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迅达:目前控股孙公司光宇矿业旗下的南阳山锂矿、蔡家锂矿厂区基础建设基本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7:45
碳酸锂价格上涨对公司的影响 - 碳酸锂价格上涨对公司有一定正面影响 [2] - 公司表示市场价格波动会对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2] 公司锂矿项目建设进展 - 控股孙公司光宇矿业旗下南阳山锂矿、蔡家锂矿厂区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 [2] - 公司正加快推进采矿选矿工程建设 [2] - 公司计划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2] 新能源业务发展 - 公司正从源头上夯实新能源业务的资源基础 [2] - 具体生产经营情况将在定期报告中披露 [2]
汉邦高科:公司下属企业在环保智算云项目中,为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提供行业调研及方案设计等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7:45
公司与中关村智用研究院合作 - 公司与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数字智能业务在垂直行业应用领域的技术合作探索 [2] - 合作领域包括垃圾发电和垃圾回收行业,已具备行业落地解决方案 [2] - 公司下属企业是环保智算云项目中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唯一的技术方案提供商和深度合作伙伴 [2] 环保智算云项目进展 - 公司为环保智算云项目提供行业调研及方案设计、智能化工业控制平台建设、智能化控制模块算法开发等服务 [2] - 环保智算云项目目前正在按计划实施中 [2]
天华新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送样评测;赣锋锂业:与LAR共同整合PPGS锂盐湖项目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7:35
道氏技术业绩公告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6.54亿元,同比下降11.6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增长108.16% [1] - 公司不计划派发现金红利、送红股或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1] 赣锋锂业盐湖项目整合 - 赣锋国际与LAR共同开发阿根廷Pozuelos-Pastos Grandes盐湖盆地 [2] - 整合完成后赣锋国际和LAR将分别持有Millennial 67%、33%的股权 [2] - 项目规划采用直接提锂法技术工艺路线,分三期建设年产15万吨LCE锂产品产线 [2] 天华新能正极材料进展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完成研发试样并送多家固态电池客户评测 [3] - 材料在客户体系中展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稳定性 [3] - 部分客户已通过评测并实现销售 [3]
中信建投:两融余额破2万亿,运行活跃状态健康
新浪财经· 2025-08-13 07:34
A股两融余额 - A股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仅次于2015年6月水平 [1] - 当前两融规模占比和成交额占比仅为2015年峰值的一半 资金面活跃且运行健康 [1] 微观资金面动态 - 新成立偏股型基金规模达146.3亿份 [1] - 股票ETF整体净流出36.8亿元 但金融地产和周期资源类ETF分别净流入28.4亿元和21.9亿元 [1] - 两融资金净流入287.7亿元 交易额占比10.1%环比小幅回落 [1] - 南向资金单月净流入199.8亿元 年内累计净流入达8395亿元 [1] 保险行业数据 - 2025年1-6月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7350亿元 在两年高基数上继续增长5.3% [1]
中信建投:国产机器人百花齐放 继续看好板块整体行情
新浪财经· 2025-08-13 07:34
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 - 近期各地发布机器人相关产业支持政策 给予一定产业补贴或消费补贴 [1] - 世界机器人大会保持空前热度 国产机器人百花齐放 [1] 产业链发展现状 - 灵巧手 关节模组零部件 传感器等环节均有多种方案齐头并进 [1] - 具身智能机器人迭代有望加速 [1] - 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进步正不断被看到 [1] 未来潜在催化剂 - 后续有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智元机器人合作伙伴大会等事件 [1] - Optimus三代机发布 国产机器人招投标等值得关注 [1] 投资机会 - 看好板块整体行情 [1] - 推荐产业趋势更优 放量更快的传感器 灵巧手 垂类应用端 国产供应链条等环节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持续发力?
虎嗅· 2025-08-13 07:34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 - 截至2024年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约730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16.8%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强国和消费大国,2024年1-9月出口量达92.8万辆,同比增长12.5% [1] - 中国新能源电池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产业链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取得长足进步 [1]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 2024年9月中国市场渗透率达51.1%,从2013年的0.1%实现跨越式增长 [7] - 2024年前10个月传统燃油车销量904.6万辆,同比减少20.5%,同期新能源车销量739.2万辆,同比增长35.6% [7] - 形成比亚迪领先(2023年净利润超300亿元)、国产品牌跟随、造车新势力和跨界企业参与的"一超多强"格局 [9][11][12] 行业竞争与经营压力 - 除比亚迪外多数车企面临亏损,如小鹏汽车2024年Q1营收65.5亿元但净亏损13.7亿元 [2] - 特斯拉降价引发价格战,北汽蓝谷2024年上半年亏损超25亿元,亏损幅度扩大25%以上 [21] - 充电桩企业2023年前10个月注册量达10.2万家,同比增长41.17%,导致资源浪费 [22] 技术与基础设施发展 - 充电/换电模式并行发展,华为计划部署超10万个超快充桩 [13] - 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2年(传统燃油车5年),自动驾驶等技术加速更迭 [15] - 公共充电桩达339.1万台,但50%集中在东部沿海,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不足 [25] 供应链与核心技术挑战 - 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芯片等核心技术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风险 [23] - 电池回收处理缺乏统一标准,不同车企电池技术差异导致循环利用困难 [23][24] - 欧盟《新电池法》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限制中国电池组件出口 [17][3] 国际化发展障碍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上调100%,并限制使用中国电池组件的车辆享受税收抵免 [3] - 蔚来等企业在欧洲布局换电站超50座,但面临贸易壁垒和技术标准障碍 [17] - 地缘政治导致反补贴调查和技术环境等非关税壁垒增加 [17] 政策支持与行业建议 - 政府引导兼并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建立电池统一标准和回收规范 [44][45] - 需完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解决新技术应用中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20] - 建议企业通过ESG管理、供应链韧性建设和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31][34] 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 构建上下游收益共享机制,如蔚来换电模式差异化竞争 [35][12] - 开发轻量化材料和高性能电机,延长电池寿命提升续航 [34] - 跨界合作(如华为充电桩)和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创造新增长点 [39][13]
爱美客“收回”童颜针被索赔16亿 业绩连降两季市值缩水1200亿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20
公司动态 - *ST苏吴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就Regen违约事项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请求确认对AestheFill的《独家代理协议》有效并继续履行,若未获支持则索赔16亿元 [2][5][6] - *ST苏吴在公众号发文指责爱美客"资本霸凌"、"强取豪夺",称其为AestheFill产品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 [2][8][9] - *ST苏吴因财务造假面临退市风险,2020-2023年累计虚增营收17.7亿元,虚增利润7599.75万元 [9] 业务争端 - 爱美客于2025年3月以1.9亿美元收购Regen 85%股权取得"童颜针"生产权,7月Regen向达透医疗发送《解约函》要求解除独家经销权 [3][6] - 达透医疗是*ST苏吴核心孙公司及重要利润来源,公司寄望代理"童颜针"艾塑菲翻身 [7][10] - AestheFill是聚双旋乳酸微球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的"再生医美注射剂",2024年中国上市售价1.98万元/支 [10] 财务表现 - 爱美客2024年营收30.26亿元(+5.45%)、净利19.58亿元(+5.33%),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 [12] - 2025年Q1爱美客营收6.63亿元(-17.9%)、净利4.44亿元(-15.87%),连续两季度双降 [12] - 爱美客市值从巅峰超1800亿元缩水至565亿元,股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约60% [13][14] 战略布局 - 爱美客通过收购Regen押宝"童颜针",寻求新增长点 [11][15] - *ST苏吴称爱美客收购后延迟供货并擅自修改产品注册信息,导致其陷入生存危机 [8]
春风动力主业稳固半年赚10亿 股价年内涨76%市值412亿创新高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98.55亿元,同比增长30.90% [1] - 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41.35% [1] - 扣非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38.38% [3] - 业绩连续九年(2016-2024年)保持增长 [3] - 总资产达167.4亿元,同比增长35.65% [2][6] 业务板块 - 全地形车板块销量10.18万辆,销售收入47.31亿元,同比增长33.95%,营收贡献度48.0% [3] - 全地形车出口额占国内行业出口总量的74.05% [3] - 摩托车业务销量15.03万辆,销售收入33.46亿元,同比增长3.03% [4] - 国内两轮摩托车销量7.91万辆,营收16.97亿元,同比增长17.35%,200cc以上跨骑摩托车市场销量第一 [4] - 摩托车出口销量7.13万辆,营收16.49亿元 [4] - 电动品牌极核(ZEEHO)销量25.05万辆,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增幅652.06% [4] 市场布局 - 全球零售终端突破7000家,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国内市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覆盖率100%,地级市覆盖率超90% [4] 研发与创新 - 2020-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38.66亿元 [5][6] - 获有效授权专利1812项(境内1637项,境外175项),其中发明专利169项 [6] - 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28项 [6] 行业地位 - 中国品牌全地形车出口额第一,欧洲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以上第一 [5] - ≥250cc跨骑式摩托车销量行业前茅 [5] 二级市场表现 - 股价报收270.01元/股,总市值41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2][6] - 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76.22% [2][6]
永和股份产品结构优化净利增140.8% 平均毛利率25.29%增7.36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9% [1][2] - 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40.82%,扣非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152.25% [1][2] - 平均毛利率25.29%,同比增加7.36个百分点 [1][2]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每股0.25元,合计派发1.17亿元,同比增长105.82%,分红率达46.71% [1][4] - 自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09亿元 [4] 业绩驱动因素 - 制冷剂板块受益于配额政策调控,供需结构优化,产品价格上涨 [1][2] - 含氟高分子材料产线效率提升,邵武永和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1][3] - 公司拥有HCFCs和HFCs制冷剂配额6.14万吨(HFCs配额5.82万吨),成为业绩核心引擎 [2]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布局 - 2025年拟募资不超过17.36亿元,超七成用于包头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 [6] - 上游资源端持有3个萤石采矿权、2个探矿权,保有资源储量485.27万吨矿石量 [6] - 中游具备无水氢氟酸年产能13.5万吨、甲烷氯化物19.7万吨、氟碳化学品单质19万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单体8.28万吨 [6] - 混配/分装制冷剂产能9.72万吨 [6] 品牌与市场地位 - 旗下"冰龙"品牌制冷剂获"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出口名牌"认证 [7] - "耐氟隆"品牌被评为金华市著名商标及"浙江出口名牌",海外销售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7]
万华化学市场波动半年净利降25% 研发投入22.91亿多项技术突破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2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9.01亿元,同比下降6.35%,归母净利润61.23亿元,同比下降25% [1][2] - 分季度看,一季度营收430.68亿元(同比降6.70%),二季度营收478.34亿元(同比降6.0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2亿元(同比降25.87%)和30.41亿元(同比降24.30%)[2] - 扣非净利润62.44亿元,同比下降22.90% [2] 业务板块 - 聚氨酯系列产品收入368.88亿元,产销量分别为298万吨/303万吨 [2] - 石化系列及贸易收入349.34亿元,产销量295万吨/285万吨 [2] - 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收入156.28亿元,产销量124万吨/119万吨 [2] 产品价格波动 - 纯MDI市场均价1.88万元/吨(需求偏弱),聚合MDI均价1.67万元/吨(建筑/冰冷需求不振),TDI均价1.24万元/吨(汽车增长/家居一般)[3] - 石化产品价格多数下跌:正丁醇同比跌20.17%至6618元/吨,MTBE跌19.79%至5500元/吨,LLDPE膜级跌6.75%至7781元/吨 [3] - 丙烯酸逆势上涨14.86%至7113元/吨 [3] 研发与技术突破 - 上半年研发投入22.91亿元,同比增长10.10%,2020-2024年研发投入从20.43亿元逐年增至45.50亿元 [5][6] - MS树脂装置投产填补国内高端光学级MS生产空白,第四代磷酸铁锂量产,五代产品定型 [1][5] - 砜聚合物产出合格品,生物基1,3-丁二醇导入化妆品客户,叔丁胺产业化延伸特种胺产业链 [5] 专利与创新生态 - 2025年上半年申请国内外专利469件,新授权269件,海外专利布局提速 [6] - 2024年全年申请专利1220件,授权649件,研发人员4763人占员工总数14.30% [6] - AI赋能研发项目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高性能有机光学聚合物与先进制造技术 [5] 战略布局 - 推进新一代MDI技术开发及装置扩能,打造极致成本竞争力 [4] - 开发高附加值POE、聚烯烃、尼龙12等新品,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 [5] - 下半年将推进组织变革、预算管理变革等四大体系变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