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科思创,亏损!中石化,大降
DT新材料· 2025-08-01 00:05
国际化工巨头业绩表现 - 科思创销售额34亿欧元同比下降84% EBITDA下降156%至27亿欧元 净利润-5900万欧元 自由经营现金流-228亿欧元[2] - 功能材料业务销售额16亿欧元(去年同期18亿欧元) EBITDA149亿欧元(去年同期196亿欧元)[3] - 解决方案和特殊化学品销售额17亿欧元(去年同期18亿欧元) EBITDA175亿欧元(去年同期174亿欧元)[3] - 业绩受美国进口关税上调影响 导致出口大幅下滑 亚太地区供过于求 全球售价下跌[3] - 预计2025年全年EBITDA介于7亿至11亿欧元 自由经营现金流介于-4亿至1亿欧元[4] 中石化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01亿-216亿元 同比下降395%至437%[7] - 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53% 汽油产量下降48% 柴油产量下降172% 成品油经销量下降34%[8][9] - 业绩下滑主因国际原油价格下跌 市场竞争激烈 化工毛利低迷[8] 行业动态与事件 - 美国将对大多数欧盟商品征收15%关税 部分战略性商品零关税[3] - 科思创147亿欧元出售给ADNOC的交易遭欧盟调查 截止日期2025年12月2日[5] - 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2025年举办 涵盖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等主题[11][13]
辉能科技,全球首发第四代超流化固态电解质
DT新材料· 2025-08-01 00:05
技术突破 - 辉能科技全球首发第四代创新技术"超流体化无机固态电解质",结合固态材料高离子浓度和液态材料界面接触优势 [1] - 该技术突破传统固态电池在离子导通性、界面稳定性和制造效率上的瓶颈 [2] - 电解质在25°C下离子导电率达57 mS/cm,是常规液态有机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5-6倍 [2] - 超高导电率支持极速快充,4-6分钟可将电量从5%充至60%-80% [2] - 零下20度低温环境下导电率仍保持12.82 mS/cm,放电效率达90%-95%以上 [3] 性能优势 - 流体化技术使固态电解质具备液态特性,能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变化 [4] - 无需加压模组,电池性能更稳定 [4] - 适用于极地、国防、航空航天等极端环境 [3] 市场合作 - 日本九州电力与辉能科技战略合作,开发24V模块用于超流化无机全固态锂电池 [5] - 目标2027财年实现量产和销售 [5] - 与商工电机制造株式会社合作研发,建立测试和生产体系 [6] - 在北九州学术研究城设立新研发中心 [6] - 双日九州负责调查国内外市场并开拓销售渠道 [6] 产能规划 - 辉能科技当前产能最高可达2GWh [7] - 2025年上半年新一代锂陶瓷电池总销量目标超过240万颗 [7] - 其中新工厂将贡献50万颗 [7]
议程发布!免费参会!生物基与降解材料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 8月14日 无锡
DT新材料· 2025-08-01 00:05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中国合成树脂产业发展大会分论坛十:生物基与降解材料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将于2025年8月14日在无锡召开 [1] - 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免费报名参加该分论坛 [2]
增长225%!又一化工龙头,拟赴港上市
DT新材料· 2025-07-31 00:05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目前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细节 上市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变 [1] 主营业务与核心产品 - 主营业务为有机、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烧碱和环氧丙烷 [2] - 烧碱产能61万吨(山东省前列) 其中粒碱20万吨(国内最大) 片碱20万吨(山东省龙头) 拥有全球首套氧阴极离子膜电解槽工业化装置及多项国内首创技术 [3] - 环氧丙烷产能51万吨(全国商品量前列) 氯醇法生产技术国内领先 另有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产能全部外销 [3] - 2025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氯醇法环氧丙烷钙法皂化工艺论证的企业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2.28亿元(同比+40%) 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42.77%)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7.82亿元(同比+94.14%) 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225.75%) [6] 产品产量数据(2024年) - 烧碱78.78万吨 环氧丙烷28.16万吨 三氯乙烯8.52万吨 四氯乙烯7.79万吨 环氧氯丙烷7.36万吨 [7] - 电子级氢氟酸4872.91吨 六氟磷酸锂28.23吨 双氧水11.25万吨 丙烯44.41万吨 [7] 分业务经营情况 - 化工行业营业收入83.77亿元(同比+18.22%) 营业成本78.04亿元(同比+32.72%) 毛利率6.84%(同比-10.18个百分点) [10] - 环氧丙烷产品营业收入18.01亿元(同比-5.28%) 毛利率-3.92%(同比-3.91个百分点) [10] - 烧碱产品营业收入20.01亿元(同比-6.66%) 毛利率50.60%(同比-0.35个百分点) [10] 行业活动与趋势 - 高分子产业年会涵盖政策、市场、投融资、供应链及AI赋能等议题 设有七大专题论坛(如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 [12][13][14] - 活动包括科技成果路演、终端对接、国际合作及"新塑奖"评选 聚焦高分子材料在智能时代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14][15]
高分子电磁屏蔽材料的分类、作用原理
DT新材料· 2025-07-31 00:05
电磁屏蔽材料行业现状与需求 - 5G基站建设加速推动电磁屏蔽需求:截至2024年底中国5G基站达425.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33.6%,较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 [1] - 电磁辐射问题凸显:电子设备电磁干扰威胁设备稳定性和信息安全,国防领域(如隐形飞机、卫星)对高性能屏蔽材料需求迫切 [1][3] - 传统金属材料存在局限性:密度大(铜8.9g/cm³)、易腐蚀、加工难,60dB以上屏蔽效能成本高 [24][26] 高分子电磁屏蔽材料技术发展 填料填充型复合材料 - **金属基填料**:铜/银颗粒/纳米线构建导电网络,低填料含量下实现高反射损耗(30-75dB) [7][25] - **碳基填料**:石墨烯(GNS)/碳纳米管轻质(密度1-2g/cm³)、宽频屏蔽效能(17-98dB),适用于柔性场景 [8][9][25] - **杂化填料**:金属-碳基-磁性粒子(铁/镍)协同提升多重反射与吸收损耗,屏蔽效能达40-80dB [10][11][27] 结构优化型材料 - **隔离结构**:导电填料集中于聚合物边界,低含量下形成3D导电网络,反射损耗提升30% [13] - **多孔结构**:密度降低20-50%,空腔设计增强电磁波吸收,避免二次反射污染 [18][19] - **层状结构**:梯度填料分布实现阻抗匹配,每增加1层吸收损耗提升15-20dB [16][22] 行业前沿与未来趋势 - **6G/AI驱动新需求**:2025年论坛聚焦宽频化(24GHz+)、高导热(>5W/mK)、低介损(<0.001)材料 [28][29][33] - **跨领域应用扩展**:新能源汽车(雷达罩体)、AI服务器(高功率散热)、卫星通信(轻量化<1.2g/cm³)成为新增长点 [34][39] - **技术融合创新**:超材料(左手材料)、本征导电聚合物(PPY/PTH)、MXene填料推动屏蔽效能突破100dB [23][40][44] 产业链生态与产学研动态 - **核心材料体系**:覆盖PCB基材(LCP/PTFE)、天线材料(PEI)、碳基填料(石墨烯/MXene)等8大类36种细分材料 [36][40] - **产学研合作深化**:中科院/高校(复旦、哈工大)与企业(信维通信、飞荣达)联合开发隔离结构、柔性复合材料 [50][53][56] - **标准化进程加速**:工信部牵头制定电磁材料测试标准,推动屏蔽效能(dB)、介电常数(ε<3.0)等指标规范化 [33][56]
美国取消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小型太阳能设备的关税
DT新材料· 2025-07-31 00:05
关税调整政策 - 美国商务部宣布部分取消从中国进口的小型太阳能设备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税(AD/CVD),涉及低功率、离网太阳能电池及模块 [1] - 调整源于路创电子公司(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的申请,因未收到国内制造商反对而落地 [1] - 关税政策可追溯至2011年,当时认定中国太阳能电池存在"不公平定价"行为 [2] 企业申请与背景 - 路创电子公司申请取消针对小型、低功率太阳能电池的关税,指出其功率通常不超过20瓦,主要用于离网场景,与美国本土大型光伏制造商无直接竞争关系 [2] - 路创电子成立于1961年,是全球领先的照明控制系统制造商,产品应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的自动化设备 [2] 审查与实施细节 - 美国商务部启动审查并公开征询业界意见,未收到本土制造商反对 [3] - 2025年4月商务部发布初步决定,30天公众审查期内无异议,政策于7月24日正式生效 [3] - 免征关税条件:单块电池板功率不超过20瓦、表面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厘米、用于离网低输出设备且无需内置逆变器 [3] 退税政策 - 对自2022年12月1日起已缴纳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进口企业启动退税程序,企业可申请返还过去两年半内支付的关税款项 [5] - 路创电子表示关税取消将减少原材料成本,提升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5]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关税调整被视为美国光伏贸易政策的"精细化转向",豁免低风险、高专业化产品 [5] -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光伏分会秘书长认为政策调整有望扩大中国企业对美出口 [5] - 中美光伏贸易整体格局仍面临挑战,美国维持对华大型光伏组件的高关税壁垒 [5] -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关税豁免范围,但核心领域贸易限制仍将延续 [6]
吉大王贵宾教授: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性能暨在低空经济的应用前景
DT新材料· 2025-07-31 00:05
聚醚醚酮(PEEK)材料概述 - 2024年全球PEEK市场规模约为9亿美元,同比增长5%,中国市场规模达19.2亿元,占全球份额41.8% [1] -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性能显著优于纯PEEK,例如30%短碳纤维增强后室温拉伸强度提升至少1倍,150℃下强度达3倍,同时降低磨损率 [1] - 碳纤维增强PEEK在低空经济领域应用广泛,包括无人机框架、螺旋桨、发动机部件及飞行汽车轻质结构件(如座椅、门框) [1] 国内PEEK企业动态 - 沃特股份突破高温高压合成工艺,PEEK产品耐温达260℃,年产能1000吨,适用于无人机轴承和5G基站连接器 [2] - 南京聚隆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年产能900吨,提供定制化PEEK解决方案 [2] - 吉林中研与新松机器人合作开发减重25%的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重复定位精度±0.02 mm,年产能1000吨 [2] 吉林大学研究成果 - 通过"结晶/无定形转化"策略开发聚醚醚酮基上浆剂,界面剪切强度(IFSS)从43 MPa提升至83 MPa [1][3] - 电化学还原接枝改性技术使IFSS进一步提升至107 MPa,显著增强界面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3] - 王贵宾教授团队将在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发表主题报告,聚焦聚醚醚酮在低空经济的应用前景 [3][6]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 - 主题为"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涵盖政策发展、市场分析、AI赋能等议题 [6][8] - 设立创新材料专场,涉及机器人、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包括旋翼桨叶、轻量化结构件等细分话题 [9] - 终端用户覆盖eVTOL、无人机、人形机器人、汽车主机厂等工程塑料应用企业 [13] 行业专家与参会单位 - 往届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张立群,以及帝斯曼、巴斯夫等企业技术负责人 [21][22][25] - 参会单位涵盖沃飞长空、塞拉尼斯、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6][27][28] - 支持单位包括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安徽省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等机构 [13]
议程抢先看!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31 00:05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等议题,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1]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AI赋能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科技成果展示对接等活动[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10余家机构[4] - 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特别鸣谢单位涉及酶赛生物、梅特勒托利多等14家企业[4] 核心议程 8月20日(Day 1)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参与企业包括伊利实业、蓝晶微生物等15家[11][12]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设置13场技术报告,涵盖蔗糖异构酶固定化、人源化胶原蛋白设计等前沿课题[14] 8月21日(Day 2) - 全体大会包含合成生物学权威解读、AI应用案例发布等6场主题报告,主讲人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张先恩等[19]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聚焦聚酰胺单体生物制造、塑料单体微生物工厂等7项技术,由重庆大学王丹等专家分享[23][24] 8月22日(Day 3) - AI赋能专题将发布工信部首批生物制造AI应用典型案例4项,并探讨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技术[30] - 未来食品&农业论坛涉及工业酶创新、益生菌转化等6个议题,江南大学吴敬等专家主讲[32][33] 行业动态 - DT新材料将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分布图(2025版)》,包含500+代表性企业榜单,已先行披露浙江(65家)、江苏(80家)、上海(66家)、广东(76家)区域名单[36][37] - 蓝晶微生物、聚维元创等创新企业将展示非粮秸秆糖应用、塑料单体微生物工厂等产业化成果[24][30]
3506亿!宁德时代!
DT新材料· 2025-07-31 00: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27% [1] - 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02% [1] - 毛利448亿元,同比增长14.45%,综合毛利率25.02%,同比上升1.57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942亿元,环比增长11.2%,净利润165.4亿元,环比增长18.4%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 [5] - 基本每股收益6.92元,同比增长33.08% [5] - 总资产8671.81亿元,同比增长10.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49.23亿元,同比增长19.44% [5] 业务分项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1315.73亿元,毛利率22.41%,收入同比增长16.80% [6] - 储能电池系统收入284亿元,毛利率25.52%,收入同比下降1.47% [6] - 电池材料及回收收入78.87亿元,毛利率26.42%,收入同比下降44.97% [6] - 电池矿产资源收入33.61亿元,毛利率9.07%,收入同比增长27.86% [6] 产能与研发 - 2024年产能达676GWh,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 [6] - 报告期内电池系统产能345GWh,在建235GWh,产能利用率89.86%,产量310GWh [7] - 发布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 [8] - 量产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9MWh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 [8] - 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203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 [9] - 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9] 市场地位与客户 - 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10] - 2025年1-5月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10] - 车企客户包括Volkswagen、BMW、Toyota、蔚来、理想等 [11] - 储能客户包括NextEra、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等 [11] 战略布局 - 与滴滴成立换电合资公司时代小桔,与蔚来、中石化深化换电合作,目标建设10000座换电站 [14] - 与一汽、长安等五大车企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14] - 在山东、甘肃等地签署零碳战略协议,打造零碳产业园 [15] - 与贵州茅台集团合作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15] - 2025年5月港股上市,融资认购金额突破2800亿港元 [16] 资金管理 - 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每10股派10.07元,合计45.37亿元 [3] - 增加委托理财额度至800亿元,货币资金规模3505.78亿元 [4]
宁德时代,孵化出一个百亿独角兽
DT新材料· 2025-07-30 00:05
时代智能融资与滑板底盘业务 - 时代智能即将完成首轮融资 投后估值超百亿元 知名新能源产业资本和国有资本参与 资金将用于滑板底盘项目量产及RoboX等新技术研发 [1] - 公司为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持股80.01%) 注册资本25亿元 法定代表人为前舍弗勒高管杨汉兵 首席技术官来自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1] - 已实施"531"计划:首年组建团队 第三年落地产品 第五年起每年为2-3家整车厂配套滑板底盘 目前与北汽、江淮、阿维塔等8家企业达成合作 [1] 滑板底盘技术优势 - 技术特点:集成驱动/制动/转向/电池等部件 实现车身上下分体开发 同一底盘可适配轿车/SUV/MPV等车型 开发成本仅为传统模式的1/3-1/4 [2] - 采用CTC电池底盘集成技术 直接安装电芯提升空间利用率 目标建立货架化平台供车企选配 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 [2]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滑板底盘可降低车型盈利门槛 同时加深与整车企业绑定 [2] 行业挑战与机遇 - 新势力造车面临底盘平台开发费用高(十数亿元)和周期长(48个月)的痛点 滑板底盘可作为传统车企平台的补充 [3] - 推广难点在于与传统整车企业建立信任 需推动其将滑板底盘视为技术补充而非替代 [4] LG新能源财报与战略 - 2025Q2营收5.6万亿韩元(约290亿人民币)环比下降11.2% 营业利润4922亿韩元(约25亿人民币)环比增长31.4% 营业利润率8.8% 扣除税收抵免后扭亏为盈 [27] - 业绩部分受益于美国关税生效前客户囤货 但受特斯拉销量拖累 前5个月电池使用量同比减少13.3% 欧洲市场表现疲软 [27] - 战略方向:聚焦储能系统市场(可再生能源/AI数据中心需求) 北美储能电池工厂已投产 目标2026年实现30GWh年产能 欧洲将量产中低端电池并首次向奇瑞供应8GWh圆柱电池 [28] - 市场份额从2023年13.5%降至2024年10.8% 2024年前5个月进一步下滑至10% [29] 国际碳材料大会 - 第九届展会将于2025年12月在上海举办 覆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主题展馆 展出面积超3万平米 吸引800+展商及5万+专业观众 [19][10] - 新能源馆重点展示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 以及电极/导电添加剂/生产检测设备等 同期举办新能源电池大会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