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油(00883)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香港300上游指数报2572.5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招金矿业等
金融界· 2025-07-08 16:31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中证香港300上游指数(H300上游,H30100)报2572.51点 [1] - 中证香港300上游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22%,近三个月上涨25.04%,年至今上涨9.20% [1] - 中证香港300主题指数系列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 - 中证香港300上游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中国海洋石油(28.81%)、中国石油股份(12.85%)、紫金矿业(10.9%)、中国神华(9.2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8.93%)、中国宏桥(4.48%)、中煤能源(3.4%)、招金矿业(3.06%)、洛阳钼业(2.89%)、兖矿能源(2.35%) [1] - 中证香港300上游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中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1] 行业分布 - 中证香港300上游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分布:石油与天然气占比50.95%、贵金属占比16.02%、煤炭占比15.56%、工业金属占比14.84%、油气开采与油田服务占比1.07%、稀有金属占比0.89%、其他有色金属及合金占比0.67% [2] 指数调整规则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2] - 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上任首月,中海油董事长张传江烧了哪“三把火”?
搜狐财经· 2025-07-08 10:34
公司新任董事长履职情况 - 张传江于6月6日接任中海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至7月6日履职满一个月 [1] - 新任董事长此前在大唐集团主导火电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转型,具备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经验 [1] 能源转型战略方向 - 强调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及CCUS技术研究 [1] - 提出打造"风光储氢"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结合海上风电制氢、管道掺氢输送、天然气掺氢发电等项目,建设综合能源基地 [4] - 推动"气化长江""气化珠江""气化运河""气化沿海"工程,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9] 增储上产与主业发展 - 调研中反复强调增储上产,要求做强勘探"龙头",锚定大中型油气田方向,提升储量管理能力 [6] - 要求陆上天然气业务锚定增储上产目标,优化管控模式并加强产业链协同 [6][7] - 研究总院需聚焦增储上产和科技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 海外业务与国际化布局 - 海油国际需优化海外资产布局,加强国际合作与对标管理,实现海外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 - 天津片区调研时提出降本提质增效、精益管理、技术创新等要求,强调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2] - 天然气业务需多措并举实现全产全销,为产能释放提供保障 [7] - 气电集团需做好迎峰度夏/冬保供工作,确保关键时期能源供应稳定 [7] 科技创新与前瞻布局 - 在党代会要求加大前瞻性研究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先发优势 [2] - 研究总院需加强装备自主研发能力 [4]
迎战用电高峰央企能源保供底盘牢
中国证券报· 2025-07-08 04:52
能源保供总体形势 - 全国能源迎峰度夏保供战全面打响,能源供需整体平稳,主要能源品类储备充足,调度能力不断提升[1] - 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4] - 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达25%左右,正加速成为新增电量主力军[3][4] 央企电力保障措施 - 国家电网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投产,总投资超300亿元,新增变电容量5006万千伏安,提升供电能力3000万千瓦以上[1][2] - 南方电网22个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建设线路1.1万千米,增加变压器容量295.69万千伏安,可满足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2] - 国家能源集团6月发电量102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 清洁能源供应进展 - 中国海油每天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2800万立方米海气,供气量超去年同期[1][3] - 中广核德令哈光热电站单日上网电量达116万千瓦时创纪录[3] - 三峡集团长江干流梯级电站今夏最大出力超7000万千瓦,新能源累计并网容量6220.3万千瓦[1][3] 煤炭与电力供应基础 - 前5个月全国原煤产量19.9亿吨,夯实煤炭压舱作用[4] - 预计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6.6亿千瓦,同比增长53.2%[4] - 华电国际、国家电投等发行能源保供特别债注入资金支持[4] 行业专家建议 - 需加速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可靠替代体系,提升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3][4] - 建议平衡能源保供与转型,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和设备运维[2][5]
高盛-中国能源_石油:2025 年第二季度展望_仍偏好自由现金流;维持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7-07 2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中国石油(PetroChina)给出买入评级 [19][25][36] - 对中国海洋石油(CNOOC)给出买入评级 [26][29] - 对中国石油化工(Sinopec)给出中性评级 [2][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因近期地缘政治事件,2Q布伦特油价约为67美元/桶,略高于上次预期的65美元/桶;国企炼油厂深度削减利用率,独立炼油厂利用率低迷,导致国内石油产品库存较低,支撑2Q炼油利润率高于预期 [1] - 受2Q油价同比下降约20%影响,预计中国石油/中石化2Q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0%/46%;中海油1H净利润同比下降16% [1] - 继续看好自由现金流(FCF)领先的中国石油和中海油,二者2026E FCF收益率有望达两位数,且在不同油价情景下,在中国石油巨头中FCF收益率更高;二者在布伦特油价30 - 40美元/桶时可实现FCF盈亏平衡;在布伦特油价60美元/桶时,中国石油/中海油FCF收益率仍可达约10%/9%;二者估值仍有折扣 [2] - 对中石化维持中性评级,因其预计将因化工市场长期过剩和资本支出增加而经历一段FCF疲软期,因此更看好覆盖范围内上游业务占比更高的公司 [2][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更新 - 对中国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盈利预测进行更新,考虑了1Q收益和关键商品价格及利润率的近期趋势 [1] 油价与库存 - 近期地缘政治事件支撑了油价,且2Q库存损失可能较上次估计有所收窄 [5] 炼油利润率与利用率 - 2Q国内基本面趋紧支撑了强劲的炼油利润率 [8] - 2Q国企炼油厂利用率深度削减,独立炼油厂利用率低迷 [8][10] 国内库存情况 - 2Q国内汽油和柴油库存较低 [11] 估值对比 - 中国石油巨头的估值与全球同行相比仍有折扣 [14] 中国石油相关情况 - 新的12个月目标价H股为8.30港元,A股为12.60元人民币,主要因按市价计算1Q业绩和2Q油价高于预期 [19] - 预计在布伦特油价32美元/桶时,2026E可实现FCF盈亏平衡;在布伦特油价56美元/桶时,可实现股息盈亏平衡 [19] - 尽管近期股价上涨,但与同行相比,估值仍有折扣;2026E FCF/股息收益率分别为11%/7% [19] 中海油相关情况 - 新的12个月目标价为20.90港元,因按市价计算1Q业绩和2Q油价 [26] - 预计在布伦特油价36美元/桶时,2026E可实现FCF盈亏平衡;在布伦特油价59美元/桶时,可实现股息盈亏平衡 [26] - 与同行相比,估值仍有折扣;2026E FCF/股息收益率分别为11%/7% [26] 中石化相关情况 - 12个月目标价H股为3.70港元,A股为4.90元人民币保持不变,因2Q油价和炼油利润率高于预期的影响,部分被高于预期的炼油成本(如1Q业绩所示)和2Q炼油厂开工率下降所抵消 [30] - 预计将因化工市场长期过剩和资本支出增加而经历一段FCF疲软期 [30]
Final Decision Reached on Chevron's Disputed Hess Acquisition
ZACKS· 2025-07-07 21:06
核心观点 - 雪佛龙公司(CVX)正面临一个转型机会,其530亿美元收购赫斯公司(HES)的交易取决于仲裁结果,该仲裁涉及埃克森美孚(XOM)和赫斯公司关于圭亚那Stabroek区块的争议[1] - 仲裁结果将决定雪佛龙能否获得圭亚那Stabroek区块的权益,该区块是全球最富饶的油田之一[1][3] - 雪佛龙2024年储量替代率(RRR)为-4%,显示其储量消耗速度超过补充速度,赫斯公司在圭亚那的资产对雪佛龙的长期增长至关重要[3][7] 仲裁进展 - 巴黎国际商会(ICC)正在审查仲裁决定,尚未公开结果[2] - 埃克森美孚对自身立场表示信心,并感谢仲裁小组的尽职调查[2] - 雪佛龙和赫斯公司未公开评论仲裁进展[2] 圭亚那Stabroek区块争议 - 赫斯公司拥有Stabroek区块30%的权益,埃克森美孚(45%)和中国海油(CNOOC)为合作伙伴[3] - 埃克森美孚和中国海油声称其合资协议赋予他们对赫斯公司权益的优先购买权[4] - 雪佛龙和赫斯公司认为优先购买权条款不适用于公司合并,仅适用于直接资产出售[4] 交易前景 - 仲裁结果将决定雪佛龙能否完成收购,或埃克森美孚和中国海油是否有权阻止交易并自行购买赫斯公司权益[5] - 雪佛龙CEO Mike Wirth的战略依赖于此次收购以提振公司业绩[5] - 有利的裁决将使雪佛龙在全球最具潜力的油田之一站稳脚跟,不利结果可能导致交易失败[5][7]
中证香港100能源指数报2407.0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海洋石油等
金融界· 2025-07-07 15:41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100能源指数收盘报2407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1.51% 近三个月上涨0.52% 年至今下跌2.39% [1]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1] 指数构成 - 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 [2] - 行业分布为燃油炼制48.19% 综合性石油与天然气企业36.24% 煤炭15.57%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公司发生并购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石油化工行业周报第410期:25H1原油市场波动剧烈,关注地缘政治和OPEC+增产进展-20250706
光大证券· 2025-07-06 21: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H1原油市场供需宽松叠加地缘政治扰动,油价震荡下行,布伦特、WTI原油较年初分别-11.0%、-9.6% [1][11] - 俄乌冲突长期化、伊以停火存隐忧,地缘政治风险仍将扰动油价 [2][12] - OPEC+8月增产54.8万桶/日,美国页岩油增产放缓部分抵消供给增长冲击 [3][16] - 2025H1原油需求预期疲软,“三桶油”维持高资本开支,产量计划增长以应对不确定性 [4] - 中长期原油供需格局有景气基础,看好“三桶油”、油服板块及大炼化、煤化工、乙烯盈利向好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H1原油市场波动剧烈,关注地缘政治和OPEC+增产进展 - 2025H1需求预期下行叠加OPEC+增产,油价震荡下行,地缘政治使波动剧烈 [1][11] - 俄乌冲突长期化,和谈进展缓慢,2025H1第一季度对油价影响大,二季度影响减弱 [12] - 伊以冲突源于伊核谈判失败,停火后问题仍存,地缘政治风险或持续扰动油价 [2][15] - OPEC+加速增产,8月增54.8万桶/日,实际增产或低于计划,关注执行进度 [3][16] - 油价下行影响美国页岩油增产,预计25、26年增幅分别为44、18万桶/日,放缓可抵消部分冲击 [3][19] - 2025H1原油需求增长预期下修,IEA预计25、26年分别增72、74万桶/日,“三桶油”产量计划增长 [4][24] 原油行业数据库 国际原油及天然气期货价格与持仓 - 展示布伦特、WTI等原油价格走势、价差及WTI持仓等数据 [33][39] - 展示美国亨利港、荷兰TTF天然气价格数据 [43][44]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及持仓 - 展示中国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价差、持仓量及成交量数据 [45][49] 原油及石油制品库存情况 - 展示美国、OECD、新加坡、ARA等地原油及石油制品库存数据 [53][65] 石油需求情况 - 展示全球原油需求及预测、美国汽油消费及炼厂开工率等数据 [72][69] - 展示中国原油进口量、加工量及欧洲、山东地炼开工率数据 [73][77] 石油供给情况 - 展示全球原油供给及预测、钻机数、OPEC及部分国家产量数据 [81][86] 炼油及石化产品情况 - 展示石脑油、PDH等价差数据 [88][91] 其他金融变量 - 展示WTI与标普500、美元指数关系及原油运输指数数据 [102][107]
股市必读:中国海油(600938)7月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679.93万元,占总成交额5.03%
搜狐财经· 2025-07-04 02:51
交易信息 - 截至2025年7月3日收盘,中国海油(600938)报收于26.29元,下跌0.04%,换手率0.68%,成交量20.26万手,成交额5.33亿元 [1] - 7月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679.93万元,占总成交额5.03% [2][4] - 游资资金净流出1995.5万元,占总成交额3.75% [2] - 散户资金净流出684.43万元,占总成交额1.28% [2] 股息分派 - 2024年A股末期股息每股现金红利0.60506元(含税) [2][4]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0日 [2][4] - 除权(息)日及现金红利发放日为2025年7月11日 [2] - 分配方案经2025年6月5日召开的2024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 [2] - 分派对象为截至股权登记日下午收市后在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港股股东不适用 [2] - 每股派发0.66港元(含税),A股股息以人民币支付,折算汇率为1港元折合人民币0.91675元 [2] - 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809,129,400.00元(含税) [2] - A股股东现金红利委托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通过其资金清算系统派发 [2] - 自然人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股东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免征个人所得税 [2]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税后每股实际派发现金红利0.54455元 [2] - 沪股通香港市场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 [2] - 其他机构投资者和法人股东不代扣代缴所得税 [2]
中国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24年A股末期股息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4 00:27
股息分配方案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 66港元(含税),A股股息折算为人民币0 60506元/股(汇率按1港元=0 91675元人民币计算)[1][2] - A股末期股息分配总额为1,809,129,400元(含税),涉及股权登记日登记的全部A股股数[2] 实施时间安排 - A股股权登记日为2025/7/10,除权(息)日和现金红利发放日均为2025/7/11[3][4] - 现金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已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由证券营业部直接发放[2] 不同股东税务处理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1年免征个税,持股1年以内按持股时长适用10%或20%税率[3]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企业所得税,税后每股派发0 54455元[4] - 沪股通香港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0 54455元,符合税收协定者可申请退税[5] - 其他机构投资者及法人股东自行缴纳所得税,每股实际派发0 60506元(含税)[5] 股息支付方式 - A股股息以人民币支付,港元股息按央行中间价折算[1] - 未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红利暂由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保管[2]
46页PPT详解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
材料汇· 2025-07-03 22:54
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化工新材料产能约4900万吨/年,产量超3600万吨,产值1.37万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但呈现量增价减趋势(锂电池材料产值从5400亿元降至4800亿元)[5] - 产业体系持续健全,形成10大重点领域包括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氟硅树脂、聚氨酯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锂电池材料等[4] - 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光伏级EVA、光学级PMM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强高模碳纤维、193纳米光刻胶等产品实现国产化[7][8] 重点技术突破领域 - 高端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光伏用EVA树脂、茂金属聚丙烯、聚丁烯-1等[10] - 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聚苯醚、尼龙56/12等[10] - 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等[10] - 高性能纤维:T1000级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10] - 电子化学品:193纳米光刻胶、电子级硅烷、高纯度电子气体等[10][61] 主要企业布局 - 央企:中石油聚焦高端聚烯烃/碳纤维,中石化发展高性能橡胶/纤维,中化控股布局工程塑料/有机硅[11] - 民企龙头:万华化学(聚氨酯/电子化学品)、巨化(氟化工)、兴发(有机硅)、泰和新材(芳纶)等[11] - 细分领域:盛虹(EVA)、东岳(氟化工)、合盛硅业(硅材料)、金发科技(改性塑料)等企业在各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 区域产业集群 - 上海化工园区: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16] - 宁波石化经济区:高性能纤维/石墨烯[16] - 江苏常熟:氟硅材料[16] - 广东惠州: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16] - 山东淄博:聚氨酯/氟硅材料[16] - 全国形成20个特色新材料园区,覆盖所有重点领域[16] 供需结构分析 - 2023年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产品自给率普遍低于70%[22] - 预测2025年高端聚烯烃自给率70%、工程塑料70%、电子化学品70%[22] - 传统产品产能过剩,高性能产品如POE弹性体、EVOH等仍依赖进口[29] 电子化学品进展 - 半导体领域:6寸及以下晶圆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82%,8寸以上仅20%[56] - 显示面板:6代线以上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约10%[56] - 光刻胶:G线国产化率超60%,KrF部分量产,ArF尚在验证阶段[62] 锂电池材料发展 - 2023年正极材料总产量201.7万吨,其中磷酸铁锂119.6万吨占比59%[70] - 电解液产量89.1万吨,负极材料137万吨,隔膜133.7亿平方米[70] - 重点发展高镍正极、硅基负极、新型锂电隔膜、高电压电解液等[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