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集集团(000039)
icon
搜索文档
中集集团多元业务稳健发力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15.6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8:56
财务业绩摘要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0.61亿元,归母净利润15.66亿元 [1] - 经营净现金流为98.2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510.19% [1] 能源相关业务表现 - 海洋工程业务经营效益实现同比增长 [1] - 能源化工装备平台中集安瑞科收入增长7.7%,净利润增长12.9% [1] - 能源化工装备在手订单约307.63亿元,同比增长10.9%,订单覆盖至2027/2028年 [1] 物流与集装箱业务 - 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180.18万TEU,维持较好水平 [2] - 冷藏箱销量达15.35万TEU,因南美水果出口驱动显著增长64.35% [2] - 全球集装箱贸易量预计2025年同比增长3.0%,行业受红海绕行、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 [2] 车辆与其他业务 - 全球销售各类车辆合计101,583台,逆势增长7.21% [2] - 中国半挂车业务营收与毛利率双升,新能源上装产品增速迅猛 [2] - 物流服务业务现金流同比大幅改善,空港与消防、循环载具等业务均呈现良好增长 [2] 股份回购进展 - H股累计回购金额约1.9亿港元,对应回购股份数量约2579万股 [3] - A股累计回购金额约1.03亿元人民币,对应回购股份数量约1245万股 [3] - 公司推出不超过5亿港元的H股回购及3亿至5亿元人民币的A股回购计划 [3]
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三季报呈现新增长魅力,能源与高端制造的破局将重构公司长期价值
格隆汇· 2025-10-30 18:27
公司整体业绩与战略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170.61亿元,归母净利润15.66亿元 [1] - 经营净现金流98.2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510.19%,支撑公司分红与再投资能力增强 [1] - 公司积极展开回购,H股累计回购金额约1.9亿港元,A股累计回购金额约1.03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增长新格局为“能源相关业务领跑、物流逆势稳固”,从传统装备龙头向物流及能源高端装备核心参与者转变 [1][10] 海洋工程业务 - 海洋工程业务经营效益实现同比增长,受益于全球深海能源开发与公司高端制造能力匹配 [2] - 全球海上油气开支预计2025年将达到1594亿美元,同比激增近3成,2024-2026年复合增长率超21% [2] - FPSO领域量价齐升,大型FPSO单船价格从2022年不到30亿美元攀升至当前40亿美元或以上,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0% [2] - 公司具备FPSO上部模块+船体EPC总包能力,已交付第四条FPSO(P83船体),在手订单均为高附加值深水项目 [3] - 钻井市场供给侧收缩,全球市场化钻井平台供应量604台,较2020年初少5%,活跃订单仅27台,为2005年以来最低 [3] - 钻井需求区域分化,2025年三季度西非自升式平台需求同比增长58%,东南亚增长17%,巴西超深水浮式钻井活跃 [4] - 3Q25自升式350ft日费率为10.3万美元/天,环比+6%/同比+20%,钻井市场整体日费率呈同比上升态势 [4] - 公司第六代半潜钻井平台“仙境烟台”签署5口井租约,第七代超深水平台“蓝鲸一号”进入装备整备阶段 [5] 能源化工业务 - 能化板块(以中集安瑞科为主体)前三季度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提升12.9% [6] - 清洁能源分部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安瑞科总收入比例升至77.7% [6] -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4.4%至48.1亿元,前三季度新签订单86.46亿元,同比增长16.2%;在手订单199.53亿元,同比激增39.5% [6] - 公司签订多笔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包括与新加坡船东的LNG加注船订单,以及与挪威船东的全球最大规模氨燃料动力MGC船订单 [7] - 国际海事组织政策驱动绿色船舶需求,要求2028年起5000GT以上商船逐步降低燃料排放强度 [7] - 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优化,工业领域用气占比提升至42%,公司核心产品销售持续走高 [8] - 绿色甲醇船舶需求爆发,全球已投运75艘绿色甲醇船舶,年燃料需求超200万吨;全球甲醇燃料船舶新订单量已突破320艘 [8] - 中集安瑞科首期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将于四季度投产,有望形成“装备+燃料”的协同效应 [9] 长期价值与行业趋势 - 能源相关业务的增长有效对冲了物流行业的周期波动,推动公司业绩向“低波动、高韧性”转变 [11]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带来数千亿美元级的装备更新需求市场,为公司提供广阔增长舞台 [11] - 公司在核心装备领域通过研发构建竞争壁垒,形成“技术卡位—订单储备—产能释放—利润增长”的正向循环 [11] - 公司估值体系有望脱离“周期股”传统标签,向“高端制造+能源”双重成长属性切换 [11][12]
中集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7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8:21
南财智讯10月30日电,中集集团发布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70亿元,同比下降 1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下降70.1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70.61亿元,同比下降9.23%;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56亿元,同比下降14.35%。 ...
中集集团(000039)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进展公告
2025-10-30 18:18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投资情况概述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与其子公司合 称"本集团")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 2025 年第 7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 2025 年度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管理的议案》,同意本集团 2025 年汇率衍生品套 期保值金额不超过同期汇率风险敞口总额,最高持仓量不超过等值 75 亿美元;利率衍 生品套期保值最高持仓金额不超过等值 10 亿美元或 70 亿人民币;钢材衍生品套期保值 期货合约占用保证金最高不超过人民币 2000 万元。本公司已于 2025 年 5 月 15 日召开 了 2024 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上述议案。具体内容请见本公司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 及 2025 年 5 月 15 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本公司网站(www.cimc.com) 披露的公告(公告编号:【CIMC】2025-042 及【CIMC】 ...
中集集团(000039) - 2025 Q3 - 季度财报
2025-10-30 18:05
股票代码:000039、299901 股票简称:中集集团、中集 H 代 公告编号:【CIMC】2025-098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内容提示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与其子公司合称"本 集团")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 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 任。 本公司负责人麦伯良先生(董事长)、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曾邗先生(副总裁兼财务总监(CFO)) 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徐兆颖女士(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声明:保证本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 整。 本报告中"报告期"指 2025 年 7 月 1 日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止的三个月。 本集团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本报告中的财务报告未经审计。 本报告中本公司的"境外上市外资股"亦称"H 股","人民币普通股"亦称"A 股"。 本报告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本集团对本公司股东(以下简称"股东") 及投资者 ...
中集集团(02039) - 海外监管公告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於开展外匯套期...
2025-10-30 18:02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 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之股份有限公司) 茲載列公司在公司網站(www.cimc.com)以及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刊登的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的進展公告》, 僅供參閱。 特此公告。 承董事會命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吳三強 公司秘書 香港,2025 年 10 月 30 日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董事會成員包括:執行董事麥伯良先生(董事長),非執行董事朱志強先生(副 董事長)、梅先志先生(副董事長)、徐臘平先生、趙金濤先生及趙峰女士,及獨立非執行董事張光 華先生、楊雄先生及王桂壎先生。 (股份代號:02039) 海外監管公告 本公告乃中國國際海運集裝 ...
中集集团(02039) - 2025 Q3 - 季度业绩
2025-10-30 17:57
1 重要提示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 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 份內容而產生或因依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之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2039) 二零二五年第三季度報告 本公告乃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或「本公司」)根據《深 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交所上市規則》」)規定在中國境內刊登,並根 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香港上市規則》」)第13.09條及第 13.10B條及香港法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IVA部內幕消息條文(如《香 港上市規則》定義者)在香港公佈。 1 1.1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監事會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2025 年第三季度報告(「本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 導性陳述或者重 ...
「隐形冠军」神话终破灭
36氪· 2025-10-29 08:16
隐形冠军理论起源与定义 - 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隐形冠军”概念,指那些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公众认知度低的中小企业[4][5] - 隐形冠军的原始标准为全球市场份额前两位、年销售额低于10亿美元、公众认知度低,后放宽为世界排名前三或某一大陆第一,年营业额低于50亿美元[7] - 根据2023年研究,全球隐形冠军数量为3406家,其中德国有1573家,美国350家,日本283家,中国97家[7][11] 传统隐形冠军的商业模式与作用 - 隐形冠军企业普遍聚焦利基市场,业务涉及图钉、按钮、添加剂、宠物牵引绳、购物推车等狭窄领域[12] - 德国企业Weckerle占据全球85%的口红机器市场份额,Flexi公司占据全球70%的可伸缩狗绳市场份额[13] - 日本企业在精密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如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等霸占全球芯片材料7成以上份额,信越化学与胜高SUMCO拿下全球高纯度硅片一半以上市场[13] - 这些企业造就了德国20世纪50-60年代以及日本80-90年代的经济“黄金十年”,日本GDP在1987年占全球15%,超过德国与法国总和[16] 德国日本隐形冠军的衰退现状 - 德国GDP在2023年下降0.2%,连续两年萎缩,2024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又下降0.3%[21] - 自2021年以来,德国制造业企业破产数量增长80%以上,2024年每6家破产的大型企业中就有一家是汽车零部件商[22] - 汽车行业巨头大规模裁员,博世裁员超过2.5万人,采埃孚计划在德国削减1.1万至1.4万个岗位,大众计划到2030年前让3.5万人下岗[22] - 168年历史的汽车门锁供应商基克特、车标供应商Gerhardi、零部件商马瑞利集团等老牌企业相继破产[25] - 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名中,丰田销量1080万辆下滑3.7%,大众销量903万辆下滑2.3%,而比亚迪销量427万辆增长41.26%[27] 衰退背后的结构性原因 - 德国日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缓慢,日本政府直到2024年7月才宣布淘汰软盘,修改了1000多项法案[31][32] - 日本使用AGI的人数仅有9%,而中国接近60%居世界第一,美国超过50%[33] - 德国被称为“数字化绿洲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对数字化投资谨慎,优先维护传统业务[33] - 根据《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美两国独角兽数量超过七成,前30名中无一家德国或日本企业[36] 中国企业的崛起与替代 - 在2014-2020年,中国企业收购了300家德国公司,包括均胜电子收购普瑞、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等案例[40] -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有15家企业入围全球百强榜,4家进入前50,中国企业息税前利润率5.7%为全球最高,高于欧洲的3.6%和韩国的3.4%[40] - 中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单项冠军企业1500多家[41] - 赫尔曼·西蒙识别出的中国隐形冠军数量从约100家增至300家,如运城制版集团、义乌双童吸管(占世界30%份额)、中集集团等[41]
2025-1993年上市公司科技型企业数据(省级、城市地级市,县域
搜狐财经· 2025-10-22 13:42
数据集概览 - 数据集包含超过2.4万个样本,覆盖8000多家企业,涵盖中国大陆A股、中国香港港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 [1] - 数据时间跨度为1993年至2025年,其中2025年为部分数据,非全年数据 [1] - 数据来源为中国科技部及各省市科技厅,经汇总爬取整理而成 [1] 科技企业类型 - 科技型企业范围包括12种类型,如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 [1] - 具体类型涵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 [1] 数据指标与用途 - 数据集具体指标包括股票代码、企业名称、上市类型、科技企业类型、公布日期等13个字段 [1] - 数据用途为衡量上市公司或地区的创新创业水平 [1] 企业示例数据 - 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9日被认定为瞪羚企业 [1] -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4年3月4日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1] -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1月16日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度为2024年 [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三项认定 [1]
“隐形冠军”神话终破灭
虎嗅· 2025-10-21 12:59
隐形冠军理论起源与定义 - 赫尔曼·西蒙提出“隐形冠军”概念,指那些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公众认知度低的中小企业 [1][2] - 初始标准为全球市场份额前两位、年销售额低于10亿美元、公众认知度低,后放宽为世界排名前三或某一大陆第一,年营业额低于50亿美元 [8] - 这些企业深耕细分赛道,在产业链关键节点占据绝对优势,是德国等国家出口的主力 [3][4] 全球隐形冠军分布与作用 - 全球隐形冠军数量为3406家(2023年),德国有1573家,美国350家,日本283家 [9] - 德国每百万居民拥有隐形冠军18.91家,显著高于美国的1.06家和日本的2.25家 [13] - 隐形冠军企业成就了欧美日二战后的经济腾飞,造就了德国50-60年代和日本80-90年代的“黄金十年” [22] 隐形冠军企业案例 - 德国Weckerle公司占据全球85%的口红机器市场份额 [15] - 德国Flexi公司凭借可伸缩狗绳产品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行销90多个国家 [16] - 日本企业在精密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如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等霸占全球芯片材料7成以上份额 [18] - 日本信越化学与胜高SUMCO两家企业拿下全球高纯度硅片一半以上市场 [18] 德国制造业衰退现状 - 德国GDP去年下降0.2%,连续两年萎缩,今年第二季度环比又下降0.3% [27] - 自2021年以来,德国制造业企业破产数量增长80%以上,2024年每6家破产大型企业中就有一家是汽车零部件商 [28] - 博世将裁员1.3万人,累计裁员超过2.5万人;采埃孚计划在德国削减1.1万至1.4万个岗位;大众计划到2030年前让3.5万人下岗 [28] 传统隐形冠军面临挑战 - 168年历史的汽车门锁供应商基克特宣告破产,该公司曾为全球1/3车辆提供门锁系统 [31] - 多家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死亡”名单,包括Gerhardi、马瑞利集团、First Brands Group、Flabeg、伟巴斯特等 [31] - 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成本高企,叠加老龄化加速和中国汽车零部件加速替代,对传统隐形冠军造成冲击 [35] 数字化转型滞后问题 - 日本直到2024年7月才在政府机构中全面淘汰软盘,修改了1000多项法案才得以成行 [40] - 日本正在使用AGI的人数仅有9%,而中国这一数字接近60%,美国超过50% [43] - 德国数字化转型滞后,中小企业对数字化投资谨慎,选择优先维护传统业务 [42] 中国企业的崛起与替代 - 在2014-2020年,中国企业收购了300家德国公司,包括均胜电子收购普瑞、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等经典案例 [51] - 中国已有1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围全球百强榜,4家进入前50,中国企业息税前利润率5.7%为全球最高 [52] - 中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单项冠军企业1500多家 [53] 中国隐形冠军与独角兽发展 - 赫尔曼·西蒙识别出的中国“隐形冠军”数量从约100家增至300家 [54] -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声量显著,全球独角兽榜前30名中无一家德国或日本企业 [37][48] - 典型中国隐形冠军案例包括运城制版集团、义乌双童吸管(占世界30%份额)、中集集团等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