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夫山泉(09633)
icon
搜索文档
农夫山泉、东鹏、元气森林建厂扩能,它们为何要“砸钱”?
36氪· 2025-04-29 11:28
饮料行业产能扩张趋势 - 东鹏饮料海南生产基地占地200多亩,投资12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线,覆盖全国12个省市(广东、安徽、湖南、广西、重庆、天津、浙江等)[3] - 元气森林在天津建立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完成安徽滁州、天津西青、广东肇庆、湖北咸宁、四川都江堰和江苏太仓共6座自建工厂布局[5] - 农夫山泉投资15亿元在海南建水厂,并在广东、浙江、西藏林芝等地设有生产基地[7] 自建工厂驱动因素 - 东鹏饮料2024年营收158亿元,净利润增长60%,海南及沿海区域销量增速迅猛[3][8] - 元气森林2024年销售额或超百亿,增长绝对值仅次于2021年[10] - 自建工厂可降低物流成本(如东鹏昆明基地缓解重庆工厂93%产能压力),提升区域渗透率[10] - 增强品控和新品开发能力(茶颜悦色投资5.2亿元实现茶叶萃取技术突破)[10] - 分散政策与市场风险(汇源在四川建果蔬基地对接当地原料)[11] 轻资产运营模式案例 - IF椰子水母公司IFBH Limited 2024年营收1.58亿美元(同比+80.32%),仅46名员工,采用生产、物流、销售全外包策略[14] - 三只松鼠初期通过代工+电商快速扩张,依赖天猫、京东及IP化营销[17] - 轻资产模式风险:IFBH代工厂集中于泰国易受政策影响,品控难度大[18] 轻重资产模式转型 - 三只松鼠2022年起投资建设7大坚果工厂,核心品类自主生产合格率达99.8%,直接掌控30%原料供应[18] - 布局1800家线下门店,抖音渠道收入2024年同比+180%,形成"前端轻资产+后端重资产"混合模式[19] 行业战略选择逻辑 - 新品牌初期适合轻资产抢市场,成熟后需强化核心环节(如东鹏全国布局、元气森林自研)[20] - 轻资产模式需适时补课,避免品控与供应链风险(三只松鼠转型案例)[21]
包装水市场“卷”体育营销,百岁山高端突围成功了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19:29
体育营销动态 - 百岁山成为第19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官方合作伙伴及指定饮用水品牌 连续三届为赛事提供支持[1] - 百岁山2024年完成对羽毛球三大顶级团体赛事(苏迪曼杯、汤姆斯杯、尤伯杯)的全方位赞助[1] - 百岁山与尤文图斯续签五年合作协议 推出"青春圆梦计划"[3] - 怡宝与中国乒乓球队举行合作签约[3] - 东鹏补水啦成为2025年道达尔能源苏迪曼杯官方指定电解质饮料[3] 百岁山体育营销战略 - 百岁山与世界羽联保持稳定合作 品牌身影活跃于FIBA篮球世界杯、国际排联赛事、WTT乒乓球大满贯等世界顶级赛场[2] - 百岁山以"水中贵族"定位构建覆盖全球不同级别体育赛事的合作版图[2] -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体育为支点推动品牌全球化与行业高质量发展[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高端饮用水市场竞争激烈 怡宝、娃哈哈、今麦郎等推出高端瓶装水品牌 国际品牌依云、巴黎水、VOSS扩大声量[2] - 农夫山泉、怡宝、百岁山是市场份额前三名 2024年包装水营收分别为159.52亿元、121.24亿元[4] - 百岁山2023年零售总额132亿元 市场份额6.1%[5] - 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从2021年56.2%增至2023年58.6%[4] 市场发展趋势 - 中国即饮软饮市场预计2028年达12032亿元 包装饮用水占比将从2023年23.6%增至2028年26.1%[4] - 消费场景多元化 健康用水、大包装水等需求增长推动市场发展[5] - 行业价格竞争加剧 龙头企业有望通过渠道效率和成本优势提升集中度[5]
农夫山泉(0963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9:56
公司基本信息 - 农夫山泉成立于1996年,2001年6月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9633.HK[5][6] - 公司产品主要覆盖包装饮用水、茶饮料、功能饮料、果汁饮料及农产品等类别[5][6] - 内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1元,以人民币认购并缴足;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1元,以港元买卖,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0][11] - 杭州友福于2009年12月14日成立,截至最后可行日期,为养生堂的股东并由钟睒睒先生全资持有[11] - 最后可行日期为2025年4月21日[12] - 公司H股于2020年9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9633[12][14] - 报告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2] 公司重大事件时间安排 - 2023年度股东大会于2024年5月21日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20日召开[10] 公司关联协议 - 公司于2020年8月12日与养生堂订立采购框架协议[11] - 公司于2020年8月12日与养生堂及其全资附属公司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订立基础研发及检测服务框架协议[11] 公司股权相关 - 公司授予国际包销商选择权,可配发及发行58,234,600股额外H股[12] -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养生堂由钟睒睒先生全资持有,直接权益98.38%,间接权益1.62%[13] 公司人员变动 - 饶明红先生于2024年5月2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4][15] - 薛莲女士于2024年5月21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5] - Stanley Yi Chang先生于2025年3月1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主席[15][18] - 于敏玉女士和江晓冬先生于2024年5月21日获委任为监事会成员[16] - 麦宝文女士于2024年2月13日退任公司秘书[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 - 2024年公司收益分别为228.77亿元、296.96亿元、332.39亿元、426.67亿元、428.96亿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0.5%[21][24][26] - 2020 - 2024年公司年度溢利分别为52.77亿元、71.62亿元、84.95亿元、120.79亿元、121.23亿元,2024年与2023年基本持平[21] - 2020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0.483元、0.637元、0.756元、1.074元、1.078元[21] - 2020 - 2024年公司总资产分别为258.59亿元、328.96亿元、392.55亿元、491.37亿元、531.60亿元[23] - 2024年公司整体损益率保持在28.3%的行业领先水平[24][26]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76元,共计约85.47亿元[24][27] - 2024年公司收益428.96亿元,较2023年的426.67亿元增加0.5%;毛利249.16亿元,较2023年的254.07亿元减少1.9%;毛利率由59.5%降至58.1%[88][92]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91.73亿元,较2023年的92.84亿元减少1.2%,占总收益21.4%,较2023年下降0.4个百分点[89][93] - 2024年行政开支19.62亿元,较2023年的21.62亿元下降9.3%,占总收益4.6%,较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90][94]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21.29亿元,占总收益5.0%,较2023年的18.41亿元增长15.6%;汇兑收益约7.5亿元[91][95] - 报告期内财务费用由去年同期的10亿元减至9.1亿元[96][102]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121.23亿元,较2023年的120.79亿元增加0.4%[97][103]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76元(含税),共计约85.47亿元[98][104] - 2024年12月31日,长期银行定期存款等总额213.6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6.39亿元减少16.7%;计息借贷36.2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21亿元增加16.1%[99][105] - 存货由2023年12月31日的30.92亿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50.1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由55.0天增至82.3天[100]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由2023年12月31日的5.47亿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5.81亿元;周转天数从4.4天增至4.8天[101] - 公司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30.92亿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50.1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55.0天增加至82.3天[106] - 公司贸易及应收票据从2023年12月31日的5.47亿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5.81亿元,周转天数从4.4天增加至4.8天[107]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70亿元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14.99亿元,周转天数从33.8天减少至33.2天[108][113]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11.2%略升至2024年12月31日的11.6%,主要因提高应收票据融资使用[109][11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9.13亿元,主要因增加长期定期存款安排,内地长期银行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11亿元大幅提升至106.31亿元[109][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港币16.17亿元、美元4.89亿元及少量其他外币,2024年度汇兑收益约7500万元[112][11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诺约为35.76亿元,主要用于建设生产厂房、购置生产设备等[120][126]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及行使超额配售权所得款总净额约为93.77亿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累计动用约49.01亿港元,占比52.3%,未动用约44.76亿港元[124][131] - 品牌建设、购置销售设施、购置生产设施及新建厂房、基础能力建设未动用净额预计于2026年12月31日悉數使用[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无集团资产抵押、无重大投资及重大收购出售事项[119][121][122][125][127][128] - 上市所得款項未動用淨額原預計2024年12月31日悉數使用,現延長至2026年12月31日前逐步使用[134][137] 包装饮用水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包装饮用水产品全年收益下滑21.3%,但仍居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25][28] - 2024年包装饮用水产品收益159.5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3%,占总收益的37.2%[43][44] - 2024年2月底开始的舆论攻击对公司品牌和销售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尤其对包装饮用水影响持续[43][44] 茶饮料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茶饮料产品在中国茶饮料市场占据领导地位[25][28] - 2024年茶饮料产品收益167.45亿元,占总收益的39.0%,2023年为126.59亿元,占比29.7%[40] - 2024年公司茶饮料产品收益为167.45亿元,同比增长32.3%,占总收益的39.0%[57][58] 功能饮料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功能饮料产品收益49.32亿元,占总收益的11.5%,与2023年持平[40] - 2024年公司功能饮料产品收益为49.32亿元,同比增长0.6%,占总收益的11.5%[63][64] 果汁饮料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果汁饮料产品收益40.85亿元,占总收益的9.5%,2023年为35.33亿元,占比8.3%[40] - 2024年集团果汁饮料产品收益为40.85亿元,同比增长15.6%,占总收益的9.5%[69][70] 其他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其他产品收益11.82亿元,占总收益的2.8%,2023年为13.11亿元,占比3.0%[40] - 2024年集团其他产品收益为11.82亿元,同比下降9.8%,占总收益的2.8%[76][78] 公司产品动态 - 2024年4月公司重新推出纯净水产品,仅推出550ml一种包装规格[47][48] - 2024年12月公司对380ml及550ml天然水产品包装进行全新升级[47][49] - 公司已在全国布局十二个主要的水源地,涵盖山泉水、深层湖库水、深层地下水、自然涌出泉水及矿泉水[47][49] - 2024年1月公司推出19L PET桶装“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12月推出380ml装长白山天然矿泉水[50][51] - 2月公司推出“农夫山泉”食用冰,已上线全国14个城市的多个便利条系[52][53] - “茶π”推出新口味“茉莉花柠檬茶”,开展“茶π上新”主题巡回展,线下覆盖人数超500万人[60][61] - 3月“尖叫”推出乳钙型、茶氨酸型两款新口味,8月“人参复合果味”饮料限时返场,电商限量1万箱7天售罄[63][65] - “力量帝”维他命水开展彩虹维他命主题推广,举办“VBD国际街舞大赛”,携手霹雳舞运动员拍摄品牌短片[66] - 2024年12月“农夫山泉17.5°”鲜榨橙汁进驻山姆超市,春节期间在山姆APP新品榜和风味果汁榜表现优异[69][71] - 报告期内“农夫果园”完成100%番茄和100%胡萝卜混合果蔬汁升级回归[73][74] - 2月“水溶C100”推出血橙味新口味,每瓶含≥100mg维生素C[75] - 1月“炭➞”咖啡推出900ml大容量无糖经典黑咖[76][79] - 餐饮渠道推出“椰&豆”复合植物蛋白饮料[76][80] 公司农业业务相关 - 2023年公司在赣南完成脐橙无毒苗研发,2024年开始扩繁,预计2025年提供无毒接穗[77][82] - 公司培训工作犬协助搜索柑橘黄龙病病树,准确率达99%[83] - 2024年公司搜索柑橘黄龙病的工作犬达到14条[83] 员工股权激励计划 - 2022年公司採納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受託人持有H股最高數量不超過採納日已發行股本總額的5%,單一激勵對象累計獲得H股不超過股本總額的1%[141][144] - 2022年3月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授予,授予H股共計6,636,400股,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0.059%及已發行H股的0.1318%[145] - 2022年3月授予激勵份額的授予價格為每股13.22港元,激勵對象於2022年4月15日前全額支付完畢[145] - 2022年3月授予的108名激勵對象包括部分董事、監事及員工[145] - 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有效期為10年,截至報告日還剩餘約7年[145] - 2022年3月公司授予员工激励份额对应6,636,400股H股,占已发行股份0.059%,占已发行H股0.1318%,授予价格为每股13.22港元[146] - 2022年4月,2,610,000股激励份额达成第一期归属条件,44,184股未达标成为没收股份[147][149] - 2023年4月,1,708,200股激励份额达成第二期归属条件,285,048股未达标、102,760股因员工离职降职成为没收股份[147][150] - 2024年4月,1,837,234股激励份额达成第三期归属条件,19,692股未达标、29,282股因员工离职降职成为没收股份[147][151] - 截至报告日,2022年授予的6,636,400股激励份额中,累计6,155,434股完成归属,480,966股成为没收股份[148][152] - 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10年,截至报告日约剩7年[146] - 授予的108名激励对象中,董事向咸松获授108,000股,饶明红获授99,000股,韩林攸获授90,800股,监事刘熹悦获授99,
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主要消费综合指数报8775.2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伊利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4-24 16:40
文章核心观点 - 介绍4月24日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背景下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主要消费综合指数情况,包括指数点位、近期表现、持仓、样本调整规则等 [1] 指数表现 - 4月24日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主要消费综合指数 (CN消费综合,H30379)报8775.28点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0.61%,近三个月上涨7.78%,年至今上涨1.78% [1] 指数编制 - 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行业综合指数系列从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综合指数样本按中证行业分类标准分类,以各自行业全部证券作指数样本,反映中国内地企业不同行业证券整体表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分别为贵州茅台(27.04%)、五粮液(7.02%)、伊利股份(5.12%)、牧原股份(3.07%)、山西汾酒(2.96%)、泸州老窖(2.64%)、温氏股份(2.55%)、农夫山泉(1.97%)、海天味业(1.96%)、东鹏饮料(1.63%) [1] - 持仓市场板块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4.65%、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4.46%、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65%、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13%、纽约证券交易所占比0.10%、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证券交易所(Consolidated Large Cap)占比0.01% [2] - 持仓样本行业中酒占比50.76%、食品占比21.30%、养殖占比13.38%、软饮料占比6.02%、种植占比3.20%、美容护理占比2.71%、家庭用品占比1.94%、烟草占比0.58% [2] 样本调整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特殊情况临时调整 [3] - 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综合指数调整样本时,指数样本相应调整 [3] - 样本公司行业归属变更、退市时,指数相应调整或剔除样本,收购、合并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3]
金十图示:2025年04月24日(周四)全球富豪榜
快讯· 2025-04-24 11:04
全球富豪财富排名 - 埃隆·马斯克以3688亿美元身价位列榜首 财富增长72亿美元 增幅1.99% [2] - 杰夫·贝佐斯以1981亿美元位列第二 财富增长67亿美元 增幅3.53% 主要关联亚马逊公司 [2] - 马克·扎克伯格以1802亿美元位列第三 财富增长68亿美元 增幅3.94% 主要关联Meta公司 [2] 科技行业富豪表现 - 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身价1301亿美元 增长30亿美元 增幅2.35% [2] -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身价1247亿美元 增长28亿美元 增幅2.29% [2] - 英伟达黄仁勋身价901亿美元 增长33亿美元 增幅3.79% 为科技硬件领域最高增幅 [3] - 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身价1138亿美元 增长17亿美元 增幅1.5% [2] - 腾讯马化腾身价499亿美元 减少10亿美元 降幅2.11% [3] 零售与消费品行业 - 沃尔玛家族三位成员进入榜单 Rob Walton家族1132亿美元 Jim Walton家族1119亿美元 爱丽丝·沃尔顿1042亿美元 [2][3] - LVMH贝尔纳·阿尔诺家族1490亿美元 增长16亿美元 增幅1.11% [2] - 欧莱雅弗朗索瓦·迈耶家族894亿美元 减少24亿美元 降幅2.72% [3] - 农夫山泉钟睒睒身价567亿美元 减少8.92亿美元 降幅1.55% [3] 金融与投资领域 - 伯克希尔哈撒韦沃伦·巴菲特1639亿美元 增长18亿美元 增幅1.12% [2] - 盈透证券托马斯·彼得菲490亿美元 减少12亿美元 降幅2.42% [3] - 彭博迈克尔·布隆伯格1047亿美元 零变动 [3] 新兴市场代表 - 字节跳动张一鸣身价655亿美元 零变动 [3] - 信实工业穆克什·安巴尼989亿美元 减少8.56亿美元 降幅0.87% [3] - 阿达尼集团高塔姆·阿达尼644亿美元 减少4.69亿美元 降幅0.73% [3]
农夫山泉,寻找平衡
36氪· 2025-04-23 20:16
农夫山泉业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微增0.5%,净利润增幅微弱,下半年营收同比下降6.7%,净利润下降3.8% [1] - 瓶装水业务营收160亿元,同比下滑21.3%,运营利润率从36%降至31% [25] - 茶饮品业务营收首次超越瓶装水业务,同比增长32.3%,但增速较上半年59.5%有所放缓 [2][4] 茶饮品市场竞争 - 茶饮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包括统一、康师傅、元气森林、果子熟了、茶小开等品牌 [3] - 新兴品牌采取赊账签单等激进铺货策略,农夫山泉等主流品牌不允许签单 [4] - 农夫山泉推出1.5L装东方树叶,上市后供不应求,但产品线单一可能限制长期竞争力 [6][7] 渠道与营销策略 - 农夫山泉业务员执行狼性文化,高频率拜访店铺,提供冰箱和陈列费,占据黄金位置 [12][14] - 绿瓶纯净水定价9.9元/12瓶,通过价格战挤压怡宝、娃哈哈,但利润低导致商家兴趣不高 [19][22] - 绿瓶水推广策略矛盾,高层公开贬低其价值,导致渠道信心不足 [23] 战略布局与投资 - 农夫山泉在云南投资1亿元建设五座初制茶厂,提升供应链能力 [8] - 计划进军海外茶饮市场,目标发达国家,以应对国内增长压力 [9] - 舆论风波影响有限,娃哈哈未能实质性威胁农夫山泉渠道优势 [11][16] 业务挑战与调整 - 瓶装水业务面临增长乏力,需解决红瓶天然水与绿瓶纯净水的内部竞争 [17][25] - 茶饮品业务虽增长强劲,但需丰富产品线以应对市场多样化需求 [6][7] - 渠道管理过度强势可能引发商家不满,需平衡执行力度与合作关系 [14][15]
大摩升农夫山泉(09633.HK)目标价至33港元 下调每股盈测
快讯· 2025-04-22 12:16
文章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因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市占率复苏慢下调销售预测,因茶饮收入组合增加上调毛利率、下调营运开支比率,综合因素降每股盈测,同时上调目标价评级为与大市同步 [1] 销售预测 - 因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市占率复苏速度较预期缓慢,下调2025至27年的销售预测7至8% [1] 毛利率与营运开支比率 - 因毛利率较高的茶饮收入组合增加,将2025至27年的毛利率略微上调0.3个百分点 [1] - 由于营运杠杆作用,将2025至27年的营运开支比率预测下调0.9个百分点 [1] 每股盈测 - 综合上述因素,降农夫山泉2025至27年的每股盈测2% [1] 目标价与评级 - 上调农夫山泉目标价3%,由32港元升至33港元,评级为“与大市同步” [1]
港股消费股午后走强,蜜雪集团(02097.HK)涨超7%再创新高,古茗(01364.HK)涨超8%,农夫山泉(09633.HK)、茶百道(02555.HK)等跟涨。
快讯· 2025-04-17 13:52
文章核心观点 港股消费股午后走强,蜜雪集团、古茗等股价上涨 [1] 分组1 - 蜜雪集团(02097.HK)涨超7%再创新高 [1] - 古茗(01364.HK)涨超8% [1] - 农夫山泉(09633.HK)、茶百道(02555.HK)等跟涨 [1]
中证沪港深品牌消费50指数下跌0.77%,前十大权重包含伊利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4-16 21:46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6日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证沪港深品牌消费50指数下跌,介绍其近期表现、样本选取、持仓等情况及跟踪的公募基金 [1][3] 指数表现 - 4月16日中证沪港深品牌消费50指数下跌0.77%,报2806.58点,成交额288.75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5.34%,近三个月上涨3.82%,年至今上涨2.24% [1] 指数样本 - 从内地与香港市场消费类上市公司中选取50只盈利能力较好且具备一定成长特征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港深三地消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以2009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剔除,样本公司收购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港股通范围变动导致样本不满足互联互通资格时指数相应调整 [2]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分别为格力电器(10.7%)、贵州茅台(10.27%)、美的集团(9.01%)、五粮液(8.93%)、伊利股份(6.18%)、快手 - W(6.13%)、安踏体育(5.48%)、康师傅控股(4.04%)、山西汾酒(3.37%)、农夫山泉(3.36%) [1] - 持仓市场板块中,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35.42%、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32.76%、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1.82% [1] - 持仓样本行业中,主要消费占比47.76%、可选消费占比41.57%、通信服务占比8.54%、信息技术占比2.13% [2] 跟踪基金 - 跟踪SHS品牌消费50的公募基金包括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品牌消费50ETF [3]
伊利、农夫山泉、统一们11年财报拆解:存量市场时代,增长该从哪里"抢"?
36氪· 2025-04-14 10:25
文章核心观点 2013 - 2024年中国主要食品饮料企业营收整体增长但有波动,企业通过围绕核心业务布局新增长曲线、打造大爆品、因品制宜建设渠道、用利润换营收、拓展海外市场等方法实现持续增长,同时遵循聚焦核心业务、打造大爆品、保持强渠道力、适时用利润换市场、寻找新市场等法则提升竞争力穿越经济周期 [7][9][24][67] 各部分总结 2024年部分食品饮料企业营收情况 - 统一企业中国2024年总营收303.32亿元,同比增长6.1%;农夫山泉总营收428.96亿元,同比增长0.5%;康师傅总营收806.51亿元,同比增长0.3%;中国食品总营收414.92亿元,同比增长0.21%;海天味业总营收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 [1] - 看似微小增幅背后增量体量不小,如统一企业中国增加17.41亿元,康师傅增加2.33亿元,农夫山泉增加2.29亿元 [1] 2013 - 2024年14家食品饮料巨头营收趋势 - 统计样本为预包装食品饮料企业(不含白酒),多元化业务企业只统计预包装食品饮料业务营收,需满足已披露2013 - 2024年营收数据且至少连续两年年营收超200亿元,共14家企业 [11][12][13] - 14家企业增长曲线整体上升,但大多经历阶段性营收下滑和增速放缓,如2016年伊利营收增速放缓至0.75% [14] - 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观察2013 - 2023年增长情况,除娃哈哈和中国旺旺为负,其他12家为正,均值6.48%,能比肩全球顶级企业 [16][19] - 以6.48%为界分为持续领跑型(伊利、蒙牛等7家)和复苏型(康师傅、娃哈哈等7家),部分企业不同阶段增速有变化,如农夫山泉后发优势明显,康师傅等部分企业后期重回增长 [19][20][23] 企业保持持续增长的方法 围绕核心业务提前布局“新增长曲线” - 农夫山泉即饮茶类产品成新增长曲线,自2020年起水类产品营收下滑,即饮茶类上升,2024年分别贡献37.19%和39.04%营收,此前还布局功能、果汁饮料业务 [26][28][29] - 14家企业最少有两条业务线,如康师傅拓展饮品业务且在细分赛道布局,但达利食品业务多元化未带来增长 [30][35][37] - 成功打造新增长曲线需围绕核心业务,有“关联性抓手”,如伊利蒙牛围绕乳制品,农夫山泉围绕水和饮料 [37] 集中资源打造“大爆品” - 大爆品是企业营收增长关键,光明莫斯利安、蒙牛纯甄、伊利安慕希在常温酸奶品类打造爆品,安慕希增长迅猛,2020年伊利近三成营收来自安慕希 [39][40][44] - 打造爆品要关注品类变化,集中资源持续打造,如安慕希口味包装创新、重金营销 [44][45][47] 因“品”制宜建设渠道 - 娃哈哈宗馥莉通过线下渠道“再构造”和“重构”适配渠道使2024年营收增长,农夫山泉两次渠道改革使销售额增长,元气森林重视线下渠道 [48][52][53] - 软饮企业“重仓”线下渠道因产品属性,不同品类企业侧重渠道不同,如乳品和软饮强调渠道下沉,海天味业侧重餐饮渠道 [54][56] 用利润换营收 - 旺旺2021/2022财年营收创新高但利润下滑,主动营销和渠道投入换营收,农夫山泉也有类似手段,该策略常见于存量市场竞争阶段 [58][60] - 长期依赖低价策略可能损害品牌溢价和陷入恶性循环,旺旺后期营收和利润同步增长 [62] 寻找新市场,走向国际化 - 万洲国际2013年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肉制品业务营收跃升,增强国际议价和品牌影响力;蒙牛收购东南亚艾雪和澳大利亚Lion - Dairy & Drinks,实现业务增长 [63][64][66] - 国内食品饮料企业海外扩张分出口商品、投资并购、本地化、海外建厂四步 [66] 持续增长背后的5条法则 - 针对核心业务运营投资,增强抗风险能力,围绕主营业务深耕细作实现稳健增长 [68][69][70] - 聚焦资源打造大爆品,占领市场、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未来需精准创新和洞察市场 [71][72] - 持续保持强渠道力,根据产品特性建设渠道,未来注重精细化运营和全渠道融合 [73][74] - 适时用利润稳定市场份额,在“保份额”和“保利润”间找平衡,掌握竞争主动权 [75][76] - 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国际化扩张或产品创新寻找新市场,战略定位清晰并整合资源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