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界
icon
搜索文档
无锡,诞生今年首个超级独角兽
投资界· 2025-01-07 15:33
一缕产业缩影。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2 0 2 5年第一笔超级融资出现了。 投资界获悉,近日盛合晶微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盛合晶微")宣布,面向耐心资本的7 亿美元(约合5 0亿人民币)定向融资已高效交割。投资方阵容浮现—— 包括无锡产发科创基金、江阴滨江澄源投资集团、上海国投孚腾资本、上海国际集团、上 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新芯基金及临港集团数科基金,以及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 国寿股权投资、Gol d e n Li nk等。 半导体圈对盛合晶微并不陌生——早年由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两大巨头联合成立,是中国 大陆第一家致力于1 2英寸中段凸块和硅片级先进封装的企业。2021年开始独立发展,一 级市场融资份额抢手,成为无锡又一现象级独角兽。 刚刚宣布融资50亿 加速IPO 正如盛合晶微披露,本次投资方主要为无锡和上海两地国资。其中,无锡产发科创基金, 由江阴新国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江阴滨江澄源投 资集团,穿透下来背后则是江阴市国资委。 还有一众上海国资。上海国际集团是上海重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累计管理资产规 模超1 4 00亿元;上海国投孚腾 ...
段永平也曾走投无路
投资界· 2025-01-07 15:33
以下文章来源于棱镜 ,作者温世君 棱镜 . 腾讯新闻出品栏目,《棱镜》聚焦泛财经深度记录。 投资人"Mr.Duan"。 作者 | 温世君 编辑|岳家琛 来源 | 棱镜 (ID:lengjing_qqfinance) 2025年1月5日,冬天的杭州天气稍有清冷,但浙江大学再次迎来了他们的"最壕校 友"——段永平。 这场名为"段永平学长回校见面会"的活动,形式非常简单:全场一个半小时均以问答的 形式进行。段永平一袭灰色西服,打着紫色领带,坐在阶梯教室讲台一张红色的沙发椅 上,面向台上两位青涩的主持人和满满一间大教室的师生校友,翘着二郎腿侃侃而谈。 在浙江大学,这场见面会早已一票难求,活动现场,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杜 江峰也出现在听众席上,甚至阶梯教室后排的空隙,也站满了年轻的听众。 对此,段永平用自己的账号"大道无形我有型"亲自回复"辟谣":"浙大一直还好。" 当年创业因为"走投无路" 活动现场,段永平面对师生们不断抛来的问题,始终用一种非常淡定的态度一一作答, 也偶尔夹杂一两句笑谈,不时引得现场听众阵阵笑声与掌声。 当被问及如何"快速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时,段永平直言自己从不快速下判 断,过去 ...
2024,诞生195个IPO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整体回顾 - 2024年中企IPO市场总体呈现阶段性收缩态势,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为近10年新低,195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51.1%,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442.66亿元,同比下降63.6% [6] - 下半年IPO活跃度环比回升,11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973.53亿元,环比分别上升37.8%、107.5% [6] - A股共有100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68.1%,境外市场共95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10.5%,港股收获全市场首发融资额前三大中企IPO [6] 市场分布 - A股IPO总量同比收缩近七成,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38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超六成,首发融资额合计225.81亿元,同比下降81.5% [10] - 境外IPO于下半年现回暖迹象,港股62家中企上市,同比微降6.1%,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698.62亿元,同比上升80.2%,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和地平线机器人贡献主要融资额 [12] - 美股33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65.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80.50亿元,同比上升108.1%,极氪为纽交所唯一中企IPO,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31.32亿元 [12] 地域分布 - 广东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均居首位,41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572.40亿元,同比下降5.2% [17][18] - 江浙与京沪表现相对良好,江苏、浙江、北京分别有29家、26家、24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484.22亿元 [17][18] - 内蒙古为唯一融资额同比增长地区,首发融资额6.48亿元,同比上升148.0% [18] 行业分布 - 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IT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五大行业占比超六成IPO中企,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超七成 [21] - 物流行业受大额融资案例带动,顺丰控股和国货航推动其位列全年融资规模行业第五位 [21]
李嘉诚,一举卖了45亿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交易概述 - 和黄医药以6 08亿美元现金向金浦健服投资管理和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45%股权 [3] - 交易分为两部分:金浦健服以4 73亿美元收购35%股权,上海医药以1 35亿美元收购10%股权 [5] - 交易完成后上海医药将持有和黄药业60%股权并实现并表 [6] 交易细节 - 上海和黄药业股东权益评估值为106 28亿元,较母公司账面增值92 88亿元(增值率692 92%),较合并报表归母权益增值95 54亿元(增值率889 96%) [6] - 交易整体对价为99 5亿元,设有三年过渡期,期间和黄医药需保证净利润年增长至少5%,补偿上限9500万美元 [6] - 和黄医药预期录得除税前出售收益4 77亿美元,保留5%间接股权 [6] 公司背景 - 上海和黄药业成立于2001年,由上海医药与和黄医药合资设立(初始各持股50%) [6] - 公司拥有74个产品,包括麝香保心丸、胆宁片等,2023年净利润6 63亿元(占上海医药净利润12 84%) [6] - 麝香保心丸为中国冠心病适应症领域第二大中成处方药,市场份额22% [8] 财务表现 - 过去20多年上海和黄药业为和黄医药贡献股息总额超3 7亿美元(约27亿元) [9] -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3 3亿美元、3 7亿美元、3 9亿美元 [9] - 麝香保心丸专利有效期至2029年 [9] 战略调整 - 和黄医药出售资产旨在聚焦创新药研发(如ATTC项目),2023年创新药收入已超总收入50% [9] - 公司2022年明确剥离非核心资产战略,此前已出售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股权 [9] - 此次交易加速实现盈利目标,资金将用于肿瘤创新药研发(现有3款国内获批药物) [9] 行业动态 - 医药行业整合加速,企业通过出售资产/管线回笼资金(如药明康德、信达生物) [10] - 2023年港股18A药企现金总额1109亿元(同比下降11%),12家企业现金储备不足5亿元 [11] - 2024年超45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公司终止IPO,现金流能力成核心考量 [12] - 行业趋势包括License-out(如和黄医药授权国际药企)、并购(如普方生物18亿美元出售) [12]
最大奶茶IPO快上了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蜜雪冰城核心经营数据 - 公司2023年卖出74亿杯奶茶,数量仅次于星巴克,超过国内行业第2至5名饮品出杯量之和 [9][11] - 2023年终端零售额达478亿人民币,收入203亿人民币,毛利接近60亿人民币,净利润32亿人民币 [9] - 2024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售出11亿杯冰鲜柠檬水、14亿支冰淇淋、3.85亿杯珍珠奶茶,产品均价约6元 [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全球门店达4.5万家,占中国现制茶饮店总量10%,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超57% [7][9][11]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公司99%门店为加盟模式,但加盟费及相关服务费收入占比不超过总收入的2.5% [14] - 主要收入来源为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及设备,2023年通过此渠道收入近200亿人民币 [14] - 拥有中国现制饮品行业最大端到端供应链体系,覆盖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采购网络 [16] 海外扩张与增长 - 截至2024年海外门店约4800家,遍布11个国家 [13] - 2023年海外市场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175% [13] - 2021-2023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49.6%,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同比增长21.2% [14][15]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按门店数计),全球第二(按出杯量计),全球第四(按终端零售额计) [9] - 2024年新茶饮行业重启上市潮,古茗已完成港股上市备案,沪上阿姨更新招股书 [5][6] - 茶百道港股上市后表现不佳,市值从200亿港元跌至150亿港元 [19]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于1997年郑州"寒流刨冰"小店,1999年更名为蜜雪冰城 [19] - 2020年完成唯一一轮融资,获美团龙珠、高瓴等投资20亿元,投后估值超200亿元 [19] - 2022年首次提交A股IPO申请,2024年转战港股 [19]
140亿,一家低空鼻祖破产了
投资界· 2025-01-05 15:55
公司概况 - Volocopter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最早的eVTOL项目之一,也是第一个实现载人离地的eVTOL公司 [4][8] - 公司拥有500多名员工,来自60多个国家,产品已完成2000多次试飞 [8] - 2011年两位创始人开发出第一架低空载人飞行机,奠定了现代空中飞行器的基本造型 [12] - 2016年推出成熟产品2X,并在迪拜完成首个自动驾驶空中出租车飞行测试 [15] - 公司曾计划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进行测试运营,但因未能及时获得飞机型号认证而取消 [21] 融资与估值 - 2013年获得5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 [17] - 2019年吉利与奔驰领投5000万欧元C轮融资 [18] - 最后一轮融资投前估值达19亿美元(约140亿人民币) [18] - 累计获得戴姆勒、英特尔、吉利控股、贝莱德等知名机构投资 [17] - 2024年4月曾面临资金短缺,申请1亿欧元贷款未获政府支持 [18] - 2024年11月老股东计划注资9500万美元获取85%控股权,但最终未实施 [18] 破产原因 - 资金链断裂是直接原因,尽管公司称其消耗率低于同行 [18][21] - 未能及时获得飞机型号认证导致商业化进程受阻 [21] - 欧洲对eVTOL领域支持保守,政策监管严格 [21] - 行业普遍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是根本原因 [24] - CEO Dirk Hoke提出辞职,将于2025年2月底离职 [19] 行业现状 - 全球eVTOL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技术尚未成熟 [24] - 基础设施搭建处于蛮荒阶段,需要长期发展 [24] - 商业化面临适航认证、高成本、消费场景稀缺等挑战 [24] - 2024年中国eVTOL行业火爆,20多家企业获超30起融资 [24] - 德国另一家明星公司Lilium也已申请破产,累计融资15亿美元 [23] 历史地位 - 公司创造了航空历史,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先驱 [13][15] - 从概念到原型机再到试验飞行,不到10年完成多次迭代 [15] - 几乎走在行业发展最前沿,却在商业化最后一步倒下 [4][15] - 从行业先驱变为"先烈",未能等到2025年行业爆发 [15][21]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30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1-05 15:55
投资事件汇总 - 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30起事件,涉及总金额234.56亿元人民币 [2][3] - 金额最大事件为盛合晶微半导体获7亿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国寿股权投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投资基金等 [3][20] - 交易地域分布:广东省和上海市并列第一(各16.9%),江苏省16.2%,北京市11.5% [3][4] - 行业分布:生产制造、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医疗健康、材料等领域交易活跃 [6][9] 重点投资案例 - 格思航天获中科创星等机构10亿人民币投资 [11] - 国货航获北工投资等机构15.19亿人民币投资 [11] - 橙帆医药获联想之星等机构5000万美元投资 [16] - 日隷电投获诺德基金等机构19亿人民币投资 [16] - 拿森电子获国投招商等机构5亿人民币投资 [15] 并购事件 - 本周并购市场共33起事件,披露交易金额14.24亿人民币 [24] - 金额最大并购:沈阳润电热力3.24亿人民币收购沈阳第二热力49%股权 [24] - 惠顺多商贸收购人人乐旗下14家子公司100%股权 [22][23] - 五矿集团收购中国中冶44.3%股权 [23] 上市事件 - 本周8家企业上市,总融资66.31亿人民币 [27] - 国货航深交所主板上市募资30.39亿人民币 [26][27] - 英诺塞科港交所主板上市募资14亿港币 [26] - 天和磁材上交所主板上市募资8.13亿人民币 [26]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活跃:盛合晶微7亿美元融资、英诺塞科上市等 [3][26] - 汽车交通领域多笔大额融资:国货航、塞力斯汽车、PIX Moving等 [11][12][15] - 医疗健康领域持续受关注:橙帆医药、瑞风生物、讯飞医疗等 [12][16][26] - 材料行业表现突出:英诺塞科、粒影生物、天和磁材等 [16][26]
移居昆明火了
投资界· 2025-01-05 15:55
城市迁徙趋势 - 打工人从追求"旷野自由"转向寻找"城市锚点",昆明成为新晋移居圣地 [3][4][6] - 社交媒体宜居榜单中昆明频繁登顶,数字游民和离职博主IP集体从大理、丽江等地转向昆明 [6] - 北漂成为迁徙昆明的主力人群,占比显著高于广漂、深漂和沪漂 [15][16] 昆明核心吸引力 - 成本优势:市中心三居室租金相当于北京五环外单间价格,私营单位平均工资5000元,月均生活成本仅3000元 [8][13][25] - 气候与文化:四季如春的气候公认最宜居,拥有livehouse、创意市集、独立书店等文化设施 [8][11][19] - 就业结构:旅游、文化创意和服务业为主,文科生就业匹配度高,约80%翠湖周边从业者为文创/媒体行业 [19] 生活形态对比 - 与一线城市对比:昆明提供"北京+大理"结合体体验,既有城市便利性又保留生活轻盈感 [11][22] - 与云南小城对比:相比大理的避世氛围,昆明更强调"秩序感+目标感",适合长期扎根 [12][18] - 育儿优势:教育资源优于县城,自然教育场景丰富,如街头喂海鸥、滇池游玩等零成本体验 [20] 经济适应性 - 副业生态:主业收入约为一线城市的1/3(如1.5万降至7000),但外包等副业月入可达1万,加速资产积累 [22] - 物价水平:菜市场儿菜价格仅为北京的1/4(5元vs20元/斤),鲜花8元/把,房租2000元可租市中心60平米精装房 [23][24][27] - 购房可行性:通过"主业+副业"模式,部分迁移者3年内可实现本地购房 [22] 社会文化特征 - 社交模式:保留城市边界感,社交简化为米线摊聚餐,区别于成都的茶馆应酬文化 [29] - 城市风貌:未过度网红化,保留老城原生态生活气息,如街边鲜花货车、传统米线店 [31] - 居住演变:新移民初期聚集翠湖/滇池,后期转向安宁温泉小镇等周边区域实现"轻隐居" [33][34]
网红一姐,退出VC了
投资界· 2025-01-04 15:53
募资失利事件 - 金·卡戴珊辞任风投机构SKKY Partners执行合伙人 仅保留联合创始人和高级运营顾问头衔 [3][6] - SKKY基金募资目标10-20亿美元 实际仅募集1.21亿美元 不足目标的十分之一 [6] - 机构成立两年仅完成一笔投资案例(调味品品牌TRUFF) [11] 卡戴珊商业背景 - 个人拥有4.3亿粉丝 商业版图覆盖影视/服装/美妆等领域 总财富18亿美元 [7] - 旗下内衣品牌Skims估值达40亿美元(约300亿人民币) 曾创下开售两分钟卖出10万件纪录 [7] - 2022年与凯雷前合伙人Jay Sammons共同创立SKKY 专注消费领域投资 [3][7] 机构运营策略 - 计划5年内进行8-12笔投资 单笔金额1-5亿美元 [11] - 团队招募黑石/L Catterton等机构投资人 聘请Burberry前CEO担任顾问 [11] - 募资要求LP最低承诺1000万美元 设定8%年复合回报率门槛 [13] 募资失败原因 - 卡戴珊个人IP未能有效转化募资能力 LP更倾向专业投资团队 [13] - 消费赛道遇冷 PitchBook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PE募资总额1431亿美元 美国或创十年新低 [14] - 老虎环球基金案例:目标60亿美元基金最终仅募22亿美元 完成度不足40% [14] 行业整体趋势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VC/PE市场募资规模10142.25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26% [18] - 人民币基金占比达98.5% 基金数量同比下降49.2% [18] - 行业预测2025年将面临更严峻资金荒 头部机构将募资团队列为年度核心考核 [21] 机构生存现状 - 国内某双币机构完成30亿人民币募资后坦言可能是"最后一支基金" [17] - 清科数据显示中国多数GP仅能募集一支基金 行业面临洗牌 [22] - 头部机构年终奖向募资团队倾斜 反映行业生存压力 [21]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5-01-04 15:53
政府引导基金动态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签约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认缴出资67亿,基金总规模250亿,放大倍数3.73倍,同时发布具身智能基金和大模型基金[2] - 北京亦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设立,总规模100亿,聚焦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主导产业及六大未来产业[3]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第二批22只产业专项基金,总规模408亿,两批累计规模914亿,预计形成2800亿产业基金群[4] - 南通产业链母基金完成备案,总规模50亿,首期30亿,70%投向子基金[7] - 宿迁新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获批10亿,重点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8] - 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总规模100亿,首期50亿[27] 区域产业基金布局 - 石家庄设立首支1.35亿天使子基金,聚焦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依托清华大学创新资源[9] - 梧州市共融股权投资基金规模20亿,围绕"5+2"重点产业导入资源[11] - 中金私募在金华武义设立10亿基金,布局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等产业[13] - 南京落地两只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培育早期创新项目[16] - 扬州航空航天母基金规模16亿,重点投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链优化[21] - 成都天使母基金拟出资6000万参股5亿规模子基金,聚焦科技创业[22] 专项领域基金进展 - 鼎晖投资在安徽设立30亿并购基金,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并购重组[5] - 北京集成电路装备并购基金成立,规模25亿[6] - 深圳首支种子子基金规模2亿,存续期15年,专注硬科技早期投资[18] - 无锡未来产业天使基金规模10亿,布局关键技术[19] - 无锡集成电路母基金拟参股10亿车规级芯片基金[23] - 中国人寿50亿入资北京科创基金,支持硬科技领域[24] 市场化机构动作 - 上实资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二期首关5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17] - 招商致远资本在嘉兴设立30亿海盐产融基金,布局战略新兴产业[15] - 莲花控股联合东证资本设立5亿并购基金,出资占比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