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化工报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氢能标委会标准建设成果丰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52
陕西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进展 - 标委会围绕氢能产业需求在标准体系建设 关键技术攻关 服务企业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标委会自2023年9月成立后组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团体标准 地方标准共18项 覆盖制氢 储运 应用全链条 [1] - 重点围绕氢源保障 先进氢储运 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和氢能重卡短倒运输四大方向开展工作 [1] 陕西省氢能标准体系建设 - 陕西氢能研究院编制《陕西省氢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系统梳理标准链 产业链 创新链发展现状 [1] - 急需通过制定地方标准解决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终端应用衔接难题 [1] - 标委会为陕西省氢能标准化提供科学指导和顶层设计 [1] 水电解制氢加氢一体站设计规范 - 陕西省地方标准《水电解制氢加氢一体站设计规范》计划2025年1月启动编制 [2] - 编制单位包括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机构 [2] - 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新建 改扩建制造加氢一体站的设计 计划11月底完成报批 [2] - 标准规定水电解制氢加氢一体站设计的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等内容 [2]
圣奥发布高端防老剂关键原料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52
产品发布 - 公司于9月1日发布高端橡胶防老剂关键原材料甲基异戊基酮(MIAK) [1] - MIAK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领先工艺 有助于橡胶添加剂业务延链补链并填补国内行业相关产品空白 [1] - MIAK具有良好溶剂属性以及低密度 低挥发速度 易生物降解等特性 可用于生产高端橡胶防老剂 环保油漆涂料 数字印刷油墨等 [1] 技术研发 - 公司2020年3月成立项目组确立合成MIAK工艺路线 突破新型催化剂研制 反应工艺流程优化 过程技术强化和复杂组分分离提纯四大技术难题 [1] - 2023年实现MIAK连续稳定生产 2024年推进工业化扩产 2025年首期3000吨/年MIAK产能落地 [1] - 针对该技术工艺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3项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项 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并牵头起草团体标准 [2] 生产工艺 - 公司将绿色理念融入MIAK生产全链条 实现原料绿色化和三废近零排放 [2] - 通过全方位升级技术体系打造反应温和 本质安全 低耗少排的绿色生产工艺 [2] 产品规划 - 公司宣布MIAK的共线产品甲基正戊基酮(MAK)计划将于2026年投产 [2] - MAK是一种无色具香味的稳定液体 具有高溶剂活性 低蒸发速率 低表面张力和高沸点等特征 可用于涂料 油墨 清洁剂 制药工业等领域 [2]
清洁氢能项目面临大规模取消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52
项目取消与延期现状 - 全球开发商大量放弃已公布的低碳氢项目 受需求不足 成本高企及企业战略调整影响 [1] - 战略调整是最主要原因 占被取消产能的48% 约600万吨/年氢产能 [1] - 缺乏强劲需求导致13%项目流失 实际需求增长远低于市场预测 [1] 战略调整动因 - 开发商重新审视行业早期乐观承诺 战略性回归核心业务 [1] - 英国石油公司(BP)和澳大利亚Origin能源公司暂停或取消多个氢能项目 理由为削减成本和优先发展核心业务 [1] - 企业缩减高风险氢能投资以寻求更可靠回报 [1] 需求端挑战 - 支付意愿低下和监管不确定性导致承购协议缺乏 [1] - 澳大利亚和中东等地区的出口导向型氢能项目受影响尤为明显 [1] - 清洁氢能高成本间接导致需求不足和回报率不佳 [1] 成本与资金问题 - 多数地区氢能项目成本短期内难以下降 成本估算参考点和通胀影响仍处探索阶段 [2] - 行业高度依赖补贴和公共拨款 资金未到位或竞标失败导致项目被剔除 [2] - 全球已设立多种资金机制 但不足以短期支撑所有已公布项目 [2] 政策与监管环境 - 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Ⅲ》等法规实施明确处罚条款 帮助构建稳健商业模型 [2] - 炼厂用绿氢项目的投资印证政策支持重要性 [2] - 政策雄心与商业可行性间存在鸿沟 需更强政府支持和明确投资指引 [3] 开发执行障碍 - 近20个氢能项目因许可审批问题被取消 涉及环境影响 土地使用及供水等 [2] -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复杂性显著增加 [2] - 电解制氢面临电网可再生清洁电力获取挑战 大型电解槽构成电网负担 [2] 行业转型趋势 - 初期热情让位于审慎态度 项目取消和延期是新兴领域必然阵痛 [3] - 转型期对行业积累经验和聚焦商业可行项目至关重要 [3] - 印度和中国等地区仍有新项目不断公布 [3]
天然气产需增长并非逆潮流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50
核心观点 - 天然气需求和产量增长顺应减碳需求和能源需求 并非逆能源转型潮流 [1] 行业需求趋势 - 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天然气需求增长尤为显著 [1] - 国际能源署预计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LNG需求 [3] - 人工智能推动全球电力需求飙升 风电和太阳能无法满足新增需求 [2] - 欧洲可再生能源增长未显著降低天然气需求 [3] 企业战略布局 - 壳牌计划到2030年新增1200万吨/年LNG产能 [2] - 道达尔能源计划2030年将控制的LNG量提升50% [2] - 英国石油公司在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启动新LNG项目 计划打造大型LNG枢纽 [2] - 埃克森美孚计划2030年将LNG资产增加50% [2] - 雪佛龙打算进一步扩大全球LNG业务 [2] 能源结构地位 - 天然气发电被认为是最稳定和清洁的能源供应方式 [2] - LNG已成为能源巨头的关注焦点 [2] - 未来对天然气的需求预计更加稳固 [3]
克石化浸没式冷却液再获应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45
据介绍,传统风冷设备在极端环境中,常因散热效率骤降或冷凝问题频繁罢工,克石化凭借在矿物型油 基冷却液领域的技术积淀,破解了大功率充电模块的散热难题。其自主研发的绝缘矿物型油基冷却液, 通过将模块内部器件完全浸没,实现了-40℃至65℃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核心部件寿命较传统风冷 桩提升50%。该技术已应用于克拉玛依市和西安市的160千瓦液冷商用试验充电桩,经过6个月高低温验 证获得新能源车主高度认可。 克石化首席专家李荣表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成品油需求下降正在使石化行业运行态 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前所未有。为了破解困局,克石化增强"特种 油"保供核心功能,深化推进"减油增特"和"双碳三新"产业布局,实现了高档白油、介电冷却液等特色 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克石化研发团队自2019年起便聚焦技术"痛点",聚力攻关解决了介质高闪点与低黏度的对立统一难题, 让冷却液在极端工况下既能高效散热,又能杜绝安全隐患。最终研发的浸没式冷却液不仅满足了充电模 块的严苛需求,更具备无温室效应、易生物降解、臭氧破坏值为零的环保特性,实现了技术性能与绿色 发展的双重突破。 中化新网讯 ...
老装置焕“新生”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45
核心观点 - 富岛公司化肥一期装置实现323天长周期运行 刷新1996年投产以来的历史纪录 被业内视为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近乎不可能的任务 [1][1][1] - 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和管理模式重构实现突破 包括优化设备运行 应对极端天气 推行精细化管理和智能监控系统 [1][2][2] - 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对保障国家农业投入品供应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计划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 [2][2][2] 技术突破 - 针对燃机透平在昼夜温差下运行效率波动问题 通过调节压缩机入口挡板 更换高性能滤芯等方式优化进气分配 显著提升压缩机做功稳定性 [1] - 在台风和高温极端天气下 通过加装表冷器喷淋水装置 优化冷凝液回流路径 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成功抵御自然环境冲击 [2][2] 管理创新 - 推行分区 分岗 分人的重点设备精细化管理 依托智能监控系统和预防性维护平台 实现从被动检修到主动干预的转变 [2] - 建立隐患专属档案 责任人和整改时间表闭环管理 采用智能管控平台实现隐患拍照上传和智能分级 处理效率大幅提升 [2][2] 行业意义 - 长周期运行是化工生产领域极具挑战性目标 行业内部实现300天以上连续运行的化肥装置寥寥无几 [1] - 化肥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业投入品保障能力 对农业生产支撑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Cefic:2025年欧洲化学品产量将下滑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41
产量预期变化 - 2025年欧洲化学品产量预计下降 此前预期为增长0.5% [1] - 2024年欧洲化学品产量增长2.4% [1] - 2025年上半年欧洲化学品产量同比下降2.4% 较疫情前水平低10% [1] 行业运营状况 - 第三季度化学品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74.6% 第二季度为75.6% [1] - 基础化学品和石化产品尤其面临挑战 [1] - 销售额同比下降1.8% 因需求持续低迷而价格持平 [1] 贸易与需求环境 - 2025年上半年欧洲化学品出口同比增长0.5% 进口增长5.4% [1] - 贸易顺差为201亿欧元 同比下降17% [1] - 行业需依赖强劲内需实现增长 但未观察到积极转变 [1] 竞争与风险因素 - 欧洲化工行业竞争力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1] - 受需求疲软和能源价格缺乏竞争力影响 [1] - 贸易环境因美国关税等全球贸易中断事件存在高风险 [1]
欧洲烯烃产能削减浪潮奔涌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41
行业产能削减 - 欧洲石化行业在过去18个月关闭7座蒸汽裂解装置 合计乙烯产能450万吨/年 丙烯230万吨/年 丁二烯43万吨/年 [1] - 欧洲乙烯工厂数量将从15年前的60座降至2029年的46座 设计产能从超2600万吨/年降至略高于2200万吨/年 [1] - 行业开工率约75% 通过削减450万吨/年乙烯产能 预计2030年开工率回升至85% [3] 企业关停计划 - 壳牌与SABIC重新评估荷兰、德国、英国4座裂解装置 总乙烯产能260万吨/年 [2] - 陶氏公司2027年关闭德国伯伦51万吨/年裂解装置 闲置荷兰泰尔讷曾LCH3装置 [2] - 道达尔能源计划2027年关闭安特卫普55万吨/年NC2裂解装置 [2] - 英国石油寻求出售德国盖尔森基兴一体化炼化资产 [2] 成本与市场压力 - 英力士格兰杰茅斯装置因能源成本比美国高1亿欧元 碳税多支出3000万欧元而持续亏损 [3] - 壳牌欧洲化学品资产持续亏损 欧洲乙烯产能171万吨/年 美国产能382万吨/年 [2] - SABIC强调降低成本迫在眉睫 陶氏通过关厂应对欧洲结构性挑战 [3] 产能替代与平衡 - 英力士安特卫普145万吨/年乙烷裂解装置将暂时支撑产能 [1] - 新装置投产将抵消部分关停产能 行业仍需进一步淘汰老旧装置 [3]
两韩企将整合丽水裂解装置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38
根据8月20日韩国政府与企业达成的协议,韩国将削减270至37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相当于关闭3至4套 裂解装置。当前韩国总乙烯产能约1300万吨/年,主要分布在丽水、大山和蔚山三大基地,韩国政府目 标是将全国乙烯产量整体缩减25%。 相较于乐天化学与HD现代集团正在探讨的大山基地整合方案,LG化学与GS加德士在丽水毗邻而建的 乙烯装置在地理布局上更具整合可行性与运营效率提升潜力。 中化新网讯 9月3日,LG化学与GS加德士公司宣布,双方正就整合位于韩国丽水的蒸汽裂解装置展开磋 商。此举是韩国政府与主要石化生产商近期达成的石化产业重组计划的一部分。LG化学内部人士称, 若双方能就估值达成一致,LG化学拟将其丽水裂解装置出售给GS加德士,并通过新合资公司共同运 营。GS加德士是由GS能源与雪佛龙各持股50%的炼化合资企业。 标普数据显示,LG化学合计拥有338万吨/年乙烯产能,其位于丽水的2号石脑油裂解装置可能在此次整 合中关停。而GS加德士在丽水运营的90万吨/年混合进料裂解装置因可灵活加工石脑油、尾气、抽余油 或LPG,被认为更具竞争优势。 ...
欧洲烯烃产能削减浪潮奔涌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38
产能削减规模 - 欧洲石化行业过去18个月关闭7座蒸汽裂解装置 合计乙烯产能450万吨/年 丙烯230万吨/年 丁二烯43万吨/年[1] - 乙烯工厂数量从15年前的60座降至2026年48座 2029年预计进一步减少至46座[1] - 乙烯总设计产能从2600万吨/年缩减至2029年略高于2200万吨/年[1] 企业关停计划 - 壳牌与SABIC重新评估荷兰、德国和英国4座裂解装置 总乙烯产能260万吨/年[2] - 陶氏公司2027年关闭德国伯伦51万吨/年裂解装置 闲置荷兰泰尔讷曾LCH3装置[2] - 道达尔能源计划2027年底关闭安特卫普55万吨/年NC2裂解装置[2] - 英国石油寻求出售德国盖尔森基兴一体化炼化资产[2] 关停动因分析 - 欧洲裂解装置开工率约75% 通过削减产能预计2030年开工率回升至85%[3] - 英力士格兰杰茅斯装置因能源成本比美国高1亿欧元 碳税多支出3000万欧元面临关停风险[3] - 壳牌欧洲化学品业务持续亏损 欧洲乙烯产能171万吨/年 美国产能382万吨/年[2] - 陶氏关闭欧洲3家化工厂以消除高成本高能耗资产 应对结构性挑战[3] 新增产能影响 - 英力士安特卫普145万吨/年乙烷裂解装置将暂时支撑产能[1] - 新装置投产将抵消部分关停产能 行业可能需进一步淘汰老旧装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