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转债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固收:势如破竹,固收加规模强势增长
固收+基金规模与资金流向 - 25Q2固收+基金净申购566.41亿份,其中一级债基净申购525.48亿份,二级债基净申购77.74亿份,偏债混合型净赎回36.8亿份,净赎回量较25Q1进一步缩减 [1] - 可转债基金净赎回21.64亿份,略高于25Q1但较24Q4净赎回压力较小 [1] - 债市欠配叠加权益上行推动资金持续流入固收+基金,转债基金与固收+基金仍具支撑 [1] 机构持仓行为分化 - 券商自营与资管在行情走牛时明显加仓转债(如25年2月、3月、5月、6月),而公募和险资在转债估值高企时主动减仓 [1] - 券商更倾向于趋势性加仓,与公募、险资的防御性操作形成对比 [1] 公募基金转债配置调整 - 公募基金减持银行转债(如南银、杭银、齐鲁转债强赎,浦发转债临近到期),金融板块其他转债(上银、重银、财通、华安转债等)获增持以替代底仓 [2] - 公用事业板块转债也获一定增持 [2] - 公募边际加仓高景气度标的:欧通转债(电力设备)、闻泰转债(电子)、神马转债(化工)、恒邦转债(有色)、万凯转债(化工)等 [2] 转债供需与市场结构 - 银行转债快速退出加剧转债供需矛盾,资金向规模较大的转债标的集中 [1] - 公募持仓家数较多的增持标的包括神马、闻泰等非金融转债 [2]
每周股票复盘:利扬芯片(688135)可转债维持A+评级,转股价调整至16.12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03:2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5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1.64元,较上周20.89元上涨3.59% [1] - 本周盘中最高价22.17元(7月22日),最低价20.76元(7月21日) [1] - 当前总市值43.93亿元,在半导体板块排名145/162,A股市场排名3512/5148 [1] 可转债发行 - 获准发行可转债520万张,每张面值100元,募集资金总额5.2亿元,期限6年 [1] - 初始转股价16.13元/股,2025年7月9日起调整至16.12元/股 [1] - 转股期为发行结束满六个月后至到期日,"利扬转债"2025年7月8日停牌转股,7月9日恢复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下降2.98% [1] - 2024年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336% [1][3] - 总资产25.93亿元(同比+24.84%),总债务12.76亿元(同比+76.98%) [1][3] 信用评级 - 主体信用等级"A+",评级展望"稳定",可转债信用等级"A+" [1] - 中证鹏元认为公司业务可持续性较好,评级结果较前次无变化 [1]
募资近17亿元!锦浪科技回复可转债审核问询
国际金融报· 2025-07-25 20:35
公司概况 - 锦浪科技成立于2005年,2019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专业从事组串式逆变器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为首家以该业务为主营的上市公司 [1] - 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英美澳等国家设立办事处和技术售后服务中心 [1] - 主营业务分为光伏逆变器(并网/储能逆变器)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新能源电力生产/户用光伏系统)两大类 [3] 募资计划与问询回复 - 计划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6.94亿元,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高电压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研发中心等6个项目 [3] - 深交所问询函关注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结构、行业周期影响、境内外市场环境、毛利率变化及竞争应对措施 [3][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58.9亿→61亿→65.4亿元),但净利润逐年下滑(10.6亿→7.79亿→6.91亿元) [4] - 2024年Q1营收15.18亿元(同比+8.65%),净利润1.95亿元(同比+859%),资产负债率58.5% [4] - 逆变器业务中并网逆变器营收占比从2023年66.6%降至2024年57.9%,储能逆变器占比从7%升至16.5% [4] - 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收入从2023年14.8亿元增至2024年20.8亿元,营收占比从24%提升至31.8% [4] 市场布局 - 采取"国内与国际并行"策略,境外市场为主要增长区域但波动明显:2023年对意大利/英国/波兰出口金额分别下降9.7%/31.6%/17.4% [5] - 印度、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因政策利好需求增加,2024-2025年新增客户主要来自这些地区 [7] 毛利率与竞争应对 - 逆变器毛利率2022年上升后连续两年下降,2024年毛利额创新高但净利润受期间费用增长拖累 [7] - 并网逆变器毛利率下跌明显,但户用光伏、储能逆变器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缓冲整体下滑幅度 [7] - 通过优化产品客户结构、降本增效、强化研发等措施应对市场竞争 [8]
A股:49亿黄金级肉签上市交易日,雨露均沾奖,你是其中的幸运儿吗?
搜狐财经· 2025-07-25 07:18
广核转债发行情况 - 广核转债于7月25日上市交易 发行规模达49亿元 债券评级为AAA级 [1] - 正股中国广核当前股价3.80元 转股价3.67元 转股价值103.54 估值预计超200元 [1] - 中签号码共157万个 因发行规模较大 中签率较高 [1] 可转债市场表现 - 可转债市场热度高于股票市场 仅剩2只可转债价格低于100元 多数品种价格随正股上涨 [5] - 可转债T+0交易机制更受资金青睐 [5] - 市场行情回暖带动可转债热度上升 大盘站上3600点 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 [6] 市场情绪与投资行为 - 牛市初期市场方向不明 投资者普遍存在观望心理 [8] - 牛市确认后市场情绪高涨 板块轮动加速 赚钱效应显著 [8] - 投资阶段特征表现为初期靠坚持 中期靠眼光 后期靠胆量 [8]
低利率时代的配置选择,景顺长城安悦180天持有期债基正在发行
新浪基金· 2025-07-16 09:25
债券市场与一级债基 - 截至2025年7月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8% 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可转债增强收益的一级债基受关注 [1] - 一级债基采用"纯债+转债"双债增强策略 主投债券资产不直接投股票 通过可转债"股债双性"特征追求更高收益 [1] - 2025年一季度末一级债基总规模达8000亿元 同比增加超1000亿元 2015-2024年期间仅2022年出现0.81%下跌 其余年份均为正收益 [1] - 过去10年一级债基指数最大回撤4.13% 显著低于偏债基金指数(-8.17%)和二级债基指数(-12.02%) [1] 景顺长城新产品策略 - 景顺长城安悦180天持有期债基采用债券打底+灵活配置转债策略 为稳健投资者提供收益进阶选择 [1] - 该基金采用"杠铃式"转债配置结构 一端配置稳健型大盘转债和高到期收益率转债 另一端精选股性强的成长转债 实现稳中有进 [2] - 引入风险预算机制 每日评估风险并调整资金分配 约束组合风险敞口降低波动 [2] - 持有满180天免赎回费 管理费0.20%/年+托管费0.05%/年 显著低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 [2] 基金经理与市场展望 - 拟任基金经理米良拥有11年从业经验 代表作景顺长城30天滚动持有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9.06% 跑赢基准2.07个百分点 [3] - 该基金成立后每个自然半年度均为正收益 最大回撤仅-0.20% 低于同期短债基金指数(-0.55%) [3] - 基于当前经济基本面 预计货币政策维持宽松 财政政策克制叠加美联储可能降息 对债市保持乐观 [3] - 需关注利率下行过快及权益市场回暖对债市的压制 将重点配置高弹性高流动性品种 转债或存结构性机会 [3]
彻底火了,创十年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19:14
转债指数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盘中一度涨至452.27点,创2015年6月19日以来新高,年内涨幅达8.75% [3] - 转债市场上涨带动可转债基金表现亮眼,十多只可转债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0% [3] - 中欧可转债债券A今年以来业绩达13.42%,暂列第一,博时转债增强A、南方昌元可转债A等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12% [3] - 可转债相关ETF收益较好,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年内业绩为8.58%,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净值增长率为6.71% [3] 市场驱动因素 - 一季度股市以"AI+机器人"为主线,小盘品种刷新近年来高点,二季度消费板块接力成为阶段性主线 [3] - 去年末转债存在一定低估,一季度进入补涨阶段,固收优质资产相对稀缺逻辑继续演绎发酵 [3] - 权益市场环境较过去三年出现积极变化,驱动可转债市场呈现出较强的赚钱效应,低利率环境下可转债关注度明显上升 [4] - 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大盘权重转债上涨,中小盘主题持续活跃,可转债市场中八成左右个券属于中小盘标的 [4] - 金融板块持续上涨,银行类转债在转债指数中占比较高,带动转债指数上涨 [4] 基金经理观点 - 博时可转债ETF基金经理高晖表示将以"科技+红利+内需"的思路进行哑铃型配置,关注AI眼镜、半导体、汽零、机器人、算力、内需、红利低波板块 [6][7] - 南方希元可转债基金经理刘文良看好科技自主可控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设备材料、军工等板块,产业周期向上趋势明显 [7] - 华宝可转债基金经理李栋梁表示贵金属、军工、创新药、TMT等都有机会,后续将根据市场走势灵活操作 [7] 下半年投资机会 - 在中美贸易战趋缓、全球流动性有望再度放松的情况下,转债市场下半年仍可提供较好的机会 [6] - 权益市场下限明显提升,结构性机会较多,债券市场维持低利率环境,板块性、中小盘个券性机会较多 [7] - 创新药、新消费板块短期情绪过热可能需要消化,但后续或仍有创新高的机会 [7] - 在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中,中小盘主题将持续活跃,可继续发挥可转债的攻守特性 [7]
彻底火了,创十年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19:00
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7月11日盘中涨至452.27点,创2015年6月19日以来新高,年内涨幅达8.75% [3] - 可转债基金表现亮眼,十多只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0%,中欧可转债债券A以13.42%业绩暂列第一 [3] - 博时转债增强A、南方昌元可转债A、华宝可转债A、宝盈融源可转债A等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12% [3] - 可转债相关ETF收益较好,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年内业绩为8.58%,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净值增长率为6.71% [3] 市场驱动因素 - 一季度"AI+机器人"主线带动小盘品种上涨,二季度消费板块接力成为阶段性主线,估值抬升推动转债超额收益 [3] - 去年末转债存在低估,一季度进入补涨阶段,固收优质资产稀缺逻辑持续发酵 [3] - 权益市场环境改善驱动可转债赚钱效应,低利率环境下关注度上升,中小盘标的占比八成带动指数表现 [4] - 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大盘权重转债上涨,金融板块上涨推高银行转债及指数 [4]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经理建议下半年关注"科技+红利+内需"哑铃型配置,包括AI眼镜、半导体、汽零、机器人、算力、新消费和创新药、红利低波板块 [6] - 科技自主可控方向(人工智能、半导体设备材料、军工)产业周期向上,三季度或重拾升势 [7] - 创新药、新消费板块短期需消化过热情绪,但后续仍有创新高机会 [7] - 中小盘主题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中将持续活跃,可发挥可转债攻守特性把握机会 [7] - 贵金属、军工、创新药、TMT等行业和主题存在机会,需根据市场走势灵活操作 [7]
本周热点:可转债感觉目前已经处于高位了,大家后续怎么安排?
集思录· 2025-07-11 16:00
为什么消费刺激不起来? - 文章探讨当前消费难以提振的原因 但未提供具体数据或分析框架 [1] 2015年7月股市腥风血雨的应对或者经历 - 回顾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时期的应对经验 但未披露具体市场数据或操作细节 [1] 结束内卷,反不正当竞争 - 讨论行业竞争环境改善的必要性 但未涉及具体行业案例或政策影响 [1] 可转债市场现状 - 指出可转债市场当前估值处于高位 但未提供具体估值指标或历史分位数 [1] - 探讨投资者对可转债后续配置策略 但未展示持仓结构或资金流向数据 [1] 平台服务定位 - 集思录定位为数据驱动的投资社区 专注固定收益类产品数据服务 [1] - 平台投资理念强调本金安全与稳健增值 但未披露具体风控指标 [1]
银行纷纷下架可转债,市场或现千亿元缺口,投资者“疯抢”新债
华夏时报· 2025-07-09 13:15
银行可转债市场动态 - 多家中小上市银行近期触发可转债强赎条款,包括齐鲁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南京银行等,涉及发行总额合计480亿元 [1] - 浦银转债预计通过转股和强赎完成摘牌,规模达500亿元,另有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常银转债等排队转股 [1] - 银行板块整体走强,二季度A股银行板块上涨16.02%,正股价格大幅上涨促使银行加速转股进程 [2] 银行可转债供需分析 - 银行转债规模占整体转债市场18.7%,2025年新发规模仅170亿元,却有超500亿元规模面临退市,供需矛盾突出 [4] - 存量规模预计骤降至1000亿元以下,机构资金可能分流至中小规模成长债(如新能源、AI概念)或低估值蓝筹债(如公用事业、消费板块) [4] - 银行转债因其信用资质强、抗风险属性显著、正股股息率突出,长期受投资者青睐,但供给持续减少引发配置替代需求 [3][6] 机构投资者策略调整 - 机构投资者转向挖掘"股性强,债底稳"的标的,如银行、央企、能源板块中转股预期明确的转债 [6] - 套利策略关注含权较强、转股溢价率收敛空间大的转债,量化基金利用价格波动获取超额收益 [6] - 公募基金持续减配银行转债,转向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填补配置空白 [5][6] 新债发行与市场反应 - 中国广核发行49亿元A股可转债,利率设定为0.2%-2.0%,初始转股价格3.67元/股 [7] - 新债上市首日涨幅明显,因资金面充裕且供给偏紧,但发行节奏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银行转债留下的缺口 [8] - 市场期待银行转债发行回归正常,未来银行可能在股价走高窗口期重新发行新一轮转债 [9] 银行可转债功能与前景 - 可转债转股前融资成本较低,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尤其受股价破净银行青睐 [3] - 银行转债摘牌是资本补充周期中的阶段性节点,未来中小银行仍需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支持地方经济 [9] - 股价上涨提升市场对银行基本面认可度,但若未来股价调整可能对存量转债形成折价压力 [9]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如何腾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50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多只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并摘牌,如杭银转债7月7日摘牌,南银转债将于7月18日摘牌 [1]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缩量 [2] - 截至7月8日可转债总存量为6646.47亿元,较年初减少689.75亿元,天风证券预计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3] 银行转债退场影响 - 银行转债转股有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降低资本补充压力,支撑风险资产投放 [2] -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传统方式,可转债转股操作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2] - 银行转债退出加剧可转债市场供需缺口,提升存量银行转债投资价值,影响机构配置策略 [3] 机构配置情况 - 可转债因"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特点成为资管机构重要配置品种,提升投资组合收益表现 [3] - 某银行系险企可转债仓位中银行转债占比近40% [4] - 某信托公司可转债投资占比30%-70%,银行转债占其可转债投资比例8%-12% [4] -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配置可转债规模约40亿元,占比0.4% [5] - 某公募基金"固收+"产品可转债仓位占28% [5] 替代资产探索 - 银行转债缩量后,机构关注转债ETF、生猪光伏大盘转债、公共事业建筑建材等低波稳健品种 [6] - 部分机构考虑增加REITs和行业主题ETF配置 [6] - 低价债性转债(价格115元以下)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6] 市场供需展望 - 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端显著扩张,供需矛盾加剧或促使可转债估值易上难下 [7] - 机构在资产荒背景下不会轻易减仓,等待估值上行机会 [7] - 股性转债在股市向好时可能迎来"正股上涨+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