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辉超市(601933)
icon
搜索文档
半年报里的“胖”调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20:34
公司战略调整 - 名创优品入股永辉超市并成为单一大股东 持股29.4% [1] - 永辉超市启动"学习胖东来"门店调改计划 目标2025年9月前完成200店调改 2026年完成全部门店调整 [2][4] - 公司采用"一店一策"市场化改造策略 结合本地文旅特色引入特产和现做食品 [2] 门店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调改开业门店达124家 已开业门店合计552家覆盖26个省/直辖市 [2] - 新增门店4家面积1.9万平方米 已签约未开业门店79家储备面积62.39万平方米 [2] - 济南龙湖北宸天街店调改后前两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倍 客流量提升超150% [4] 财务表现与预期 - 2025年预计关闭250-350家门店 全年营收将低于2024年 [4][5] - 调改门店下半年预计实现明显销售同比增长 第四季度盈亏状况将好转 [5] - 中百集团上半年净亏损2.55亿元 步步高实现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 [5] 产品战略创新 - 推出2款自有品牌产品(橙汁和洗衣液) 计划年度上新60支单品覆盖日用品和食品 [5] - 中百集团自有品牌商品实现销售3.28亿元 便利店业态推出自有系列商品 [5] 行业对标数据 - 胖东来集团2025年上半年合计销售117.07亿元 其中超市/珠宝/电器分别销售63.50亿元/11.82亿元/11.80亿元 [6] - 商务部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 济南/威海入选首批试点城市 [2]
云姨夜话丨半年报里的“胖”调
齐鲁晚报· 2025-08-27 19:36
公司战略调整 - 名创优品以持股29.4%成为永辉超市单一大股东 [2] - 公司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约200家并关闭门店250到350家 2026年完成全部门店调改 [4] - 公司推动"每天开一家调改店"策略 预计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店调改目标 [3] 门店网络与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调改开业门店达124家 已开业门店合计552家覆盖26个省和直辖市 [3] - 新增门店4家面积1.9万平方米 已签约未开业门店79家储备面积62.39万平方米 [3] - 济南龙湖北宸天街店调改后前两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倍 客流量提升超150% [4] - 永辉超市在山东拥有5家门店 分布在济南和泰安两地 [4] 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因闭店数量较多全年整体营收额将低于2024年 [5] - 持续经营门店预计下半年实现明显销售同比增长 2025年盈亏水平承压但第四季度会好转 [5][6] - 中百集团上半年净亏损2.55亿元 步步高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 [6] 产品与供应链创新 - 推出2款自有品牌产品包括橙汁和洗衣液 计划今年上新60支单品覆盖日用和食用标品 [6] - 泰安爱琴海店引入现做山东煎饼、阿胶等本土特产 满足游客一站式购齐需求 [3] - 中百集团便利店业态推出自有系列商品 自有品牌商品实现销售3.28亿元 [6] 行业动态与对标 - 胖东来集团上半年合计销售117.07亿元 其中超市销售63.50亿元 [6] - 商务部推动"一店一策"存量商业设施改造提升 济南和威海入选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3]
永辉超市石景山“胖改店”开业,新增30多项便民服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7 11:59
门店调改与商品优化 - 永辉超市鲁谷店经过59天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后重新开业 提供更丰富商品和30多种便民服务 [1] - 门店商品汰换率超过50% 商品结构中超80%实现与胖东来对标 [5] - 调改采纳超过60%的居民建议 包括上班族需求的预加工食品和小包装有机菜等 [5] 商品品类扩充 - 肉禽区新增10多种细分肉品 包括进口澳洲谷饲牛排 潮汕现切牛肉和国产炖卤牛肉 [1] - 蔬菜区设立花青素专区 新增紫白菜 紫苏叶等品种 并引入南方水八仙食材如莲蓬 鸡头米 [3] - 水产区新增24小时内鲜活到店的梭子蟹 以及帝王蟹 乳山生蚝 三文鱼等经典水产 [3] 门店布局与服务升级 - 超市主通道宽度扩至3.5米 整体迁移至二层 一层转型为社区生活枢纽 [5] - 一层餐饮小店占比达40% 并配备健身房 药店 干洗等多类型业态 [5] - 新增30多项便民服务 包括爱心驿站 母婴室和送货司机休息室等专项服务设施 [5]
“调改潮”中的超市:有人排队买烤鸭,有人亏到关门
投中网· 2025-08-27 11:21
行业转型趋势 - 传统综合性超市向食品加强型超市转型 提升食品品类占比和专业度 特别是生鲜 熟食 烘焙 半成品菜等高频消费品类 同时压缩或优化非食品类商品陈列面积[8] - 2024年超市行业食品类商品销售占比达68.2% 较2019年59.4%提升8.8个百分点 其中生鲜品类占比从22.1%提升至28.5% 熟食及半成品菜占比从4.3%增长至9.7%[8] - 消费者购物习惯变化 偏向高频次 小批量购买模式 对便利性要求提高 宁愿多花钱买成品 半成品菜 也不愿花时间处理食材[7][9] 企业调改案例 - 麦德龙首家自主调改店于8月15日在北京开业 由四季青会员店改造而来 烘焙和熟食品类商品数量扩增近6倍 现制加工区大幅扩容 水产区域新增活鱼和贝类 提供海鲜现场宰杀和加工服务[8] - 永辉超市自去年4月开启门店升级改造项目 拟对298家门店进行调改升级 新设或扩大熟食区 烘焙区 半成品菜专区 目前全国调改门店总数达156家 预计9月30日前达200家[9] - 华北某连锁超市调改后 标品货架面积减少30% 但熟食烘焙区扩大两倍 整体销售额反增12% 周末单日加工食品销售破万 抵过去一周[14] 行业困境与挑战 - 永辉超市连续四年亏损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 -27.63亿元 -13.29亿元和-14.65亿元 四年共计亏损超95亿元 营收从2020年931.99亿元下滑至2024年675.74亿元 门店数量从1440家缩减至618家[12] - 麦德龙毛利率从20%以上跌至2023年约10% 净利率长期徘徊在1%上下[13] - 步步高2019年鼎盛期门店数量超400家 营收近200亿元 2024年年中经营百货门店37家 超市门店78家 截至2024年12月超市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至27家[13] 经营难点 - 多数超市加工区日销仅2000-3000元 难以覆盖人力成本 山东济南超市加工区需5-6名员工 含2名月薪万元技师 但日销3000元难以覆盖人力成本[17] - 原材料损耗问题突出 某店核算发现100斤面应出700个馒头 实际仅出650个 无形损耗率达7%[17] - 深加工商品利润达40%以上 但扣除人力 损耗和场地等费用后 现阶段盈利依然困难 员工数量通常是传统蔬果部门两到三倍[17] 供应链与人才挑战 - 自营加工需3-5年积累 胖东来早期在许昌自建中央厨房曾承受三年亏损 河南某超市投入千万的加工厂 因门店销售规模不足 设备利用率不足50%[17] - 烘焙技师 熟食研发人员成为稀缺资源 传统采购员转型商品开发师需掌握食品工艺 消费者洞察等跨学科知识 这类复合型人才市场存量较少[18] - 标准化困境阻碍规模化 同一配方在不同门店出品差异大 某连锁卤味因火候控制不一 被顾客投诉每店味道不同[18] 调改成效观察 - 麦德龙四季青店8月15日调改重新开业后人头攒动 而半年前调改完成的永辉鸿坤广场店和大兴天宫院店 消费者相比开业之初明显减少 主要集中在熟食区以及胖东来商品专区[18] - 消费者反馈调改后门店整洁干净 通道拓宽 工作人员增多 但生鲜区烟火气不见 蔬菜水果价格不亲民 熟食价格偏高 如北京烤鸭切片几片肉几张薄饼售价40元以上[19] - 业内分析称近一两年内 调改后将再次迎来洗牌 因多数企业深陷调改 亏损 再调改恶性循环 混淆形式模仿与本质革新 资金链难以支撑长期投入 忽视区域消费差异[21]
永辉超市跌2.06%,成交额3.8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984.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13
股价表现 - 8月27日盘中下跌2.06%至5.24元/股,成交额3.83亿元,换手率0.80%,总市值475.53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17.35%,但近期呈现反弹态势:近5日上涨5.43%,近20日上涨7.38%,近60日上涨3.35%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2984.53万元,特大单净流出1620.71万元(买入1962.01万元/占比5.12%,卖出3582.72万元/占比9.35%),大单净流出1363.83万元(买入8118.75万元/占比21.18%,卖出9482.58万元/占比24.74%)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减少20.73%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4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87.3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1.01亿元,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35.98万户,较上期减少6.24% [2] - 人均流通股25,220股,较上期增加6.6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4亿股(第七大股东),较上期增持1189.54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成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6735.67万股 [3] 业务构成 - 食品用品类收入占比56.78%,生鲜及加工占比38.42%,其他业务占比3.30%,租赁收入占比1.5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一般零售-超市,概念板块涵盖新零售、预制菜、社区团购、并购重组等 [2] 市场活动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8日 [2] - 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13日,于2010年12月15日上市 [2]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826
开源证券· 2025-08-26 22:42
核心观点 - 沪深300及创业板指数近一年呈现波动走势,其中创业板指表现相对较强[2] - 行业表现分化明显,农林牧渔、美容护理、基础化工等行业涨幅居前,医药生物、非银金融、钢铁等行业跌幅较大[2][3] - 可控核聚变技术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高温超导材料量产推动托卡马克装置性能突破,Z箍缩混合堆和FRC装置获资本青睐,产业链上游装备及材料环节存在投资机会[6][7][8][9] - 多家上市公司2025H1业绩呈现分化:可孚医疗境外收入增长208.97%但整体利润下滑[11][13];舍得酒业Q2净利润同比增长139.5%[17];拼多多Q2 Non-GAAP净利润327亿元超预期[24];保利物业营收同比增长6.6%[28];锡业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76%[53];华阳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6.65%[57] 行业表现 - 昨日涨幅前五行业:农林牧渔(2.615%)、美容护理(2.043%)、基础化工(1.257%)、传媒(1.232%)、综合(1.090%)[2] - 昨日跌幅前五行业:医药生物(-1.092%)、非银金融(-1.057%)、钢铁(-0.981%)、国防军工(-0.934%)、通信(-0.794%)[3] 公用事业(可控核聚变) - 全球核聚变项目公共资金主导磁约束路线,私营资本主导多元化技术路线[6] - 高温超导材料REBCO在40T磁场强度下保持强载流能力,推动CFS、Tokamak Energy等公司采用高温超导方案[7] - 国内Z箍缩混合堆建设提速,先觉聚能2025年3月成立[8] - FRC装置成为投资热点,Helion累计融资9.6亿美元,诺瓦聚变2025年8月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8] - 聚变商业化后年投资额或达数千亿元[6] - 受益标的包括西部超导(磁体)、合锻智能(真空室)、英杰电气(电源)等产业链企业[9] 医药(可孚医疗) - 2025H1营收14.96亿元(-4.03%),归母净利润1.67亿元(-9.51%)[11] - 境外收入0.97亿元(+208.97%),通过收购华舟、喜曼拿获得海外渠道[13] - 销售毛利率52.49%(+1.82pct),自研产品比例提升[13] - 线上收入9.74亿元(-8.90%),线下收入4.74亿元(+12.59%)[14] - 健耳听力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0%,骨导助听器获证[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76/4.77/6.06亿元[13] 食品饮料(舍得酒业) - 2025H1营收27.0亿元(-17.4%),归母净利润4.4亿元(-25.0%)[17] - Q2归母净利润0.97亿元(+139.5%),净利率同比+5.2pcts[17][21] - Q2中高档酒收入7.39亿元(-15.7%),低档酒收入2.37亿元(+62.3%)[18] - 省外收入6.86亿元(+4.8%),省内收入2.89亿元(-21.2%)[1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9/8.4/10.9亿元[17] 海外电商(拼多多) - Q2收入1040亿元(+7%),Non-GAAP净利润327亿元(-5%)超预期[24] - 在线营销收入557亿元(+13%),交易收入483亿元(+0.7%)[24] - 毛利率55.9%(-9.4pct),营销费用率26.2%(-0.6pct)[24] - 预计2025-2027年Non-GAAP净利润990/1383/1700亿元[23] 地产物业(保利物业) - 2025H1营收83.92亿元(+6.6%),归母净利润8.91亿元(+5.3%)[28] - 物管收入63.25亿元(+13.1%),毛利率16.6%(-0.2pct)[29] - 在管面积8.34亿平,第三方占比65.9%[29]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8.63亿元(-16.1%),业主增值服务收入12.04亿元(-3.7%)[3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5.8/17.2/18.8亿元[27] 商贸零售(永辉超市) - 2025H1营收299.48亿元(-20.7%),归母净利润-2.41亿元[31] - 生鲜及加工收入115.05亿元(-15.4%),食品用品收入170.04亿元(-21.9%)[32] - 综合毛利率20.8%(-0.8pct),完成2860家供应商裸采合同签订[32][33] - 已调改124家门店,自有品牌上架2支单品[3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7.38/4.10/11.95亿元[31] 地产开发(保利发展) - 2025H1营收1168.6亿元(-16.1%),归母净利润27.1亿元(-63.5%)[39] - 签约金额1451.7亿元(-16.3%),38城销售占比92%[41] - 新增土地投资509亿元(+304%),拿地强度35.1%[41] - 融资成本2.89%,净负债率59.6%(-3.0pct)[4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56.8/65.6/75.1亿元[38] 农林牧渔(隆平高科) - 2025H1营收21.66亿元(-16.11%),归母净利润-1.64亿元[44] - 水稻种子营收7.79亿元(-6.98%),毛利率42.20%(+2.65pct)[45] - 玉米种子营收9.07亿元(-26.14%),计提存货减值损失1.01亿元[45] - 巴西业务营收8.68亿元(+2.11%),大幅减亏[45] - 研发投入2.80亿元,获得新品种权107件[46] 化工(华鲁恒升) - 2025H1营收157.64亿元(-7.14%),归母净利润15.69亿元(-29.47%)[49] - Q2归母净利润8.62亿元(+21.95%),动力煤价格环比下降12.70%[49][50] - 尿素价差895元/吨(+42.35%),醋酸价差1446元/吨(-3.58%)[50] - 拟每10股派现2.50元,投资30.39亿元进行气化改造[5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4.70/45.55/56.79亿元[49] 有色钢铁(锡业股份) - 2025H1营收210.93亿元(+12.35%),归母净利润10.62亿元(+32.76%)[53] - 生产锡4.81万吨(+6.4%),锌6.98万吨(+1.5%)[54] - 计划回购1-2亿元股份,首次回购已实施[54] - 卡房分矿获钨矿开采配额688吨[5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3.81/26.24/29.05亿元[53] 汽车零部件(华阳集团) - 2025H1营收53.11亿元(+26.65%),归母净利润3.41亿元(+18.98%)[57] - 汽车电子业务收入37.88亿元(+23.37%),精密压铸收入12.92亿元(+41.32%)[58] - Q2毛利率19.50%(-2.44pct),净利率6.64%(持平)[58] - 获得Stellantis、福特、小米等客户新定点[5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9.17/12.04/15.19亿元[57] 电子材料(鼎龙股份) - 2025H1营收17.32亿元(+14%),归母净利润3.11亿元(+43%)[61] - CMP抛光垫营收4.75亿元(+59.58%),月销量超3万片[63] - 半导体业务营收占比54.75%,显示材料营收2.71亿元(+61.90%)[63] - 毛利率49.23%(+4.05pct),净利率21.05%(+2.20pct)[6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7.18/9.55/11.86亿元[61] 电子封装(长电科技) - 2025H1营收186.05亿元(+20.14%),归母净利润4.71亿元(-23.98%)[70] - 汽车电子收入增长34.2%,工业医疗增长38.6%[71] - 星科金朋营收8.51亿美元,长电韩国营收9.16亿美元[71] - 高端2.5D/3D封装进入量产阶段[7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9.18/26.08/31.90亿元[70] 化工(兴发集团) - 2025H1营收146.20亿元(+9.1%),归母净利润7.27亿元(-9.7%)[74] - Q2归母净利润4.16亿元(+34%),毛利率19.87%(+6.93pct)[74] - 拟收购桥沟矿业,磷矿资源储量增至5.80亿吨[75] - 有机硅销量+36.3%,售价-14.5%[7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0.62/23.27/26.82亿元[74] 新能源(威迈斯) - 2025H1营收29.6亿元(+6.8%),归母净利润2.7亿元(+26.2%)[78] - Q2毛利率23.0%(+5.1pct),创历史新高[78] - 与Stellantis、雷诺、阿斯顿马丁等合作[79] - 货币资金18.5亿元,合同负债3.4亿元创新高[8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7.26/10.25/14.86亿元[78]
记者探访|老超市换“新颜”!新增30多项便民服务,再续邻里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6 20:57
门店调改进展 - 永辉超市北京石景山鲁谷店完成两个多月自主调改后于8月26日重新开业 [1] - 该门店新增爱心驿站、吸烟室、送货司机休息室等30多项便民服务 [1] - 永辉全国调改店总数已近170家 [1] 区域战略布局 - 公司今年在北京市场调改门店数量预计达20家左右 [1] - 调改措施旨在为社区百姓提供全新消费体验 [1]
北京第12家“胖永辉”开业!已有“胖改店”开始盈利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6 20:57
门店改造进展 - 永辉超市在北京开设第12家"胖改店" 增加老北京小吃和现制卤水豆腐等特色商品 [1] - 全国调改店总数已接近170家 北京地区稳态调改店开业满3个月后均已进入盈利阶段 [1] - 预计今年北京"胖永辉"门店数量将达到20家左右 [1] 资本运作计划 - 公司正在推进定向增发事项 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40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门店改造及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1] 品牌商标布局 - 2024年11月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注册多枚"胖永辉"商标 [1][3] - 注册商标国际分类涵盖网站服务(第42类)、广告销售(第35类)、教育娱乐(第41类)等多个领域 [3] - 同时还注册了啤酒饮料(第32类)、手工器械(第08类)、办公用品(第16类)等类别的商标 [3]
“胖改先锋”永辉超市,黎明之前弹尽粮绝?
观察者网· 2025-08-26 18:0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0.73%至299.48亿元,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2.41亿元,转型阵痛持续显现 [3][5][8] - 公司启动"胖改"门店改造计划,效仿胖东来模式,但短期财务压力加剧,资产负债率逼近89%,现金储备紧张 [5][7][11] - 供应链改革和线上业务转型尚未成功,服务业收入因取消中间费大幅下降40%,线上业务仍处亏损状态 [12][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归母净利润亏损2.4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75亿元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08亿元,同比下降58.9%,总资产339.6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0.5% [4] - 四年半累计亏损超95亿元,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连续为负:-39.44亿元、-27.6亿元、-13.3亿元、-14.6亿元 [7] 门店改造进展 - 截至8月21日完成162家门店调改,占开业门店总数552家的29.3%,目标9月底完成200家调改 [11] - 单店调改投入500-800万元,部分小型门店投入300万元,总募资计划39.92亿元,其中32.13亿元用于门店升级 [10][11] - 调改门店收入同比增长但未能弥补关店导致的收入下降,公司未在财报中披露具体调改成果 [8][11] 股东与资本变动 - 名创优品以63亿元收购公司29.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叶国富代行CEO职责并主导改革 [8] - 第一大股东广东骏才国际质押18.68亿股,占其持股70%,公司总股本的20.58%处于质押状态 [11] - 公司总市值485.51亿元,名创优品持股账面浮盈超68亿元 [15] 业务结构调整 - 零售业营收285.09亿元,同比下降19.38%,服务业营收14.40亿元,同比下降40.40% [12][14] - 线上业务营收54.9亿元,占比18.33%,同比减亏3475万元但仍未盈利 [12] - 供应链改革取消中间费,供应商数量精简50%,导致高毛利(90.74%)的服务业收入大幅下滑 [12][14] 战略转型挑战 - 公司称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且无ST风险,但市场对调改店业绩可持续性存疑,初期客流增长后可能回落 [4][12] - 分析师认为大型商超模式与新生代消费需求不匹配,胖东来模式在上市公司中复制难度较高 [9][12]
永辉超市(601933):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门店调改进入阵痛期,静待经营业绩拐点
开源证券· 2025-08-26 17: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5.21元 对应2026-2027年PE为115.2/39.6倍 总市值472.81亿元[1][4] 核心观点 - 门店调改进入系统化规模化阶段 短期经营业绩承压但长期拐点可期[4] - 2025H1营收299.48亿元同比-20.7% 归母净利润-2.41亿元[4] - 供应链改革深化 自有品牌发展稳步推进[6] 财务表现 - 2025H1综合毛利率20.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5] -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2%/2.9%/1.3%[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7.38/4.10/11.95亿元[4] 业务进展 - 完成2860家标品供应商裸采合同签订 精简供应商数量约50%[6] - 生鲜源头采购比例提升至60%以上 熟食加工自营销售额占比从40.2%上涨至78.1%[6] - 已上架2支自有品牌单品 截至2025年6月底共调改124家门店[6] 营收结构 - 零售业/服务业营收分别为285.09/14.40亿元 同比-19.4%/-40.4%[5] - 生鲜及加工/食品用品营收115.05/170.04亿元 同比-15.4%/-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