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

搜索文档
共享基经丨与AI一起读懂ETF(二十一):4个与创新药相关的指数将迎来调整,会有何不同?
搜狐财经· 2025-07-03 18:00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调整 - 新增流动性要求、修改行业要求、删除主题要求及修改成分股挑选方法 [2] - 明确剔除主营业务在CXO行业的公司包括CRO、CMO和CDMO涉及药明生物、药明康德、金斯瑞、药明合联、晶泰控股原合计权重18.1% [3] - 调整后前五大成分股变为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 [3] - 成分股需满足港股通标的资格且业务聚焦创新药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不再包含CXO企业 [3] 恒生创新药指数调整 - 修改行业要求剔除主营业务在CXO行业的公司包括CRO、CMO和CDMO [4] - 调整后指数更聚焦创新药主题 [5]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调整 - 新增互联互通交易资格要求选股范畴调整为互联互通下交易的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 [6] - 成分股数目从50只固定缩减至30只 [6] - 删除上市历史要求及快速纳入机制原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生物科技企业提前纳入 [8] 恒生港美生物科技指数调整 - 成分股数目从60只固定缩减至40只 [9] - 调整后基金持仓集中度更高弹性更大但波动可能更大 [9] 调整实施时间 - 编算方法调整于2025年6月30日指数检讨时生效成分股变动于2025年9月8日实施 [9]
HTI医药2025年7月月报:利好不断,持续推荐创新药及产业链-20250703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03 17: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A股标的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惠泰医疗优于大市评级,并纳入HTI医药2025年7月月度组合 [3][6] - 维持H股标的科伦博泰生物、翰森制药、信达生物、药明合联、映恩生物、百济神州优于大市评级;相关标的药明康德、康哲药业未评级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商保创新药目录呼之欲出,内需市场有望迎来明显改善,持续推荐创新药及产业链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好不断,持续推荐创新药及产业链 - 维持A股和H股部分标的优于大市评级,相关标的盈利预测估值表展示了各公司每股收益、归母净利润增速、市盈率等情况 [3][7] HTI医药2025年6月月度组合表现优于医药指数 - 2025年6月月度组合包含恒瑞医药等10家公司,平均下跌0.5%,同期全指医药下跌1.0%,组合跑赢医药指数0.5%,药明康德、益方生物、信立泰涨跌幅排名前三 [10][12] 2025年6月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 - 2025年6月上证综指上涨2.9%,SW医药生物上涨0.7%,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9位 [14] - 生物医药板块中医疗服务、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细分板块表现相对较好,个股涨幅前三为昂利康、华强科技、易明医药,跌幅前三为科兴制药、华森制药、河化股份 [20][23] - 截至2025年6月底,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当前相对溢价率78.94% [25] 2025年6月港股医药板块表现优于大盘,美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 - 2025年6月港股恒生医疗保健+8.4%,港股生物科技+10.2%,同期恒生指数+3.4%,个股涨幅前三是亚盛医药 - B、药明巨诺 - B、绿叶制药,跌幅前三是康宁杰瑞制药 - B、德琪医药 - B、加科思 - B [26] - 2025年6月美股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1.9%,同期标普500+5.0%,标普500医疗保健成分股中涨幅前三是IQVIA、查尔斯河、卡地纳健康,跌幅前三是KENVUE、硕腾、环球健康服务 [26]
百济神州(688235) - 港股公告: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


2025-07-03 17:30
股份授予 - 2025年6月30日向216名承授人授出43,839股美国存托股份的受限制股份单位,相当于569,907股股份,约占发行股份总数0.04%[2][3] - 授出的美国存托股份收市价为每股242.07美元(约每股普通股146.17港元)[5] 归属安排 - 已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未来四年每年归属25%,承授人须保持服务关系[5] - 一名非高级管理人员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在2025年6月30日每个周年日归属25%[5] - 七名非高级管理人员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首归属日少于12个月,总归属及持有期超12个月[5] 其他情况 - 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无退扣机制,受公司扣缴税款规限[6] - 承授人是全职雇员,授出无附带表现目标[7] - 本次授出后,2016期权及激励计划下尚有58,818,941股股份可供授出,顾问限额尚有20,401,260股[7] - 美国存托股份每股相当于公司13股普通股[9]
港股收评:恒指跌0.63%,创新药、苹果概念、有色金属集体大涨
格隆汇· 2025-07-03 16:42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午后跌幅收窄 恒指跌0.63%至24069点 国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0.88%和0.67% [1][2] - 大型科技股普遍走低 小米跌3.4% 阿里巴巴跌近3% 美团跌2.5% 京东跌超2% 腾讯微跌 [2] - 南向资金净卖出30.48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卖出18.67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卖出11.81亿港元 [18] 领涨板块及个股 - 苹果概念股走强 荣阳实业涨6.67% 富智康集团涨4.88% 通达集团涨4.76% 舜宇光学科技涨4.66% [7][8] - 创新药概念股大涨 华昊中天医药-B飙涨55.09% 康方生物涨14.33% 信达生物涨6.68% [6][8] - 游戏软件板块表现强势 第七大道暴涨74.19% 帝国科技集团涨6.74% 博雅互动涨4.5% [9] - 有色金属板块上涨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涨14.81% 五矿资源涨4.38% 万国黄金集团涨3.33% [10][11] - 家电股走高 JS环球生活涨6.09% TCL电子涨2.87% 海尔智家涨1.94% [12] - 中资券商股活跃 兴证国际涨6.76% 中信证券涨3.45% 中金公司涨2.98% [13] - 博彩股多数收涨 美高梅中国涨3.1% 金沙中国涨2.66% [14] 领跌板块及个股 - 钢铁股集体回落 重庆钢铁股份暴跌23.26% 中国铁钛跌12% 马鞍山钢铁跌4.95% [3][15] - 稳定币概念股下跌 德林控股跌3.75% OSL集团跌2.98% 阿里巴巴跌2.93% [15] - 新消费概念股走低 奈雪的茶跌10.12% 布鲁可跌4.39% 小米集团跌3.41% [16] - 教育股下跌 博骏教育跌9.42% 创联控股跌4.65% 新东方-S跌2.99% [17] 市场展望 - 交银国际认为港股从结构性行情向全面上涨转换需要更强基本面支撑和政策催化因素 [20]
迎接科技新周期: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投资价值分析
民生证券· 2025-07-03 16:30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利好、宏观经济回暖、权重行业景气度增强,科创板资产配置优势凸显,科创 100 指数和博时上证科创板 100ETF 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1] 科创板资产配置优势 科创板再迎重磅改革 - 科创板改革加速核心科技领域技术突围,推动资本市场从“输血”向“造血”功能升级 [7][9] - 设立科创成长层,定位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通道,有准入和退出机制 [9] - 推出 6 项配套改革举措,解决企业上市、定价、融资等痛点,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10] 宏观复苏仍在进行 - 宏观经济复苏加速,5 月社零同比跃升 6.4%,城市消费修复快 [7][11] - 流动性格局宽松,去年下半年以来科创板成交量提升,上半年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约 91.7% [7][13] 半导体产业景气度上行 - AI 竞赛与国产替代驱动,半导体产业景气度上行成趋势,2025 年三重动能释放 [7][16] - DRAM 市场涨价,HBM 需求激增,AI 芯片商业化提速,带动国内头部企业市值突破 [7][17] 科创 100 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指数选股特点 - 从科创板选市值中等、流动性好的 100 只证券为样本,与其他指数构成规模指数系列 [20] - 样本空间有上市时间和非退市风险警示要求,选样有筛选和排名规则 [20] - 指数样本每季度调整,调整比例不超 10%,采用缓冲区规则 [20] 指数风格特征:中小盘成长 - 纳入科技型中小盘企业,符合科技浪潮方向,经济企稳、流动性充裕背景下优势明显 [27] - 截至 2025 年 Q1,成分股毛利率稳定,ROE 回升,净利润增长预期好 [30] 指数历史表现:科技成长风格中弹性更强 - 在科技成长风格强势市场中,科创 100 指数表现出较强弹性,受宏观、行业、政策因素影响 [32] - 短期在成长行情下,“924”行情以来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累计反弹 61.08%,优于主流宽基指数 [34] 博时上证科创板 100ETF 投资价值分析 博时上证科创板 100ETF 基本信息 - 代码 588030,标的指数为科创 100,2023 年 9 月 15 日上市,紧密跟踪指数 [38] - 基金经理唐屹兵经验丰富,管理 17 只基金,规模约 100 亿元 [39] 管理人具有丰富的 ETF 产品管理经验 - 博时基金管理 54 只 ETF 基金,规模超 1600 亿元,产品线覆盖广 [40]
“标准”重启后的首个IPO要来了
投中网· 2025-07-03 15:58
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趋势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生物医药企业禾元生物过会,标志着行业迎来重要转折点 [3][4] - 生物医药行业经历两年资本寒冬后,第五套标准重启为长周期、重资本行业带来新希望 [4][5] - 禾元生物过会事件被视为国家重视生物医药行业的信号,市场期待值显著提升 [5]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变化 - 市场普遍认为重启后的上市门槛提高,仅凭临床二期数据或难以满足过会要求 [8] - 企业需提供更积极的二期临床数据或启动三期临床才可能获得过会资格 [8] - 审核标准提升源于此前创新药仅凭临床二期匆忙上市的行业乱象 [8] - 企业需符合国家战略,关注研发进展、可验证性及产业化能力 [8] 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要求 - 企业产品管线必须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否则面临较大商业化风险 [8] - 所处竞争格局至关重要,不能在激烈靶点中处于落后位置 [8] - 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更受市场认可,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 [8] - 商业化预期和盈利稳定性成为第五套标准重启后的审核重点 [10] 禾元生物核心优势 - 核心产品HY1001已完成国内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和次要临床终点 [9] - 预计2025年上市,2026年实现大规模销售,2027年实现盈利 [9] - 已与国药控股、贝达药业等建立销售网络,覆盖国内30余个省市区域 [9] - 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平台表达量达15-20g/kg糙米,远超国际水平 [13] - 植物源表达技术成本低且安全性好,杜绝血源性病原体传播风险 [13] 禾元生物发展历程 - 创始人杨代常为"稻米造血"之父,专注植物表达体系重组白蛋白研究 [12] - 2006年成立,2010年关键技术突破使表达量达2.75g/kg糙米 [12] - 2011年起引入倚锋资本、广东弘远等机构,估值从14.91亿增至51.57亿 [14] - 2022年贝达药业入股价格19.24元,满足科创板40亿估值要求 [14] 生物医药投资风向变化 - 禾元生物过会使中后期生物医药企业或再成投资热点 [15][16] - 此前Pre-IPO项目停滞因一二级市场价差缩小甚至倒挂 [16] - 港股市场好转带动PE机构争当基石投资人,Pre-IPO投资回升 [16] - 投资人情绪振奋但仍持观望态度,行业处于信心修复阶段 [17][18] - 长期来看生物医药行业趋势稳中向好,但短期不会过于激进 [18]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收涨2.8%,医保新政力挺创新药,BD出海进入爆发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5:41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首次明确将全国医保平台的疾病谱与用药需求数据定向服务于药企研发决策,创新药产业从单点支持转向全链条系统性赋能 [1] - 政策有望改善高价值创新药支付难的问题,在基本医保支付之外多一个支付路径,打破既往销售天花板 [1] 行业表现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收涨2.8%,生物医药ETF(512290)收涨1.13% [1]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达41起,总金额达36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1] - 2025年ASCO年会中国学者发表73项口头报告,在ADC抗体和双抗领域贡献近50%的全球进展 [1] 盈利趋势 - 龙头创新药公司逐步进入扭亏为盈阶段,如百济神州2025年一季度实现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盈利,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 [2] - BD项目收款进入常态化兑现阶段,恒瑞医药一季度财报利润大幅增长来自于BD首付款计入 [2]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或将迎来由资本驱动向盈利驱动转变的拐点,板块具备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投资机会 [2] 行业前景 - 头部企业创新产品商业化进程加快,进入盈利周期,全球突破性临床数据陆续公布,推动海外授权市场活跃 [2] - 创新药板块有望持续作为2025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部分细分赛道的集采影响已经出清,未来板块有望迎来新成长 [2] ETF覆盖范围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跟踪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覆盖A+H股优质创新药企,全线覆盖创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等各环节的企业 [2] - 生物医药ETF(512290)跟踪中证生物医药指数,覆盖生物创新药+CXO+血制品+疫苗+检测全产业链 [2]
扶持政策持续加码 创新药公司步入“收获期”?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5:34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条具体举措,从研发、准入、支付等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 [2][7] - 2024年以来创新药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创新药"、国务院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形成系统性支持 [4][5] - 政策推动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支付范围 [5][9]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授权金额激增,AI制药技术缩短研发周期,但存在源头创新少、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4] - 中国在研创新药管线覆盖全球40%的赛道,其中22%的赛道研发进度全球第一,仅次于美国 [8] - 创新药板块2022-2024年营收从6412亿元增长至701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从596亿元下滑至493亿元,呈现"大而不强"特点 [8] 企业动态 - 恒瑞医药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400项临床试验在开展,将根据政策调整研发投入 [7] - 创新药指数从2024年9月1002点上涨至2025年6月1593点,涨幅59%,行业从"困境反转"进入"收获期" [10][11] 未来展望 - 政策构建了创新药高质量发展闭环体系,推动从"创新药大国"向"创新药强国"转型 [3][9] - 老龄化、AI技术突破和出海加速将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部分企业进入成果兑现阶段 [11]
“最牛天使投资人”龚虹嘉:如果未来10年只能投一个领域,那我投健康
聪明投资者· 2025-07-03 15:01
核心观点 - 天使投资本质是信仰与信心的较量,需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敢于下注并坚持陪伴[20][54] - 中国创新生态需要更多愿意相信并支持早期创业者的资本,如10亿级天使轮投入[1][40] - 优秀天使投资人需逆人性而行,具备长期主义视角和包容失败的心态[54][63] - 投资决策应避免过度理性计算,保持"漫不经心"的直觉判断[46][47] - 创业者特质比商业模式更重要,需关注学习能力、领导力和使命感[65][67][73] 投资案例 - 海康威视:2001年245万元投资获49%股份,回报超2万倍[4] - 芯原股份:2017年承接40余投资人股份,2019年拆除VIE架构后登陆科创板,市值达500亿[12][14][16] - 达梦数据:1999年投资国产数据库项目,经历24年培育后上市[23][24] - 富瀚微/中原协和/握奇数据:早期技术类投资均成为细分领域标杆[1][2] 投资理念 - "道地"哲学:尊重事物自然发展规律,强调人与环境匹配[5][93] - "根创新"战略:聚焦底层技术自主创新,近年获政策支持[25][26] - 逆向投资:在分歧最大时布局,如2018年预判中美脱钩[29][30] - 科学家创业:需平衡学术理想与商业闭环,采用专业团队补位[35][39] 行业趋势 - 硬科技投资:芯片/数据库等领域需长期耐心,回报周期超10年[23][30] - 生命科学:干细胞+中医药+精准诊断构成大健康服务体系[93] - 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群体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关键路径[32][33] - AI影响:将重构工作模式,但无法替代人类创造力[85][89] 创业者评估 - 核心特质:学习能力/领导力/使命感优于专业背景[65][67] - 团队构建:警惕"雇佣兵思维",需形成使命驱动型组织[67] - 心流状态:天赋与兴趣匹配才能产生持续创新力[73][74] - 失败容忍:允许天才型创业者存在认知盲区[44][64] 市场环境 - 资本寒冬:民间资金撤离风险投资转向低收益理财[53] - 国产替代:去IOE化推动自主技术迭代机会[25][27] - 全球化挑战: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法律与文化障碍[83][84] - 政策导向:国资委强调AI领域自主创新与数据安全[26]
行业ETF风向标丨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加强,多只港股创新药相关ETF大涨超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3:30
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现价1.619,月涨幅3.98%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现价1.288,月涨幅3.54% [1] - 港股通医疗ETF富国(159506)现价1.302,月涨幅3.5%,规模22.7亿元 [1][2] -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现价1.453,月涨幅3.42%,规模约5亿元 [1][5] -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现价1.509,月涨幅3.29%,规模11亿元 [1][5]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现价1.177,月涨幅3.25%,规模超137亿元,上午成交逾65亿元 [1][6]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支持、推动进入医保目录、提升支付能力等 [1] - 跨国药企1-5月在中国创新药专利采购金额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显示国际竞争力提升 [2] 指数成分与权重股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十大权重股包括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 [3][4]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覆盖50只港股通创新药相关证券,样本包括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 [5][6]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十大权重股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高度重合,新增药明康德 [6][8] ETF跟踪标的 -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 [2] - 港股通医疗ETF富国(159506)跟踪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 [2] -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均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2] -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5]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