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搜索文档
天臣医疗股价年内涨2倍上调回购价 产品放量成本优化前三季净利增68%
长江商报· 2025-11-10 17:04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沈右荣 股价大涨,天臣医疗(688013.SH)上调回购价格。 11月9日晚,天臣医疗公告称,拟将回购价格上限由不超过28.03元/股调整为不超过70.00元/股。 天臣医疗的本次回购股份计划始于2023年12月27日。当时,公司公告称,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 司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800万元,不超过3600万元,回购价 格不超过30元/股,回购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2024年7月9日,公司公告,增加股份回购金额并对回购股份的方案进行调整,回购资金总额调整为不低 于3600万元、不超过7200万元。 2024年中期权益分派实施后,公司对回购股份价格上限调整为不超过29.51元/股。 2024年12月25日,公司公告,将回购资金总额调整为不低于4600万元、不超过8000万元,将回购期限延 至2025年12月26日。 二级市场上,2025年初,天臣医疗股价为17.61元/股,11月10日盘中股价达到55.18元/股,年内涨幅超 过2倍。 天臣医疗主要从事高端外科手术吻合器研发创新和生产销售,2020年9月在科创板上市。 ...
中国成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 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大市场机遇
长江商报· 2025-11-10 14:33
日前在上海启动的"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系列活动,正是中国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进出口平衡发 展的务实举措,也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大市场机遇、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创新之举,还是中国支持经济 全球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动担当。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唯一举办国家级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向全世界开放市场的发展中国家,目 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 主要出口目的地。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货物进口18.4万亿元、服务进口4.3万亿元,较10年前增幅均超过六成。2025年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持续吸引各国出口中国。 商务部指出,下一步,将围绕"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举办十大主题活动,依托各类开放平台、载体, 持续丰富"出口中国"的品牌内涵,让中国成为更多国家的最佳出口目的地和发展动力源。 开放共创机遇扩大经贸"朋友圈" 眼下,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11月6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 上表示,八年前,中国创办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了 中 ...
安踏体育五年半销售费1087亿占收入35% 旗下始祖鸟“炸山”被追责
长江商报· 2025-11-10 14:27
两天后,安踏体育明晟(MSCI)ESG评级调升至AA。然而,截至目前,安踏体育和始祖鸟尚未向外界 说明如何进行生态赔偿和修复的具体方案。 近日,安踏体育发布2025年三季度运营表现,三季度,安踏品牌产品和FILA 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按 零售价值计算),均与2024年同期相比录得低单位数的正增长。 同时,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安踏体育销售费用增速较快。五年半时间,安踏体育销售费用约为1087.4 亿元,占同期收入3102.17亿元的35%,公司销售费用的整体涨幅远超同期营收增幅。 ESG评级由A调升至AA 10月17日,安踏体育明晟(MSCI)ESG评级由A调升至AA。 旗下公司"炸山"破坏生态,安踏体育(02020.HK、PINK:ANPDY)明晟ESG评级却提升。 10月15日,西藏日喀则市发布《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调查处置情况通报,其中,安踏体育旗下始祖鸟 被要求依法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 面对这一喜讯,与以往不同,安踏体育一反常态地选择了沉默。 约8个月前,2月21日,安踏体育欣然发文称,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MSCI)最新公布的环境、社会 及管治(ESG)的评级结果显示,公司在ES ...
8大平台企业签自律公约 六方面划定食安监管“硬红线”
长江商报· 2025-11-10 11:20
监管政策动向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京东、美团、拼多多、抖音电商、小红书、淘宝、微信小店、快手电商8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企业共同发起并签署《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管理自律公约》[1] - 《公约》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入网审核、销售行为监测、平台“黑名单”协同共享、执法协查、接受社会监督等六个方面提出硬措施以强化平台监管[1][2] - 监管部门将通过监督检查、行政指导、责任约谈等手段,督促平台企业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3] 行业监管执法强度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罚没金额7.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653件[1][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63.9万批次,对6.9万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封存、召回[4] - 2025年上半年实施从业限制1372人,彰显监管部门重拳整治食品安全乱象的坚定决心[4] 平台具体管理措施 - 平台将依托政务数据核验、视频核验、经营地址定位验证、现场确认等手段对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资质信息进行审查[2] -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网售食品标签、宣传销售、消费评价等行为及信息进行监测排查全覆盖[2] - 协同建立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黑名单”并倡导信息共享和跨平台约束,实现“一处违法,全网受限”[2] 重点治理领域 - 各个平台将重点聚焦食品虚假标识、夸大产品功效、仿冒混淆品牌、虚假商业宣传等四类突出问题[2] - 针对网络页面、网络直播、网络社交等不同网络食品销售特点,细化公布具体治理内容和典型违规实例[2]
八马茶业港股遇冷股价六连跌 中期净利降18%加盟扩张放缓
长江商报· 2025-11-10 10:45
上市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完成港股上市,发行价为50港元/股,募资4.5亿港元 [2][7] - 上市后股价遭遇六连跌,11月7日收盘价58.50港元/股,较10月30日高点115港元/股下跌约49% [2][7] - 股价表现不佳与H股全流通计划有关,该计划将使潜在流通量增加60%,引发市场对原始股东减持套现的担忧 [2][1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茶叶行业领先企业,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位居全国第一,市场份额为1.7% [5][11] - 公司拥有完整的茶饮产品矩阵,销售茶叶产品是主要收入来源,截至2025年10月12日拥有3716家线下门店,其中加盟店占比93.70% [4][12] - 公司在多个细分品类保持领先,铁观音销售收入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武夷岩茶销售收入连续5年第一,红茶销售收入连续4年第一 [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63亿元,同比下降4.20%,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降17.81% [2][1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8.18亿元增长至21.43亿元,净利润从1.66亿元增长至2.24亿元,但2024年营收增速仅为0.99%,增长明显乏力 [10]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及宣传开支合计达8.75亿元,2025年上半年该项开支占销售及营销开支的41.6% [2][11][12] 加盟网络与发展挑战 - 公司加盟商数量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加盟商数量净减少24名,期末为1228名 [2][12] - 加盟门店扩张速度放缓,2024年加盟门店净增加201家,远不及2023年净增加的475家 [12] - 公司IPO之路长达13年,历经新三板挂牌及多次A股上市申请未果,最终于2025年转赴港股上市 [6][7]
华电科工揽获34亿海上风电大单 新签合同近113亿前三季业绩双增
长江商报· 2025-11-10 08:30
核心合同签署 - 公司作为联合体牵头人,于11月7日签署辽宁华电丹东东港一期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合同,总金额约34.15亿元(含税)[1][2] - 合同范围包括84个机位的单桩基础工程、风电机组安装、海缆采购及敷设等,项目全容量并网时间预计为2027年10月1日[2] - 公司负责84台风电机组单桩基础及安装工程的全部工作,接收合同付款并协调联合体成员[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5.34亿元,同比增长32.64%;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1.58%[1][5]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新签合同总额达112.96亿元,同比增长18.51%;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金额为38.5亿元[1][5]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存货为11.76亿元,合同负债为13.99亿元,创2020年以来新高[1][5] 其他重大合同 - 2025年7月,公司签订印尼努萨拉亚项目两份设计供货及施工合同,总金额约25.16亿元,预计2027年7月30日前具备输煤条件[3] - 同期签订该项目运维框架协议,金额约30.51亿元,标志着公司海外业务实现重大突破[3][6] 业务板块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海洋工程业务收入6.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1.11%[5] -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收入9.55亿元,同比增长31.49%;高端钢结构业务收入13.03亿元,同比增长21.9%;热能工程业务收入8.92亿元,同比增长9.95%[5] - 氢能业务收入0.13亿元,同比减少56.16%[5] 行业地位与项目经验 - 公司业务布局涵盖高端装备及系统工程、环保水务、电站投资建设和清洁能源四大核心板块[4]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参与海上风电、光伏、海洋牧场项目40余个,承建风场装机容量超350万千瓦[3] - 累计完成600余套基础施工、640余台风机安装,敷设海底电缆超1000公里[3] 海外业务发展 - 公司海外业务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转型,直接对接海外客户,业务以EPC为目标[6] - 2024年签订南美、东南亚海外合同,2025年印尼项目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基础[6]
百济神州预计2025年最高营收381亿 八年半研发费771亿迈向商业化收获期
长江商报· 2025-11-10 08:11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全年预计营业收入介于人民币362亿元至381亿元之间,较调整前预测下限有所提升 [2][3]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5.95亿元,同比增长44.2% [2][7]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9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6.87亿元,公司全年有望首次实现盈利 [2][7] - 2025年第四季度预计营业收入在86.05亿元至105.05亿元之间 [7] - 公司预计2025年毛利率为80%至90%的中高位区间 [4] 核心产品表现 - 核心产品百悦泽®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74.23亿元,同比增长51.0%,在全球BTK抑制剂营收规模中居首位 [7] - 百悦泽®在美国市场销售额为52.66亿元,同比增长46.9%,增长源于所有适应症的强劲需求及净定价利好 [7] - 另一核心产品百泽安®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3.63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长得益于中国新适应症纳入医保及药品进院数量增加 [8] - 百泽安®在中国PD-1市场取得领先份额 [8] 研发投入与战略定位 - 2017年至2025年上半年,八年半时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高达770.66亿元 [2][12] -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从2017年的20.17亿元增至2024年的141.40亿元 [9][10][1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72.78亿元,同比增长9.80% [12] - 公司被行业视为中国创新药企的标杆,正从研发投入期迈向商业化收获期,并向全球跨国公司进化 [2][12] - 公司未来战略包括由血液瘤龙头向实体瘤和免疫领域拓展 [12] 公司里程碑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首家在美股、港股及A股三地上市的企业,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21年在纳斯达克、香港联交所、科创板上市 [3] - 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源于自主研发及合作产品的强劲销售 [7] - 营业收入预计增长主要得益于百悦泽®在美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及在欧洲和全球其他重要市场的持续扩张 [4]
三只松鼠困于流量归母净利骤降53% 章燎源频繁试错200亿营收目标难期
长江商报· 2025-11-10 08: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7.59亿元,同比增长8.22% [1][6] - 同期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52.91% [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5713.71万元,同比下降78.57% [6] - 经营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季度营收均增长但净利润均下降 [1][6][7] 费用与盈利能力分析 - 销售费用高达16.05亿元,同比增长24.03%,远超营收增幅 [3][8] - 销售费用中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占比高,2025年上半年为7.61亿元,占销售费用的68% [4][7] - 管理费用2.28亿元,同比增长50% [8] - 利润下降主因包括坚果原料成本上涨影响毛利率,以及线上平台费率提升和线下市场费用投入增加 [7][8]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690.52%,为2018年以来同期首次为负 [9][10] - 现金流恶化主要因经营性采购支出增加 [11] - 存货为9.9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52.36%,但较上年同期增长51.22% [11] - 短期借款5.76亿元,同比增长284%,期末货币资金及理财产品合计3.72亿元 [11] 战略转型与业务探索 - 公司近年来频繁试错转型,布局领域从休闲零食扩展至量贩零食、硬折扣、宠物食品、预制菜、日化等 [5][13][15][16] - 线下渠道策略多次调整,从投食店、联盟小店转向社区零食店,后又主推国民零食店和联盟小店 [14] - 2025年5月宣布推出自有品牌全品类生活馆,产品品类进一步扩大至米面粮油、生鲜蔬果等 [15] - 2024年计划收购量贩零食品牌爱零食和硬折扣品牌爱折扣,但于2025年6月终止对爱零食的收购 [14] 营收目标与展望 - 实际控制人章燎源曾定下2026年营业收入达200亿元的目标 [5] - 按前三季度8.22%的增速推算,2025年全年营收预计约115亿元,与200亿元目标相差85亿元 [17] - 一年内实现85亿元营收增长的难度极大 [17]
“革新者”刘靖康打造千亿影像新贵 影石创新营收增67%与大疆对垒升级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48
公司竞争格局 - 影石创新与大疆在智能影像设备领域的竞争加剧,双方互相渗透对方优势领域 [1][5] - 大疆通过降价策略进入全景相机市场,影石创新则进军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4][6][7] - 不同机构对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全景相机市占率的报告存在显著差异,影石创新市占率被报告为49%或75%,大疆全球份额被报告为17.1%或43% [8] 公司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刘靖康为90后,学生时代已展现出技术天赋和创业基因 [1][2] - 其早期技术尝试包括用7000张照片合成标准脸、破解电话按键音等,为创业奠定基础 [2] - 2014年受谷歌Cardboard启发,转向全景相机领域创业 [2]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首款产品Insta360 Nano问世,成为全球首个入驻苹果直营店的全景相机品牌 [3] - 2018年登顶全球全景相机销量第一 [4] - 2025年2月成功在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74.44%,市值达709.77亿元 [4]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20.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5.74亿元 [9] - 境外市场营收占比近八成,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达42.23亿元 [9]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66.11亿元,同比增长67.18%,第三季度营收29.40亿元,同比增长92.64% [9] 公司战略与产品 - 公司注重差异化创新与生态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包括可更换镜头设计、全景云存储、AI自动剪辑软件等 [6] - 拒绝低价竞争,重点开拓海外市场,欧美、日韩市场表现突出 [9] - 无人机业务按计划推进,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预计四季度在部分区域市场试售 [7]
云南“药王”阮鸿献分给女儿2%股份 万店一心堂转型中途二代走上台前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46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一心堂(002727.SZ)的一则公告,将低调的云南"药王"阮鸿献推至聚光灯下。 11月6日晚间,一心堂发布公告称,阮鸿献计划向其两位女儿阮圣翔、阮爱翔转让总计不超过1171万股 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以当天股价计算,两笔股权合计市值约1.57亿元。 阮鸿献是一心堂的创始人,他从滇南红土地上的一个药材收购员起步,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对市场近乎本 能的敏锐,一手打造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医药零售龙头。 目前,一心堂的药房数量达11372家,步入"万店"阵营,但公司也正在经历一场阵痛。2025年前三季 度,一心堂业绩仍在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33%至130.0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17%至2.69亿 元。 早在2025年7月,阮鸿献的小女儿阮爱翔已走上核心岗位,担任一心堂副总裁。 转型行至中途,家族代际传承同步推进,一心堂何时能重回增长? 从大山药商到连锁"药王" 彼时的天价离婚曾引发了市场一阵喧嚣。在后来的业绩说明会上,阮鸿献称,"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两口 子的性格差异原因,刘琼过去十几年专注做中药,对公司的业务关注、指导较少。另一方面,一心堂既 然计划和广药合作,广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