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中国2030年登月计划再获重大突破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22:3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新进展 - 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逃逸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 - 以运行好、应用好、发展好空间站及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为目标 [1]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30余年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建成自主可控空间站 [1] 中国航天技术成就 - 突破并掌握太空行走、空间站建造等关键技术 [1] - 采用"同步走"技术路线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节省经费并加快工程进程 [2] - 创新制定规模适度、扩展性强、可共轨飞行的空间站总体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航天工程管理方法 - 坚持举国体制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效方法 [1] - 强调"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 [1] - 工程顶层规划设计需反复论证与迭代,有时推翻十余种技术路线才能确定最终方案 [2] - 制定上万项故障预案以确保任务顺利并降低风险 [2] 航天精神与文化 - 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追求系统优化与技术突破 [2] - 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 - 体现为迎难而上的韧劲、淡泊名利的品质和战天斗地的精气神 [2]
达沃斯 巨变中的产业备受关注 1800位嘉宾将汇聚天津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22:16
中经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6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举办。6月17 日,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介绍了论坛相关情况。 本届年会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围绕"解读全球经济""中国展望""剧变中的产业""投资人类与地 球""新能源与材料"五大议题展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帅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将展示 在高质量经济发展中取得的非凡成就,也将重申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据悉,今年的年会主要有三大亮点。陈帅介绍,一是举办时间节点特殊,意义重大。今年是"十四五"规 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会重点关注全球经济发展议题,旨 在为全球工商界的沟通和交流搭建重要平台;二是年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年会期间将举办近200场 分论坛活动;三是嘉宾构成多元、代表性强。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约90个国家的近1800位 嘉宾注册参会,人数为近年之最。参会规模的逐年扩大,也表明中国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超强吸引力。 作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亚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1—5月铁路货运量增长1.73% 增速超过年初计划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22:07
全国铁路货运 - 前5个月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21.21亿吨,同比增长1.73%,其中5月发送4.40亿吨,同比增长0.70% [1] - 国家铁路前5个月发送货物16.42亿吨,同比增长3.10%,其中5月发送3.44亿吨,同比增长1.78% [1] - 货运增长幅度放缓,一季度和前4月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01%和2.00%,国家铁路为3.1%和3.51% [1] - 二季度为铁路货运淡季,煤炭需求疲软,水电旺季挤压煤炭运输需求,化工、水泥等行业需求不足导致金属矿石运输需求下降 [1] - 大秦铁路前5月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1.56亿吨,同比减少3.59%,前4个月完成1.23亿吨,同比减少4.05% [1] 国家铁路货运计划 - 国家铁路货运增长进度超过年初计划,2025年预计完成货物发送量40.3亿吨,同比增长1.10%,目前已完成全年任务的40.74% [2] 全国铁路客运 - 前5个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18.63亿人次,同比增长7.32%,其中5月发送4.06亿人次,同比增长12.61% [2] - 截至5月底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万列,同比增长7.5%,5月1日开行1.38万列、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创单日历史新高 [2] - 前5个月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630列,同比增长20.2% [2] - 12306系统优化,计次票、定期票拓展至71条线路,"静音车厢"服务拓展至92趟动车组列车,京津城际铁路8个站点实现刷第三代社保卡乘车 [2] 国际铁路运输 - 中老铁路前5个月累计发送旅客突破845万人次,运输货物超993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跨境货物234万吨,同比增长8% [3] - 中越国际旅客列车于5月25日恢复开行 [3] 国家铁路客运计划 - 2025年国家铁路预计完成旅客发送量42.8亿人次,同比增长4.91%,前5月发送17.30亿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40.42% [3] - 国家铁路客运量增幅与全年预计增幅一致,预计6月暑运将推动客运快速增长,暑运和国庆黄金周客流有望超过2024年同期 [3]
新增或调高!多家银行更改服务收费项目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21:09
银行收费调整趋势 - 多家银行近期增加或调整收费项目,涉及境外机构账户管理费、手机银行结算手续费、网上银行结算手续费等[1] - 乌海银行自6月13日起对资信业务、银团贷款业务收费,个人存款证明服务20元/份,资信证明200元/份[2] -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新增境内邮寄费20元/次、境外邮寄费300元/次、境外机构账户管理费200元/年,2025年6月1日执行[2] - 苏州银行新增"尊行卡年费",白金卡588元/卡/年,2025年9月10日生效[2] 国有银行参与调整 - 某国有银行调整信用卡结算服务费,网上银行等渠道转账汇款费率从0.02‰(最低1元/笔)调整为1%(最高100元/笔)[3] - 柜台取现手续费上限从50元/7美元/6欧元/5.5英镑提高至100元/14美元/12欧元/11英镑[3] 调整动因分析 - 净息差收窄至1.43%(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1个BP,银行通过中间业务收入补充营收[4][5] - 收费调整可引导用户合理使用服务,抵补运营成本,并激励银行提升服务质量[4] - 前期"减费让利"政策压缩中间收入空间,叠加利率市场化深化,银行需优化收费结构平衡经营效益[4] 中间业务拓展策略 - 银行需向支付结算、财富管理、跨境金融等多维度扩展,中小银行可聚焦优势领域[5] - 通过一揽子服务方案、客户画像分析增强黏性,避免因收费导致客户流失[5] - 产品特色化升级与快速创新是关键,需及时跟进市场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5]
超2亿元业绩补偿款仅支付4000万元 东方智造控股股东收监管函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17:46
业绩补偿事项进展 - 东方智造控股股东科翔高新因未完成业绩承诺需补足约2.11亿元,目前仅支付4000万元,逾期超半月 [2] - 剩余未支付金额超1.7亿元,广西证监局对科翔高新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3][4] - 公司已四次发送督促函,控股股东表示将通过处置资产等方式补足款项但未解释逾期原因 [5] 业绩承诺背景 - 2021年重整计划中科翔高新承诺2022-2024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2.5亿元,实际仅完成3885.01万元 [3] - 补偿触发后支付期限为2024年报公布后30日内(即2024年5月28日前),但截至6月16日仍未足额支付 [3][4] 控股股东情况 - 科翔高新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6.56亿元,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及工程建设,2024年参保人数仅8人 [6] - 控股股东5月30日及6月6日分两笔共支付4000万元,但未披露具体偿还计划及履约保障措施 [5] 公司应对措施 - 东方智造表示将优先通过督促函追偿,不排除采取诉讼等法律手段 [4] - 公司强调监管措施仅针对控股股东,不影响自身正常经营 [4]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郭毅:AI和ESG是油门和方向盘的关系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15:17
ESG与AI的关系 - ESG和AI是各行各业需要着重关注且捕捉价值投资方向的两个重要变量,AI是油门推动经济发展,ESG是方向盘指引价值取向 [1] - AI作为快变量对人力资本结构、传统观念等慢变量带来挑战,ESG对保持社会生态平稳和技术价值航向至关重要 [2] - ESG起源于企业社会责任,因生态环境、供应链等变化对企业责任与治理提出新要求,是社会责任在精神脉络上的延续和创新 [1] ESG发展现状 - ESG理念自2000年以来流行,近年来在全球监管支持和投资者需求下被广泛接受,强调企业从环境、社会和治理角度衡量价值 [2] - 截至统计时,2458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其中1759家连续第三年披露 [2] - 中国证监会新规要求上证18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最晚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ESG信息披露从自愿步入法定强制 [3] ESG对企业的影响 - 高质量ESG报告可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估值、吸引全球投资者、拓宽募资渠道 [3] - 企业在践行ESG过程中面临挑战,需公共政策部门、产业界、学术界形成价值共识并发挥各自作用,打造社会价值共创的"热带雨林效应" [3]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两用船“新红专”轮大连起航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15:09
中国航海日与"新红专"轮巡展 - 今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2025年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即将到来之际举办"新红专"轮文化巡展 [1] - "新红专"轮是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从大连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巡展 [1] - 巡展路线包括辽宁大连、江苏太仓、上海、福建泉州、海南海口等4省市6大靠泊点,航程近4000海里,航期约30天 [2] "新红专"轮技术特点 - 船舶长69.8米,型宽10.9米,排水量1480吨,2024年7月下水 [1] - 配置智能航行、智能平台等6大智能系统,实现驾驶、轮机、电气等设备深度融合 [1] - 具备自主操作能力,只需输入目的港即可自主完成航行任务 [1] - 拥有中国船级社最全级别智能船级符号,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 [1] - 是全球首艘集自主航行、远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于一体的科研与教学实训新型船舶 [1] 智能航行实验成果 - 已完成自主靠离泊、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多船智能避碰和岸基远程驾控等多项关键性测试 [2] - 在海南新海港水域开展繁忙水道智能航行实验,在洋浦港水域开展狭窄水道智能航行实验 [1] - 成功完成狭窄水道自主航行实验,是我国智能航行实验领域里程碑式突破 [2] - 船舶通过精准感知与自主思考能独立应对复杂海况,无需人为干预 [2] 技术研发与合作 - 由中远海运重工与大连海事大学携手打造 [1] -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参与智能系统迭代升级 [2] - 在智能系统拓展、船舶操控AI模型算法等方面实现技术领先突破 [2] - 未来将开展海上扩大实验,完善船舶操控AI决策模型和跨域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算法 [2]
第三届链博会将有超100项首发、首秀、首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13:15
中经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于健龙透露,展期预计将有超过100项首发、首秀和首展,比上届增加10%。本届链博会还将首次设立 创新链专区,首次发布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首次举行"链博首发站"新品发布活动,并首次发布各产业 链和展区的可视化产业图谱。 此外,中国贸促会还将举办10场主题活动,目前已邀请到超过100位嘉宾,包括院士专家、世界500强企 业负责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9家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以及一批国内外商协会负责人。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 同时,已有100多家境外机构确认组团来华观展洽谈,比上届增长30%。此外,还有20多家科研院所及 高校已确认参会交流。 于健龙指出,这些数据仍在持续增加,预计线上线下专业及社会观众将超过20万人次。他强调,在当前 国际形势复杂、经济全球化遇阻的大背景下,链博会吸引如此多全球工商界人士齐聚,是对中国经济发 展投下的信任票。 他特别指出,"创新"是链博会的底色,也是链博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本届链博会参展企业既包括 连续三届参展的老朋友,也有230多家首次参展的新伙伴。一些国内重要产业集聚地企业积极组团参 展,例如浙江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新锐企业将组成 ...
拟定增募资18亿港元!银行回应来了
中国经营报· 2025-06-16 23:08
泸州银行资本补充计划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0亿股新H股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低于18 5亿港元 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3] - 发行对象预计不少于6名 H股发行完成后将有效补充各级资本充足水平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 公司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 27% 资产规模突破1700亿元 [3] - 公司表示将适时发行二级资本债 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等其他资本补充工具 [2][3] 股东结构 - 泸州老窖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5 97% 四川省佳乐企业集团和泸州鑫福矿业集团分别持股12 29%和11 97% [3] - 泸州产业发展投资集团 泸州市兴泸投资集团等地方国资合计持股约31 76% [3]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行业动态 - 2024年多家中小银行通过增资扩股或发行二永债补充资本 地方专项债也被用于城商行 农商行资本补充 [2][4] - 行业建议扩充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投资者范畴 鼓励创新工具发行 加强政策培训 [5] 中小银行盈利优化策略 - 在净息差收窄环境下 中小银行可通过增加非利息收入(财富管理 保险销售等)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盈利 [5] - 行业人士建议发展低资本消耗型业务(中间业务 零售业务) 优化表内外结构 同时拓宽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引入渠道 [6]
大模型在工业领域落地有难有易
中国经营报· 2025-06-16 23:07
大模型应用现状 - 千行百业正逐步形成共识:AI大模型值得重构与升级 [1] - 国内主流大模型厂商上半年密集迭代技术,新模型集中亮相 [1] - 大模型使用价格降低推动应用产品激增,C端硬件融合最受关注(智能办公设备/玩具/穿戴设备) [1] - 工业领域应用初现端倪,但智能制造核心环节案例仍稀缺 [1] 低风险场景落地特征 - 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成为最快落地的应用场景 [2] - 中国化学五环公司将1200名工程师经验沉淀为AI知识库,实现设备参数查询秒级响应 [2] - 营销服务领域容错空间高,电力/燃气企业已部署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客服系统 [2][3] - 知识客服/引擎/问答等低风险、高容错、标准化场景成为技术突破优先方向 [3] 工业核心环节挑战 - 生产控制/工艺优化等核心环节渗透面临显著难题 [1] - 视觉安监是与制造核心关联最紧密的应用方向(如钢铁行业CV模型提升缺陷识别准确率) [4] - AI质检使产线检测效率提升400%(1人可操作2台机 vs 原需5人1台机) [5] - 生产过程直接操控暂未应用,因大模型黑箱特性与低可解释性阻碍决策授权 [5] 商业化落地瓶颈 - 企业ROI考量关键:化工行业AI质检方案因场景差异化导致复用性低/单位成本高 [6] - 当前聚焦管理维度AI应用,核心生产环节自动化设计仍属长期目标 [6] - 调研显示短期内难以突破生产环节自动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