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

搜索文档
【投顾沙龙·上海站】风口几许远?AI破云天
新财富· 2025-07-10 15:17
沙龙主题与核心观点 - 沙龙主题为"风口几许远?AI破云天",聚焦AI科技发展趋势与科技资产的投资路径,旨在捕捉结构性机会的真实脉络 [1] - 活动将帮助投顾伙伴与专业投资者看清AI主线的真实进程与配置价值,判断投资节奏 [1] - 沙龙将探讨AI风口的多维度观察与深度解读,包括产业洞察、投资策略和投顾变革 [1][3] 重磅嘉宾与分享内容 - 郑宏达(西部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将分享"AI科技创新的无尽前沿",深入剖析技术演进与行业发展新势能 [3] - 尹浩(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将分享"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科技主题投资机遇",探讨AI驱动下的ETF配置与布局方向 [3] - 高蒙(东方证券徐汇广元西路营业部副总经理)将分享"从'卖方销售'到'买方顾问':AI科技如何重塑证券投顾的财富管理内核",解析AI如何改变证券投顾的服务形态与能力边界 [3] 活动信息 - 沙龙时间:2025年7月17日13:30-16:30 [4] - 沙龙地址:上海淳大万丽酒店4楼杨子厅(上海市浦东新区迎春路719号) [4] - 活动旨在探讨AI风口是否逼近可配置的"时间点",并邀请投顾同频者参与 [4] 趣味活动 - 沙龙将设置趣味打卡活动,提供最新款顾小二社区周边礼品 [2] - 活动还包括专属社群红包雨及有奖互动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小米一口也吃不下AI智能眼镜
新财富· 2025-07-10 15:17
核心观点 - 小米AI智能眼镜完成度高但未激发消费者购买冲动,市场反响中庸[4][5][6] - 智能眼镜行业仍处早期阶段,产品形态未收敛,技术突破是关键变量[23][24][29][36] - AI交互模式为智能眼镜带来长期想象空间,但当前技术无法支撑颠覆性体验[38][40][42] - 渠道服务等消费属性在当前阶段比技术差异化更重要[30][31][32] 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全智能眼镜出货量156.8万副,中国仅16.7万副(同比+44%)[24][26] - 2025年1-2月中国AI眼镜线上销量2.3万副(同比+80.4%)[26] - Meta眼镜2024年销量142万台占全球90%份额,2025年2月累计突破200万副[8][9] - Meta当前月销约30万副,增速持续加快[10] 产品对比 - Meta爆款公式:大牌联名+砍屏显+影像生态+AI概念[11] - 小米参数优势:亚洲人脸型适配/横屏拍摄/重量低2g/续航更长/双芯片架构[13] - Meta实际体验优势:画面防抖/畸变处理/5麦克风阵列收音/嵌入式系统[14][15][21] - 小米首批用户反馈:蓝牙连接失败/交互延迟/语音呼叫失败等小毛病[14] 技术挑战 - 智能眼镜需重构手机技术方案:传感器尺寸/散热/功耗限制光学防抖等移植[19] - 端侧AI能力差距:小米完全依赖云端传输,Meta具备轻量化操作系统[15] - 产品打磨周期长:Meta二代经过两年多版本更新才达到稳定状态[21] 市场特征 - 消费者更关注外观/配镜服务等传统属性而非科技功能[31] - 行业品类混乱:VR/AR/XR及功能组合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28] - 当前百万量级市场与"下一代智能设备"叙事严重不匹配[34] 未来展望 - 大语言模型为智能眼镜引入新交互模式,多模态AI是长期核心逻辑[38][40][42] - 技术演进需突破:平价高清显示/完整应用生态/低延迟交互/端侧AI[35] - 小米优势在于高端品牌形象与供应链能力,但产品仍处早期阶段[45][46]
中国力量崛起,跨国药企加速“买入”中国创新
新财富· 2025-07-09 15:59
国产创新药BD交易 - 荣昌生物与美国Vor Biopharma达成泰它西普全球授权合作,交易总金额高达42.3亿美元,创中国医药行业出海授权单笔金额新纪录 [3] - 交易结构包括4500万美元现金首付款、8000万美元Vor Bio认股权证及最高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荣昌生物还将获得高个位数至双位数比例销售提成 [3] - 泰它西普是全球首创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类药物,已在中国获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三大适应症,并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及欧美孤儿药资格认定 [4] 2025年创新药BD市场趋势 - 截至2025年6月跨国药企在中国BD交易首付款达91亿美元,已超2024全年90亿美元规模,预计2025全年首付款将接近290亿美元 [7] - BD热潮源于跨国药企面临2025-2030年超1000亿美元销售额药物专利到期压力,需通过外部引进延续产品生命周期 [12][13] - 美国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使国际并购性价比提升,跨国药企现金储备充裕推动BD交易持续升温 [19] 专利悬崖与MNC战略转型 - 默克Keytruda(2023年销售额250亿美元)等重磅药物将在2025-2030年陆续失去专利保护 [14] - ADC与PD-1联用方案成为MNC关注焦点,如默沙东K药与Padcev组合使患者总生存期从16.1个月提升至31.5个月 [15] - 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从PD-1到"双抗+ADC"的2.0时代转型,中国药企成为引领者 [21] 中国创新药国际竞争力 - 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超52%,反映市场认可中国药企从仿制转向真正创新的能力 [21] - 百时美施贵宝和辉瑞在中国完成超170亿美元授权交易,体现国际对国产PD(L)-1/VEGF双抗的信心 [24] - 信达生物IB363在肺癌适应症临床数据突出,可能开启肿瘤免疫治疗新一轮产品周期 [24] 行业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分化将加剧,仅具备扎实临床数据和明确商业前景的企业能持续获得市场认可 [28] - 2025年BD热潮本质是跨国药企在专利悬崖前对新疗法的战略布局,标志中国药企全球化突破时刻到来 [26][30]
打视频听播客,豆包为何总是先人一步?
新财富· 2025-07-08 15:14
字节产品差异化策略 - 抖音通过"单列全屏"交互设计降低用户获取内容门槛,占据95%屏幕的沉浸式体验精准匹配智能手机硬件趋势[5][6][7] - 技术层面采用Wide&Deep算法和双塔召回模型,兼顾兴趣拓展与长尾内容曝光,结合边缘计算实现流畅播放[13][14] - 产品开发模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设置OKR,形成"APP工厂"能力,剪映、番茄小说等产品延续该逻辑[15][16] AI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文本AIGC领域技术差距缩小,竞争转向代码编程、专业报告等垂直场景,依赖非标闭源数据训练[18][19] - C端AI搜索需求占比超80%,但功能同质化导致场景扩张停滞,行业进入平台期[19][20] - 字节选择押注多模态交互范式转移,通过语音、视频降低交互门槛,复制抖音差异化路径[20][21][22] 豆包产品迭代与技术突破 - 语音交互实现端到端实时对话,Seed-ASR/TTS模型支持超低延迟和情感表达,2025年1月完成技术落地[26] - 视频理解模型VideoWorld和Vidi实现纯视觉推理决策,5-6个月完成研发到产品化全流程[27][28] - 聚焦下沉市场,老年人语音调用占比显著提升,视频通话功能自然延伸至生活助手场景[23][30] 交互创新与人文科技融合 - 产品设计通过语音输入、摄像头调用等降低使用门槛,形成"人类驯服AI"等社会化传播案例[30][31] - 借鉴苹果"技术隐藏于体验"理念,将大模型能力转化为自然交互,塑造生活方式品牌属性[34][35][36]
中国产业叙事:拓荆科技
新财富· 2025-07-07 15:48
国产半导体设备技术突破 - 国产光刻机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三代差距 但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已追平技术代差并实现市场化突破 [1] - 2010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 高端薄膜沉积设备完全依赖进口 拓荆科技通过15年自主创新使国产薄膜沉积设备迈入全球第一梯队 [1] - 拓荆科技选择PECVD作为突破口 因其占晶圆厂薄膜设备采购量30%以上 广泛应用于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及先进封装领域 [3]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 2011年首台12英寸PECVD设备出厂至中芯国际验证 2014年获得首个量产订单 总投资3.5亿元 适配65纳米以下产线 [6] - 2015年PF-300T累计流片量突破1万片 同时启动"双线作战":优化14/28纳米PECVD稳定性 布局1Xnm 3D NAND和14-10nm PECVD研发 [8][9] - 2016-2019年相继实现12英寸ALD设备、3D NAND PECVD设备、SACVD设备的产业化突破 产品线覆盖14/28纳米逻辑芯片至64/128层3D NAND [13] 市场格局与国产替代 - 2018-2021年拓荆研发费用年复合增长率40% 2021年研发投入占比38% 用"中国式创新速度"撼动全球市场 [16] - 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量产中 拓荆ALD设备需求超过PECVD 96层产线ALD设备达96台 [17][20] - 2021年长江存储薄膜沉积设备招标中国产占比仅5%(拓荆15台 北方华创10台) 但ALD领域10纳米以下突破将加速国产化 [20][21] 资本与产能布局 - 2022年科创板上市募资22亿元 超募100% 30%投入ALD设备研发 40%投入先进技术研发 上市三个月股价涨幅200% [24] - 2024年在手订单95亿元 同比增长50% 营收从2022年17.06亿元跃升至2024年41.0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50% [24] - 沈阳和上海基地总规划年产能达2180台套 其中沈阳二厂聚焦PECVD/ALD设备 年产能1300台套 [25] 行业生态与竞争 - 国内薄膜沉积设备厂商形成差异化竞争:拓荆专注CVD/ALD 北方华创主攻PVD 中微公司侧重MOCVD 微导纳米专精ALD [29] - 全球薄膜沉积设备市场CR3超90% 应用材料占PVD市场80% CVD市场由三大巨头主导70% 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40亿美元 [27][30] - 混合键合设备成为新增长点 2023年推出国产首台量产设备 2025年营收预计同比增70% 毛利率超50% [31] 产业链协同模式 - 构建"国家队-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创新联合体 中科院提供基础研究 长江存储定义工艺需求 拓荆完成工程化整合 [28]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10年不足5%提升至2025年预期50% 举国体制加速技术突破 [28] - 长江存储Xtacking技术快速迭代 232层3D NAND量产使中国存储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20]
重磅!从侵权风波到2025重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若干问题正面回应
新财富· 2025-07-06 20:10
评选资质与品牌权属 - 深圳市新财富多媒体经营有限公司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唯一合法主办方,具备《证券分析师评选活动组织机构自律公约》缔约机构资质[1] - 公司依法拥有"新财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系列商标权及著作权,商标注册号为第14693799号[1] - 新财富官网(xcf.cn)和官微(newfortune)为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工作人员使用xcf.cn后缀邮箱[5] 业务边界与股权交易 - 新财富多媒体与杂志社业务明确分离:前者主办评选活动,后者负责杂志内容编撰[6] - 2020年某报社以1.56亿元转让31.11%股权给某上市公司,交易使新财富多媒体整体估值达5亿元[8] - 股权交易包含业务排他性约定,某报社通过关联主体举办同类评选构成根本违约[8] 侵权行为与数据盗用 - 2024年9月24日公司员工突然离职,将报名数据带到某报评选活动[11] - 某报评选使用"一脉相承""升级改造"等措辞诱导市场混淆,全盘复刻奖项设置、行业划分等核心元素[30][33][34] - 某报第一届评选即颁发"双钻石分析师"等专属奖项,盗用历史评选数据[34] 评选体系优化 - 2025年第二十三届评选采用算法执行规则,消除人为干扰,投票权重透明化[14] - 结果公布周期从3个月大幅压缩,提升效率[14] - 2025年金牌董秘评选已成功举办,最佳投资顾问评选参创人数创新高[15] 奖项设置标准 - "白金分析师"需累计7届第一名,"钻石分析师"需10届,"双钻石分析师"需13届[17] - 反对评选"二选一"施压,尊重机构自主选择权[19] 事件时间线 - 2024年7月正式启动第二十二届评选,9月24日某报突然介入导致中断[24][26] - 离职员工以原公司名义联系投票机构,导致市场误认某报评选为新财富评选[28][29] - 投票环节出现代投、无法登录等混乱情况,影响评选公正性[31]
成长股如何选,高收益低回测的ETF组合如何构建?TOP3投顾倾囊相授!新财富最佳投顾评选6月战报
新财富· 2025-07-04 16:12
市场表现与投顾业绩 - 6月A股三大指数全线飘红,上证指数单月上涨2.9%,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录得4.23%和8.02%的涨幅 [3] - 股票交易组TOP10平均收益率高达47.41%,TOP300平均收益率为27.19%,显著跑赢大盘 [3] - ETF组TOP10平均收益率为30.93%,TOP200平均收益率为17.34%,同样大幅超越同期上证指数5.04%和深证成指5.71%的涨幅 [10][11] 投顾评选概况 - 第八届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评选吸引来自90家证券公司的39,893名投顾参评,创历届新高 [1] - 股票交易组前三甲分别为广发证券浙江分公司刘环宇、东方证券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证券营业部王宇航和国联民生证券浙江分公司雷梦瑶 [3] - ETF组前三甲为中信建投证券佛山南海南桂东路证券营业部严国裕、中泰证券青岛正阳路证券营业部崔坤华和国泰海通证券上海奉贤区金海公路证券营业部周恒毅 [11] 投顾投资策略 - 广发证券刘环宇采用"5+30"模型,聚焦行业渗透率约5%且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预期≥30%的高成长赛道 [13] - 东方证券王宇航在6月重点控制回撤,增配黄金仓位对冲风险,严格执行单一标的持仓≤20%、单一行业配置≤40% [16] - 中信建投证券严国裕基于行业景气度研判,结合技术分析与资金面动向实施波段操作,核心收益来源于港股创新药、港股金融和A股航天军工 [18] 机构实力比拼 - 股票交易组机构实力榜:广发证券以51人入围居首,中信建投证券29人、中国银河证券24人分列二三位 [28] - ETF组机构实力榜:广发证券28人继续领跑,中国银河证券25人、中信建投证券21人紧随其后 [34] - 华西证券、国海证券、国元证券等机构在总参评人数维度展现出强劲实力 [29][35] 后市展望 - 广发证券刘环宇持续关注国家级政策导向,运用"5+30"模型扫描确定性成长赛道,长期看好数字货币赛道 [17] - 东方证券王宇航关注大科技和基本金属与有色板块,首选铜品种和小金属弹性储备 [17] - 中信建投证券严国裕后市重点关注高景气赛道(创新药、航天军工、游戏)、黄金板块和港股价值品种 [21]
日系新能源行不行
新财富· 2025-07-02 14:31
核心观点 - 日系合资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面临销量波动和结构性挑战,但日产N7和丰田铂智3X凭借产品力仍具市场潜力 [2][5][6][7][29] - 购车人群年轻化(95后为主)和女性占比提升导致日系品牌历史影响力减弱,形成"时间差"挑战 [10][12][17] - 新能源时代"经济耐用"标签失效,智能科技迭代加速缩短置换周期,丰田油混成为少数继承该标签的产品 [20][21][22] - 日产需通过N7(12万B级车)冲击月销1万辆巩固基本盘,丰田则依靠凯美瑞等传统车型维持销量优势 [25][26][28] 短期销量表现 - 广汽丰田铂智3X:4月销量6727辆(峰值),5月回落至4344辆,预计稳态5000-6000辆 [2][5][7] - 东风日产N7:5月销量3034辆,但周销量已爬升至1500-1600辆(月销6000-7000辆潜力),累计大定17215辆 [2][6][7] - 经济型新能源车分级标准:5000辆/月获市场关注,1万辆为"小爆款",1.5万辆成当家产品 [4] 产品竞争力分析 - 日产N7核心优势:12万级B级车(4930mm车长/540km续航),标配8295P芯片+Momenta智驾,配置无短板 [6] - 丰田铂智3X:10.98万起+激光雷达智驾下放至14万级,但吸引力因监管收紧和竞品降价减弱 [5] - 丰田油混独特α:百公里油耗4.2L(0.3元/km),电池终身保修,全球累计销量3000万辆 [22] 结构性挑战 - 用户代际差异:2025年首购用户(95后)的"品牌受教育期"(2010年后)与日系黄金期(2008年30.79%市占率)错位 [12][15][17] - 消费群体变迁:新能源车主中35岁以下占比70%(日产N7/零跑B10),女性占比达34%(2022年) [10][12] - 产品属性冲突:电动车低成本+短置换周期削弱"经济耐用"优势,智能化投入不足成次要制约 [20][21] 日系车企分化 - 丰田表现最优:凯美瑞5月销量18983辆(同比正增长),6款车型月销超1万辆 [22][26][28] - 日产产品断层:除轩逸(28618辆)外无月销过万车型,N7承担转型重任 [26][28] - 技术路线差异:丰田油混(HEV)形成护城河,日产/本田混动布局薄弱 [22]
割草机器人能否复刻扫地机器人的路?
新财富· 2025-07-01 15:23
产品进化之路相似 - 扫地机器人和割草机器人的需求强弱取决于解放双手的程度,产品力提升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3] - 扫地机器人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10-2017年激光雷达和SLAM算法应用使其从"玩具属性"变为实用家电,2017年后进入以价换量阶段 [3] - 2010年前扫地机器人采用随机清扫策略限制行业发展,2010年后激光雷达和SLAM算法提高清洁效率,2017年后国内厂商量产推动行业爆发 [4] - 割草机器人产品形态与扫地机器人类似,1995年首款割草机器人为随机碰撞式需预埋磁线,2021年九号公司推出无边界割草机器人采用RTK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 [5] - 当前割草机器人行业状态类似扫地机器人2017年,即将进入创新式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技术红利明显 [6] - 割草机器人技术难度高于扫地机器人,RTK、纯视觉、激光雷达方案各有局限性,实际应用仍面临边缘割草难、算法不智能等问题 [7] 割草机器人的需求偏刚性 - 欧美草坪维护需求刚性,不按规定打理会面临罚款,全球约2.5亿个私家花园中欧美占72% [9] - 全球OPE产品市场规模年增长5%,割草机器人年增长20%,当前割草机器人年销量120万台,销售额渗透率12.5%,销量渗透率5% [9] - 割草机器人价格从1500欧元降到1000欧元是放量开端,参考扫地机器人渗透率,预计稳态销售量可达500万台/年以上 [9] - 割草机器人平均每年割草成本接近传统割草机,节省人力占用是其核心卖点 [10] 国内品牌反超国外龙头的难度更大 - 扫地机器人龙头iRobot被国内厂商超越,割草机器人领域国内厂商可能重复这一局面 [12] - 割草机器人参与者分为三类:传统园林器械公司(富世华、宝时得)、服务机器人公司(九号、科沃斯、追觅)、国内初创企业 [12][13] - 2024年富世华和宝时得占据全球割草机器人75%份额,九号出货量超10万台,松灵7~8万台 [13] - 割草机器人渠道渗透难度大,欧美市场成熟度差异显著,依赖线下分销网络且需本土化定制 [14] - 初创企业可参考云鲸差异化策略,但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 [15] 产品还没到成熟阶段 - 当前割草机器人产品迭代加速,普遍存在边缘割草难、智能识别局限、坡道溜坡、树荫干扰等问题 [17][18][19] - 割草机器人对边缘区域覆盖效率约80%,约10%边缘区域需手动收边 [17] - 坡道作业可通过三维扫描或无人机建模优化行进轨迹,树荫环境对视觉和RTK技术有干扰 [18][19] - 割草机器人渗透速度将慢于扫地机器人 [20]
财报点名表扬,腾讯游戏正在摈弃“公式化”
新财富· 2025-06-30 16:03
腾讯游戏战略转型与《三角洲行动》成功分析 核心观点 - 腾讯新游《三角洲行动》成为2025年现象级产品,上线一年内本土游戏收入贡献增长24%,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并列成为收入增长主力[3][4] - 游戏在五月网吧热度榜超越《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排名TOP3直逼《英雄联盟》《无畏契约》[5][8] - 该游戏成功体现腾讯在射击游戏(STG)赛道的长期主义战略,其"搜打撤"玩法创新打破行业对爆款标签的依赖[9][10][39] 腾讯STG品类发展历程 - **自研能力突破**:早期通过代理《穿越火线》奠定STG基础,后因分成纠纷自研《逆战》证明实力,2013年上线后吸引大量《穿越火线》玩家[12][13][14] - **人才与IP储备**:《逆战》核心负责人姚晓光升任天美工作室群总裁,后续主导开发《王者荣耀》《穿越火线》手游[15][17] - **移动端技术积累**:2015年推出《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定义双摇杆手游交互模式,2019年《使命召唤手游》全球首周下载量破1亿[22][23] 投资与全球化布局 - 2018年以4.52亿美元收购育碧5%股份,合作开发《彩虹六号》IP[25] - 2017年投资蓝洞11.5%股份拿下《绝地求生》代理权,推出《和平精英》[25] - 2020年代理《无畏契约》国服,成为年轻人最爱的STG游戏[25] 玩法创新与战略转型 - **打破常规立项**:2019年基于小众游戏《逃离塔科夫》开发《暗区突围》,2022年上线后成"高潜力游戏",验证"搜打撤"玩法可行性[30][31][35] - **《三角洲行动》突破**:优化硬核机制实现操作简化,首创端手游同步开发、双模式玩法,枪械手感达海外一线水平[37][39] - **战略反思**:过去追逐二次元等热门赛道未达预期(如《元梦之星》不敌《蛋仔派对》),转向原创玩法开发[42][43] 行业启示 - 对抗性玩法(MOBA/吃鸡/搜打撤)本质是玩家对真人竞技需求的载体迭代,但爆款无必然规律[44][45] - 开发团队明确"不做市场跟随者",优先产品创新而非市场数据导向,最终实现非典型腾讯式成功[46][47] - 天美J3工作室重启《逆战》团队LOGO,象征对自主创新精神的传承[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