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新希望单季扣非降99%难挡猪周期 有息负债572亿多家子公司收环保罚单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32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05.04亿元,同比增长4.27% [5][9]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60亿元,同比增长395.89%,扣非净利润为7.17亿元,同比增长1788.24% [5][9]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剧降至512.55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630.36万元,同比降幅均达到99%左右 [5][10]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88.79亿元,同比增长4.51% [10] - 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较大,分别为1262.62亿元、1415.08亿元、1417.03亿元、1030.63亿元 [8] - 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大幅波动,分别为-95.91亿元、-14.61亿元、2.49亿元、4.74亿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大幅亏损 [8] 生猪销售价格与周期影响 - 业绩大幅波动主要源于生猪价格变化,2025年1月至7月生猪销售价格均超过14元/公斤,但8月、9月持续回落,10月价格跌破12元/公斤至11.89元/公斤 [6][9][10] - 2021年国内生猪产能集中释放导致猪价大幅跳水,公司养猪业务处于扩张期,出现大幅亏损 [9] - 2023年公司扭亏为盈主要依靠出售资产形成的非经常性损益达48.58亿元,2024年才实现真正扭亏为盈 [9] - 市场仍处于低景气周期,多家国资央企进场参与行业整合 [18] 财务状况与负债压力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69.49%,较2019年末不到50%的水平显著上升 [6][1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有息负债约为571.50亿元,其中短期有息负债为251.82亿元,货币资金为74.19亿元,偿债压力较大 [6][13] -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达14.67亿元,同比增加1.21亿元 [6][14]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78.35亿元,同比减少4.39亿元 [12] 环保合规问题 - 2025年初以来,公司多家子公司因环保问题被罚 [7][17] - 全资子公司五河新希望六和牧业有限公司因未妥善处理生活污水被罚11.8万元,此为近三年内第三次被罚 [15][16] - 子公司宁波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因私设暗管排放超标废水被罚25.6万元,整改期内再次超标排放被罚48万元并纳入环保失信企业名单 [16] - 宁波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还因环保问题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7.31万元 [16] 战略合作与产业突围 - 公司联手央企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28.7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发力生猪养殖业务 [3][20] - 合资公司拟收购公司旗下3家公司,新设16家公司用于生猪养殖,主要采用“企业+农户”放养模式 [20] - 此次合作被视为践行乡村振兴及自身产业突围的一种尝试 [4]
兴证全球基金老将庄园芳二次掌“帅印” 旗下143只基金管理规模7420亿创新高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32
高管变动 - 兴证全球基金于11月7日宣布核心高管变动,原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庄园芳升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原副总经理陈锦泉升任公司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1] - 庄园芳拥有逾33年从业经验,是公司老将,曾于2016年首次执掌公司,此次升任前代行董事长职权 [3][4] - 陈锦泉拥有超26年投研经验,自2010年加入公司,升任前担任副总经理、固定收益部总监等职,公司表示管理层平稳更迭有利于持续稳定发展 [5] 公司规模与业绩 - 公司管理规模达7419.92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447.3亿元,并于2025年6月末首次突破7000亿大关 [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06.58亿元,净资产为78.63亿元 [6] - 公司旗下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基金近3个月涨幅为21.68%,近6个月涨幅为37.89% [2][7] 业务结构变化 - 公司权益基金规模显著缩水,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228.4亿元,较2021年巅峰的2354.69亿元缩水1126.29亿元,股票型基金规模为14.65亿元,较2021年巅峰的26.66亿元缩水12.01亿元 [7] - 货币基金规模猛增,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规模达4140.16亿元,较2020年三季度末的1869.23亿元大幅增长 [7] - 公司管理规模的增量主要由货币基金贡献,反映出在市场环境及业务重心偏移下,资金向低风险产品配置的趋势 [8] 财务表现与市场观点 - 公司盈利能力呈现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7.85亿元,净利润为7.1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39.16亿元营业收入和13.76亿元净利润明显下降 [8] - 新任总经理陈锦泉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的持续吸引力已成为共识,聚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获取超额回报的最优解 [8]
北京银行营收下降落后江苏银行156亿 金融投资增23%资本充足率降至8.44%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32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尽管资产规模稳步扩张,但投资业务波动成为拖累北京银行三季度业绩表现的主 要原因。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1.89亿元,同比减少14.06亿元。截至2025年9月末, 北京银行金融投资资产规模为1.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1%。 而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9月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2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但同 时,该行拨备覆盖率195.79%,较年初下降12.96个百分点,仍低于20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失去城商行一哥宝座,北京银行(601169.SH)步履蹒跚。 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15.88亿元,同比减少1.08%;归属于该行股东 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210.64亿元,同比仅增长0.26%。 这一成绩在上市城商行中并不突出。特别是被江苏银行赶超之后,市场讨论更多的是,北京银行前三季 度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已落后江苏银行155.95亿元、95.19亿元。 此外,截至2025年9月末,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2.82%、11. ...
良品铺子优化调整营收降至41亿 走高端还是性价比面临两难选择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31
休闲零食行业急剧变化,让走过19载春秋的良品铺子(603719)(603719.SH)陷入两难境地。 根据最近披露的三季度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良品铺子实现营业收入约41亿元,同比下降约24%,归 母净利润则出现了亏损。 此前的2023年、2024年的同期,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淘汰低效门店营收连降 良品铺子的经营持续承压。 2025年前三季度,良品铺子实现营业收入41.40亿元,同比下降24.45%;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 下降730.83%,为盈转亏。 2023年前三季度、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9.99亿元、54.80亿元,同比下降 14.33%、8.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0.19亿元,同比下降33.43%、89.86%。 对比发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均加速下滑,且归母净利润出现了2018年以来同期首次亏损。 2020年,良品铺子登陆上交所,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8.94亿元、93.24亿元、94.40亿 元;归母净利润为3.44亿元、2.82亿元、3.35亿元,具备较强盈利能力。 良品铺子的经营业绩从2023年开始下滑。 ...
立中集团拟转让山立新36.72%股权 联合战投增资2亿布局固态电池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31
公司战略合作 - 立中集团通过股权转让与增资扩股方式为控股子公司山东立中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 - 交易完成后昆仑新材将持有山立新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立中集团持股比例从72%降至45.1546%变为第二大股东山立新完成出表 [2] - 此举旨在推动山立新液态电池电解质关键材料的技术升级市场拓展和成本优化并加速其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领域的业务布局 [1][3] 交易具体细节 - 交易分两步进行立中集团首先以2276.99万元对价向昆仑新材转让其所持山立新36.72%股权 [2] - 第二步山立新进行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加至约4.02亿元昆仑新材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2亿元立中集团认购7809.41万元 [2] - 山立新董事会5个席位中昆仑新材委派3名立中集团委派2名财务负责人由立中集团委派 [2] 合作方背景与协同效应 - 战略投资者昆仑新材是国内较早从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与生产的企业现有电解液年产能18万吨 [2] - 昆仑新材在固态电池电解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等方面有前瞻性布局 [3] - 合作旨在通过资本注入技术协同市场导入推动山立新硫化锂产品从实验室成果到商业化应用的快速转化 [3] 公司财务与业绩表现 - 公司近五年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从2021年186.34亿元增长至2024年272.4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4.5亿元增长至7.07亿元 [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21亿元6.25亿元同比增长18.34%26.77% [4]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费用从2021年5.52亿元增长至2024年9.34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7.3亿元同比增长6.65% [4] 主营业务发展 - 公司主业发展稳健铝合金车轮业务展现出较好成长性2024年获得铝合金车轮定点项目超过240亿元高于其2023年全年233.65亿元的营业收入 [4] - 2025年以来公司继续在铝合金车轮业务上发力1月5日获得定点项目预计销售金额合计约1.87亿元8月7日获得国际客户定点项目预计销售额约16.43亿元9月15日获得某国际知名豪华车企定点项目预计销售金额约58亿元 [5] - 持续收获的定点通知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5]
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2.2万科创类中小企业获贷约900亿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28
财政政策总体执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接续发力,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加强与其他政策协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 - 2025年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2] 消费支持政策 - 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规模比2024年翻了一番 [2] - 上半年已累计预拨两批次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带动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高于2024年全年1.5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中央财政共下达72.79亿元服务业发展资金,推动释放县域和农村消费潜力 [2] - 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4] 投资支持政策 - 超长期特别国债4月份启动发行,上半年已发行5550亿元 [2] - 新增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已于4月全部下达地方,上半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6万亿元,比2024年同期快11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中央财政安排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2955.24亿元,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 -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将更多公共服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4] 科技创新支持 - 2025年中央本级基础研究预算安排较上年增长12.1% [3] - 2025年安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60亿元,支持各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完善区域创新布局 [3] - 对新一批1200多家"小巨人"企业给予奖补,带动梯度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 [3] - 上半年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支持2.2万户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约900亿元 [3] - 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加强科技资源统筹配置,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 [4] 民生保障与就业支持 - 上半年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持地方落实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累计再担保业务规模超6万亿元,服务就业人数超5000万人次,综合融资成本降至5%以下 [3] - 上半年中央财政下达城乡居民医保补助资金3775.44亿元,支持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继续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支持各地稳定基本医保参保率 [3] - 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支持做好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稳岗扩岗等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岗位,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4] 外贸外资支持 - 通过关税调控、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稳外贸稳外资 [2] - 支持企业稳订单、转内销、拓市场、保运营,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4]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 强化产业创新科技供给,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4]
张波家族接力打造双实业获1809亿财富 魏桥系635亿资本腾挪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27
公司财富与规模 - 郑淑良家族以1809亿元财富跻身福布斯2025中国内地富豪榜前十 [2] - 公司是一家年营收超50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业务遍及全球120余个国家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85亿元,同比增长7.4%,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2% [20] - 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中位列第166位,较上年提升9位,已连续14年上榜 [20] 创始人张士平的创业与产业构建 - 创始人张士平于1981年接手濒临倒闭的乡镇油棉加工厂,通过改革当年即扭亏为盈 [4][6] - 1985年棉花产能过剩危机中,公司建成纺纱厂、织布厂,形成“棉花加工—纺纱—织布”产业链 [6]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公司逆势大规模收购扩产,十年内崛起成为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 [6] - 2001年公司跨界布局电解铝,形成“自备电厂+产业链闭环”模式,2014年产能突破2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铝产品生产商 [7][8] - 2012年魏桥纺织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40位,成为山东省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 [9] 二代接班人张波的战略与资本运作 - 二代张波在2019年正式接棒,形成“兄长掌舵、姐妹辅助”的家族治理格局 [10] - 面对2017年环保风暴与做空危机,张波决策将396万吨电解铝产能从山东迁移至云南水电基地 [12][13] - 张波进军新能源汽车赛道,通过投资极石汽车、212车型、DeepWay深向及并购雷驰汽车,意图打造从铝水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15][16][17] - 2024年初将魏桥纺织私有化退市,2025年5月计划通过宏创控股以635亿元交易价格收购宏拓实业100%股权,以整合铝业资源 [19] 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 两代人坚守“实业信仰+极致务实”,坚守主业不跨界,具备长期主义战略定力 [21] - 构建了“产业链闭环+成本壁垒”,通过延伸产业链使每个环节产生利润,形成强大竞争力 [21][22] - 具备精准的战略眼光,善于在危机中逆向决策,将危机转化为产业升级和扩大优势的契机 [23] - 遵循“快、高、低”三字诀:快速市场反应和项目投产、高水平产能升级、低成本低耗能运营 [23]
五大险企前三季赚4260亿增33.5% 总投资收益8875亿资产负债两端共振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27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资产负债两端共振,上市险企在资本市场持续回温的背景下实现业绩高速提升。 其中,中国人寿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68.7亿元,同比增长91.5%,是唯一一家单季盈利超过千亿的上市险企,大幅 领先同行。同期,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8.1亿元、202.9亿元、178.2 亿元、180.6亿元,同比增长45.4%、48.7%、35.2%、88.2%。 上市险企三季度强劲的业绩表现主要归功于资本市场持续回温,投资收益高增。国信证券分析指出,受益于资产 端较高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新华保险及中国人寿彰显出较高的利润增长空间。2023年新准则实施以来,以 FVTPL计量的权益类资产直接加大保险公司利润弹性,因此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直接带 动上市险企净利润的大幅反弹。险资在市场低位时适时增配权益类资产,并在市场反弹时兑现部分投资收益,以 稳定资产端投资收益。 而在负债端,上市险企的保险主业亦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的人身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同时,财险"老三家"共计 ...
中国海油进博会签约超130亿美元 抗周期韧性凸显前三季盈利逾千亿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27
进博会签约与全球合作 - 第八届进博会签约额超过130亿美元,创公司单届进博会签约额历史新高 [2] - 签约涵盖原油、天然气、深水油气装备、先进技术服务等,采购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2][3] - 八年间累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供应商签约,总金额突破890亿美元,进口LNG超2.2亿吨,占我国LNG进口总量的43% [3] - 公司40多年来累计引进外资超2800亿元人民币 [4]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与运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9.7亿元,营业收入3125亿元 [2][5] - 油气净产量达578.3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7%,其中天然气产量同比涨幅达11.6% [2][5] - 前三季度油气销售收入达2554.82亿元,在布伦特油价同比下跌14.56%的背景下,盈利表现跑赢油价 [5] - 中国市场油气净产量400.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8.6%;海外市场产量177.4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2.6% [5] 勘探开发与成本控制 - 前三季度获得5个新发现,成功评价22个含油气构造,投产14个新项目 [6] - 桶油主要成本控制在27.35美元/桶,资本支出约86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6] 绿色转型与股东回报 - 公司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布局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推动CCUS技术研发 [7] - 2025年中期拟派息0.73港元/股,股息支付率达45.5% [7] - 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少于20亿元、不超过40亿元 [7]
兴发集团一体化优势显现业绩稳增 单季盈利近6亿环比增超四成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2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237.81亿元,同比增长7.85%,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同比增长0.31% [2]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91.61亿元,同比增长5.96%、环比增长23.94%,归母净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16.17%、环比增长42.15% [1][2] - 第三季度业绩环比改善主要因草甘膦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及新能源产能利用率提升导致生产成本下降 [1][2] 草甘膦业务 - 草甘膦是公司重要产品,其盈利能力提升得益于优化客户结构及提升制剂转化率等措施 [1] - 展望四季度,行业供给端维持偏紧,渠道库存处于低位,下游存在补库需求,原料黄磷进入枯水期成本支撑增强,预计草甘膦原药价格有望稳中有升 [3] - 公司子公司制定的草甘膦原药国际标准成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并发布,为中国首家,有助于突破国际贸易门槛 [3] - 草甘膦业务构建了以资源自给、技术领先和绿色循环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关键原料高比例自给,并形成覆盖全生产周期的绿色循环体系 [4] 资源储备与产业链 - 公司拥有采矿权的磷矿石储量约3.95亿吨,另有处于探矿和探转采阶段的磷矿资源约4.10亿吨(折权益) [6] - 公司已形成"资源能源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关联产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正加快向科技型绿色化工新材料企业转型升级 [6] - 2025年以来多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并建成投产,包括有机硅皮革、黄磷技术升级改造等项目,将进一步增强磷硫产业链竞争力 [7] 新能源与前瞻布局 - 公司在黄磷及硫化合物领域有前瞻性技术储备与产业布局,与固态电池及液冷技术材料体系相关 [7] - 公司固态电解质已完成小试工艺开发,正开展关键工艺参数优化,已明确扩试工艺路线 [8] - 公司黄磷产能约17万吨/年,拥有超纯黄磷净化技术,并拥有20多年五硫化二磷生产经验,在建1万吨/年高端五硫化二磷产能配套3万吨/年高纯黄磷产能,计划2026年上半年建成 [8] 机构关注度 - 公司近期接受了107家机构调研,自2025年7月以来至少已接受4次集中机构调研,累计参与机构超过200家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