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达生物(01801)
icon
搜索文档
数说公募港股基金2025年二季报:加仓医药非银,减持零售社服,“抱团度”下降
国金证券· 2025-07-31 0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二季度,港股市场呈急跌后修复的V型走势,各类型港股基金回报均值皆收涨,规模环比增长,持仓特征有一定变化,不同基金公司规模有不同程度增减,部分绩优基金有相应投资策略[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港股基金业绩及规模发展 - 业绩方面,2025年二季度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分别收涨4.42%、1.9%,跑赢同期沪深300,恒生科技收跌 -1.70%,涨幅领先的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25.6%、中证港股通非银金融指数21.8%;各类型港股基金回报均值皆收涨,“港股QDI - 主动”平均涨10.22%领先,“港股通 - ETF&被动指数”、“港股通 - 主动”、“港股QDII - ETF&被动指数”基金收益均值依次为6.68%、6.19%、4.48%[3]。 - 规模发展方面,截至二季度末,港股基金规模合计6191.34亿元,环比上季度增长13.54pct,份额合计6238.3亿份,环比增7.45pct;二季度新发基金数量28只,较上季提升,但新发规模75.17亿元,低于上季水平[3]。 港股基金持仓特征 - 仓位方面,二季度股票仓位平均92%,相比上季微升,指数型的股票仓位长期高于主动管理型;港股仓位平均85%,比上季提升,指数型基金的港股仓位长期高于主动管理型,但二季度差距缩窄[3]。 - 重仓板块配置上,科技(39%)、消费(25%)占比蝉联前二;增持居多的是医药(+2.27pct)、金融(+2.25pct)、科技(+1.67pct),减持明显的是消费(-5.97pct)[3]。 - 重仓股行业分布上,传媒近四个季度均为第一,二季度环比 +0.66pct;商贸零售近四季均位列第二,但环比 -3.5pct;电子连续两季成为第三,环比 +0.88pct;环比增幅最高的是医药生物,当季占比12.42%、环比 +2.27pct;其次为非银,占比5.2%、环比 +1.42pct;社会服务遭较大幅减持,环比 -1.91pct,整体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3]。 - 个股层面,基金对头部个股的“抱团度”有所下降;二季度港股基金重仓市值占比TOP10为腾讯、小米、阿里、美团、信达生物、快手、百济神州、中芯国际、比亚迪、三生制药,小米上升一位超越阿里成为第二,相较上季增幅明显的多为医药股,下降居多的为互联网平台龙头;个股的重仓基金数量看,TOP10重仓股分别为腾讯、阿里、小米、美团、中移动、快手、三生制药、建设银行、泡泡玛特、中芯国际,小米上升一位超越美团成为第三,三生制药、泡泡玛特近四季首次进入TOP10,环比增量较多的为药企、泡泡玛特,减持基金较多的是美团以及部分汽车股,持股风格的大盘特征强化,800亿市值以上大盘股占比升至90%,重仓股的集中度有所下降[3]。 港股基金公司分析 - 二季度规模TOP5为华夏、易方达、富国、广发、工银,总规模皆较上季有不同程度增长,华夏的港股产品规模突破1000亿元,排名第五的工银规模环比 +35.45pct,在港股业务投入较高的富国环比 +19.88pct、与第二名易方达的规模差距迅速缩窄[3]。 - 规模TOP20中扩张最明显的是汇添富,环比 +91.13pct,排名上升四位至第七;银华在二季度环比 +63.39pct,跻身TOP20[3]。 绩优港股基金持仓展示及季报观点 - 持仓展示方面,部分主动管理型港股基金在25Q2押中“涨幅TOP50”个股,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持有荣昌生物、三生制药等,中银港股通医药A持有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等[54]。 - 季报观点方面,不同基金有不同投资策略,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沿着创新药和优秀设备耗材龙头方向布局;中银港股通医药A保持优质成长股加高股息的投资策略;富国蓝筹精选人民币增加成长板块仓位,降低受外卖补贴竞争加剧影响的互联网仓位等[57]。
16只基金年内收益翻番,创新药估值泡沫已至?
搜狐财经· 2025-07-31 09:03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较年初低点涨幅超124% 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涨幅超80% 相关产业链涨幅超30% [2] - 16只重仓创新药基金收益超100%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9%收益领涨 [4][5] - 创新药ETF规模增长显著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6.53亿元跃至78.02亿元 16只基金总规模从111亿元增长至366亿元 增幅超两倍 [5] 指数表现与资金流向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111%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34% [8][9] - 创新药指数获172亿元主动净流入 港股创新药(CNY)指数净主动买入额73.57亿元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净主动买入额69.96亿元 [6] - 市场上共有七只创新药指数 包括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等 [7] 基金经理观点分歧 -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A股创新药估值过高 存在泡沫风险 建议止盈 [2][11][12] - 更多基金经理看好创新药长期逻辑 认为产业处于红利释放前夜 但需关注个股拥挤和估值问题 [2][10] - 交银国际研报认为头部创新药企前瞻市销率与历史均值持平 估值仍具吸引力 [1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创新药经历十年产业升级 临床数据全球影响力扩大 BD授权金额及数量持续攀升 [10] - 头部创新药企业未来2-3年将迎盈利拐点 需重构估值体系 关注产品全球竞争力与盈利前景 [12][13] - 创新药产业趋势类似2018-2019年CXO板块爆发逻辑 是产业长期耕耘后势能的集中释放 [14] 重点持仓与个股表现 - 多只基金重仓信达生物 科伦博泰生物-B 康方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4]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规模从1.71亿元增长至30.43亿元 增幅显著 [4][5] - 创新药ETF成为资金追捧对象 行业内部结构性机会远大于板块趋势性机会 [5][13]
年内“翻倍基”多达23只,医药主题基金占据“半壁江山”
北京商报· 2025-07-30 21:15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7月29日 23只权益类基金年内收益率翻倍 其中医药相关基金占比超七成[1][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C以139.12%的年内收益率领先 其A类份额收益率为138.9%[3] - 近一年维度下 134只基金收益率翻倍 医药相关基金占比超四成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收益率达163.05%[1][4][5] 医药细分领域表现 - 创新药及医药基金包揽年内翻倍基前15名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129.35%)等17只产品[3][4] - 主动型医药基金中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式A近一年收益率达140.98%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C收益率接近翻倍(98.37%/96.62%)[5] - 重仓股三生制药和科伦博泰生物-B年内累计涨幅分别达428.9%和138%[6]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医保局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医保商保目录调整方案 推动创新药海外授权与国内销售放量[7] - 中国创新药在靶点研发进度和疗效方面超过海外药企 海外药企存在补充管线的客观需求[7] - 消费医疗板块结构性机会延续 医美、眼科等可选消费领域受益于居民健康意识提升[6] 机构观点与展望 - 创新药板块上涨被视为中长期趋势 全球合作深化与重要临床数据披露预期受关注[6][7] - 医疗设备板块复苏趋势延续 国产替代及行业长期复苏前景值得关注[6] - 家用医疗设备需求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稳步增长[6]
数说港股基金25年二季报:加仓医药非银,减持零售社服,“抱团度”下降
国金证券· 2025-07-30 21: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港股基金业绩及规模发展 - 各类型港股基金近1季、近1年、近3年、近5年回报、最大回撤、年化夏普指标有差异 港股通 - ETF&被动指数近1年回报46.22% 港股QDII - ETF&被动指数近5年回报 - 1.59%等 [13] - 展示各类型港股基金规模发展、份额变化及各季度新发情况 [17][22] 港股基金持仓特征 - 呈现不同类型港股基金近五年股票仓位、港股仓位分布情况 [24][27] - 港股基金板块配置中 传媒、商贸零售等占比较高 且各板块占重仓股市值比随时间有变化 [31][35] - 港股基金重仓股涉及腾讯控股、小米集团 - W等 不同时期占比有增减 [37] - 展示港股基金重仓股市值分布及重仓股集中度情况 [43] 港股基金公司分析 - 基金公司港股基金规模TOP20中 交银施罗德等规模居前 部分公司规模有增长或下降 [47] - 规模TOP20基金公司港股基金重仓行业包括传媒、医药生物等 各公司重仓行业及占比有差异且有环比变化 [50] - 规模TOP20基金公司港股基金重仓股涉及腾讯控股、信达生物等 不同公司重仓股及占比不同 前三大、前五大重仓集中度也有差异 [51] 绩优港股基金持仓展示及季报观点 - 部分主动管理型港股基金25Q2押中“涨幅TOP50”个股 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持有荣昌生物等 [54][55] - 部分绩优主动管理型港股基金2025年二季报显示投资策略多样 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布局创新药等 富国蓝筹精选人民币保持优质成长股加高股息策略 [57][58]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7月30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19:30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恒生指数单日下跌1.36%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1706.84亿港元 其中净买入117.14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52.87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64.27亿港元 [1] - 理想汽车-W成为成交额最高个股达56.87亿港元 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W紧随其后 分别成交55.11亿港元和49.97亿港元 [1] 个股资金活动 - 理想汽车-W获净买入20.93亿港元 但股价单日下跌12.84% [1][2] - 石药集团获净买入8.73亿港元 股价上涨2.33% 美团-W获净买入4.47亿港元 [1][2] - 中芯国际遭净卖出2.05亿港元 股价下跌5.90% 信达生物净卖出1.21亿港元 国泰君安国际净卖出7355.62万港元 [1][2] 持续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连续3天以上净买入腾讯控股(5天)、小米集团-W(4天)和阿里巴巴-W(4天) [2] - 小米集团-W期间净买入金额最高达25.95亿港元 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W分别净买入22.72亿港元和16.30亿港元 [2] - 石药集团单日成交额达37.63亿港元 美团-W成交29.83亿港元 巨星传奇单日股价大涨17.97% [2]
7月30日港股通净买入117.14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19:29
市场表现 - 7月30日恒生指数下跌1.36%至25176.93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买入117.14亿港元 全天成交总额达1706.84亿港元 [1] 资金流向分布 - 沪市港股通成交1083.15亿港元 净买入64.27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623.69亿港元 净买入52.87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沪市) - 腾讯控股成交额36.08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4.36亿港元 [1][2] - 理想汽车-W成交32.83亿港元 获净买入18.06亿港元但股价下跌12.84% [1][2] - 中芯国际成交31.72亿港元 遭净卖出1.65亿港元且股价下跌5.90% [1][2] - 信达生物遭净卖出4.85亿港元 股价下跌1.50% [1][2] 个股交易活跃度(深市) - 理想汽车-W成交24.04亿港元居首 获净买入2.87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成交21.48亿港元 获净买入1.81亿港元但股价下跌2.98% [2] - 腾讯控股成交19.03亿港元 遭净卖出2.53亿港元且股价下跌1.08% [2] - 信达生物获净买入3.64亿港元 股价下跌1.50% [2] 重点公司表现 - 巨星传奇股价逆势大涨17.97% 获净买入1.76亿港元 [2] - 石药集团股价上涨2.33% 沪市深市合计获净买入8.73亿港元 [2] - 美团-W获净买入4.47亿港元 股价微跌0.93% [2] - 小米集团-W深市获净买入3.13亿港元 沪市遭净卖出1.64亿港元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3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9:20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腾讯控股以36.08亿元成交额位居沪港通南向首位,净买入额达+4.36亿元 [1] - 理想汽车-W以32.83亿元成交额位列第二,净买入额显著高达+18.06亿元 [1] - 中芯国际以31.72亿元成交额排名第三,但净卖出额为-1.65亿元 [1] 深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理想汽车-W以24.04亿元成交额居深港通南向首位,净买入额为+2.87亿元 [1] - 阿里巴巴-W以21.48亿元成交额排名第二,净买入额为+1.81亿元 [1] - 腾讯控股以19.03亿元成交额位列第三,但净卖出额为-2.53亿元 [1] 重点公司跨市场交易表现 - 理想汽车-W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达56.87亿元,合计净买入额超20.93亿元 [1] - 腾讯控股在两大市场合计成交额达55.11亿元,但净买入表现分化(沪市+4.36亿/深市-2.53亿) [1] - 中芯国际在两大市场合计成交额达49.46亿元,但净卖出总额达-2.05亿元 [1] 生物医药板块交易活跃 - 信达生物在沪港通成交30.80亿元(净卖出-4.85亿),在深港通成交18.63亿元(净买入+3.64亿) [1] - 石药集团在沪港通成交24.43亿元(净买入+5.30亿),在深港通成交13.20亿元(净买入+3.43亿) [1] - 药明生物在深港通成交11.45亿元,净买入+1.72亿元 [1] 科技及消费板块资金流向 - 阿里巴巴-W在两大市场合计成交49.97亿元,合计净买入+3.57亿元 [1] - 小米集团在沪港通成交23.99亿元(净卖出-1.64亿),在深港通成交15.86亿元(净买入+3.13亿) [1] - 美团-W在沪港通成交20.47亿元(净买入+2.75亿),在深港通成交9.35亿元(净买入+1.72亿) [1]
北水成交净买入117.14亿 理想i8上市后股价重挫 北水逢低抢筹理想(02015)超20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7-30 19:01
港股通资金流向 - 7月30日北水成交净买入117.14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64.27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52.87亿港元 [2] - 北水净买入前三名:理想汽车-W(02015)、石药集团(01093)、美团-W(03690) [2] - 北水净卖出前三名:中芯国际(00981)、信达生物(01801)、国泰君安国际(01788) [2] 个股资金明细 - 腾讯控股(00700)获净买入4.36亿港元,买卖总额36.08亿港元 [3] - 理想汽车-W(02015)获净买入18.06亿港元,买卖总额32.83亿港元 [3]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卖出1.65亿港元,买卖总额31.72亿港元 [3] - 信达生物(01801)遭净卖出4.85亿港元,买卖总额30.80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1.76亿港元,买卖总额28.49亿港元 [3] 港股通(沪)活跃股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3.13亿港元,买卖总额15.86亿港元 [5] - 石药集团(01093)获净买入3.43亿港元,买卖总额13.20亿港元 [5] - 药明生物(02269)获净买入1.72亿港元,买卖总额11.45亿港元 [5] - 美团-W(03690)获净买入1.72亿港元,买卖总额9.35亿港元 [5] - 康方生物(09926)获净买入3084.87万港元,买卖总额9.32亿港元 [5] 行业动态 - 理想汽车-W(02015)推出首款纯电动SUV车型i8,售价32.18万元人民币起,花旗预计月销量约6,000辆 [7] - 创新药概念分化,石药集团(01093)和康方生物(09926)获净买入,信达生物(01801)遭净卖出 [7] - 汇丰研报看好创新药领域,预计2026至2029年将有多款新药推出 [7] - 诺和诺德下调2025年业绩指引,预计销售额与利润增速大幅下降 [7] 科技与半导体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卖出2.05亿港元,因IC设计大厂砍单成熟制程投片量2-3成 [8] - 摩根大通表示H20解禁对AI数据中心托管企业利好,但对中芯国际市场情绪构成负面影响 [9] - 药明生物(02269)和小米集团-W(01810)分别获净买入1.71亿和1.48亿港元 [9] 其他个股 - 巨星传奇(06683)获净买入1.75亿港元,与宇树科技合作开发消费级机械人产品 [8]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遭净卖出7355万港元 [9]
南向资金7月30日净买入超117亿港元:加仓理想汽车-W20.93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7-30 18:11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7月30日南向资金成交总额1706.84亿港元 净流入117.14亿港元 [1] - 沪港股通净流入64.27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52.87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理想汽车-W(02015.HK)获净买入20.93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买入18.06亿港元 深港股通买入2.87亿港元 当日股价下跌12.84% [1] - 石药集团(01093.HK)获净买入8.73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买入5.30亿港元 深港股通买入3.43亿港元 当日股价上涨2.33% [1] - 美团-W(03690.HK)获净买入4.47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买入2.75亿港元 深港股通买入1.72亿港元 当日股价下跌0.93% [1] - 阿里巴巴-W(09988.HK)获净买入3.57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买入1.76亿港元 深港股通买入1.81亿港元 当日股价下跌2.98% [1][2] - 腾讯控股(00700.HK)获净买入1.83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买入4.36亿港元 深港股通卖出2.53亿港元 当日股价下跌1.08% [1][2] - 巨星传奇(06683.HK)获净买入1.76亿港元 当日股价上涨17.97% [1][2] 个股资金净卖出情况 - 中芯国际(00981.HK)遭净卖出2.05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卖出1.65亿港元 深港股通卖出0.40亿港元 当日股价下跌5.90% [1][2] - 信达生物(01801.HK)遭净卖出1.21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卖出4.85亿港元 深港股通买入3.64亿港元 当日股价下跌1.50%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遭净卖出0.74亿港元 当日股价下跌4.01% [1][2]
信达生物(01801)下跌2.1%,报97.85元/股
金融界· 2025-07-30 14:29
股价表现 - 7月30日盘中下跌2 1%至97 85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38 55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专注于肿瘤 自身免疫 代谢 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 [1] - 已上市10个产品 [1] - 4个品种在审评中 [1] - 4个新药分子进入III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 [1] - 18个新药品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1] 社会责任 - 患者援助项目惠及17余万患者 [1] - 药物捐赠总价值达34亿元人民币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94 22亿元 [2] - 2024年净利润-9463 1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