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002594)

搜索文档
风雨燕飞翔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4:08
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 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 较2020年同期增加128家 [2] -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1.14万亿元 同比增长15.9% [2] - 2024年深圳实现GDP 3.68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2025年上半年GDP 1.83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8] 企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影石创新成为全景相机全球销冠 海外市场贡献超70%营收 年均毛利率超50% [1] - 佰维存储2020至2024年营收增长约3倍 净利润增长约5倍 [2] - 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支出合计1967亿元 同比增长10.8% [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20% 拥有产业链企业2700余家 [3] - 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车企 [3] - 比亚迪深汕工厂实现每分钟一辆新车下线产能 [3]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 深圳聚集超2300家低空经济企业 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 [4] - 完成载货飞行超170万架次 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城市 [4] - 中信海直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300公里飞行任务 [4]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 上市企业34家 [5] - 拥有独角兽企业9家 摩根士丹利百强名单中7家企业上榜 [5]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实现多场景复杂任务协同作业 [5] 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 2024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4710.5亿元 占GDP比重12.8% [6] - 银行业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 保险公司总资产7.3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6] - 证券公司23家 基金公司32家 均居全国第二 [6] 资本市场融资成效 - 2024年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 募资93.92亿元 [7] - 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超50% 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7] - 华大基因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累计融资30亿元 实现多领域产业化落地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 占GDP比重42.3% [5] - 政府引导耐心资本服务"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7] - 越疆科技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获深创投长期投资支持 [7]
【环球财经】比亚迪泰国首次出口电动车至欧洲
新华财经· 2025-08-25 23:18
公司动态 - 比亚迪泰国工厂首次向欧洲市场出口电动车 数量超过900辆 目的地包括英国 德国和比利时 [2] - 出口运输由比亚迪自有滚装船"郑州号"执行 这是该船首次从泰国启航驶向欧洲 [2] - 比亚迪泰国工厂生产的DOLPHIN(海豚)车型首次出口欧洲市场 [3] - 比亚迪泰国工厂是公司在海外的首座乘用车生产基地 年产能达15万辆 [3] - 泰国工厂承担连接亚洲 欧洲及其他海外市场的关键任务 [3] 战略意义 - 此次出口象征比亚迪全球供应链与海运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 - 代表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又一次突破 [3] - 泰国工厂作为比亚迪坚持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基地 体现公司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的协调和辐射能力 [3] 行业地位 -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表示此举巩固泰国在区域和全球电动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 - 泰国工业联合会认为这彰显泰国完全有能力成为电动车生产和出口的全球中心 [3] - 事件凸显泰国在全球汽车制造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正成为东南亚新能源车制造与出口的重要基地 [4] - 泰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并支持此类投资以巩固其产业地位 [2] 运营里程碑 - 比亚迪泰国工厂7月完成第9万辆新能源车交付 [3] - 比亚迪选择从泰国出口到欧洲被泰国官方视为国家荣誉 [2]
“硬科技”崛起:15家大湾区企业上榜中国科技50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2:22
榜单概况 - 《财富》杂志发布2025年中国科技50强榜单 这是第二年发布该榜单[1][2] - 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5家企业上榜 领跑全国[2] - 北京 深圳两市作为双核继续引领[2] - 北京 深圳 杭州三城合计共有25家企业上榜 占榜单总数50%[2] - 大模型企业DeepSeek首次入选便空降第二[2] 区域分布 - 粤港澳大湾区上榜15家企业 包含深圳9家 广州3家 香港1家 中山1家 惠州1家[2][3] - 长三角城市群上榜12家企业 包含上海3家 杭州6家 苏州2家 常州1家[2][3] - 京津冀城市群上榜10家企业 包含北京10家 石家庄1家[2][3] - 成渝经济圈上榜4家企业 包含成都3家 重庆1家[3] - 山东半岛城市群上榜4家企业 包含青岛1家 烟台1家 潍坊1家 济宁1家[3] 企业构成 - 大湾区上榜企业包括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老牌龙头 以及大疆创新 大族激光 顺丰 华大基因 文远知行等新兴企业[4] - 企业涵盖通讯 数字科技 新能源汽车 生命科学 低空经济 自动驾驶等领域[4] - 广州金发科技 先导科技 文远知行跻身榜单[9] - 金发科技是全球规模最大 产品种类最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9] - 先导科技手握近5000项专利 过去一年新增专利数量千余项[9] - 文远知行在全球10个国家 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 测试及运营[10] 评价标准演变 - 评价体系从偏重营收 市场份额等"数量指标" 转向聚焦技术话语权 产业链关键性和创新可持续性的"质量指标"[5] - 评价维度深入专利质量 技术自主度 研发投入强度及前沿技术性能等硬核指标[6] - 更加关注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能与规模化落地能力[6] - 标准突出全球竞争力与本土创新的融合[8] 重点企业表现 - 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15% 位列全球第一[7] - 华为麒麟9020芯片国产化率超过90%[7] - 比亚迪在2011年至2024年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7] - 比亚迪拥有超过12万名技术研发人员[7] - 腾讯在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8.6万件 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6万件[7] 产业转型特征 - 展现了广东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与突围[4] - 大湾区从传统制造向技术创新转变 "硬科技"崛起[4] - 从依赖人口红利到拥抱技术红利 从代工组装到自主创新 从模仿追随到引领全球[10]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 聚焦"科技创新强基"和"产业集群培优"两大行动[10]
45年,深企“生命活力”启示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1:10
深圳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年间 民营企业贡献全市50%以上税收 近60%增加值 90%以上就业 形成"6个90%"创新主体格局 [1] - 截至2024年6月 深圳拥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 总市值10.39万亿元 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和第二位 [1] 企业发展历程与产业转型 - 1987年深圳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 催生华为 中兴等民营科技企业诞生 [3] - 90年代形成华强北电子市场 立讯精密 研祥等企业开始成长 2001年后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转型 [3] - 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腾讯 比亚迪 立讯精密随后上榜 [3] - 2020年后在新茶饮 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领域诞生多家"第一股" 包括奈雪的茶(2021年港股上市) 云天励飞 优必选 影石创新等 [4][5] 民营企业与创新生态 - 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达262.3万户 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6家(全国第一)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7万家(全国第二) 民营独角兽企业37家(全国第三) [7] - 深圳初创企业成长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需13.35年 比全国快1.05年 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需13.25年 比全国快1.71年 [8] - 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 增长18.9% 研发投入强度达6.46% 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9]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3% [9] -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2.7% 机器人产业集群增长15.9% 低空与空天产业集群增长26.4% [9]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9.2% 占全国产量22.3% 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9] - 2016-2024年累计出现78家独角兽企业 从智慧物流 智能硬件向人工智能 机器人 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演变 [10] 资本与政策支持 - 深圳提出培育发展"20+8"新兴产业集群 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 [8] - 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以年均15%增长 [9] - 喜茶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600亿元 逐际动力半年内完成5亿元融资 元象科技融资超2亿美元 思谋科技完成超十亿人民币融资 [5]
二手车贬值调查:小米昔日还要加价买,如今一年跌八万
第一财经· 2025-08-25 19:56
行业整体状况 - 二手车市场面临行情低迷、获客成本高企、多数车商处于亏损状态的局面 [1] - 行业自2020年起持续经历剧烈洗牌 大量车商退出市场 交易市场出现大面积空置 [10][12] - 二手车经销商百强榜中近90%车商单车毛利率低于6% 其中35家毛利率低于4% [10] 保值率表现 - 新能源二手车普遍出现"落地打八折"现象 一年车龄纯电动车型保值率大部分仅70%左右 [2] - 三年车龄纯电动车型保值率大部分仅50%左右 比亚迪汉千山翠版本两年掉价超18万元 [2] - 极氪X行驶里程不到200公里的准新车收车价在8折左右 比亚迪海豚800公里车型收车价不到8万元(指导价10万) [2] - 蔚来租电版本二手车保值率极低 原价超40万元的ES6如今报价仅10万元出头 [3] - 特斯拉保值率较高且价格稳定 因市场需求旺盛导致车商之间出现抢车情况 [4] 品牌差异分析 - 蔚来二手车折价主因市场需求低且租电方案设计存在缺陷 转手后租电周期重新计算 [3] - 特斯拉因上海地区存量大多地车商前来收车 车辆流转快虽单车仅赚三五千但周转效率高 [4] - 小米SU7保值率波动剧烈 从上市初期加价销售到一年半后掉价7-8万元 车商高价收车面临亏损 [4][5] - 小米SU7经历明显周期性变化 产能释放后供需关系逆转导致二手车价格大幅跳水 [5] 交易模式特征 - 市场存在鱼龙混杂现象 缺乏固定标准和流程 普遍采用粗放交易模式 [6] - 交易遵循"一车一况一价"基本法则 但对电池衰减等关键指标重视不足 [6][8] - 专业化车商采用第三方检测机构(如查博士)提供车辆检测服务 提升交易透明度 [6][7] - 特斯拉10万公里内二手车电池健康度普遍在90%以上 比亚迪7-8万公里内保持同等水平 [7] 售后保障体系 - 二手车商普遍无法提供大问题售后保障 主要依赖官方质保 [8] - 宁德时代推出二手车政策 提供购车90天5000公里回购维修保障 并与查博士合作构建全维度检测体系 [9] 市场挑战与转型 - 新车市场降价促销对二手车产生分流效应 负面信息强化消费者刻板印象 [11] - 消费者议价权大幅提升 通过网络渠道深入了解车辆状况 压缩车商利润空间 [11] - 车商成本显著提高 需承担线上获客、维保检测、金融服务对接等多重成本 [11] - 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专业化路线 专注1-2个品牌以降低经营风险 [12] - 实现盈利的车商主要为专业化精细化运营者 或做批发业务赚取1%-2%毛利的渠道商 [12]
自主品牌销量破局,全球车型之问待解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5 19:51
自主品牌市场表现 - 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70% 创历史新高 [2] - 中国制造汽车占全球销量30% 比亚迪和吉利首次进入全球车企前十名 [2] 全球车型定义与挑战 - 全球车型需具备高可靠性、机械素质和维修便利性 而非高配置堆砌 [2] - 全球车型需适应100多个国家不同环境和路况 普适性优先于配置丰富度 [3] - 自主品牌产品开发周期仅2-3年 主要针对中国市场 而大众高尔夫等全球车型研发周期达5年 含3年全球适应性验证 [7] - 2024年全球最畅销十款车型中无自主品牌 比亚迪海外销量分散于多车型 未形成拳头产品 [8] 配置策略与市场错位 - 欧洲消费者更关注机械素质和长期使用成本 对价格敏感 导致自主品牌顶配车型需减配降价 [3] - 自主品牌信息娱乐系统故障率达合资品牌2.3倍 因配置堆砌压缩验证周期 [3] - 问界M9单月销量突破3.5万辆 依赖华为鸿蒙座舱和投影巨幕等智能化配置 [3] 维修体系与设计理念 - 全国仅12%汽修工人接受过新能源车维修培训 60%传统技工无法独立完成维修 [5] - 丰田全球车型坚持维修友好型设计 常用易损件易更换 关键系统有跛行回家模式 [5] - 新能源汽车高度集成化 类似智能手机 而传统燃油车可拆解如机械手表 [5] 全球化路径与战略 - 全球化需先打造全球车型再推动运营 而非相反 [7] - 自主品牌出海分两种路径:主攻新兴市场或进入欧洲高端市场 但均缺乏全球车型支撑 [7] - 领克01针对中东高温沙尘环境重新设计空调滤清器和密封系统 而非增加配置 [10] - 上汽通用五菱Air ev在印尼成功因续驶里程200公里 充电兼容家用插座 维修仅需52个零件 [11] 技术优势与产业生态 - 中国贡献全球70%电池材料和60%动力电池供应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具显著优势 [10] - 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在-30℃~60℃环境下稳定工作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全球适配 [10] - 宁德时代在德国和匈牙利建电池工厂 比亚迪在泰国和巴西布局生产基地 形成本地化服务能力 [11] - 长城汽车在慕尼黑设研发中心 雇用当地工程师针对欧洲市场改进产品 [11] 发展目标与方向 - 自主品牌需从卖得多转向走得远 实现从理念到行动的全方位变革 [10] - 规模优势为全球车型奠定基础 但销量规模不等于品牌高度 市场份额不等于技术深度 [11] - 全球车型需企业耐心与远见 以及整个产业生态协同进化 [11]
网约车巨头优步CEO:中国车企创新和发展速度,堪称非凡
观察者网· 2025-08-25 19:2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电动车行业存在超过100家整车厂商 形成自下而上的激烈竞争格局 [3] - 本土市场竞争呈现"适者生存"特征 企业需通过残酷竞争才能胜出 [1][3] - 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当地电动车企业发展 与产业政策形成双向推动 [3] 技术实力与全球地位 - 中国电动车在车载技术、成本和质量方面远超西方竞争对手 [1] - 比亚迪等企业帮助中国主导全球电动车市场 对特斯拉和福特形成竞争压力 [1] - 行业创新速度非凡 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水平 [1][3] 海外投资扩张 - 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企业2022年海外投资达160亿美元 首次超过国内投资的150亿美元 [4] - 电池制造商成为海外扩张先行者 国际化程度显著高于整车企业 [4] - 海外投资占比从过去80%集中在国内转变为海外主导 呈现历史性转变 [4] 企业案例 - 吉利和比亚迪历经严峻考验 成为从中国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全球知名企业 [3] - 优步向Lucid投资3亿美元 将其Gravity电动车用于无人出租车项目 [3]
“中国车企创新前所未有”,他还顺便内涵了马斯克
观察者网· 2025-08-25 19:25
行业创新与竞争格局 - 中国整车厂和电动汽车行业涌现前所未有的创新 [1] - 中国电动汽车在车载技术、成本和质量方面远远优于西方 [1] - 中国有超过100家整车厂商,形成自下而上的竞争格局 [3] - 行业本质是适者生存,本土市场竞争严峻 [1][3] 企业竞争优势 - 比亚迪等车企帮助中国主导全球电动车市场 [1] - 吉利和比亚迪等企业历经严峻考验成为全球知名赢家 [3] - 每个重要城市或省份都支持当地电动车企业发展 [3] - 产业政策引导与市场竞争结合形成两全其美格局 [3] 海外投资扩张 -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去年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国内投资150亿美元 [4] - 海外投资额自2014年来首次超过国内投资,实现历史性转变 [4] - 电池制造商国际化程度更高,是海外扩张先行者 [4] - 整车制造商重心仍主要放在国内市场 [4] 国际行业影响 - 中国电动车产业给美国车企特斯拉和福特带来压力 [1] - 优步向汽车制造商Lucid投资3亿美元用于无人出租车项目 [3] - 中国车企加大对海外工厂投资以增强与全球制造商竞争 [4]
1-7月中国锂电池出口额超411亿美元,7月单月创新高
高工锂电· 2025-08-25 18:34
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1-7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量达25.67亿个,同比增长18.74% [2] - 同期出口额411.43亿美元,同比提升26.2% [2] - 7月单月出口额70.4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6%,环比增长6.77% [2] 出口产品结构 - 动力电池为出口主力,1-7月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出口150.5GWh,同比增长53.1% [2] - 动力电池占比超过64% [2] 主要出口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继续领跑出口 [3] - 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企业出口增速均跑赢行业均值 [3] 区域市场分析:德国 - 德国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国,1-7月对德出口金额7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71%,占总额18.8% [4] - 德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9GWh,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4] - 7月德国电动车销量大幅反弹,PHEV销量同比增长83.6%,BEV销量同比增长58% [4] - 宝马与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亿纬锂能确定合作 [4] - 中国品牌在德国表现突出,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89.6%达1126辆,成为最畅销非欧洲电动车品牌 [4] 区域市场分析:美国 - 美国为第二大出口市场,1-7月出口额74.18亿美元,同比微增0.39%,占比18% [5] - 美国车企仍依赖中国电池,通用汽车计划进口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5] - 美国电动化进程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补贴政策调整和本土供应链建设滞后限制出口增长 [5] 区域市场分析:东南亚(越南) - 越南市场电动化接受度高,VinFast累计交付电动汽车6.8万辆 [6] - 6月VinFast在越南交付超1.1万辆电动汽车 [6] - 越南电动摩托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20.9万辆,同比增长99.2% [7] - VinFast在电动摩托车市场占比超55% [7] - VinFast与国轩高科深度绑定,国轩高科为其核心电池供应商 [8] 储能市场需求拉动 - 储能成为出口新引擎,沙特、智利、澳大利亚与中国企业展开大规模合作 [9] - 海辰储能中标沙特1000MW/4000MWh储能项目,金额3.64亿美元 [9] - 中国企业在沙特中标容量超24GWh [9] - 比亚迪与西班牙Grenergy在智利合作项目总量达6.5GWh [10] - 宁德时代在澳大利亚订单累计规模达28GWh [11] 产业全球化趋势 - 出口从数量扩张转向产业话语权重塑 [12] - 欧洲市场注重产业链深度融合,美国需求波动大,东南亚聚焦二轮车但新能源汽车潜力显现,中东/拉美/澳大利亚以储能为主 [13] - 企业保持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在产业链合作及海外本地化布局方面持续深化 [14]
2025年1-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配套主机厂客户分析
起点锂电· 2025-08-25 18:24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全链条技术产能跃升与GWH级出货"真"元年 [3] - 活动由金钠科技总冠名 天能钠电协办 规模达600+人 [3] - 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金钠科技 天能钠电 维科技术 众钠能源等20余家企业 [3]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2025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22万辆 同比增长38.5% [3]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5.0% 同比提升8.6个百分点 [3] - 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43.52GWh 同比增长40.2% [3]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 装机量前10企业为宁德时代 比亚迪 中创新航 国轩高科 亿纬锂能 欣旺达 蜂巢能源 瑞浦兰钧 正力新能 LG新能源 [8] - CR10市场集中度为95.3% 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8] - 宁德时代装机量153.46GWh 主要配套客户为吉利(19.48GWh) 特斯拉(14.64GWh) 小米(13.31GWh) [7] - 比亚迪装机量81.16GWh 主要配套自身品牌(64.39GWh) 小鹏(5.99GWh) 小米(3.58GWh) [7] 电池技术路线分布 - 磷酸铁锂电池装机276.56GWh 占比80.5% 同比提升7.2个百分点 [8] - 三元电池装机66.63GWh 占比19.4% 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 [8] - 方形电池装机334.29GWh 占比97.3% 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10] - 圆柱电池装机7.28GWh 占比2.1% 主要供应商为LG新能源 国轩高科等 [10] - 软包电池装机1.95GWh 占比0.6% 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10] 技术发展趋势 - 宝马集团宣布大圆柱电池即将上车 将搭载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 [10] - 该举措预计促进4680/4695大圆柱电池应用 提升圆柱电池市场份额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