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00981)
搜索文档
什么是中芯国际概念,涵盖哪些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10-06 13: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芯国际概念”是市场基于企业间合作关系和业务协同性形成的产业关联群体,并非官方行业分类 [1] - 该概念的核心逻辑在于,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先进制程能力的晶圆代工厂,其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和订单增长将直接带动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发展 [1] 产业链环节分布 - 上游环节包括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供应商,涉及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高精度设备,以及硅片、电子气体、光刻胶等关键材料,国内配套企业随产线建设需求增加而受益 [1] - 中游环节聚焦于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除代工主体外,部分具备协同工艺能力或承接外包测试任务的企业也被纳入范畴 [1] - 下游环节涉及将芯片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设计公司,其产品若由该代工厂生产则被视为产业链联动的一部分 [1]
看好中国AI芯片,高盛连续第四次上调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目标价
华尔街见闻· 2025-10-06 10:24
高盛看涨中国半导体行业 - 高盛在近一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对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目标价,认为它们将长期受益于国内人工智能驱动的芯片需求增长 [1] - 高盛将中芯国际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A股目标价上调至2110元人民币,同时将华虹半导体目标价大幅上调34%至1170港元,并维持对两家公司的“买入”评级 [1] - 高盛认为市场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的估值正在重估,并以此为依据更新了其估值模型 [4] AI模型技术突破与成本降低 - DeepSeek近期发布的实验性新模型DeepSeek V32-Exp显著降低了训练和推理成本,使其API费用下降超过50% [1] - 该模型引入了创新的DSA技术,显著提升了处理长文本时的训练和推理效率,其API成本下降了50%至75% [2] - 目前DeepSeek模型的输入成本已降至每百万token 02-2元人民币,输出成本为每百万token 3元人民币 [2] - 高效AI模型的推出将极大地降低AI技术的使用门槛,促进技术普及,并直接转化为对算力基础设施和相关硬件的增量需求 [2] 本土AI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 - 中国本土AI生态系统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包括寒武纪、华为昇腾和海光信息在内的本土芯片供应商迅速宣布其产品已完成对DeepSeek V32-Exp的适配 [2] - 芯片供应商与模型开发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快速迭代的开发闭环,确保了芯片算力得到最优化利用 [3] - AI服务器供应商如华为和阿里巴巴正在通过其SuperPod等技术开发更高效的网络能力,以便在AI训练中连接和利用更多芯片,弥补单颗芯片的算力限制 [3] 半导体晶圆厂的受益逻辑 - 尽管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核心产能集中于成熟制程,但两家公司仍将从AI驱动的需求增长中获得长期发展动力 [4] - AI的普及将带动一系列外围芯片需求的增加,包括用于数据中心的电源管理芯片,以及用于各类AI设备的蓝牙/WiFi、图像传感器、射频和微控制器等,这些芯片大多采用成熟制程 [1][4] -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中芯国际正在扩大其7纳米/14纳米产能,而华虹半导体则计划在其下一座晶圆厂中迁移至28纳米,并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推进技术 [4] 估值模型更新细节 - 对于华虹半导体,目标价从8750港元上调至1170港元,涨幅达34%,新的目标价基于688倍的2028年预期市盈率折现得出 [4] - 对于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估值模型基于更新后的629倍2028年预期市盈率,旨在反映“中国半导体板块正在进行的重估” [5] - 高盛基于196%的A-H股平均溢价,将中芯国际A股目标价定为2110元人民币 [5]
看好中国AI芯片!高盛“又双叒叕”上调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目标价
华尔街见闻· 2025-10-06 09:57
高盛看涨中国半导体行业核心观点 - 高盛在近一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对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目标价,认为公司将长期受益于国内人工智能驱动的芯片需求增长 [1]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将中芯国际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A股目标价上调至211.0元人民币 [1] - 将华虹半导体目标价大幅上调34%至117.0港元 [1] - 维持对两家公司的"买入"评级 [1] AI模型技术突破与成本降低 - DeepSeek发布新模型DeepSeek V3.2-Exp,引入DSA技术,显著提升处理长文本时的训练和推理效率 [1] - 新模型使API成本下降超过50%,输入成本降至每百万token 0.2-2元人民币,输出成本为每百万token 3元人民币 [2] - 成本大幅降低将有效降低AI技术应用门槛,推动更广泛的商业落地 [1][2] 本土AI生态系统协同效应 - 寒武纪、华为昇腾和海光信息等本土芯片供应商迅速宣布其产品已完成对DeepSeek V3.2-Exp的适配 [2] - 芯片供应商与模型开发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快速迭代的开发闭环,优化芯片算力利用 [2] - AI服务器供应商如华为和阿里巴巴正开发更高效的网络能力,以在AI训练中连接利用更多芯片 [2] AI驱动的芯片需求增长 - AI应用爆发式增长将催生对数据中心电源管理芯片、蓝牙/WiFi、图像传感器、射频及微控制器等芯片的巨量需求 [1] - 这些外围芯片大多采用成熟制程,正是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业务核心 [2] 公司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 - 中芯国际正在扩大其7纳米/14纳米产能 [3] - 华虹半导体已宣布计划在其下一座晶圆厂中迁移至28纳米,并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推进技术 [3] 估值重估逻辑 - 高盛认为市场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的估值正在重估 [3] - 华虹半导体新目标价基于68.8倍的2028年预期市盈率,此前为51.5倍 [3] - 中芯国际H股新目标价基于62.9倍2028年预期市盈率,A股目标价基于196%的A-H股平均溢价设定 [3][4]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港股目标价 因AI生态扩大带动需求
格隆汇· 2025-10-06 09:40
格隆汇10月6日|高盛上调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港股目标价,称中国不断扩大的AI生态为半导体带来 机遇。将两家公司的目标价均上调至117港元,此前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目标价分别为95港元和87港 元。分析师Allen Chang等人在报告中表示:"随着本土AI解决方案的发展,从模型到半导体,我们预计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将成为中国领先的晶圆代工厂,并在长期受益。" ...
一张图看清2025中国大陆各晶圆厂产能及技术节点
材料汇· 2025-10-05 23:09
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产能布局 - 长三角集群总产能达91.7万片/月,占全国42.10%,覆盖上海、合肥、苏州等城市,主导技术包括全制程(14nm-250nm)、功率器件和MRAM新兴存储[6] - 环渤海集群总产能40.4万片/月,占比18.60%,以北京、大连为核心,聚焦14nm先进逻辑、MEMS、SiC碳化硅及存储芯片[6] - 中西部集群产能40.4万片/月,占比18.60%,重点布局西安、武汉,专注NAND存储、军工特种芯片和功率器件[6] - 珠三角集群产能23.3万片/月,占比10.70%,覆盖深圳、广州,主要生产成熟制程(28nm-180nm)及车规功率器件[6] - 厦门及周边集群产能18.9万片/月,占比8.70%,侧重车规MCU、DRAM、NOR Flash和封装配套晶圆[6] 主要企业产能与技术规划 - 长鑫存储武汉Fab2计划2026年投产,月产能8万片,采用19nm工艺生产LPDDR4/5,目标市场为智能手机内存和AI服务器[3] - 中芯京城北京Fab1规划2026年产能达5万片/月,布局14nm试产及28nm工艺,聚焦高端手机SoC和AI加速芯片[3] - 台积电南京Fab16预计2026年产能提升至12万片/月,延续28nm技术,服务国内手机SoC和车规MCU需求[3] - 三星西安FabS2计划2027年月产能达18万片,生产128层3D NAND,供应消费级SSD和移动存储[4] - 华润微无锡Fab2瞄准2027年投产,月产能4万片,主攻40nm SiC MOSFET工艺,用于储能系统[3] 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 功率半导体成重点方向,华润微、士兰微等企业扩产IGBT和SiC器件,适配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逆变器需求[3] - 存储芯片多路径发展,长江存储聚焦企业级SSD,长鑫存储扩产DDR5,时代芯存探索MRAM非易失存储[3][5] - 特色工艺持续升级,赛微电子北京Fab1专注MEMS惯性传感器,中科晶芯布局SiC外延片和功率器件[5] - 成熟制程产能集中释放,合肥晶合、联芯集成等企业扩产28nm-90nm工艺,覆盖车规MCU、工业控制等应用[3][4]
多国存储芯片厂商宣布涨价,港股中芯国际等芯片股走强
搜狐财经· 2025-10-05 11:19
行业趋势 - 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在过去半年持续上涨,最近一个月内现货市场价格快速上行[1] - 人工智能热潮驱动存储芯片需求激增,行业预计迎来一个“超级周期”[3] - 全球存储收入在2024年达到1700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增长18%至2000亿美元[3] - AI手机、AI PC和AI服务器成为拉动存储器需求增长的三大主要动力[3] 公司动态 - 主要厂商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和美国闪迪等近期陆续通知客户调整产品报价[1] - 美光科技股价最近一个月累计上涨约60%[1] - 铠侠与闪迪股价最近一个月累计上涨均超过100%[1] - A股公司德明利9月份累计涨幅达117%,股价突破200元创历史新高[1] - 港股中芯国际在国庆假期期间股价走强[1]
涨价!多国厂商宣布
深圳商报· 2025-10-04 23:34
行业价格趋势 - 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在过去半年持续上涨,且最近一个月内现货市场价格快速上行 [1] - 主要厂商如三星电子和闪迪已陆续通知客户调整报价 [1] 公司市场表现 -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多家存储芯片厂商股价刷新历史最高值 [1] - 美光科技股价最近一个月累计上涨约60%,铠侠与闪迪股价累计涨幅均超过100% [1] - A股公司德明利股价在9月份累计涨幅达117%,突破200元并创历史新高 [1] - 港股中芯国际等芯片股在国庆假期期间走强 [1] 行业需求与规模 - AI驱动下存储芯片需求激增,AI手机、AI PC和AI服务器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三大主要动力 [2] - 全球存储收入在2024年预计达到1700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增长18%至2000亿美元 [2] 行业周期预测 - 在人工智能热潮下,存储芯片行业预计将迎来一个"超级周期" [5]
10月3日凌晨!传来4大紧急消息,休市股民急得原地转圈
搜狐财经· 2025-10-04 01:33
全球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1.87%,恒生科技指数飙升3.21%,中芯国际单日涨幅超过10% [1] - 隔夜美股标普500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英伟达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特斯拉季度销量意外刷新年内纪录 [1] - 富时中国A50期指在假期期间出现直线拉升,显示国际资金正在提前布局A股节后行情 [3] 宏观政策与流动性 - 央行在10月9日将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3个月,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 [5] - 证监会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从10月9日起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截至8月末已有117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债规模近4万亿元 [5][6]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最后一批690亿元直达家电、汽车、家具等领域 [8] 行业与公司动态 - AI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OpenAI的Sora2模型发布带动全球算力需求激增,中芯国际14纳米产能利用率已达满负荷状态,股价单日飙升12% [3] - 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近27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超5210万台,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 [8] - 消费板块中家电企业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直接订单,汽车厂家凭借补贴实现销量增长 [12] - 科技板块中与英伟达有合作关系的公司及半导体产能充足的龙头企业更可能受益于全球AI算力需求增长 [12] - 金融板块尤其是券商板块直接受惠于央行流动性投放,市场活跃度提升将增加其经纪业务收入 [12] 市场趋势与资金流向 - 美联储10月降息预期大幅升温,成为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的核心动力 [3] - 历史数据表明,A股长假休市后外围市场常出现异动,待A股开市后往往迎来补涨行情,2023年国庆节后消费和科技板块曾出现缓慢攀升走势 [3] - 9月30日上证指数涨至3882点,当日成交量达9732亿元,显示已有资金在节前悄然布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