底座[8][9]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mRNA疫苗平台 可显著增强身体免疫反应
科技日报· 2025-09-01 08:22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mRNA疫苗平台,旨在显著增强免疫反应、提升mRNA疫苗的有 效性,并拓展其在多种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潜力。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的 研究表明,这种疫苗平台技术可使未来的mRNA疫苗更加可靠和有效。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此次开发了名为"分子疫苗平台"(MVP)的新技术。该平台在mRNA编码的 蛋白质上附加一种"细胞GPS"模块,引导这些蛋白质高效转运至细胞表面,从而增强抗原暴露,提升免 疫系统的识别与反应能力。 这种"细胞GPS"模块由天然膜蛋白元件构成,包括信号肽和跨膜锚。信号肽负责将蛋白质导向正确位 置,而跨膜锚则将其固定在细胞膜上,确保其稳定表达。在实验室测试中,研究人员将该平台应用于猴 痘、人乳头瘤病毒(HP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带状疱疹)等多种病原体,结果均显示出更强 的抗原表达、更高的抗体水平和更活跃的T细胞反应。 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将该技术扩展至癌症、艾滋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更广泛的疾病领域,推动mRNA技 术从传染病防控向全面医疗应用迈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mRNA疫苗近年来逐渐广为人知,其原理是向人体细胞提供遗传指令,使 ...
压力会在分子层面改变心脏功能
科技日报· 2025-09-01 08:22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团队发现,仅10天的急性压力就足以引发炎症,导致心脏功能出现细微改变。他们 还揭示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种名为NLRP3炎性小体的多蛋白复合体被激活,该复合体是炎症反应 中的关键"放大器"。 团队表示,压力通过一系列细胞应激与信号通路激活这些复合体。这是科学家首次证实,环境压力可直 接触发心脏细胞内的这一过程:释放出有害分子,进而促使心脏病发生。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一项新研究揭示,压力不仅影响大脑,还会在分子层面改变心脏功能。相关论 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分子与细胞心脏病学杂志》。 这项研究聚焦于环境与社会压力因素,如噪音、拥挤和睡眠中断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重点探讨慢性心 理压力如何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对于保护心脏而言,改变生活方式、减轻压力固然是最佳选择,但这对生活在高污染、高噪音或高社会 压力环境中的人并不容易实现。研究团队希望,基于这一机制找到可干预的体内靶点,为开发新疗法铺 路。目前,他们正在深入研究慢性压力如何影响"脑—心轴",以及压力对肠道菌群和全身化学环境的影 响。未来计划与临床医生合作,将上述发现转化为实际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心脏压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湖北老河口:智能制造破圈出海
科技日报· 2025-08-31 14:3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3年投产以来销售额每年增长超50% [1] - 2024年上半年3吨至35吨系列叉车销售超6000台同比增长20% [1] - 产品畅销北美欧洲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1] - 今年已销售2000台再生锂电叉车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最新研发高压重载锂电叉车采用600V高压平台和自主可控整机控制系统 [3] - 保持与传统燃油叉车相当性能同时实现能耗和碳排放大幅降低 [3] - 推出16至35吨高压重载锂电叉车锂电越野叉车伸缩臂叉车等系列产品 [3] - 创新推出循环再生锂电叉车构建覆盖生产使用回收再制造的全链条绿色发展体系 [3] 研发与市场定位 - 搭建湖北整机研究所与新装备研究院两大核心研发平台 [3] - 派驻资深专家团队全程赋能研发建设 [3] - 产品填补行业重载锂电装备技术空白 [3] - 适配港口矿山物流等多场景作业需求 [3] - 深度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针对全国400多万台内燃叉车存量市场 [3]
全球无先例,我国成功实现
科技日报· 2025-08-31 10:42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实现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体系和核心装备规模化应用关键进展 [1] - 公司研制世界领先耐350℃注采一体化装备 自主研发小型化高效注热装备 井下安全控制系统与长效防砂装置 [1] - 公司设计建造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 填补海上稠油热采装备领域空白 [1] 产量规模 - 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 [1] - 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 [1] - 热采油田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域 包括南堡35-2 旅大21-2 锦州23-2等多个主力油田 [1] 行业挑战 - 海上稠油具有黏度高 密度大 流动性差且易凝固特性 开采难度大 [1] - 海上平台作业空间小 成本高 面临技术装备和经济效益双重挑战 [1] - 海上稠油热采规模化开发属业界公认世界级难题 全球范围内无先例 [1]
研制成功!突破多项技术难题
科技日报· 2025-08-30 12:07
8月29日,全行业首台零碳氨燃料铝棒加热炉在广东省佛山市发布。该设备以氨为燃料,实现了铝加工 加热环节的零碳运行,可替代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传统多棒炉。 在铝型材生产过程中,铝棒加热环节的能耗占比较高,传统天然气燃烧加热方式碳排放强度大。实现这 一环节的零碳转化,对全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发团队重点突破了三大技术难题:一是氨燃料的稳定燃烧技术,通过创新性的燃烧器设计和控制系统 优化,实现了氨燃料的稳定、高效燃烧;二是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采用分级燃烧和先进的催化技 术,氮氧化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三是系统集成优化技术,通过多级预热和智能控温等创新设计,大 幅提升了系统热效率。 据悉,企业无需改变核心生产工艺,通过装备替换,即可实现加热环节的零碳化。 零碳氨燃料铝棒加热炉。图片来源:佛山仙湖实验室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重要进展!成功实现稳定产出→
科技日报· 2025-08-29 18:00
技术突破 - 全球首套绿电绿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线实现全流程工艺贯通 [1] - 稳定产出绿色近零碳直接还原铁产品且金属化率达到95% [1] - 采用先进碱水电解制氢技术解决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偏高、高活性材料稳定性不足及氢气存储输送安全性问题 [3] - 突破传统氢冶金原料适应性差、还原效率低和粘结失流等难题 [3] 能源应用 - 项目所需绿电来自风电机组 [3] - 实现自动安全可靠的连续化生产和供气 [3] 知识产权与工艺 - 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化床氢冶金新技术成套工艺技术包 [3] - 打通制氢—还原—压块全流程 [3] - 实现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的跨越 [1]
开创多元协同治理格局 促进人工智能安全有序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8-29 14:37
人工智能战略定位 - AI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国务院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推动技术与应用双向赋能 [1] - AI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 核心价值体现在赋能 减负 提质 增效四个维度 [3] - 意见紧扣全球科技趋势 以战略性布局引领方向 科学性设计推动融合 指导性举措明确路径 及时性部署抢抓机遇 [4] 产业赋能应用 - AI拓展科学研究认知边界 如AlphaFold破解蛋白质折叠难题 支持科研范式转型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3] - 智能制造领域车企通过AI维护系统将设备故障率降低20% 教育领域AI定制学习路径 医疗领域成为智能助手 [3] - AI通过自动化技术将人们从危险繁重工作中解放 创造智能化就业机会和工作方式 关注民生提振消费 [3] - 社会治理领域提升应急效率 生态治理领域实现实时监测模拟推演 推进治理能力精准提升 [4] 技术风险挑战 - 大模型存在黑箱特征 不可解释性导致决策逻辑难理解 鲁棒性不足易受对抗攻击 幻觉问题生成虚假内容 [6] - AI价值观是数据投射 训练数据偏见被模型放大 可能无意识传播与主流价值观相悖内容 影响社会和谐 [6] - 深度伪造技术生成以假乱真音视频 海量数据依赖导致隐私泄露风险 AI驱动网络攻击威胁个人安全与社会稳定 [6] 安全治理体系 - 构建四位一体协同治理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多元公共安全体系 建设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建立智能应急体系 [8] - 技术安全方面开发可解释AI使决策透明化 通过对抗训练提升模型抗攻击能力 研发内容真实性检测算法 [9] - 伦理安全方面通过强化学习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模型 优化内容审核与行为约束技术 [9] - 应用安全方面制定数据保密网络安全供应链安全管理办法 引导安全行业数智转型 提升公众风险意识 [9] - 国家安全层面加快建设全维度安全测评体系 参与全球治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 推动智能向上向善理念 [9]
【科技日报】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科技日报· 2025-08-29 08:53
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脑机接口应用于脑深部肿瘤术中边界精准定位的临床试验完成 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植入式临床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重要突破 [1] - 临床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临床脑机接口微电极NeuroDepth 通过实时信号检测高精度获取肿瘤边界特征信号 [1] - 采用多层次调控与高通量神经信号同步检测仪AIRCAS-128 可同步采集分析海量神经信号 将原始信号转化为精准病灶导航 [1] 技术优势 - 突破传统神经电极仅能检测脑表面和浅层的局限 可探测全脑任意区域包括脑表面 浅脑与脑深部 [1] - 可同步检测化学信号如多巴胺 谷氨酸等神经递质 为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提供更全面依据 [1] - 技术有助于科学开展手术规划 在精准切除恶性肿瘤的同时保护大脑运动 语言 认知等功能区 [1] 临床应用 - 临床试验针对一位胶质瘤患者开展 通过NeuroDepth实时反馈的单细胞水平神经信号成功精准识别肿瘤边界 [2] - 在最大程度保护功能区的同时完整切除了肿瘤 患者术前因脑肿瘤压迫出现癫痫频发症状 [2] - 本次临床试验成功是脑机接口技术走向临床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