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002459)
搜索文档
晶澳科技(002459)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持续督导保荐总结报告书
2025-05-12 19:47
公司资本 - 公司注册资本为3,309,670,663元[1] 募集资金 - 2023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8,960,307,700元[3]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8,933,848,025.97元[3] - 募集资金于2023年7月24日全部到位[3] 持续督导 - 持续督导期至2024年12月31日[4] - 督导期届满未用完资金,保荐人继续督导[14] 合规情况 - 保荐期公司无重大事项需处理[8] - 公司建立并执行信息披露制度[11] - 公司募资使用与披露一致[13]
晶澳科技(002459) - 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5-12 19:45
会议情况 -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5月12日召开,9名董事全出席[2] 转股价格决策 - 公司股票触发“晶澳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本次不修正[2] - 未来一个月再触发也不提出修正方案,议案6票同意[2][3] - 关联董事靳保芳等回避表决[3]
100观察丨雷军微博分享近况 企业创始人的“艰难时刻”引发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1 16:46
小米集团-W(HK01810) - 创始人雷军透露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阶段,情绪一度低落但通过静心思考有所收获 [1][10] - 品牌通过创始人"脆弱性"策略构建情感保护层,利用"参与感"基因将情感表露转化为用户社群共情 [1] - 长期品牌价值仍需依赖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与企业实力提升 [1] 美团-W(HK03690) - 推出即时零售行业首个全流程服务保障计划"安心闪购",覆盖服务体验、履约配送、售后保障三方面14项举措 [2] - 战略意义在于通过标准化服务抢占用户心智,巩固即时零售领域"护城河" [2] 贵州茅台(SH600519) - 张艺兴成为茅台文旅代言人,相关微博转发量超100万次 [3] - 代言人选择体现品牌年轻化战略,瞄准Z世代增量客群推动"酒旅融合" [3] 京东集团-SW(HK09618) - 京东"618"大促提前至5月31日启动,叠加"国家补贴""百亿农补"等四重补贴 [5] - 核心逻辑是通过差异化补贴组合重构价格心智,塑造"低价"平台形象 [5] 晶澳科技(SZ002459) - 与澳大利亚NSEG、YES Group签署MOU协议,约定2025年供货250MW高效光伏组件 [6] - 合作方为澳洲领先光伏企业,彰显产品在复杂地理气候下的适应性 [6] 宁德时代(SZ300750) - 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体积利用率提高45%,能量密度提升50% [7] - 采用高能量密度电芯,具备五年零衰减特性,单机容量可为150辆家用电动车充电 [7] 联想集团(HK00992) - 发布覆盖个人、企业、城市场景的超级智能体矩阵,包括感知交互、认知决策等核心功能 [8] - 标志从硬件商向AI服务商转型,但大规模应用需验证技术稳定性与用户接受度 [8] 阿里巴巴-W(HK09988) - CEO吴泳铭内网发帖呼吁回归创业初心,强调AI科技革命下需以创业者心态开启新征程 [9] - 组织变革或助力"AI+消费"场景规模化落地,重塑增长曲线 [9] 百度集团-SW(HK09888) - 百度Apollo与神州租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汽车租赁服务 [11][12] - 合作聚焦"科技+文旅"融合,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在多元化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11][12]
“光伏教父”跌落神坛?减员25%后,谋求港股IPO
凤凰网财经· 2025-05-10 22:2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靳保芳从河北宁晋县电力局局长转型创业,1996年以350万元启动资金创立晶隆半导体厂,引入日本技术生产单晶硅,成为国内光伏上游材料开拓者 [4] - 2005年成立晶澳太阳能,两年后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 [4] - 2018年推动私有化退市,2019年借壳天业通联回归A股,市值一度达1700亿元峰值 [4] 产能扩张与行业现状 - 2019-2024年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从114.3亿元增至448.28亿元,产能扩张近4倍 [6] - 光伏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达1447GW、1160GW、1193GW、1428GW,远超2025年国内新增装机量预测值215-302GW [6] - 公司市值从巅峰1700亿元缩水至321亿元,不足五分之一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01.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净利润巨亏46.56亿元(2023年盈利70.39亿元),第四季度单季亏损41.72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延续亏损态势,净利润-16.38亿元同比减少239.35%,营收同比下降33.18% [8] - 毛利率从2023年18.13%降至2024年4.48%,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6.71% [8][9] 负债与资金压力 - 资产负债率达76.33%创十年新高,短期有息负债超320亿元,货币资金255.54亿元 [11][13] - 港股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偿还2025年5月后到期银行贷款(利率3.50%-3.80%) [14] 市场战略调整 - 境外营收占比从2019年71.7%降至2024年57.6%,但境外收入规模增长252亿元高于境内237亿元 [15] - 计划通过港股IPO资金在海外建厂扩产能并加强全球营销,但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3.57%至9.87亿元 [15][16] 人员结构调整 - 2024年员工总数从50258人减至37289人,裁员25.8%,生产人员减少12674人,技术人员减少323人,销售人员增加172人 [16][17]
晶澳科技(002459) - 关于举行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5-08 18:15
财报披露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及摘要于2025年4月25日披露[2] 业绩说明会 - 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13日15:00 - 16:30举办,采用网络文字交流方式[2] - 出席人员包括董事兼副总经理杨爱青等[3] - 投资者可于2025年5月12日17:00前提问题[4]
晶澳科技(002459) - 关于2025年度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5-08 18:15
担保额度 - 2025年度新增担保额度总计不超880亿元[2] - 向资产负债率70%以上对象新增担保额度不超568亿元[2] - 向70%以下对象新增担保额度不超312亿元[2] 担保数据 - 2025年4月实际新增担保额21.07亿元[3][4] - 截至4月30日,2025年度累计新增担保额137.71亿元[4] - 截至4月30日,公司担保余额为519.25亿元[6] 担保情况 - 公司及下属公司无第三方担保、逾期担保等情况[6]
建信期货多晶硅日报-20250508
建信期货· 2025-05-08 07: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晶硅期货价格破位下行未探底 现货周度价格保持弱势 盘面破位后将继续弱势震荡探底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与展望 - 多晶硅期货PS2506收盘价35520元/吨 跌幅3.14% 成交量135166手 持仓量63290手 净增9467手 [4] - 现货周度价格保持弱势 N型致密现货均价下跌至3.56万元/吨 [4] - 光伏终端“抢装”进入尾声 5月后光伏进入政策真空期 出口改善预期偏弱 企业端减产预期低 丰水季或增产 累库压制价格反弹 政策真空期勿抄底 [4] 行情要闻 - 截至05月07日 多晶硅仓单数量30手 与上一交易日持平 [5] -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2025年一季度分别亏损14.36亿元、13.9亿元、16.38亿元、13.2亿元 合计57.84亿元 隆基绿能同比减亏 其他三家企业分别同比下降218.2%、239.35%、355.88% [5]
年报盘点|四大光伏组件厂业绩集体下滑,股价最高跌去三成
第一财经· 2025-05-07 20:00
行业表现 - 2024年光伏组件行业四大厂商中仅晶科能源实现盈利0.99亿元(同比减少98.67%),隆基绿能净亏损86.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07.5亿元),晶澳科技净亏损46.56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70.39亿元),天合光能净亏损34.4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55.31亿元)[1][2] - 行业集体亏损主因包括光伏组件价格下跌(隆基绿能硅片和组件价格同比降61%和39%)及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隆基绿能计提87亿元,天合光能计提31.06亿元)[2][3] - 四家公司2024年股价均下跌:晶澳科技跌幅31.25%(最大),隆基绿能跌30.56%,天合光能跌30.09%,晶科能源跌17.63%(最小)[4] 公司营收与出货量 - 晶科能源营收924.71亿元(同比-22.08%),组件出货92.87GW;隆基绿能营收825.8亿元(同比-36.23%),电池组件出货82.32GW;天合光能营收802.82亿元(同比-29.21%),组件出货超70GW;晶澳科技营收701.21亿元(同比-14.02%),电池组件出货79.447GW(含自用1.544GW)[1] 亏损原因分析 - 隆基绿能亏损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下行、技术迭代导致资产减值损失87亿元、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损失4.86亿元[2] - 晶澳科技提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国际贸易环境严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影响业绩[2] - 天合光能明确组件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业务盈利能力下滑,计提信用减值损失5.08亿元和资产减值损失25.98亿元[2][3] 晶科能源差异化表现 - 晶科能源成为行业唯一盈利企业,计划2025年底完成40%以上产能升级改造,沙特项目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美国2GW组件产能2024年底满产运营,正推进GDR发行及德国上市[3]
一周港股IPO:赛力斯、晶澳科技等多家公司谋求“A+H”两地上市
财经网· 2025-05-07 19:06
递表公司概况 - 上周(4月28日至5月4日)共有16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3家公司进入招股阶段,暂无公司上市 [1] - 递表公司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医疗设备、通信技术等多个行业 [1][3][4][5][8][9][10][13][14][16][17][18][19][20] 重点递表公司详情 赛力斯集团 - 4月28日递表,中金与中国银河国际担任保荐人,拟以"A+H"模式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2016年A股上市(代码601127),2021年发布"问界"品牌,2024年交付量达38.71万辆(同比+268%),NPS值82%居行业榜首 [2] 晶澳科技 - 4月28日递表,中信证券与中金担任保荐人,拟"A+H"上市 [3] - 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三(市场份额12.3%),连续10年位列全球前四 [3] - 2007年纳斯达克上市,2019年回归A股(代码002459) [3] 宏业基 - 4月28日递表,招商证券国际独家保荐 [4] - 华南最大非国有岩土工程企业(按2024年营收计) [4] 果下科技 - 4月28日递表,光大证券国际独家保荐 [5] - 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量第十(中国供应商),多用途储能系统装机量第八 [5] 伯希和 - 4月28日递表,中金与中信证券联席保荐 [6][7] - 中国本土三大户外服饰品牌之一(2024年市场份额5.2%) [7] 湖南鸣鸣很忙 - 4月28日递表,高盛与华泰国际联席保荐 [10] - 2024年GMV达555亿元,门店14394家(58%位于县城与乡镇),SKU数量3380个 [10] 特斯联 - 4月30日二次递表,中信证券与海通国际联席保荐 [14] - 中国前五公域AIoT产品提供商,业务覆盖全球160个城市 [14] 普爱医疗 - 4月30日二次递表,国泰君安国际独家保荐 [16] - 中国第二大医用X射线成像系统供应商(市场份额7.6%),移动式C形臂市场份额20.6%居首 [16] 建邦高科 - 5月2日递表,中信建投国际独家保荐 [20] - 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光伏银粉生产商(市场份额9.9%) [20] 招股公司动态 - **博雷顿(01333.HK)**:拟发行1300万股H股,定价18港元/股,5月7日上市 [20] - **钧达股份(02865.HK)**:拟发行6343.23万股H股,价格区间20.4-28.6港元,5月8日上市 [21] - **沪上阿姨(02589.HK)**:拟发行241.134万股H股,价格区间95.57-113.12港元,5月8日上市 [21] 行业趋势 - 4月以来23家A股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包括紫金矿业、晶澳科技、赛力斯等 [21] - 香港证监会拟提高三大股票指数衍生工具持仓限额,新规预计2025年7月生效 [22]
光伏裁员,先拿哪些岗位“开刀”?
钛媒体APP· 2025-05-07 16:50
行业整体状况 - 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严重困境,四大主材主流产品价格跌幅均超过29%,叠加美国关税壁垒冲击,近半数A股光伏上市公司陷入亏损[2] - 行业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员工变动与经营业绩高度相关,ST聆达裁员幅度达86.67%,ST泉为裁员51.99%,多家公司裁员比例超过40%[2] - 光伏主材企业员工普遍下降,而逆变器企业员工普遍增长,辅材和设备企业存在分化[4] 龙头企业表现 - 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裁员比例分别为41.07%和49.57%,二者分别为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榜头两名,但2024年营收均下降超20%[3] - 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从2023年盈利107.51亿转为2024年亏损86.18亿,晶科能源净利润暴跌98.67%至9893万[3] - 通威股份裁员比例仅1.21%,员工总数超5.5万人,反超隆基和晶科[3] - 阳光电源是TOP10中唯一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员工总数同比增长26.3%[3] 人员结构调整 - 隆基绿能生产人员减少53.33%,职能人员减少53.6%,技术人员减少42.8%,销售人员增加22.56%[5] - 隆基人员结构变化明显,生产人员占比降至60%以下,技术人员占比增至25.86%,高学历员工占比提升[5] - 裁员带来成本节约,隆基直接人工成本减少7.16%,薪酬支出下降33.53%,管理费用下降30.22%[6] - 研发费用同比降低20.48%,与2023年研发费用飙升78.08%形成鲜明对比[6] 经营与成本压力 - 隆基2024年营收下降36.23%,高于成本降幅27.79%,毛利率降至7.44%,硅片业务毛利率为-14.31%[6] -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减产停产,前期大幅扩产导致产能远超实际需求[4] - 2025年一季度部分企业业绩环比回暖,但行业仍高度承压[9] 国际化与境外员工 -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东南亚四国产能,部分工厂关闭或转战他国[9] - 阳光电源海外员工1774人,同比增长16.86%,但增速较2023年的58.1%有所下降[10] - 企业可能转向中东或其他东南亚国家布局,境外员工变化有待观察[10] - 天合光能等公司在美国进行股权置换等操作以应对政策风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