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601628)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财险昆明市中心支公司成功开拓首单内贸险业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0 15:03
公司业务突破 - 中国人寿财险昆明市中心支公司成功开拓首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 为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及其下游数百家中小企业提供总额20亿元应收账款风险保障 [1] - 该业务为中国人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在滇首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 [1] - 公司创新设计"保险+链主+买方"链式承保方案 提供专属风控模型 通过独特增信功能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资金 [2] 产品功能特性 -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障卖方因买方破产或拖欠货款导致的应收账款损失 [1] - 核心功能在于分散企业贸易风险 降低市场流通成本 促进商品服务畅通流动 优化贸易环境 [1] 政策环境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于2024年12月联合发布文件 要求发挥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在促进商品服务畅通流动和优化贸易环境中的积极作用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落实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支持内外贸一体化政策 [1] 战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提升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服务保障能力 [2] - 积极助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 切实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2]
中国人寿:落实ESG管理,赋能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20 14:57
ESG论坛与中国人寿参与情况 - 2025企业ESG发展论坛在哈尔滨举办,主题为"创新实践 共筑可持续未来",汇聚政产学研共话企业高质量发展 [1] - 中国人寿黑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李庆元出席并发表"金融向善 行稳致远"主题演讲,分享公司在ESG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1] - 论坛展示了中国人寿在ESG领域的卓越成就,为保险业提供宝贵经验和启示 [8] ESG对保险业的意义 - ESG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2] - 践行ESG可赋能保险业创造长期价值,驱动机构持续投入、稳健经营,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的融合共赢 [2] - ESG理念推进企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 [2] 中国人寿ESG实践成果 - 公司MSCI ESG评级跃升至A级,荣获"卓越上市公司奖"和"保险业社会责任方舟奖"等荣誉 [4] - 2025年上半年为黑龙江234家绿色产业企业提供超38亿元风险保障 [3] - 截至2024年底,黑龙江属地公司社会保障类保险保费突破81亿元,服务客户超520万人次 [6] - "龙江惠民保"累计覆盖超1300万人次,为近15万人次提供理赔服务,赔付超13亿元 [6] 环境领域实践 - 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产品服务、投资布局到日常运营贯彻可持续发展目标 [4] - 2018年成为首家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的中国保险资管公司 [5] - 个人长险无纸化投保率近100%,个人线上理赔使用率达96.7% [5] - 多个办公大楼获LEED铂金级认证,上海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5] 社会领域实践 - 深度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覆盖个人、法人和战略客户的多元产品体系 [6] - 截至2024年底,全系统个人养老金业务和商业保险年金业务位列行业榜首 [6] - 在全国14个城市布局17个机构养老项目,形成养老社区、公寓、康养旅居三大产品线 [6] - 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4万亿元,区域发展战略投资规模超3万亿元 [7] - 乡村振兴领域投资超1000亿元,派驻帮扶干部超1000人 [7] 治理领域实践 - 连续9年获保险公司法人机构A类评价,连续28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保持A类 [8] - 第八届董事会具有专业化和多元化背景,遵循ESG双重重要性原则完善管理策略 [8] - 前瞻性分析关键议题对公司影响重要性与财务重要性程度 [8] 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 2024年服务客户数量超34亿人次,寿险APP注册用户超1.6亿人 [7] - 整体赔付时效0.34天,最快可达秒级理赔 [7] - 构建"四位一体"分级分类人才培训体系,推动近10万员工成长 [7] - 与4万多家供应商共建绿色供应链,为60余万名销售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 [7]
保险资金入市加速,这些险资中报重仓股已浮出水面
新浪财经· 2025-08-20 14:31
险资系私募试点推进情况 - 太平资产和人保资产获批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险资系证券私募公司数量增至7家[1] - 保险公司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具体落地形式[1] - 三批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 其中首批500亿元 第二批1120亿元 第三批600亿元[1] - 获批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 太保寿险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 人保寿险 太平人寿 平安人寿 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1] 具体试点机构进展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作为首批试点机构于2023年10月获批设立500亿元公司制基金 12月成立国丰兴华私募 2024年1月完成登记备案[2] - 国丰兴华私募已备案4只产品包括鸿鹄志远系列 一期500亿元已完成全部投资且回报率良好 二期200亿元已募集完毕 公司出资112.5亿元认购三期[2] - 泰康资产旗下泰康稳行私募4月21日成立 约一个月后完成登记备案 管理规模20-50亿元 首期投资规模预计120亿元 6月27日完成首笔投资交易[2] - 太保资产旗下太保致远私募6月23日完成登记备案 7月28日备案首只产品太保致远1号目标规模200亿元 当前管理规模0-5亿元[3] - 平安资产旗下恒毅持盈私募6月13日递交备案申请 目前仍在办理中[3] 投资方向与策略 - 险资系私募管理团队主要由相关保险资管公司原管理层出任 如国丰兴华私募杨琳为原中国人寿资产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张扬为原新华资产组合管理部总监[4] - 泰康稳行私募王琦为原泰康资产权益投资部股票投资执行总监 刘志强为原泰康资管权益投资部 第三方投资部投资经理[4] - 太保致远私募向涛为原太平洋资管权益投资部权益投资董事[4] - 投资策略聚焦股息价值核心 践行长期主义 发挥耐心资本优势 完善长周期权益资产配置体系[3] - 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绿色经济 消费复苏等领域 助力经济转型[1] 市场影响与持仓情况 - 三批试点累计2220亿元资金入市叠加未来潜在增量 将显著改善A股短钱快进快出特征[1] - 险资偏好推动市场向低波动 高分红风格倾斜 参考中证红利指数近两年跑赢沪深300指数15个百分点[1] - 险资作为耐心资本长期持仓可平滑短期波动 通过举牌和定向投资推动价值重估[1] - 截至8月19日保险公司出现在132家已披露中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 累计期末持仓总市值793.3亿元[5] - 前三大重仓股为中国联通170.37亿元 中国电信85亿元 中国移动51.35亿元[5] - 58只个股中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出现险资身影 15只个股持仓市值超2亿元[6] - 宏发股份 华东医药 北京文化新进持仓市值分别为6.3亿元 5.67亿元和5.38亿元[6] - 多数上市公司仍未披露中报 更多险资持仓情况尚未浮出水面[8] 对私募行业影响 - 险资系私募成立之初管理规模即跻身头部私募行列 承袭险资成熟投资理念 体系化投研团队和规范化经营治理制度[9] - 未来随着险资私募逐步落地 将重塑私募行业竞争格局 为行业注入全新投资逻辑与治理范式[9] - 国内私募行业发展20余年 多数管理人未能成长 头部私募高度依赖创始人或核心基金经理个人决策[9]
鹏华基金余展昌:险资举牌背后,保险板块长牛催化明确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14:05
平安集团增持中国人寿事件 - 平安集团和平安资管分别增持中国人寿(H)950万股和900万股 持股比例从4 91% 4 88%升至5 04% 5 0% 触发举牌 [1] - 中国人寿(H)8月11日收盘价对应2024年股息率为3 2% 不属于传统高股息范畴 [1] - 险资举牌险企事件隐含对保险板块投资价值的积极展望 具有信号意义 [1]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8月11日-8月19日中证800证保指数(399966 SZ)大涨5 96% 远超同期上证指数2 54%涨幅 [1] - 鹏华保险证券ETF(515630)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54 03% [2] 保险行业投资逻辑 - 监管推动长期投资试点 给予最低资本打折 投资收益可按权益法记账 [2] - 银保渠道保单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 带动保费高增长 大公司市占率提升 [2] - 预定利率下降改善保险负债成本 权益资产收益提升投资业绩 [2] - 保险股估值处于低位 pb1 2倍 pev0 6倍 存在补涨需求 [2] 保险板块长期趋势 - 慢牛预期推动资负改善 权益上涨凸显业绩弹性 [3] - 保险互持开启 头部险企弹性+高股息属性吸引增量资金 [3] - 保险2Q25配置系数0 51仍低配 投资收益或超假设4% EV上涨空间充足 [3]
平安人寿举牌中国人寿H股股票
财经网· 2025-08-20 12:09
投资动态 - 平安人寿通过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中国人寿H股股票 [1] - 投资比例达到中国人寿H股股本的5% 触发香港市场举牌规则 [1] - 举牌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 [1]
年内险资举牌28次 权益配置热情或将持续
金融时报· 2025-08-20 11:21
保险资金举牌动态 - 中国平安以平均每股32.07港元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14万股,耗资约5583.89万港元,持股比例从4.98%升至5.04%触发举牌 [1] - 中国平安增持中国人寿H股至5.04%触发举牌 [2] - 太保寿险举牌东阳光药H股,民生保险增持浙商银行触发举牌 [3] -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举牌次数达28次,远超去年全年的20次 [4] 险企交叉举牌现象 - 中国平安相继增持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为2019年后时隔6年再现险企交叉举牌 [5] - 中国平安回应称此举为"财务性投资,是其权益组合的常规操作" [6] - 市场反应强烈,中国太保A股上涨4.87%、H股上涨4.71%,保险板块整体拉升 [6] 保险资金配置策略 - 权益类资产吸引力上升,保险资金在成长潜力股与稳定分红股之间寻找平衡 [6] - 举牌同行释放积极信号,体现对行业基本面筑底向好的认同 [6] - 今年28次举牌中26次为主动买入,频次大幅升高 [7] 举牌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释放和制度优化激发险资入市热情 [7] - 举牌成为获取稳定收益、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途径 [7] - 新会计准则下权益法核算可平滑利润波动 [7] - 产业布局与生态构建需求推动头部险企举牌 [7] 举牌方式创新 - 除传统二级市场交易外,新增IPO参与、协议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 [8] - 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H股IPO [8] - 中国人寿通过资产置换认购电投产融新发行股份并举牌 [8] 未来趋势展望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将支持险资入市 [9] - 市场环境和行业需求推动险资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9] - 新会计准则完善和投资能力提升将使举牌更规范理性 [9]
从“跑断腿”到“秒到账”: 探秘中国人寿的理赔“加速度”
金融时报· 2025-08-20 11:17
数字金融赋能保险服务创新 - 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等科技手段实现理赔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最快3分钟完成赔付 [3] - 医疗票据结构化采集和医疗责任精准匹配技术攻克了理赔耗时难题,实现智能调度、识别和审核 [3] - 全国首创医保商保门诊急诊直赔服务,实现医院缴费与商业保险理赔同步结算 [4] 数据资产与基础设施建设 - 公司拥有1950年至今超过32亿份保单和6亿客户数据,每日实时流动数据达1100亿条 [6] - 建成"两地三中心"机房架构(上海张江金融数据港、北京中关村环保科技园主园区及上海同城备份),实现全国数据统一管理 [6] - 分布式混合云架构支持私有云与公有云无缝对接,满足互联网和AI时代业务需求 [7] 行业认可与标准引领 - 2022年获得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最高等级认证,为保险行业首家 [7] - 牵头制定多项行业数据标准,推动行业数据管理水平提升 [7] - 数字金融支撑普惠保险向乡镇、农村延伸,构建全生命周期适老技术体系 [7] 客户服务体验升级 - 理赔时效从传统纸质流程升级为实时到账,案例显示跨省调度10分钟完成赔付 [1] - 系统具备断电断网应急能力,通过"共享作业智慧监控"实现案件跨省调度 [1] - 解决了客户"病历难调、发票难集"痛点,实现"无感理赔"体验 [3]
险资“接手”不动产 另类资产选配能力受考验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10:14
险资加速布局商业地产 - 新华保险通过坤华基金收购至少14个万达广场项目 持股99.9% [2] - 英格卡出售10座购物中心 首批3项目交易规模达160亿元 由头部险企领投基金接盘 [2] - 阳光人寿出资55.1亿元设立基金持有6家万达广场 中银三星人寿和太保人寿分别持股9.07%参与投资 [2] - 大家保险收购上海松江等3家万达广场 [3] - 中国平安配置收租物业提升资产稳健性 保障长期现金流 [3] - 太保寿险等险企公告13笔大额不动产新增出资 合计超47亿元 [3] 险资加大REITs配置力度 - 年内14只REITs产品险资全部获配 网下配售金额达26.31亿元 远超2024年全年17.19亿元 [4] - 险资账户平均网下配售份额占比7.92% 保险资管产品账户占比1.12% 较2024年3.15%和0.36%显著提升 [4] - 12只REITs险资获配金额超1亿元 仓储物流和园区基础设施各3只 能源/消费/保障房/新型基础设施各2只 [4] - 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获配5.19亿元 险资配售占比超10% 为年内参与率最高产品 [5] - 中国人寿牵头成立52.37亿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基金 其中公司认缴35亿元 聚焦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投资 [6] 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同步升温 - 8月以来保险资管机构登记多项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包括太平水库、武汉地铁、河钢绿色基础设施等项目 [6] - 民生通惠、平安资管、光大永明等机构均参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登记 [6] 资产配置转向动因 - 传统固收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 难以覆盖寿险负债成本 引发利差损风险 [7] - 资产荒导致优质长久期资产供给稀缺 加剧长期投资收益不确定性 [7] - 险资被动转向更具收益性的商业地产以匹配负债特性 [7] 行业配置特征分析 - 险资通过基金直投、REITs、债权计划等多渠道配置不动产类另类资产 [1] - 资产荒背景下险企锁定长期稳定收益 [1] - REITs具备股债属性 有助于提升保险资金组合收益 [6]
平安举牌太保H股、国寿H股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09:59
中国平安投资动态 - 8月12日买入中国人寿H股950万股 耗资2.13亿港元 [1] - 对中国人寿H股持股达3.75亿股 持股比例升至5.04%触发举牌 [1] - 8月11日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 耗资5583.89万港元 [1] - 持有中国太保H股比例达5.04% 同样触发举牌 [1] 险资投资策略 - 今年以来公司及一致行动人多次举牌银行股 包括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等 [1] - 公司表示对保险股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 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常规操作 [1]
上市险企缘何不再披露月度保费?
金融时报· 2025-08-20 09:59
上市险企月度保费披露变化 - 中国人保 中国平安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今年以来未再按月公布月度保费数据 [1] - 月度保费数据披露并非监管部门强制要求 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 [1] - 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导致保费收入确认标准变化 剔除投资成分后数据与之前不可比 [1] 新会计准则影响 - 2023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IFRS17)陆续落地执行 [1] - 保险服务收入计量方式改变 聚焦实际承担风险保障所赚取对价 [2] - 原保费数据包含投资成分(储蓄成分) 即确定要返还给客户的部分 [2] 月度数据局限性 - 月度保费收入波动较大 受季节 市场推广活动 新产品推出等因素影响 [2] - 季度末业绩冲刺可能导致当月保费大幅增加 次月明显回落 [2] - 波动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保险公司长期经营能力和稳定性 [2] 市场考量因素 - 停发月度数据可能为避免扰动股市 月度波动引发投资者过度解读 [3] - 股市对各类信息敏感度高 可能对股价产生不必要影响 [3] 替代性关注指标 - 消费者应重点关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性 反映财务稳定性 [3] - 投资人应关注新业务价值 渠道效能 综合成本率 投资收益率等盈利指标 [3] - 可查阅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及年报 半年报获取相关数据 [3] - 监管处罚通报间接反映保险公司业务质量和合规水平 [3] 行业趋势转变 - 不再披露月度保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4] - 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保险公司经营情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