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界
icon
搜索文档
一级市场的最大挑战
投资界· 2025-01-08 09:40
公众号定位 - 专注于投资界视频内容创作 [1] - 目标成为创投圈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提供者 [1]
我,转行做China Travel
投资界· 2025-01-08 09:40
入境游市场概况 - 中国入境游市场正从流量密码转化为财富密码,行业从业者收入显著增长,例如成都从业者3个月入账45万,12月订单量暴涨60% [3] - 行业忙碌程度高,导游日程排满,部分热门目的地行程已预定到明年底 [4] - 前三季度入境游客达0.9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九成以上,部分免签国家游客数量翻倍增长 [4] - 免签政策延长至240小时后,海外游客机酒搜索热度同比大涨87% [5] 行业参与者动态 - 从业者从奢侈品行业转型入境游,利用海外营销经验获取订单,例如通过TikTok发布内容吸引百万浏览量并收到上百条询单 [11] - 外国游客消费能力强,例如马来西亚游客豪掷3000元购买熊猫纪念品,欧洲游客消费意愿高 [12][13] - 导游收入增长,例如重庆英语导游日收入从300元涨至500元,且工作节奏更轻松 [16][17] - 旅行社老板招兵买马准备扩大业务,预计入境游将在海外形成人传人现象 [18] 市场潜力与竞争 - 入境游市场规模测算达2.1万亿元,假设1亿人次游客每人花费3000美元 [19] - 国内旅行社因外网限制和预算不足难以承接海外流量,而海外团队通过兼职留学生和内容营销轻松获取订单 [23][25] - 海外团队每月询单量超600,成交订单导流给国内旅行社并抽取30%利润 [26] 营销与产品策略 - 针对欧美游客偏好设计内容,例如推历史人文和熊猫主题,避免川西雪山等重复景点 [27] - 定制小众深度游路线,例如包含琉璃瓦制作体验的路线,已联合多地旅行社开发10余条路线并赚取十几万收入 [29] - 设计特色行程如广场舞观赏、农贸市场打卡等,满足外国游客猎奇心理 [29][30] - 提供贴心服务,例如安排清真餐厅、避免内脏菜品等注意事项 [29] 行业挑战与风险 - 外语导游证通过率仅30%,需具备语言、旅游业务和法律等多方面能力 [35] - 导游报考人数大涨,尤其是外语导游,未来竞争可能加剧 [37] - 部分外国游客精明且要求苛刻,例如印度小哥提出低价陪拍等无理要求,导致利润压缩至100元 [38][40] - 个体从业者风险高,例如游客乱窜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缺乏法务和财务支撑的从业者面临灭顶之灾 [41] 创新与未来布局 - 创业团队开发多功能英文地图,解决外国游客痛点如地铁站名拼音问题 [44] - 按地理维度排列城市帮助老外理解中国,APP预计2025年6月上线 [45][47] - 海外旅行APP如孤独星球、猫途鹰以及国内OTA平台正加紧布局中国市场 [48] - 团队看好中国长期开放决心,免签政策延长至240小时验证判断 [50]
今年国办1号文件,震撼创投圈
投资界· 2025-01-08 09:40
新一页。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开年重磅一幕来了。 昨晚(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 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这是今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也是首个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指引文件。 《指导意见》涵盖政府投资基金设立、募资、运行、退出全流程,分八部分提出2 5条具 体措施。其中印象深刻的有: 首次对基金分类管理、分级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省市级政 府投资基金审批从严,县级政府应严格控制新设基金;明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鼓励取消 基金及管理人注册地限制,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完善基金退出机制等。 至此,走过十余年井喷式生长的政府引导基金迎来崭新一页。 实行差异化管理机制 延长基金绩效评价周期 首先,《指导意见》提到,政府投资基金应明确基金定位——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 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按照投资方向,政府投资基金主要分为产业投资类基金和创业投资类基金:一方面,优化 产业投资类基金功能。重点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提升产业链供 应链韧 ...
央企总部外迁序幕
投资界· 2025-01-08 09:40
央企总部分布现状 - 中国产业类央企最新数量为99家,其中北京以69家遥遥领先,代表企业包括中石油、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3][4] - 上海以7家产业类央企位居第二梯队,代表企业包括中国船舶、宝武钢铁、中国商飞及新成立的中国数联物流[3][4][9] - 雄安新区承接4家央企总部(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资源),深圳、武汉各3家,广州2家,天津、成都等城市各1家[4][5][7] - 重庆、苏州、杭州等经济强市目前尚未拥有央企总部[5] 央企总部外迁与设立动态 - 2024年新设立两家央企:中国数联物流(数据科技领域,总部上海)和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循环经济领域,总部天津),均未选址北京[2][3] - 近年已有近10家央企总部从北京外迁至雄安、上海、武汉等地,外迁企业包括中国电子信息(深圳)、三峡集团(武汉)、中国稀土集团(赣州)[3][7][9] - 央企外迁逻辑包括疏解非首都功能(雄安)、靠近产业集聚地(如稀土集团落户赣州)、国际化需求(中远海运选址上海)[7][9][10] 央企总部布局趋势与影响因素 - 未来央企总部布局将受四大因素驱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科技产业竞争、国家战略腹地建设[12] - 新兴产业导向明显,新设央企如中国数联物流(数据科技)、中国资源循环(循环经济)均聚焦新兴赛道[3][12] - 科创大市(如深圳)、制造大市(如武汉)及中西部战略城市可能成为未来央企总部重点布局区域[12][13] - 央企重组整合持续推进,中国宝武、中国船舶等通过重组强化总部集聚效应[9][12]
我回县城创业
投资界· 2025-01-07 15:33
下沉市场潜力 - 中国有1812个县城 常住人口达7 48亿 占全国消费市场38%比重 [6] - 2024年1-10月数据显示 50个县城即时零售活跃商家同比增长18% 订单量同比增22 59% [10] - 国庆期间50个网红县城即时零售交易额增速超24% 订单量增速超22% [12] 即时零售商业模式 - 线上便利店模式在县域市场验证成功 单店日营收达8000元 商品种类超1200个 [9][10] - 24小时营业+30分钟配送模式填补市场空白 本地网购习惯已形成 [9][10] - 县域消费者需求集中于生活必需品 客单价低于一线城市但便利性需求趋同 [9] 县域文旅产业升级 - 滑翔伞等小众运动带动县域文旅 教练旺季日接单16次 70%客户为18-35岁女性 [12] - 网红县城面临"一次性消费"挑战 需通过特色体验+基础设施升级实现游客留存 [13] - 海南案例显示国庆期间60 5%游客为本岛居民 本地消费形成正向循环 [13] 新兴职业生态 - 即时配送骑手在旅游旺季月入过万 收入超当地公务员水平 [15][16] - 数字化基础设施使边境小城居民外卖消费习惯与大城市趋同 [16] - 多元化职业路径吸引年轻人回归 包括零售创业者 文旅从业者 配送服务者等 [15][16] 商业创新方向 - 即时零售通过精准选品+高效配送激活县域消费 贺兰县试点验证模式可复制性 [9][10] - 文旅产业需结合本地特色(如滑翔伞)与数字化营销(短视频传播)提升吸引力 [12] - 商户数量与用户数量同步增长(均约18%)显示县域商业生态持续优化 [13]
江苏最大母基金又来了
投资界· 2025-01-07 15:33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 - 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共22只 总规模408亿元 至此第一批和第二批基金总规模达到914亿元 [4] - 基金落地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通等11个城市 形成全省产业竞赛格局 [4] 基金类型与产业分布 - 第二批基金包含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14只(313亿元) 未来产业天使基金4只(20亿元) 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4只(75亿元) [6] - 产业覆盖新材料 大健康 绿色低碳等主导产业 同时布局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6] - 新增高校成果转化基金 强化产学研融合 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6] 重点城市基金分布详情 - 苏州市设立3只母基金(100亿元) 包括6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 20亿元低空经济基金 20亿元新型能源基金 [9] - 常州市设立30亿元高端功能材料产业母基金 南通市设立2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母基金 [9] - 未来产业天使基金中 南京 常州 苏州 南通各设5亿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10] 省属企业专项基金构成 - 苏豪控股设立10亿元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基金 省沿海集团设立20亿元海洋经济基金 [11] - 省环保集团设立30亿元节能环保战新产业基金 省数据集团设立15亿元数据产业基金 [11] 基金架构与规模效应 - 两批基金累计36只 总规模914亿元 省级母基金出资228.5亿元 预计通过三层架构放大至2800亿元规模 [12] - 首批基金采用25%出资比例 带动社会资本形成1106亿元规模 该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15] 全国省级母基金发展趋势 - 湖南省计划整合形成3000亿元基金群 上海设立89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16] - 安徽省构建2000亿元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 重庆推出20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 [16] - 江西省设立3000亿元现代产业引导基金 杭州布局3只千亿级科创母基金 [16]
无锡,诞生今年首个超级独角兽
投资界· 2025-01-07 15:33
一缕产业缩影。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2 0 2 5年第一笔超级融资出现了。 投资界获悉,近日盛合晶微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盛合晶微")宣布,面向耐心资本的7 亿美元(约合5 0亿人民币)定向融资已高效交割。投资方阵容浮现—— 包括无锡产发科创基金、江阴滨江澄源投资集团、上海国投孚腾资本、上海国际集团、上 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新芯基金及临港集团数科基金,以及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 国寿股权投资、Gol d e n Li nk等。 半导体圈对盛合晶微并不陌生——早年由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两大巨头联合成立,是中国 大陆第一家致力于1 2英寸中段凸块和硅片级先进封装的企业。2021年开始独立发展,一 级市场融资份额抢手,成为无锡又一现象级独角兽。 刚刚宣布融资50亿 加速IPO 正如盛合晶微披露,本次投资方主要为无锡和上海两地国资。其中,无锡产发科创基金, 由江阴新国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江阴滨江澄源投 资集团,穿透下来背后则是江阴市国资委。 还有一众上海国资。上海国际集团是上海重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累计管理资产规 模超1 4 00亿元;上海国投孚腾 ...
段永平也曾走投无路
投资界· 2025-01-07 15:33
以下文章来源于棱镜 ,作者温世君 棱镜 . 腾讯新闻出品栏目,《棱镜》聚焦泛财经深度记录。 投资人"Mr.Duan"。 作者 | 温世君 编辑|岳家琛 来源 | 棱镜 (ID:lengjing_qqfinance) 2025年1月5日,冬天的杭州天气稍有清冷,但浙江大学再次迎来了他们的"最壕校 友"——段永平。 这场名为"段永平学长回校见面会"的活动,形式非常简单:全场一个半小时均以问答的 形式进行。段永平一袭灰色西服,打着紫色领带,坐在阶梯教室讲台一张红色的沙发椅 上,面向台上两位青涩的主持人和满满一间大教室的师生校友,翘着二郎腿侃侃而谈。 在浙江大学,这场见面会早已一票难求,活动现场,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杜 江峰也出现在听众席上,甚至阶梯教室后排的空隙,也站满了年轻的听众。 对此,段永平用自己的账号"大道无形我有型"亲自回复"辟谣":"浙大一直还好。" 当年创业因为"走投无路" 活动现场,段永平面对师生们不断抛来的问题,始终用一种非常淡定的态度一一作答, 也偶尔夹杂一两句笑谈,不时引得现场听众阵阵笑声与掌声。 当被问及如何"快速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时,段永平直言自己从不快速下判 断,过去 ...
2024,诞生195个IPO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整体回顾 - 2024年中企IPO市场总体呈现阶段性收缩态势,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为近10年新低,195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51.1%,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442.66亿元,同比下降63.6% [6] - 下半年IPO活跃度环比回升,11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973.53亿元,环比分别上升37.8%、107.5% [6] - A股共有100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68.1%,境外市场共95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10.5%,港股收获全市场首发融资额前三大中企IPO [6] 市场分布 - A股IPO总量同比收缩近七成,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38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超六成,首发融资额合计225.81亿元,同比下降81.5% [10] - 境外IPO于下半年现回暖迹象,港股62家中企上市,同比微降6.1%,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698.62亿元,同比上升80.2%,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和地平线机器人贡献主要融资额 [12] - 美股33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65.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80.50亿元,同比上升108.1%,极氪为纽交所唯一中企IPO,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31.32亿元 [12] 地域分布 - 广东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均居首位,41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572.40亿元,同比下降5.2% [17][18] - 江浙与京沪表现相对良好,江苏、浙江、北京分别有29家、26家、24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484.22亿元 [17][18] - 内蒙古为唯一融资额同比增长地区,首发融资额6.48亿元,同比上升148.0% [18] 行业分布 - 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IT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五大行业占比超六成IPO中企,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超七成 [21] - 物流行业受大额融资案例带动,顺丰控股和国货航推动其位列全年融资规模行业第五位 [21]
李嘉诚,一举卖了45亿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交易概述 - 和黄医药以6 08亿美元现金向金浦健服投资管理和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45%股权 [3] - 交易分为两部分:金浦健服以4 73亿美元收购35%股权,上海医药以1 35亿美元收购10%股权 [5] - 交易完成后上海医药将持有和黄药业60%股权并实现并表 [6] 交易细节 - 上海和黄药业股东权益评估值为106 28亿元,较母公司账面增值92 88亿元(增值率692 92%),较合并报表归母权益增值95 54亿元(增值率889 96%) [6] - 交易整体对价为99 5亿元,设有三年过渡期,期间和黄医药需保证净利润年增长至少5%,补偿上限9500万美元 [6] - 和黄医药预期录得除税前出售收益4 77亿美元,保留5%间接股权 [6] 公司背景 - 上海和黄药业成立于2001年,由上海医药与和黄医药合资设立(初始各持股50%) [6] - 公司拥有74个产品,包括麝香保心丸、胆宁片等,2023年净利润6 63亿元(占上海医药净利润12 84%) [6] - 麝香保心丸为中国冠心病适应症领域第二大中成处方药,市场份额22% [8] 财务表现 - 过去20多年上海和黄药业为和黄医药贡献股息总额超3 7亿美元(约27亿元) [9] -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3 3亿美元、3 7亿美元、3 9亿美元 [9] - 麝香保心丸专利有效期至2029年 [9] 战略调整 - 和黄医药出售资产旨在聚焦创新药研发(如ATTC项目),2023年创新药收入已超总收入50% [9] - 公司2022年明确剥离非核心资产战略,此前已出售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股权 [9] - 此次交易加速实现盈利目标,资金将用于肿瘤创新药研发(现有3款国内获批药物) [9] 行业动态 - 医药行业整合加速,企业通过出售资产/管线回笼资金(如药明康德、信达生物) [10] - 2023年港股18A药企现金总额1109亿元(同比下降11%),12家企业现金储备不足5亿元 [11] - 2024年超45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公司终止IPO,现金流能力成核心考量 [12] - 行业趋势包括License-out(如和黄医药授权国际药企)、并购(如普方生物18亿美元出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