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国际(00631)

搜索文档
三一国际(0063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4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达到2020年的205.3%,增长30.5%[8] - 2023年公司毛利为544.7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50.1%[8] - 2023年公司税前利润为226.0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7.7%[8] - 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183.9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0.2%[8] - 2023年公司资产总值为3496.3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40.1%[8]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252.4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32.8%[8]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496.5亿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876.7%[8] - 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296.1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885.7%[8]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58元,较2022年增长9.4%[8] - 公司毛利率为26.9%,较2022年提高3.5个百分点[8] 公司业务发展 - 2023年,三一海工大港機业务保供能力大幅提升[13] - 三一电动正面吊、电动堆高机等新能源产品市占率遥遥领先[14] - 三一能源与斯伦贝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新市场[15] - 三一氢能发布全球最大单体制氢电解槽,提升产品适应性和运行稳定性[16] - 三一集团国际业务板块扩展至油气装备、锂电池装备、太阳能组件和制氢装备[18] - 三一集团国际销售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到50.7%[19] - 三一集团研发费用同比上升95.5%,产品全面向数字化、低碳化升级[20] - 三一集团未来将以全球化、数字化、低碳化三大战略为指引,打赢六大战役[21] 公司财务细节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收入约20,277.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30.5%[30]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715.2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0.6%[3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率约为26.9%,较去年同期提高约3.5个百分点[33]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研发费用约为1,681.6百万元,同比增长约95.5%[36]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行政开支约为2,213.4百万元,同比增长约87.6%[37]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融资成本约为158.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0%[38]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际税率为18.7%,较去年同期上升约5.6个百分点[40]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约为1,929.0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5.9%[4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流动资产总额约为20,778.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9%[42]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 - 2013年购股权计划已于2023年2月15日届满,可授出的购股权数量为79,803,575份[111] - 根据2013年购股权计划,购股权的行使期限为授出日期后的10年,无最短持有期[113] - 根据2013年购股权计划,购股权的行使价格由董事会全权酌情确定,但不得低于股份面值、收市价或平均收市价[113] - 2023年购股权计划的目的是激励合资格参与者对公司作出更大贡献,吸引和挽留对公司表现、增长或成功有利的持续关系[124] - 公司根据2019年股份獎勵計劃授出了约19,166,605股股份[144] - 公司的2019年股份獎勵計劃有效期为十年,剩余期限约为六年零二个月[141] - 公司透过使用计划将予授出的所有购股权及奖励于2023年8月11日授予董事会的整体计划授权配发及发行[138]
Solar power business remains major investor concern during site visit
招银国际· 2024-04-01 00:00
业绩总结 - SANYI的2023年净利润增长仅为16%[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EBITDA同比增长35.1%,达到1,651百万元[6] - 公司2023年总销售额达20,278百万元,同比增长30.5%[6] - 公司2023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额为139.16亿元人民币,占总销售额的68.6%[7] - 公司2023年全年总销售额达204.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0%[7] 未来展望 - SANYI计划在2024E实现5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其中约34.5亿元来自太阳能产品,15亿元来自设备,14亿元来自太阳能场和EPC[1] - 2024年预计公司营收将达到26,717亿元人民币,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30,513亿元和34,629亿元[1] - 公司资产总额预计在2024年达到41,056亿元人民币,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42,493亿元和48,762亿元[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大型矿用卡车和伸缩臂叉车是SANYI在2024E的主要增长驱动力,分别实现了4.9倍和2.6倍的年度增长[2] - 公司2023年的资本支出增加至32.8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新兴行业设备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太阳能和氢能[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中国煤矿活动疲软、新兴业务亏损高于预期以及原材料成本反弹[8] - 2023年,公司在欧盟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5.9%[7]
三一国际(0063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9:51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0,277.9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30.5%[1] - 公司毛利率约为26.9%,较2022年同期提高约3.5个百分点[3] - 公司研发费用约为人民币1,681.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95.5%[4] - 公司2023年收入为2027.79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30.3%[5] - 公司毛利为544.71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50.2%[5]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2.6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7.8%[5] - 公司年内溢利为18.39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0.2%[5] - 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18.71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2.4%[6] 公司资产负债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1.85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82.8%[7]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207.78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20.8%[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41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20.4%[7]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6,172,605千元,较2022年增长了49.6%[8] - 公司资产净额为11,538,397千元,较2022年增长了14.2%[8]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在中国大陆从事制造及销售矿山装备、物流装备、机器人及智能矿山产品等业务[10] - 公司直接控股公司为三一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控股公司为三一重装投资有限公司[11] 公司财务 - 公司财务报表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以人民币列值,所有金额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千位数[12] - 公司对浮动回报承担责任或享有权利且有能力影响回报时即取得控制权[13] - 公司拥有大多数投票权即拥有控制权,若未拥有大多数投票权则考虑其他因素评估是否具有权力[14] 公司分部业绩 - 公司矿山装备分部向客户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0,277,944千元,占总收入的96.8%[30] - 公司物流装备分部业绩为人民币2,224,040千元,占总收入的10.6%[30] - 公司矿山装备分部资产为人民币16,224,807千元,占总资产的48.1%[30] - 公司物流装备分部负债为人民币5,480,373千元,占总负债的31.7%[30]
公司研究报告:煤矿物流装备双驱动,新兴业务未来可期
海通证券· 2024-03-21 00:00
公司业务 - 公司核心业务为矿山装备制造和物流装备制造,近年来加速收购集团核心资产,进军新兴产业[1] - 公司注重产品智能化和电动化研发,有望受益于国内煤炭产量维持高位和煤机智能化提速[2] - 公司煤机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市占率达到80%,2022年煤机收入达到98.9亿元,同比增长73.1%[2] - 公司物流装备板块由全资子公司三一海工负责,连续1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电动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65%[4] - 公司新兴业务包括机器人、锂电石油和氢能装备等优质资产,未来发展可期[5] 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3419百万元,同比增长17%[7] - 公司矿山和物流装备业务增长稳健,预计2024年PE为5.89倍,合理价值区间为8.11~10.14港元[5] 煤炭行业趋势 - 中国煤炭需求保持高位,2022年原煤产量达44.96亿吨,YOY增长10.4%[25] - 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25] - 煤炭价格居高不下,有望支撑煤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积极收购核心资产,布局新产业,进军智能制造领域,掌握锂电领域核心技术,正式进军油气装备行业[15][16]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梁稳根,持股比例为37.99%,营收增长迅猛,2017-2022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的CAGR为44.3%/48.6%[17][18] 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费用稳步增加,研发占比位于行业前列,计划到2025年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年研发投入不低于2.9亿元[40] - 公司以数智化为发展战略,智能煤机销售火爆,2022年智能掘进机销售实现翻倍增长,市场占有率超过80%[41] 海外市场 - 公司海外销售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42.22亿元,YOY增长101.5%[23] - 公司海外销售中推进机、宽体车和物流装备等产品表现突出,收入大幅增长[24]
三一国际(00631)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1 16:31
九个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收入约为158.3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16.00亿元增加约36.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毛利约为43.0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27.01亿元增加约59.5%[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溢利净额约为17.2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2.93亿元增加约33.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7.7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2.96亿元增长约36.7%[8] 三个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收入约为49.9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9.69亿元增加约25.9%[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毛利约为14.7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8.79亿元增加约68.0%[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溢利净额约为5.4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80亿元增加约43.0%[1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5.7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91亿元增长约45.9%[12] 收入及盈利增加原因 - 公司收入及盈利大幅增加,主要因实施全球化、数智化及低碳化战略,新产品渗透市场,国际销售收入增长,新收购分部产生收入,实施数智化运营提效降本[21][22][23][24] 资料审核情况 - 公告所载资料基于未经审核管理账目及现有资料初步评估,未经公司核数师审核或审阅[25]
三一国际(0063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7:45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达到10,839,188千元,同比增长42.0%[3] - 公司毛利为2,831,941千元,同比增长56.0%;税前利润为1,440,602千元,同比增长40.7%[3] - 公司净利润达到1,183,305千元,同比增长29.7%;每股盈利基本为0.38元,同比增长31.0%[3] - 公司资产总值为35,986,890千元,同比增长55.5%;平均总资产为30,470,080千元,同比增长38.7%[3]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达到985,141千元,同比增长893.3%;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776,531)千元,同比增长65,099.9%;融资活动现金流量为2,225,393千元,同比增长551.5%[3] 公司业务展望 - 全球化战略取得突出进展,国际销售高速增长,收入同比增幅达到68.3%,国际收入占比提升至29.9%[7] - 公司将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全球化、数智化及低碳化战略,打造爆款产品,快速搶佔市场[12] -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全球化、数智化及低碳化战略,推进战略转型向纵深发展[17] 公司并购与战略合作 - 公司与Sany Perpetual Enterprise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就收购三一石油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代价为人民币2,980百万元,已完成收购[9] - 公司与中信证券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若干资产管理产品达成协议,认购總額約為人民幣938.3百萬元,預期投資回報率為每年1.46%至5.08%[49]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戚建先生、梁在中先生、伏卫忠先生、吴育强先生、潘昭国先生、胡吉全先生、唐修国先生、向文波先生[4] - 公司审计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为注册公众利益实体核数师[4] - 公司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1] 公司股权情况 - 戚建先生实际持有公司股份0.20%[60] - 伏卫忠先生实际持有公司股份0.10%[61] - 唐修国先生配偶权益持有公司股份0.17%[60] - 向文波先生实际持有公司股份0.09%[62] - 潘昭国先生实际持有公司股份0.03%[63] - 吴育强先生实际持有公司股份0.03%[63] - 胡吉全先生实际持有公司股份0.03%[63] - 唐修国先生实际持有三一BVI 8.70%的已发行股本[64]
三一国际(0063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8:0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约108.39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76.317亿元增加约32.075亿元,增长约42.0%[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01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9.058亿元增长约32.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率约26.1%,较2022年同期的约23.8%提高约2.3个百分点[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费用约为7.48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164亿元增加约79.7%,研发费用在收入中的比例约6.9%,较2022年同期的约5.5%上升约1.4个百分点[4]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38元,2022年同期为0.29元;摊薄每股盈利为0.33元,2022年同期为0.25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1.7054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62582亿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238.1634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1.90687亿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85.4133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8.35778亿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65.8571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13717亿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08.5984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1.03774亿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收入为11,123,042千元,期内溢利为1,183,305千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为35,986,890千元,总负债为25,127,048千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108.39亿元,2022年同期为76.32亿元,同比增长42.03%[25]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同系附属公司的收入约为21.13亿元,2022年同期为13.67亿元,同比增长54.56%[2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3.57亿元,2022年同期为2.83亿元,同比增长26.14%[27]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已售存货成本为78.50亿元,2022年同期为57.40亿元,同比增长36.77%[28]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7.48亿元,2022年同期为4.16亿元,同比增长79.71%[28] - 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净额为1.21亿元,2022年同期为4171.2万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73,924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72,559千元人民币[2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税项支出总额为257,29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11,352千元人民币[3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按31.44897724亿股计算,2022年同期按31.40958508亿股计算[34] - 2023年上半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2.01949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05789亿元人民币[35] - 2023年6月30日存货为33.85399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2.8254亿元人民币[3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05.37096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73.0465亿元人民币,其中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占比25%(2022年12月31日为13%)[3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0,537,09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304,650千元[3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为563,34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4,480千元[3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1,061,84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11,765千元[39] - 2023年6月30日转让未被全部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457,527,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0,140,000元[41] - 2023年6月30日转让被全部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清偿贸易应付款项账面总值为1,081,134,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82,302,000元[42]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投资为2,248,75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87,646千元[4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8,766,03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46,310千元[4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中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144,106,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70,073,000元[45]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6,627,44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45,393千元[46] - 2023年6月30日三一集团为公司部分银行贷款最高提供5,635,158,000元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3,293,875,000元[47] - 2023年6月30日政府补贴为16.09187亿元,较2022年末的13.49838亿元增加[48] - 2023年6月30日法定股本总额为5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总额为3.66318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3.14588亿元[4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行2041.1281万股新普通股,收取现金所得款7208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6394.7万元[5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为15.18584亿元,较2022年末的6.88632亿元增加[52] - 2023上半年集团国际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达68.3%,占比提升4.7个百分点[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实现收入约108.39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42.0%[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成本约80.07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37.7%[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率约26.1%,较2022年同期提高约2.3个百分点[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及分销成本约5.35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33.7%[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费用约7.48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164亿元增加79.7%,占收入比例从5.5%升至6.9%[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约9.679亿元,除研发外行政开支约2.195亿元,占收入约2.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约73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0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7%[6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61.4%,较2022年12月31日的50.9%有所上升[71]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原值约121.62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39.1%[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性现金流入净额约9.851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出净额约7.765亿元,融资性现金流入净额约22.254亿元[76][77][78] - 2023年6月30日,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约71.8天,较2022年6月30日下降10.4天[79] - 2023年6月30日,已就42.995亿元未偿还贷款及租赁金额计提拨备7300万元[8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雇用9700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8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认购中信证券资管产品总额约93830万元,预期投资回报率为每年1.46%至5.08%[8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抵押存款约10250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5030万元[8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由土地抵押的银行贷款约4亿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9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外币现金及银行结余折合人民币约12.365亿元[9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矿山装备、物流装备、油气装备、新兴产业装备分部收入分别为7,418,625千元、3,171,625千元、335,434千元、223,049千元[20] - 2023年上半年,矿山装备、物流装备、油气装备、新兴产业装备分部业绩分别为879,691千元、504,821千元、57,083千元、 - 1,047千元[2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为1,794,297千元,其中矿山装备、物流装备、油气装备、新兴产业装备分部资本开支分别为442,049千元、313,146千元、384,707千元、654,395千元[2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务收入为7,881,488千元,期内溢利为912,616千元[21] - 2022年上半年,矿山装备、物流装备分部收入分别为5,682,404千元、2,258,282千元[21] - 2022年上半年,矿山装备、物流装备分部业绩分别为854,981千元、208,140千元[21] - 本期内,公司可申报经营分部由两个增加至四个,分别为矿山装备、物流装备、油气装备、新兴产业装备分部[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矿山装备和物流装备的分部资产分别为146.16亿元和92.08亿元,总计238.24亿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矿山装备和物流装备的分部负债分别为65.48亿元和57.11亿元,总计122.59亿元[22] - 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4.04亿元,其中矿山装备为1.58亿元,物流装备为2.45亿元[22]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1.60亿元,其中矿山装备为8046.5万元,物流装备为7986万元[22]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编制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首次采纳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董事认为无重大影响[14][15]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16.5%计提,中国内地除部分附属公司享优惠外按25%缴纳企业所得税,八间主要营运公司按15%缴纳[29][30][31] 股息相关 - 2023年5月31日股东批准派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19港元,总额6.95921亿港元,已付1.96731亿元人民币,未付4.21693亿元人民币[32] - 2018年特别股息未付金额7.9626亿元人民币计入2023年6月30日“应付股息”[32] - 2023年6月30日期内应付非控股股东股息1.7976亿元人民币计入“应付股息”[33]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100]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采纳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第二部分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96]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均遵守该守则[97] 审核相关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召开会议讨论相关事宜并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审核中期财报[98]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报未经外聘核数师审核或审阅,但经审核委员会审阅[99] 证券交易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
三一国际(00631)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15 16:32
财务表现 - 未经审计的綜合收入约为人民币5,438,236,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1%[2] - 未经审计的綜合毛利约为人民币1,330,265,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9%[3] - 未经审计的綜合溢利淨額约为人民币646,782,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3%[4]
三一国际(0063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7:3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达到155,367.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4%[9] - 2022年公司毛利为36,283.4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3.4%[9] - 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16,690.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9] - 2022年公司资产总值为249,53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9] - 2022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5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5%[9] - 2022年公司销售额突破百亿元,连续14年行业领先[10] - 2022年度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536.7百万元,同比增加52.4%[18] - 2022年度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669.1百万元,同比增加27.5%[18] - 2022年度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1.5%,占收入比例27.2%[20] - 2022年度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研发费用约为人民币860.0百万元,同比上升14.5%[20] 公司业务拓展 - 2022年公司签订了近10亿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合同,为历史最大单笔自动化订单[11] - 2022年公司首次出口智能生产线至新加坡,展示强大的智能功能[12] - 2022年公司成功打造智能化掘进示范工作面,实现智能化掘进模式[13] - 2022年公司入选“2022港航物流业TOP30创新案例”,实现火车车皮自动定位功能[14] - 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将继续深入实施数字化、电动化战略,打造爆款产品[21] - 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将立足国际化战略,推动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22] - 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礦山裝備、物流裝備和機器人[25]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合计约为人民币2,689.8百萬元[54] - 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入淨額约为人民幣1,084.4百萬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 - 公司投资性現金流入淨額约为人民幣639.2百萬元,较上年同期现金流出[56] - 公司融资性現金流出淨額约为人民幣376.8百萬元,主要用于银行借款偿还[57] 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规定定期轮值退任并膺选连任[172] - 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酬范围为0至1,000,000港元的有2人,2,000,001至2,500,000港元的有1人[179] - 公司薪酬委员会定期审查所有董事的薪酬,确保薪酬和补偿水平适当,董事薪酬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8[180]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与控股股东订立任何不可在一年内终止且无需赔偿的服务合同[175] - 公司董事或与董事有关的实体未在重大交易、安排或合同中拥有重大权益[183] 公司风险与发展战略 - 公司未来发展将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但在国家"双碳"战略和"双循环"格局下,先进装备制造业有广阔发展空间[153] - 公司数智化战略包括加大人才投入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实现智能产品全面突破,推动智慧礦山、智慧港口和智能工厂建设[154] - 公司电动化战略着重推出电动产品型谱全覆盖,打造电动礦車、电动寬體車、电动港机等产品,加强与供应商合作,夯实电动化产品供应链[155] - 公司国际化战略将开发海外电动化市场,完善国际化产品型谱,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国际产品研发,全面满足客户需求[156]
三一国际(0063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0 21:5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55.37亿元,较2021年的约101.95亿元上升约52.4%[1] - 2022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6.65亿元,较2021年的约12.59亿元增加约32.2%[2] - 剔除2021年出售新疆三一股权收益,2022年经调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6.65亿元,较2021年的约11.09亿元增长约50.2%[3] - 2022年研发费用约8.6亿元,较2021年的约7.51亿元上升约14.5%[4]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53元,2021年为0.40元;摊薄每股盈利2022年为0.46元,2021年为0.35元[5]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扣除税项为16.63亿元,2021年为13.17亿元[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7.63亿元,2021年为65.68亿元[7] - 2022年流动资产总额为171.91亿元,2021年为142.17亿元[7] - 2022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08.36亿元,2021年为91.70亿元[8] - 2022年资产净额为101.04亿元,2021年为87.83亿元[8] - 2022年经营业务收益为16124510千元,2021年为10934892千元,同比增长47.46%[30][31]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920933千元,2021年为1438051千元,同比增长33.57%[30][31] - 2022年年度溢利为1669074千元,2021年为1309158千元,同比增长27.49%[30][31] - 2022年总资为24953269千元,2021年为20785122千元,同比增长20.05%[30][31] - 2022年总负债为14849495千元,2021年为12001974千元,同比增长23.72%[30][31] - 2022年客户合约收益总额为15536716千元,2021年为10194616千元,同比增长52.40%[32][35] - 2022年来自中国大陆外部客户的收益为11314467千元,2021年为8099167千元,同比增长39.70%[32] - 2022年资本开支为1534566千元,2021年为1107689千元,同比增长38.54%[30][31] - 2022年折旧及摊销为292543千元,2021年为248855千元,同比增长17.56%[30][31] - 2022年收益约2672117000元来自向同系附属公司销售,2021年为2098797000元,同比增长27.31%[33] - 2022年其他收入为505412千元,2021年为441946千元[41] - 2022年公允值收益净额为141530千元,2021年为348977千元[41] - 2022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1753827千元,2021年为7714306千元[42] - 2022年研发成本为859973千元,2021年为751274千元[42] - 2022年融资成本为131967千元,2021年为119666千元[44] - 2022年年内税项支出总额为251859千元,2021年为128893千元[47] - 2022年拟派末期股息相当于人民币619937千元,2021年为441153千元[47]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按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1.41714465亿股计算,2021年为31.40679026亿股[49] - 2022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6.64911亿元,2021年为12.59071亿元;2022年用作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6.64994亿元,2021年为12.59151亿元[50] - 2022年末存货为32.8254亿元,2021年末为25.28509亿元;2022年末滞销及过时存货拨备为7138.3万元,2021年末为6501.5万元[53] - 2022年末贸易应收款项为77.2913亿元,减值后为73.0465亿元,扣除一年后到期款项后为64.16294亿元;2021年末贸易应收款项为52.60679亿元,减值后为49.12275亿元,扣除一年后到期款项后为42.717亿元[53] - 2022年末报告期末集团于应收单一第三方客户贸易应收款项中有集中信贷风险为3%(2021年:5%);2022年末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合计10.10987亿元(2021年:7.42104亿元),占比13%(2021年:14%)[54] - 2022年末按发票日期及扣除亏损拨备的贸易应收款项180日内为49.0403亿元,181 - 365日为17.60223亿元等;2022年末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为4244.8万元,2021年末为3484.04万元[55] - 2022年末应收票据为10.11765亿元,其中六个月内到期为8.24136亿元,超过六个月为1.87629亿元;2022年末应收票据包括为发行保函用于抵押的款项1.5618亿元(2021年:0.9694亿元)[57] - 2022年末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未上市投资为20.87646亿元,2021年末为36.80123亿元[58]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8982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349332千元人民币[59] - 2022年银行结馀370104000元人民币存于关联公司三湘银行,2021年为600000000元人民币[61]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664631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422304千元人民币[62] - 2022年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总计1770073000元人民币,2021年为128963000元人民币[63] - 2022年须偿还的银行贷款一年内为954215千元人民币,第二年为1848970千元人民币,第三至第五年为842208千元人民币;2021年分别为1687346千元人民币、1566768千元人民币、200000千元人民币[65] - 2022年三一集团为部分银行贷款最高提供3293875000元人民币担保,2021年为2650172000元人民币[65] - 2022年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总额为364277千港元,相当于312789千元人民币;2021年分别为363390千港元、312060千元人民币[68] - 2022年资本承担已订约但未拨备楼宇为317988千元人民币、厂房及机器为370644千元人民币;2021年分别为551653千元人民币、203331千元人民币[7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收入约155.367亿元,较上一年度上升约52.4%[7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6.469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8.2%[8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销售成本约为119.084亿元,较上一年度上升约52.6%[8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9.329亿元,较上一年度上升约64.6%[8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费用约为8.6亿元,较上一年度上升约14.5%[8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录得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6.649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2.2%[9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调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6.649亿元,较2021年的约11.086亿元增长约50.2%[9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为171.907亿元,流动负债总额约为108.358亿元;2021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约为142.171亿元,流动负债总额约为91.698亿元[9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约为249.533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48.495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50.9%;2021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约为207.851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20.0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4%[9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原值约为87.409亿元,较2021年的约59.609亿元增加约46.6%[9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金额约为36.454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4.541亿元[9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三个月及三个月以上到期的定期存款合计约为26.898亿元[10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性现金流入净额约为10.844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入净额约为6.392亿元,融资性现金流出净额约为3.768亿元[101][102][10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约为94.0天,较2021年的105.4天减少约11.4天[104] - 2022年12月,已就17.468亿元的未偿还贷款及租赁金额计提拨备360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099亿元[10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6.886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7.55亿元[108] - 2022年末集团银行抵押存款约为5030万元,2021年末约为2100万元;租赁土地约为2.108亿元,2021年末无[112] - 2022年末集团以外币计值的现金及银行结余折合人民币约11.54亿元[11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情况 - 集团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等[19][20]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于2022年1月1日或之后业务合并前瞻性应用,本年度无业务合并,对集团无影响[21] -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于2021年1月1日或之后可供使用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追溯应用,此前无销售项目,对集团无影响[22][23] - 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本)对截至2022年1月1日未履行义务且无亏损性合约的合约前瞻性应用,对集团无影响[24] - 2018 - 2020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年度改进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自2022年1月1日起前瞻应用,本年度金融负债无更改或交换,对集团无影响[25] 业务单位及业务线情况 - 集团运作两个基于产品的业务单位,有矿山装备和物流装备两个可申报经营分部[26] - 矿山装备分部从事煤炭机械等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26] - 物流装备分部从事集装箱装备等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26] - 2021年客户合约收益总额为10194616千元,其中矿山装备6895856千元,物流装备3298760千元[37] - 2022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达101.5%[72] - 2022年智慧矿山无人驾驶运营里程超30万公里,综合运行效率达88%[72] - 自动化轨道式龙门起重机签订近10亿元订单,交付天津港14台自动化轮胎吊[7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电动轮SET150S签署订单65台,新能源产品累计销售突破500台[75] - 掘进机收入大幅增长247.6%,宽体车海外销售收入大幅增长135.9%[76] - PSA港务集团累计与公司签署超100台设备订单[77]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13] - 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常规编制,应收票据等按公允价值计量,以人民币列值,金额四舍五入至最接近千位数[12]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征税,其余按16.5%征税[45] - 中国大陸一般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五家主要营运公司2022年按15%缴纳[46][47] 股息相关 - 2018年1月23日董事会批准每股0.18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