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600699)

搜索文档
均胜电子系列十:人形机器人及汽车电子业务加速发展【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2-23 16:4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加速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3] - 为人形机器人打造的核心零部件已向知名公司送样,2025年2月研发嗅觉传感器,4mm²芯片集成10,000个垂直纳米管传感器,可检测ppb级气体浓度,识别8种单一气体准确率达99%[6] - 在汽车电子领域获得首个区域控制器量产订单,为某知名自主新能源品牌超百万台车提供产品,2025年实现量产[1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嗅觉传感器推动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和智能机器人进入嗅觉感知新时代[6] - 开发AI编程工具JAIC,部署DeepSeek、Llama和Qwen等开源大模型,研发代码智能体提升智能驾驶、座舱、网联领域开发效率[16] - 车身区域控制器实现功能集成管理,减少电子电气架构复杂性,提升算力利用率,nZone系列产品模块化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14] 行业趋势与竞争优势 - 车企与零部件企业加速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超10家中国主流车企已开展相关业务,技术同源性与供应链协同是主要驱动力[9] - 公司在车规级零部件生产方面具备工程能力、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优势,支持机器人零部件批量化生产[9] - 全球覆盖超100个汽车品牌,在座舱域、智驾域、网联域、动力域及车身域提供跨域解决方案,客户需求持续提升[12] 智能化产品进展 - 发布系列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单元和座舱域控制器,5G-V2X产品已应用于多车型,智能安全系统与传感器、智驾系统协同联动[14] - 2021年成立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专注自动驾驶,2023年组建中外专家AI团队推进大模型应用落地[17] - 接入DeepSeek-V3提升代码能力,部署DeepSeek-R1推理大模型增强代码任务处理效率[17]
均胜电子接入DeepSeek大模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2-12 16:45
文章核心观点 均胜电子开发的AI编程工具JAIC为汽车行业技术开发提质增效 [1] 分组1 - 均胜电子针对汽车行业软件开发流程特性和行业标准要求开发出AI编程工具JAIC [1] - JAIC已部署DeepSeek、Llama和Qwen等多个系列的开源大模型 [1] - 均胜电子开始研发代码智能体等新工具 [1] - JAIC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技术开发提质增效 [1]
均胜电子20250207
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2025-02-08 20: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智能驾驶行业 - **公司**:聚生电子、某门塔、木科技、高通、黑芝麻、福利页、长城、华为、长安、比亚迪、地平线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趋势 - 2024年是平价智驾元年,十到二十万价格带的智驾功能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有纯视觉或标配激光雷达等方案落地 [1][2] - 智能驾驶产业趋势是仓架融合,类似车内智能座舱向集中屏幕转变,要求在车规级芯片上协调各域功能并达到稳定水平 [15] - 海外电动化近两年开始抬头,智能化预计2027年左右开始快速发展,仓架融合可能需再往后延一两年 [17] - 2026年底,大芯片或基础款式的仓架融合产品将逐步进入消费者视野 [21] - 10 - 20万中端偏低价格车型远期会逐步从前装替换到预控,高阶智驾将普及,最终会集中在几个类型的预控或方案上以提升规模效应降成本 [26] 聚生电子业务进展 - **合作进展** - 预计本月月底前与某门塔签署股权合作协议,还会承接其在比亚迪等车型上的订单合作 [4][5] - 计划直接购买木科技的资产和人员并入体系,承接其与长城等国内客户的订单 [5] - 与黑芝麻C1200芯片在华中客户送样通过,预计很快定点,还在CES展上发布基于自身软件的零条手装置 [7] - 与高通新线合作,德系两家和国内某运动品牌合作较深,前期产品验证已通过 [10] - 考虑与华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延展业务合作 [11] - 后续可能通过某门塔与比亚迪合作 [12] - **产品规划** - 智能驾驶产品规划分两块,一是直接的智驾预控,基于成熟产品和大体量客户赚规模效应的钱;二是中长期侧重于新架构下的仓架融合,中等算力芯片也可实现较完备的仓架融合产品体系,已有基础母板或A样产品 [13][14] - 已和黑芝麻合作做了多域融合的中央计算单元 [20] - **客户选择**:选择销售量级年化至少三五十万台以上的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如国内选择华为,可绑定多个车型供应,利于成本分摊 [22][23] - **BMS业务思路**:包括BMS及800伏为主的工具件产品,初期价格较高但质量好,先以高价值量、有确定销量的客户车型为主,再向新兴势力导入,保证利润率水平 [24][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市场是消费驱动,产品需根据市场诉求变化更新;海外市场是技术驱动,整车厂在智能化汽车转型内部讨论进展较慢 [10] - 聚生电子过去在芯片合作上投入精力多,曾与高通低频线合作,后与黑芝麻合作进展较快 [4] - 聚生电子与某门塔合作可通过股权获得数据信息,利于适配软件,产品单价覆盖2000元到七八千元 [9] - 聚生电子与木科技合作先保证其原有业务订单持续,再结合自身业务做场景拓展 [19]
均胜电子20240208
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2025-02-08 20:3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均胜电子、君盛集团(下属君普智能、君胜电子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发展阶段与驱动力**:当前人形机器人普及关键在于稳定双足行走、低/无代码交互及多模态异构大模型,得益于高级别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和AI芯片发展,边缘算力需求预计为2000TOPS;目前仅达最终目标20%水平,未来三年内工业场景应用可行,五到十年内公共服务及居家场景将逐渐普及[3][5] - **中国的角色与优劣势**: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具备庞大市场需求、强大制造能力和丰富人才储备等优势,但面临技术积累不足、高端芯片依赖进口等挑战[3][5] 技术挑战与应对 - **技术挑战**:人形机器人主要面临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以及量产成本标准化与稳定性等问题,稳定双足行走需轻量化设计与关节自由度优化[6] - **提升行走与轻量化**:可通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提升行走能力,轻量化需降低一体式关节重量并提升扭矩,材料学突破如轻质钢和新型高分子材料至关重要[3][7] - **感知技术借鉴**:智能驾驶领域的感知技术(如OCC)和电气架构(如FD)可应用于机器人,开发集成大脑采用国产AI芯片及Orin芯片,结合x86处理器和MCU[3][8] 行业竞争格局与成本控制 - **竞争格局**:未来机器人行业竞争或类似智能驾驶,大型企业凭借降本增效和供应链管理优势更易胜出,零部件供应商可将车规级经验应用于工业级产品[3][9] - **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通过合作和供应链优化,可降低整体成本约40%,实现规模化生产[3][10] Deepstick模型影响 - **推理优势**:Deepstick模型具备推理能力,通过整合多元异构信息提供更合理推理结果,提高可感知性和可解释性,利于风险控制[11][12] - **高速场景应用**:采用“大脑 - 小脑”模式,大脑负责复杂语义处理,小脑负责高频率实时动作执行,保证系统快速响应[3][1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君盛集团战略规划 - **研发重点**:君盛集团下属君普智能专注智能装备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将研发重点放在泛化场景和大模型能力与人形机器人结合,应用于工业场景,目标是与现有工业机器人配合[15] - **合作与生产**: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实现批量化生产和成本降低,与高校联合实验室合作进行产品化、降本及工程化应用,君胜电子负责关键零部件传感器工程化落地及批量生产[15][16] 材料选择关键因素 - **轻质硬质钢材**:决定机器人整体重量和强度,对提升稳定性和性能重要[13][18] - **灵巧手驱动绳材质**:目前驱动绳子延展性要求高且耐磨性差,需寻找合适材质[18] - **外壳材料**:特斯拉用钢材,国内用工程塑料,需寻找更好材料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18] - **嗅觉和触觉传感器材料**:嗅觉传感器需找更多受体材料提升应用价值,触觉传感器需找更好材料解决不耐磨和精度偏差问题[18] 公司布局进展 - **电源管理和无线充电**:为一些公司提供电源管理和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开发通过机器人脚底板供电技术,功率达千瓦级别,处于实验阶段[19] - **传感器布局**:围绕六维力、MU和嗅觉传感器展开,六维力传感器解决轻量化等问题,MU形成有竞争力产品并供样,嗅觉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并计划应用于车载电子鼻系统[19] 雷达应用看法 - 认为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分辨率和对金属物体过敏反应使其不适合机器人操作,选择RGBD双目摄像头、带有ToF的传感器以及固态Flash雷达,成本更低[20][21] 显示技术探索 - 尝试使用Micro LED技术提高机器人显示交互体验,但面临降本、巨量转移良品率等挑战,若成功应用将成新增长点[26] 客户合作策略 - **北美客户**:向北美大客户送样集中在显示、外壳皮肤等领域,未送样六维力传感器因标定设备问题,合作展示核心技术能力,未来以偏硬件供应链为主[27][29][33][39] - **国内客户**:与两家潜在头部公司深入合作,供货产品包括6AD、DDCDC无线充电整体解决方案以及MU等,未来可能向域控制器为主的大脑开发第三方人形机器人供应商转变[34][38][39]
均胜电子(600699) - 均胜电子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2-06 19:19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4年11月6日[2] - 实施期限为2024年12月23日至2025年12月22日[2] - 预计回购金额1.5亿至3亿元[2] - 价格上限为24元/股[4]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144.40万股,占比0.1025%[2] - 累计已回购金额2499.6190万元[2]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17.00 - 17.57元/股[2] - 2025年1月回购情况与截至1月31日累计相同[5] 未来计划 - 按规定在回购期限内择机回购并披露信息[6]
均胜电子(600699) - 均胜电子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
2025-01-23 00:00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4年11月6日[2] - 实施期限为2024年12月23日至2025年12月22日[2] - 预计回购金额1.5亿至3亿元[2] - 价格上限为24元/股[4]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85.85万股,占比0.0609%[2] - 累计已回购金额1499.7531万元[2] - 实际回购价17.38 - 17.57元/股[2] - 2025年1月22日首次回购858,500股[5]
均胜电子(600699) - 均胜电子关于以债转股方式向控股子公司增资的公告
2025-01-17 00:00
增资情况 - 公司拟以债转股方式向控股子公司JASH增资约1.95亿美元[2][3][12] - 新增直接持股JASH比例约为6.79%[3][12] 股权结构 - JASH注册资本为52,304.62美元[6] - 安徽均胜增资前持股86.17%,增资后80.32%[6] - JSS HK增资前持股8.00%,增资后7.46%[6] - PAGAC增资前持股5.83%,增资后5.43%[6] 财务数据 - 2024年9月30日JASH资产总额4,816,848千美元[8] - 2023年12月31日JASH资产总额4,737,856千美元[8] - 2024年前三季度JASH营收3,893,644千美元,净利润74,492千美元[9] - 2023年度JASH营收5,314,245千美元,净利润37,770千美元[9]
均胜电子(600699) - 均胜电子第十一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1-17 00:00
会议信息 - 均胜电子第十一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5年1月15日在浙江宁波现场召开[1] - 会议通知于2025年1月13日以专人送达方式发出[1] - 会议应出席监事3名,实际出席3名[1] 审议结果 - 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更正的议案》[1] -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1]
均胜电子(600699) - 均胜电子关于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更正的公告
2025-01-17 00:00
权益与公积调整 - 调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约5.17亿元,调减“少数股东权益”约5.17亿元[2] - 调增“资本公积”约6.89亿元、调减“其他综合收益”约1.73亿元[2] 收益与总额调整 - 调减“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及“综合收益总额”约3.48亿元[3] 现金流调整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约4.46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约4.46亿元[4] 收益率与权益变化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本报告期增加0.13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1.02个百分点[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更正后比上年度末减少幅度缩小[7][8]
均胜电子(600699) - 均胜电子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1-17 00:00
会议情况 - 均胜电子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1月15日召开,9名董事均出席[1] 审议事项 - 审议通过以债转股方式向控股子公司增资的议案[1] - 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更正的议案,修订不影响相关财务指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