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一体化
搜索文档
财通资管荣获“2025证券业金牛奖”4项大奖
中证网· 2025-11-10 20:58
在固收业务领域,财通资管大固收板块秉持"低波动、稳收益"理念,坚持"先控回撤、再挣收益"的 风控准则。在低利率环境下,公司前瞻布局固收多策略体系,持续加强跨市场、跨策略投研体系的精耕 细作,此次获奖的三只固收类产品分别为短期纯债型、混合债券型(一级)、混合债券型(二级)。截 至2025年三季度末,财通资管固收管理规模超1760亿元,产品累计向持有人分红超415亿元,团队配置 近70人,平均从业年限8年,其中基金经理、投资经理平均从业年限11年。 据介绍,作为资产管理行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未来财通资管将继续深耕主动管理能力, 进一步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多元策略投资能力"双轮驱动"的投研管理体系,探索多元化产品及服务 路径,持续提升投资者投资体验和获得感,真正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11月8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25证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证券业金牛 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办,在这场以"引新质 链全球 兴产业"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上,同步揭晓了"2025证 券业金牛奖"。财通资管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荣获4项大奖。其中,公司再度荣膺"五年期金牛券商集 合资产管理人",旗下3只固收类资管 ...
“破局者”财通资管:以“变”与“恒”书写权益投资新样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08:49
公司规模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总管理规模超3000亿元,公募管理规模近1100亿元,公募非货规模持续居券商资管行业前列 [3] - 公司近7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率达156.69%,在118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前20%(第24位) [3] - 公司权益公募基金规模从最初的7亿元增长到超170亿元(截至2025年三季度) [4] 投研团队建设 - 公司当前权益投研团队约40人,其中权益研究员20余人 [4] - 权益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平均证券从业年限超14年,证券从业经验超15年的有6位,另有2位在10-15年之间 [5] - 近20位权益研究员平均从业年限近7年,其中4位从业超10年,多数处于5-10年成熟期,另有5位后备力量 [6] 投研理念与架构 - 公司于2019年提出“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长线考核”的十六字投研理念 [4] - 权益团队细分为权益公募投资一部、二部、权益私募投资部和权益研究部四大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均由资深基金经理掌舵 [8] - 权益研究部按科技、消费、制造、医药、周期等核心领域分组,实现了31个申万一级行业的全覆盖 [10][12] 投资策略与特色 - 公司核心目标是聚焦长期相对低波动下的复合绝对回报,不追逐短期热点 [13] - 投资决策基于扎实的产业基本面深度研究,挖掘企业内在价值 [13] - 公司通过长线考核机制,加大长周期收益在考核中的权重,减少短期业绩压力对投资的干扰 [15]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财通证券资产管理部,于2014年12月成为独立子公司,成立之初仅有的两只集合产品均为权益类 [4] - 2015年底公司获批公募管理人资格,为权益产品布局提速打下基础 [4] - 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管齐下,补齐了港股及海外市场的研究拼图,并强化了主流赛道的深度研究能力 [12]
国泰海通|基金评价:高质量发展时代公募基金行业回顾与展望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10-30 19:48
公募基金产品发展趋势 - 行业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呈现重权益、重基准、重长期三大趋势 [1] - 主动权益基金的基准指数将更为规范化,考核从看重相对排名转向关注超额收益 [1] - 被动权益基金过去2年快速发展,复制指数型基金持续降费让利投资者,指数增强型产品规模较小但兼具纪律性和超额收益,未来发展可期 [1] - 固收基金中,主动债券基金的固收+产品在低利率环境下大发展,债券指数基金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1] - 创新产品中REITs加速发行,多元配置FOF仍为蓝海 [1] 基金公司发展展望 - 公募基金公司规模马太效应明显,综合型基金公司可稳守长板补全短板,中小型基金公司适合结合自身禀赋特色化发展 [2] - 投研体系建设呈现投研一体化趋势,投资团队从打造明星基金经理模式转为打造公司投研品牌 [2] - AI将贯穿基金公司管理运营、人才建设、投研能力各环节 [2] 公募基金销售环境展望 - 销售模式经历深刻变革,从追求短期规模的"重新发、轻持营"转向以客户长期利益为核心的"重持营、优服务" [2] - 基金销售行业围绕投顾服务开启生态重塑,买方投顾转型与多元化资产配置构成行业发展核心双轮 [2] - 机构直销平台有望落地,将考验代销机构差异化研究服务能力 [2] - 行业可能出现强者恒强市场格局,形成"直销+代销"双轮驱动、多元化与数字化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高质量发展时代公募基金行业回顾与展望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30 12: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随着国内公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公募基金产品、基金公司、销售模式与环境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未来公募基金发展重权益、重基准、重长期,基金公司回归投研本身,销售环境从规模到获得感转变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募基金发展趋势:重权益、重基准、重长期 主动权益基金 - 基准指数规范化,当前多使用宽基指数,基金持仓与基准有偏离,今年部分基金变更基准使其更契合投资,未来基准设计或呈传统宽基为主、“新宽基”崛起等趋势 [8][9][27] - 考核重长期、重超额,长周期考核利于基金经理坚持理念,重基准考核可捆绑投资者利益、降低尾部风险且不削弱产品超额收益竞争力 [24][31][34] 被动权益基金 - 复制指数型基金产品图谱丰富、龙头效应明显,未来差异化指数或成蓝海,基金公司可通过前瞻布局和差异化竞争破局 [43][50][54] - 指数增强型产品兼具纪律性和超额收益,目前规模小但发展空间大,可从跟踪指数多元化和产品结构上的增强ETF发力 [56][60][65] 主动固收基金 - 低利率环境下固收 + 产品规模增长,稳健型产品发展快、收益回撤比高,红利低波策略适配度高,监管鼓励和低利率环境将推动其持续发展 [66][69][79] 被动固收基金 - 发展经历多阶段,目前加速发展,未来工具化趋势加强、ETF增速加快、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如科创债ETF发展迅速 [80][84][93] 创新产品 - REITs产品发行加速,兼具多种投资特征、期限长、底层资产丰富,是资产配置重要工具,未来发展空间大 [97][98][104] - FOF中多元配置FOF和ETF - FOF仍为蓝海,优势明显,多家基金公司布局,未来数量和规模有望增长 [106][109][113] 基金公司发展趋势:回归投研本身,大而全和小而美均值得期待 公司战略定位选择 - 行业格局马太效应或凸显,权益类基金集中度高且上升,固收类基金集中度低且下降,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117][121][123] - 综合型基金公司应稳守长板、补全短板,如易方达和华夏基金在不同产品线发力实现规模增长 [125][127][130] - 特色型基金公司应结合禀赋、深耕优势,如国金基金在量化和固收投资发力,鹏扬基金聚焦固收投资并布局长期国债ETF [133][134][138] 投研体系建设 - 投研一体化,通过建立标准流程、沟通机制、考核机制和数智化转型提升投资能力,“和而不同”的投研文化是关键 [144][146][147] - 投资团队从打造明星基金经理转向打造公司投研品牌,通过打造品牌系列产品、团队宣传和基金经理共管制度实现 [150][155][156] 基金公司中后台 - 注重长期考核期,从投资理念、风格和业绩评估三方面优化基金经理培养体系 [162] - 积极引入员工持股,提升持股比例和覆盖范围,构建多元化激励工具体系 [163][164] - AI赋能全业务链条,应用于多个环节,部分基金公司有成功案例,AI量化投资成获取超额收益新赛道 [165][168][170] 公募基金销售环境展望:从规模到获得感 重新发转向重持营,提升个人客户服务能力 - 政策推动销售从“重新发”向“重持营、重服务”转变,包括费率改革、打破分仓佣金操作、优化销售费用体系等 [175][176][177] - 强化客户持有体验,从考核机制、营销思路和客户服务三方面转型,如调整考核指标、鼓励逆向销售、打造投顾服务体系 [180][181][182] 投顾服务改变销售行业生态,买方投顾与多元资产配置或将崛起 - 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可改善投资者收益体验,业务规范化推进,未来行业将向定制化服务发展 [188][189][192] - 多元化资产配置可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能降低组合风险、提升持有体验,基金投顾多元策略受关注 [193][203][210] 机构直销平台有望落地,考验代销机构差异化研究服务能力 - 直销平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对代销渠道形成挑战,代销市场分化加剧 [211][212][214] - 代销机构通过强化买方能力、深化基金合作建设差异化研究服务能力,如提升投研、科技和客户服务能力 [216][217] - 服务机构投资者向多元配置、长期价值与个性服务转型,如提升全球资产配置能力、提供定制服务 [219][220] 公募基金销售环境格局展望 - 呈现强者恒强、“直销 + 代销”双轮驱动、多元化与数字化结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21][223]
数说公募三季报:汇安基金20只产品近一年回报超20%
江南时报· 2025-10-29 15:56
公司业绩表现 - 汇安基金旗下5只产品在2025年第三季度为投资者盈利超1亿元,其中邹唯管理的三只产品利润分别为2.80亿元、1.88亿元和1.05亿元,单柏霖管理的产品盈利1.51亿元,柳预才管理的产品创收1.21亿元 [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旗下20只权益产品近一年回报超20%,其中5只盈利超亿元的产品近一年回报率均超40%且超额回报均超20% [1] - 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近一年实现翻倍收益,收益率达127.01%,相较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0.98%,超越基准回报116.03% [1] - 邹唯和刘田共同管理的汇安行业龙头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62.88%,超额回报52.02% [2] - 邹唯独自执掌的多只产品近一年回报率均在60%左右,超额收益均超40% [2] - 汇安多策略混合A和汇安多因子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也都超过40%,均实现超20%的超额收益 [2] 产品与投资策略 - 公司产品线覆盖多个投资策略组,包括均衡成长组、景气成长组、行业主题组和策略量化组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已收获6只成立以来收益翻倍基,分布在不同投资组,印证了其投研一体化的战斗力 [3] 投研体系与文化 - 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高度注重投研一体化赋能投资,追求在保持投资风格多元化的同时突显团队能力 [2] - 公司打造了强大专业的研究团队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并组建了多个风格多元的基金投资组 [2] - 开放多元、协同共生的文化对投研体系迭代和避免思维固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权益基金业绩爆发,哪些基金大厂亮剑?
新浪财经· 2025-10-22 12:04
市场整体表现与行业趋势 - 沪指在10月第四次站上3900点,年内权益市场回暖,主动权益基金受到关注,"翻倍基"再次出现 [1] - 2024年"924"行情后市场情绪扭转,2025年初DeepSeek引爆科技板块,A股与港股呈现多板块轮动上涨,人工智能、创新药、芯片等板块活跃 [2] - 2025年三季度,165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基金全部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为25.93% [6] - 大、中、小型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6.31%、24.90%和25.97%,大中型基金公司因投研体系完备在平均收益率上更具优势 [6] 老牌权益大厂短期业绩表现 - 截至10月20日,全市场年内收益率排名前50的基金中,有29只来自权益规模前20的基金公司 [2] - 易方达基金有6只产品进入前50,富国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有4只和3只,工银瑞信、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及华宝基金均有2只 [2] - 2025年前三季度,中欧基金以41.26%的收益率在权益规模前20的基金公司中领跑 [6][8] - 汇添富基金前三季度收益率为40.28%排名第二,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博时基金及兴证全球基金同期收益率均超过35% [7][8] 中长期业绩与稳健性 - 截至9月30日,市场上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基金有3500多只,年化收益率达20%的有222只,其中易方达占15只,景顺长城和富国各占9只 [4] - 五年期年化收益率超10%的主动权益基金共350只,易方达有17只,景顺长城、万家、华安等公司绩优基金数量也在10只以上 [5] - 近五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华泰柏瑞基金旗下产品收益率为39.3%排名第一,华安基金和华宝基金分别以36.64%和32.99%位列第二、三位 [9][10] - 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近五年回报率均超过30%,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天弘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及国泰基金回报率超20%,跻身前十 [9][10] 基金公司转型与投研体系变革 - 公募基金行业正从依赖"明星基金经理"转向投研一体化的可复制、可持续运营模式 [1][4] - 老牌主动权益大厂基于过往教训,积极进行投研体系从理念到流程的框架重构 [4][6] - 中欧基金推动投研体系"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三化协同,构建能产出更高良品率并具备长期生命力的体系 [6] - 投研团队通过聚焦细分领域和类似车间流水线的协作流程,实现相互赋能,从业绩看这一改变已显现成果 [7]
近一年回报率超50%获10席,汇安基金“投研一体化作战”硬核出圈
搜狐财经· 2025-10-18 16:22
公司业绩表现 - 截至10月15日,公司旗下成立以来业绩翻倍的基金达9只(A/C类分开计算)[2] - 近一年回报翻番的有2只,回报超50%的有10只,超40%的高达16只[2] - 基金经理单柏霖管理的汇安成长优选A年内收益率达104.24%,大幅超越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9.46%)[2][13] - 老将邹唯管理的6只基金年内收益率均超过60%[2] - 邹唯管理的汇安行业龙头混合A成立以来总回报达161.48%[2][5] - 柳预才管理的汇安多因子混合A自成立以来总回报达109.49%[15] 投研团队架构与策略 - 投研团队采用“老将压阵+新人深耕+量化补位”的人员配置策略[5] - 老将邹唯拥有25年证券行业经验,擅长在泛成长领域捕捉产业渗透率加速的机会,如AI算力、半导体[5] - 新生代基金经理单柏霖拥有清华集成电路工程硕士背景,采用工程师思维,通过绘制“产业链价值迁移图”和跟踪产业硬数据进行投资[13] - 量化派基金经理柳预才拥有12年证券行业经验,采用创新的基本面量化框架,结合主动研究深度和量化广度[15] - 公司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投资体系,涵盖理念、考核、机制和策略四个维度[17] - 研究团队分为权益及固收两大板块,权益覆盖宏观策略、医药、消费、科技、海外5大领域,涵盖23个申万一级行业[18] - 投资端设立六大投资策略组,实行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涵盖景气成长组、均衡成长组、价值成长组、量化与被动投资组等[18] 产品线布局与特点 - 邹唯管理的产品(如汇安行业龙头)专攻景气成长领域的龙头股,如AI算力端的CPO、PCB龙头[19] - 单柏霖管理的产品(如汇安成长优选)灵活覆盖科技成长全链条,从芯片到软件再到应用[19] - 柳预才管理的产品侧重量化分散,有效平滑波动[19] - 三类产品形成“稳健价值+成长弹性+量化分散”的搭配,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19]
公募高质量发展阶段投研模式重塑 汇安基金投研一体化迭代进阶
新浪基金· 2025-10-13 10:57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公司的"生命线",也是践行投资者为本、提升投资者回报的核心战斗力。随着2025 年8月底公募基金首度突破36万亿元,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复杂程度与规模体量,需要 更系统更强大的投研能力与之相匹配,方能穿越周期,实现投资者回报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证监会近期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公募基金公司要"强化核心投研能 力建设",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 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这也为行业投研模式重塑和未来转型提供了清晰指引。 基金公司需要从以往依赖单打独斗的个人作战模式,转向锻造可持续、可复制、可传承的投研体系。 作为"15后"基金公司代表,汇安基金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恪守投资者利益为本的初心,不断加强投研团 队建设,打破"重投资,轻研究"的传统模式,打造深度融合的投研一体化团队,以专业之力为投资者把 握每一次机遇。 四位一体,融合进化投资理念 投资未动,理念先行。一致且有效的投资理念是基金公司的灵魂和基石所在,它贯 ...
博时基金迎来新舵手!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9-28 19:41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正式调离,下一站将赴招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任职 [4] - 现任总经理张东已接任公司党委书记,待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将正式成为新一任董事长 [4] - 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执掌公司十余年的"江向阳时代"正式落幕 [4] 江向阳时代的改革与成效 - 2015年江向阳加盟后启动系统性改革,确立"全力发展债券基金"与"重构投研体系"两大战略方向 [5] - 改革成效显著:2017年合并资产管理规模较2015年实现翻番;2019年底管理资产总规模突破6200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205% [6]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逾1.08万亿元,非货基管理规模达6272亿元,全行业排名第7位 [6] - 公司在固收领域持续领先,以598.03亿元的"固收+"产品规模位列全行业第4名 [6] 业务结构失衡与挑战 - 在固收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主动权益类业务持续走弱,业务结构失衡隐忧凸显 [4][7] - 主动权益类基金行业排名从2020年的第19位持续承压,截至2025年二季度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为1238亿元,较2021年峰值缩水约三分之一 [8] - 近年来多位资深权益基金经理离职,投研体系连续性与稳定性受到考验 [9] 新任董事长张东的背景与预期 - 张东拥有逾30年金融从业经验,是银行体系"老兵",职业生涯起步于1989年,1994年加入招商银行并逐步成长为核心高管 [10] - 市场预期其深厚的招行背景将强化公司与银行渠道的合作,特别是在"固收+"、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线上实现更高效转化 [11] - 其任命可能进一步深化"集团协同"战略,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11] 2025年业务表现分化 - 权益类资产显著修复:截至2025年9月26日,公司229只可统计收益的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中,近三个月录得正收益的达219只,占比超过95% [13] - 科技主题产品表现突出:博时中证全指通信设备指数A近三个月净值上涨85.49%,博时创新驱动混合A同期收益率达65.07% [14] - 黄金主题产品亮眼:博时黄金ETF年内涨幅达37.94%,规模从年初约154亿元增至当前294亿元 [16] - 固收类业务承压:136只债券型基金中,近三个月65%录得负收益,中长期纯债基金和利率债产品回调明显 [18] 人才流失与未来关注点 - 2025年以来已有5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债券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投研人员 [18] - 市场关注谁将接任总经理一职,以及新领导班子是否会调整战略或采取激励措施遏制人才流失 [12][18]
王小青 官宣离任董事长
中国基金报· 2025-09-23 22:58
【导读】王小青正式离任招商基金董事长,钟文岳代任 又有公募巨头出现高管变更。 继上月请辞招商银行副行长后,王小青正式官宣离任招商基金董事长,由公司总经理钟文岳代任。目前,王小青已在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招商 金控)出任总经理一职。 王小青正式离任招商基金董事长 钟文岳代任 9月23日晚,招商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王小青因工作安排自9月24日起离任董事长,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由公司总经理钟文岳代任招商 基金董事长一职。 | 基金管理人名称 |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 --- | --- | | 公告依据 |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基金经营 | | | 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 | 高管变更类型 | 离任基金管理人董事长、代任基金管理人董事长 | |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 董事长 | | --- | --- | |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 王小青 | | 离任原因 | 工作安排 | | 离任日期 | 2025年9月24日 | | 是否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否 | | 招商基金表示,公司对于王小青先生在公司任职期间发挥的重要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