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BYDDY)

搜索文档
比亚迪三连辟谣印度建厂,印度咋就成了外企坟墓?
36氪· 2025-04-30 08:23
文章核心观点 印度市场对外企并不友好,常以各种理由对外企进行打压和收割,导致众多外企在印发展受阻甚至撤离,这一现象与印度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因素有关 [1][24][59] 180亿大案 - 2024年11月,印度税务部门指控大众印度过去十余年间逃税14亿美元,算上罚款和滞纳金,总共追缴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0亿元),媒体称罚金可能高达28亿美元,大众去年在印度净利润约8000万元,此罚相当于大众在印度白干225年 [4] - 印度税务部门认为大众印度将CKD按零件进口报税,避开高税率,省了14亿美元;大众称2011年已向印度政府说明进口模式并获肯定答复,目前已反诉印度政府 [8][10] - 2025年2月,起亚在印度遭同样指控,涉嫌逃税1.55亿美元;现代、本田、丰田、铃木也卷入税务纠纷,印度对各国车企开出的逃税罚单总额已达60亿美元(未结案部分) [11] 中国车企的噩梦 - 上汽集团2017年设立MG印度公司,后增资方案被印度政府搁置,还遭“财务违规”调查;2024年4月,JSW集团收购MG印度35%股份,上汽剩49%股份但仍握控制权 [14][20] - 长城汽车2019年前后拟收购通用印度工厂,因印度拖延审批,两年未获批,最终搁置计划转投巴西 [20] - 比亚迪2013年起与印度合作生产电动车,2023年8月遭印度税务突袭,被指申报零件关税方式不对,少交6360万元税款,此后大规模投资计划搁置 [22] 无差别收割 - 2022年4月,印度冻结小米印度公司555.127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亿元)资产,称其违反《外汇管理法》向外国实体转移资金;2023年末资金解冻指控撤销 [29][31] - 2017年和2025年,三星分别因手机零部件和电信设备“未正确分类报税”,被印度追缴1.2亿美元和面临5.2亿美元罚单,八名高管还需额外缴纳8100万美元罚金 [31] - 2022年7月,vivo遭“未正确报税”和“向海外转移资产”指控,印度冻结其119个银行账户及价值3.86亿元资产,vivo缴纳8亿人民币保证金后账户解封 [31] - 印度商务部长抨击亚马逊和沃尔玛,指责其掠夺性定价;亚马逊承诺投资10亿美元,沃尔玛宣布扩大农产品采购后,部长不再发声 [35][37] - 2004年,浦项制铁计划在印度投资120亿美元建钢厂,因钉子户和环保部门问题,项目进展缓慢,规模缩减 [37][39] - 日本印度高铁项目因征地和线路设计修改问题,进度延迟,费用膨胀,预计2033年运营,比原计划晚10年 [41] 重新定义法律 - 2007年,沃达丰收购和记黄埔子公司未向印度缴纳资本利得税,印度税务部门征收22亿美元税款,和记黄埔也被追缴几亿美元 [44][45] - 最高法院驳回税务部门主张,但4个月后印度政府修订《所得税法》,追溯过去五十多年境外交易行为,沃达丰被开33亿美元罚单 [46][48] 外资杀手是如何炼成的 - 印度曾被殖民,民众反思后提防经济侵略,上层可借此给外企设陷阱,获舆论支持并实现自身目的 [51][53] - 莫迪代表本土财阀利益,为保护财阀,政府刁难外企,迫使其让出市场份额或与财阀合作 [53][55] - 印度长期财政赤字,政府实权部门为搞钱打压外企;印度是散装国家,地方法规多,法律严苛且模糊,易给政府收割外企留下口实 [57] - 2014 - 2021年,2800家在印外国公司关闭,约占跨国公司总量1/6;2024年10月 - 2025年3月,3400家外企终止在印投资项目 [59]
人形机器人成上海车展“新宠” 小鹏、比亚迪等都有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23:14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上海车展上,人形机器人成为“新宠”,多家车企展示相关产品并加速布局该领域,行业前景广阔但也存在泡沫化风险 [1][3][4] 车展概况 - 2025上海车展4月23日开幕,汇聚26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企业,参展规模创新高,车辆总数约1300辆,首发新车超百款 [1] 车企人形机器人展示情况 - 小鹏机器人IRON身高178cm、体重70kg、有22个可动自由度,已进入工厂实训阶段,目标2026年规模化工业量产 [1] - 奇瑞自主研发的Mornine gen - 1身高167cm、体重65kg、有41个自由度,具备多模态环境感知等能力,可用于多场景 [2] - 上汽荣威等展台有机器人“模特”上岗,荣威展台的是智元远征A2交互服务机器人,上汽是智元机器人股东之一 [2] -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成为深蓝汽车“员工”,与观众握手互动 [2] 车企布局情况 - 广汽2024年底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已在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 [3] - 特斯拉CEO宣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今年进入试生产阶段,今年计划生产5000台,已订购1 - 1.2万台组件,目标2026年生产5万台 [3] - 比亚迪2022年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开发多种机器人产品,还通过投资入股智元机器人和帕西尼感知科技布局该领域 [3][4] 行业观点 - 中科院研究员指出机器人研发对推进汽车自动驾驶有较大帮助 [4] - 花旗集团分析团队称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数量将达6.48亿台 [4] -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强调人形机器人产业尚处萌芽期,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存在泡沫化风险 [4]
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上涨0.01%,前十大权重包含比亚迪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4-29 20:22
指数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CESHKM)上涨0 01% 报6176 25点 成交额604 13亿元 [1] - 近一个月下跌7 17% 近三个月上涨8 01% 年至今上涨10 33% [1]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2000 0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系列包含中华120、中华A80、中华香港内地指数及中华280 反映沪深港三地上市中国大中盘证券表现 [1] - 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 00% [2] 权重股分布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4 91% 前三大为阿里巴巴-W(12 18%)、腾讯控股(10 39%)、小米集团-W(7 49%) [1] - 金融板块含建设银行(7 37%)、工商银行(4 3%)、中国银行(3 29%)及中国平安(3 11%) [1] 行业配置 - 可选消费占比最高达34 90% 通信服务(21 94%)与金融(20 99%)次之 [2] - 信息技术占比10 15% 能源占比5 55% 医药卫生占比2 99% [2] - 房地产、主要消费及工业占比均低于2% [2]
比亚迪李云飞: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5:20
文章核心观点 比亚迪凭借中国市场、供应链和技术优势,在2025年一季度取得创纪录销量,推动电动车技术迭代,通过出海和深耕汽车文化在行业“下半场”发力 [1] 行业发展情况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生产制造与基础设施能力铺设,渗透率超50%,里程焦虑缓解,产品竞争力凸显,开始拓展更广阔市场 [1] 比亚迪销售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以100.08万辆全球汽车销量蝉联中国自主品牌单季销冠 [1] - 2024年,比亚迪乘用车海外市场销售超41万辆,同比增长72% [2] -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乘用车和皮卡海外市场销量超20万辆,同比增长110% [2] 比亚迪技术突破 - 今年以来,比亚迪相继发布“兆瓦闪充”“天神之眼”等重磅技术,促进中国电动车创新技术迭代 [1] 比亚迪海外布局 - 截至2025年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110多个国家及地区 [2] - 比亚迪泰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已竣工投产,巴西和匈牙利生产基地未来将投产运行 [2] - 比亚迪订购的8艘汽车运输滚装船已有4艘投入运营,助力出海 [2] - 比亚迪出海得益于海外本地化布局、人才遴选、与本地经销商合作及全球行业知名度提升 [2] 比亚迪汽车文化建设 - 上海车展期间,比亚迪举办汽车设计大赛,尝试在国内做深汽车文化,加强品牌认知 [2] - 比亚迪建设各类汽车赛道,规划全场景系列赛道,加强国内赛车体验设施密度,并将汽车工业与文旅结合 [2] - 比亚迪联合5所顶尖美院面向全球举办创新设计赛事,打通人才培养通道,助力中国汽车设计水平提升 [2]
比亚迪股份(01211):一季度业绩奠定2025年成长基调
浦银国际· 2025-04-29 15: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比亚迪“买入”评级 [10] - 比亚迪股份(1211.HK)目标价调整至458.8港元,潜在升幅20%;比亚迪(002594.CH)目标价调整至人民币444.0元,潜在升幅23%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维持比亚迪今年550万辆销量预测,得益于智能驾驶推动和渗透,上海车展多品牌展示推动主力车型成长,海外销量有望翻倍,单车盈利将保持稳定,当前港股和A股市盈率分别为18.5x和18.2x,估值有吸引力 [10] -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收入达1704亿元,同比增36%、环比降38%,汽车销量同比增60%,电子收入增速平缓及汽车单价下降影响整体收入增速;毛利率20.1%,同比降1.8个百分点、环比增3.1个百分点,优于预期;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100%、环比降39%,受约19亿元财务收入影响显著高于预期;一季度单车利润同比增32%、环比降6%,大体稳定;根据一季度业绩调整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预测 [10] - 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给予2025年新能源汽车、手机等电子业务和其他业务28.0x、17.0x和10.0x市盈率,得港股/A股目标价为458.8港元/人民币444.0元,对应26.4x/27.2x目标市盈率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 - 2027E) - 营收从2023年的6023.15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1862.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29%、15%、18%、13% [3] - 毛利率从2023年的20.2%降至2027年的19.0% [3] - 净利润从2023年的300.41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704.70亿元,增速分别为81%、34%、23%、22%、16% [3] - A股和港股市盈率逐年下降 [3] 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 利润表 - 营业收入逐年增长,销货成本相应增加,毛利、经营利润、净利润等指标也呈上升趋势 [11] 资产负债表 - 货币资金和受限制资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存货等资产项目及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其他流动负债等负债项目有不同程度变化 [11]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融资活动现金流各有特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有波动 [11] 主要财务比率 - 营运指标增速、盈利能力、利润率、营运能力等指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 [11] 比亚迪1Q25业绩详情 - 营业收入1703.60亿元,同比增36%、环比降38%;毛利润341.85亿元,同比增25%、环比降27%;经营利润88.75亿元,同比增44%、环比降57%;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100%、环比降39% [12] - 汽车/储能/其他收入1334.80亿元,同比增51%、环比降39%;手机相关业务收入368.80亿元,同比增1%、环比降33% [12] - 新能源车销量100.0804万辆,同比增60%、环比降34%;平均单价136083元,同比降6%、环比降8%;单车利润8669元,同比增32%、环比降6% [12] 比亚迪财务预测:新预测 vs 前预测 - 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毛利润、经营利润、净利润等指标新预测与前预测有差异,利润率有所提升 [13] 比亚迪分部加总估值法(2025年) - 新能源汽车净利润459.66亿元,市盈率28.0x,估值12870.49亿元;手机等电子业务净利润36.64亿元,市盈率17.0x,估值622.84亿元;其他净利润2亿元,市盈率10.0x,估值25亿元;合计估值13493.58亿元 [14] - A股目标价444.0元,H股较A股估值折价3%,H股目标价458.8港元 [14] SPDBI乐观与悲观情景假设 港股 - 乐观情景目标价573.4港元(概率15%),悲观情景目标价283.1港元(概率15%) [30][31] A股 - 乐观情景目标价人民币554.9元(概率15%),悲观情景目标价人民币274.0元(概率15%) [38][40] SPDBI科技行业覆盖公司 - 对多家科技行业公司给出评级和目标价,比亚迪股份(1211.HK)和比亚迪(002594.CH)评级为“买入” [43]
浦银国际证券:下调比亚迪目标价至444.0元,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4-29 12:52
文章核心观点 - 浦银国际证券下调比亚迪目标价,给予买入评级,看好其销量增长和估值表现,同时依据一季度业绩调整净利润预测 [1][2][3] 比亚迪评级与目标价 - 浦银国际证券调整比亚迪股份(1211.HK)目标价至458.8港元,潜在升幅20%;调整比亚迪(002594.CH)目标价至人民币444.0元,潜在升幅23%,重申“买入”评级 [2] - 该股最近90天内39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4家,增持评级5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54.55 [5] 比亚迪销量与盈利预测 - 维持比亚迪今年550万辆的销量预测,得益于智能驾驶推动和渗透,海外销量有望翻倍,单车盈利将保持稳定 [2] -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收入1704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下降38%,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0%,电子收入增速平缓以及汽车单价下降影响整体收入增速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20.1%,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1个百分点;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100%,环比下降39%,受约19亿元财务收入影响;一季度单车利润同比增长32%,环比下降6% [3] - 多家机构给出比亚迪2025 - 2027年净利润预测及目标价,如招银国际2025年预测净利润574.57亿,目标价440.00元 [5] 比亚迪估值 - 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分别给予比亚迪2025年新能源汽车、手机等电子业务和其他业务28.0x、17.0x和10.0x市盈率,得到港股/A股目标价为458.8港元/人民币444.0元,对应26.4x/27.2x目标市盈率 [3] 相关ETF情况 - A50ETF(产品代码: 159601)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近五日涨跌0.74%,最新份额41.8亿份,减少156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233.8万元 [7]
高盛:降比亚迪目标价至428港元 评级“买入”
快讯· 2025-04-29 11:14
公司业绩与展望 - 比亚迪今年首季业绩符合预期 [1] - 公司被视为在宏观不稳定及竞争持续下最具韧性的汽车代工生产商之一 [1] - 维持年度销量550万辆预测不变 [1] 财务预测与调整 - 预计今年次季毛利受压或跌3个百分点 [1] - 预计经营利润率按季改善1个百分点至4.3% [1] - 调整2024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1%至3% [1] 目标价与评级 - H股目标价由437港元降至428港元 [1] - 重申评级"买入" [1]
里昂:削比亚迪电子目标价至38.9港元 下调今明财年盈测
快讯· 2025-04-29 10:56
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净利润仅按年增长2%,主要由于高利润金属外壳业务需求较去年高基数有所放缓 [1] - 公司管理层预计第二季度金属外壳收入将按季增长 [1] - 对今年持乐观态度,受汽车业务强劲增长及捷普(Jabil)相关业务盈利能力改善推动 [1]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里昂维持"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由51.2港元下调至38.9港元 [1] - 将2025及2026财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9%及8% [1] 业务展望 - 短期内金属外壳需求疲弱 [1] - 2025至2027财年增长前景依然稳固,受汽车收入强劲增长及Jabil财报推动 [1] - 预计关税影响有限,因有海外生产 [1]
比亚迪国际化战略再添里程碑
深圳商报· 2025-04-29 01:04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7日比亚迪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满载超7000辆新能源车首航巴西,标志其国际化物流布局迈入新高度,彰显中国新能源车企拓展海外市场雄心,公司以“技术+物流”双轮驱动加速全球绿色出行革命 [1][2] 事件进展 - 4月22日“BYD SHENZHEN”号在江苏仪征港举行交付仪式,比亚迪集团副总裁李巍命名并主持“砍缆”仪式 [1] - 4月27日“BYD SHENZHEN”号满载超7000辆比亚迪新能源车从江苏太仓港启程驶向巴西 [1] 船只情况 - “BYD SHENZHEN”号是比亚迪自主运营的第四艘专业汽车运输船,以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刷新全球纪录,单船运力相当于一次性运输停满20个标准足球场的车辆 [1] - 其创新设计的环保动力系统与智能化仓储管理,提升运输效率且契合比亚迪可持续发展理念 [1] 战略意义 - 投运是比亚迪构建自主国际物流网络关键一步,助力中国智造新能源汽车触达全球 [1] - 选择巴西首航体现比亚迪对拉美市场战略重视,公司已向巴西累计交付超15万辆新能源车并计划建设新能源产业链基地 [2] - 此次7000辆车交付推动巴西交通电动化转型,助力其实现碳中和目标 [2] 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 - 比亚迪已形成覆盖亚、欧、美、非四大洲的自主航运网络,年跨境运能突破30万辆 [2] - 未来比亚迪将以“技术+物流”双轮驱动,持续深化本土化运营,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