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济神州(06160)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生物科技板年内大涨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
环球网· 2025-05-04 08:43
港股生物科技板块表现 -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2 83%,跑赢同期恒生科技指数 [1] - 荣昌生物年内涨幅达到187 5%,三生制药、康宁杰瑞制药-B等涨幅超过120%,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涨幅超过40% [1] 生物科技主题基金动态 - 截至4月30日,今年收益率排名前20的权益基金中,9只为医药主题基金,收益率均在40%以上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一季度大幅加仓医药股,增持泽璟制药1 84万股、信达生物4 85万股、诺诚健华16 2万股 [3] - 平安核心优势混合增持康方生物4 5万股,诺诚健华新进前十大重仓股(持有28 08万股),并对百济神州、百利天恒、艾力斯加仓 [3]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一季度净值大幅反弹,科伦药业新进前十大重仓股,迈瑞医疗、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等被减持 [3] 创新药行业前景 - 2025年或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关键转折点,80%的创新药公司2024年医保谈判后有望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 [3] - 预计2025年至2028年将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步入盈利期的关键阶段 [3]
百济神州打赢“十亿美元分子”保卫战
新浪财经· 2025-04-30 15:20
专利纠纷进展 - 美国专利商标局宣布艾伯维旗下公司Pharmacyclics的'803专利全部权利无效 [1] - Pharmacyclics可对决定提起上诉 但艾伯维未明确回应是否上诉 [1] - 纠纷源于2023年6月Pharmacyclics指控百济神州泽布替尼侵犯其伊布替尼专利 [3] 市场反应与竞争格局 - 2023年6月纠纷消息导致百济神州A股港股盘中跌超14% [4] - 2024年BTK抑制剂全球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 美国为最大市场 [7] - 美国市场已有4款BTK抑制剂上市 包括伊布替尼、泽布替尼、阿卡替尼和吡妥布替尼 [7] 产品表现对比 - 伊布替尼2024年营收33.47亿美元(同比降6.9%) 其中美国市场24.48亿美元(同比降8.1%) [7] - 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26亿美元 美国市场20亿美元(同比增106.3%) 欧洲3.588亿美元(同比增193.6%) [10] - 阿卡替尼2024年全球营收31.29亿美元(同比增24%) [13] 研发管线动态 - 艾伯维另起诉百济神州涉嫌剽窃BTK降解剂商业秘密 涉及在研产品ABBV-101和BGB-16673 [13] - BGB-16673为百济神州进展最快的BTK降解剂 已获FDA快速通道认定用于治疗特定白血病 [14] - 百济神州强调BGB-16673专利早于艾伯维 项目启动时间更早 开发不会中断 [13] 产品临床优势 - 泽布替尼在头对头临床试验中显示优于伊布替尼的治疗潜力 [6] - 泽布替尼2019年获FDA批准 从受理到获批用时不足3个月 [5] - 伊布替尼为全球首个BTK抑制剂 泽布替尼是首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 [5]
百济神州美国专利纠纷胜诉,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涨超1%,创新药龙头拐点或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10:38
百济神州专利胜诉 - 美国专利商标局宣布Pharmacyclics LLC第11,672,803号专利全部权利无效 [1] - 该事件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国际化取得阶段性胜利 是成为国际竞争力MNC的关键进程 [1] 创新药板块市场反应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盘初涨超1%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近14% [1] 医药板块配置现状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医药生物重仓比例9.05% 环比提升0.47个百分点但仍处历史低配水平 [1] - 板块经历长期调整后整体估值偏低 存在景气反转机会 [1] 医药产业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推动脑机接口 智能穿戴设备加速医疗场景落地 [1] - AI在药物研发 辅助诊断领域商业化提速 远程诊疗 健康监测等新业态涌现 [1]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超1%,百济神州涨超6%,机构: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在今年持续良好表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0:02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4月30日港股创新药板块早盘走强,港股创新药ETF(159567)一度涨超1.20%,成交额超1亿元,换手率超8% [1] - 成分股中百济神州涨超6%,荣昌生物、康希诺生物、石药集团等多股跟涨 [1] - 港股创新药ETF紧密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反映港股通生物科技产业上市公司运行特征 [1]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政策 - 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 [1] - 政策聚焦数智技术赋能、转型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监管提升四大行动,系统提出14项任务,推进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1] 机构对医药板块观点 -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医药板块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公募持仓低配,2025年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将受益,看好创新药产业链持续表现及AI技术导入带来的估值提升机会 [2] - 华福证券指出一季度创新药为加仓共识度最高方向,医药板块经历4年调整后底部反转趋势凸显,创新药催化兑现使其成为重点配置方向 [2]
百济神州(688235) -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百济神州有限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扣除情况专项说明
2025-04-28 23:20
业绩总结 - 2024年营业收入金额为2,721,395.50元[7] - 2024年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1,742,334.40元[7] 审计情况 - 安永华明于2025年4月27日对2024年度财报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 - 安永华明未发现情况表与2024年度财报存在重大不一致[3] 人员信息 - 法定代表人为John V. Oyler [8] -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为Aaron Rosenberg [8] - 会计机构负责人为Titus Ball [8]
百济神州(688235) - 百济神州有限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25-04-28 23:20
审计信息 - 审计公司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报告编号为安永华明(2025)专字第70033281_A01号[2] - 审计对象为百济神州2024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2] - 审计报告日期为2025年4月27日[7] 责任主体 - 公司董事会负责建立健全和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有效性[3] - 注册会计师负责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并披露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4] 审计结论 - 审计认为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在重大方面保持有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6] 风险提示 - 内部控制有固有局限性,根据审计结果推测未来有效性有风险[5]
百济神州(0616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8:30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1月22日,Thomas Malley先生辞任董事会职务[5] - 2024年10月25日,Donald W. Glazer先生辞世,不再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5] - Shalini Sharp女士获委任为审计委员会成员自2024年9月27日起生效,获委任为审计委员会主席自2025年3月1日起生效[5] - Anthony C. Hooper先生不再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自2025年3月1日起生效,但留任审计委员会成员[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6160[7] - 公司网站为www.beigene.com[7] 前瞻性声明 - 本年度报告包含涉及重大风险及不确定因素的前瞻性声明,涵盖公司多方面能力及业务相关陈述[9] - 前瞻性声明通常包含特定词汇或其否定形式[9] 专业服务机构 - 公司审计师在不同地区分别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 LLP、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6] - 公司法律顾在不同地区分别为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方达律师事务所、Mourant Ozannes[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全球总收入约38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4亿美元,经营亏损较上一年度减少约6亿美元[16] - 自2023年以来,公司当前产品组合和核心产品收入增长73%[28] - 公司预计2025年及以后产品收入将显著增长[28] - 公司在2024财年大幅收窄美国GAAP经营亏损,首次实现非GAAP经营利润[28] - 公司于202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首次产生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28] - 2024年BTK抑制剂全球总收入超100亿美元,预计2028年超150亿美元[32] - 2024年全球前四大PD - 1/PD - L1抗体药物总收入规模约达450亿美元,中国PD - 1/L1市场规模(收入净额)约为34亿美元[37] - 预计2025年PD - 1/PD - L1抗体药物全球收入规模将达约500亿美元,并在2028年前持续增长[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为86亿美元,经营亏损主要来自研发项目费用及销售、日常和行政开支[191]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美国GAAP营业收入将为正,但未来可能发生亏损[192] - 截至2024年、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经营活动分别使用了1亿美元、12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净现金[193] - 2024年、2023年及2022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6亿美元、9亿美元及20亿美元,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193] - 自2017年9月以来,公司从百时美施贵宝许可在中国销售药物中获得收入,自2019年第四季度起从自主开发药物中获得收入,但不足以支持业务[1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百悦泽®2024年销售额达26亿美元,在全球70多个市场获批[17] - sonrotoclax临床项目已入组超1800例患者,BTK - CDAC相关试验已入组超500例患者[18] - 全球CLL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18] - 临床试验成本占肿瘤药开发总成本75%以上[19] - 公司拥有约3700人组成的自主临床团队[19] - 2024年公司将13款差异化新分子实体推进至临床[20] - 公司肿瘤研究团队超1100名科学家,合作项目带来15亿美元合作付款[25] - 百悦泽®在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超35项试验中入组超7100例患者[26] - 百悦泽是BTK抑制剂,在73个市场获批;百泽安是抗PD - 1抗体,在45个市场获批[29] - 百悦泽已获批5项适应症,在超7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34] - 2024年3月,百悦泽联合奥妥珠单抗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R/R FL患者[34] - 2024年12月,百悦泽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WM和CLL/SLL患者[36] - 百泽安已在中国获批14项适应症[39] - 百泽安®在中国,2020年治疗cHL和UC的适应症纳入NRDL,2021年非鳞状NSCLC、鳞状NSCLC和HCC纳入,2022年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等纳入,2023年PD - 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等纳入[40] - 百泽安®在欧洲,EC已批准6项适应症;在美国,FDA已批准2项适应症,用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一线治疗的BLA正在接受审评;在日本,用于ESCC患者一线和二線治疗的J - NDA正在接受PMDA审评;已在多个地区获批上市,包括欧盟及16个国家和地区[42] - 安加维®已在全球超70个国家获批,2019年5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GCTB适应症(已转常规批准),2020年11月获附条件批准用于SRE适应症,2020年7月开始在中国销售,2020年12月治疗GCTB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3年续约,2024年1月SRE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4] - 倍利妥®已在60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ALL患者,2020年12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R/R ALL成人患者(已转常规批准),2022年4月获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儿童R/R前体B细胞ALL,2021年8月开始商业化[45] - 凯洛斯®已在超60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R/R MM,2021年7月在中国获批,2022年1月开始商业化,2023年3月获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6] - 公司从百时美施贵宝获得授权许可产品的商业化将于2025年2月终止[47] - 公司根据EUSA Pharma的独家授权许可,在中国商业化瑞复美®和维达莎®[47] - 萨温珂®2021年12月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HIV阴性和HHV - 8阴性的多中心Castleman病成人患者,2024年1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8] - 凯泽百®获NMPA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特定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2021年12月开始商业化[49] - 公司从安进获得授权许可,在中国对多种抗肿瘤药物进行商业化,涉及ESCC、非鳞状NSCLC等治疗[43] - 公司获百奥泰授权在中国商业化普贝希®,该产品2021年11月获NMPA批准,年末上市[50] - 公司获绿叶制药授权在中国商业化百拓维®,2023年6月获批用于前列腺癌,2023年纳入NRDL;9月获批用于乳腺癌,2024年纳入NRDL[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超60个市场实现产品商业化[53] - 百泽安®符合纳入条件并获批的13项适应症中,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CC患者一线治疗2023年12月获批,2024年底纳入NRDL[56] - 百泽安®联合依托泊苷及含铂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2024年6月获批,2024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56] - 百泽安®联合氟尿嘧啶类和铂类化疗用于局部晚期等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一线治疗2024年4月获批,2024年底纳入NRDL[56] - 百泽安®联合紫杉醇和含铂或含氟尿嘧啶类化疗用于不可切除等ESCC患者一线治疗2023年5月获批,2023年底纳入NRDL[56] - 百泽安®多项适应症获批及纳入NRDL,如2021年6月获批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特定NSCLC患者治疗并纳入NRDL[58] - 百悦泽®4项获批适应症,2024年5月获批联合奥妥珠单抗用于特定FL患者治疗,年底纳入NRDL[58] - 百悦泽®用于CLL或SLL患者治疗于2023年4月获批,年底纳入NRDL[58] - 百悦泽®用于WM患者治疗于2023年4月获批,年底纳入NRDL[58] - 百悦泽®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MCL成人患者治疗于2020年6月附条件批准,纳入NRDL[58] - 百拓维®两项获批适应症,2023年9月获批用于可用激素治疗的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妇女乳腺癌患者治疗,2024年底纳入NRDL[62] - 百拓维®2023年6月获批用于需要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年底纳入NRDL[62] - 凯洛斯®2024年10月延续获批适应症,2021年7月获批联合地塞米松用于特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2023年初纳入NRDL[62] - 截至2025年2月27日,公司产品管线涵盖1期、2期、3期和注册阶段,涉及多种药物和适应症,如泽布替尼在多个阶段有不同适应症[63] - 公司授权引进的候选药物中,安进的Tarlatamab用于SCLC处于3期,中国有商业化权利;Xaluritamig用于前列腺癌处于1期,中国有商业化权利[65] - Zymeworks的泽尼达妥单抗+化疗+替雷利珠单抗用于GEA处于3期,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商业化权利;泽尼达妥单抗单药治疗BTC处于2期,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商业化权利[65] - SpringWorks的BGB - 32451用于实体瘤处于1期,亚洲以外地区和日本有商业化权利[65] - 辉瑞的SEA - CD70用于MDS、AML处于1期,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商业化权利[65] - 映恩生物的BG - C9074/DB1312用于BC、EC、OC、CCA、鳞状NSCLC处于1a期,全球有商业化权利[65] - 昂胜医药的CDK2抑制剂用于乳腺癌和其他实体瘤处于1期,全球有商业化权利[65] - 石药集团的MAT2A抑制剂用于实体瘤处于1期,全球有商业化权利[65] - 公司正在全球开展广泛的关键性临床项目,评估百悦泽(泽布替尼)用于治疗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的疗效[67] - 百悦泽是唯一一款对比亿珂(伊布替尼)用于治疗R/R CLL取得无进展生存期优效性结果的BTK抑制剂[67] - 百悦泽®全球临床开发项目在超30个国家和地区超35项试验中入组7100多例患者,在全球70多个市场获批,超180000例患者接受治疗[68] - 3期SEQUOIA研究队列1的5年随访结果显示,百悦泽®用于初治CLL或SLL所有患者人群54个月PFS率为80%[68] - 针对TN CLL患者的BOVen研究5年随访数据显示,96%的患者外周血和92%的患者骨髓未检测出微小残留病,中位无MRD生存期达34个月[68] - 截至2024年12月,Sonrotoclax针对不同适应症和联合治疗入组1800多例患者[72] - BGB - 16673全球临床开发项目已有500多例患者接受治疗,FDA授予其快速通道认定[74] - 在CLL/SLL患者队列中,BGB - 16673在200 mg剂量下ORR达到94%,57%的患者发生了≥3级TEAE[79] - 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队列中,接受BGB - 16673治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达9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达26%,45%的患者发生了≥3级TEAE[79] - 截至2024年12月,百泽安®在超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临床试验,入组超14000例受试者,其中超4700例来自中国以外地区[78] - 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完成超14项肺癌、肝癌等的注册性临床试验,包括10项3期随机试验和4项2期试验[78] - 2024年公司终止了一项在中国进行的3期试验,即百泽安®联合放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放化治疗局限性ESCC患者[78] - 截至2024年12月,欧司珀利单抗开发项目已入组2000多例患者[81] - 2024年12月,公司从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获得BG - 89894药物的授权许可[83] - 截至2024年5月,泽尼达妥单抗针对BTC适应症的BLA已在中国NMPA审评[89] - 2024年12月,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授予泽尼达妥单抗孤儿药认定(ODD)[89] - 2024年11月20日,FDA授予Jazz泽尼达妥单抗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经治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胆管癌[89] - 2024年7月,Jazz宣布泽尼达妥单抗用于BTC二线治疗的上市许可申请已通过欧洲药品管理局验证[89] - 过去十年,公司专属生物学研究平台已研究出超30款临床阶段药物,包括三款自主研发分子[101] - 公司目前有超70个临床前项目,大部分具有同类最佳或同类首创的潜力[101] - 公司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多款临床前候选药物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101] - 公司可能尝试开发伴随诊断,以确定最有可能从药物及候选药物中获益的患者[101] 生产设施情况 - 2024年7月启用美国新泽西州临床研发和生物药生产旗舰基地,占地42英亩,大分子生物药产能达8000升[103] - 苏州生产设施占地5.2万平方米,年产能约为6亿粒片剂和胶囊,2024年初投入使用,预计2025年中开始商业产品供应[103] - 广州生产基地面积约15.8万平方米,2024年三期工厂使总产能提升至64000升,新增产能后生物药总产能达65000升[104] - 2025年1月FDA批准除中国以外地区活性药物成分采购来源,正等待EMA批准[105] - 苏州生产设施原址生物药生产业务2025年2月底终止,部分质控检测持续至2025年第三季度[103] 合作协议情况 - 2019年10月31日与安进订立合作协议,负责安进三款抗癌药在中国商业化,期限5或7年[108] - 合作期内公司最多承担累计不超12.5亿美元的开发服务和现金投入[109] - 公司对各产品在中国之外全球净销售额分阶段收取中单位数比例特许权使用费[109] - 各管线产品在中国获批后,公司有7年商业化权利,各方平均共担盈亏[110] - 2023年2月修订安进合作协议,停止分担AMG 510开发成本并准备过渡计划[110] - 2020年1月2日公司以15,895,001股美国存托股份的形式向安进发行206,635,013股普通股,占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0.5%,购买价总计27.8亿美元,每股
关税战下的医药政策:全球最大的创新药市场正在剧变
新财富· 2025-04-28 15:31
美国对进口药品的国家安全调查 - 美国商务部启动对进口药品的国家安全调查,覆盖成品仿制药、原研药及关键药用成分,属于特朗普政府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进行的关税调查的一部分 [3] - 调查预计270天内公布结果,可能赋予特朗普政府对进口药品和原料药征收关税的权力,对中国等主要药品出口国影响显著,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及成本上升 [3] - 分析师预计,若对中国API征收10%关税,仿制药企业利润将下跌2%-3%,创新药利润下跌更严重 [4] 特朗普政府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 特朗普政府核心目标是强化美国医药产业独立性,减少外部供应链依赖,推动产业链本土化 [6] - 4月8日起对进口药品实施对等关税,虽大部分药品被纳入豁免名单,但生物医药中概股4月9日集体下跌,再鼎医药、百济神州跌幅超9%,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跌幅达7.6% [7] - 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药品约60亿美元,主要为抗生素、抗病毒及心血管药物等基础药物,关税扩大将推高成本并冲击本土生产商 [7] 美国药企的本土化投资 - 诺华宣布未来五年在美国投资230亿美元,新建7家工厂并扩建3家既有工厂,覆盖原料药、生物制剂及医疗器械产能 [7] - 阿斯利康计划投资35亿美元,默沙东未来四年累计投资80亿美元,强生承诺新增投资550亿美元,礼来宣布至少投资270亿美元,推动制造回流 [7] - 特朗普政府推出研发税收优惠,鼓励药企加大本土研发投入,但限制特定国家使用关键基因数据库(如dbGaP和AnVIL)给中国创新药企带来研发障碍 [7] 特朗普两届任期的医疗政策对比 - 第一任期(2017-2021年)以削弱联邦干预为核心,取消《平价医疗法案》个人强制保险罚款条款,削减Medicaid资金,推出"最惠国定价"模式和药品再进口政策 [9] - 第二任期(2025年至今)深化市场驱动,收缩医保覆盖范围,取消拜登时期医保补贴政策,重启"最惠国定价"模式,简化FDA审批程序 [10] - 两届政策均强调降低政府干预和鼓励市场竞争,但伴随医保覆盖减少和低收入群体保障下降等负面效应 [10] 特朗普与拜登医疗政策差异 - 特朗普政府强调市场自由化,弱化《平价医疗法案》,拜登政府则强化ACA,扩大医保补贴和Medicaid覆盖面 [12] - 特朗普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如最惠国定价)降低药价,拜登政府通过《降低通胀法案》授权联邦政府直接谈判药价 [15] - 特朗普政府简化药械审批流程,拜登政府强化监管职能,增加心理健康服务投入和少数族裔医疗公平性 [15]
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全球产业格局生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9 18:03
核心观点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旨在迫使跨国药企将生产线迁至美国,此举可能对全球医药产业链特别是中国创新药企的国际化战略造成深远影响 [2] - 短期内中国创新药企可能面临估值压力,需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增强现金流韧性 [2] - 长期来看,若中国创新药企能灵活调整供应链、深化本土化布局并依托差异化创新能力,仍有望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2] - 拥有全球权益的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药物仍具备较强议价能力,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License-out模式分散风险 [3] 行业影响 - 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加速全球分销网络转移,印度药企或受益,预计到2030年印度药企将占全球仿制药收入的近50% [6] - 欧洲药企已加快向美国运送库存以规避关税影响,跨国药企可能进一步将生产重心转移到美国,对中国药企在原料药、中间体等环节的供应链稳定性构成挑战 [6] - 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创新药企可能遭受出口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的压力,港股生物医药股在消息发布后普遍下跌反映了市场对关税的敏感性 [6] - 全球化布局下的地缘政治风险是中国药械企业出海的一大挑战,生产和流通面临压力,全球化分工被迫重新布局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管理复杂度 [7] 企业应对 - 恒瑞医药表示海外销售业务占比仅为2.56%,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 [7] - 再鼎医药表示目前关税对公司业务没有实质性影响,部分产品已实现本地生产,其他进口产品不受美国增加关税的影响 [8] - 建议中国创新药企加速在美国的本土化生产,可通过合资、并购或自建产能实现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关税风险 [10] - 建议在东南亚、东欧等低成本地区布局供应链,减少对单一区域的依赖,并在拉美、中东等政策敏感性较低的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10] - 建立更加灵活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关键原材料和组件供应不依赖于单一来源,与更多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关系形成区域化供应网络 [11] -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外包模式减少自建基地的风险和负担,实现轻资产模式运营 [12] 市场表现 - 截至4月9日收盘,A股创新药板块微涨0.49% [3] - 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2024年全球销售额总计约188.59亿元,其中美国销售额总计138.90亿元,占比超七成 [10] - 和黄医药旗下FRUZAQLA(呋喹替尼)2024年销售额达2.91亿美元 [10] - 截至2025年3月,国内创新药License-out项目累计达成29项,合作领域从肿瘤向自免、代谢等多元化方向延伸 [12]
百济神州(0616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8:1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合计约38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约14亿美元或约55.0%;产品收入约38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约16亿美元或约72.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营费用合计约37.844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约4.978亿美元或约15.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约6.448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约2.369亿美元或约26.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及稀释亏损为0.47美元,较2023年的0.65美元减少27.7%[3] - 2024年公司全球总收入约38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4亿美元,经营亏损较上一年度减少约6亿美元[13]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收入合计分别为3.810241亿美元和2.458779亿美元[101] - 2024年全年全球总收入达3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0%[117] - 2024年GAAP经营亏损收窄,全年非GAAP经营利润转正[117] - 2024年产品收入净额为37.79546亿美元,较2023年的21.89852亿美元增长72.6%[126] - 2024年合作收入为3069.5万美元,较2023年的2.68927亿美元减少88.6%[126] - 2024年总收入为38.10241亿美元,较2023年的24.58779亿美元增长55.0%[126] - 2024年美国总收入为19.57498亿美元,占比51.4%;中国总收入为14.11307亿美元,占比37.0%[128] - 2024年欧洲总收入为3.62626亿美元,占比9.5%;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总收入为7881万美元,占比2.1%[128] - 2024年公司大幅收窄GAAP经营亏损,首次实现非GAAP经营利润,且Q3和Q4产生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1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产品收入净额为3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72.6%[129] - 2024年全球产品销售毛利增至32亿美元,占销售额84.3%,2023年为18亿美元,占82.7%[132] - 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20亿美元,增加1.747亿美元(9.8%)[133] - 销售及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15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8亿美元,增加3.231亿美元(21.4%)[135] - 利息收入净额从2023年的7400万美元减至2024年的4780万美元,减少2620万美元(35.4%)[136] - 2024年其他费用净额为1260万美元,2023年其他收入净额为3.079亿美元[137] - 2024年所得税费用为1.118亿美元,2023年为5590万美元[138] - 2024年GAAP销售成本-产品为594089千美元,2023年为379920千美元[139] - 2024年经营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1.406亿美元,2023年为11.575亿美元;2024年毛利增加11亿美元[153][154] - 2024年投资活动使用现金为5.484亿美元,2023年提供现金为6000万美元[155] - 2024年融资活动提供现金1.934亿美元,2023年为4.165亿美元;预计2025年偿还约8.515亿美元贷款[1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相关已实现亏损为1650万美元[157] - 2024年末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末的25.0%增至30.6%[173] - 2024年末公司拥有近11000名雇员,2023年末为10500名,2024年总薪酬成本18亿美元,2023年为16亿美元[177] - 2024年度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末期股息[180] 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2741亿美元,2023年为31.718亿美元[4] - 2024年应收账款净额为6.76278亿美元,2023年为3.58027亿美元[4] - 2024年存货净额为4.94986亿美元,2023年为4.16122亿美元[4] - 2024年流动负债合计为22.14899亿美元,2023年为18.10113亿美元[4] - 2024年非流动负债合计为3.73789亿美元,2023年为4.57835亿美元[5] - 2024年股东权益合计为33.32222亿美元,2023年为35.37327亿美元[5] - 2024年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现金为2,638,747千美元,2023年末为3,185,984千美元[10] - 2024年综合股东权益合计为3,332,222千美元,2023年为3,537,327千美元[11]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受限现金分别为1.1337亿美元和1.4184亿美元,科创版发售所得款项余额为5.88235亿美元[37]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权益证券投资分别为1.24317亿美元和0.85429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剥离Pi Health业务获4079.8万美元优先股和100万美元现金,产生373.5万美元税前收益[38] - 2024年和2023年,权益证券投资未实现(损失)收益分别为 - 1917.8万美元和 - 1472.9万美元[39]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6.76278亿美元和3.58027亿美元,信用损失准备分别为99.2万美元和202.6万美元[40]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存货净额分别为4.94986亿美元和4.16122亿美元[41] - 2024年和2023年,租赁成本分别为3405.2万美元和3376.2万美元,经营租赁使用权资产分别为1.39309亿美元和0.95207亿美元,租赁负债分别为6185.3万美元和4420.1万美元[43] - 租赁付款合计6.8534亿美元,租赁负债现值6185.3万美元,2024年和2023年经营租赁使用的经营现金流量分别为5600.5万美元和2798.5万美元[44] - 2024年和2023年,剩余租赁期加权平均数分别为4年和3年,加权平均折现率分别为5.23%和7.22%[44]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净额分别为15.78423亿美元和13.24154亿美元[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霍普韦尔工厂相关在建项目金额为5.009亿美元,大部分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45] - 2024年3月公司以7305.4万美元收购土地使用权并修建设施,其中2943.1万美元划归土地使用权,4362.3万美元划归在建工程;5月以2253.8万美元收购新增在建工程[46]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在建工程合计分别为654018千美元和740615千美元[46]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折旧费用分别为16693.8万美元和8043.6万美元,2024年含5979.2万美元加速折旧费用[46]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净额分别为51095千美元和57138千美元[47] - 2024年和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分别为4824千美元和7239千美元[48] - 2024年和2023年除所得税前收入(亏损)合计分别为 - 533001千美元和 - 825836千美元[49] - 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费用分别为111785千美元和55872千美元,实际税率分别为 - 21.0%和 - 6.8%[50]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净值分别为4205千美元和3615千美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净值分别为 - 42007千美元和 - 16494千美元[51]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估值准备年末余额分别为3403505千美元和2771470千美元[52]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净亏损分别约为67.20659亿美元和59.45753亿美元[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确认税收优惠为1723.9万美元,较2023年末的1426.4万美元增加约20.86%[53] - 2024年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合计19291.9万美元,较2023年的25746.5万美元减少约25.07%[55] - 2024年长短期投资等合计16049万美元,较2023年的12536.2万美元增加约28.02%[56] - 2024年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合计80371.3万美元,较2023年的69373.1万美元增加约15.85%[56] - 2024年其他长期负债合计6673.5万美元,较2023年的5081万美元增加约31.34%[57] - 2024年应付账款合计40499.7万美元,较2023年的31511.1万美元增加约28.52%[58] - 2024年短期借款总额85152.9万美元,较2023年的68836.6万美元增加约23.70%[59] - 2024年长长期债务总额16648.4万美元,较2023年的19761.8万美元减少约15.75%[59] - 2024年12月31日后到期借款总合同到期金额为1018013千美元,其中2025年到期851529千美元[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不同贷款的利率分别为4.2%、3.7%、3.8%、3.7%、6.2%、2.6%、4.4%[62]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分别为46894000美元和20800000美元,支付的利息扣除资本化金额后分别为19723000美元和3484000美元[63] - 应收账款从2023年的3.58亿美元增加88.9%至2024年的6.763亿美元[141] - 存货从2023年的4.161亿美元增加19.0%至2024年的4.95亿美元[142] - 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从2023年的2.575亿美元减少25.1%至2024年的1.929亿美元[143] - 物业及设备从2023年的13.242亿美元增加19.2%至2024年的15.784亿美元[144] - 其他非流动资从2023年的1.254亿美元增加28.0%至2024年的1.605亿美元[145] - 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6.937亿美元增加15.9%至2024年的8.037亿美元[147] - 公司债务总计从2023年的8.86亿美元增加14.9%至2024年的10.18亿美元[1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科创板发行募集资金现金余额为6亿美元[1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重大合同义务合计16.811亿美元,短期为13.010亿美元,长期为3.801亿美元[1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购买承诺总计为1.319亿美元,其中与合约生产机构相关3250万美元,与安进相关9940万美元[161] - 未来12个月内到期债务总额为8.515亿美元,长期债务总额为1.665亿美元[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剩余共同开发拨资承诺为3.353亿美元[163] - 2024年末已质押受限制存款1130万美元,2023年末为1420万美元,土地使用权和固定资产总账面价值为1.449亿美元,2023年末为2.004亿美元[178] - 2024年末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末也无[17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和2023年产品收入总额分别为4786744千美元和2718969千美元,产品收入净额分别为3779546千美元和2189852千美元[66] - 2024年和2023年百悦泽®产品收入净额分别为2644226千美元和1290396千美元[67] - 2024年和2023年应计销售退款、折让、退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