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002230)

搜索文档
数看A股年报“含AI量”:近3800家公司提及,A股掀起“AI+”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6:36
AI在A股市场的渗透情况 - 2024年A股年报中3713家公司提及AI相关表述,占5402家披露年报公司的68.7%,较往年显著提升 [1][2] - 计算机、通信、传媒、银行、电子行业最积极拥抱AI,年报提及AI的公司占比超90%,而能源化工、农业、食品等行业提及率不足三分之一 [18][20] - 广东省A股上市公司"含AI量"全国领先,696家公司在年报中提及AI,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核心企业超1500家 [28] AI产业链企业业绩表现 - AI产业链上游企业(如算力、芯片)业绩最佳,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均超过中游与下游企业,例如寒武纪2024年营收大增65.56%并首次连续两季度盈利 [5][7] - 全志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626%,位列AI产业链企业增速榜首,主要因下游需求回暖带动出货量创新高 [10][11] - 部分企业仍处增收不增利阶段,AI产业投资正从事件驱动转向业绩驱动,选股需更注重基本面兑现 [17] AI技术商业化与跨界应用 - 3713家提及AI的企业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平均比例较2023年翻倍,例如慕思股份研发投入2.05亿元(同比增10.51%),其中60%投向智能化技术 [4] - 传统行业通过跨界AI实现增长,如莲花控股智能算力业务收入8064.34万元(同比增104倍),毛利率达42.45% [23] - AI应用场景多元化:金融业用于信用分析、传媒业合成短剧、零售业客群分析、房地产业图纸审查等 [22] 政策与区域发展动态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人工智能+"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多地出台政策支持AI场景建设,如广东、江苏 [24][26] - 广深"双核"带动广东AI竞争力,形成差异化协作体系,方大集团、万孚生物等粤企已通过AI赋能高铁识别、医疗诊断等业务 [28][31] - 低成本开源技术降低AI应用门槛,加速与各行业融合,AI被视为驱动终端硬件革命和应用落地的关键 [31][33]
又一上市公司总部落户武汉 , 下月就将进驻
长江日报· 2025-05-07 14:37
公司动态 - 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基地已基本建成 正在办理验收和交付手续 预计6月进驻 [1][4] - 华中总部基地由武汉经开产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 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5] - 基地设有讯飞人工智能华中研究院 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 开放实验区及配套服务设施 [5] - 该基地是继合肥总部外最大规模区域平台和研发中心 将整合湖北地区业务 [5] 基地规划 - 基地设计融入一流规划理念 建立功能复合 场景多元 高效通达的办公园区环境 [5] - 办公空间与休闲 社交 学习空间有机融合 满足多元工作场景需求 [5] - 规划完整步行和骑行网络连接各功能区 绿地率超过40% [5] - 建筑设置连续露台 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系统 形成多层次生态景观 [5] 研发方向 - 华中总部将围绕智能语音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等领域开展研发创新 [5] - 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 医疗 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5] 公司背景 - 科大讯飞是亚太地区知名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 [5] - 专注智能语音 认知智能等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5] - 持续赋能教育 医疗 金融 汽车 城市 运营商 工业等行业赛道 [5]
科大讯飞:收入快速增长,持续迭代AI模型-20250502
太平洋· 2025-05-02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2024年收入233.43亿元 同比增长18.79% 归母净利润5.60亿元 同比减少14.78% 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46.58亿元 同比增长27.74% 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 同比增长35.68% [4] - 整体收入保持高速增长 2024年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开放平台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智慧城市、运营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 智慧汽车、企业AI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5] - 持续迭代模型 4月20日 讯飞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重大升级 24年10月24日 讯飞星火V4.0 Turbo正式发布 七大核心能力全面超过GPT - 4 Turbo [6] - 实现AI应用落地 依托星火大模型 公司来自于AI的收入主要围绕智慧教育等业务 并加快在运营商等行业赛道的应用落地 [6]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39/0.61/0.83元 [6] 相关目录总结 股票数据 - 总股本/流通为23.12/21.89亿股 总市值/流通为1084.88/1027.37亿元 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59.37/32.66元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3343|27780|33400|40500| |营业收入增长率(%)|18.79%|19.01%|20.23%|21.26%| |归母净利(百万元)|560|912|1404|1915| |净利润增长率(%)|-14.78%|62.81%|53.92%|36.45%| |摊薄每股收益(元)|0.24|0.39|0.61|0.83| |市盈率(PE)|201.33|118.95|77.28|56.64|[8]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货币资金(百万)|3563|3387|4927|5625|5908| |应收和预付款项(百万)|13006|15912|17536|21078|25552| |存货(百万)|2459|2847|3533|4222|5078|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21200|24062|28026|33187|39090| |固定资产(百万)|4394|5037|4286|3534|2782| |资产总计(百万)|37831|41479|43922|47473|51982| |负债合计(百万)|20099|22764|24735|27564|31087| |归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17032|17793|18332|19159|20287|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17732|18715|19186|19909|20895|[11][12] 利润表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19650|23343|27780|33400|40500| |营业成本(百万)|11267|13391|15900|19000|22850| |销售费用(百万)|3584|4083|5000|6012|7290| |管理费用(百万)|1370|1455|1945|2338|2835| |营业利润(百万)|429|282|1018|1508|2017| |利润总额(百万)|420|229|908|1398|1907| |净利润(百万)|613|507|844|1300|1774| |归母股东净利润(百万)|657|560|912|1404|1915|[11][12]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经营性现金流(百万)|350|2495|1950|1297|1063| |投资性现金流(百万)|-3979|-3305|-244|-21|7| |融资性现金流(百万)|2830|539|-167|-577|-788| |现金增加额(百万)|-790|-272|1540|698|283|[12][13] 预测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毛利率|42.66%|42.63%|42.76%|43.11%|43.58%| |销售净利率|3.35%|2.40%|3.28%|4.20%|4.73%| |销售收入增长率|4.41%|18.79%|19.01%|20.23%|21.26%| |EBIT增长率|-55.81%|78.30%|134.99%|53.92%|36.45%| |净利润增长率|17.12%|-14.78%|62.81%|53.92%|36.45%| |ROE|3.86%|3.15%|4.97%|7.33%|9.44%| |ROA|1.73%|1.28%|1.98%|2.84%|3.57%| |ROIC|1.33%|3.34%|3.20%|4.80%|6.31%| |EPS(X)|0.28|0.24|0.39|0.61|0.83| |PE(X)|165.64|201.33|118.95|77.28|56.64| |PB(X)|6.31|6.28|5.92|5.66|5.35| |PS(X)|5.47|4.79|3.91|3.25|2.68| |EV/EBITDA(X)|51.15|41.57|41.91|36.06|32.80|[12]
AI助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环球网资讯· 2025-05-01 21:19
AI重塑城市数字化转型 - AI正全面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加速迈向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自进化的智能城市(AI CITY) [1] - 人工智能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能力,数据是AI技术发展的基础燃料,需夯实城市数字化转型底座、丰富高质量数据供给、创新"人工智能+"应用 [1] - 中国城市已迈入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需基础设施、数据治理、共性能力、场景应用共同驱动,新一代AI扩展城市数智化边界,繁荣智能化应用新生态 [1] 城市数智化转型实践案例 - 武汉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平台,统筹"一朵云""一张网",布局智能算力中心,推动AI参与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 [2] - 香港聚焦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数字治理,建设政府云端基础设施、大数据分析平台、区块链平台、AISC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2] - 宜兴联合华为和软通打造城市安全治理智能体,基于昇腾和鲲鹏算力、盘古和DeepSeek大模型,孵化"天机镜"城市安全AI大模型 [2] 行业生态与合作动态 - AI正从简单辅助深入核心系统,从局部优化走向系统级整合,"城市AI+"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3] - 华为联合武汉、宜兴及13家合作伙伴成立"AI CITY@城市智能体生态联盟",推动城市智能体生态建设 [3] - "城市智能体算力底座——平潭两岸融合智算中心"正式揭牌,强化算力基础设施支撑 [3]
国产六大推理模型激战OpenAI?
创业邦· 2025-04-30 18:09
大模型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春节前DeepSeek-R1模型发布成为行业分水岭,重新定义中国大模型叙事逻辑 [8][10] - 2023年国内开启"百模大战",2024年"AI六小虎"成为主角,智谱累计融资40亿元,月之暗面融资超13亿美元 [10] - 2025年行业主题转变为"六大推理模型迎战OpenAI",百度、阿里、字节、腾讯、科大讯飞等厂商快速跟进发布推理模型 [10][19] 技术路线演变 - OpenAI模型体系分为GPT系列和o系列,2024年o1发布标志转向"结构化推理"能力 [12][15] - 大模型范式从预训练参数Scaling Law转向强化学习推理计算新Scaling Law [15] - GPT系列将逐步退出,GPT4将于2025年4月30日退役,完全被GPT4o取代 [15] 国内主要厂商动态 - DeepSeek-R1训练成本仅56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公司数千万美元投入,具有极致性价比 [23] - 百度文心X1采用"思维链-行动链"协同训练,可自动拆解复杂任务为20多个推理步骤 [23] - 科大讯飞星火X1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在重点行业测试中超越OpenAI和DeepSeek [25] - 字节豆包模型价格降至0.0008元/千Tokens,主导行业价格战 [25] - 腾讯混元通过集团资源倾斜实现逆袭,2025年春节后获得重点推广 [2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六大推理模型水平接近OpenAI o3,部分测试指标实现超越 [22] - 模型性能只是客户选择标准之一,还需考虑数据、生态等多方面因素 [25] - AI六小虎面临转型压力,方向与大厂重合但资源依赖大厂 [28] 国产化进程 - 英伟达可能暂停RTX 5090D供应,加剧行业"卡脖子"风险 [28] - 科大讯飞通过四大核心技术优化实现MoE模型集群推理性能翻倍 [28] - 全栈国产化大模型有望成为新主流,摆脱国际环境制约 [28][29]
打造智慧政务服务新范式 科大讯飞AI政务助理亮相2025数字中国
经济网· 2025-04-30 16:07
科大讯飞政务AI产品发布 - 公司在2025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推出三大政务领域"数字助理"产品 包括"AI政务咨询导办数字人""AI政务办公助理""AI政务综窗助理" [1] - 产品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 + DeepSeek"双引擎多模态技术 实现政务办事全流程智能化转型 [1] - 三大产品分别针对企业群众咨询 政务大厅窗口服务和政府办公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1] AI政务导办数字人 - 产品模拟人类外貌语言行为 集成多模态降噪 语音转写 智能咨询等技术 [3] - 在嘈杂环境中精准拾音 支持高频事项快速扫码办理和取号分流 [3] - 已在合肥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 覆盖1800多个事项 显著节省群众等待时间 [3] AI政务综窗助理 - 系统具备智能化辅审能力 可快速定位事项 批量上传分类材料 进行交叉对比预审 [5] - 支持辅助咨询 事项推荐 材料辅审 表单预填等功能 提升窗口服务效率 [5] - 覆盖合肥1800多种标准化事项 试点窗口收件比例达80% 事项推荐准确率90% [5] - 收件时长最高缩短87% 办件登记效率提升5倍 [5] AI政务办公助理 - 产品可快速生成规范公文 一键排版 整个流程不到2分钟 [6] - 解决公文起草 纠错排版 文件解读 语音转写等政府办公高频需求 [6] - 支持本地化部署 数据加密不出域 符合行业安全保密要求 [6] 行业影响 - 公司持续打造智能解决方案 提升政务服务便捷性和温度 [6] - 人工智能技术为政务服务注入新动能 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1] - 科技创新红利惠及市民 改善政务办事体验 [3][5][6]
科大讯飞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 刘庆峰称自主可控将迎更多市场机遇
中国经营报· 2025-04-30 05:5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重返双位数增长 [2][3] - 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下降14.78%,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及坏账减值损失 [2][6] - 2025年一季度亏损1.93亿元,但2024年下半年净利润已转正 [6] - 销售回款近230亿元,回款率达98% [3] 业务分项 - 智慧教育营收同比增长29.94%,智慧医疗增长28.18%,开放平台增长31.33%,智能硬件增长25.07%,智慧汽车增长42.16%,企业AI解决方案增长122.56% [3] - 信息工程业务和数字政府业务营收分别下滑10.80%和9.36%,因主动调整G端项目策略 [3] - 根据地业务收入占比从65%提升至70%,产线数量从60条缩减至46条 [5] 战略与研发 - 2024年新增研发投入7.4亿元,用于大模型研发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6] - 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大模型底座已铺开,商业化落地加速 [6] - 核心技术平台实现全面自主可控,供应链以内需为主 [7] 行业机遇 - 教育业务受益于政策支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债或加大投入 [4][8] - 医疗业务因普惠性质有望成为专项债重点支持方向 [8] - 中美科技博弈下,自主可控大模型需求提升,公司国产算力生态投入形成比较优势 [7][8] 市场地位 - 教育示范区建设中公司标杆项目占比超50%,百强校AI示范占比70%-80% [5] - 学习机等C端硬件市场表现强劲,2023年翻倍增长,2024年一季度接近翻番 [5] - 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仅0.68%,未来国际化业务或逐步恢复 [7][8]
深耕主业 多点开花 上市企业加码研发投入
中国证券报· 2025-04-30 05:43
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2024年A股4233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5859亿元 [1] - 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达22家,其中9家超过200亿元 [1] - 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比亚迪以541.6亿元研发投入位居榜首,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中铁紧随其后 [2] 行业分布 - 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中,建筑行业8家,汽车行业4家,通信行业4家,家用电器行业2家,电子元器件行业2家 [2] - 新能源汽车、通信、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研发投入创新高,宁德时代、中国中车、美的集团、中国联通、海康威视、长安汽车等均超100亿元 [2] 公司案例 - 比亚迪持续深化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核心技术研发,推出"超级e平台"、闪充电池等新产品 [2] - 宁德时代近十年研发投入超700亿元,2024年近200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欣旺达2024年研发投入超33亿元,同比增长显著,支撑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领域突破 [3] - 中航光电全球布局17个研发机构,年度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销售额的10%以上 [3] - 瑞斯康达2024年研发投入3.2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23.4%,成为国内领先的光网络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3] 多元化布局 - 瑞斯康达由"接入网"供应商提升至"承载网"供应商,迈向智能服务和网络自动化领域 [3] - 中航光电在大功率充电技术、铝代铜轻量化技术、集成化技术、智能网联高速传输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发布车规级全铝高压解决方案 [4] - 伯特利持续巩固线控制动技术领先地位,加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产业化进程,深化电动转向与悬架技术创新 [4] AI领域投入 - 科大讯飞2024年研发投入45.8亿元,同比增长19.37%,占营业收入19.62%,新增大模型研发投入7.4亿元 [4][5] - 海康威视深度融合前沿AI大模型技术,推进数字化新产品迭代优化,加速"显示+AI+算力"融合创新 [5][6] - 伯特利建立AI研发小组,聚焦开发深度的强化训练大模型、开展基于AI的智能底盘控制探索 [6] - 海尔智家全面拥抱AI,通过AI科技、AI场景、AI生活布局,加快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模式 [6]
上市公司年报勾勒中国经济“向新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4-30 05:43
核心观点 - 上市公司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驱动转型的核心力量,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1] - 头部企业向AI、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倾斜,加快宏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直接反映行业景气度、技术变迁和宏观经济变化,为研判经济增长提供微观证据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200家企业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2% [2] - 339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28家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2] - 智微智能、江波龙、英力股份、远航精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0% [2] - 海天瑞声、倍轻松、杰美特、微创光电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00% [2] - 思特威、生益电子、德明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000% [2] - 智微智能智算业务毛利率达81.89%,成为新增创收板块 [2] - 海天瑞声智能语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境外业务扩张成为新增长极 [2] - 科大讯飞2024年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AI大模型覆盖300多个应用场景 [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 291家企业中135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7家营收同比增长,189家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3] 新材料产业 - 285家企业中13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 - 明志科技、志特新材、大地熊、南亚新材、光智科技等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00% [3] 生物医药产业 - 265家企业中12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家营收同比增长,140家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3] 新能源产业 - 太阳能和风能领域企业面临营收压力,但多数仍加大研发投入 [4] - 比亚迪2024年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 [4]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40%,市占率提升至33.2% [4] - 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9.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1%,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全球市占率分别达37.9%、36.5% [4] 技术迁移与新赛道布局 - 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产品"含新量",夯实行业竞争"护城河" [4] - 人形机器人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多家企业累计投资超百亿元布局核心零部件 [4] - 夏厦精密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核心增长方向,加速布局工业机器人新结构减速器研发及产业化 [5]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中科星图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32.57亿元,同比增长29.49% [5][6] - 中国电信通过控股国盾量子实现量子产业链上下游深度整合,积极布局"量子+"应用场景 [6] 多元化市场布局 - 蓝思科技深化全球化布局,2024年国外销售占比58.63%,营收409.78亿元,同比增长11.33% [7] - 中际旭创2024年境外市场收入占比86.81%,境内市场收入31.46亿元,同比增长91.32% [7] - 中际旭创设立专门子公司开拓国内市场,预计2025年国内订单和收入将增长 [7]
数据资产入表元年 92家公司交出年度成绩单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04:02
数据资产入表整体情况 - 2024年是数据资产入表元年,共有92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入表总额达24.95亿元 [1] - 数据资产入表公司数量从一季报17家、半年报40家、三季报55家增至年报92家,入表总额从一季报0.79亿元增至年报24.95亿元 [2] - 中国移动、云中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4家公司数据资产入表金额过亿元,分别为6.16亿元、4.15亿元、3.79亿元和3.71亿元 [2] 行业分布特点 - 计算机、通信行业领跑数据资产入表,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公司开始尝试 [1] - 数据资产入表公司广泛分布在23个行业,计算机、交通运输、通信、传媒、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更为活跃 [2] 会计处理方式 - 无形资产成为主要入表科目,超过60家公司将数据资产计入"无形资产",总额超过13亿元,占比约60% [3] - 20多家公司将数据资产计入"开发支出",少数公司计入"存货" [3] - 多数企业数据资源的摊销年限集中在3年至5年 [3] 对企业的影响 - 数据资产入表能优化财务报表,影响公司资产规模与净利润,如国源科技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283.91万元,增长33.87% [3] - 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数据交易、共享、增值服务提供基础,如中国联通通过行业数据库和模型入表支撑数据产品服务收入 [3] 规范化挑战 - 并非所有数据资源都能够成为资产,数据资产判定最为严格,上市公司普遍面临鉴别困难 [4] - 一些上市公司尽管具备数据资产基础,但在入表时较为谨慎,如应流股份、福石控股等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数据资产金额为零 [5] - 福石控股子公司持有的数据资源评估价值为1492.53万元,但基于谨慎性原则尚未进行资本化 [5] 政策背景 -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明确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与会计处理适用准则 [2] -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提出围绕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等重点环节试点探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