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财富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是否已至高位?还能否上车?请看这篇文章
新财富· 2025-10-23 17:47
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潮起东方 药见未来——2025医药投资主线解析暨ETF实战沙龙”,旨在为投资顾问提供四季度医药投资实战策略 [1][12] - 活动将于2025年10月30日在上海新天地安达仕酒店举行,规模限定100位专业投资顾问 [12][16] 核心议程与专家观点 - 杨松将分享《中国创新药产业十年回顾》,从宏观视角梳理产业进化逻辑,帮助建立对创新药产业的系统性认知并判断当前周期位置 [3] - 刘杰将解析港股创新药投资机会,深度拆解板块投资逻辑,并分享如何利用ETF等指数化工具高效捕捉板块贝塔收益 [4] - 朱伟将分享《投顾的炼金术:为财富创造Alpha》,从一线视角阐述如何将行业洞察转化为客户账户的实际收益 [5] - 活动包含小组交流环节,围绕“医药股细分赛道机会及投顾展业经验”与主讲嘉宾及同行精英直接对话 [6] 活动价值亮点 - 活动价值在于打通“产业研究-投资策略-客户服务”全链条 [8] - 参与者将直面来自券商研究、基金投资、一线投顾的三位顶尖专家 [9] - 活动旨在收获四季度医药板块及港股市场的具体投资思路与展业方法论,并与上海地区100位优秀同行建立连接 [10]
俄乌冲突炸出欧洲“风电金叉”
新财富· 2025-10-22 16:05
文章核心观点 -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促使欧洲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依赖外部化石燃料转向发展本土可再生能源 [2] - 海上风电凭借其资源稳定性、经济性提升及能源安全价值,从备选能源跃升为欧洲能源转型的核心选择 [2][35] - 欧洲已设定明确的海上风电装机目标,未来年均新增装机将大幅提升,但其发展面临审批、电网、融资等挑战 [27][29][33] 能源结构剧变 - 俄乌冲突前,欧洲能源结构以天然气为支柱,占比接近25%,风光能源发展尚不成熟 [4] - 冲突后,欧盟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量从2021年的1502亿立方米骤降至2024年的517亿立方米,降幅近三分之二,份额由45%降至19% [7] - 欧洲天然气价格指标TTF从2021年约20欧元/MWh飙升至2022年超300欧元/MWh,目前仍稳定在30-35欧元/MWh的高位 [9] - 2023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首次升至约44%,风能发电占比首次超越天然气 [11] - 2024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300TWh,占比47.4%,化石燃料发电占比降至28.9%,风能成为除核电外第二大发电形式 [13][14] 海上风电的竞争优势 - 海上风电年利用小时数达3500–4500小时,显著高于陆上风电的2000-2500小时和光伏的1200小时左右 [16] - 1GW海上风电年发电量约4TWh,可替代0.8bcm天然气,年均新增10GW海风即可替代8bcm天然气,对削减进口依赖影响显著 [17]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加权平均度电成本为0.079美元/千瓦时,欧洲约为0.080美元/千瓦时,低于欧盟日前批发市场均价0.089美元/千瓦时,具备初步盈利能力 [19] - 海上风电燃料成本近零,能有效降低对外部燃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暴露,具有财政去风险化功能 [22] 未来发展目标与挑战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83.2GW,欧洲占36GW,主要来自英国、德国和荷兰 [24] - 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周期长达7-11年,2022年后的战略转向尚未在当前装机数据中体现 [27] - 欧洲各国设定积极目标:德国2030年目标30GW,荷兰目标20GW以上,欧盟整体2030年累计装机目标达111GW,为当前近3倍,预计2025-2030年年均新增12.5GW [29][30] - 发展面临三大挑战:行政审批流程过长(常超过4年)、电网并网能力不足、以及高昂的资本支出(约30亿欧元/GW)和供应链压力 [33]
中国产业叙事:晶合集成
新财富· 2025-10-21 16:46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前身于2015年5月成立,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台湾力晶科技合资设立,是安徽省首个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合肥国资委持股近40%,力晶科技持股约20% [4] - 公司战略定位为聚焦12英寸晶圆代工,初期提供150nm至90nm制程,现已延伸至28nm以下,主营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以此避开与台积电、三星在先进制程的正面竞争 [4] - 公司技术演进迅速:2017年110nm显示驱动芯片量产;2020年完成55nm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开发,次年量产;2022年攻克40nm高压OLED平台技术并于2024年量产;2024年28nm制程通过验证,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家突破28nm的晶圆代工厂 [5] - 为降低对单一显示驱动芯片业务的依赖,公司业务范围已扩展至CMOS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等多芯片领域,并能自制光刻掩模版,转型为综合性晶圆代工企业 [6][7] 财务表现与增长势头 - 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近93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约5.3亿元,同比增长超150%;扣非净利润近4亿元,同比激增超730%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52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达到25.8%;归母净利润约3.3亿元,同比大增78% [7] - 2024年公司营收结构显示,90-55纳米制程营收占比近60%,成为业绩主力;显示驱动芯片占比近70%,CMOS图像传感器占比16%,电源管理芯片占比近10%,呈现多元化趋势 [17] 成功的关键因素与产业协同 - 公司成功得益于合肥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其与京东方、维信诺等面板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可实现“上午下线,下午进厂”的极速协同,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 [12] - 合肥通过引入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玻璃基板、驱动IC到模组的完整显示产业链,为公司提供了下游需求支撑,京东方在合肥拥有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 [9][13] - 公司作为“地方政府支持+台湾技术团队”产业模式的典范,依托合肥“芯屏汽合”战略,与区域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及设备材料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协同 [12][15] 未来增长动力与战略布局 - 公司已布局车规级微控制器、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平台,将与合肥的六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形成联动,推动产业链向汽车电子领域延伸 [16] - 全球显示技术正向OLED、Micro LED演进,京东方总投资超600亿元的8.6代AMOLED生产线将于2026年量产,有望为公司带来高毛利的OLED显示驱动芯片需求 [13] - 公司通过视涯科技的需求提前布局55nm以下逻辑工艺,切入Micro OLED等前沿赛道,持续赋能公司切入高毛利新兴市场,摆脱对传统液晶显示驱动芯片的单一依赖 [16]
信达生物与中国创新药的十年突围
新财富· 2025-10-20 16:4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以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的社会痛点切入,通过信达生物的案例,展现了中国医药产业从依赖高价进口药到自主创新研发的转型历程 [6][11] - 信达生物的使命是“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其发展史是中国创新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国内走向国际的缩影 [7][11][34] - 公司从借来的实验室起步,坚持国际标准,最终实现产品上市、资本化及国际化尝试,体现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决心与产业进步 [13][24][46] 公司创业历程 - 2011年,俞德超博士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信达生物,创业初期条件艰苦,依靠借用实验室和设备进行研发 [13] - 团队展现出强大韧性,仅用12个月完成第一个生物药IBI301的临床前研究,而行业通常需要两年 [13] - 2012年的战略会议确立了开发国际标准创新药和建设国际标准生产基地两大目标,在当时被视为“疯狂” [15][16] 国际化合作与标准建立 - 2014年,在与礼来制药的合作中,因生产工艺未达国际标准,公司暂停临床计划,进行体系重塑 [19][20] - 原计划需36至48个月的整改,公司仅用18个月完成,并获得礼来认可,将“国际标准”刻入公司基因 [23][24][25] - 2015年,公司与礼来签署总金额高达33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创下当时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最大规模国际合作,彻底改变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看法 [28] 资本化进程 - 融资历程:2011年A轮融资500万美元,2012年B轮融资3000万美元,2015年C轮融资1.15亿美元,2016年D轮融资2.6亿美元(当时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最大单轮融资)[27][29] - 2018年10月31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上市首日股价上涨近20%,两个月涨幅超过72% [32][33]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 - 2018年12月,公司首个创新药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达伯舒®)获批上市,客观缓解率高达85.4%,是中国首批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之一 [38] - 该药于2019年主动降价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首个进入医保的国产PD-1药物,年治疗费用从进口药的约50万元大幅降至十万元以内,医保报销后患者自付仅几千元 [39][40] - 2020年,达伯舒销售收入达到22.9亿元,成为公司支柱产品 [45] 国际化拓展与挑战 - 2020年8月,公司与礼来扩大合作,礼来获得信迪利单抗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独家推广许可,目标推向全球市场 [46] - 2021年5月18日,信迪利单抗上市申请获美国FDA受理,是中国PD-1药物首次叩开FDA大门 [46] - 2022年2月,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以14:1的投票结果建议不予批准,主要原因为临床数据仅基于中国患者,缺乏国际多中心研究等 [49] - 此次挫折让行业看到从“中国标准”到“国际标准”存在体系与理念的差距,但公司国际化脚步未停歇,在东南亚市场已实现商业化并在全球布局临床试验 [50][51] 未来发展布局 - 公司业务正从肿瘤领域扩展至更广阔的慢病领域,如玛仕度肽(IBI362)等药物 [56] - 2020年成立的“国清院”象征着公司从“跟随创新”走向“源头创新”的决心 [57]
【周周牛事】想找ETF?打开这一屏就够了!
新财富· 2025-10-20 16:46
文章核心观点 - Go-Goal平台的ETF综合屏是全市场首个ETF全景看板,旨在通过单一界面整合全市场ETF与指数的全面数据,帮助投资者高效洞察ETF市场,避免在不同数据源间切换 [2][3][10] ETF综合屏功能模块 微观视角:单只ETF分析 - 提供单只ETF的走势、持仓、关联主题、规模与份额变化等深度数据 [4][12] - 设有ETF筛选功能,包含6大报表、数百个标签及AI搜索,覆盖全市场共1357只ETF,便于精准定位投资标的 [4][5][12] 中观视角:指数表现分析 - 展示指数的规模、关联ETF、阶段涨幅及资金流向变化 [6][13] - ETF指数研究功能覆盖5大指数分类,提供多阶段涨幅与申赎统计、行业分布权重,例如中证指数规模达6281.97亿元,关联207只ETF [5][13] 宏观视角:市场全景监控 - 监控ETF市场的整体规模变动、发行趋势及交易活跃度 [6][13] - ETF资金动向功能对5大ETF类型进行日/周/月频多维统计,截至2025年10月14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5402.23亿元,其中股票型ETF规模36500.79亿元,占比65.88% [13] 热点视角:主题投资机会 - 每日精选10大热门主题并匹配关联ETF,例如电网设备、光伏、机器人等主题,帮助投资者快速捕捉市场热点 [8][14][15] - 数据显示,光伏产业主题中规模最大的ETF达137.59亿元,机器人主题ETF规模最高为85.69亿元 [8][15]
科技股大跌,怎么办?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和广发基金经理最新观点
新财富· 2025-10-17 16:37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16日在武汉香格里拉酒店举行 主题为“芯光灿烂 决胜科技——2025科技投资主线解析” [1] - 活动聚焦科技板块投资 汇聚业内顶尖专家 吸引30余家证券公司的130余位投资顾问参与 [1] - 活动旨在为投资顾问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深度梳理科技股投资逻辑 把握前沿趋势 [3] AI算力基建投资主线 - AI算力基建是当前最具确定性的投资主线 持续看好服务器配套(液冷/电源管理)、存储芯片(特别是HBM)及半导体设备(尤其是先进封装)三大核心赛道 [6] - 驱动行业发展的基本面逻辑未变 海外云巨头与第三方数据中心需求稳健 算力成本下降将引爆更多AI应用场景 为上游硬件基础设施带来长期强劲增长动力 [6]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观点 - 尽管市场受宏观环境影响出现波动 但科技产业的长期成长逻辑依然坚实 短期风险偏好受贸易摩擦等因素扰动 但预计将随时间逐步修复 [9] - 长期看好港股科技板块 其表现取决于国内经济预期改善 美联储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利好以及AI与半导体产业的强劲趋势 [9] - 港股科技估值相较美股存在显著折价 未来具备较大修复弹性 [9] - 建议投资者关注更聚焦硬核科技的港股通科技ETF等工具 把握科技主赛道的长期机会 [9] - 配置路径包括坚定持有科技仓位 在国产算力 海外算力及应用间动态调整 以及在市场风险偏好波动时将部分仓位切换至港股非银等防守型板块以平衡组合 [9] 专业投顾的角色价值 - 专业投顾在帮助投资者解读复杂信息 规避情绪化陷阱 践行长期投资理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11] - 投顾的角色正从“信息传递者”向“价值共创者”与“资产守护者”升华 [11] - 强调立足于长线投资 通过ETF和养老相结合 成为投资者的终生陪伴是投顾的核心职责和使命 [11]
“最严”新国标下的电动自行车产业变局
新财富· 2025-10-16 16:06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主要变化 - 新国标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旧国标车停止生产,销售过渡期至2025年12月1日 [3] - 适当放宽整车重量限制,铅酸蓄电池车限重提高至63公斤,以提升续航里程和优化体验 [5] - 降低整车塑料材质比例,要求塑料部分占整车重量不得超过5.5%,并提升防火阻燃性能 [6] - 完善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从技术上增加篡改关键参数的难度 [8] - 取消纯电驱动车辆强制安装脚踏的要求,鼓励加装后视镜、转向灯以提高安全性 [9] - 引入北斗定位与动态安全监测,用于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应强制安装具备防拆卸功能的北斗模块 [9] - 对企业生产能力的规定进一步细化,鼓励规模化生产,提高产业集中度 [9] 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展历程 - 2000-2013年,因“禁摩限摩”政策,电动两轮车凭借价格低廉、使用便捷的优势迅速普及,行业门槛低、市场分散 [12] - 2014年之后,行业增长受到共享单车与网约车的冲击,从高速增长转向成熟阶段,并陷入价格竞争 [12] - 2018年新国标发布后,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合规化生产促使小品牌出清,集中度提升,行业均价上行 [13] - 2018年至2021年,行业CR2(雅迪、爱玛)由30%提升至52% [14] - 2024年新国标旨在彻底改善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预计将加速长尾品牌出清 [13] 新国标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2025年在以旧换新政策和新国标推出的双重背景下,行业销量实现量价齐升,但可能透支明年需求的10%~20% [16] - 新国标严格的限速可能促进电动摩托车销售,以满足即时配送等行业对速度的需求 [16] - 小牛品牌早在2015年就布局锂电池高端产品,至2021年销量突破百万台 [17] - 九号公司自2020年3月正式市场运营,用约5年时间实现两轮车销量从0到900万台的突破 [17] - 传统品牌如雅迪自研石墨烯铅酸电池,爱玛聚焦智能化,行业普遍推动产品高端化 [17]
现在加盟瑞幸还能赚钱吗
新财富· 2025-10-15 16:05
连锁餐饮行业增长逻辑对比 - 连锁餐饮行业增长点包括开店、扩品、提价、降本,美股市场代表公司如Wingstop、墨式烧烤、星巴克、麦当劳、达美乐披萨能实现持续10-20年的同店增长 [3] - 2021年前国内连锁餐饮投资逻辑基于“单店模型+开店空间”,本质是门店数量天花板的博弈,扩张速度快则估值高 [5] - 长牛消费股估值主要受同店增长影响,同店增速提升/下降几乎必然带来估值水平提升/下降 [6] 瑞幸咖啡同店增长案例分析 - 瑞幸咖啡2019年自营净开店2434家,月均交易客户1158万,月均售出3327.3万杯;2021年自营净开店468家,前三季度新增客户数接近2019年水平,月均交易客户1623万,月均售出超4000万杯 [6] - 决定单店营收指标为单店用户数、客单价、购买频率,2019-2021年瑞幸单店平均每月交易客户数由2288升至3138,客单价由10.36元/杯提高至13.68元/杯 [9] - 生椰拿铁推出当季瑞幸单店用户数增长33%,爆款产品带动用户增长并提升留存 [10] 瑞幸单店模型财务表现 - 2019年单店营收89万元,原材料成本15.5万元,商店租金54万元,工资27万元,费用合计115.6万元,利润率-30%,毛利率39% [10] - 2021年单店营收160.8万元,原材料成本56万元,商店租金16.4万元,工资27.7万元,费用合计126万元,利润率22%,毛利率65% [10] - 生椰拿铁推出前预测2022年瑞幸年度营收104万元,利润率-8%,爆款产品对扭亏为盈起到关键作用 [9] 瑞幸加盟模式分析 - 瑞幸加盟方式包括定点新合伙人加盟、带店加盟、定向点位加盟 [12] - 定点新合伙人加盟首笔启动资金约60万元以上,例如61.6万元包含装修15万元、设备21万元、保证金5万元等 [18] - 中性情境下日销400杯、单杯结算价14元,月营收16.8万元,扣除配送费1.2万元、平台抽成4000元、工资2.1万元等成本后,净利润约3.7万元,15个月可收回50万元初始投资 [20][21] 不同市场情境下加盟盈利测算 - 乐观情境高客单价16元与高杯量600杯组合,单月利润可达8.8万元 [24] - 中性情境行业平均客单价14元与稳定杯量400-450杯组合,单月利润为4-5万元 [25] - 保守情境低价竞争下客单价13元与较低杯量400杯组合,单月利润为3.4万元 [26] 校园场景加盟模型 - 学校商业街租金模式首笔启动资金60-70万元,日销600杯、单杯结算价12元条件下,月营收21.8万元,单月净利润7万元,理想情况下一年收回启动资金 [30] - 食堂档口扣点模式首笔启动资金45-65万元,运营商收取20%流水扣点,日销600杯、单杯结算价12元条件下,单月净利润4万元,理想情况下两年收回启动资金 [33]
算一算欧洲海上风电的经济账
新财富· 2025-10-14 16:05
文章核心观点 - 欧洲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经济性挑战,但各国政府仍基于能源安全战略持续推进装机目标,其战略价值超越了短期财务回报 [2][27][30] LCOE:每度电要花多少钱 - LCOE是衡量电站全生命周期平均每度电成本的指标,用于横向比较不同能源类型的成本 [4][6] - 基于模型计算,英国海上风电LCOE约为0.073美元/度,德国约为0.075美元/度,与欧洲整体平均值0.08美元/度基本一致 [10] -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数据,2024年英国海上风电加权平均LCOE为0.059美元/度,德国为0.069美元/度,但此数据反映的是2018-2020年锁定的成本 [10] - 全球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依然偏高,亚洲2024年加权平均LCOE为0.078美元/度,欧洲为0.080美元/度 [11] IRR:投资人能不能赚钱 - IRR是衡量项目为股东带来收益率的指标,决定收益率的核心因素是市场电价 [12][13] - 英国采用差价合约机制稳定收入预期,2023年AR5轮因上限价过低(0.075美元/度)导致流标 [14] - 2024年AR6轮价格上限提高20%以上,固定式海上风电执行价格约0.104–0.113美元/度,项目IRR预计达10%-20% [17] - 德国尝试"零补贴"市场化路径,2024年批发电价平均值约78.70欧元/MWh,但风电capture rate导致实际售电均价约为批发价的0.85倍 [20][25] - 德国"零补贴"项目售电均价约0.085美元/度,IRR仅约5%且不稳定,导致多次拍卖遇冷 [25] 欧洲海上风电的战略定位 - 欧洲设定雄心勃勃的海上风电装机目标,欧盟计划2030年达111GW,2050年达317GW;英国目标2030年50GW;德国目标2030年30GW,2045年超70GW [28] - 俄乌战争后,欧洲将海上风电视为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自主的战略资产,其发电稳定性和容量因子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 [30] - 尽管短期经济性不佳,各国政府仍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推动装机,这是对新能源产业链的长期布局和主动"再工业化" [27][30]
前10平均收益率高达193.94%!第八届评选倒计时,这几个获奖指标请重点关注!新财富投顾评选9月战报
新财富· 2025-10-13 17:11
市场表现与投顾业绩 - A股市场9月主要指数全线走强,创业板指全月累计涨幅超过12%,创三年多新高,科创50指数上涨逾11%,刷新近四年高点[6] - 第八届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评选的股票交易组中,前10名投顾平均收益率高达193.94%,前300名平均收益率达100.64%[6] - 场内ETF组前10名投顾平均收益率为136.98%,前200名平均收益率为93.34%,均大幅跑赢同期上涨18.41%的上证指数[9] 顶尖投顾个人排名 - 股票交易组9月前三甲为中信建投证券江阴澄江西路证券营业部何海杰、华西证券成都西玉龙街证券营业部李奇、国联民生证券浙江分公司雷梦瑶[6] - 场内ETF组9月前三甲为国泰海通证券上海奉贤区金海公路证券营业部周恒毅、中信建投证券佛山南海南桂东路证券营业部严国裕、东吴证券南京分公司谢超[9] - 股票组9月TOP50投顾榜单显示,来自中信建投、华西证券、国联民生证券等机构的投顾位列前十[3][4] 机构投顾实力分布 - 股票组入围TOP300的投顾数量前三强机构为广发证券(52人)、中信建投证券(48人)和中泰证券(21人)[12][14] - ETF组入围TOP200的榜单中,广发证券(27人)、中国银河证券(25人)和中信建投证券(20人)位居前列[16][19] - 华西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在股票组TOP300中分别有18人、17人和16人入围,显示出较强的整体实力[14] 评选关键指标与工具 - 评选收官阶段,股票组最终排名需在换手率满足200%的前提下,将回撤值控制在18%范围内,依据累计收益率决定[24] - ETF组最终排名需在满足换手率200%的前提下,将最大回撤值控制在15%以内,且确保评选期仓位占比≥50%[24] - 合作支持方朝阳永续提供的“条件单”功能可预设交易条件,实现自动化委托下单,成为投顾应对市场波动的工具[25] 其他奖项与平台支持 - 新财富Go-Goal最佳KOL奖9月榜前三甲由华安证券、华金证券、西部证券的投顾蝉联,该奖项争夺持续至12月底[29] - Go-Goal平台结合AI大模型技术,提供ETF智能问答及深度研究服务,覆盖标的筛选、资讯汇总、数据整合等场景[29] - 第八届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评选共有90家证券公司的39893名投顾参评,是中国证券行业最大规模的投顾竞技平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