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能源(600617)

搜索文档
国新能源(600617) - 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及下属公司收到政府补助的公告
2025-07-04 16:45
业绩相关 - 2025年7月3日公司及下属公司收到政府补助6775.72万元[2] - 政府补助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19.95%[2] - 补助认定与收益相关,将计入损益[3] - 补助对2025年度利润总额有积极影响[3] - 补助未经审计,处理和影响以审计结果为准[3]
欧阳明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从电动化、智能化到低碳化的未来之路
环球网资讯· 2025-07-03 13:41
中国新能源汽车革命 动力电动化 - 中国新能源汽车成功最核心技术是动力电池 详细揭示了锂电池电化学过程及安全电池系统设计重点难点 [3] - 中国在动力电池产业具有优势和创新成果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将逐渐成为主流 [3] - 动力电动化革命引发全球汽车产业大转型和交通全面电动化 [6] 整车智能化 - 智能驾驶进入普及阶段 成为用户购车关键考虑因素 [4] - 中国智能驾驶产业体系完善 本土品牌质量提升 关键技术突破 但面临高端芯片自主可控不足等问题 [4] - 整车智能化促进新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 引发全球智能车辆和具身智能产业大发展 [6] 能源低碳化 - 现有新能源乘用车每年使用环节减少碳排放1500万吨 对"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6] - 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转化效率超40% 可覆盖车身实现年发电支持1万公里行驶 [6] - 电动汽车保有量上升将推动车网互动 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调峰和分布式智慧储能 [6] 技术发展趋势 - 储能 氢能 智能三大技术突破后将进入新能源占主体的新能源3 0时代 [6] -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将大幅下降 可实现生产制造近零排放 [6] - 钙钛矿光伏薄膜电池正引发太阳能电池新一轮技术变革 [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从"政策驱动"向"技术引领"跨越 [3] - 智能驾驶领域需解决安全法规标准问题 产业链资源分散制约发展 [4] - 跨学科研究和基础科学探索对行业创新至关重要 [8]
英国新能源并网积压问题治理及启示
中国电力报· 2025-07-02 15:14
英国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问题 - 英国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严重,高峰时期超过770吉瓦新能源项目等待接网,远超当前60吉瓦左右的新能源装机容量 [1] - 当前英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从提交并网申请到接入电网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6年,其中30%的装机需等待10年以上 [1] - 并网积压导致英国能源转型步伐放缓,过去3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增幅降至4.45%,低于中长期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年均增长率20%以上) [1] 问题核心原因 - 并网机制僵化,采用"先到先得"原则导致投机性、重复性申报接入,大量"僵尸项目"长期占位 [3] - 电网投资规划滞后,现有基础设施难以适应分布式、间歇性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 [4] - 英国输配电价监管框架(RIIO)鼓励电网企业压减投资规模,部分投资领域平均下调16%~24% [4] 改革措施TMO4+ - 设立"先准备好先连接"机制取代"先到先得"规则,设置"可行性"与"战略匹配"双重筛选标准 [6] - 预计清理约68%的"僵尸项目",系统性释放被低效项目挤占的资源 [6] - 实施动态队列优化,对存量项目实行"进程淘汰制",引入"弹性替补"规则和"区域容量再平衡" [7] - 简化并网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审批平台,试点"预先核准制" [7] 电网升级计划 - 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宣布2026年至2031年期间投资350亿英镑升级输电系统 [9] - 其中110亿英镑用于现有输电网络维护与升级,240亿英镑用于推进加速战略输电投资(ASTI)项目 [9] - 计划升级约3500千米的架空线路,使电力传输能力提高近一倍 [9] 对中国的启示 - 强化"电网超前投资"原则,加大对特高压、智能配电网、柔性输电技术的投资 [11] - 发挥"全国统筹+区域细化"模式优势,统一调度资源,加强规划刚性约束 [12] - 优化项目接入管理,基于"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形成项目优先级动态评分 [13]
国家发改委: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10:30
新能源消纳现状 - 截至5月底风电装机规模达5.7亿千瓦 光伏装机规模达10.8亿千瓦 合计占全部装机比重45.7% 超过火电装机比重 [1] - 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2] 提升消纳能力的措施 电力外送与就近消纳 - 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 通过跨省区外送提升消纳能力 [2] - 推动绿电直连发展 支持新能源直接向单一电力用户供电 挖掘就近消纳需求 [2] 电网与调节能力建设 - 已投运43条特高压输电通道 宁夏至湖南等新通道将于今年投产 [3] - 全国新型储能规模超8000万千瓦 电力现货市场中盈利模式逐步完善 [3] 能源供需统筹 - 需求侧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参与调峰 充电基础设施超1400万台 [3] -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 [3]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新能源消纳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重点 持续落实发电 输电 调节环节支持政策 [3]
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海外建厂,互利共赢提升供应链韧性
中国新闻网· 2025-06-30 07:59
中国新能源企业海外扩张 - 中国新能源企业依托完备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成本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产品涵盖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储能产品及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 [1] - 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和设立子公司强化本土化运营,实现合作互利共赢 [1] - 海外建厂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升级,例如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创造约2000个就业岗位,匈牙利工厂预计创造约1000个岗位 [3] 亿纬锂能海外布局 - 亿纬锂能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30%,全年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1] - 公司在18个国家建立销售网络,并在马来西亚、匈牙利建设全资工厂,生产圆柱电池、储能产品等 [1] - 马来西亚工厂一期已实现产品交付,二期预计2023年底建成,匈牙利工厂预计2024年底投产,2027年实现产品交付 [1] - 匈牙利工厂将为德国宝马集团供货,节省运输成本,同时带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工业化发展和GDP增长 [3] 利元亨智能装备国际化进展 - 利元亨开发高精度机器人与高速激光振镜系统结合的智能装备,提升动力电池模组装配线产能 [2] - 公司中标多家头部客户批量订单,拓展印度、捷克、波兰等市场,截至2023年5月末在手订单金额达49.21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在德国、波兰、瑞士、英国、美国等国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具备本土化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 [2] - 利元亨与海外客户共同制定工艺和产品设计,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 本土化策略与挑战 - 企业通过本土化高管团队化解技术及文化冲突,例如利元亨海外子公司聘请当地人担任高管 [3] - 本土化运营增强供应链韧性,应对国际经贸新形势 [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海外建厂 互利共赢提升供应链韧性
中国新闻网· 2025-06-29 13:14
中国新能源企业海外扩张 - 中国新能源企业依托完备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成本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产品涵盖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储能产品及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 [1] - 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和设立子公司强化本土化运营,实现合作互利共赢,例如亿纬锂能在18个国家建立销售网络,并在马来西亚、匈牙利建设全资工厂 [1] - 惠州作为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集聚400多家上下游企业,产业规模超千亿元人民币 [1] 亿纬锂能海外布局与业绩 - 亿纬锂能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全年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1] - 马来西亚工厂一期已实现产品交付,二期预计2023年底建成,匈牙利工厂计划2024年底投产,2027年实现产品交付 [2] - 匈牙利工厂投产后将为德国宝马集团供货,节省运输成本,并为当地创造约1000个就业岗位 [5] - 马来西亚工厂为当地创造约2000个就业机会,促进吉打州经济发展 [5] 利元亨智能装备的国际化进展 - 利元亨研发的动力电池智能装备结合高精度机器人和高速激光振镜系统,提升产能 [2] - 截至2023年5月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达49.21亿元人民币,客户覆盖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 [4] - 公司已拓展印度、捷克、波兰等海外市场,并在德国、波兰、瑞士等国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5] 行业生态与全球话语权 - 中国新能源产业生态链领跑全球,企业具备与海外客户共同制定工艺、设计产品的主导能力 [5] - 海外建厂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例如亿纬锂能将新产业和生产方式引入匈牙利德布勒森市 [5] - 企业通过本土化策略应对全球化挑战,如聘请当地高管,化解技术文化冲突 [5]
中国新能源企业掀起新一轮“出海潮”|活力中国调研行
搜狐财经· 2025-06-27 21:19
新能源企业出海趋势 - 中国新能源企业依托完备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成本竞争力加速全球化布局,覆盖锂电、光伏、储能、装备制造等领域,目标市场包括东南亚、中东、欧美和非洲[1] - 头部锂电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已启动国际化产能布局,加速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建设生产基地[2] - 海外市场正快速成长为新能源企业的业务新蓝海,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拓展新增长点[2] 利元亨全球化战略与成果 - 公司2011年开始海外布局,已在欧洲、北美及亚太设立子公司,覆盖美国、德国、匈牙利、日本和韩国[2] - 2024年通过技术创新加速全球化:北美实现首条电池包产线投产并获17项国际认证,首条固态电池前段装备启运美国,发布全球首台1800mm高速宽幅涂布机[4] - 亚太与欧洲市场取得突破:储能装备批量出口欧洲、印尼PACK线中标,光伏检测设备量产效率提升200%[4] - 海外布局实现三大战略目的:拓展全球研发视野、本土化交付与服务保障、为长期增长提供动能[6] 亿纬锂能海外布局与融资计划 - 公司筹划H股上市,募资主要用于海外工厂建设和全球产能布局,提升国际交付能力与客户服务[11] - 海外项目覆盖亚欧美三大洲,包括匈牙利工厂、马来西亚工厂及美国合资项目,马来西亚工厂一期消费电池已投产,储能产线目标2026年初交付[11] - 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在海外布局领先同行,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2024年初下线,早于同行规划建设阶段[1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锂电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竞争加剧,出海成为国内企业突围关键路径[11] - 全球化进程中需应对政策环境、市场竞争、技术升级等挑战,本土化策略(如聘请当地高管)和标准化共识是主要解决方案[8] 中国企业全球影响力 -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材料、装备、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领跑全球,出海过程中需发挥工艺制定与产品设计的主导作用[8] - 中企"出海潮"显著推动全球新能源行业转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输出和产能合作强化国际产业链地位[8]
上市即爆款:小米改写中国新能源汽车格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6-27 14:53
小米YU7发布与市场表现 - 小米YU7推出3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25.35-32.99万元,预售3分钟大定数量突破20万台,1小时超28万台[1] - 中信证券预测YU7与SU7稳态销量比为1:2,YU7有望冲击所在价格带销量TOP1和纯电车型销量TOP1[1] - 小米SU7自2024年3月上市至6月初累计销量超25万辆,前5个月月均销量达2.5万辆,远超Model 3[1] 特斯拉的历史贡献与当前挑战 - 特斯拉通过扁线电机、多合一电机、18650圆柱电池等技术推动电动车续航突破300公里,并引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3] - 特斯拉上海工厂带动中国新能源零部件供应商超180家,零部件本地化率从30%提升至95%以上[3] - 特斯拉开放300多项专利降低行业技术门槛,激发创新活力[4] - 华尔街日报认为小米YU7预售表现标志着特斯拉在中国首次面临本土品牌实质性威胁[2]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创下6分22秒091的圈速,进入全球总榜第三[7] - YU7 Max版电池容量101.7kWh,支持5.2C充电倍率,10%-80%充电仅需12分钟,15分钟补能620km[7] - SU7 Ultra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较特斯拉HW4.0提升40%,复杂路况识别准确率达92%[8] 小米生态战略优势 - 澎湃OS系统实现"人-车-家"三位一体智能生态,车载中控屏可控制78%智能家居设备[9] - SU7车主中68%拥有5件以上生态链产品,形成数据反哺闭环[9] - 高盛指出YU7扩展了小米"人×车×家"生态系统边界,增强品牌吸引力[9] - 招商国际认为SU7成功带动手机等业务交叉销售,形成独特生态圈[10]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小米SU7销量连续6个月超过Model 3,YU7与Model Y价格重叠但配置更优[11] - 浙商证券预测2026年小米汽车交付量84.8万台,其中YU7达36万台[11] - 摩根士丹利预计小米2030年营收或突破1万亿元,市值有望对标比亚迪、特斯拉、苹果[11]
岚图CEO卢放: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需团结协作,未来五年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将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6-27 11:37
行业竞争现状与破局之道 -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本质是缺乏市场洞察与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急功近利、缺乏长期主义的表现 [3] - 低价竞争不可持续,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洞察用户需求、推动底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4] - 行业需从"存量抢夺"转向"增量创造",通过协作扩大产业规模,而非通过降价打压竞争对手 [5][6] 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 - 当同价位新能源车能提供越级体验时,消费潜力将爆发 [15] - 未来五年内,"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将落地,改变整车架构和用户体验 [13] - "十五五"期间预计仍有重大技术突破和用户体验提升 [14] 中国车企全球化战略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标志着已具备全球竞争能力 [7] - 出海需以整车厂为支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重构全球生态,目标是塑造"中国制造"的可靠性、智能化和绿色环保标签 [8] - 欧洲市场需通过产品体验(如动力响应、智能化)突破传统用户习惯,同时借助文化传播建立品牌信任 [10] 岚图汽车的品牌定位与策略 - 品牌标签定位为"智慧、品味和信赖" [9] - 国内市场侧重全生态服务(充电、保险等),海外市场计划联合当地力量构建服务体系 [11] - 呼吁中国车企出海时团结协作,共同维护"中国制造"形象 [12]
已超1000艘 我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迅速
快讯· 2025-06-27 10:31
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行业 - 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行业快速发展,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1] - 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总数已超过1000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