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17999元起!搭载麒麟9020处理器,华为全新三折叠屏手机发布,余承东:“堪称炒股神器”
华夏时报· 2025-09-04 18:28
产品发布 - 华为发布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 搭载麒麟9020芯片和鸿蒙5.0系统 [1][3] - 新机提供玄黑 皓白 槿紫 瑞红四款配色 [3] - 麒麟9020芯片配合鸿蒙5.0系统带来36%整机性能提升 [5] 产品功能 - 首次实现PC版办公软件装入手机 支持多窗口编辑功能 [6] - 配备手写笔支持全局批注和分屏摘录 可作投屏激光笔使用 [6] - 首次装入PC版金融软件 支持实时行情查看和深度数据分析 [8] - 行业首款接入中国地震局数据的手机 联通全国1.5万个专业地震观测站点 实现秒级地震预警能力提升2.5倍 [8] 市场竞争 - 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可折叠iPhone 预计出货量800-1000万台 2027年增长至2500万台 [9] - 苹果计划2028年发布可折叠iPad 展开状态提供18-20英寸显示面积 [9] - 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达1983万台 同比增长6.0% [9] - 行业通过价格下探和功能创新扩大市场覆盖 折叠屏产品逐渐从高端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 [9]
夯实高质量发展 做深金融“五篇大文章” 交通银行2025中期业绩彰显服务实体经济底色
华夏时报· 2025-09-04 17:32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资产总额达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9% [2] - 营业收入1333.68亿元 同比增长0.77% [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2] 贷款业务增长 - 客户贷款余额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4434亿元 增幅5.18% [3] - 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4729亿元 增幅5.75% [3] - 对公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654亿元 增幅6.30% [3] - 长三角地区贷款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9% 占全部贷款比重近30% [4] 五篇大文章专项表现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 获贷企业数量较上年末增长11.12% [6] - 普惠贷款余额8524.0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2.96% [7] - 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1.39% [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2860亿元 [8] 区域发展与创新业务 - 上海地区对公信贷份额持续提升 实质性贷款增量排名市场第一 [4] - 债券通交易超4880亿元 互换通交易超4910亿元 [5] - 境内银行机构贸易融资发生额同比增长13.60% [8]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56.65% [9] 客户基础与资本实力 - 完成A股定增141亿股 募集资金1200亿元 [10] - 境内银行机构对公客户总数295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3.75% [10] - 零售客户数2.02亿户 较上年末增长1.30% [10] - 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同比增长8.63% [10]
券商上半年成绩单揭晓:10家营收突破百亿元,中信证券稳居投行“一哥”
华夏时报· 2025-09-04 17:02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有10家头部券商营收规模超百亿元 [1][2] - 41家A股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出现增长 其中13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2][3] - 国泰海通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13.74%至157.37亿元 超越中信证券跃居行业第一 [1][2] 头部券商业绩排名 - 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营收稳居行业首位 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 [1][2] - 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营收分别为162.19亿元和153.98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31.01%和34.38% [2] - 中国银河 中金公司等6家券商营收位于105-138亿元区间 [3] 投行业务表现 - 投行业务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关键动力 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收入20.54亿元同比增长19.16% [1][5] - 头部券商投行业务表现突出 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收入14.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9.70% [5] - 中信证券A股主承销规模1485.28亿元 市场份额19.19% 科创板创业板承销规模261亿元均排名市场第一 [5] 行业竞争格局 - 投行业务"马太效应"突出 头部券商持续抢占优质项目资源 [1][6] - 十余家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中原证券 太平洋证券下滑幅度超50% [6] - 多家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收入不足1亿元 部分甚至低于5000万元 [6]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头部券商市场份额稳步扩大 [7]
创新裂变,全球突破:复宏汉霖步入高质量增长黄金时代
华夏时报· 2025-09-04 16:59
监管事件与整改情况 - 香港联交所就公司2019年一项历史投资管理协议未完全履行披露及合规咨询程序发布纪律声明 但未涉及罚款且对现任管理层履职无影响 未对港股上市地位、再融资能力及现有业务运营造成实质性干扰[1] - 公司已于2023年完成全部整改工作 升级内控制度 明确禁止开展股票、债券、基金及房地产投资 并成立由管理层组成的"投融资管理委员会"以完善风控机制[1] - 该事件为偶发个案 涉事高管已离职 整体合规框架与历史记录保持完好 不会改变企业基本面向好趋势[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8.195亿元 毛利润接近22亿元 同比增长10.5% 净利润3.901亿元[2] -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至7.709亿元 同比暴增206.8% 全球产品收入突破25.5亿元[2] - 海外产品利润同比飙升超200% BD授权合作现金流入突破10亿元 同比激增280%[2] - 预计2025年全年海外产品收入及利润将显著跃升 2026年有望延续高速增长势头[2]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汉曲优®在全球50多个市场获批 上半年销售收入达14.4亿元[3] - HLX14(地舒单抗)在美国获批两种规格:BILDYOS®(60mg/mL)用于骨质疏松症 BILPREVDA®(120mg/1.7mL)用于预防骨相关事件风险 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欧盟与加拿大同步获批[3] - 全球地舒单抗市场规模近75亿美元[3] - 汉斯状®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覆盖全球近半数人口 在印度上市12天治疗超150名患者[4] - 汉斯状®桥接试验进展顺利 预计2026年上半年提交FDA上市申请 并持续拓展胃癌、结直肠癌等大适应症[4] 国际合作与战略布局 - 与Organon、Intas、Abbott等全球巨头构建协同网络 形成全球化杠杆体系[4] - 2025年初与Abbott拓展合作 与Dr. Reddy's达成HLX15欧美授权 通过战略合作快速嵌入全球价值链[4] 研发管线创新突破 - HLX43(PD-L1 ADC)采用双重作用机制 通过全人源PD-L1抗体与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载荷偶联 实现PD-1/PD-L1免疫通路阻断及强力旁观者效应[7] - 2025年ASCO年会I期临床数据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腺鳞癌等多种实体瘤中持续缓解 疗效不依赖PD-L1表达状态[7] - 全球首个进军胸腺癌领域的PD-L1 ADC 获美国FDA临床许可 国际多中心Ⅱ期研究获中、美、日、澳等多国监管机构许可 并完成中美首例患者给药[8] - 启动覆盖宫颈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癌等Ⅱ期研究 探索"ADC+免疫"联合策略[8] - HLX22(新表位HER2单抗)针对HER2阳性胃癌一线治疗 与曲妥珠单抗差异化结合 使内吞率提升40%~80%[9] - Ⅱ期研究2年随访数据显示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 24个月PFS率为54.8%(对照组17.5%) ORR达87.1%[9] - 获得美国FDA与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正拓展乳腺癌等适应症[9] 技术平台与研发体系 - 自主打造新一代ADC技术平台Hanjugator™、多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TCE)平台及一体化早期研发体系[10] - HLX48(EGFRxcMET双抗ADC)基于Hanjugator™开发 HLX97(KAT6A/B口服抑制剂)实现非抗体模态拓展[10] - HLX3901、HLX3902通过TCE平台开发 瞄准前沿肿瘤免疫靶点[10] - HLX79(唾液酸酶融合蛋白)、HLX701(CD47靶向疗法)等探索前沿分子类型的差异化机制[10] 市场表现与机构认可 - 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450% 总市值突破450亿港元[6] - 成交量显著放大 市场筹码趋于集中[6] - 花旗、中金、招商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集中发布研报并连续上调目标价 认为公司研发管线潜力巨大且全球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6] 行业周期与发展趋势 - 创新药板块整体走强 龙头效应凸显[12] - 国际化进程带动海外收入高增长 商业化能力转化为实际盈利与正向现金流[12] - 研发管线储备充足 HLX43、HLX22等品种临床数据读出与注册进展明确 增长催化剂清晰[12] - 公司进入业绩与估值双向提升的戴维斯双击通道[12]
和ESG“较劲”:世纪华通重构“信任关系”
华夏时报· 2025-09-04 13:22
公司治理制度升级 - 公司于2025年8月发布多项核心制度修订文件 包括《控股子公司管理制度》《董事会议事规则》《内部审计制度》等 从集团管控与决策规范维度升级治理体系 强化制度保障—风险可控—效率提升的闭环管理 [1] - 《控股子公司管理制度》旨在建立有效控制机制 对控股子公司的组织、资源、资产、投资等进行风险控制 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审计监督 内容包括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重大经济合同审计等 [1] - 《董事会议事规则》聚焦董事会运作效率 通过细化会议流程和强化独立董事权责提升决策质量 《董事会设计委员会工作细则》核心职责包括审核财务信息及披露、监督评估内外部审计、管控公司内控 部分事项需经其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2亿元 同比增长85.5% 归母净利润26.56亿元 同比激增129.33%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86亿元 同比增长124.43% 经营性现金流达39.16亿元 同比增速107.3% [4] - 业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延续公司季度营收九连增的稳健态势 [4] ESG建设与实践 - ESG建设聚焦非公党建、风险控制、企业文化及公益实践四大维度协同 盛趣党委的党建品牌"生趣"获评2024上海市互联网企业党建特色品牌 [3] - 公司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模式优势 常态化举办沉浸式红色主题活动 例如联合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党支部组织党员代表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开展学习教育 [5] - 在公益实践领域坚持"科技驱动爱心 精准实践公益"理念 以科技赋能、精准公益、全员向善为三大支柱 在未成年保护方面加强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合作 深化"小童善治"未成年网络保护项目 研发《游戏是怎样炼成的》公益游学营 [5] - 持续推进"童心领航"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项目 于2025年8月在湖北恩施及襄阳20余个村落落地推广 赋能乡村儿童工作者 [5] 战略转型与效能提升 - 公司治理效能成为业绩爆发的有力证明 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效率提升 [2] - ESG建设与业务推进形成协同共振效应 通过治理体系完善、团队建设及公益活动形成风险防控和品牌增值路径 推动企业从短期盈利导向转向长期价值创造 [6]
「游戏风云」股价创年内新高 巨人网络新旧游戏共进 打破“吃老本”印象
华夏时报· 2025-09-04 12:44
股价表现与财务业绩 - 9月3日公司股价盘中触及涨停板36.20元/股创年内新高 收盘涨9.54%报36.05元/股 [4] - 上半年营业收入16.62亿元同比增长16.47% 归母净利润7.77亿元同比增长8.27% [4] - 拟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 [2] 长青游戏运营成效 - 旗舰手游《原始征途》小游戏版本二次推广成功破圈 上半年累计新增用户突破2000万 [2][4] - 该产品月均流水稳定维持在1亿元水平 首月新增用户达586万 [4] - 征途IP采用"分层体验+商业协同"运营模式 提升用户粘性与老玩家付费转化 [4] 新游戏产品表现 - 自研新品《超自然行动组》1月23日上线 采用中式微恐+多人合作差异化玩法 [7] - 6月该游戏月流水达4998万元环比上涨141% 超越《球球大作战》1934万元表现 [7] - 项目组计划通过玩法深化、IP联动及美术升级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7] 小游戏平台战略 - 公司通过存量手游开发小游戏版本实现用户扩圈 例如《球球大作战》在抖音/微信平台累计新进用户超1100万 [5] - 小程序日活跃用户超100万 小游戏平台适合承载社交属性强的长青类产品 [5][6] - 行业分析师认为小游戏平台可完成重度游戏类型的轻量化转换 维持IP持续存在感 [6] 产品管线布局 - 基于《月圆之夜》IP开发的1V1对战卡牌玩法新作《月圆之夜CCG》于9月4日开启限量删档测试 [2][8] - 新产品突破传统美术风格 采用暗黑风格营造沉浸式体验 有望开辟新游戏赛道 [7][8] - 公司形成新旧IP并举战略 既深化老IP运营也通过新作拓展产品矩阵 [8][9]
「游戏风云」股价创年内新高,巨人网络新旧游戏共进,打破“吃老本”印象
华夏时报· 2025-09-04 12:44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巨人网络股价于9月3日盘中触及涨停创年内新高36.20元/股 收盘涨9.54%报36.05元/股 [2][3]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2亿元同比增长16.47% 归母净利润7.77亿元同比增长8.27% [3] - 2024年营收29.23亿元同比微降0.05% 但归母净利润达14.25亿元同比增长31.15%呈现增利不增收现象 [5] 长青游戏运营表现 - 旗舰手游《原始征途》通过小游戏版本实现破圈 上半年累计新增用户突破2000万 首月新增用户达586万 [2][3] - 该产品月均流水稳定维持在1亿元水平 2023年全年流水超过15亿元 [3][4] - 《球球大作战》通过抖音和微信小游戏平台拓展 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进用户超1100万 小程序日活跃用户超100万 [5] 新游戏业务进展 - 自研新品《超自然行动组》于2025年1月23日上线 采用中式微恐+多人合作差异化玩法 [6] - 据Sensor Tower数据 6月该游戏月流水达4998万元环比上涨141% 远超《球球大作战》的1934万元 [6] - 项目组计划通过玩法深化、IP联动和美术升级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7] 产品测试与IP战略 - 《月圆之夜CCG》于9月4日开启限量删档测试 采用1V1对战卡牌玩法延续IP美术风格 [8] - 公司通过小游戏平台实现存量手游用户扩圈 利用平台用户红利促进流水增长 [5] - 专家认为经典IP是重要优势资源 需开发符合当下市场环境且吸引新老玩家的作品 [9] 行业技术趋势 - 小游戏平台适合承载长青类游戏 微信用户与主力玩家高度重合且社交属性契合 [6] - 技术实现降维移植使端游手游可在小游戏平台重播 有助于维持IP持续存在感 [5] - 玩家已接受在小游戏平台体验SLG、卡牌RPG等重度游戏类型 [6]
券商上半年成绩单揭晓:10家营收突破百亿元,投行业务呈现“马太效应”
华夏时报· 2025-09-04 12:44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增长态势 市场环境调整背景下行业营收规模实现扩张 [2][3] - 50家A股证券公司中有41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增长面达82% [5] - 10家头部券商营收规模超百亿元 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位居行业首位 同比增长20.44% [2][4][5] 头部券商营收排名 - 营收前十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330.39亿元) 国泰海通(238.72亿元) 华泰证券(162.19亿元) 广发证券(153.98亿元) 中国银河(137.47亿元) 中金公司(128.28亿元) 申万宏源(116.95亿元) 国信证券(110.75亿元) 中信建投(107.40亿元) 招商证券(105.20亿元) [4][5][6] - 国泰海通营收同比大幅增长77.71% 增速位列前十券商首位 [4][5] - 国信证券营收同比增长51.84% 增速排名第二 [4] 盈利能力表现 - 国泰海通归母净利润达157.37亿元 同比增长213.74% 超越中信证券跃居行业第一 [2][5] - 中信证券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 同比增长29.80% [5] - 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49亿元和64.7亿元 同比增长42.16%和48.31% [5] - 13家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其中华西证券(1195.02%) 国联民生(1185.19%) 国盛金控(369.91%)增速位列前三 [6] 投行业务发展 - 投行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头部券商优势显著 [2][7] - 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收入20.54亿元 同比增长19.16% 承销规模1485.28亿元 市场份额19.19% 排名市场第一 [8][9] - 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收入14.4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49.70% [8][9] - 国泰海通(14.55亿元 +20.22%) 华泰证券(11.86亿元 +25.50%) 中信建投(11.23亿元 +12.09%)等头部券商投行业务表现突出 [8][9] 行业竞争格局 - 投行业务马太效应加剧 头部券商持续抢占优质项目资源 [2][10] - 十余家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其中中原证券 太平洋证券下滑幅度超50% [10] - 多家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收入不足1亿元 部分甚至低于5000万元 [10]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监管政策变化和项目资源向头部集中是主要驱动因素 [10][11]
荣威“大乘用车”M7 DMH亮相 上汽乘用车体系化重构成果落地 |聚焦2025成都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9-04 12:43
行业背景与市场痛点 - 国产家轿市场处于技术迭代与用户需求升级的十字路口 十万级赛道价格战白热化与体验割裂矛盾凸显 [2] - 插混市场存在伪内卷现象 部分厂商为压低价格缩小电池容量 导致纯电续航仅数十公里 充电频次高且亏电行驶时油耗升高 形成省油不省钱悖论 [3] - 用户对真实场景能效 品质保障的期待持续攀升 行业需从参数竞争转向体验革命 [2][7] 公司产品与技术突破 - 上汽荣威推出长续航中大型豪华轿车M7 DMH 搭载自研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实现CLTC纯电续航160km 综合续航2050km 百公里油耗2.57L [2] - 采用行业首创21合1混动管理架构PICU 以单一芯片集成管理动力系统与座舱耗能单元 动力响应速度提升至微秒级 较传统架构降低30%能量损耗 [4] - 系统由设计大师约瑟夫·卡班操刀 采用发动机与P1电机同轴 P1与P3电机平行轴布局 优化动力性 经济性与NVH性能 [4] - 提供零自燃保障与三电终身质保服务 基于魔方电池30万辆零热失控实证及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6] 公司战略与管理变革 - 上汽启动大乘用车一体化改革 将荣威等自主品牌整合为统一作战体系 推行一个目标 一个预算 一张表管理模式 [5] -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兼任大乘用车事业群总经理 推进干部年轻化与竞聘上岗机制 深度互锁研发 营销与供应链 [5] - 明确只做长续航 真混动战略定位 以设计平权 技术平权 安全平权推动越级配置普惠下沉 [5][7] 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2024年上汽乘用车零售超81.4万辆 荣威 飞凡 MG品牌下半年起实现月环比连续稳健上涨 [6] - 2025年上半年上汽乘用车销售36.8万辆 同比增长9.8% 国内市场销量同比上涨54.7% [6] - 2025年7月荣威与MG双品牌零售超72000辆 同比增长超23% 新能源零售同比增长超27% [6] - M7 DMH推动插混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 体验和价值全方位竞争 行业将向更高纯电里程 更低能耗与更广场景适配发展 [7] 设计与服务创新 - 荣威邀请前布加迪威龙设计师约瑟夫·卡班主导M7 DMH设计 突破大众化与无脸化主流风格 强调品牌独特性 [6] - 专属开发荣威M网服务网络 结合零自燃保障与三电终身质保 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与技术壁垒 [6] - 产品定义围绕用户真实场景需求 如纯电续航满足一周通勤 综合续航满足长途出行 智能座舱无缝连接手机等 [7]
荣威“大乘用车”M7 DMH亮相,上汽乘用车体系化重构成果落地 |聚焦2025成都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9-04 12:39
行业背景与市场痛点 - 国产家轿市场处于技术迭代与用户需求升级的十字路口 十万级赛道价格战白热化与体验割裂矛盾凸显 [2] - 插混市场存在"伪内卷"现象 部分厂商通过缩小电池容量压低价格 导致纯电续航仅数十公里 充电频次高且亏电油耗上升 形成"省油不省钱"的悖论 [3] - 用户对真实场景能效 品质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关注持续攀升 [2][3][8] 公司产品与技术突破 - 上汽荣威推出长续航中大型豪华轿车M7 DMH 搭载自研DMH 6 0超级混动系统 实现CLTC纯电续航160km 综合续航2050km 百公里油耗2 57L [2] - 采用行业首创21合1混动管理架构PICU 通过单一芯片集成管理动力与座舱系统 动力响应达微秒级 较传统架构降低30%能量损耗 [4] - 系统由技术团队突破工程难题实现高集成度 在能效管理和适用场景广度上形成代际优势 [5] 公司战略与管理变革 - 上汽启动"大乘用车一体化"改革 整合自主品牌为统一作战体系 推行"一个目标 一个预算 一张表"管理模式 [6] - 由集团总裁兼任事业群总经理 推进干部年轻化与竞聘上岗机制 深度互锁研发 营销与供应链 [6] - 战略定位"只做长续航 真混动" 聚焦设计平权 技术平权与安全平权 [6][8] 市场表现与服务体系 - 2024年上汽乘用车零售超81 4万辆 2025年上半年销售36 8万辆同比增长9 8%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同比上涨54 7% [7] - 2025年7月荣威与MG双品牌零售超72000辆同比增长超23% 新能源零售同比增长超27% [7] - 提供行业唯一"零自燃保障"与"三电终身质保" 基于魔方电池30万辆零热失控实证及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7] 产品设计与用户定位 - 车型由前布加迪威龙设计师约瑟夫·卡班操刀 强调差异化设计语言 [7] - 产品定义围绕用户真实场景:纯电续航满足一周通勤 综合续航覆盖长途出行 智能座舱无缝连接手机 [8] - 目标为用户提供放心 信赖 超值且体面的体验 推动行业从参数竞争转向体验革命 [2][8]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插混市场需技术迭代与新评价标准 长续航技术对成本与效率具决定性意义 [8] - 竞争从单纯价格战转向技术 体验和价值的全方位维度 更高纯电里程 更低能耗与更广场景适配成为关键 [8] - 家庭用户理性选择趋向综合成本与体验优化 非最低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