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688052)
搜索文档
纳芯微2年1期亏损 2022年上市超募48亿光大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15: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79.49% [1][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01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65亿元有所收窄 [1][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8亿元,上年同期为839.77万元 [1][2]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增长49.53% [2]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05亿元亏损扩大 [2]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2年4月2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230.00元/股 [3]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526.6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58.11亿元,净额55.81亿元 [3] - 实际募资净额比原拟募资7.50亿元多出48.31亿元 [3] - 发行费用总额2.30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2.03亿元 [4] 股东权益 - 2023年5月实施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8元 [4] - 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股,共计转增40,425,600股 [4] - 分配后公司总股本增至141,489,600股 [4]
华泰证券今日早参-20250821
华泰证券· 2025-08-21 13:55
固定收益 - 债市根基未动摇但情绪偏弱,短期看股做债或持续,建议中短久期配置为主,关注3年及以内城投、优质城农商行二永债及1年内高等级央国企地产债配置机会[2] - 美国经济预期轮转导致资产配置难度增加,建议在小滞涨(美股科技+美债平坦化+美元现金)和软着陆(美股小盘或新兴市场权益+美债陡峭化+黄金)之间构建风险平价组合[4] 交通运输 - 7月快递行业量增价减,8-9月旺季将至叠加监管加强,全国价格有望普涨,推荐电商快递板块及国际综合物流龙头顺丰控股[6] 食品饮料 - 白酒板块估值和情绪处于低位,基本面企稳,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股息率超3.5%,长期配置价值高[6] - 盐津铺子25Q2直营商超承压但会员制商超/定量流通/零食量贩渠道高增,扣非净利率同比+1.8pct[13] 科技与电子 - 工业富联AI算力业务增长潜力被重估,乐观情景下2026年CSP的GB200/GB300机柜需求约12.9万台,中东欧洲主权AI或带来15%增量[14] - 纳芯微25H1营收同比+79.49%,汽车电子收入持续提升,覆盖主驱逆变器控制/OBC/直流充电机等全场景[37] - 中科飞测25Q2营收同比+78.73%,明暗场纳米图形晶圆检测设备已完成样机研发并小批量出货验证[39] 有色金属 - 刚果金钴出口禁令或导致26/27年供需缺口达1.7/4.1万吨,钴价中枢有望升至35万元/吨以上[9] - 金力永磁25H1归母净利同比+154.81%,稀土回收业务实现盈利,具身机器人等新业务拓展顺利[38] 医药健康 - 平安好医生1H25收入同比+19.5%超预期,AI赋能推动非IFRS净利率同比+2.3pp至6.6%[23] - 翰森制药1H25创新药收入同比+22%占比达83%,剔除合作收入后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速约13%[38] 互联网与消费 - BOSS直聘25Q2经调整归母净利同比+30.8%至9.46亿元,蓝领招聘需求自5月修复[16] - 老铺黄金1H25收入同比+251%,拟派中期股息9.59元/股对应派息比率72%[24] - 小米集团2Q25汽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高端化战略推动经调整净利同比+75.4%[44] 新能源与材料 - 尚太科技25Q2负极材料出货量环比+8.1%,北苏二期10万吨项目投产带动收入同比+42.8%[33] - 福耀玻璃25Q2归母净利同比+31.47%至27.75亿元,汽车玻璃主业增长靓丽[34] 金融与公用事业 - 香港交易所2Q25归母净利同比+41%至44.4亿港币创历史新高,保证金投资收益环比+35%[27] - 众安在线1H25承保利润同比+123%至6.3亿元,健康/汽车/消费金融生态承保利润分别增长94.5%/90.7%/611.4%[19]
市场复苏与国产替代加速,纳芯微营收同比增长79%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1 12:1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1] - 增长动力来自汽车电子稳健发展 泛能源市场复苏及国产替代加速 [1] 细分市场驱动因素 - 泛能源领域工控 光伏及AI服务器需求回升 带动功率与信号链芯片放量 [1] - 消费电子市场回暖 压力与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批量出货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4.3% 销量同比增长40.3% 推动国产芯片使用率提升 [1] 公司竞争优势 - 凭借本土供应链优势 快速响应能力及产品竞争力获得客户信赖 [1] - 在市场复苏与国产替代双重驱动下 将进一步强化核心地位并扩大市场份额 [1]
纳芯微(688052):25Q2营收创新高,汽车电子新品持续迭代
国盛证券· 2025-08-21 11:3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公司在汽车模拟芯片领域的完善布局和产品放量预期 [5][2] 核心观点 - 25Q2营收达8.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5.8%,环比增长12.5%,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子需求增长、泛能源行业复苏及麦歌恩并表 [1] - 25H1营收15.2亿元(同比+79.5%),归母净利润-0.8亿元,但25Q2同比环比均实现减亏(归母净利-0.3亿元) [1] - 汽车电子领域营收占比34.04%,出货量3.12亿颗,接口/SerDes/电机驱动/SoC等新品持续迭代;泛能源占比52.57%,受益工控库存恢复及光伏抢装潮;消费电子占比13.38% [1] 业务发展 - 研发人员增至588人(同比+27%),料号突破3600款 [2] - 信号链产品占比38.45%,MCU+导入主流车厂;电源管理占比34.09%,隔离栅极驱动份额提升;传感器占比27.11%,3D线性霍尔等新品发力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30.7/37.9/46.0亿元,增速56.8%/23.3%/21.5%;归母净利-0.83/0.94/2.76亿元,26年扭亏为盈 [2][4] - 25年毛利率预计回升至36.5%,26-27年进一步提升至38.1%/39.0% [9] - 净资产收益率从25年-1.4%改善至27年4.4% [4]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80.40元,总市值257.1亿元,自由流通股占比100% [5] - 25年8月PB为4.4倍,26年PE达272.5倍反映扭亏预期 [4][5] 行业动态 - 半导体行业受益新能源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AI服务器及工业机器人拉动电源模块/磁编码器需求 [1] - 光伏反内卷政策推动泛能源复苏,汽车芯片国产替代加速 [1][2]
145股获券商买入评级 云天化目标涨幅达53.88%
第一财经· 2025-08-21 08:35
券商买入评级概览 - 8月20日共有145只个股获券商买入评级 其中39只个股公布目标价格 [1] - 按最高目标价计算 云天化目标涨幅达53.88% 梅花生物达48.92% 纳芯微达41.96% [1] 评级调整分布 - 138只个股评级维持不变 7只个股为首次评级 [1] - 29只个股获多家券商关注 吉比特获6家券商评级 北新建材与福耀玻璃各获4家券商评级 [1] 行业分布特征 - 材料Ⅱ行业获买入评级个股数量最多 达46只 [1] - 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获13只买入评级 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获12只买入评级 [1]
【私募调研记录】神农投资调研普洛药业、纳芯微
证券之星· 2025-08-21 08:13
普洛药业业务展望 - CDMO业务预计2030年规模达60-70亿元人民币 中美市场各占35% 欧洲和日本市场占30% [1] - 行业底部明确 预计2025年逐步回升 但非V型反转 项目结构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至45%-55% [1] - 多肽平台承接大量项目 液相合成技术降低成本 新产线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建成 [1] - 研发人员将增至2000人以上 已引进多位海外核心科学家 [1] - 抗生素、动保和特色原料药价格企稳 毛利率提升至30%以上 每年约十个新品种获批 [1] - 工业端业务规模预计达70亿元人民币 海外收入占比40%-50% 关税影响有限 [1] - CDMO业务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效率、成本、服务、交付及质量系统的全球优势 [1] 纳芯微经营表现 - 2025上半年度营收同比增长79.49% 因汽车电子需求增长、新产品放量、泛能源市场复苏及麦歌恩并表 [2] - 汽车电子领域受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泛能源领域工业市场自2024年末复苏 光伏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显著复苏 [2] - AI服务器电源成为电源模块业务重要增长动力 客户需求显著提升 [2] - 单车价值量目前约1300元 预计2025年底提升至1500元 新产品包括功能安全级栅极驱动芯片 [2] - 公司布局泛机器人市场 产品涵盖传感器、马达驱动芯片、电源供电与接口类产品 [2] 机构背景 - 调研机构北京神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2009年 深耕医药、科技和消费赛道 [3] - 秉承"极品投资"理念 投资于卓越成长型企业 8次荣膺金牛奖及多项行业奖项 [3]
纳芯微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49%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0 22:0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1] - 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34.04% 同比提升0.53个百分点 [1] -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3.12亿颗 累计出货量突破9.8亿颗 [1] 业绩驱动因素 - 汽车电子需求持续稳定增长推动营收大幅增长 [1] - 泛能源领域行业复苏带来积极影响 [1] - 麦歌恩并表贡献业绩增量 [1] 行业发展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1565.3万辆 同比增长11.4%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 同比增长40.3%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44.3% 贡献全球主要增量 [1] 公司业务布局 - 2016年进入汽车市场 形成完整芯片产品矩阵 [1] - 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OBC/DC-DC/BMS/热管理与车身控制 [1] - 技术方案涵盖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隔离与接口等核心环节 [1] 未来发展战略 - 依托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加速趋势推动产品迭代 [1] - 通过技术创新和客户协同提升市场份额与影响力 [1]
纳芯微(688052):1H25收入高增,加速汽车全场景布局
华泰证券· 2025-08-20 18:07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56.1元人民币(前值247.80元),基于2025年12.6倍PS估值 [4][6] - 当前收盘价175.9元人民币(截至8月19日),市值250.71亿人民币 [7]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S为11.4倍,纳芯微估值高于行业均值 [11] 财务表现 - 1H25营收15.24亿元(yoy+79.49%),Q2营收8.07亿元创单季新高(qoq+12.49%)[1][2] - 1H25归母净亏损7801万元,同比收窄;Q2亏损2667万元,同环比均改善 [1][2] - 毛利率持续提升:1H25达35.21%(yoy+1.31pct),Q2环比升至35.97% [2] - 汽车电子收入5.2亿元(yoy+82%),泛能源领域8亿元(yoy+79%),消费电子2.04亿元(yoy+75%)[2] 业务进展 - 汽车电子:主驱功能安全栅极驱动已量产装车,4通道75W ClassD音频放大器完成验证,150W产品开始送样 [3] - 泛能源:AI服务器电源模块增长显著,磁性角度编码器芯片应用于机械臂/人形机器人 [3] - 新品研发:推出ASIL-C级差分霍尔汽车角度传感器、LIN芯片、车载视频SerDes芯片,MCU+累计出货超400万颗 [3] 未来展望 - 上调2025-27年收入预测至32.0/40.0/49.1亿元(调幅+14.2%/11.6%/8.0%)[4] - 预计2025年研发投入增加,调整25-27年净利润至-0.94/1.7/4.7亿元 [4] - 规划覆盖汽车主驱逆变器、OBC、DC-DC、BMS、热管理、车身控制等全场景产品 [1][3]
纳芯微发布2025半年报:收入突破15亿,Q2环比增长12.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9: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1] - 第二季度收入约8.07亿元 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2.49% 创历史新高 [1] 业务驱动因素 - 汽车电子需求持续稳健增长推动收入显著提升 [1] - 泛能源领域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1] - 麦歌恩并表产生积极影响 [1] 汽车电子业务 - 报告期内出货量达3.12亿颗 [1] - 累计出货量超过9.8亿颗 [1]
纳芯微20250819
2025-08-19 22:44
纳芯微2025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1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23亿元,同比增长79%(Q1同比+97%,Q2同比+66%),连续8个季度创新高[2][3][17] - 毛利率逐季提升:从2024Q4的31%升至2025Q1的34%,2025Q2达36%[3][20] -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400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3] - 员工总数1228人,较2024年底增加约100人,费用增速放缓[21] 2 产品线布局与表现 - **四大产品方向**:传感器(占比30%)、信号链(30%)、电源管理(30%)、MCU(10%)[4][5] - 传感器:同比增长349%(含收购麦根贡献),磁/压力/温湿度传感器为主[5][18] - 电源管理:同比增长73%,驱动/AI服务器电源模块表现突出[5][18] - 信号链:同比增长29%,隔离类产品占营收50%[5][21] - **隔离类产品**: - 国内市占率约1/3,含数字隔离/接口/采样/三级驱动等[21] - 隔离驱动上半年营收近4亿元,第三代工艺平台降本增效[21][23] - **MCU业务**: - 专用SoC(热管理芯片已出货400万颗)+实时控制MCU(替代DSP)[25] - 差异化策略:聚焦车载/光伏/工业场景[25] 3 下游市场结构 - **汽车电子(34%)**: - 同比增长82%,覆盖三电/智能座舱/车身控制等场景[6][12] - 单车价值量1300元,年底有望达1500元,长期布局超3000元[2][12] - 客户分散(比亚迪/汇川等),无单一依赖,海外TIER 1进入量产[14][15] - **泛能源(53%)**: - 同比增长78%,含工业自动化/光伏/储能/AI服务器电源[6][7] - AI服务器电源模块需求激增,光伏市场2025Q2显著复苏[7][8][9] - **消费电子(13%)**: - 同比增长74%,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贡献增量[6][19][26] 4 行业动态与竞争 - **价格趋势**:2025年竞争趋缓,毛利率回升,德州仪器涨价影响待观察[10][11] - **汽车芯片**:模拟芯片需求增长,主机厂倾向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14] - **机器人市场**: - 定义"泛机器人"(扫地机/无人机/工业设备等)[26] - 磁传感器市占率高,48V供电架构与车载技术协同[26] 5 增长驱动与未来重点 - **核心驱动力**: - 汽车电子:功能安全三级驱动量产,热管理SoC放量[12][16] - 泛能源:AI服务器/光伏复苏,数字电源模块增长[7][19] - 新品:CAN接口/固态继电器/温湿度传感器同比+100%[24] - **战略方向**: - 海外扩张:欧洲TIER 1合作深化,全球份额20%目标提升[15][22] - 技术迭代:功能安全隔离驱动、48V系统芯片[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