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联想控股减持拉卡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3:32
股东减持情况 - 联想控股于2025年7月23日至25日累计减持535.96万股,权益比例由26.54%降至25.86%,减持计划与之前披露一致,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和控制权[1] - 联想控股计划在7月23日至10月22日减持不超过3%股份,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788.08万股),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1576.16万股)[1] - 股东孙浩然计划在6月12日至9月11日减持不超过2.45%股份(1927.08万股),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2] 公司股价表现 - 拉卡拉A股股价年内涨幅达67%,最大涨幅一度达到105%,但7月后表现疲软,可能与减持消息有关[2]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3.00亿元,同比下降13.02%,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51.7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672.73万元,同比下降94.95%[2] 稳定币业务布局 - 公司回应投资者称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目前尚未发放牌照,公司重视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积极关注稳定币发行与应用态势[3] 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3] - 公司正在与中介机构商讨H股上市具体细节,方案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并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审核[4]
23家湾区企业上榜世界500强,华为重回前1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1:51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概览 - 上榜公司营业收入总和达41.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超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8% [1] - 净利润总和2.9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1] - 上榜门槛从321亿美元微增至322亿美元 [1] 国家分布与企业集中度 - 美国(138家)、中国(130家)、日本(38家)合计占306家,三国企业数量/营收/利润均超总量60% [1] - 中国99家企业总部集中在京津冀(49家)、长三角(27家)、粤港澳大湾区(23家),占比76.2% [1][26] - 北京(47家)、广东(18家)、上海(12家)合计占中国上榜企业59% [23] TOP10企业表现 - 沃尔玛连续12年榜首,营收6810亿美元 [3] - 国家电网(第3)、中国石油(第5)、中国石化(第6)稳居前十 [3] - 沙特阿美以1050亿美元利润蝉联利润榜榜首 [3] - 工商银行以508亿美元利润成为唯一进入利润榜前十的中国企业 [4] 行业分布特征 - 金融/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科技/医疗健康五大行业占上榜企业60%,营收占66% [17] - 金融业总营收9.4万亿美元,利润1万亿美元,均创新高 [17] - 中国上榜企业最多来自能源矿产(16家)、金属产品(15家)、信息技术(14家)、工程建筑(11家) [18] 中国企业亮点 - 互联网巨头排名普升:拼多多跃升176位至266名,美团升57位至327名,京东保持民企首位(第44位) [10] - 华为营收近1200亿美元,重返前100名 [17] - 比亚迪首进前100(第91位),奇瑞营收从391亿增至597亿美元,排名提升152位 [17] - 中国汽车产销连续两年超300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达40.9% [17] 新上榜企业 - 全球25家新上榜企业中含9家首次上榜,德国REWE集团位列最高(第112位) [9] - 中国5家新上榜企业包括首次入榜的山东黄金 [11][13]
字节跳动回应造车传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1:51
字节跳动汽车业务传闻 - 网传字节跳动将打造"豆包汽车" 计划协同火山引擎汽车云业务 围绕智能汽车"座舱+智驾"两大板块提供解决方案 [1] - 火山引擎相关负责人辟谣称"豆包汽车"纯属谣言 公司仅为汽车客户提供算法训练平台 无智驾业务计划 [1] 光伏行业动态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出部分自媒体发布的反内卷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2] 汽车行业整合 - 第三家汽车央企股权结构图曝光 显示长安 东风 一汽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2]
理想大涨超6%,i8售价32万起,李想:曾遭遇汽车史上最大抹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1:51
理想i8发布及市场反应 - 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 i8正式发布,定位中大型豪华家用市场,官方指导价32 18万—36 98万元[3] - i8采用类似理想MEGA的设计语言,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最高720公里,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问界M9纯电动版、特斯拉Model X和蔚来ES8[3] - 里昂报告预测i8初期订单可能转化为5000至6000辆的正常化月销量[7] - 理想汽车股价在i8发布当晚开盘大涨超6%,报30 9美元[1] 公司CEO动态及品牌营销 - 理想汽车CEO李想入驻抖音后粉丝数超16万,首播直播间人数超1万人[9] - 李想在i8发布会上自嘲新车造型"第一眼觉得丑",但表示实车非常好看[11] - 李想提及理想MEGA曾是"汽车史上最大抹黑事件",但现已成为50万以上MPV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15] - 李想与明星车主岳云鹏在微博联动,强化品牌营销[17] 公司经营状况及行业竞争 - 理想汽车过去10年已获得136万车主,连续三年位列新势力销冠,美股市值最高达306亿美元[20] - 2023年6月公司交付量同比下滑24%至3 6万辆,面临增程见顶、纯电未明的转型挑战[20] - 内部正基于64万销量目标进行下调,可能调整至58-60万辆[20] - 行业竞争加剧,鸿蒙智行、小米、零跑等对手环伺[20] 产品发布前的组织调整 - 理想i8发布前夕,公司内部面临销服、智驾、海外等多项业务调整[19] - 公司正从"高端家用增程SUV"定位向纯电领域拓展,面临经营考验升级[19][20]
北京4天下了近一年的雨,累计8万人转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1:30
极端降雨影响 - 北京4天累计降雨量达543.4毫米,接近年均降水量600毫米 [4] - 降雨持续147小时,西部北部局地单点降雨量达20-50毫米,个别点位超50毫米 [5] - 密云水库遭遇历史最大洪峰,周边滩涂被水覆盖 [1][12] 气象机制分析 - "列车效应"导致强降水持续,对流云团重复经过同一区域 [6] - 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暖湿气流与下沉气流碰撞激发新对流系统 [5] 灾情与救援 - 北京因灾死亡30人(密云28人、延庆2人) [1] - 全市转移80,332人,密云、怀柔、房山三区转移人数最多(密云16,934人、怀柔10,464人、房山9,904人) [8] - 道路损毁31处,136个村电力中断,通信光缆损毁62条、基站退服1,825个 [8] 基础设施与资金支持 - 中央预拨3.5亿元救灾资金,覆盖9省区市应急抢险和受灾群众救助 [9] - 国家发改委紧急安排2亿元中央预算投资,用于密云、怀柔等灾区基础设施应急恢复 [8] 密云水库动态 - 水库累计入库水量7.3亿立方米,下泄1.2亿立方米,当前下泄流量1,120立方米/秒 [11] - 潮白河苏庄橡胶坝流量达1,190立方米/秒,通州区转移堤内9,835人 [11] - 卫星监测显示水库周边涨水趋势减缓,泄洪措施见效 [12]
中国“电鸡”,驶向东南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1:30
中国电动自行车厂商进军东南亚市场 - 中国电动自行车厂商如雅迪、爱玛、台铃等正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主要因国内保有量已达3.5亿辆,市场增量有限,而东南亚摩托车家庭渗透率高达7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9% [2][3] - 2024年东盟电动二轮车市场规模达10.77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22.32亿美元,2025-2030年CAGR为12.90% [3] 东南亚市场潜力与政策支持 - 东南亚各国推出"油改电"政策:菲律宾对电动摩托车及零部件实施零关税至2028年,越南计划2030年电动两轮车占比达25% [6] - 越南政府计划建设10000个公共充电点,但缺乏统一充电标准可能限制渗透率提升 [6] - Grab在印尼推行"油改电"计划,覆盖20万辆电摩和5万辆改装车,网约车平台加速电动化 [7] 竞争格局与本土化布局 - 日本燃油摩托车品牌(本田、雅马哈等)仍占主导地位,但电动化转型较慢,中国品牌借机切入 [9][10] - 雅迪已在越南开设超400家门店,中国厂商通过本地建厂实现供应链本土化 [10] 东南亚消费者需求与产品特性 - 消费者偏好经济实用型产品:续航100公里以上、低维护成本,注重散热/防水/防锈性能 [12][14] - 中国产业链优势显著:从原材料到组装的完整链条可降低成本,博力威等电池企业在印尼建生产线 [12] - 换电模式被视为关键趋势,发展路径类似中国电动车市场初期政策驱动模式 [12] 市场差异化特征 - 东南亚市场以民用为主,强调充换电经济性及工况兼容性,不同于欧美市场对轻量化/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13] - 非洲市场更关注装载能力,东南亚则侧重日常出行实用性 [14]
第三家汽车央企,股权结构图曝光!长安、东风、一汽三足鼎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1:30
中国第三家汽车央企成立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27日在重庆注册成立,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第三家汽车央企,与中国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并列 [1][7][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朱华荣,注册地址为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 [7] - 长安汽车集团从正局级央企升格为副部级央企,在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名录中序号为73 [8] 股权结构变动 - 兵器装备集团原持有长安汽车39.69%股份(近40亿股),重组后中国长安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合计持有长安汽车35.04%股份(约34.74亿股)[3][5] - 辰致汽车科技集团100%股权全部分立至中国长安 [3] - 长安汽车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5] 公司领导层 - 朱华荣出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8] - 赵非任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总经理人选 [8] - 其他班子成员包括谭本宏、贾立山、邓威等7人 [8] 资本市场表现 - 7月29日长安汽车股价报收13.27元/股,总市值1316亿元 [9] - 当日交易数据显示:成交量163万股,换手率1.97%,振幅2.62% [10] - 财务指标显示2025Q1毛利率13.86%,净利率3.56%,负债率59.69% [10] 公司历史沿革 - 原"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为新央企让路 [12][13] - 新长安集团拥有117家分子公司,业务涵盖整车及零部件、销售、金融物流等 [13] - 公司前身可追溯至2005年成立的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2] 战略发展方向 - 将着力打造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 [16] - 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 [16] - 加速全球化发展,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等五大区域市场 [16] 行业改革背景 - 国家推动央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举措 [15] - 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三家汽车央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单独考核 [15] - 工信部支持整车企业集团化管理,推动优势企业做优做强 [15] 公司经营理念 - 坚持稳健发展策略,对163年历史企业负责 [17] - 保持既定战略技术发展方向不变,包括品牌调整等 [15][16] - 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激活企业活力,如长安科技引入战投、阿维塔筹备上市 [15]
最新《财富》世界500强出炉,中国130家企业上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8:57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核心分析 榜单整体表现 - 沃尔玛连续12年蝉联榜首 亚马逊第二 中国国家电网第三 沙特阿美与中国石油分列第四第五 [1] - 上榜企业总营收达41.7万亿美元 占全球GDP超三分之一 同比增长1.8% 上榜门槛提升至322亿美元 [1] - 总净利润约2.98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0.4% 资产与净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 员工总数减少 [1] 中国企业表现 - 中国共130家企业上榜 营收总额10.7万亿美元 平均销售收入820亿美元 内地及香港企业平均利润42亿美元 [2] - 汽车行业表现突出:1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入围 奇瑞营收增长206亿美元至597亿元 排名跃升152位至第233名 比亚迪首次进入前百(第91名) 吉利营收增至799亿美元 排名上升30位 [2] - 互联网巨头持续增长:拼多多排名上升176位至第266名(提升最多) 美团上升57位至第327名 京东上升3位至第44名 [2] - 5家中国企业新上榜/重返:山东黄金(首次上榜第465位) 纬创集团 新华人寿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 碧桂园 [2] 财务指标排名 - ROE榜单:Cencora以233%居首 家得宝223%第二 拼多多以36% ROE位列第25名(中国公司最高) 前50名含台积电 比亚迪 宁德时代等9家中国企业 [3] - 利润率榜单:英伟达以55%净利润率居首 半导体行业占前十中三席(英伟达 台积电 SK海力士) 腾讯控股与招商银行分列第九第十 [3]
深圳老牌电子公司,半年还债近7亿,股价暴涨7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8:5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5.40亿元,同比增长606.52% [1] - 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662.77% [1] - 海外业务占比90.2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79.41%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5亿元,去年同期为203万元 [1] - 半年内还清旧债近7亿元,应付账款从上年末8.05亿元降至1.20亿元 [1] 业务转型与布局 - 主营业务分为能源领域和机顶盒领域两大板块 [7] - 能源领域业务上半年营收5.08亿元,同比增长961.39%,占营收比重94.04% [7][8] - 机顶盒领域业务营收249.42万元,同比下降76.28%,占营收比重0.46% [7][8] - 高功率电源业务营收4.87亿元,毛利率45.78%,去年同期无此产品 [8] - 高功率电源产品主要应用于算力服务器领域 [7]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电源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2056亿元增长至2021年39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72% [8] - 预计2025年电源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389亿元 [8] - 消费类电池可应用于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蓝牙耳机等,市场前景广阔 [8] 公司股价与股东动态 - 截至7月29日收盘价10.99元/股,总市值82亿元 [4] - 近一年股价从1.38元/股上涨至10.99元/股,涨幅超7倍 [11] - 董事兼总经理由鑫堂增持5200多万股,持股比例11.09% [11] - 第一大股东丁肖立持股比例16.5% [11] 公司历史与风险警示 - 2023年因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0] - 2025年6月17日撤销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同洲"变更为"同洲电子" [3][10] - 公司借助新股东资源完成高功率电源的研制开发与市场推广 [11]
炒股炒成大股东!牛散王新入主江特电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8:57
控制权变更 - 江特电机实控人由朱军、卢顺民变更为王新、朱军,北京伍佰英里科技公司通过受让江特实业集团50%股权实现控制权变更 [1][2] - 王新此前直接持有江特电机5012万股(占总股本2.94%),此次通过股权转让间接持有6960.74万股,并与朱军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成为新实控人 [2][17] - 伍佰英里科技成立于2022年,净资产1500万元且无实际营收,王新旗下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合计6000万元 [18] 王新持股历程 - 王新自2017年四季度首次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2018年四季度起持续持股至今,完整经历锂业周期 [5] - 2018年四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累计增持4400万股,建仓均价约4.55元,其中2020年一季度均价低至3.33元 [10][11][12] - 2021年三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减持为主,但持股总量仍增加600万股,2022年三季度持股市值峰值超11亿元 [7][10] 公司经营与行业背景 - 江特电机2021年股价从1.25元涨至32.56元(前复权),但2024年9月最低跌至6.2元,目前股价约8.2元,王新仍有一倍浮盈 [6][12][13]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上半年预亏0.95亿-1.25亿元,茜坑锂矿项目进展缓慢导致成本劣势 [20] - 碳酸锂价格接近周期底部(6万元/吨),长期看处于行业低位买点 [13][14] 战略协同预期 - 王新在新能源、超硬材料、人工智能领域有技术积累,与江特电机新能源业务方向契合 [18] - 公司称王新将整合资源提升管理效率,但具体赋能效果尚待观察 [19] - 停产检修宜春银锂锂盐生产线26天,显示业务调整迹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