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epSeek
icon
搜索文档
贸易战下的产业韧性(二):AI大模型的商业“回旋镖”,重新落到了云计算
36氪· 2025-05-12 07:2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本土大模型行业正试图冲破困局重构秩序,但不稳定的市场环境可能成为重大风险 [1] - DeepSeek凭借全球影响力颠覆行业对开源模式的认知,促使OpenAI重新评估开源策略 [1] - 阿里、百度、商汤科技等厂商加速推进开源,但面临美国关税壁垒、开源激励不足、硬件适配和标准碎片化等问题 [1] 开源模式的商业化困境 - 开源被认为是应对技术"卡脖子"的关键,但商业化博弈复杂,开源项目缺乏直接收入 [2] - 厂商需投入人力物力适配国产芯片,但难以从中直接获益,纯粹"为爱发电"不可持续 [2] - 投资者态度谨慎,担忧投入巨额资金后模型被开源导致回报落空,金沙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曾表达这一顾虑 [4] 开发者与企业的实际挑战 - 开源大模型虽降低技术门槛,但实际应用需大量定制化,涉及数据预处理、模型微调等高成本工作 [4] - 中小企业面临数据获取、清洗、标注及后训练所需计算资源的高昂成本 [4] - 投资者仍以传统软件销售模式评估大模型,与开源路径不匹配,盈利模式不明确制约发展 [5] 厂商的商业化路径探索 - 百度、阿里、腾讯等厂商采用"免费引流+增值服务"模式,通过开源模型吸引用户并增加云收入 [6] - 百度开源文心大模型,通过智能云服务实现商业变现,形成"开源引流-算力消耗-云收入"飞轮 [8] - Meta通过Llama API提供云计算服务,吸引开发者迁移至其生态体系 [8] - Hugging Face通过开源Transformer库吸引开发者,再向企业提供付费私有化解决方案 [9]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开源大模型对开发者的吸引力取决于云服务质量,如开发工具链、数据存储、AI调优等支持 [9] - 开源被视为突破技术封锁的最优路径,但需兼顾商业可持续性,开发者更关注云平台选择 [10] - 行业生态需整体跨越,开源发展涉及技术、商业与制度的多重博弈 [5][10]
苹果或将发布AI日历功能;DeepSeek公开致谢腾讯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5-11 09:06
DeepSeek与腾讯技术合作 - DeepSeek公开致谢腾讯技术团队对其开源通信框架DeepEP的优化 优化使性能在RoCE网络环境下提升高达100% 在InfiniBand网络环境下提升约30% [1] 苹果收购MaydayLabs - 苹果收购加拿大初创公司MaydayLabs 收购时间为2024年4月3日 核心资产涉及AI日历功能 适用于Mac、iOS和iPad 该应用已于2024年5月1日停用 [1] 英伟达修改版H20芯片 - 英伟达计划在7月为中国市场推出修改版H20芯片 主要面向云计算领域巨头公司 修改版芯片性能将显著降级 包括大幅降低内存容量 [1] 字节跳动开源Deep Research项目 - 字节跳动技术团队开源Deep Research项目DeerFlow 基于LangStack 功能包括深度研究、MCP集成、报告AI增强编辑以及播客生成 [1]
Trump's Tariff Threat Shook Nvidia: Is This the Stock to Buy Like There's No Tomorrow?
The Motley Fool· 2025-05-10 22:21
As Trump's tariff threat shakes up AI stocks like Nvidia, investors are asking whether this once unstoppable stock is now a brilliant bargain or a falling knife that not even Warren Buffett would touch.Nvidia (NVDA -0.62%) stock is down roughly 25% from its all-time high, rattled by Trump's latest tariff threats and the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competitors like DeepSeek. But is this pullback a warning sign or a rare opportunity to invest in a brilliant, unstoppable tech giant before it skyrocket ...
前谷歌CEO:千万不要低估中国的AI竞争力
虎嗅· 2025-05-10 11:55
创始人心理与团队建设 - 创始人类型分为"远见型"和"放大器型",前者擅长技术突破,后者擅长规模化与公司治理 [3][4] - 优秀人才往往具备"验证游戏"特质,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证明价值后被大公司收购 [6][7] - 顶尖人才的核心动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成就感而非金钱或头衔 [18][20] 初创公司成功要素 - 关键成功组合:出色产品+可扩展的盈利模式,如谷歌的PageRank与AdSense系统 [16][17] - AI初创公司需构建"边做边学"能力,学习速度决定市场主导权 [17][33] - 竞争是检验领导力的核心场景,优秀创始人会主动迎接大公司挑战 [10][11] AI行业发展趋势 - AI发展受三大技术弧线驱动:算力缩放定律、强化学习规划、测试时计算 [33][34] - 中国在开源AI领域快速崛起,DeepSeek以500万美元训练出对标顶级闭源的模型 [45][46] - 未来十年硬件瓶颈在于电力与系统构建能力,芯片行业可能面临繁荣-萧条周期 [48][49] 人才管理与组织文化 - "天后型"员工是变革推动者,需重点保留;"中庸型"员工需淘汰 [21][22] - CEO的核心职能是协调创造性人才,通过短期项目测试工程团队执行力 [24][25] - 初创公司应鼓励冒险文化,成熟公司反而因资源丰富而趋于保守 [14][15] 技术战略与竞争格局 - 开源与闭源模式并存,中国通过开源策略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42][43] - 强化学习是未来最具潜力方向,奖励函数设计是关键突破点 [50][51] - 行业颠覆常由创始人推动,旧企业易被协议锁死难以转型 [30][31]
AI+出海时代,哪种人才更被需要?
搜狐财经· 2025-05-10 01:40
高管猎头行业洞察 - 高管猎头与普通猎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卖信任而非信息 信任是技术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4] - 行业存在"超级链接者"新角色 通过20年顶级人才交易经验构建创始人信任网络[3] - 当前AI对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淘汰信息中介型猎头 但信任型服务仍具不可替代性[4] AI时代人才趋势 -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才加速退场 00后作为AI原住民将快速成为职场主力[5] - AI压缩经验积累周期 使新人几个月可达到传统从业者十几年知识储备[6] - 人才定价体系重构 历史薪资参考价值降低 未来定价取决于AI适配能力[7] - 顶级AI人才年薪进入千万俱乐部 且多数处于创业状态非雇佣状态[9] 企业人才战略 - 传统行业面临人才结构转型机遇 需建立新的人才筛选适配机制[7] - AI人才布局呈现两极分化 技术层被人民币玩家垄断 应用层存在竞争空间[13] - 组织架构需配合AI进行重构 数字员工与传统员工的协同成为新课题[28] 职场能力重构 - 未来属于两类人群:直接掌握AI技术的原住民和善于对接AI使用者的链接者[12] - 人类六大不可替代能力:设计力、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使命感[11] - 职业发展路径从纵向晋升转向横向拓展 复合型人才价值凸显[25] 出海人才现状 - 当前出海人才集中在三类人群:财务自由者、大厂高P和寻求改命者[30] - 10-50亿规模企业的出海高峰尚未到来 受限于组织能力和人才供给[32] - 出海人才发展需经历三阶段:创始人亲兵开荒、寻找hub型人才、职业经理人接管[36] 行业资源配置 - AI和出海领域均呈现"人民币玩家"主导特征 中小型企业需谨慎选择赛道[38] - 人才争夺战白热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人才仍被头部企业垄断[9] - 传统企业可抓住人才重新定价窗口 获取有成长潜力的跨界人才[39]
AI推理时代 边缘云不再“边缘”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23:09
边缘云技术革命 - 边缘云突破传统集中式计算模式 将数据处理能力下沉至网络边缘 实现数据快速响应和处理 [1] - 在AI大模型竞争中 行业焦点从训练阶段转向AI推理 边缘云成为新竞争焦点 [1] - 边缘云靠近节点 可提升数据交互和AI推理即时性与效率 同时保障信息安全 [1][5] AI推理需求爆发 - AI推理计算需求可能是训练需求的10倍甚至更多 企业更关注"后训练"阶段部署问题 [1] - 巴克莱报告指出 AI推理计算需求预计占通用人工智能总计算需求的70%以上 达训练需求的4.5倍 [3] - 英伟达创始人预测 推理算力需求规模增长将"轻松超过去年估计的100倍" [3] 行业技术动态 - OpenAI推出O1推理模型 Anthropic上线依赖推理的Agent功能 DeepSeek R1推理模型引发全球关注 [3] - DeepSeek采用跨节点专家并行模式 通过全面开源将AI推理资源池成本降至百卡/千卡范围 [4] - DeepSeek轻量灵活的部署方式已获科技、金融、政务等多行业接入 推动端侧AI爆发 [4] 边缘云核心优势 - 边缘云地理分布广泛 缩短交互链路 降低数据传输开销和成本 [5] - 边缘云节点容量大、健壮性强 结合边缘推理可支持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5] - 边缘侧提供额外能力如边缘缓存和安全防护 增强模型部署安全性 [5] 市场竞争要素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成本/性能计算 包括推理成本、延迟和吞吐量 [6] - 边缘推理靠近终端用户和数据源 可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 同时满足"数据主权"需求 [6] - AI行业投资已开始转向推理 推理效率需综合评估吞吐量、时延和成本 [6]
虞晶怡教授:大模型的潜力在空间智能,但我们对此还远没有共识|Al&Society百人百问
腾讯研究院· 2025-05-09 16:20
大模型技术发展 - 当前技术发展尚未遇到极限 跨模态整合仍有巨大潜力未被挖掘 如DALL-E 3结合语言模型与扩散模型已实现惊人图像生成效果 [10] - GPT-4o采用语言模型的Next-Token-Prediction方式 展示出图像编辑和用户需求理解的突破性能力 [10] - Scaling law在多模态背景下讨论为时尚早 当前重点在于深度挖掘语言模型能力并探索与其他模态结合的上限 [11] 空间智能演进 - 发展历程从数字孪生/仿真平台起步 逐步扩展至VR/元宇宙 光场技术提升沉浸体验质量 [12] - 神经网络技术如NeRF推动空间智能从数字复刻转向智能理解 生成式AI进一步实现空间创造能力 [12] - 文生3D技术突破传统建模限制 通过单张图片实时生成三维结构 CLAY项目获SIGGRAPH最佳论文提名 [14] 关键技术瓶颈 - 3D场景数据严重不足 真实世界复杂物体交互数据尤其匮乏 如家庭环境物品分布变化案例 [18] - 三维表达方式未统一 NeRF/SDF/Mesh参数化等方案各有优劣 影响数据利用效率 [26] - 物理规则建模是核心难点 需解决物体间动态关系模拟 如堆叠物体操作中的连锁反应 [20] 行业应用前景 - 短期聚焦影视/游戏内容生成 大幅降低元宇宙构建成本 中长期成为具身智能基础模型 [42] - 低空经济是潜力场景 无人机配送需厘米级空间精度 相关研究年底将展示demo [45] - 养老机器人需突破翻身/洗澡等刚需功能 15年内有望成熟 需解决负重与安全平衡 [49] 研究方法论创新 - 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 认为三维物体具有潜在行动力 其变化会显著影响环境 [16] - 整体性方法强调感知-认知-行为协同 如NLOS成像技术可推断物体背面几何形态 [36][37] - 合成数据与真实数据互补 通过跨模态学习缓解3D数据不足 如文本描述辅助推断物体关系 [19] 教育范式变革 - 编程课程将提前至高中阶段 学生接受度与能力提升显著 AI课程将成为通识教育 [52] - 教学模式转向短课程快迭代 美国quarter system显示课时压缩有助于内容更新 [8][53] - 教师需对接工业界痛点 传统教材被教参取代 持续学习能力成为核心要求 [53]
云从科技又亏7亿元 减员求生难扭累亏局面
新浪证券· 2025-05-09 16:17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3.98亿元同比下降36.69%为近七年最低点扣非归母净利润-7.22亿元亏损幅度扩大且连续八年亏损 [1] - 2022-2024年实际营收分别为5.26亿元6.28亿元3.98亿元远低于上市时预期的16.82亿元25.01亿元32.27亿元2024年实际营收仅为预期的约1/10 [2] - 2024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16.39pct至35.8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为负累计流出近12亿元 [3] 战略调整与外部环境 - 公司解释营收下滑原因为主动收缩低附加值业务聚焦优质客户导致新签订单规模收缩 [2] - 在生成式AI时代仍依赖计算机视觉单点技术大模型研发进度滞后募资计划36.35亿元修改至18.52亿元后终止 [3] - 与华为昇腾联合推出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但阿里腾讯等巨头已占据生态位市场竞争加剧 [4] 裁员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员工总数减少348人减员比例43%研发人员减少51%从467人降至228人含1名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5] - 研发费用4.72亿元同比下降18.27%但因营收大跌研发费用率反增40.62pct至118.72% [5] - 公司称技术平台已完成战略升级导致代码类研发岗位需求递减 [5] 行业现状 - AI四小龙均面临亏损与裁员商汤科技连续亏损10年裁员超千人旷视科技IPO受阻依图科技2021年裁员超70% [6] - 当前AI产业处于技术迭代与资本关键期研发突破与资本扶持缺一不可 [6]
多家发布新一代大模型,政策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产业赛道与主题投资风向标
天风证券· 2025-05-09 15:15
核心观点 - 多家发布新一代大模型,政策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投资建议关注科技AI+、消费股估值修复和低估红利崛起,重视恒生互联网 [1][4] 政策动态 汽车标准化工作 -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2][7] - 工作要点包括构建标准体系、紧跟前沿绘就新兴领域蓝图、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 [9]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 - 4月19日工信部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从8个重点环节凝练出40个典型场景 [10] 国常会决策 -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研究困境儿童福利保障,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障法(草案)》,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 [2][16] 云计算标准化 - 4月23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意见,到2027年新制定标准30项以上,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企业超1000家,加快国际标准供给 [17] 服务消费相关方案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155项试点任务,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2][25] 产业趋势 人工智能 - 4月29日阿里巴巴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采用混合专家架构,参数量235B,成本下降,性能超越领先模型,是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 [32] - 4月下旬腾讯重构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成立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此前混元3D生成模型全新升级 [33] - 4月30日小米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提升推理能力,在测评中表现出色 [41] - 4月30日DeepSeek发布Prover - V2模型,参数量达6710亿,使用更高效文件格式,支持多种计算精度 [45] - 4月29日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公司展示大模型应用进展并推动产业落地 [49] 机器人 -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天工Ultra率先完赛;4月27日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江苏无锡举行 [55] 新能源车 - 2025上海国际车展聚焦汽车智能化,车载芯片企业发布新品,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亮相,智能座舱产品迭代,eVTOL成为新亮点 [3][59][64] 新消费 - 4月跨境支付与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敦煌网在美区App Store排名上升,上海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商务部优化退税政策促进入境消费 [3][68][73] 投资建议 - 关注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消费股的估值修复和消费分层逐步复苏、低估红利继续崛起,重视恒生互联网 [4] 重点产业资讯跟踪 产业综合 - 4月宏观、科创、稳经济、生育支持等多领域有重要政策和会议,如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多部门发声稳经济,多地出台生育支持政策等 [76] - 4月跨境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有新动态,如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启动,上海试点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天使投资向国资转变等 [77][78] - 4月多地在先进制造、新兴产业、扩内需等方面有举措,如广东推动低空经济等项目落地,重庆申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商务部推动稳外贸与扩消费结合等 [79][80] 人工智能 - 4月Meta、奥雅股份等推出AI应用和模型,中央网信办开展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82] - 4月阿里、腾讯等企业在AI大模型、算力等方面有进展,国家数据局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83] - 4月北京、IBM等在GPU、AI大型机等方面有动作,算力、AI+医疗等领域有新动态 [84]
深度|前谷歌CEO谈全球AI竞赛:AI竞争核心是系统能否自我演化;AI不仅没有泡沫,反而被严重低估了
Z Potentials· 2025-05-09 11:35
创始人心理与团队建设 - 创始人分为两种类型:天赋型创始人具备独到远见,职业经理人型则擅长规模化扩张和制度建设[4] - 优秀人才往往最终选择创业,初创公司创始人参与的是"验证游戏",10家公司中9家不会成功,4家彻底失败,5家成为"活死人"[6] - 领导力核心是在压力下迎难而上,CEO角色被严重低估,需要每天处理各种挑战并坚持12-14小时工作[12] - 天后型人才是公司真正推动者,需要重点保留和支持,而中庸型员工本质自利应被淘汰[20] AI行业竞争格局 - AI领域尚未出现泡沫,反而被严重低估,技术曲线还未触顶,临界点尚未到来[9][28] - 中国将AI视为国家级战略,投入数十亿美元,DeepSeek等开源模型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34][35] - 美国面临开源与闭源路线选择,顶级模型多为闭源,但大学应继续推动开源创新[36][37] - 硬件瓶颈将成为未来十年主要限制因素,电力资源和系统构建能力是关键挑战[40] 技术发展趋势 - AI核心竞争力在于系统持续学习和自我演化能力,学习速度最快者将获胜[9][15] - 强化学习是当前最难也最有前景的方向,特别是控制AI规划能力的发展[42][44] - 三大技术趋势驱动AI进步:缩放定律、强化学习规划、测试时计算[28] - 基础模型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将知识体系化并实现问题建模与解答[43] 公司运营与管理 - 初创公司成功需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正确时机、真实市场需求、强大技术方案[14] - 谷歌成功靠两大支柱:PageRank搜索引擎技术和AdSense广告拍卖系统[15] - 招聘顶尖人才需强调解决重要难题的机会而非金钱或头衔[17][19] - 组织管理中应给予人才短期项目测试其能力,工程管理者需随时掌握项目细节[22] 全球AI治理挑战 - 超级智能系统可能带来灭绝性威胁,需要建立人类与AI共处的思维体系[32][33] - 开源模型面临安全监管难题,需平衡代码公开与防止有害信息传播[38] - 中美在AI领域形成竞争格局,中国开源方案可能吸引多数国家采用[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