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002594)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19:0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达155.11亿元人民币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13.79% [1]
比亚迪股份(0121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9 19:02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增长23.30%至人民币3,712.81亿元[22] - 公司营业收入达3,713亿元人民币[26]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0%[42][44] - 归母净利润为155.1亿元人民币[26] - 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55.10亿元,同比增长13.79%[42][4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长13.79%至人民币155.11亿元[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30%,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推动[130][1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3.79%,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推动[130][134] - 毛利润增长18.24%至人民币668.66亿元[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达668.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4%[133][137] - 每股盈利增长9.62%至人民币1.71元[22]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达309亿元人民币[26] - 研发投入为人民币308.80亿元,同比增长53.05%[42][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8.01%,较2024年同期的18.78%下降0.77个百分点[133][137] 业务线表现:新能源汽车 - 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蝉联中国车企及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4]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0%[48][49] - 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025.06亿元,同比增长32.49%[42][44] - 汽车全市场市占率达13.7%,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48][49] - 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30%[48][49] - 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标志全球领先地位强化[113][115] - DM 5.0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刷新至2.6L创全球新低[114][116] - 超级e平台实现量产最高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51][53] - 闪充电池支持10C充电倍率及5分钟充电400公里续航[51][53] - 全球首款量产30,000转电机已投入应用[51][53] - 智能驾驶车型累计销量超71万辆[54][56] - 每日智能驾驶数据生成量超4,400万公里[54][56] - 2025年上半年多品牌协同推动销量快速增长[55][57] - 王朝系列新推出夏/秦L EV/汉L/唐L等车型[58][59] - 海洋系列新推出海狮05EV/海狮07DM-i/海豹06EV等车型[58][59] - 兆瓦级闪充站建设通过自建与合作方式推进[51][53] - 夏插混MPV上市首月销量超过10,000辆[61][62] - 秦L EV上市首周销量超过10,000辆[64][65] - 汉L和唐L上市后连续三个月销量均超过10,000辆[72] - 方程豹品牌在18个月内实现100,000台交付[78][79] - 海狮05EV实现4.65米同级最小转弯半径[68][69] - 汉L和唐L纯电版本搭载兆瓦闪充技术进入1000V高压时代[72] - 海豹06EV是同级唯一搭载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的车型[76][77] - 方程豹品牌跻身交付最快破10万台新势力品牌前三[78][79] - 海狮07 DM-i全系标配天神之眼与DiLink 100智能座舱[73][74] - 秦L EV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和DiLink 100智能座座舱[64][65] - 公司TAI 3纯电SUV上市三个月累计销量突破20,000辆[80][81] - 腾势D9新能源MPV累计销量突破250,000辆[82][83] - 仰望品牌累计销量突破10,000辆[89][90] - 腾势N9全尺寸SUV百公里加速3.9秒[87][88] - 仰望U7旗舰轿车百公里加速2.9秒[92][93] - 腾势N9转弯半径4.65米[87][88] - 仰望U7拥有超过1,300匹马力[92][93] - 新能源客车出口量居行业第一[98][100] 业务线表现:手机部件及组装 -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87.44亿元,同比下降5.54%[42][44] -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在海外大客户整机组装份额持续提升带动出货量和收入同比增长[109] 业务线表现: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 - 动力电池领域开发出高度安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5][9] - 光伏业务拥有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全产业链布局[6][10] - 储能电池业务覆盖电源侧/电网/工商业及家庭储能应用领域[5][9] - 储能业务覆盖电源侧/电网侧/工商业/家庭等多场景应用[101][104] 业务线表现:城市轨道交通 -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发中运量"云轨"和低运量"云巴"产品[8][10] 业务线表现:AI数据中心 - AI数据中心业务实现显著增长[108] - AI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跨越式成长AI服务器大量出货业务强劲增长[110] - 公司AI服务器业务将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高速发展,主要受算力需求增长驱动[128][129] 各地区表现:海外市场 - 境外营业收入为1,354亿元人民币[26] - 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覆盖国家超过110个[26] - 海外销售同比增长1.3倍[94]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94] - 公司海外市场溢价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增强[94] - 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3倍(130%)[96] - 产品覆盖全球6大洲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96] - 滚装船运营数量达6艘[97][99] - 欧洲总部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97][99] - 柬埔寨乘用车工厂正式奠基[97][99] - 海外业务成为关键增长引擎腾势仰望品牌陆续登陆海外市场[1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市场与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产销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30] -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68.5%,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30]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0.2%,连续四个月突破50%[30] - 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08.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3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3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106万辆同比增长75.2%[34]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5.86亿台同比增长0.1%[40]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1.39亿台同比增长0.4%[40] - 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2364.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40] - 嵌入式GPU服务器市场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46.7%[40] - 2025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4%[40] - 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达2364.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41] -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政策端多维发力[111][112] - 2025年成为中国智驾元年智能化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111][112] - 车路云协同与5G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突破安全性同步提升[111][11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政策与法规 - 新能源汽车政策试点实施周期为2025年至2027年[35] - 动力电池安全新国标GB 38031-2025于2026年7月生效[36] - 县乡充电设施建设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36] - 中央资金将于2025年7月及10月分别下达推动新能源车换购[111][112] 现金流和财务运营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18亿元人民币,现金储备达1,561亿元人民币[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入318.3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41.78亿元大幅增长[138] - 经营现金流入同比激增124.5%,从141.78亿元增至318.33亿元[142] - 应付款项周转天数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且较2024年同期进一步下降[50][52]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8天降至33天,同比下降31.25%[139][142] - 存货周转天数从77天增至79天,同比上升2.6%[139][142] 债务和融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借款约为390.7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285.84亿元增加[138] - 公司借款中335.80亿元需在一年内偿还,54.96亿元在第二至第五年偿还[138] - 总借贷从285.84亿元增至390.76亿元,同比增长36.7%[142] - 一年内到期债务335.8亿元,占总债务85.9%[142] - 完成H股闪电配售融资56亿美元[46][47] - 净负债率为-28%(2024年12月:-36%)[141][143] - 固定利率贷款占比从70%提升至82%[140][143]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和现金 - 受限现金中3.26亿元为担保保证金(2024年12月:2.04亿元)[144][149] - 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3.13亿元为新增受限资金[144][149] 其他财务数据:员工和人力成本 - 员工总数达88.54万人,人力成本占营收比重17.42%[146][151] 员工持股计划:2022年计划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授予5,511,024股A股,占2025年6月30日总股本约0.1813%[162][16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三个锁定期解禁2,204,410股A股,占2025年6月30日总股本约0.0725%[163][16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授予日A股收盘价为人民币323.00元/股[162][16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解禁日A股收盘价为人民币318.49元/股[163][16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161][164]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已于2025年7月18日终止[166][171]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2年7月15日授予5,511,024股A股,授予日公允价值为18.637亿元人民币[188] - 2022年ESOP授予日前交易日A股收盘价为323.00元/股[188]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分三批解锁:第一批12个月后解锁30%,第二批24个月后解锁30%,第三批36个月后解锁40%[188] - 所有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均未超过1%个人授予限额[1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2年和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可供授予A股数量均为0[187] 员工持股计划:2024年计划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2.2亿份,总认购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2亿元[170]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总人数不超过150人[169][172]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2.2亿份,资金总额上限为人民币2.2亿元[1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购买664,755股A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0.0219%[174][178]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72个月,自2024年11月27日起计算[174][178]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4年11月27日完成认购664,755股A股,认购日公允价值为1.867亿元人民币[190] - 2024年ESOP认购日前交易日A股收盘价为281.01元/股[190]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分五批解锁:每12个月解锁20%,自2024年11月27日起60个月内完成全部解锁[190]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4年11月27日完成购买664,755股A股,认购日收盘价每股人民币281.00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86,796,155元[191]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分5批解锁,每批解锁比例为20%,解锁期分别为购买完成日起12、24、36、48及60个月[191] 员工持股计划:2025年计划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41亿份,资金总额上限为人民币41亿元[180][184] - 报告期内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购买10,714,990股A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0.3526%[181][185]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总人数不超过25,000人[177][179]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48个月[181][185]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在报告期内授予10,714,990股未解锁A股[187]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5年5月23日完成购买10,714,990股A股,认购日收盘价每股人民币405.00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339,570,950元[192][193]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分3批解锁,解锁比例分别为30%、30%及40%,解锁期分别为购买完成日起12、24及36个月[192][193]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首个解锁期公司层面业绩指标要求2025年营业收入较2024年增长率不低于10%[193] 员工持股计划:通用条款 - 单个员工持有任一员工持股计划份额对应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1%[174][178][181][185] - 所有员工持股计划均不涉及新股发行,仅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现有股份[176][182][185] - 报告期内三个员工持股计划均未发生A股注销或失效情况[190]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注销22,928,295份未行权期权[157]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自2024年5月11日起不再有效[157]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授予比亚迪半导体36名员工共计33,088,235份期权,占公司注册股本7.353%[197][199]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行权价格为每股人民币4.54元[197][199]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及所有其他计划涉及的股份总数不超过比亚迪半导体2021年6月16日已发行股本10%[197][199] - 子公司股份期权计划授予的期权分三批行使,归属期分别为24个月、36个月和48个月[200] - 因员工辞职导致314,627份期权失效取消[200] - 第一期可行使期权数量为9,826,411份[200] - 第一期已行使期权数量为6,218,756份(占可行使数量的63.3%)[200] - 第一期剩余3,607,655份期权因未行使被取消[200] - 2024年5月11日取消第二、三期未行使期权22,928,295份[200] - 子公司股份期权计划于2024年5月11日终止生效[2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计划完全失效且无未行权期权[2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三大领域[3][9] - 集团H股代码01211(港币柜台)/81211(人民币柜台)[3][20] - 与小桔充电合作共建10,000座兆瓦闪充桩[102][105] - 与新电途合作共建5,000座兆瓦闪充桩[102][105] - 智能化领域持续升级"天神之眼"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核心板块[114][116]
比亚迪股份(0121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8: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30%至人民币3,712.81亿元[24] - 公司毛利润同比增长18.24%至人民币668.66亿元[2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3.79%至人民币155.11亿元[24] - 每股盈利同比增长9.62%至人民币1.71元[2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约3712.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0%[44][46] - 归母净利润约155.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9%[44][46] - 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30%,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驱动[132][136]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3.79%,主要因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132][136] - 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8.78%下降至18.01%,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影响[135][139]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人民币318亿元[28] - 经营现金流入达人民币318.33亿元,较去年同期141.78亿元大幅增长[140][144] - 现金储备达人民币1,561亿元[28] - 研发投入达人民币309亿元[28] - 研发投入约30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05%[44][46] - 境外营业额达人民币1,354亿元[28] - 国内纳税总额达人民币271亿元[28]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8天改善至33天,因营收增长且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下降[141][144] - 存货周转天数从77天增至79天,变化不明显[141][144] - 应付款项周转天数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且同比进一步下降[52][54] - 总借贷从2024年末的285.84亿元增至390.76亿元,包含银行贷款和超短期融资券[140][144] - 固定利率贷款占比从70%升至82%,其余为浮动利率[142][145] - 资本负债比率从-36%变为-28%,反映负债净额相对权益的变化[143][145] - 员工总数约88.54万人,人工成本占营业额比例17.42%[148] - 公司员工总数约为88.54万名,员工成本总额占营业额的17.42%[153] 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 - 公司为全球领先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 开发高度安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7][11]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33.0%[50][51] - 公司汽车全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至13.7%[50][51] - 公司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30%,增速居前十大出口企业之首[50][51] - 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覆盖国家超过110个[28] - 公司推出全球量产最高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的闪充电池[53][55] - 智驾车型累计销量超71万辆[58] - 每天智驾数据生成超4400万公里[58] - 截至2025年5月底,公司智能驾驶车辆销量超71万辆,每日生成超4,400万公里智能驾驶数据[56] - 夏车型上市首月销量超1万辆[63][64] - 秦L EV上市首周销量超1万辆[66][67] - 海狮05EV采用三大安全子架构和超100项核心标配[70][71] - 海狮05EV实现同级最小转弯半径4.65米[70][71] - 王朝系列推出夏、秦L EV、汉L和唐L等新车型[60][61] - 海洋系列推出海狮05EV、海狮07DM-i和海豹06EV等新车型[60][61] - 集团构建由比亚迪、方程豹、腾势及仰望组成的多品牌梯度布局[59] - 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支持一键自动起降与精确回收[58] - 汉L和唐L上市后连续三个月销量均超过10,000辆[74] - 方程豹品牌在18个月内达成100,000台交付[80] - 腾势D9成为全球首款累计销量突破250,000辆的新能源MPV[84] - 钛3上市三个月累计销量超过20,000辆[82] - 腾势N9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9秒[89] - 腾势N9最小转弯半径为4.65米[89] - 海狮07 DM-i于五月正式上市[75] - 海豹06EV于六月正式上市[78] - 汉L和唐L于四月正式上市[74] - 腾势N9于三月正式上市[89] - 仰望品牌累计销量突破10,000台,成为中国首个销量破万的国产百万级汽车品牌[91][92] - 仰望U7动力超1300匹马力,零百加速2.9秒,配备双向20°智能后轮转向[94][95] - 公司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于2025年7月下线[115][117] - DM 5.0技术实现百公里亏电油耗2.6升创全球新低[116][118] - 智能驾驶系统"天神之眼"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场景[116][118] - 公司承诺对中国市场智能泊车场景的安全损失全面兜底[116][118] - 新能源汽车技术投入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融合[116][118] - 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约3025.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9%[44][46]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表现 -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约687.4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54%[44][46] - 消费电子业务在海外大客户组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109][111] - 精密零部件业务运营效率显著提升[109][111] 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表现 - 光伏业务拥有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及系统应用全产业链布局[8][12] - 公司光伏业务持续加强新技术研发,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03] - 公司与Orange Charging合作建设10,000座兆瓦闪充站[104][107] - 公司与Xindiantu合作建设5,000座兆瓦闪充站[104][107] - 二次充电电池业务将提升自主研发并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125][128] - 光伏业务聚焦技术突破以应对国内外多样化需求[125][128] AI数据中心与新兴业务表现 - 公司业务覆盖消费电子及AI数据中心等多元化市场领域[9][12] - AI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跨越式成长[110][112] - AI服务器大量出货带动业务强劲增长[110][112] - 数据中心液冷和电源产品获行业领军企业认证[110][112] - 服务器与AI数据中心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126][129] - 消费电子业务受益于AI终端复杂度提升和折叠屏市场扩张[127][129] 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表现 - 公司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产品包括中运量云轨和低运量云巴[10][12] 各地区市场表现 - 境外营业额达人民币1,354亿元[28] - 公司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3倍,推动欧洲、拉美、亚太等主要区域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96][98] - 公司产品已进入全球6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强势进入英国、巴西、新加坡等市场[96][98] - 公司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欧洲总部,承载销售售后、车辆认证测试及本地化设计三大职能[99][101] - 公司与澳大利亚NRL传奇球队Sydney Roosters达成五年战略合作[97][98] - 公司柬埔寨乘用车工厂于四月正式奠基[99][101] - 海外业务成为核心增长极并加速高端品牌(腾势/仰望)全球化布局[120][123] - 新能源客车出口上半年继续稳居行业第一[102] - 公司运营滚装船数量达6艘,为汽车全球化进程注入新动力[99][101]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达1562.1万辆(同比增长12.5%),总销量达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33] - 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6.8万辆(同比增长41.4%),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33]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达44.3%[33] -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连续四个月突破50%,上半年达50.2%[33] -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68.5%(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33] - 汽车出口量达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34][36] -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06万辆(同比增长75.2%)[34][36] - 2025年1月出台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支持力度[35][37] - 2025-2027年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35][37] - 2024-2026年实施"百县千站万桩"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程[38]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5.86亿部,同比微增0.1%[42][43]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1.39亿部,同比增长0.4%[42][43] - 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达2364.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42][43] -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113][114] - 中央资金将于2025年7月下达支持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推广[113][114] - 2025年10月将下达第四季度中央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置换[113][114] 融资与资本活动 - 公司完成H股加速簿记发行募资56亿美元[48] - 员工持股计划总认购资金不超过41亿元人民币[48] - 公司完成H股闪电配售56亿美元,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闪电配售项目[49] - 公司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总金额不超过41亿元人民币,覆盖不超过2.5万名员工[49] - 公司向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74元人民币,每10股送红股8股,每10股转增12股[49] - 公司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比重达8%[49] 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授予5,511,024股A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813%,授予日前收盘价为人民币323.00元/股[164]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三个锁定期解锁2,204,410股A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725%,解锁日前收盘价为人民币318.49元/股[165] - 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于2024年5月11日注销22,928,295份未行权的股权期权[157]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单个员工持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163] - 公司采用2022年、2024年及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均获得股东大会批准[156]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已于2024年5月11日起失效,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尚未行使的股权期权[157] - 公司回专用证券账户持有股份以人民币0元/股价格转让予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无需出资[163]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5年7月18日终止,所有A股已完成授予[168]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2.2亿份,资金总额上限为2.2亿元人民币[172][175]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购买664,755股A股,占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0219%[176][180]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41亿份,资金总额上限为41亿元人民币[182]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在报告期内累计购买10,714,990股A股,占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3526%[183] - 单个员工持股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176][180][183]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上限为150人[171][174]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上限为25,000人[179][181]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72个月[176][180]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48个月[183]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410,000万份,资金总额上限为人民币410,000万元[186]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购买10,714,990股A股股票,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0.3526%[187] - 单个员工持股上限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1%[187]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48个月[187]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方式实施,不发行新股[186][187] - 资金来源包括激励基金、合法薪酬、自筹资金等,公司不提供财务资助[186]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于报告期内授予10,714,990股A股股票[189] - 2022年及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在报告期内未发生授予或解锁[189] - 所有员工持股计划均不涉及新股发行,对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影响为零[187]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标的股票认购单位为每份人民币1.00元[186]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授予5,511,024股A股,授予日公允价值为18.6377亿元人民币[190]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解锁安排:12个月后解锁30%,24个月后解锁30%,36个月后解锁40%[190]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购买664,755股A股,认购日公允价值为1.86796亿元人民币[192]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解锁安排分五批,每满12个月解锁20%,持续60个月[192]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购买10,714,990股A股,认购日公允价值为43.3957亿元人民币[194]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授予日前收盘价为323.00元/股,授予日收盘价为338.18元/股[190]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日前收盘价为281.01元/股,认购日收盘价为281.00元/股[192]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日前收盘价为398.80元/股,认购日收盘价为405.00元/股[194] - 报告期内三个员工持股计划均无A股被注销或失效[192] - 所有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均不包含董事、高管或主要股东及其关联方[190]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购买10,714,990股A股股票,总价值4,339,570,950元人民币[195] - 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日A股收盘价为405.00元/股,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为398.80元/股[195] - 员工持股计划分三批解锁:首批12个月后解锁30%(3,214,497股),第二批24个月后解锁30%(3,214,497股),第三批36个月后解锁40%(4,285,996股)[195] - 首批解锁需满足2025年营业收入较2024年增长不低于10%的公司业绩指标[195] - 个人业绩考核"待改进"时解锁80%,"达标及以上"时解锁100%[195] - 子公司期权计划授予36名参与者33,088,235股比亚迪半导体股份,占注册资本7.353%[199] - 子公司期权计划行权价格为每股4.54元人民币[199] - 子公司期权计划涉及股份累计不超过比亚迪半导体2021年6月16日总股本的10%[199] - 子公司期权计划旨在建立完善比亚迪半导体激励机制,保留激励人才[197] - 36名参与者均为比亚迪半导体董事、高管及关键人员(不含监事及独立董事)[19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业绩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29日[4] - 公司股份代码包括H股港币柜台01211及人民币柜台81211[2][5]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5][11]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延安路1号[19] - 公司审计机构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20] - 公司香港股份登记处为卓佳投资者服务有限公司[20] 其他财务相关事项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受限货币资金为人民币313,251千元作为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保证金[1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另有人民币326,392千元作为信用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及其他受限性质而受限,较2024年12月31日的204,057千元增长60%[151]
比亚迪秦L EV新增545KM云辇型 七夕起推限时价格优惠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8:51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秦L EV推出545KM云辇型新车并启动全系限时价格调整 售价区间为10 98万-12 98万元人民币[1] - 全系车型新增甜釉粉 琉璃青 海晶蓝三种个性化车身配色 采用特殊色彩工艺实现渐变或通透视觉效果[4] 技术配置升级 - 新车型搭载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 可实时调整悬架阻尼以提升稳定性和舒适性[3] - 配备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 在140公里/小时时速下爆胎时可控制车身横向偏移量在75厘米以内[3] - 全系标配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后驱布局及独立悬架系统[4] 智能化功能演进 - 车型上市半年完成两次OTA升级 累计新增20余项功能覆盖智能泊车与座舱系统[5] - 新增车头泊入 车尾泊出等泊车功能 并优化窄车位场景下的后视镜自动收折[5] - 智能座舱新增导航流转 音乐接续等功能 后续将推送无麦克风K歌功能[5] 市场表现与定位 - 秦L EV月销量持续突破万辆 强化在10万-15万元中级纯电轿车市场竞争力[5] - 技术配置从高端车型下放 成为同级少有的同时配备云辇系统和TBC系统的产品[3]
近120个品牌、1600辆车逐鹿西南!下半年国内首个A级车展开幕:新能源“第三极”将改写车市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8:47
成都车展的战略地位 - 成都车展是车企冲刺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前哨战和战略枢纽 汇聚近120个汽车品牌和逾1600辆展车 覆盖22万平方米展区[2][3] - 成都已成为智驾商业化核心试验场和市场渗透关键枢纽 凭借辐射中西部市场的特性 成为智驾从高端尝鲜走向全民普及的核心跳板[4] - 成都车展超越传统产品展示功能 成为全球车企智能化技术的实战验证平台 主流车企的智能化核心成果均选择在此完成市场首秀[5] 智驾技术下沉趋势 - 高阶智驾正向10万-20万元主流价格带普及 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较2024年上半年翻倍至20%[5] - 鸿蒙智行新车型尚界H5以16.98万元起售 搭载HUAWEI ADS 4系统 开启预订1小时小订量突破2.5万辆[2][6] - 多款15万元级智驾车型集中亮相 包括12.99万元起的捷途山海L7 PLUS配备猎鹰500智驾系统 以及长安、零跑等品牌的同级车型[6] 新能源产业增长极 - 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半年突破800万辆 渗透率站稳45% 四川省上半年产量达14.4万辆 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占比升至27.6%[7][9] - 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8万辆 居非限购城市榜首 提前一年半完成80万辆原定目标 渗透率逼近50%[10] - 西南地区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300万辆 占全国比重超20% 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中国新能源第三极[10] 产业链集群优势 - 成都经开区聚集5家链主级整车企业 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和神龙汽车[14] - 形成5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 构建从动力总成、三电系统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生态[14] - 一汽大众捷达推进成都新能源项目 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 沃尔沃成都工厂改造生产线批量产高端新能源车[11] 区域技术适配创新 - 针对中西部多山和无标线道路特点 采用波长更长激光雷达和多传感器协同方案提升智驾系统可靠性[15] - 优化感知层算法和AI专属算法 增强雾天等恶劣天气下的系统感知能力 制定系统级安全策略适配硬件算力[17] - 四川省充电桩63%集中于成都市 乡镇覆盖率不足40% 需针对高温环境进行散热等特殊参数独立研发[17][18] 充电与续航技术突破 - 比亚迪展示兆瓦闪充技术 支持最高1000V充电电压和1000A充电电流[18] -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可在零下40℃环境启动 乘用车搭载后纯电续航突破500公里[19] - 多款增程车型集中发布 包括奇瑞风云X3L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 仰望U8L适配多雨多洪涝气候[19]
行业观察 | 2025成都车展展出逾1600款车型 多家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
财经网· 2025-08-29 18:23
行业展会规模与结构变化 - 成都国际车展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汽车展览会 吸引近120个品牌和超1600款车型参展 涵盖整车、改装车、人形机器人、三电系统等领域 [1] - 展会处于"金九银十"传统汽车销售旺季前 成为汽车厂商展示新产品和强化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 [5] - 超豪华汽车品牌集体缺席展会 包括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品牌 其展区被小米、红旗、宁德时代等本土科技与汽车企业取代 [1][6] 超豪华品牌市场表现 - 2025年1-5月全国进口车销量仅18万辆 同比下降33% 创近年同期罕见跌幅 [6] - 进口车市场规模明显收缩:2014年全年进口车销量143万辆 2024年全年进口量降至70万辆 [6][8] - 保时捷在华销量从2021年9.57万辆逐步下滑至2024年5.69万辆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仅9471辆 同比暴跌42% [8] - 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等超豪华品牌在华销量均呈现下滑局面 [8] - 雷克萨斯、捷尼赛思、捷豹路虎等主流豪华车企 以及东风本田、起亚、标致、雪铁龙、雪佛兰等合资品牌同样缺席展会 [8] 自主品牌参展表现 - 新能源展区面积较去年大幅增加并创历史新高 小米汽车首次参展即拿下近1000平方米展位 [9] - 鸿蒙智行携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品牌集体亮相 展览面积达3000平方米 [9] - 长城汽车占据超4000平方米核心展区 传统自主品牌如长安、吉利、北汽等大幅扩充展台规模 [11] - 比亚迪、奇瑞、长安等头部车企设立独立展馆:比亚迪全阵容展示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品牌 奇瑞集团呈现五大品牌 长安携家族五大品牌亮相 [11] - 领克、智己、零跑、萤火虫、乐道、奕派、极狐、广汽传祺、埃安、荣威、MG、上汽大通、昊铂、五菱等自主品牌悉数参展 [13] 产品与技术展示亮点 - 智能座舱和高阶辅助驾驶等科技功能成为突出卖点 反映中国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持续突破 [15] - 多款战略车型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类型:包括蔚来ES8、极氪9X、理想i8、小鹏P7、尚界H5、享界S9T、岚图追光L等新产品 [15] - 比亚迪展示"天神之眼"系统动态演示与"兆瓦闪充"技术专区 并打造智能化街区提供多项互动体验 [11] - 奇瑞集团旗下纵横作为捷途全新豪华电混越野产品序列实现首秀 [11] 市场格局演变趋势 - 超豪华品牌缺席反映豪华品牌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与战略调整 进口车持续萎缩压力较大 [6][8][15] - 电动化、智能化成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 本土汽车品牌借助这一趋势持续扩大影响力并改写产业格局 [16]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蓬勃生机 造车新势力与自主品牌迅速补位超豪华品牌退场留下的市场空间 [15]
比亚迪电子(00285)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3亿元 同比增加13.97%
智通财经· 2025-08-29 18:1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806.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8% [1] - 股东应占溢利17.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97% [1] - 每股基本盈利0.77元人民币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增长和费用下降 [1]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22.31亿元人民币 [1] - 累计申请专利11,580项 授权专利达8,119项 [1] - 构建横跨机理研究、产品开发及系统级交付的完整技术链 [1] - 形成独特且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1] 业务战略转型 - 研发重心由传统消费电子业务转向新能源汽车和AI相关新业务领域 [1] - 深化智能化转型 推进AI技术应用 [1] - 在热管理系统、智能悬架系统等产品完成高壁垒核心零部件和系统全面专利布局 [2] - 产品竞争力行业领先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汽车产品领域形成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悬架系统、热管理系统、接插件、传感器等多产品线专利布局 [2] - 打造坚实的专利与技术壁垒 [2] - 助力汽车业务长足发展 [2]
比亚迪电子(00285.HK):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上升13.97%至17.3亿元
格隆汇· 2025-08-29 18: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人民币806.06亿元 同比上升2.58% [1]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上升13.97%至人民币17.30亿元 [1] 业务发展 - 消费电子业务通过巩固高端产品供应链领导地位及拓展海外大客户合作实现稳健发展 [1] -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中AI服务器出货量快速增长 开启新成长空间 [1] - 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延续强劲增长动能 推动整体业务规模创新高 [1]
比亚迪电子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3亿元 同比增加13.97%
智通财经· 2025-08-29 18:0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达806.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1] - 股东应占溢利1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7% [1] - 每股基本盈利0.77元人民币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扩张和费用下降 [1]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22.31亿元人民币 [1] - 累计申请专利11,580项,授权专利达8,119项 [1] - 构建横跨机理研究、产品开发及系统级交付的完整技术链 [1] - 研发重心由传统消费电子转向新能源汽车和AI新业务领域 [1] 技术优势与产品布局 - 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悬架系统等领域形成专利布局 [2] - 热管理系统和智能悬架系统完成高壁垒核心零部件全面专利覆盖 [2] - 具备创新材料、精密模具与装备、软硬件开发的综合技术能力 [1] - 通过AI技术应用深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 [1] 业务战略方向 - 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为集团增长核心驱动力 [1] - 技术平台持续驱动跨界产品突破和可持续发展 [1] - 系统整机大规模制造能力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1] - 知识产权布局稳步强化,产品竞争力行业领先 [1][2]
比亚迪电子: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约17.30亿元,同比上升约13.97%
新浪财经· 2025-08-29 18: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806.0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2.58% [1]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3.97%至17.30亿元人民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