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底捞(06862)
icon
搜索文档
海底捞20250905
2025-09-08 00:19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海底捞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207.03亿元 同比减少3.7% 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 同比减少14% 净利润17.55亿元 同比减少13.7%[3] * 上半年新开自营门店25家 加盟门店3家 关闭自营门店33家 截至6月大中华区自营店1,299家 港澳台地区23家 加盟门店41家[3] * 自营门店整体翻台率3.8次/天 同比下降[3] 业务亮点与增长点 * 红石榴计划下126家餐厅收入同比增长227%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60%[3] * 外卖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60% 下饭火锅下饭菜一人食套餐贡献最大 客单价约30-50元[4][11] * 燕青烤肉拥有70家门店 上半年营收超2亿元[4][13] 下半年策略与创新举措 * 7-8月客流明显恢复 七夕节全国门店翻台率达7次[5] * 推出鲜切主题门店(已超80-90家) 根据地区调整产品(北方侧重羊肉 南方侧重牛肉和鸡肉)[5][6] * 推广夜宵主题活动(如DJ打碟、跳舞) 夜间翻台率明显上升[5][6] * 计划推出亲子主题和宠物友好型商店 提供独立就餐环境[5][6][8] * 在北京推出甄选门店(客单价较高) 西安开设包间为主门店 北京开设创新概念店(增加扭蛋机、自助冰淇淋机等互动设备)[7] 运营效率与成本优化 * 创新概念店后厨改进预计节省3-4人的人力成本 为老店升级提供参考[7] * 独立成立"外卖卫星店" 解决门店爆单问题 初期提供冒菜和拌饭品类[11][12] * 将会员体系引入外卖平台 监测会员消费及评价[11] 组织管理与考核调整 * 给予大区和门店更多自主权 根据商圈和客群进行微调[9] * 从二季度起回归软性指标考核 注重食品安全红线、员工努力程度和顾客满意度[9] * 新改造门店享有考核保护期 测试适合的运营方式[10] 红石榴计划与子品牌发展 * 燕青烤肉下半年放缓扩张 仅新开十几家 总数控制在80-90家 重点提升标准流程、员工培训和营业效率[4][13] * 其他子品牌包括Lucky Garden轻食、野谷飞鸟和耍BAKERY烘焙、举高高旋转小火锅 均处于早期试点阶段[13] * 旋转小火锅将通过保证食品品质(如提供海鲜和活虾类高价餐品)突出竞争优势[14][15] * 宴请品牌面临新店爬坡周期长、翻台率低问题 服务流程和产品质量未达预期[17][18] 现金流与股东回报 * 公司未调整股东分红比例 因餐饮行业高度依赖现金流 需资金用于开店、红石榴项目和老店调整[16]
为啥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下馆子了?老顾客说出原因,句句都是大实话
搜狐财经· 2025-09-07 07:00
核心观点 - 餐饮行业面临消费需求萎缩和盈利能力急剧下滑的严峻挑战 价格攀升与消费者理性化趋势导致堂食吸引力下降 行业陷入成本压力与品质维护的两难困境 企业通过业务模式创新与成本结构优化寻求突围 [1][3][4][6] 行业表现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北京住宿餐饮业利润同比锐减67% 其中酒店业利润暴跌92.9% 平均每家酒店半年仅盈利三万余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为5.4% 而餐饮菜单价格自2020年1月以来累计上涨24% 涨幅接近收入增速的两倍 [3] - 2025年居民存款新增4.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消费信贷增速仅为5.6% 创七年新低 [4] - 2025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业营业成本达360.19亿元 同比下降1.2% 但成本降幅远小于收入下降幅度 [6] 消费行为变迁 - 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 消费者普遍反映"不是吃不起 是觉得不值" 人均消费破百的堂食体验性价比受质疑 [3] - 消费理念从"面子"转向"里子" 理性消费成为主流 不再为过度装修和氛围溢价买单 [4] - 居家烹饪偏好增强 外卖平台补贴力度加大 淘宝外卖推出"一年500亿补贴计划" 美团跟进"三年千亿投资" [6][10] - 38%的低价外卖存在食材分量不足或使用临期原料问题 品质隐患制约消费体验 [6] 企业应对策略 - 高端餐饮加速平民化转型 超过35%的中高端正餐企业推出外摆平价窗口 客单价较堂食平均下降超40% [8] - 海底捞在30多个城市试点"邻家火锅"外摆档口 售卖按份称重火锅冒菜及预制食材 [8] - 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新品牌 其他餐厅收入达6.0亿元 同比翻两倍有余 [11] - 社区店模式显现优势 郑州某30平方米酸菜鱼店采用家庭作坊模式 日均流水8000元 毛利率达55% [11] 行业趋势特征 -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白热化 民生宏观研报预测外卖补贴可拉动7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6] - 行业呈现"第四消费时代"特征 朴素实用消费意识引领新潮流 消费者明确需求且拒绝非必要消费 [9] - 参与"9.9元套餐"的商家为保外卖排名 单店日均亏损高达2000元 低价竞争不可持续 [6]
“有点钱,但不多,不急花”:2025上半年消费者现状
虎嗅APP· 2025-09-06 11:26
宏观消费趋势 - 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扩大 [4]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较去年全年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4] - 消费市场呈现强烈分化特征 宏观数据回暖但个体感受差异显著 出现"经济毛细血管"现象 [5]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产业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8]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9] - LABUBU单IP创造48.1亿元收入 MOLLY等四大IP各贡献超10亿元收入 [9] - 卡游借《哪吒2》热度冲击上市 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 签名卡牌炒至9.5万元 [9] - 名创优品潮玩子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73% 估值达100亿港元 [9] - 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突破200亿元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预计下半年盈利 [10] 传统消费退潮 - 白酒行业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5.0%和7.5% 21家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11] - 片仔癀总市值从2021年2900亿元跌至12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为11年来首次 [11]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17.1% 净利率从8.5%降至7.2% [11] 性价比消费主导 - 民航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 但国内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740元同比下降6.9% [16] - 南方航空客运量8328万人次但亏损同比扩大 华住集团一季度RevPAR 208元/晚同比下降4% [16] - 呷哺呷哺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全聚德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8.34% 九毛九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8] - 海底捞营收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但外卖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59.6% [18] - 蜜雪冰城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19] 政策驱动消费 - 家电以旧换新参与人数6600万人 更新产品1.09亿台 美的营收同比增长超10%净利润增30% 海尔净利润增15.6% [20] - 国补落地一周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5% 出货量超950万部 小米一季度份额提升4.7%至18.8% 高端机占比25% [20] - 7月社零增速回落1.3%至3.7% 家电类零售额增长28.7%较6月回落3.7% [21] 投资行为变化 - 7月居民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历史新低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23] - 贝壳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至76% 一线城市豪宅与三四线城市房产出现分化 [24]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25] - A股新上市51家企业募资373亿元 香港新上市公司44家募资293亿港元 [24]
餐饮巨头们止跌回血:一边关店砍成本,一边加码做外卖
虎嗅· 2025-09-05 20:38
行业整体表现 - 头部餐饮企业呈现止跌回血趋势 29家上市餐企中有17家营收实现同比正增长 15家企业净利润上升[1][3][5] - 古茗以41.26%的营收增速领跑市场 锅圈净利润同比增长122.50% 达势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504.40%[3][5][6] - 7家企业仍处于净亏损状态 其中稻香控股和唐宫中国由盈转亏[3] 细分赛道表现 - 香港餐饮市场面临挑战 稻香控股亏损3577万港元 唐宫中国亏损1815万元[10] - 中式正餐出现分化 小菜园营收27.14亿元(增长6.50%) 绿茶集团营收22.9亿元(增长23.12%)[5][11] - 小吃快餐品牌表现良好 达势股份营收25.93亿元(增长27%) 味千中国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423.2万元[5][7] - 卤味赛道采取关店提效策略 煌上煌净关闭门店762家[13] - 新茶饮保持扩张但增速放缓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突破53000家 古茗单店GMV增长超20%[14][15] 经营效率指标 - 多个品牌客单价出现下滑 海底捞客单价从102.9元降至97.9元 小菜园从60.4元降至57.1元[18][21] - 翻台率普遍下降 海底捞从4.2次降至3.8次 太二从3.8次降至3.1次[21] - 同店销售增长为负 呷哺呷哺同店销售下降15.60% 九毛九下降19.80%[21] 门店策略调整 - 品牌开店转向审慎克制 小菜园新增门店仅5家 呷哺呷哺净关闭20家门店[22][25] - 关店优化门店效率 奈雪关闭160家门店后单店日销售额上涨4.1%[23] - 蜜雪冰城净增6535家门店 周黑鸭净关闭167家门店[15][25] 成本控制措施 - 小菜园引入炒菜机降低人力成本 员工成本从7.26亿降至6.66亿(降幅8.26%)[26] - 单店面积从350m²精简至220-250m² 降低装修和房租成本[27] - 蜜雪冰城建立自主供应链 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主生产 拥有29个仓库的仓储系统[28] 外卖业务发展 - 外卖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奈雪的茶外卖占比从40.6%提升至48.1%[32] - 海底捞外卖收入9.28亿元(增长59.60%) 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36][38] - 肯德基和必胜客外卖业务占比均超过40%[34] 业务多元化尝试 - 海底捞推出11个新品牌 其他餐厅收入从1.82亿增长至5.97亿(增幅226%)[41][42] - 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突破8000家门店 古茗超8000家门店配置咖啡设备[44][45] - 奈雪的茶开设"奈雪green店"拓展轻食品类 周黑鸭推出"3斤拌"进军现制热卤市场[46][48]
给生活加点“甜”,海底捞也来“分羹”,2025年甜品市场预计突破1900亿
扬子晚报网· 2025-09-05 18:5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达到1715亿元 同比增长13.2% [4]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900亿元 达到1928亿元 [1][4] - 茶饮甜品占整体市场34.6% 传统甜品占34.9% 西式甜品占20.5% [4] 消费群体特征 - Z世代(18-25岁)占据甜品消费总额的62% [4] - 18-35岁女性贡献70%客群 [4] - 主要消费群体为城镇中青年 白领和学生 [4] 市场进入与扩张 - 海底捞在上海开设全国首家超级甜品站 提供30余款产品 [3] - 超九成产品定价15元以内 覆盖咖啡 奶茶 冰淇淋及烘焙食品 [3] - 南京金陵天地商场聚集十多家甜品面包店 形成密集分布格局 [1][2] 消费行为趋势 - 年轻人偏好在同一空间完成多重消费需求 [3] - 甜品店推出晚间促销活动 如面包买三赠一 冰淇淋买一赠一 [2] - 平均单品价格在二三十元区间 开业充值优惠吸引消费者 [2] 战略定位与发展 - 海底捞甜品站瞄准亲子 大学生和女性消费者购物场景 [3] - 行业建议聚焦特色化发展 避免盲目跟风 [4] - 供应链管理成为甜品店长期盈利的关键因素 [4]
2025上半年消费图鉴:情绪、性价比与钱的流向
36氪· 2025-09-05 16:46
宏观消费趋势 - 6月CPI同比上涨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扩大 [1]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速5% 较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1] - 消费呈现分化特征 宏观指标反映总量趋势 个体消费决策受收入预期及社会心理影响 [2]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产业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3]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4] - LABUBU单产品线创造48.1亿元收入 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均超10亿元收入 [4] - 卡游借《哪吒2》爆火 签名卡牌炒至9.5万元 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 [5] - 名创优品潮玩子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73% 估值达100亿港元 [5] - 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突破200亿元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6] 传统消费退潮 - 白酒行业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 21家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6] - 片仔癀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为近11年来首次 市值从2900亿元跌至1200亿元 [7]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17.1% 净利率从8.5%降至7.2% [7] 性价比消费主导 - 民航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 但国内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740元同比下降6.9% [12] - 华住集团一季度RevPAR 208元/晚同比下降4% 二季度回升至235元仍低于2024年水平 [12] - 海底捞上半年营收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14] - 外卖业务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59.6% 其中"下饭火锅菜"贡献超55%外卖收入 [14] - 呷哺呷哺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全聚德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8.34% 九毛九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3] - 蜜雪冰城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15] 政策驱动消费 - 家电以旧换新参与人数6600万 更新产品超1.09亿台 [16] - 美的营收同比增长超10% 净利润增长30% 海尔净利润增长15.6% 格力营收同比下降2.46% [16] - 手机国补实施一周销量同比增长65% 出货量超950万部 [16] - 小米一季度智能手机份额提升4.7%至18.8% 高端机占比提升3.3%至25% ASP达1211元同比增长5.8% [16] - 7月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17] 资产配置转向 - 居民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历史新低 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18] - 贝壳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至76% [18]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19] - A股新上市51家企业募资373亿元 香港新上市44家企业募资1070.61亿港币 [19]
“有点钱,但不多,不急花”:2025上半年消费者现状
虎嗅· 2025-09-05 14:26
消费市场宏观表现 - 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0.1% 结束连续负增长 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扩大 [1]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较去年全年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1] - 7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7% 较上半年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品类增速放缓 [22]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产业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4]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7] - LABUBU单IP创造48.1亿元收入 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均超10亿元收入 [7] - 卡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 借《哪吒2》爆火导演签名卡牌炒至9.5万元 [8] - 名创优品潮玩子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73% 估值达100亿港元 [8] - 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突破200亿元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预计下半年盈利 [9] 传统消费退潮 - 白酒行业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 21家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10] - 片仔癀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 为近11年来首次 市值从2900亿元跌至1200亿元 [10]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17.1% 净利率从8.5%降至7.2% [10] 性价比消费主导 - 民航上半年旅客运输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 但国内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740元同比下降6.9% [15] - 南方航空客运量8328万人次但亏损同比增加 华住集团一季度RevPAR同比下降4%至208元/晚 [16] - 上海千元餐厅数量较2022年缩减40% 北京减47% 深圳减57% 杭州减35% 内地整体缩减50% [17] - 呷哺呷哺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全聚德收入6.3亿元同比下降8.34% 九毛九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7] - 海底捞营业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18] - 外卖业务逆势增长 海底捞外卖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59.6% 百胜中国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7% [19] - 蜜雪冰城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20] 政策拉动效应 - 家电以旧换新超1.09亿台 美的营收同比增长超10%净利润增30% 海尔净利润增15.6% 格力营收同比下降2.46% [21] - 手机国补实施一周销量同比增长65%超950万部 小米一季度手机份额提升至18.8% ASP达1211元 [21] - 国补结束后7月家电零售额增速较6月回落3.7个百分点 文化办公用品回落10.6个百分点 [22] 投资行为变化 - 7月居民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历史新低 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24][25] - 贝壳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至76% 一线城市豪宅热销与三四线滞销并存 [27] - A股新上市51家企业募资373亿元 香港新上市44家企业募资1070.61亿港元 [27]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27]
多家餐饮品牌推出儿童餐
每日商报· 2025-09-05 06:20
餐饮品牌布局儿童餐市场 - 全国1300家海底捞门店上线"海底小纵队"联名套餐 包含牛肉汉堡、咸蛋黄鸡翅和小蛋糕等多款产品 [2] - 西贝、太二酸菜鱼、蔡澜点心、眉州东坡和味千拉面等品牌均已布局儿童餐赛道 [2] - 西贝2017年推出首套儿童餐 截至今年年初累计销量超4000万份 [2] 儿童餐产品与服务升级 - 西贝在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期间升级儿童餐 公开食材卡并试点无人机配送 [2] - 西贝与"超级飞侠"IP合作推出联名套餐 同步上线儿童主题店和涂鸦大赛 [2] - 眉州东坡联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共创低油低盐"放心儿童餐" [3] - 九毛九在广州开设首家儿童体验店 永和大王计划打造儿童友好主题餐厅 [3] 儿童餐市场消费规模 - 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约3.9万亿-5.9万亿元 儿童相关开支占家庭总开销30%以上 [4] - 以10%餐饮渗透率计算 儿童餐饮消费市场规模达3900亿-5900亿元 [4] - 美团数据显示25-35岁消费者占亲子活动搜索量的49%以上 [4] 儿童餐战略价值与趋势 - 儿童餐作为家庭聚餐突破口 可带动整体家庭消费 [4] - Costco数据显示带孩购物平均多消费12美元 餐饮市场存在类似效应 [4] - 未来儿童餐需具备好吃、好看、好玩、好营养特性 最终回归出品、环境与服务竞争 [4]
海底捞(0686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6:50
股份与股本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0股,面值0.000005美元,法定/注册股本为50,000美元[1] - 2025年8月法定/注册股份数目及法定/注册股本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574,000,000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2] - 2025年8月已发行股份及库存股份数目无增减[2]
不止卖早餐,海底捞还开起了甜品站|最前线
36氪· 2025-09-03 17:03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推出超级甜品站和社区店等新业态 实现从单一火锅品类向"火锅+个性模块"的生态矩阵转型 切入全天候消费场景并扩大客群覆盖 [1][2][3] 新业态布局 - 首家超级甜品站推出30余款产品 覆盖咖啡奶茶冰品及烘焙甜点 超九成产品定价15元以内 [1] - 甜品站设置在门迎区域紧邻商场通道 同时服务火锅顾客和非火锅消费人群 [1] - 首家社区店采用"轻店型+长时段+多品类+全场景"模式 提供火锅包子小吃下午茶烤串等产品 支持堂食外送独立档口24小时运营 [3] 消费场景拓展 - 通过"早餐+下午茶+餐后延伸"多时段布局切入全天候消费场景 [1] - 甜品消费中下午茶场景占比45% 社交聚会占30% 早餐替代占15% [1] - 客群以18-35岁女性为主(70%) Z世代(18-25岁)贡献62%消费额 [1] 市场机遇 - 2024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达1715亿元 同比增长13.2% 预计2025年突破1900亿元 [2] - 茶饮甜品和传统甜品各占34.6%和34.9%市场份额 西式甜品占比20.5% [2] - 年复合增长率约8% 细分赛道潜力为甜品站发展提供机会 [2] 战略转型 - 采用"火锅+甜品站/牛肉工坊/羊肉工坊"模块化组合 实现向生态矩阵转型 [2] - 新业态不仅补充产品品类 更是对消费趋势的深度洞察与场景创新尝试 [2] - 未来将持续优化"火锅+"模块化组合 通过多元产品与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2] 经营数据 - 甜品站客单价从2019年25元增长至2025年42元 [1] - 甜品站满足即时性与储备性消费需求 餐后顾客可直接选购外带 [2] - 社区店覆盖周边上班族学生家庭等多类客群的多样用餐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