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电子电路铜箔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需求激增与技术突破并行,高端国产替代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2 09:26
行业概述 - 电子电路铜箔是印刷电路板(PCB)的核心导电体 通过粘合绝缘层和腐蚀工艺形成电路图样 实现电子元件间电气连接 [2] - 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电解铜箔和压延铜箔两大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50-70年代为起步阶段 以手工生产为主 成品率不足30% 厚度误差超20微米 [4] - 20世纪80-90年代进入国产化阶段 1998年建滔化工实现9微米超薄铜箔量产 打破日本垄断 [4] - 21世纪初-201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5] - 2010年代至今为高端化阶段 德福科技2024年实现4微米极薄铜箔量产 推动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6]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电子电路铜箔销量达44万吨 同比增长7.32% [12] - 高端产品如低轮廓铜箔、HDI铜箔仍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1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铜材、硫酸等原材料及阴极辊、生箔机等设备 [8] - 中游为铜箔生产制造环节 [8] - 下游应用于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 [8] - 2025年1-4月中国精炼铜产量478.1万吨 同比增长6.74% [10] 重点企业 - 行业形成龙头企业主导格局 前五家企业市占率超50% [14] - 铜冠铜箔2025年Q1营收13.95亿元(+56.29%) 净利润475.15万元(+117.16%) [16] - 德福科技2024年营收18.09亿元(+34.40%) 但电子电路铜箔毛利率为-1.15% [18] 技术发展 - 高频高速铜箔、极薄铜箔(4微米级)成为研发重点 [12] - 铜冠铜箔突破5G用RTF铜箔规模化生产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 [16] - 德福科技4微米铜箔抗拉强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厚度仅为A4纸二十分之一 [18] 未来趋势 - 技术升级聚焦高频高速铜箔和极薄化方向 4.5微米以下产品进入商业化 [20] - 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将持续增长 [21] - 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计划拓展东南亚、日韩等海外市场 [23]
珠海冠宇: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31
公司概况 - 珠海冠宇是消费类锂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2024年在笔记本电脑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平板电脑锂电池全球第二,智能手机锂电池全球前五 [1][10] - 公司客户包括惠普、联想、苹果、小米、大疆等优质客户,2024年部分战略客户及动力定点车企订单放量 [1][10] - 2024年公司总资产209.53亿元,营业收入115.41亿元,净利润2.8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4.44亿元 [1][14] 业务表现 消费类电池 - 2024年消费类电池收入104.80亿元(占比88.94%),毛利率28.68%,其中笔记本电脑电池收入63.44亿元(毛利率31.47%),手机电池收入34.28亿元(毛利率24.31%) [10] - 笔记本电脑电池销量2.49亿只(同比+13.2%),平均单价30.04元/只(同比+18.1%) [12] - 消费类电芯PACK自供比例提升至40.44%(同比+5个百分点) [11] 动力及储能电池 - 动力及储能电池收入9.17亿元(同比+67%),但毛利率仍为-15.05% [10][12] - 汽车低压锂电池获上汽、理想、奔驰等车企定点,2024年出货量约90万套 [12] - 行业无人机电池与大疆保持合作,销量稳步提升 [12] 财务分析 资本结构 - 2025年3月末总资产212.22亿元,资产负债率62.68%(2024年为65.32%) [14][15] - 总债务76.9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30.08亿元(占比39.1%),现金短期债务比1.07 [15][16] 盈利能力 - 2024年销售毛利率25.69%,EBITDA利润率19.63%,总资产回报率1.57% [14][1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0.57亿元,主因出口退税率下调及淡季销量减少 [10][13] 现金流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4.44亿元,FFO 18.08亿元,FFO/净债务39.29% [15]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0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5.32亿元 [14][15] 行业环境 消费电子 - 2024年中国消费类锂电池产量84GWh(同比+71.4%),笔电/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转正 [6][7] - AI浪潮推动消费电子创新周期,可穿戴设备、AR/VR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7] 动力及储能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826GWh(同比+24%),储能电池产量260GWh(同比+21%) [6]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35.5%),2025年1-5月同比+44% [8] - 碳酸锂价格跌至6万元/吨(2025年6月),钴酸锂价格14万元/吨(2025年3月低点) [9] 战略布局 - 海外产能布局:马来西亚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已投资2.5亿元(2025年5月) [13] - 重庆万盛项目原计划40亿元投资动力电池,2025年5月变更为消费类电池产线 [13] - 研发投入占比12.64%(2024年),高于同业(欣旺达5.94%、鹏辉能源4.82%) [3][14] 同业比较 - 2024年营收对比:欣旺达560.21亿元 > 亿纬锂能486.15亿元 > 珠海冠宇115.41亿元 > 鹏辉能源79.61亿元 [3] - 毛利率对比:珠海冠宇25.69% > 亿纬锂能17.41% > 欣旺达15.18% > 鹏辉能源12.79% [3]
一扎根佛山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迎来关键进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08:23
交易概况 - 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申请文件获深交所受理 交易进入实质审核阶段 总对价50 8亿元 [1] - 交易方案包括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金力股份全部股权 同时向控股股东广新控股集团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0亿元 两项交易互为前提 完成后控制权保持不变 [3]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 2000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 是广新集团旗下新材料领域重要上市平台 深耕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研发生产 [3] 标的公司情况 - 标的公司金力股份是国内锂电池湿法隔膜领域头部企业 2024年市场份额达18% 位居行业第二 [3] - 标的公司核心产品5微米超薄隔膜全球出货量第一 客户覆盖宁德时代 比亚迪 LG化学等一线电池厂商 [3] - 2025年一季度标的公司业绩显著回暖 实现隔膜销量超9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125% 净利润4088 09万元 [3] 交易目的与影响 - 交易旨在提升公司持续竞争力 通过整合资源拓宽新能源材料布局 符合全体股东利益 [3] - 交易完成后 公司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锂电池材料领域的重要力量 [3]
深圳坪山多家企业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4 22:13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厚积薄发,本次在专利和外观设计上均荣获一项金奖 [1] - 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下线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以超过425万辆的年销量荣登全球销量冠军 [4] - 比亚迪通过弗迪电池品牌建立了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已布局10大海外工厂 [4] 激光焊接与智能制造 - 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专注于研发新能源行业激光焊接的企业,已成为激光焊接细分行业领军品牌 [5] - 公司专业从事精密激光焊接设备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 [5] 集成电路与电子化学品 - 富满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鲜有的在集成电路领域集研发、封装、测试、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产品覆盖手机终端、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5] -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电容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光伏储能等领域 [6] 医疗器械与生物医疗 - 深圳邦健生物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心脏电生理类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自主研发的心电分析算法精确度高居世界前列 [6] - 公司主要经营产品有数字式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B型超声诊断仪等,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6] 涂布技术与新材料 -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际先进的涂布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7] - 公司正在拓展涂布技术在氢燃料电池电极涂布、钙钛矿太阳能涂布、半导体领域等新型领域的应用 [7] 知识产权与创新成果 - 坪山区专利授权总量超1.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超1/4,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4.03% [3]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10件,同比增长60.06%,增速居全市第二 [3] - 推动深圳技术大学实现首个百万级专利成果转化,北理工深圳汽车研究院成功孵化估值1.5亿瞪羚企业 [3] - 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23亿元,同比增长近2.5倍 [3]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续写新的传奇
搜狐财经· 2025-06-07 20:25
上市表现与市场反应 - 宁德时代港股首日涨幅达16.43%,累计涨幅近30%,成为第三家H股股价高于A股的公司[1] - H股较A股溢价率最高达18%,远超比亚迪的4.83%和招商银行的2.6%[3] - 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达203.71亿港元,包括中石化、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4]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4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幅超30%[4] - 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接近1800万辆,全球每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使用其电池[8]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4.37%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30.48%[11] 全球化战略与产能布局 - 90%港股IPO募集资金投向匈牙利工厂建设[5] - 欧洲市场份额达43%,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11] - 已在欧洲布局三大生产基地(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德国工厂已盈利[7] 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推出麒麟电池、磷酸铁锂4C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12C)、钠离子电池"钠新"[12] - 构建四大创新体系保持电池技术领先,MSCIESG评级AA级[13] - 推广换电模式,目标2030年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重卡换电网络[1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市占率从2021年52.1%峰值回落至2024年45.1%[10] - 面临比亚迪、蜂巢能源、欣旺达等竞争对手的份额蚕食[10] - 通过港股上市构建"A+H"双融资平台对冲单一市场风险[9][10] 零碳战略与未来规划 - 定位为零碳科技公司,计划2025年所有工厂打造为"零碳工厂"[14] - 推进"电池护照"标准化,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13] - 探索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产业新能源化[14]
中国电池及材料:6 月生产计划表现好于预期;政策不确定性下能见度仍低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电池及材料行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零售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 - **公司**: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LG化学、三星SDI、SKI、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洛阳钼业、华友钴业、格林美、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璞泰来、杉杉股份、天赐材料、新宙邦、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华晨中国、东风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蓝谷、长安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敏实集团、耐世特、福耀玻璃、华域汽车、均胜电子、拓普集团、三花智控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电池生产计划表现超预期**:6月电池制造商生产计划表现超预期,环比增长2%,使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超40%,上半年前六大中国电池制造商计划产量增长近60%,是2024年上半年增长率的两倍。论据为强劲的中国电动汽车需求(2025年5月增长超40%)、出口/欧盟需求(2025年4月增长25%)以及各地区强劲的ESS需求,包括美国(90天谈判期间的抢购)、欧盟、其他地区和中国 [5]。 - **全年可见度仍较低**:尽管6月生产计划表现良好,但全年剩余时间的可见度仍较低。中国ESS电池出货量未受6月1日起实施的ESS强制附加政策取消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由于太阳能农场的ESS安装/出货较晚导致的抢购安装。ICCSino预计7月国内ESS电池出货量将下降20%,此外,互惠关税谈判期将于7月到期,政策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5]。 - **不同类型电池增长情况**:LFP电池增长率(2025年上半年近70%)是NCM电池(约30%)的两倍。6月LFP和NCM正极产量均环比回升,预计6月LFP正极产量将进一步环比增长,得益于中美关税休战期间海外ESS提前需求;6月NCM正极产量预计环比增长2%,此前韩国企业在4月进行了去库存 [5]。 - **锂产量虽价格低但仍环比上升**:据ZE Consulting,6月中国碳酸锂产量预计环比增长2%,主要是由于停产生产线的恢复。尽管当前碳酸锂期货价格为6万元/吨,低于约7万元/吨的边际生产成本,但尚未出现生产暂停情况。对碳酸锂价格仍持谨慎态度,预计除非有有意义的矿山/精炼厂关闭(而非临时停产),否则供应过剩局面不会逆转 [5]。 - **电池和材料价格情况**:2025年第二季度到目前为止,电池价格在第一季度个位数降价后保持平稳。大多数电池材料价格在第二季度出现个位数下降,而碳酸锂价格和LiPF6价格降幅较大,约为16 - 17% [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趋势**:提供了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各地区EV + PHEV月度渗透率趋势、季度渗透率趋势等详细数据,包括欧盟-5、中国、美国等地区的销售数据、渗透率变化、同比和环比增长情况等 [13][15]。 - **生产趋势总结**:提供了月度和季度/半年度的生产趋势总结数据,涵盖电池制造商(总、NCM、LFP)、负极材料(璞泰来、BTR等)、电解质(天赐材料、新宙邦等)、正极材料(NCM和LFP相关企业)等不同环节的企业生产数据,包括同比和环比变化 [18][19]。 - **电池和材料价格变化**:提供了2013年第一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到目前为止的电池和材料价格变化数据,包括不同类型电池(EV、消费级等)和电池材料(LFP正极、NCM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铜箔加工费等)以及原材料(碳酸锂、氢氧化锂、钴、镍、LiPF6等)的价格变化百分比 [33]。 - **估值比较**:对中国电池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材料、电池设备、下游电池制造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等)的公司进行了估值比较,包括价格、市值、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年初至今价格变化等指标 [76]。
比亚迪再回应“汽车圈恒大”
第一财经· 2025-05-30 19:31
2025.05. 30 本文字数:985,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5月30日下午,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平台就网传"汽车圈恒大"一事进行了 长文回应。 李云飞称,最近好多朋友跟他说,看到大量的文章、评论还有视频,都暗指比亚迪是"汽车圈恒 大"!"说实话,我很困惑,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李云飞称,过去几年比亚迪高速增长,反观有些企业却止步不前,新能源业务甚至严重落后。但整体 来看,中国主流车企的资产负债情况要好于国外车企,中国主流车企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车圈恒 大",任何唱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言论都是不可取的! 李云飞还称,对于很多危言耸听的言论,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及上报了相关证据及线索,对于恶 意带节奏的相关方,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据证券时报, 上周末,一段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采访时的犀利发言刷屏。魏建军强调,中国汽 车产业安全正面临严重威胁,魏建军甚至喊话"现在汽车产业里边的'恒大'已经存在,只不过没爆而 已",他指出纯电动车大面积亏损,形成不了商业闭环,资本已获利离场,留下产业困境,建议新能源 补贴应服务于行业健康发展,该退出时就退出,国家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才是核心。 "吹灭别人的灯,关键 ...
富士康:已推出全方位机器人生产平台,在智能化制造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附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30 12:00
富士康机器人生产平台 -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宣布公司已构建全方位机器人生产平台 标志着智能化制造领域重要突破 [2] - 通过引入先进机器人技术 富士康有望巩固全球电子制造业领先地位 [2] 智能制造行业特征 - 行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 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 [2] - 智能化生产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等 实现高度自动化 精准化和高效化 [2] -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 [2] - 涵盖产品设计 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2] 2023中国智能制造百强榜 - 海尔集团与比亚迪并列榜首 福耀玻璃第三 华为第四 富士康第五 [3] - TOP10企业中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 其次是铁路 船舶 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及汽车制造企业 [4]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指出我国具身智能正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需加强类脑计算 柔性电子 高精度传感器等交叉领域研究 [6] -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相木强调工业AI背景下智能制造具有装备数智化 技术软件化 流程数据化特征 [7] - 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体系包括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工业软件与赛博物理系统 通过数据流动形成闭环 [7]
起诉宁德时代追讨6000万,瀚川智能营收大降去年亏11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21:46
诉讼案件核心内容 - 瀚川智能起诉宁德时代及其两家子公司拖欠换电站设备货款,涉案金额合计6088万元[2][4] - 诉讼涉及四起案件,其中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电服科技涉诉金额最高达4014万元,时代骐骥数字科技涉诉1198万元,宁德时代自身仲裁金额876.77万元[4][5] - 纠纷源于2021-2022年签署的换电站设备订单,合同约定分期付款(预付30%、货到20%、验收30%、验收后360天20%),但宁德时代仅支付779.7万元,未付剩余款项[5] 瀚川智能经营状况 - 2024年营收4.74亿元同比下滑64.61%,归母净利润亏损11.03亿元同比扩大1204.76%,现金流净额-1.89亿元[8][9] - 新能源业务受行业竞争影响严重,应收账款余额达3.65亿元占流动资产21.73%,前五大欠款方包括华立源(8218万元)、宁德时代(5926万元)、比亚迪(5625万元)[9][10][11] - 已成立高管催收小组并采取法律手段,此前曾起诉华立源拖欠9430万元合同款(实际支付仅12.85%)[11][14] 涉事公司背景 - 瀚川智能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2019年),主营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7] - 宁德时代为动力电池龙头,2024年5月完成港股上市募资46亿美元,系当年最大"A+H"IPO项目[7] 案件进展 - 所有诉讼案件已立案但未开庭,审判结果及执行存在不确定性[2][4][13] - 诉讼请求包括货款本金9104.6万元及违约金36.5万元(按LPR 1.5倍计算)[13]
研判2025!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园区数量、孵化企业数量及重点园区情况分析:央地协同,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8 09:33
内容概况: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全国的科技创新网络,成为连接高校与产业 的关键纽带。2023年,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数量为139个,场地面积达614.6万平方米,覆盖全国30 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外)。从区域分布来看,国家大学科技园呈现出"广泛分布,局部集聚"的态势。 东部地区数量最多,占比55%,西部地区占比19%,其余区域占比均在15%以下。其中,江苏、北京、 上海三地分别拥有20家、16家和14家,三地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5.97%,形成了东部强省引领、全域协 同的布局。各地政府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协同深化。例如,北京、苏州等地通 过提供房租补贴、运行费用支持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江苏、浙江等省积极探 索"投孵联动"模式,强化金融赋能,提升对初创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举措不仅优化了国家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环境,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上市企业:四维化工(800736)、中凯光电(300631)、斯瑞股份(688102)、东软集团 (600718) 关键词: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市场规模、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