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营报
icon
搜索文档
品牌消费走到十字路口,天猫618如何重构电商大促
中国经营报· 2025-06-19 12:49
电商大促策略转型 - 平台从比拼低价转向强调高质量增长,史上最长"6·18"酝酿新变化 [2] - 消费者对电商大促审美疲劳,商家更理性选择是否参与大促 [2] - 品牌商重新评估大促对销售的拉动作用,更关注长线生意运营 [2] 促销玩法简化 - 天猫618仅设"官方立减"85折单一玩法,规则为史上最简单 [4] - 88VIP消费券升级为无门槛9折,叠加优惠后部分品类低至5折 [5] - 京东和抖音电商也转向直接降价、补贴和一件立减等直观形式 [6] 品牌长线运营成效 - 天猫618第一阶段217个品牌成交破亿元,同比增长17% [7] - 家电家装、手机数码品类成交总额较去年"双十一"增长283% [7] - 专业户外品牌MAMMUT通过消费者洞察推出爆款产品,GMV快速超越去年全周期 [8] 会员体系与用户资产 - 淘天核心消费人群88VIP达4900万,平台重点运营高购买力人群 [11] - 品牌将会员数据沉淀为用户资产,会员复购率显著提升 [10] - 47%中国消费者固定选择熟悉品牌,较2024年提升14个百分点 [10] 新趋势与赛道挖掘 - 淘宝天猫美妆服饰类目占主流平台50%份额,家电3C占近五成 [12] - 国产高端服饰品牌之禾成交同比增长70%,88VIP贡献85%销售额 [13] - 李佳琦直播间推出30款新品,适老化产品直播间粉丝达37万 [14] 行业结构性变化 - 平台剔除未支付订单数据,更科学评估大促效果 [12] - 3C数码行业成为增长引擎,消费者为"情绪价值"付费热情高涨 [12] - 供给侧适老化产品存在触达不足问题,新直播间针对性开发该市场 [14]
营收增速创四年来新低 “插座一哥”公牛集团开讲充电桩新故事
中国经营报· 2025-06-19 12:32
核心观点 - 公牛集团正大力拓展以充电桩和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业务,以应对电连接和智能电工照明两大核心主营业务营收增速放缓的局面 [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双双创下四年来新低,但新能源业务同比增长104.75%,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3][6] - 公司加速推动国际化战略,2024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36.75%,并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6][7] 业务表现 电连接业务 - 2024年电连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83亿元,同比增长4.01% [4] - 该项业务营收增速从2021年的15.58%放缓至2024年的4.01% [4][5] - 2025年计划围绕新场景需求持续迭代创新,并加快产品出海 [5] 智能电工照明业务 - 2024年智能电工照明业务营收增速下滑至5.42% [5] - 2021-2023年该项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36.90%、23.39%、15.37% [5] - 2025年计划围绕高端、时尚、科技开展产品创新,以健康、智能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 [5] 新能源业务 - 2024年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104.75% [6] - 主要以超充产品为核心发力点,加速完善快充直流桩产品矩阵 [6] - 计划2025年加快新品上市,加大品牌和营销推广力度,巩固市场领先优势 [6] 战略布局 新能源业务拓展 - 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经营范围新增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 [2] - 推出"无极"系列家用充电桩、液冷超充、大功率柔性群充等产品 [2] - 计划建立行业领先的交付、安装、运维等全方位客户服务能力 [6] 国际化战略 - 2024年境外收入为2.39亿元,同比增长36.75%,但毛利率下降10.80个百分点 [6] - 聚焦新兴市场和欧洲市场,产品由单一转换器向多品类扩充 [6] - 在新兴市场已拓展至东南亚整体市场,并向中东、南美延伸 [7] - 在欧洲市场持续丰富家庭储能、充电桩产品线,与当地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新能源产品 [7] - 计划通过产品共创、营销网络共建的方式快速整合资源建立本土化销售服务能力 [7]
碳减排支持工具将扩容 绿色转型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营报· 2025-06-19 06:51
金融开放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 包括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如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 [1] - 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于2021年 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支持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 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 [1] - 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提出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 [1] 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挑战 - 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尚未完全统一 存在核查难度 不同行业 地区对碳减排项目的理解和标准存在差异 [2] - 工具覆盖面有限 未覆盖"碳达峰"目标实现后需重点部署的潜在绿色转型领域和低碳负碳领域 [2] - 金融机构实际操作中较为谨慎 规模有限 风险补偿与激励机制有待提升 [2] - 区域发展不均衡 中西部 资源型地区的绿色项目供给能力低于东部地区 [2] - 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重点领域有待扩展 如低碳农业 绿色交通 污水处理 绿色建筑等产业 [2] 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意义 - 标志着绿色结构性工具迈入深化改革阶段 可能在支持领域 金融产品形态 配套政策机制等方面展开创新 [3] - 推动碳减排工具从点状运行机制向更具系统性 可复制的政策工具转变 [3] - 上海先行先试体现政策可测试性与制度引领相结合 将探索更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工具设计 [3] - 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绿色金融工具制度化 标准化 提升国家气候金融治理能力 [3]
张少刚:企业出海勿陷 “包打天下” 误区 战略联盟与合规经营是必答题
中国经营报· 2025-06-19 06:43
出海现状与趋势 - 目前有80%受访中国企业有海外投资意向,超90%看好海外投资前景,其中近30%大型企业和40%中型企业已实施出海战略,近30%小企业已有出海计划 [1] -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历四阶段演进:1978-2001年以资源获取为主,集中在东南亚,国企主导 [1];2001-2008年转向市场和技术并购,投资区域转向欧美,民企占比升至30% [2];2008-2018年因成本上升和金融危机推动低价收购海外资产 [2];2018年至今受贸易战影响形势复杂化 [2] -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对外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首超利用外资,2016年达1961.5亿美元峰值,非国企投资存量占比升至约50% [3] 出海挑战 - 地缘政治是最大挑战:美国对华遏制升级,欧盟24国立法加强外资审查,英国、澳大利亚对中资实施严格准入限制,新兴经济体政策摇摆 [4] - 目标地区产业链配套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仓储、物流、水电短缺),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综合营商环境待改善 [4] 破局策略 - 风险防控需建立评估机制,规避政局动荡地区,购买商业保险保障安全 [6] - 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当地法规,设置合规师岗位,开展公益活动,推动可持续商业生态 [6] - 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避免单打独斗,通过合作共赢降低敏感项目风险 [6] 区域投资建议 - 优先选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自贸协定伙伴国及境外产业园区所在地,产品定位当地及欧洲市场 [7] - 欧洲可巩固英法德市场并拓展中东欧,聚焦电动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和"专精特新"产品,避免并购知名企业 [7] - 印度、日韩市场严苛需谨慎,墨西哥借道输美战略待观察,美国短期回避但中长期可布局传统行业或上市融资 [7]
前5月铁路投资增长近6% 下半年投资将继续加快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3:38
铁路投资现状 - 前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5月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8.7% [1] - 今年以来铁路投资加速,前2月增幅突破5%,一季度和前4月增幅分别达到5.2%和5.7% [1] - 5月以来多个铁路建设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包括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启动联调联试等 [1] - 当前铁路投资额打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但增幅较2023年(7.2%)和2024年(10.8%)有所回落 [1] 历史投资数据 - "十四五"前4年(2021-2024)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合计3.07万亿元,其中2024年达到8506亿元创历史新高 [3][4] - "十三五"期间(2016-2020)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合计3.99万亿元 [4] - 2022年铁路投资触底,全年仅完成7109亿元,为12年来最低 [2] 未来规划 - 2025年是"十四五"最后一年,铁路投资额至少需达到2024年水平才能完成建设目标 [2] - 国家铁路局已启动"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重点调研路网补白、枢纽提效等方面 [3] - "十五五"规划将重点完善西部地区路网空白建设,东部地区侧重市域铁路与城际铁路加密 [3] - 规划将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衔接 [3] - 投资规模坚持"适度超前、不过度超前"原则,重点提高投资效益和路网整体效能 [3]
青少年篮球数据报告发布:参与规模扩大,区域差异显现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3:28
青少年篮球赛事数据报告核心观点 - 数据分析应成为青少年篮球的核心工具 强调用数据替代主观判断 指出长期存在的三大误区:依赖直观观察 仅关注技术统计 误以为数据仅适用于高水平比赛 [1] - 中国青少年篮球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NYBO赛事年均增速超70% 赛区从19个增至168个 比赛场次从1800场升至12881场 参赛队伍突破7000支 累计参赛人次超6.5万 [2] - 区域竞技发展不均衡 传统强省在有效命中率 百回合得分等指标领先 中西部队伍进步速度加快 西南西北代表队展现技战术成熟度增长 [2] - 技战术风格呈现多元化 部分球队采用快节奏攻防与三分战术 另一些队伍侧重身体对抗与阵地进攻 [2] - 出手结构接近"魔球模型" 中距离出手比例15.7%仍高于CBA(12.4%)和世界杯(10.6%) 三分占比略低但篮下与三分已成主攻区域 [3] 数据应用价值 - 统一数据采集技术首次描绘中国青少年篮球真实样貌 解决过去赛事分散 标准不一的痛点 [2] - 数据支持青训细节提升 帮助教练进行客观科学指导 助力形成独特篮球风格 [1][3] - 全球青少年篮球呈现"结构趋同 效率主导"趋势 投篮效率与决策质量成为关键差异点 [3] 行业发展特征 - 科技赋能篮球成趋势 全面数据支持对培养后备力量具有战略意义 [1] - 赛事规模爆发式增长 五年间赛区数量增长784% 比赛场次增幅达615% [2] - 区域差距与进步并存 传统强省保持优势 中西部队伍在攻防节奏控制等环节加速追赶 [2]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特点是技术有大突破、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大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1:42
科创板改革政策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 旨在通过设置科创成长层和推出6项改革措施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1] - 政策重点服务技术突破性强 商业前景广阔 研发投入大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2] - 改革措施包括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试点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领域[1][2] 科创成长层实施细则 - 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 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2] - 新注册企业调出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 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2] - 存量企业按现行取消特殊标识条件执行调出[2] 第五套上市标准创新机制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将其入股年限 数量 比例作为审核注册参考依据[2] - 上交所将建立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定标准 完善信息披露 设立"黑名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 配套改革措施 - 推出IPO预先审阅机制 提升交易所预沟通服务效率[1] - 允许在审未盈利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1] - 健全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机制 协调投融资市场功能[1] 政策实施计划 - 证监会将组织上交所推进改革举措落地 加强政策解读 提升市场获得感[3] - 目标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3]
LGD在美起诉深天马 面板专利战背后的深层博弈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0:56
专利诉讼事件 - LG Display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深天马,指控其移动LCD、OLED面板及车载液晶面板侵犯多项专利 [1] - 涉及7项专利,产品包括为雪佛兰Traverse供应的11英寸液晶仪表盘和摩托罗拉Edge Plus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 [3] - 深天马表示已关注诉讼信息但未收到传票,正积极组织团队应对,目前经营一切正常 [1]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中中国大陆厂商占53%,京东方以18%市占率居首,深天马以16%居第二 [3] - 深天马车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40%,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主屏出货量全球第三 [4] - 2025年Q1中国大陆OLED中小尺寸出货量占比达51%,首次超过韩国的49% [6] 技术领域博弈 - LGD已退出LCD生产专注OLED,但仍持有相关技术专利,可能通过诉讼索取授权费 [4] - 三星显示此前起诉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火力集中在OLED高端核心技术如折叠屏、MicroOLED [5] - 中国大陆厂商在柔性屏、LTPO等领域快速逼近韩国对手,动摇其高端市场利润 [6] 专利战背景分析 - 韩国2011-2020年全球OLED专利占比达43%,正利用专利体系应对市场份额压力 [7] - 专利战反映韩国厂商对中国大陆技术追赶的焦虑,但难以逆转中国大陆在OLED和车载显示领域的突破 [7] - 全球显示产业竞争从"产能比拼"升级为"技术壁垒"竞争,战场延伸至车载等高端场景 [7]
全球腕带设备新格局:小米超越苹果跃居第一 华为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0:54
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4660万台 [2] - 基础手环、基础手表和智能手表三大品类均实现增长,成为市场扩张主要动力 [2] - 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1.93亿台,同比增长4%,连续两年增长 [7] - 中国及新兴市场需求强劲,弥补了美国、印度等成熟市场下滑 [7]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小米出货量增长44%至870万台,超越苹果跃居全球第一 [2][3] - 苹果出货量同比增长5%至760万台,掉落至第二位 [2][4] - 华为出货量同比增长36%至710万台,稳居全球第三 [2][4] - 三星出货量同比大增74%至490万台,位居第四 [5] - 佳明出货量180万台,排名第五 [5] 主要厂商表现分析 小米 - 红米手环5热销推动增长 [3] - 加快"人×车×家"战略下的自主研发和生态整合 [3] - 产品线齐全覆盖广泛市场群体 [3] - 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发力中高端市场 [3] 苹果 - 策略较为保守 [4]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通过新品更新重拾增长 [4] - 依托健康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保持优势 [4] 华为 - GT和Fit系列表现稳定 [4] - 华为健康App全球推广加速 [4] - 国内市场份额36%,稳居第一 [5] - 国内出货量增长25% [5] 三星 - "双轨制"战略成效显著 [5] - 大众产品扩大新兴市场用户基础 [5] - 智能手表保持发达市场高端定位 [5]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占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30%份额 [7] - 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量猛增50% [7] - 国内市场份额排名:华为36%、小米32%、XTC7%、苹果5%、荣耀2% [5] 行业发展趋势 - AI与可穿戴设备结合成为新动力 [6] - 血糖测量等医疗保健功能突破将推动市场增长 [6] - 摆脱对智能终端依赖,实现更大规模普及 [7] - 应用场景从健康管理扩展到社交、娱乐、支付等多领域 [8] - 产品形态和功能日益丰富,渗透日常生活各领域 [8]
真假难辨 罗永浩“数字人”在百度直播带货GMV超过“真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19:42
数字人直播技术突破 - 罗永浩数字人直播7小时吸引超过1300万人次围观,开播26分钟GMV即超越真人直播1小时成绩,整场GMV达5500万元,较5月23日真人直播增长10%,人均观看时长增加15% [1] - 数字人实现高度拟真化,复刻真人动作细节如调整凳子、敲桌子等小动作,并精准还原"罗氏幽默"风格,与搭档朱萧木数字人互动自然流畅 [2][3] - 百度采用对话上下文编码器技术实现双数字人实时互动,支持五六人同时直播的AI智能体架构,通过知识增强和检索增强技术降低大模型幻觉 [3] 商业化价值与成本优势 - 单个数字人月成本控制在千元级别,显著低于腰部真人主播月薪过万的水平,且具备规模效应,开播时间越长边际收益越高 [4][5] - 数字人直播在教育、旅游等深度解说品类转化率反超真人,但在服饰等依赖情绪价值的品类仍存差距 [5] - 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41.2亿元,同比增长85.3%,预计2029年将达250.5亿元 [5] 行业合作与战略布局 - 罗永浩担任百度慧播星首席产品体验官,其真人与数字人将不定期在百度优选直播,百度电商联合交个朋友打造数字人直播样本 [5] - 百度电商加大对数字人的流量与预算扶持,重点运营高增长潜力品类,推动直播行业智能化转型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