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新产业
搜索文档
总规模500亿,这支央企母基金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0-09 15:12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私募基金成立 -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 [2][3]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 [2][3] - 基金聚焦国资委“9+6”战新产业方向,采用母基金加直投的投资模式,总规模达500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由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等央企全资或关联子公司共同持股 [3] 全球投资行业活动 - 第29届世界投资大会暨第8届沙迦投资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1日至23日在阿联酋沙迦举行,由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沙迦FDI办公室和阿联酋投资部联合举办 [6] - 首届世界投资大会投融资论坛将在上述活动期间举办,旨在推动新兴产业交流、中国项目出海及外资合作 [8]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行,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也正式揭晓 [9]
中国铁建:以“数智铁建”重塑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以“数智铁建”为战略引领,全面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1] - 公司加快“六化转型”,在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做透,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 - 公司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对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 [2] 科技创新体系 - 公司搭建“1+9+N”科技创新体系,成立科研总院及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构建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图 [2] - 公司将战新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聚焦“五新赛道”,细化为8大战新产业、24个重点方向领域和80个主要细分赛道 [2] - 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并培育新质生产力 [2] 数字化转型成效 - 中铁十四局盾构智慧管控中心可同时对全国17台10米以上大直径盾构机进行管控,实现自动分级预警 [3] - 中铁二十二局“智管云”平台将吊装作业票审批流程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8分钟,实现全链条监管 [3] - 中铁建设集团智能审核平台可在90秒内完成4万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审核,精准识别38项技术问题 [3]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计建造铁路及城市轨道总里程超过2.1万公里,设计建造公路里程超过7000公里 [3] - 公司海外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从单一施工收益向投资、建设、运营等多重收益转变,矿产投资、装备出口等业务收益占比不断提升 [4] - 公司深度参与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开发,通过股权投资及配套服务获取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收益 [6] 海外项目与模式 - 公司参与运营维护铁路及城市轨道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已建成房屋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机场及港口50余座 [3] - 公司积极参与境外基建运营及沿线矿产、工业园开发,如全面参与亚吉铁路及沿线工业园开发建设,实现协同挖潜 [4][5] - 公司与江西铜业等共同投资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持有项目公司15%股份,项目公司于2025年上市当期股价接近发行价三倍 [6] 国际化挑战与未来重点 - 面对海外文化及标准差异,公司通过尊重文化差异、开展交流活动、雇佣培训当地人才以及推动中国标准获国际认证来应对 [6] - 公司下一步发展重点是推动技术和产业链走出去,通过推介中国技术标准带动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入全球市场 [7] - 公司将重点研发前沿性、紧迫性理论和成套技术,解决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难题,并加大高端装备和新型材料的研发力度 [7]
中国海诚:大力拓展海外业务,深度推进战新产业布局
全景网· 2025-09-19 16:16
公司业务布局 - 制浆造纸行业是重点传统行业之一 [1] - 加大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新产业布局以开拓第二发展曲线 [1] - 大力拓展海外业务确保发展不过度依赖单一行业或地区市场 [1] 公司背景与业务范围 - 由原轻工业部下属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整体改制后于2002年12月设立 [1] - 国内第一家专业设计服务业上市公司和大型综合性股份制工程科技上市公司 [1] - 主要从事工程总承包、设计、咨询和监理业务 [1] - 服务领域涵盖轻纺、商物粮、农林、机械、市政公用、化工医药、建筑等行业 [1] - 客户遍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等地 [1] 公司活动 - 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于9月19日举行 [1]
国机集团,最新透露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00:06
公司战略与主业聚焦 - 国机集团持续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研制与服务、工业化建设与供应链服务三大主业[1] - 以"跑赢大市、优于行业"为主要发展目标[2][4] - 通过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及投资者回报等工具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最优化[4] 上市公司集群与市值表现 - 控股11家上市公司(10家A股+1家境外)包括国机重装、一拖股份等核心企业[3] - 截至2025年6月末总市值较2022年末增长17.5% 超越同期指数涨幅[3] - 近三年7家主要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2% 累计现金分红38.17亿元[3] - 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40.2%[3] 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 - 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 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6] - 支持同行业及上下游重组整合 强化主业竞争优势[6] - 通过市场化并购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6] 子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 国机重装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个战新产业 提升战新营收占比[9] - 一拖股份加快向智慧农业成套解决方案转型 应对"谁来种地"行业课题[9] - 国机精工持续聚焦轴承和磨料磨具主业 拓展高增赛道[9] - 苏美达拟收购蓝科高新 打造新能源与化工装备协同能力[10]
国机集团携旗下7家上市公司集体亮相,透露这些重要信息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13:04
活动概况 - 国机集团于9月5日在广州举办2025年上市公司集体投资者交流活动 主题为“合力同行 共创价值” [1] - 活动涉及七家控股上市公司 包括国机重装 一拖股份 国机精工 中国电研 中工国际 国机汽车 苏美达 [1] - 各公司介绍了公司概况 经营状况和投资价值 并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1] 集团战略方向 - 集团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强化投资者回报作为长期工作 引导上市公司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 [1] - 集团将持续聚焦三大主业 先进装备制造 产业基础研制与服务 工业化建设与供应链服务 [2] - 集团将利用资本市场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 增强核心功能 提升核心竞争力 担当新型工业化建设主力军 [2]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具体措施 - 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 支持其开展有利于提高投资价值的资本运营 [2]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加快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资源 并围绕提升主业竞争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进行重组整合 [2] - 推动上市公司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 综合运用分红 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 [2] - 加强各方沟通协同 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2] 上市公司现状与未来目标 - 国机集团目前共控股11家上市公司 其中A股10家 境外1家 [3] - 截至2025年6月末 旗下上市公司总市值较2022年末集团制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时增长17.5% [3] - 下一步将以市值的相对增长为基本原则 目标为“跑赢大市 优于行业” [3] - 将通过并购重组 市场化改革 信息披露 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多种市值管理工具实现价值创造和传递 [3]
中国建筑上半年净利润304亿元 战新产业实现营收近千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9:58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新签合同额2.5万亿元 同比增长0.9% [1] - 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304亿元 同比增长3.2% [1] - 每股基本收益0.73元 同比增长2.8% [1] - 利润总额498亿元 同比增长0.1% [1] - 毛利率9.4% 营收利润率4.5% 同比稳中有升 [1] - 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改善259亿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房建业务营业收入6963.8亿元 新签合同额14964亿元 [1] - 公共建筑新签合同额占比提升至62% [1] - 工业厂房/学校/仓储物流合同额分别同比增长约16%/14%/18% [1] - 基建业务营业收入2734.3亿元 同比增长1.5% [1] - 基建新签合同额8237亿元 同比增长10% [1] - 能源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运合同额分别同比增长约34%/44%/31% [1] - 基建新签合同额合计占比提升至66% [1] - 地产业务销售额1745亿元 营业收入1318.8亿元 同比增长13.3% [2] 区域市场策略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签合同额占比约80% [2] - 战略区域完成投资额占比近90% [2] - 境外营业收入598.1亿元 同比增长5.8% [2] 新兴业务布局 - 城市更新新签合同额1600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获取150多个城市的城市更新项目 [2] - 战新产业营业收入916亿元 同比增长3.5% [3] - 重点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战新产业 [3]
新签2.5万亿元,营收1.1万亿元!中国建筑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8:23
财务表现 - 新签合同额2.5万亿元 同比增长0.9% [1] - 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304亿元 同比增长3.2% [1] - 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同比增长2.8% [1] - 利润总额498亿元 同比增长0.1% [2] - 毛利率9.4% 营收利润率4.5% 同比稳中有升 [2] - 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改善259亿元 营业收现率提升6.3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表现 - 房建业务营业收入6963.8亿元 新签合同额14964亿元 [2] - 公共建筑新签合同额占比提升至62% 工业厂房/学校/仓储物流合同额分别增长16%/14%/18% [2] - 基建业务营业收入2734.3亿元 同比增长1.5% 新签合同额8237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能源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运合同额分别增长34%/44%/31% 合计占比提升至66% [2] - 地产业务销售额1745亿元 营业收入1318.8亿元 同比增长13.3% [2] 区域市场策略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签合同额占比约80% 完成投资额占比近90% [3] - 境外营业收入598.1亿元 同比增长5.8% [3] 新兴业务发展 - 城市更新新签合同额1600亿元 同比增长10% 覆盖150多个城市 [4] - 战新产业营业收入916亿元 同比增长3.5% 重点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 [4] 科技创新与应用 - "好房子"营造体系在38个项目落地应用 推出十一大产业化推广产品包括新建好房子/旧改好房子/模块化建筑/BIPV系列产品等 [6] - 持续扩大BIM系列软件/智慧建造集成平台/建筑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应用 [6] 管理效能提升 - 实施专项资产盘活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 [7] - 出台《机构评价与治理管理办法》 建立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评价模型 [7] - 制定《市值管理规定》 发布估值提升计划 [7] 可持续发展 - 迭代升级ESG指标体系 编制发布2025年度绿色发展报告 [7] - 开展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7]
海油发展(600968):经营业绩持续向好,战新产业加快培育
中银国际· 2025-08-26 13:4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海油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原评级亦为"买入" [2][4][6]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5.97亿元 同比增长4.46% 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 同比增长13.15% [4][10] - 第二季度营收125.22亿元 同比增长0.78% 环比增长24.30% 归母净利润12.35亿元 同比增长10.75% [4][11] - 三大主业协同发展 能源物流服务/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板块营收分别为116.40亿元/79.93亿元/38.7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13%/2.79%/11.17% [9] - 销售毛利率15.33% 同比提升1.18个百分点 各板块毛利率均有改善 [9] - 公司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 新质生产力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25.97亿元 营业总成本205.02亿元 同比增长3.04% [10] - 研发费用4.32亿元 同比增长1.20% 主要因公司加大重大专项及新质生产力研发投入 [9][10]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15.56亿元 同比增长12.69% [11] - 调整后盈利预测显示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2亿元/46.46亿元/51.77亿元 对应PE为10.1倍/8.9倍/8.0倍 [6][8] 业务进展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工作量显著提升 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1% 人工举升服务增长3.24% 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增长5.42% [9]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快速发展 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89% 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增长22.70% 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增长29.02% [9]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保产保销能力增强 码头装卸工作量增长6.23% 商品销量增长15.61% [9] - 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41亿元 同比增长70.48% [9]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自主研发国内首套深水液控智能流量控制阀成功应用 实现深水油气田开发核心工具国产化替代 [9] - 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连续示范运行超1,000小时 产氢规模达200立方米/小时 氢气纯度99.999% [9] - 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进入"十船同造"阶段 [9] - 积极推进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 已完成设备陆地调试 [9]
聊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集成电路大基金(原创)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8-24 11:0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006-2020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16项,其中01专项针对芯片设计及上游EDA软件和IP,02专项针对晶圆制造及设备工艺 [4][5] - 专项以科研课题经费形式支持企业,02专项支持企业包括北方华创、拓荆科技、中微公司等国内细分赛道龙头 [5] - 01专项支持芯片设计企业包括飞腾、兆芯、云天励飞等,寒武纪传言在名单内但未在公告中证实 [6][7]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 大基金成立于2014年,以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形式支持半导体企业,要求国家投资与社会资本比例达1:3 [7][8] - 大基金一期注册资本987亿元,二期注册资本2042亿元,三期注册资本3440亿元 [8] - 基金布局体现国家战略方向调整,结合地缘形势和产业发展需求 [8] 半导体产业政策导向 - 重大专项和大基金代表国家意志,引导国央企发力半导体战新产业布局 [9][10][11] - 民企在材料、装备、零部件领域规划半导体产品,高校如清华电子系成为投资焦点 [12][13] - 科创板提供退出机制,动员险资、社保基金及散户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13] 寒武纪市场表现分析 - 寒武纪近期股价大涨,传言与H20停产相关 [14] - 公司PE(TTM)达4000倍,每股未分配利润-1034元,每股经营现金流-3.35元 [14] - 纯A股公司缺乏做空机制,股价受H股影响较小,中芯国际因H股存在做空压力 [14] 寒武纪交易数据 - 2024年8月28日寒武纪股价最高1243.20元,涨幅20.00%,成交量1411.6万手,成交额164.89亿元 [15] - 总市值5201亿元,流通股4.184亿股,换手率3.37%,市净率86.53 [15] - 52周最高价203.88元,历史最高价1243.20元,历史最低价46.59元 [15]
航天电器(002025):上半年业绩承压,订单饱满,战新产业取得突破
国金证券· 2025-08-22 14:2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7 1/9 0/11 2亿 对应PE为33/26/21倍 [5]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航天防务连接器龙头 立足军品且积极拓展民品 新域新质领域取得突破 [4][5] - 业绩短期承压主要受产品降价和验收周期延长影响 但订单饱满显示长期增长潜力 [4][16] -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下滑 但研发投入持续聚焦高端产品布局 [4][21] 业绩表现 - 25H1营收29 34亿(同比+0 4%) 归母净利润0 86亿(同比-77 4%) [3][15] - 25Q2营收14 69亿(同比+12 3% 环比+0 2%) 归母净利润0 4亿(同比-74 9% 环比-13 8%) [3][15] - 连接器业务营收20 65亿(同比+9 96%) 电机营收6 6亿(同比-12 47%) 继电器营收0 99亿(同比-27 68%) [4] 经营状况 - 毛利率31 9%(同比-15 6pct) 净利率3 0%(同比-10 2pct) 主因贵金属原材料涨价及折旧增加 [4][21] - 研发费用率11 3%(同比-1 4pct) 聚焦高速互连 光电传输 伺服电机等高端产品研发 [4] - 合同负债1 61亿(较Q1末+25 45%) 存货21 71亿(较Q1末+22 64%) 显示订单饱满 [4][34] - 在建工程1 16亿(较Q1末+94 96%) 产能建设积极推进 [4][28] 子公司表现 - 苏州华旃营收8 29亿(同比+18 5%) 净利润445万(同比-81 1%) [18] - 航天林泉营收6 11亿(同比-13 2%) 净利润4501万(同比-49 0%) [18] 财务预测 - 预计25年营收60 86亿(同比+21 13%) 26年73 18亿(同比+20 24%) 27年84 75亿(同比+15 80%) [10]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7 14亿(同比+105 70%) 26年9 06亿(同比+26 85%) 27年11 16亿(同比+23 25%) [10] - 预计25年ROE 9 99% 26年11 25% 27年12 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