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济神州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589家上市!1.1万亿融资!总市值破7万亿!
IPO日报· 2025-07-22 18:39
科创板开市6周年回顾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首批25家企业上市,标志着注册制试点落地[3] - 截至2024年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6] - 板块内诞生8家千亿市值企业,包括中芯国际(4352亿元)、海光信息、百济神州等,另有192家市值超百亿企业[7]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回报 - 2024年超六成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总额达388亿元,290家分红比例超30%[9] - 470家次推出回购、增持方案,金额上限近380亿元,91家次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9] - 509家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近九成[9] 行业分布与研发投入 - 科创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占比超80%[11] - 电子行业(146家)和生物医药(109家)为前两大领域[11] - 2024年板块研发总额1680亿元,占营收比例中位数12.6%(为A股主板3—4倍),107家企业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11] 技术创新与成果 - 科创板企业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216项),124家企业技术全国第一,35家全球第一[12] - 研发人员占比近30%,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或工程师[13] 制度创新与包容性提升 - 科创板构建了适配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打破了传统盈利门槛[15] - 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上市企业[16] - 2024年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等[18][19]
三大产业趋势下,小核酸行业迎来重大投资机会
华福证券· 2025-07-22 16:11
核心观点 - 2025年是小核酸药物投资重要年份,技术、适应症、商业化和临床数据等方面有催化,行业迎来重大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国内外相关企业 [2] - 看好双抗迭代PD - 1产业趋势,中长期建议关注Biopharma、一/二线龙头标的创新药及产业链CRO板块 [4] 周专题:三大产业趋势下,小核酸行业迎来重大投资机会 产业趋势与股价表现 - 2025年是小核酸大年,技术上GalNac递送成熟、肝外平台验证,应用从罕见病到常见病,迎来商业化和数据读出催化 [12] - 美股小核酸企业近期涨幅高,Alnylam、Arrowhead和Ionis从4月股价最低点到7月18日分别上涨39.6%、63.9%、59.9%,跑赢xbi指数(26.4%) [12] 小核酸优势 - 小核酸药物长度小于30nt,作用于mRNA干预靶标基因表达,相比抗体和小分子有研发周期短、靶点丰富、效果持久、成功率高优势 [13] 趋势1:平台价值 - GalNac用于靶向肝脏,有高效肝细胞靶向性等优势,Alnynam是先驱,已有6款siRNA药物商业化 [21] - Alnylam的C16、Arrowhead的TrimTM、Avidity的AOC等肝外递送平台有部分适应症数据读出预期 [24] 趋势2:重磅产品商业化 - 诺华inclisiran销量上升,2025Q2销售额2.9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全年有望超10亿美金 [27] - Alnylam核心产品amvuttra获批新适应症,TTR赛道有数十亿美金市场潜力 [27] 趋势3:大适应症数据 - 诺华pelacarsen预计2026年披露数据,若阳性将为lp(a)靶点赛道带来投资机会 [31] - Alnylam预计2025H2披露Zilebesiran第三项临床2期试验数据 [31] - Arrowhead重点布局减肥增肌产品,CNS领域多家企业有项目进展 [34] 小核酸行业特点 - MNC如礼来、诺华等入局,关注降血脂、代谢等领域,很多项目临床1期甚至临床前就授权交易 [37] - Alnylam创新药研发成功率高,递送技术平台化,后续研发速度加快 [38] 投资建议 - 关注恒瑞医药等积极布局的大Pharma企业 [46] - 关注成都先导等有差异化布局或产品进度领先的公司 [46] 周专题:OS终点失败的3期临床试验有哪些潜在原因 - 报告未提及该专题具体内容 行情回顾 上周组合表现 - 周度组合算数平均涨跌幅18.2%,相对A股创新药指数收益率12.1%,相对港股创新药指数收益率5.1%,相对大盘收益率17.1% [51] 本周A股创新药 - 总市值TOP20中,百利天恒涨幅14.1%较高,恒瑞医药总市值3900亿元居前 [53] - 涨幅前三为奥赛康(+32.8%)、昂利康(+29.5%)、首药控股(25.1%) [57] 本周H股创新药 - 总市值TOP20中,康方生物涨幅24.3%较高,恒瑞医药总市值4303亿港元居前 [55] - 涨幅前三为乐普生物 - B(+62.0%)、德琪医药(+47.0%)、开拓药业 - B(+42.0%) [60] 每周更新 本周创新药对外交易授权 - 涉及青光眼、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疾病,交易权益包括研发、生产、商业化等 [67] 本周批准上市/申请上市的创新药 - 中国NMPA有塔拉妥单抗等申请上市,OsrHSA等批准上市 [69] - 有多个药品申报临床,涉及子宫内膜异位、癌症等疾病 [73]
第十一批国采启动,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盘中上涨1.14%,近1周新增规模同类居首!
搜狐财经· 2025-07-22 11:33
科创医药ETF嘉实表现 - 科创医药ETF嘉实盘中换手率达18.19%,成交额4094.91万元,市场交投活跃 [3] - 近1周日均成交3702.88万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1周规模增长1695.97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1周份额增长75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1年净值上涨43.45%,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485/2929,居于前16.56% [3]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3.29%,最长连涨月数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23.50%,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7.43% [3] 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3%,包括联影医疗(9.73%)、百济神州(6.04%)、惠泰医疗(5.69%)、百利天恒(5.35%)、艾力斯(4.76%)、泽璟制药(4.53%)、君实生物(4.15%)、博瑞医药(3.60%)、华大智造(3.07%)、益方生物(3.03%) [3][5] - 7月21日涨跌幅表现:博瑞医药(+5.60%)、君实生物(+3.63%)、百利天恒(+2.81%)、泽璟制药(+2.75%)、联影医疗(+2.18%)、百济神州(+1.08%)、艾力斯(+0.48%)、华大智造(+0.40%)、惠泰医疗(-0.06%)、益方生物(-0.78%) [5] 医药行业动态 - 7月1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通知,初步确定55个品种纳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报量范围 [5] - 国家医保局提出"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四大原则 [5] - 医药板块处于底部,创新方向(创新药、创新器械、AI医疗等)成为市场主要关注点 [6] - 创新药成为市场热点,非主流公司因创新药布局和管线而大涨 [6] - 新技术方向包括脑机接口、机器人和干细胞等细分领域 [6] 投资渠道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通过科创医药ETF嘉实联接基金(021061)布局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 [7]
铁建重工再度涨停,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上涨1.23%,本月以来规模增长显著
搜狐财经· 2025-07-22 10:37
市场表现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强势上涨1 35% 成分股铁建重工(688425)上涨20 04% 孚能科技(688567)上涨8 39% 源杰科技(688498)上涨8 26% [3] -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上涨1 23% 最新价报1 07元 近1周累计上涨3 44% [3] - 科创100指数ETF近6月净值上涨15 57% 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690/3488 居于前19 78% [4] - 科创100指数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7 67% 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为37 87%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 57% 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为61 06% [4]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科创100指数ETF盘中换手1 28% 成交8204 63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3 98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 科创100指数ETF本月规模增长4660 90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2/11 [4] - 科创100指数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1251 45万元 融资余额达2 11亿元 [4] 行业调研动态 - 上周共有127家公募机构参与104家A股公司调研 累计调研次数达618次 连续两周维持在600次以上 [3] - 通信行业以166次被调研次数位居榜首 电子行业被调研86次 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和医药生物行业调研热度较高 [3] 行业前景分析 - 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景气复苏 内外需共振下企业盈利改善 [4] - 半导体设备国产核心设备加速验证 自主可控趋势明确 [4] - 工业母机更新需求叠加国产替代 机床行业周期向上 [4] - 传统能源设备景气持续 加速出海 新型能源设备中可控核聚变资本开支和景气度上行 商业化渐行渐近 [4] 基金产品特性 - 科创100指数ETF管理费率为0 15% 托管费率为0 05% 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5] - 科创100指数ETF近1月跟踪误差为0 013% 跟踪精度较高 [5]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 99% 包括百济神州、睿创微纳、华虹公司等 [6] 风险收益指标 - 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 30 [5]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 20% [5]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 11% [4]
创新药再度大涨!纯度100%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大涨超3%再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7-22 10:26
港股通创新药ETF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7月22日大涨3.03%至1.869元,盘中成交额突破10亿元,近60日净流入接近50亿元,最新规模超100亿元创历史纪录[1] - 该ETF标的指数成分股普涨:丽珠医药因III期临床试验达终点涨超13%,博安生物、联邦制药涨超8%,金斯瑞生物科技、再鼎医药涨超7%[1] - 前十大权重股中康方生物涨5.2%(权重10.19%)、信达生物涨2.88%(权重9.42%)、百济神州涨3.3%(权重9.08%)[2] 创新药行业政策支持 - 2024年全国医保基金总收入34913.37亿元,累计结存38628.5亿元,为创新药支付提供保障[3] - 第十一批集采实行"新药不集采"原则,政策向创新药倾斜,鼓励研发投入[3] - 医保基金稳健运行与集采政策优化协同作用,提升患者可及性并释放市场需求[3] 自免疾病领域发展 - 全球自免疾病治疗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193.5亿美元,双抗药物通过靶向双抗原可提升疗效并克服耐药性[5] - 双抗药物如CM512(TSLP/IL13)、AK139(IL-33R/IL-4Rα)处于临床阶段,需更多数据验证成药性[5] 指数构成与市场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龙头包括信达生物(11.85%)、药明生物(9.82%)、石药集团(9.22%)[6] - 标的指数2025上半年涨幅62.78%,显著领先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60.87%)等同类指数[6][7]
基金重仓股揭秘:126只股持股比例超10%
证券时报网· 2025-07-22 09:46
基金重仓股概况 - 二季度共有2950只股票入围基金重仓股名单,其中基金持股比例超10%的有126只,持股比例超20%的有17只,持股比例10%~20%的有109只,持股比例5%~10%的有258只,持股比例1%~5%的有771只,持股比例不足1%的有1794只 [1] - 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的个股是九号公司(35.24%),其次是百济神州(33.47%)和诺诚健华(32.70%) [1] - 基金持股比例超10%的个股中,44只被100家以上基金持有,32只被50~99家基金持有,宁德时代以1775家基金持有数量居首 [2] 持股变动情况 - 基金持股比例超10%的个股中,85只二季度获增持,普源精电(+409.08%)、华虹公司(+354.96%)、源杰科技(+317.64%)增持幅度居前 [1] - 41只个股遭减持,恒玄科技(-37.29%)、石头科技(-32.21%)、纳睿雷达(-30.98%)减持幅度最大 [1] - 沪电股份(+230.69%)、益方生物(+184.65%)、中际旭创(+87.80%)等个股持股量环比增幅显著 [3][4] 行业与板块分布 - 基金高比例持仓股主要集中在电子(32只)、医药生物(21只)、汽车(12只)行业 [2] - 按板块划分,创业板36只、科创板43只、沪深主板42只、北交所5只 [2] - 电子行业代表个股包括海光信息(28.98%)、中微公司(21.07%)、兆易创新(17.92%)等 [3][4] 重点个股数据 - 宁德时代被1775家基金持有(14.49%),紫金矿业(1221家)、美的集团(1148家)、中国平安(797家)基金持有家数居前 [2] - 市盈率低于30倍的个股有41只,古井贡酒(7.90倍)、中国平安(9.64倍)、阳光电源(9.85倍)估值最低 [2] - 华夏航空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达875.10%,纳睿雷达(860.00%)、新易盛(356.58%)业绩增幅显著 [3] 持股比例排名 - 九号公司(35.24%)、百济神州(33.47%)、诺诚健华(32.70%)位列基金持股比例前三 [3] - 海光信息(28.98%)、新易盛(27.80%)、澜起科技(25.58%)等个股基金持股比例超25% [3] - 中芯国际(23.82%)、科伦药业(20.97%)、中科飞测(19.91%)等进入前20名 [3][4]
研判2025!中国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行业发展现状、企业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临床试验数量创新高,本土企业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2 09:14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概述 -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指在多个区域或多个国家按照同一方案同时开展的临床试验,用于评估新药或治疗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安全性和适用性 [1][2] - MRCT已成为全球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新产品注册临床试验数据的主要来源,支持多国上市申请 [1][9] - 中国MRCT数量在2021年达到顶峰后收缩,2024年再次创历史新高,达336项,同比增长15% [1][9] 药物类型与试验分期 - 医药产业正经历从小分子化学药向大分子生物药的转变,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 [1][11] - 2023年生物制品MRCT数量首次超过化学药,2024年生物制品试验数量达186项,占比55.4%,化学药为150项 [1][11] - 中国MRCT以Ⅲ期临床试验为主,2024年占比超55%,Ⅱ期占比21.1%,Ⅰ期占比17.0%,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1][13] 中国临床试验发展现状 - 2016年至2024年,中国临床试验登记数量从808项增长至4860项,2025年1-7月超2600项 [5] - 截至2025年7月,中国已登记临床试验超3万项,其中国内试验占比91.85%,MRCT占比7.86%,数量为2373项 [7] 企业竞争格局 - 外资企业如阿斯利康、赛诺菲、默沙东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占据主导地位,试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1][17] - 2024年MRCT数量前十企业中,外资占八席,阿斯利康(33项)、赛诺菲(28项)、默沙东(26项)位居前三 [19] - 本土企业如百济神州(18项)、再鼎医药(14项)活跃度大幅提升,影响力增强 [17][19] - 内资企业在MRCT中占比从2015年不足3%提升至2024年的30.1% [15] 发展趋势 -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具有扩大患者群、加快入组、降低研发成本、获得多种族数据等优势 [21] - 未来中国MRCT数量将继续增长,本土企业市场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21] - 生物技术企业开展MRCT渐成趋势,成为产品海外注册上市的关键步骤 [21]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下跌1.62%,前十大权重包含康方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7-22 00:12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下跌1 62% 报8758 46点 成交额121 71亿元 [1] -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1 79% 近三个月上涨64 09% 年至今上涨98 69% [1] 指数编制 -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旨在反映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整体表现 [1] - 指数以2014年12月12日为基日 以2000 0点为基点 [1] 权重构成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康方生物(13 31%) 信达生物(9 84%) 三生制药(9 12%) 百济神州(8 94%) 药明生物(8 9%) 药明康德(5 65%) 科伦博泰生物-B(4 91%) 再鼎医药(4 82%) 诺诚健华-B(4 34%) 金斯瑞生物科技(4 0%) [1] 市场分布 - 指数持仓全部集中于香港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 00% [2] 行业分布 - 生物药品占比59 75%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23 83% 化学药占比14 25% 医疗器械占比2 17% [2]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跌1.42%,前十大权重包含康方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7-21 21:59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7月21日报1114 48点 下跌1 42% 成交额166 3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2 12% 近三个月上涨65 37% 年初至今上涨94 38% [1] - 指数基日为2017年12月29日 基点1000点 [1] 指数构成 - 样本选取港股通范围内50只创新药研发及制药服务相关上市公司证券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8 1% 康方生物(10 0%)、信达生物(9 88%)、百济神州(8 97%)位列前三 [1] - 全部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1] 行业分布 - 药品制剂占比40 89% 其他生物药品占比40 00%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18 70% 疫苗占比0 41%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定期调整同步变更 特殊情况会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或丧失港股通资格时将予以剔除 [2]
新气象,科创板开市六周年!589股上市,总市值近8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1 21:48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年累计接纳589家企业,总市值近8万亿元 [1][2] - 2024年科创板企业研发费用合计超过1500亿元,平均每家2.63亿元 [1][4] - 目前还有37家IPO公司正在排队科创板上市 [1][5] 龙头企业表现 - 科创板已孕育8只千亿市值个股,包括中芯国际(4352.44亿元)、海光信息(3176.67亿元)、百济神州(2551.95亿元)等 [3] - 传音控股2024年归属净利润55.49亿元,为科创板盈利能力最强企业 [3] - 百济神州2024年研发费用141.4亿元,为科创板最高 [4] 行业分布特点 - 电子行业公司数量最多(146家),包括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龙头 [4] - 医药生物行业109家,包括百济神州、联影医疗等 [4] - 机械设备行业88家、计算机行业68家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4] 排队企业情况 - 37家排队企业中,电科蓝天2024年净利润3.38亿元居首 [5][6] - 10家未盈利企业包括摩尔线程(2024年亏损14.92亿元)、沐曦股份(亏损14.09亿元)等 [6] 政策支持 - 证监会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等 [7] - 政策发布后,长鑫存储、宇树科技等知名科技企业启动上市辅导 [8][9] - 科创板预计将呈现多元化、创新化、国际化发展趋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