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技研(HMC)

搜索文档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18日(周五)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7-18 11:12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 大众汽车市值5177.2亿美元 单日涨幅2.73% 年涨幅105.39% [3] - 通用汽车市值5115.8亿美元 单日涨幅0.31% 年涨幅53.21% [3] - 玛鲁蒂铃木市值4561.6亿美元 单日跌幅3.22% 年涨幅145.09% [3] - 理想汽车市值3114.5亿美元 单日涨幅19.47% 年涨幅31.36% [3] - 塔塔汽车市值2960.9亿美元 单日涨幅1.18% 年涨幅7.93% [3] - 赛力斯市值2955.4亿美元 单日跌幅1.04% 年涨幅18.09% [3] - 斯特兰蒂斯市值2718.3亿美元 单日跌幅0.3% 年涨幅9.41% [3] 新兴汽车品牌表现 - 小鹏汽车市值1705.3亿美元 单日涨幅2.72% 年涨幅18.22% [4] - Rivian市值1545.3亿美元 单日涨幅6.11% 年涨幅12.9% [4] - 蔚来汽车市值929.9亿美元 单日涨幅6.13% 年涨幅4.4% [4] - 路西德汽车市值951.7亿美元 单日涨幅25.32% 年涨幅3.12% [4] - VinFast Auto市值835亿美元 单日涨幅0.7% 年涨幅3.57% [4] 传统车企市值变动 - 本田汽车市值4140亿美元 单日跌幅2.58% 年涨幅30.36% [3] - 现代汽车市值3836.4亿美元 单日涨幅1.68% 年涨幅57.5% [3] - 起亚汽车市值2828亿美元 单日跌幅0.85% 年涨幅71.83% [3] - 雷诺市值1360亿美元 单日跌幅0.93% 年涨幅38.85% [4] - 斯巴鲁市值1233.8亿美元 单日跌幅1.31% 年涨幅16.88% [4] 中国车企市值情况 - 上汽集团市值2880.3亿美元 单日跌幅0.81% 年涨幅2.49% [3] - 吉利汽车市值2415.6亿美元 单日跌幅2.83% 年涨幅2.4% [3] - 长城汽车市值2253.8亿美元 单日跌幅0.84% 年涨幅3.03% [3] - 长安汽车市值1567.3亿美元 单日跌幅0.25% 年涨幅1.79% [4] - 广汽集团市值893.5亿美元 年涨幅1.06% [4]
暂停研发电动汽车后,本田为何急于投资汽车芯片开发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7 15:57
本田停止电动汽车研发 - 本田汽车决定停止研发新的电动汽车,此前曾尝试推出多款纯电新车如Honda e但市场收获不足 [2][3] - 停止研发可能与美国市场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有关,从2023年9月30日起7500美元新车抵免和4000美元二手车抵免将取消 [3] - 本田与索尼合资成立的索尼本田移动出行株式会社运营亏损520亿日元(约26亿元人民币),合作新车Afeela市场反响平淡 [4] - 本田2023年搁置了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经济型电动汽车的计划,但中国市场不受停止研发影响 [4] 本田投资汽车芯片开发商 - 本田计划投资日本芯片制造商Rapidus,预计2025财年下半年投入数十亿日元 [5] - Rapidus目前主要股东包括丰田、NTT和索尼,已获得73亿日元投资,目标2027年量产2纳米制程芯片 [5][6] - 本田原计划自主开发自动驾驶芯片,现通过与Rapidus合作确保下一代汽车芯片供应 [5] - Rapidus采用GAA工艺和RUMS商业模式,计划2027年在北海道工厂实现2纳米芯片量产 [6] 战略转型背后的考量 - 投资芯片可降低20%采购成本和30%整车电驱系统成本,破解电动车亏损难题 [7] - 传统车企研发预算正从电池电机转向算力平台和传感器融合等芯片领域 [7] - 本田加入后与丰田、日产形成日本汽车芯片联盟,标志"车企主导+本土代工"模式成型 [7] - 通过芯片投资构建未来竞争力,形成"传统能源供血-智能技术造血"的良性循环 [7] - 暂停电动车研发并非放弃转型,而是重新锚定"技术主权",掌控芯片这一"数字引擎" [8]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17日(周四)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7-17 11:07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 大众汽车市值5148.6亿美元 单日下跌195.6亿美元 年涨幅1048% [3] - 通用汽车市值5112.9亿美元 单日上涨45.1亿美元 年涨幅5318% [3] - 玛鲁蒂铃木市值4598.6亿美元 单日上涨10.1亿美元 年涨幅14626% [3] - 马恒达汽车市值4509.1亿美元 单日上涨95.8亿美元 年涨幅3721% [3] - 福特汽车市值4469.6亿美元 单日下跌131.1亿美元 年涨幅1124% [3] - 保时捷市值4355.3亿美元 单日下跌135.6亿美元 年涨幅4892% [3] - 本田汽车市值4165.9亿美元 单日下跌35.3亿美元 年涨幅3055% [3] - 现代汽车市值3990.2亿美元 单日下跌76.9亿美元 年涨幅5725% [3] - 理想汽车市值2966.6亿美元 单日上涨49.3亿美元 年涨幅2940% [3] - 塔塔汽车市值2928.9亿美元 单日下跌23.3亿美元 年涨幅790% [3] - 赛力斯市值2915.3亿美元 单日下跌22.6亿美元 年涨幅1785% [3] - 上汽集团市值2896.8亿美元 单日上涨3.2亿美元 年涨幅250% [3] - 起亚汽车市值2832.2亿美元 单日上涨14.1亿美元 年涨幅7194% [3] - 斯特兰蒂斯市值2824.9亿美元 单日下跌21.1亿美元 年涨幅942% [3] - 吉利汽车市值2412.7亿美元 单日上涨66.9亿美元 年涨幅239% [3] - 长城汽车市值2345.4亿美元 单日上涨25.7亿美元 年涨幅305% [3] - 日本铃木汽车市值2127.8亿美元 单日下跌21.5亿美元 年涨幅1103% [3] - Hyundai Motor市值2020.3亿美元 单日下跌15.7亿美元 年涨幅2486% [3] 其他汽车制造商市值表现 - 小鹏汽车市值1705.3亿美元 单日上涨1亿美元 年涨幅1793% [4] - 长安汽车市值1561.8亿美元 单日下跌2.5亿美元 年涨幅178% [4] - Rivian市值1484.2亿美元 单日下跌28.7亿美元 年涨幅1239% [4] - 江淮汽车市值1294.9亿美元 单日上涨36.5亿美元 年涨幅593% [4] - 斯巴鲁市值1242.4亿美元 单日下跌19.9亿美元 年涨幅1699% [4] - 雷诺市值1127.9亿美元 单日下跌255.5亿美元 年涨幅3911% [4] - 和泰汽车市值1044.4亿美元 年涨幅1868% [4] - 蔚来汽车市值942.8亿美元 单日下跌32.1亿美元 年涨幅411% [4] - 五十铃市值925.1亿美元 单日上涨1.9亿美元 年涨幅1302% [4] - 广汽集团市值895.2亿美元 单日上涨2.3亿美元 年涨幅106% [4] - Leapmotor市值887.1亿美元 单日上涨6亿美元 年涨幅760% [4] - 福特奥托生市值833.2亿美元 单日下跌4.8亿美元 年涨幅237% [4] - VinFast Auto市值827.9亿美元 单日上涨7亿美元 年涨幅354% [4] - Zeekr市值762.4亿美元 单日上涨32.8亿美元 年涨幅2976% [4] - 日产市值720.9亿美元 单日下跌15.5亿美元 年涨幅206% [4]
本田在华销量遇冷:上半年大跌24.2% 何以自救?
犀牛财经· 2025-07-16 14:45
本田在华销量表现 - 2024年1-6月累计销量315152辆 同比下滑24.2% 6月单月销量58468辆 同比下滑17.9% [2] - 2020年销量达162.7万辆峰值 2024年销量跌至85.23万辆 2025年或跌破70万辆 [2] 销量下滑核心原因 - 新能源转型缓慢 新能源车型占比不足5% 纯电车型月销量仅百余辆 [2]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2.7% 15-25万元区间自主品牌市占率超75% [2] 公司应对措施 - 2023年关停两条燃油车产线 新增两条新能源产线 总产能从149万台下调至120万台 [3] - 与宁德时代、DeepSeek、Momenta合作 加速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 [3] 电动化战略调整 - 下调2030年纯电车销量占比目标至30%以下 缩减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资计划 [3]
吉利汽车与极氪正式宣布合并;罗马仕旗舰店恢复营业!官方称:召回服务长期有效;英伟达宣布:H20将恢复对中国销售丨雷峰早报
雷峰网· 2025-07-16 08:40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 - 吉利汽车将收购除其已持有股份外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每股2.687美元现金或兑换1.23股吉利新发股份,ADS持有者对应获得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吉利股份 [4] - 交易预计第四季度完成,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这是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战略的深化落地 [4] - 合并前极氪已控股领克51%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最终形成高端市场由极氪主导、大众市场由吉利银河与中国星担纲的架构 [4] 理想汽车i8发布动态 - 理想i8内饰泄密打乱发布节奏,CEO李想称低估了潜在用户的"求知欲望",透露i8将于7月17日开启预订,29日上市 [6] - i8搭载VLA司机大模型,创新设计平衡空间与风阻,同时强调操控稳定性和空间舒适性 [6] - 理想汽车已积累140万家庭用户,i8定位为"让人感到松弛的家"而非豪华场所 [6] 字节跳动MR眼镜研发 - 字节通过Pico研发代号"Project P"的MR眼镜,对标Meta Phoenix,采用分体式架构使眼镜本体重量仅为Vision Pro的1/5 [8] - 2023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下滑8.3%,但轻量化设备出货量增长42%,Counterpoint预测2028年轻量化MR眼镜将占XR市场60%份额 [8] - 苹果计划将第二代Vision Pro重量降至400克以下,联想与Meta合作推出企业级MR解决方案 [8] 英伟达中国业务调整 - 英伟达宣布恢复H20在中国销售,并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RTX PRO GPU,H20是此前中国能合法购买的最先进AI芯片 [9][10] - CEO黄仁勋年内第三次访华,强调AI已成为基础资源,美国政府已保证授予H20销售许可证 [9][10] - RTX PRO GPU定位为智能工厂和物流数字孪生AI的理想选择 [10] 小鹏汇天融资进展 - 小鹏汇天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累计融资约54亿人民币,资金将用于飞行汽车研发与量产 [23] - "陆地航母"量产工厂已封顶,计划2025年Q4竣工,2026年交付产品 [23] - 此前2021年A轮融资超5亿美元,曾是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23] 折叠屏iPhone预测 - 首款折叠iPhone预计定价1800-2000美元,物料成本759美元,利润率53%-58% [37][38] - 初期销量预计1000-1500万部,国行售价或达1.8-2万元 [38] - 成本估算基于三星Galaxy Z Fold特别版拆解,比后者低4% [38] 特斯拉印度市场布局 - 特斯拉印度首家展厅开业,展示中国产Model Y,起售价598.9万卢比(约49.9万元)含70%关税 [43] - 印度电动汽车渗透率低于5%,豪华车占比仅1%,特斯拉计划7月底在新德里开第二家展厅 [43] - 目前无印度建厂计划,进入主要为树立品牌形象应对成熟市场下滑 [43] Meta战略动态 - Meta考虑开发封闭式AI模型,部分高管主张不开源最先进模型,但公司声明称开源立场未变 [38][39] - 暂停Llama 4最大版本开发,此前已两次推迟发布 [39] - 扎克伯格宣布将在AI领域投资数千亿美元,首个1GW+超级集群Prometheus将于2026年上线 [44] 本田日产合作 - 本田和日产联合开发车载软件控制系统,2026年起逐步实施,后续产品采用共同开发平台 [39][40] - 日产或在美国工厂为本田生产皮卡,双方尝试在美国市场实现双赢 [40] - 此次合作是五个月前经营统合谈判破裂后的局部突破 [40] 鸿蒙智行补贴政策 - 10省市推出鸿蒙智行7月购车补贴,每辆3000元现金,总计覆盖2000辆车 [31][32] - 补贴针对售价20万元以上搭载鸿蒙车机及华为途灵平台的新能源车 [31] - 智界全系同期现金立减2万元,6月鸿蒙智行交付52747辆同比增长20% [32]
Honda & Nissan in Discussion to Co-Develop Advanced Auto Software
ZACKS· 2025-07-16 00:31
本田与日产合作开发软件平台 - 本田汽车与日产汽车正讨论联合开发并共享先进车辆控制系统的底层软件平台 旨在追赶中美领先车企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的优势 [1] - 合作目标是在2025年后半段推出搭载新软件的车型 通过战略协作加速创新并降低开发运营成本 [2] -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当前主导SDV市场 丰田和马自达也在考虑类似软件共享策略 [3] 合作背景与进展 - 两家公司自2024年3月启动可行性研究 评估软件开发与EV充电基础设施的合作可能 但本田仍计划2026年推出搭载自有软件的电动车 [4] - 此次合作是继2024年2月合并谈判破裂后的最新尝试 当时日产拒绝成为本田子公司 [3] 美国市场战略调整 - 日产可能在本田美国工厂代工生产皮卡 帮助本田扩充在美产品线 同时缓解新关税对财务的影响 [5] - 该协议可提升日产工厂利用率(当前低于盈亏平衡点) 并弥补因缺乏有竞争力混动车型导致的销量下滑 [5] - 新关税预计使本田2025财年营业利润减少6500亿日元 日产减少4500亿日元 本土化生产有望提升双方盈利 [6] 行业竞争格局 - 吉利汽车2025财年销售预期同比增长76.25% 过去7天2025-2026年EPS预期分别上调0.27美元和0.47美元 [8] - 爱信公司2026财年销售与盈利预期分别同比增长7.32%和58.89% [8]
本田日产共研汽车操作系统,抗衡中美车企
日经中文网· 2025-07-15 11:00
新一代汽车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 新一代汽车领域通过软件更新实现性能扩展及功能升级将成为竞争关键[1] - 特斯拉搭载自主操作系统 华为等中国企业引领软件革新[1][2] - 本田与日产就车辆操作系统共通化展开协商 最早2020年代后半期搭载新款车[1] 本田与日产合作细节 - 双方自2024年8月起共同开展软件技术基础研究 将根据效果决定量产开发[1] - 计划2026年分别推出搭载自主操作系统的车辆 新一代汽车将采用共同开发系统[2] - 考虑实现高性能半导体 电机等驱动电子设备控制零部件的共通化以降低成本[2] 软件定义汽车(SDV)发展趋势 - SDV可通过互联网更新软件提升性能及扩展功能 操作系统与低成本生产技术决定竞争力[1] - 自动驾驶及车内空间体验功能是竞争核心 数据收集能力直接影响竞争力[2] - 操作系统开发费用高达数万亿日元 联合开发可减少巨额投资[2] 行业技术动态 - 特斯拉自主研发操作系统 40%召回问题可通过软件更新解决[2] - 本田开发"ASIMO"系统 日产推进自主系统 计划打造类似iOS/安卓的易用平台[2] - 一体化压铸(Gigacast)等低成本生产技术成为竞争要素[1] 商业模式转型 - 汽车商业模式可能从一次性销售转向持续收费模式[1] - 使用第三方操作系统可能导致数据使用权受限 促使车企自主开发[2]
关税重压下,日产代工本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4 16:30
日产与本田合作谈判 - 日产与本田正探讨利用日产美国工厂剩余产能为本田代工生产皮卡的可能性 [1] - 日产坎顿工厂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57% 可能为本田生产皮卡并由本田以自有品牌销售 [3] - 日产CEO曾表示正在探讨在美国市场的合作可能性 合作有助于日产提升工厂开工率 本田可完善产品线 [3] 合作背景与动机 - 日产与本田曾于2024年12月启动经营合并谈判 但于2025年2月破裂 双方仍表示将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合作 [4] - 美国加征进口汽车关税促使日本车企增加本土产量以降低影响 本田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大跌70%至2500亿日元 日产预计损失4500亿日元 [5] - 特朗普政府宣布从8月1日起对日本实施"对等"关税 日产与本田希望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关税风险 [5] 日产经营状况与重组 - 日产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 持有现金2.2万亿日元但面临7000亿日元到期债务 债务评级为"垃圾"级别 [6] - 日产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 关闭7家工厂 将工厂数量从17家整合至10家 追滨工厂和湘南工厂面临关闭风险 [6] - 日产正与鸿海协商共同使用追滨工厂 可能同时生产日产车型和鸿海电动汽车 以维持工厂运营 [6] - 为本田代工生产有助于提升坎顿工厂产能利用率 改善日产经营状况 [6]
日产或在美国为本田生产汽车
日经中文网· 2025-07-14 11:12
合作背景与动机 - 日产与本田正讨论利用日产在美国开工率下降的工厂为本田生产大型车,以规避25%汽车关税的影响[1] - 日美两国政府在汽车关税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日本车企增加在美产量可能成为谈判筹码[1][3] - 本田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计下滑6500亿日元,日产最多下滑4500亿日元,主因美国汽车关税[2] - 日产在美国销售的车辆中47%为进口,本田为32%,本地生产对规避关税至关重要[2] 合作具体内容 - 日产计划在密西西比州坎顿工厂为本田生产皮卡,产品将挂本田品牌在美国销售[1] - 坎顿工厂2024年开工率仅57%,远低于80%的盈亏平衡点,合作有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3] - 本田在美国虽有5家工厂,但新车型本地生产周期长,与日产合作可快速增加美国产汽车[2] 行业环境与挑战 - 皮卡占美国新车销量20%,本田希望通过合作开拓追求高性能皮卡的消费者市场[2] - 中国企业崛起和汽车关税导致日本车企经营环境日益严峻[1] - 特朗普政府8月1日起将对日本等国征收与4月同等的汽车关税[3] 公司关系演变 - 两家公司曾就组建全球第三大汽车联盟进行磋商,但因条件未达成而谈判破裂[1] - 本田对日产未制定大规模裁员方案不满,提出将日产变为子公司的方案[3] - 2024年4月日产更换管理层后,双方高管开始定期磋商,但否认立即重启合并谈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