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珀莱雅业绩失速冲击港股IPO谋变 近四年砸154亿销售费为研发24倍
长江商报· 2025-11-03 11:09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于2025年10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冲刺首个"A+H"股上市的美妆公司 [1] - 面对国内美妆市场放缓和竞争加剧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加速国际化进程以实现突破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营业收入从63.85亿元增长至107.8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8.17亿元增长至15.52亿元 毛利率从69.7%提升至71.39% [2] - 2025年前三季度 公司营业收入为70.98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10.26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大幅放缓至1.89%和2.65% [2] - 2025年第三季度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63%至17.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3.64%至2.27亿元 创近年来单季度最大跌幅纪录 [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达44.82亿元 资产负债率为32.61% [7] 品牌与收入结构 - 主品牌"珀莱雅"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9.79亿元 同比下降0.08% 为五年来首次负增长 其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2.7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4.27% [1][3] - 公司推进多品牌战略 2025年上半年彩棠品牌营收同比增长21.11% Off&Relax品牌同比激增102.52% 原色波塔品牌同比大涨80.18% 但新品牌合计营收占比不足25% [3] - 公司高度依赖线上渠道 2025年上半年线上营收占比高达95.39% 但同期天猫官方旗舰店成交客户数同比减少11.78% 唯品会平台成交客户数减少15.63% [3] 销售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费用累计达154.43亿元 研发费用累计为6.54亿元 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3.61倍 [1][6] - 2025年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费用为35.25亿元 销售费用率进一步提升至49.66% 同期研发费用率为2% [1][6]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研发费用率在1.95%至2%之间 远低于国际巨头5%至10%的水平 [6]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5年8月 公司推出史上最高半年度分红方案 现金分红总额达3.15亿元 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近40% [7] - 自2024年"创二代"侯亚孟接棒后 公司管理团队频繁变动 2025年以来包括副总经理 财务负责人 董秘 职工代表董事等职位发生变更 [7] - 新管理层引入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管 如任命具有宝洁 欧莱雅 LVMH等国际美妆巨头背景的人士担任首席科学官 首席研发创新官等要职 [7][8]
“摩托车+通机”两大主业齐头并进 隆鑫通用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5.45%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15:47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5.57亿元,同比增长19.14%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7亿元,同比增长75.45% [1] - 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18.89%,同比稳中有增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68亿元,同比增长147.96% [1]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8.05亿元,同比增长5.55% [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62.48% [1] 业务分部表现 - 前三季度摩托车产品销售收入107.14亿元,同比增长14.91% [1] - 高端自主品牌"无极VOGE"系列销售收入30.35亿元,同比增长24.87% [1] - "无极VOGE"出口销售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86.92% [1] - 前三季度通用机械产品销售收入33.84亿元,同比增长42.54% [1] - 自主品牌产品(含无极VOGE、LONCINXWOLF、隆鑫LONCIN)前三季度销售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28.49% [2] - 自主品牌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26.08%,同比提升近2个百分点 [2] - 自主品牌收入占公司摩托车产品收入35.43%,同比提升近4个百分点 [2]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深化"摩托车+通机"主业布局 [1] - 公司构建"差异化定位、协同式发展"的品牌组合,包括无极VOGE、LONCINXWOLF、隆鑫LONCIN [2] - 2025年发展战略总纲为"品牌领先、科技驱动、数智赋能、全球跃升" [2] - 公司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摩托车行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2] - 公司开启摩托车资产业务置换整合,推出新一代高端新能源智能机器人摩托车产品 [2] - 公司在境外谋划布局制造工厂,携供应链抱团出海 [2] - 公司计划深耕"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全球化" [2] - 公司力争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90亿元 [2]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28 19:50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讨论房产的人减少而讨论资本市场的增多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在去年为78898亿元,同比下降20%,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亦呈下降趋势 [1] - 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近500亿元 [1] -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 [1] - 保险资金在二季度净流入达到3773.9亿元 [1] 监管政策与券商业务 - 监管机构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表现为对券商融资类业务监管的放松 [1][2] - 浙商证券董事会全票通过决议,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大幅上调至500亿元 [1] - 2025年内已有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先后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累计增幅超过29% [2] - 监管放松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提高,历史表明大牛市行情均离不开杠杆资金的参与 [2]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资金转移及监管助力的本质在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从依赖地产经济转向科技驱动 [2][3] -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原有经济模式饱和,必然出现增长模式的转换,美日欧等国家均经历过此过程 [3] - 当前经济转型的目标是摆脱对地产经济的依赖,利用科技推动经济增长 [3] - 政策层面近年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大,但产业崛起仍需社会资金的投资 [3] 科技产业估值与资本市场角色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普遍缺乏业绩和利润,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定价和吸引投资 [3] - 资本市场成为科技企业价值体现的关键场所,股价是其价值的重要凭证 [4] - 近期A股市场上涨最猛的板块集中于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芯片、PCB、CPO等概念和板块 [4] - 资金流向科技公司旨在帮助科技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替代地产的支柱性产业 [4] 财政模式转变与市场前景 - 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目的是帮助财政从依赖地产转向依赖股权,即“股权财政” [5] - 股权财政意味着地方财政来源从绑定地产转向绑定上市公司股权,尤其是科技公司股权 [5] - 当前行情是经济模式从依靠地租转向依靠科技的必然结果,是深层次转型的需求 [5] - 基于转型需求,资本市场行情尚未结束,科技板块的行情也肯定没有结束 [5] - 普通投资者的核心思路应是顺应趋势,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尽可能获取科技牛市的红利 [5]
朱鹤新:全球经贸活动展现出较强韧性,这种韧性背后是科技驱动和开放合作两大关键力量
新华财经· 2025-10-27 19:09
人民财讯10月27日电,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近年来,全球经贸活 动展现出较强韧性,这种韧性背后是科技驱动和开放合作两大关键力量。世界银行数据表明,2019至 2024年全球贸易总额年均增长5.4%,较上个五年提高4.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形势下,全 球贸易依然较快增长。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朱鹤新:全球经贸活动展现较强韧性,背后是科技驱动和开放合作两大关键力量
新浪财经· 2025-10-27 18:16
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近年来,全球经 贸活动展现出较强韧性,这种韧性背后是科技驱动和开放合作两大关键力量。世界银行数据表明,2019 年~2024年全球贸易总额年均增长5.4%,较上个五年提高4.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形势下, 全球贸易依然较快增长。 ...
一线观察|无声的科技迭代在银行理财申赎端持续上演
券商中国· 2025-10-25 17:43
近期,几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低调地在部分母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上进行了创新实验——支持在普通赎回到账日 8点前资金到账,这项功能之于一些对理财资金运用效率有着更高要求的投资人(如小微企业主),实用且友 好。这在此前是不能想象的,因为清算系统运作等关系,以往理财产品赎回的资金最快只能在到账日的9点后 到账。 银行理财在科技系统优化上动的脑筋,一点不少,或者说一点不比其他资管行业少。只是其很多技术上的 优化直接落在申赎场景,也即偏金融基础设施的支付领域,所以往往不被用户强烈感知。 2024年下半年,工银理财、农银理财等加入;今年起,建信理财、徽银理财等公司加入。至此,有效申购时间 延长至全天候、按当日净值确认份额、在周末仍正常享受收益红利的"理财夜市",愈发成规模。以最早推 出"理财夜市"服务的招银理财为例,截至今年9月15日,相关产品规模累计近80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3000 万。 这么一小步,标志着理财行业开始对投资者理财资金流动性的盘活效率,有了更高的、甚至堪称极致的追求。 这并不只是简单让合作行垫资就能实现的,而是对理财公司科技系统究竟能否支撑无差错、无人工校验、全自 动线上化对账和清算硬实力的检验。 一家 ...
联合化学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56% 参投半导体设备公司完成工商变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4 22:07
公司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41.54万元,同比增长7.56% [1] - 公司总资产达9.6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10.92%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41.08万元,同比增加49.24% [1] 行业发展趋势 - 偶氮类有机颜料行业受环保法规趋严、下游产业升级及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影响,呈现向环保化、高性能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 公司战略转型与半导体布局 - 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形式向半导体领域布局,谋求从"传统制造"向"科技驱动"转型 [1] - 设立子公司启辰半导体新材料(盘锦)有限公司,从事苯乙烯类光刻胶单体、树脂、OLED半导体化学品、电子级溶剂等的研发、生产、销售 [2] - 参股公司卓光芮科技更名为上海米莱芯程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500万元增至1860万元,公司由此切入半导体设备赛道,构建"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协同体系 [2]
蚂蚁集团大动作!
券商中国· 2025-10-21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 蚂蚁集团通过大幅增资其子公司海南蚂蚁未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人民币增至35亿元,增幅达34900%,此举旨在强化其科技业务投入,与集团向“科技驱动”的战略转型方向一致 [1][2][4] 技术服务板块大型投入 - 海南蚂蚁未来成立于2018年3月,由蚂蚁集团全资持股,业务范围涵盖计算机科技、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开发与服务,以及金融信息技术外包等核心业务 [4] - 增资将直接增强该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其承接更大规模的科技项目,满足金融机构对技术服务商资本实力和履约能力的高要求 [4] - 增资选址海南自贸港,意在利用其在数据跨境流动、税收政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拓展跨境技术服务等创新业务 [4] 与集团战略协同 - 蚂蚁集团正持续推进从侧重金融业务向“科技驱动”的战略转型,此次对技术服务板块的投入与此高度契合 [6] - 集团已孵化出蚂蚁国际、OceanBase、蚂蚁数字科技等创新业务板块,其消费金融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也已增至230亿元 [6] -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近期更名为支付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反映了集团业务持牌主体的调整 [6] 市场竞争格局 - 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态势,除蚂蚁集团外,腾讯云、京东科技、百度智能云等科技巨头均在加速推进相关业务 [7] - 传统金融机构旗下的科技子公司,如建信金科、平安科技等,也在快速成长并对外输出技术能力 [7] - 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充足的注册资本已成为参与重大项目的重要准入门槛之一,科技能力输出被视为金融科技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7]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14 19:58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表现为聊房子的人减少而聊资本市场的人增多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0%至78898亿元,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持续下降 [1] - 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近500亿元 [1] -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 [1] - 保险资金二季度净流入达3773.9亿元 [1] 监管政策与券商动态 - 国家队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并放松监管以鼓励融资 [1][2]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上调至500亿元 [1] - 2025年内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29% [2] - 监管放松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越来越高,历史表明大牛行情离不开杠杆资金参与 [2] 经济模式转型背景 - 资金转移的本质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从地产驱动向科技驱动转换 [3] - 原有地产经济模式饱和,现代化国家均经历此转型阶段 [3] - 政策层面近年对科技产业支持力度最大,但产业崛起仍需社会资金投资 [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期缺乏业绩和利润,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定价和吸引投资 [3] 资本市场定价功能与科技板块表现 - 资本市场通过股价体现科技企业价值,成为其价值凭证 [4] - 近期A股上涨最猛的板块为半导体、芯片、PCB、CPO等科技概念板块 [4] - 资金流向科技公司旨在帮助科技产业发展成为替代地产的支柱产业 [4] - 当前牛市被定义为科技牛,背后隐线逻辑是财政归属的转变 [4] 财政模式转变与行情持续性 - 财政归属转变指财政资金从依赖地产转向绑定上市公司股权,尤其是科技公司股权,即从地产财政转向股权财政 [5] - 当前行情是经济模式从依靠地租转向依靠科技的必然结果,是深层次转型的需求 [5] - 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下一阶段及国际竞争主动权,此波行情必然出现且尚未结束 [5] - 科技板块行情肯定尚未结束,普通投资者应顺应趋势积极参与以获取红利 [5]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11 13:38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表现为聊房子的人减少而聊资本市场的人增多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0%至78898亿元,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持续下降 [1] - 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近500亿元 [1] -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 [1] - 保险资金二季度净流入达3773.9亿元 [1] 监管引导与杠杆资金 - 国家队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券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被上调 [1]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上调至500亿元 [1] - 2025年内已有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29% [2] - 监管放松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提高,杠杆资金是历次大牛行情的重要参与方 [2]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资金转移的本质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从依赖地产经济转向科技驱动 [3] - 经济转型是现代化国家的必经阶段,政策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大 [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期缺乏业绩,需通过资本市场股价体现价值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 [3] - 近期股市上涨最猛的板块是半导体、芯片、PCB、CPO等科技概念板块 [4] 财政模式转变 - 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逻辑是帮助财政从地产财政转向股权财政 [5] - 股权财政意味着地方财政从绑定地产转向绑定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的股权 [5] - 当前行情是经济模式从依靠地租转向依靠科技的必然结果,是深层次转型的需求 [5] - 科技板块的行情尚未结束,普通投资者应顺应趋势参与以获取红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