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06160)

搜索文档
巴菲特捡烟蒂到投资优质公司,对投资A股的启发
雪球· 2025-05-15 16:57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演变 - 早期采用"捡烟蒂"策略,以市价低于清算价值为标准投资,如伯克希尔纺织厂股价7.5美元时设备清算价值达19.46美元,但缺乏成长性导致长期亏损 [3] - 中期转向"优质公司",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毛利率超60%),累计贡献超13亿美元利润,后续投资可口可乐(30年回报超20倍)和苹果(浮盈超1200亿美元) [5] - 后期通过保险浮存金构建投资杠杆,2024年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3342亿美元,重点布局高流动性资产如苹果和美国银行 [7] 核心投资启发 - 理念从"价格"转向"质量",强调企业内在价值如品牌和管理比短期财务数据更重要 [9] - 风险控制摒弃杠杆,坚持"永不亏损"原则,适应资金规模变化 [10] - 长期持有优质资产释放复利效应,如可口可乐(超30年)和苹果(超8年),采用"20次穿孔卡"理论筛选标的 [11] A股投资方法论 - 筛选护城河企业:贵州茅台(毛利率91.5%,ROE 33%)、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37%)、腾讯控股(社交生态粘性) [12][13] - 动态评估安全边际:恒瑞医药(动态PE 44倍,创新药收入占比47.7%)、招商银行(股息率4.5%,ROE 18%) [14] - 长期持有与逆向布局:五粮液(动态PE 8.7倍,毛利率超75%)、中芯国际(成熟制程国内市占率超75%) [15][16] 实操案例 - 贵州茅台2024年营收1709亿(同比+15.7%),PE 35倍低于历史中枢40倍 [17][18] - 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37%,2024年产能规划提升至670GWh [19] - 隆基绿能PE 25倍,HJT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 [20] 总结 - 投资进化本质是从"估值套利"到"价值创造",A股应聚焦护城河(品牌、成本、技术)并长期持有,如茅台和宁德时代 [21]
2024年A股董事长薪酬100强,最高4180万!
梧桐树下V· 2025-05-15 16:53
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概况 - 2024年4489家上市公司披露董事长薪酬,合计金额59.54亿元,平均年薪132.63万元,中位数96.49万元 [1] - 13位董事长年薪超1000万元,主要来自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子、家用电器、传媒、基础化工等行业 [1] - 薪酬前三名均为医药生物行业:药明康德李革(4180万元)、迈瑞医疗李西廷(2493.9万元)、百济神州欧雷强(2019.38万元) [1] 高薪董事长背景及公司业绩 药明康德 - 董事长李革为美籍华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职Pharmacopeia Inc,2000年起领导药明康德发展 [2] - 公司2024年营收392.41亿元(同比-2.73%),扣非净利润99.88亿元(同比+2.47%) [2] 迈瑞医疗 - 董事长李西廷为新加坡籍,中科大毕业,1991年创办迈瑞电子,长期领导公司 [3] - 公司2024年营收367.26亿元(同比+5.14%),扣非净利润114.42亿元(同比+0.07%) [3] 百济神州 - 董事长欧雷强为联合创始人,MIT和斯坦福背景,曾创立多家生物制药企业 [4] - 公司2024年营收272.14亿元(同比+56.16%),但扣非净利润亏损53.79亿元(同比扩大44.44%) [4] 行业薪酬分布 - 医药生物行业包揽董事长薪酬前三名,且头部高管薪酬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1][2][3][4] - 前100名董事长薪酬数据未完全披露,但已显示行业集中趋势 [5]
高瓴抛售百济神州套现至少37亿美元,要去认购恒瑞医药新股
第一财经· 2025-05-15 12:28
高瓴资本减持百济神州 - 高瓴资本旗下HHLR Fund L P及关联实体减持百济神州1600万股美股股份 持股比例从6 03%降至4 89% 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东 [1] - 以5月9日百济神州美股最低价230 23美元/股计算 此次套现金额达36 8亿美元 [1] - 2025年以来百济神州美股股价累计涨幅超30% 高瓴资本趁股价反弹多次减持 [1] 百济神州与恒瑞医药市值竞争 - 2025年2月21日百济神州A股单日涨幅8 21% 市值超越恒瑞医药成为A股"医药一哥" [5] - 截至5月15日恒瑞医药A股市值重新领先百济神州240亿元 [5] - 两家公司在A股制药板块持续争夺市值第一位置 [5] 恒瑞医药港股IPO - 计划发行2 25亿股H股 发行价区间41 45-44 05港元/股 最高募资130 8亿港元 [3] - 相较A股过去十日平均价 H股发行价存在19 3%折让 [4] - 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 GIC 景顺 瑞银资管 博裕资本等知名机构 [3] - 公司表示折价策略有助于稳定股价 医药行业A+H上市公司平均折价率达27 4% [5]
多家上市公司迎机构密集调研 技术进展受关注
证券日报· 2025-05-15 00:08
机构调研动态 - 5月份以来317家A股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机械设备、医疗生物等行业成为重点调研领域 [1] - 百济神州接待256家机构调研位居榜首,深南电路、恒而达新材料等细分龙头吸引超百家机构调研 [1] - 机构调研路径向关键技术领域集中,重点关注新兴科技产业链的配套环节技术进展和市场化落地情况 [1] 医药生物行业 - 百济神州欧洲业务增长良好,百泽安®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成功上市并获报销,百悦泽®在日本上市,百泽安®在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等多国获批或纳入报销 [1] - 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较多,有望成为2025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 [2] - 中药产业转向高附加值阶段,具备国际循证医学背书和标准化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将主导全球化竞争格局 [2] - 广誉远一季度营收4.17亿元(同比+21.48%),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53.94%),各产品线普遍增长 [2] 新兴科技赛道 - 祥鑫科技累计接待170家机构调研,计划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共建"轻量化结构件—关键零部件—本体代工"全链条能力,并在低空经济领域与头部客户战略合作 [2] - 雷赛智能聚焦通用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市场,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30% [3] - 深南电路表示AI技术驱动高算力需求,推动大尺寸、高层数、高频高速PCB产品需求提升 [3] - 创新药、AI、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高成长确定性和市场竞争力 [3]
药价是别国的3倍 特朗普降价令能撼动美国医疗市场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5-14 23:19
特朗普行政令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最惠国价格"行政令,要求美国患者享受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同或更低的药品价格 [2] - 行政令鼓励药企绕过中间商直接销售,并考虑从他国进口低价药品 [2] - 行政令旨在打击全球搭便车现象,遏制他国压低药价转嫁研发成本至美国的行为 [2] - 若药企不配合,将采取立法、监管、进口等手段推动价格改革 [2] 美国医保市场结构 - Medicare占美国医疗支付的30%,Medicaid占10%,Commercial Insurance占40%以上 [2] - 行政令仅直接影响Medicare和Medicaid,对商业保险无直接干预权 [2][3] - Medicare和Medicaid主要覆盖基础医疗服务,用药多为过专利期药物和仿制药,创新药支付比例较低 [3] 行政令对创新药市场影响 - 创新药在美国主要由商业保险支付,短期内行政令对其影响有限 [3] - 特朗普宣称目标为美国处方药价格下降30%-80%,但实际落地难度大 [3][9] - 美国占全球70%创新药市场,药企可能调整全球上市策略,优先主攻美国市场 [3][4] - 行政令可能促使药企通过分散市场权益规避政策,如仅持有特定市场权益 [4] 美国药品定价现状 - 美国人口占全球5%,但承担全球75%制药利润 [6][7] - 美国品牌药价格是OECD国家平均价格的3倍以上 [7] - 行政令指责药企通过美国高价补贴他国低价,导致价格歧视 [6] 创新药企案例与行业反应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超47亿美元,2024年美国市场贡献20亿美元(占76 9%) [10] - 泽布替尼在美国定价为每30天疗程12 935美元,与竞品伊布替尼初始定价持平 [10] - 行业认为行政令执行困难,可能引发供应链中断(如小分子药物停产) [9] - 若政策落地,美国创新药投资或下降,中国创新药开发可能更受依赖 [11] - 全球同步上市策略或受冲击,部分药企可能限制新药在中国等市场上市 [11] 政策执行预期 - 行政令设30天期限要求药价与发达国家接轨,但缺乏具体实施步骤 [3][7] - 行业普遍视其为政治口号,旨在兑现特朗普竞选承诺 [3][9] - Medicare定价可能间接影响商业保险定价策略 [7]
药价是别国的3倍 特朗普降价令能撼动美国医疗市场吗
经济观察网· 2025-05-14 23:09
行政令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行政令要求在美国实行"最惠国价格"制度 使美国患者享受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同或更低的药品价格 [2] - 行政令鼓励药企绕过中间商直接以"最惠国价格"向美国消费者销售药物 并考虑从他国进口低价药品 [2] - 行政令旨在打击全球搭便车现象 遏制他国压低药价转嫁研发成本至美国的做法 [2] - 如果药企不配合 将采取立法、监管、进口等手段全方位推动价格改革 [2] - 行政令要求30天内使美国患者的药品价格与类似发达国家接轨 [3][7] 美国医保支付结构 - 美国医保分为Medicare(联邦医疗保险)、Medicaid(医疗救助)和Commercial Insurance(商业保险) [2] - Medicare占美国医疗支付的30% Medicaid占10% Commercial Insurance占超过40% [2] - 行政令只对Medicare和Medicaid产生直接影响 [2] - 创新药在美国主要由商业保险支付 行政令无权干涉商业保险 [3] - Medicare和Medicaid用药多为已过专利期的药物和仿制药 支付创新药比例较低 [3] 行业影响分析 - 短期内不太能看到对创新药的影响 因为创新药主要由商业保险支付 [3] - 美国占据全球70%的创新药市场 全球制药巨头需要考虑是否放弃在其他市场上市 [3] - 行政令可能加剧分化 一些新药可能只在美国市场上市 其他地区延迟或不上市 [3] - 药企可通过分散市场权益规避影响 如只持有某一产品某一市场的权益 [4] - 行政令可能改变BD交易模式 收购方会更想要全球权益而非海外权益 [4] 美国药品市场现状 - 美国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的5% 却承担了全球约75%的制药利润 [5][6] - 美国人支付的品牌药价格是其他OECD国家平均价格的三倍以上 [6] - 制药公司通过在美国收取极高价格来补贴在其他国家的降价 [5] - 美国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推动了全球创新 但外国医疗体系在"搭便车" [5] 创新药企案例 - 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已超过47亿美元 [8] - 2024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为26亿美元(约188.59亿元) 同比增长105% [8] - 泽布替尼在美国的定价为每30天疗程12935美元(约90642元人民币) [8] - 美国市场对泽布替尼的高支付能力是其维持高定价的底层原因 [8] 潜在长期影响 - 如果"最惠国待遇"价格制度实施 美国关于创新药的投资可能下降 [9] - 美国可能更加依赖中国的创新药开发 [9] - 国外企业可能要求某些创新药在中国不上市 以维护在美的高定价 [9] - 这可能影响新药的中美双报和全球同步上市 [9]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盘中上涨1.28%,近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新份额创近1月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36
恒生医疗指数ETF表现 - 恒生医疗指数ETF盘中换手率达5.27%,成交1360.62万元,近1月日均成交2898.53万元 [2] - 近1周规模增长174.71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最新份额达2.18亿份创近1月新高 [2] - 近4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333.03万元,最高单日净流入610.16万元 [2]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估值 - 跟踪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仅23.35倍,处于近1年3.64%分位,估值低于历史96.36%时间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03%,包括药明生物(12.25%)、信达生物(8.16%)、百济神州(7.12%)等 [2] 医疗器械行业趋势 -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医保控费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但创新驱动的进口替代和全球化发展仍是主线 [3] - 国产企业在政策扶持和技术驱动下竞争力提升,建议关注国际化布局、经营节奏优化及长期增长确定的优质标的 [3]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恒生医疗指数ETF联接基金(018433)参与港股医疗板块投资 [3]
公募上周调研超千次持续活跃,雷赛智能成最受关注个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2 14:20
公募机构调研活跃度 - 上周共有146家公募机构参与A股公司调研 覆盖156只个股 合计调研频次达1198次 维持单周超千次的强劲势头 [1] 热门调研个股 - 雷赛智能以54次调研位居榜首 周度涨幅3.41% 所属机械设备行业 [2] - 百济神州和怡和嘉业分别以49次和44次调研位列第二、第三 周度涨跌幅分别为-6.76%和10.70% 均属医药生物行业 [2] - 机械设备行业的宏华数科获得33次调研 周度涨幅8.77% [2] - 医药生物行业的澳华内镜以35次调研位居第六 周度涨幅4.30% [2][3]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行业以201次调研高居榜首 覆盖24只个股 德明利等公司获重点关注 [3] - 医药生物行业以194次调研紧随其后 覆盖11只个股 百济神州等公司受青睐 [3] - 机械设备行业以143次调研位列第三 覆盖16只个股 雷赛智能等公司获密集调研 [3] - 三大热门行业调研总次数达538次 占比44.91% 显示公募持续看好科技、医药和高端制造赛道 [3]
【午报】创业板指半日涨1.72%,军工股再迎全线爆发,创新药板块陷入调整
新浪财经· 2025-05-12 12:14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8432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52亿,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上涨 [1] - 沪指涨0.37%,深成指涨1.06%,创业板指涨1.72%,创业板领涨 [1] - 早盘涨停数量为32家(不包括ST及未开板新股),封板率70%,连板股7家,春光科技5连板 [1] 军工板块 - 军工股低开高走,成飞集成等20余股涨停,板块涨幅3.12% [1][2] - 成飞集成、天箭科技、利君股份4连板,航天南湖、华如科技等涨停 [1][16] - 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年需求释放,航天、导弹细分方向订单同环比明显好转 [3] - 中航成飞流通市值558亿,华如科技涨19.98%至23.5亿,七丰精工涨19.99% [2][18] 机器人概念 - 拓斯达、锋龙股份、利君股份等涨停,埃夫特-U涨12.79%,中邮科技涨11.09% [3][20] - 人形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订单爆满,岗位需求旺盛 [7] - 松延动力推出新一代仿生机器人"小诺",具备多模态交互和超高自由度 [19] ST板块 - ST板块30股涨停,包括ST起步、ST返利、ST波导等 [13][14] - *ST天微涨13.48%至17.76亿市值,ST路通涨7.22%至22.6亿市值 [14] 出海概念 - 东尼电子、富岭股份涨停,威尔高涨14.61%,赛维时代涨11.07% [7][23] - 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个股冲高后因资金兑现呈回落态势 [13][22] 其他热点 - 固态电池概念异动,龙蟠科技涨停,宏工科技涨11.29% [27] - 纺织板块苏州龙杰2连板,天纺标涨14.12% [26] - DRAM芯片涨价:三星DDR4价格涨两位数百分比,SK海力士DRAM涨价1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