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搜索文档
36氪精选: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40
AI儿科医生发展现状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发布国内首个儿科医学大模型,推出基层和专家两个版本"AI儿科医生" [3] - 重医儿童医院联合左手医生推出"儿科AI家庭医生"及儿科循证知识库 [3] - 多家医院正在应用AI儿科产品的路上,以解决儿科医生荒、儿童就医难等困境 [4] - 儿童医疗存在诊断难、用药品种有限、培养周期长等问题,AI大模型有望弥补需求缺口 [4][5] AI儿科医生产品特点 - 目前已有百方AI智能医生、豆包健康咨询小助手、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等2C产品免费使用 [9] - AI医生的竞争力公式为"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个人健康档案厚度" [10] - 产品入院意味着医疗数据可及性,数据是训练AI模型的关键 [10] - 左手医生已服务Top100医院中的40家,诊室听译机器人和医院信息化软件是其主要B端产品 [10] AI儿科医生应用场景 - 主要解决宝妈群体的轻问诊需求,如新生儿黄疸、肠胀气、湿疹等问题 [7][8] - 可承担治疗前远程分诊、治疗后医患教育等功能,并向院外更广泛患者扩散 [11] - 现阶段产品设有多重约束边界,如不提供用药建议、不上传症状图等 [10] - 北京儿童医院的基层版AI儿科医生通过"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14] AI儿科医生商业化路径 - 2C模式可收取低价订阅费用,如日费1.9元、月费9.9元 [12] - 宝妈群体是优质消费人群,能影响家庭医疗决策,一位用户曾为6个家人建档案 [12] - 未来商业化合作方包括药企、硬件厂商、保险公司等,但需先达到一定用户规模 [12] - 医院数字化拒绝重复建设,快速入院占坑成为竞争重点 [12] AI在儿科医疗中的角色 - AI主要作为医生助理,辅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记录病历等 [13] - 随着技术成熟,AI从效率工具发展为智囊角色,具备问诊联想等新能力 [14] - 医生可将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作为探讨式对话工具,辅助诊断决策 [14] - 未来AI可能实现儿童发育评估、喂养指导等功能,准确度或超低年资医生 [16] AI对儿科诊疗体系的改善 - 有望改变儿科分级诊疗形同虚设的现状,实现"分工诊疗"模式 [15] - 在基层应用中,AI可帮助医生完成病情问询、查体等初步判断 [15] - 远程分诊、就医时机判断等重复性工作可能很快被AI替代 [16] - AI视频分析能力提升后,可进行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初步筛查 [16]
索尼开发出性能升至3倍的车载激光雷达传感器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40
产品技术升级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开发出新一代LiDAR传感器 探查性能提升至原产品的2.7倍 [1] - 新产品设置520处雷达观测点 可探测前方250米处高度25厘米以上的物体 [1][2] - 在相同距离下能准确探查比原来小约3分之1的物体 [2] 产品应用场景 - 25厘米探测精度相当于轮胎宽度 可识别高速公路上的轮胎和小动物 [3] - 产品定位为面向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高端解决方案 [3] 市场定位与定价 - 样品价格为3万5千日元(约合人民币1738.76元) 通过功能优化降低价格 [3] - 公司表示已出现为提高安全性而允许一定成本的市场趋势 [3] - 产品计划2025年秋季量产 旨在抗衡中国厂商的价格竞争力 [1]
皮尤研究中心24国调查:对美国好感度跌破50%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40
特朗普(右)的人格和言行很可能正在影响美国的形象(2月,华盛顿,REUTERS) 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很危险"这一问题,回答"同意"的成年人比例除印度和尼日利亚之外, 在22个国家都高于"不同意"的比例。"同意"比例最高的国家是墨西哥(85%)。另一方 面,"不同意"比例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62%)。 美国的国际形象正在恶化。美国皮尤研究中心6月11日发表的以24个国家为对象的舆论调查 显示,回答对美国"有好感"的成人的比例(中位数)为49%,不到一半。在此前与美国保持 友好关系的国家,美国的形象明显恶化,产生巨大影响。 本次调查于2025年1月上旬至4月下旬以2万8333名成年人为对象实施。对美国没有好感的成 年人的比例(中位数)也为49%。 美国形象下滑的背景可能是特朗普在2024年11月的大选中重新当选,美国的外交和贸易态度 发生巨大变化。特朗普在白宫严厉斥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上台几个月就对包括同盟国在 内的贸易伙伴征收统一关税。 由于调查对象的国家不同,无法进行单纯比较,但在2024年以34个国家为对象进行的调查显 示,回答对美国"有好感"的成年人比例(中位数)为54%,"没有好感"为31%。 在 ...
全球10家主要半导体企业1~3月利润创新高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20
全球半导体行业利润增长 - 全球10家主要半导体企业1~3月合计净利润达到463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创2年来新高 [1] - 10家企业合计销售额1819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其中8家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1] - 预计4~6月10家企业净利润将继续增长 市场预测同比增幅超30% 或创当季新高 [1][5] 行业驱动因素转变 - 行业增长主力从智能手机/PC用半导体(2022年占比47%)转向AI用半导体(2024年占比超40%) [1][2] - 2022年三星/英特尔因CPU/存储器需求旺盛表现突出 2024年因供应过剩导致行情恶化 [2] - 2024年AI半导体需求爆发 英伟达净利润187亿美元 占10家企业总利润40%(2022年仅占4%) [1][3] 领先企业表现 - 英伟达净利润同比增长26% 新型AI芯片"Blackwell"量产推动收益增长 [3] - 台积电创3年最高利润 HPC产品销售占比达59%(提升13个百分点) CEO预测2025年AI芯片收益或翻倍 [3] - SK海力士超越三星 在DRAM市场份额和净利润方面实现反超 [4] 落后企业困境 - 英特尔连续3年亏损 CPU销售疲软 代工业务持续亏损 [4] - 意法半导体净利润同比暴跌89%至5600万美元 创9年来新低 受EV需求放缓及中国竞争影响 [5] - 三星在尖端AI存储器开发落后 SK海力士 市场份额被反超 [4] 未来市场展望 - AI半导体需求持续扩大 英伟达/SK/台积电盈利趋势强劲 英特尔亏损持续 [5] - 潜在风险包括AI服务器过度投资担忧 以及生成AI普及后需求结构可能变化 [5]
脱碳压力逼迫卡车厂商重组,日野牵手三菱扶桑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20
丰田与戴姆勒卡车经营统合 - 丰田与戴姆勒卡车达成最终协议,将旗下日野汽车与三菱扶桑卡客车进行经营统合,旨在应对脱碳压力和行业变革 [1] - 统合推迟2年实现,主要因日野发动机尾气与燃效测试违规问题未解决,需与美国相关部门达成和解并获得法院认可 [1] - 双方原计划5月中旬宣布协议,但因问题未解决延期,最终在6月10日达成协议,目标2026年4月使控股公司上市 [1] 行业环境与挑战 - 欧盟设定严格减排目标:2030年大型卡车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削减45%,2040年削减90%,未达标将面临罚款 [2] - 戴姆勒卡车2024年销量46万辆,同比减少12%,电动卡车和巴士销量仅4000辆,占比不足1% [3] - 中国厂商在全球大中型卡车销售前10名中占4家,比亚迪和特斯拉在商用车领域崛起,加剧行业竞争 [5] 公司经营状况 - 日野因违规问题财务恶化,以1500亿日元出售羽村工厂给丰田,经营困难但仍坚持推进统合 [2] - 戴姆勒提出2025-2030年在欧洲每年削减10亿欧元成本,面临电动化转型与成本控制双重压力 [2] - 日野部分发动机未获型号认证,放弃部分车型恢复出货计划,单独开发EV和FCV几乎不可能 [4] 合作背景与战略 - 丰田在商用车领域面临困难,对日野支持已达极限,乘用车与商用车协同效应未达预期 [4] - 日野曾与德国大众旗下传拓合作5年未果,日本五十铃已与沃尔沃合作,戴姆勒成为唯一可选合作伙伴 [4] - 新合资公司将不再适用丰田权益法,丰田与日野关系将淡化,但为实际利益优先选择统合 [4] 未来展望 - 商用车换代周期长(大型卡车超15年),但环保时间限制逼近,需集中投资实现新一代技术实用化 [6] - 日欧联盟面临考验,需尽快应对中国比亚迪、美国特斯拉等新兴企业的竞争压力 [5][6]
日企1~5月回购股票12万亿日元,创新高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20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面向大约4000家上市公司调查了自家公司股票回购额 度的设定情况。1~5月回购额度的设定总额达12.1万亿日元,约占2024年全年的近7成。按 公司数量计算,有785家公司设定了股票回购额度,比上年同期增长2成。 在贸易摩擦导致很多企业出现减益预期背景下,日本上市企业的股票回购却急剧增加。2025 年1~5月的回购金额约为12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成,创出同期最高纪录。企业为应 对日益增强的市场压力,正在加快改善资本效率。然而,仅靠回购股票无法持续提升中长期 的企业价值,如何为增长投资分配资金成为重要课题。 尽管本期业绩预期为"未定",发那科仍决定实施股票回购(图为在汽车工厂运转的该公司机器人) 预计2025年度(截至2026年3月)出现最终减益同时宣布回购股票的企业为90家,比2024 财年年初时增长1成。为2007财年(截至2008年3月)以来最多。尽管东京证交所PRIME市 场上市企业2025财年(截至2026年3月)的净利润总额预计比上财年减少7%,6年来首次出 现减益,但企业回购股票的势头并未减弱。 尽管东证PRIME市场上市企业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减少7%, ...
巴西梦想成为稀土大国,吸引脱中投资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1:13
巴西稀土资源概况 - 巴西稀土储量约为2100万吨 位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中国 是印度储量的3倍(690万吨) 美国的10倍以上 占全球储量的20% [1][4] - 当前巴西稀土产量仅占全球0.02% 与中国(70%)、缅甸(10%)、美国(10%)形成巨大差距 [1][4] - 巴西国土仅30%完成勘探 政府计划2025年前推进稀土开发调查并简化许可手续 [3][4] 国际资本与项目动态 - 巴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提供50亿雷亚尔(约64亿人民币)贷款 吸引124项共计850亿雷亚尔矿产投资计划 其中27项为稀土项目 [7] - 塞拉贝尔德集团2024年启动巴西首个大型稀土矿 生产钕/镨等磁铁原料 获美国主导的MSP项目支持及1.5亿美元追加投资 [7] - 奥地利企业推进190平方公里稀土勘探 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2.5亿美元融资 预计2027年投产 [7] - 沙特矿业投资80亿雷亚尔勘探 阿联酋签署150亿雷亚尔备忘录 日本合作开发铌资源(巴西占全球产量90%) [8] 地缘政治与产业链挑战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引发欧美供应链焦虑 巴西借此吸引全球资金布局 [5][6] - 精炼技术仍依赖中国 塞拉贝尔德产品可能主要出口中国 项目从构想到投产耗时15年 [9] - 巴西外交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与俄罗斯、中国深化矿产合作 引发欧美对其倾向性的担忧 [9]
波音787日本造零部件占3成,坠毁机2天前曾降东京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1:13
波音787坠机事故影响分析 事故概况 - 印度航空波音787型客机在印度西部坠毁,造成超过240人遇难 [1] - 这是787机型自2011年投入运营以来首次发生坠机事故,全球航空界震惊 [1][5] - 涉事飞机在事故前两天曾执飞东京羽田机场与德里之间的往返航班 [13] 机型与市场数据 - 全球现役787机型约1100架,未交付订单约900架,累计订单超2000架 [5][9] - 787机型促成全球425条以上新直航航线,累计运营500万次航班,运送10亿乘客 [9] - 机型特点:燃油效率高,中型机续航里程长(200-300座位),利于航空公司盈利 [8] 日本产业链关联 - 日本企业参与制造787机型35%的机体零部件,包括三菱重工(主翼)、川崎重工(前机身)、SUBARU(中央翼)、东丽(碳纤维材料) [9] - 全日空作为全球首个接收787的运营商,日本航空与全日空控股均为主要用户 [9] 事故调查与企业响应 - 印度航空表示将24小时配合调查,波音与GE航空航天成立紧急响应小组支持调查 [2][4] - 若事故原因涉及机体缺陷,将严重影响波音当前经营重建计划 [10] - 事故次日波音股价一度下跌6% [12] 历史问题回顾 - 787机型过去曾出现锂离子电池起火(2013年)、机身接合缺陷(2020年停产一年)等故障 [11] - 波音737MAX机型在2018-2019年因控制系统错误导致两起空难(350人遇难),2024年还发生飞行中机身破洞事故 [10]
日经BP精选:日本消费者怎么看中国品牌产品?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1:13
日经BP旗下周刊针对汽车和家电等的中国品牌,实施了读者问卷调查。很多日本受访者表示 对购买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是"便宜"。虽然80%受访者对购买中国品牌表示"有抵触",但也有 61%以上实际购买过中国品牌产品的受访者称"还会购买"…… 本报道的三个要点 : 编者荐语: 日经中文网"开设了"日经BP精选"栏目。日经BP是日本经济新闻社媒体集团的一员,成立于1969年。作 为日本领先的B2B媒体公司,聚焦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及生活时尚三大主要领域。敬请读者关注。 以下文章来源于日经BP ,作者日经BP 日经BP . 日经BP成立于1969年4月, 隶属于日本经济新闻社集团。作为日本领先的B2B媒体公司,我们聚焦"经营 管理"、"专业技术"及"生活时尚"三大主要领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日经BP旗下周刊《Nikkei Business》针对汽车和家电等的中国品牌,对该周刊电子版的读者 实施了问卷调查。很多日本受访者表示对购买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是"便宜"。另一方面,80% 受访者对购买中国品牌表示"有抵触",消除安全和售后等方面的负面印象也是课题…… 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 (本文由日经BP提供)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