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大战

搜索文档
外卖/即时零售行业调研(第一章)
艾瑞咨询· 2025-08-14 08:06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京东进军外卖赛道引发补贴大战,0元购、满减红包等强力补贴短期内极大刺激用户消费,随着规范政策出台补贴红利退潮[2] - 补贴成为平台获客促活的核心武器,补贴大战激活行业活跃度,用户下单频率、品类尝试和平台切换意愿大幅提升[3] - 行业由"补贴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平台需在服务创新、商品品质、精细化运营等方面构建可持续竞争力[5] 用户画像 -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用户接近六成,二线及以下城市达40.85%,外卖服务已广泛渗透各级城市[7] - 74.5%为上班族,月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上人群超八成[9] - 26-40岁用户为主(64.10%),其中31-35岁占比最高(27.72%)[10] - 单次消费以21-40元为主(45.20%),41-60元占比29.13%,61-100元占比9.61%[13] 消费行为 - 近七成用户每周下单3次及以上,其中40.94%每周下单3-5次,22.05%每周6-10次,7.24%高频用户每周下单超10次[16] - "懒/不想出门"(63.94%)和"太忙没时间做饭"(55.91%)是最主要下单动因[18] - 82.47%的用户对外卖平台有较强依赖(35.39%非常依赖,47.08%有点依赖)[20] 补贴大战影响 - 美团外卖渗透率81.10%、京东秒送69.76%、淘宝闪购66.46%、饿了么64.25%,平均每人使用3.86个平台[22] - 55.37%受访者首次尝试京东秒送,53.89%尝试淘宝闪购,38.89%尝试美团外卖[24] - 补贴退潮后67.61%用户计划保留美团外卖,47.24%保留京东秒送,饿了么和淘宝闪购保留率分别为45.66%和45.02%[26] - 52.61%用户暂无卸载计划,仅13.11%用户表示将卸载部分平台[28] 用户行为变化 - 93.62%用户表示补贴增加后下单频率提升[36] - 90.20%用户因补贴在不同平台间切换(38.86%经常,51.34%偶尔)[38] - 73.62%用户因补贴减少自做饭/食堂用餐频次[40] - 89.41%用户尝试原本不常买的新品类[41] 平台竞争力 - 价格优惠方面淘宝闪购以35.55%用户选择位列第一,美团外卖27.80%,京东秒送22.27%[46] - 配送速度上京东秒送以32.70%居首,美团外卖24.80%和饿了么21.17%紧随其后[47] - 品类丰富维度美团外卖24.64%、饿了么16.43%、美团闪购10.58%排名前三[48] - 服务体验方面京东秒送6.32%、饿了么5.85%和盒马鲜生4.11%最受认可[49] 未来趋势 - 用户希望优先改进商品/食品质量(58.45%)、配送时效(47.39%)、价格稳定性(44.39%)[55] - 健康餐定制(44.87%)、智能推荐(35.55%)和极速达/专人配送(31.28%)获得显著付费意愿认可[57] - 极速配送(51.50%)和健康餐/低卡套餐(47.87%)是最受欢迎的创新服务[58]
外卖平台集体发声抵制恶性竞争、0元购!港股股价齐上涨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5:01
平台规范竞争声明 - 美团、京东、饿了么和淘宝等平台发布声明承诺抵制无序恶性竞争,规范促销行为 [1] - 饿了么和淘宝表示将从消费者和商家需求出发合理规划补贴,不做大规模"0元购" [1][5] - 美团强调严格遵守《反垄断法》等法规,不以显著低于成本价销售,不强制商家参与补贴 [1][5] - 京东表态规范补贴行为,抵制恶性竞争,不以冲单量制造市场泡沫 [1][5] 商家权益保护措施 - 饿了么和淘宝建立专项机制保障商家知情权、选择权和定价权,设立兜底赔付 [5] - 美团承诺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不通过选择性补贴伤害中小商户利益 [8] - 京东搭建透明补贴机制,商家可自主参与促销,推动行业回归品质与服务竞争 [8] 补贴大战负面影响 - 商家反映高额补贴停止后出现客单价和订单双降,某品牌外卖客单价从25元锐减至10多元 [5] - 美团高管承认补贴订单"绝大部分是泡沫",价格战从商业角度看"没有意义" [6] - 广东六大行业协会联合呼吁停止"内卷式"价格战,将资源转向食品安全与商户纾困 [7] 市场反应与监管背景 - 声明发布后美团、京东、阿里港股股价齐涨 [1] - 京东港股当日最高价125港元(+1.06%),成交额10.18亿港元 [3] - 监管总局7月18日约谈三大平台,要求规范促销行为与理性竞争 [8] 行业节点与观察窗口 - 平台选择在"立秋奶茶"促销周期前发声,具有行业示范效应 [9] - "立秋大战"将成为观察平台实际举措的关键窗口期 [9]
美团、淘宝、京东齐发声,补贴大战“急刹车”
第一财经· 2025-08-01 14:28
外卖补贴大战刹车 - 美团、淘宝联合饿了么、京东接连发声,表示将规范补贴行为,抵制不正当竞争 [3][6] - 美团港股涨超2%,阿里巴巴港股涨超2%,京东涨超1% [4] - 美团将外卖大战描述为"无序竞争",淘宝饿了么和京东则称其为"恶性竞争" [6] 平台声明差异 - 淘宝饿了么表态不做大规模"0元购"等非理性促销活动 [7] - 美团表示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 [7] - 京东直接表态抵制"0元购"等恶性补贴 [7] - 三家平台均表示尊重商家参与活动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定价的自主性 [6][7] 补贴大战影响 - 外卖大战始于7月5日,美团外卖在周六给出大额补贴,连续两个周末出现"0元购""20-18"等大额优惠券 [10] - 商家抱怨被平台裹挟,被迫参加补贴活动,承担70%左右的补贴成本 [8][10] - 连锁餐饮品牌嘉和一品总经理称外卖大战最受伤的是商家,被迫参加补贴活动导致赔本赚吆喝 [10] 商家担忧 - 商家担心外卖大战结束后订单会下滑得比较快 [11] - 头部茶饮品牌外卖业务负责人称补贴大战带来"虚假繁荣",超低价改变了消费习惯和认知 [13] - 补贴减少后客单价、订单量双降,很难恢复正常价格体系 [13] 行业分析师观点 - 补贴有效拉动流量,但"冲单"后的流量承接更为关键 [13] - 用户因补贴而来的"薅羊毛"行为可能随补贴退坡而流失 [13] - 长期看盈利压力与资本效率是挑战,竞争格局正从"资金战"转向"效率战" [13]
7.21犀牛财经早报:50余家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分化 八大类资金盘套路曝光
犀牛财经· 2025-07-21 10:04
资金搬家与债基赎回 - 7月以来A股持续上涨,沪指站稳3500点,债券基金频现大额赎回,7月18日四只基金齐发提高份额净值精度公告,7月以来已有超过25只债券基金公告提高份额净值精度 [1] - 股市赚钱效应凸显,投资者为获取更高收益将资金从债券基金撤出转向权益类投资,同时机构资金进入下半年后重新布局,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风格的产品 [1]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 - 截至7月18日,A股154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674家预喜,预喜比例43.77%,其中略增57家,扭亏193家,续盈6家,预增418家 [1] - 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业绩整体较为分化,不少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后受到机构扎堆调研,机构关注点集中在改善盈利情况、未来业绩增长点、产品涨价等方面 [1] 信托公司业绩分化 - 截至7月18日,52家信托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英大信托以17.90亿元利润总额位列第一,中信信托、江苏信托、华鑫信托分别以16.82亿元、15.16亿元、12.08亿元分列二至四位 [2] - 百瑞信托、兴业信托、五矿信托和华澳信托4家公司出现亏损 [2] AI智能体应用发展 - AI智能体应用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阶段,国内外科技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应用场景包括会议预订、咖啡购买、工业生产调度等 [2] - 智能体需突破技术和数据瓶颈、打通垂直领域壁垒、激活场景创新潜能,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实现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2] 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 - 7月以来广东、云南、湖南、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密集警示以"虚拟币"为名的非法集资风险和新型网络诈骗风险 [4] - 新型网络诈骗呈现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收益率畸高、"拉人头"机制等共性特征,法学界称之为"传销式集资诈骗" [4] 具身智能领域投资 - 京东近期接连投资具身智能公司,包括领投千寻智能近6亿元PreA+轮融资,以及领投众擎机器人A1轮融资 [5] - 美团5月和7月分别投资自变量、星海图两家具身智能公司 [5] 外卖平台竞争监管 - 7月19日洛阳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山东省烹饪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外卖平台停止非理性补贴,过去一周已有超10个省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类似倡议 [6][7] -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7] 企业动态 - 靓家居因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宣布停业,官网已关闭,创始人疑似坠亡 [5][6] - 路易威登香港发生客户资料外泄事件,近42万名香港客户受影响,外泄资料包括姓名、护照号码、出生日期、地址等 [6] - 极氪回应"0公里二手车"争议,称展车折扣销售属于正常商业行为,不存在"0公里二手车" [8] - 天瑞水泥公告控股股东天瑞集团100%股份被法院冻结,冻结期3年 [9] - 广州轻工集团就良品铺子股权转让纠纷起诉宁波汉意,称其恶意违约 [9] - 东岳硅材公告合成三期B床发生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具体损失金额尚在评估中 [10] - 金智科技因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股票于7月21日起临时停牌 [11] 美股市场 - 上周五美股涨跌不一,标普500跌0.01%报6296.79点,道指跌0.32%报44342.19点,纳指涨0.05%报20895.66点 [12][13] - 科技股表现优异支撑纳指微涨,奈飞财报后跌超5% [13] - 美联储理事沃勒支持7月降息,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跌约4基点 [14] - 特朗普签署稳定币法案,以太坊日内一度站上3600美元,比特币高位回落 [14] - 黄金涨0.22%,原油倒V反转一度涨约2%后抹去涨幅 [15]
监管约谈难止低价内卷,美团和淘宝闪购“0元购”依旧横行
搜狐财经· 2025-07-20 17:53
监管约谈与平台反应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家外卖平台企业,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规范促销行为 [1] - 约谈次日,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的高额补贴活动仍在进行,"0元购""极限满减"等现象未收敛 [2] - 美团优惠券领取页面设置多轮领券机制,满38减18、满15减15等满减活动持续在线,部分商品实际支付价格跌破成本线 [7] - 淘宝闪购用户账户内待使用的外卖红包多达21张,其中7张合计金额达110.8元,标注"7小时后过期"的倒计时提醒 [12] 平台补贴策略与市场表现 - 美团推出"0元购外卖红包券"等极端促销,7月5日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 [17] - 饿了么平台发放18.8元爆红包等大额优惠,用户反馈"78元奶茶实付20元"、"2.5元喝奶茶"等案例在社交平台屡见不鲜 [12] - 京东外卖设置"品质优选""特色菜系"等专区,通过强调配送时效和商品品质吸引用户,用户复购率达3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4] 商家与行业生态影响 - 商家群体面临生存压力,嘉禾一品创始人刘京京指出顾客享受到的每10元优惠中平台仅承担3元,剩下7元由商家买单 [18] - 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调研显示,辖区内83%的餐饮企业因参与补贴活动导致利润率下降,其中45%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23] - 为降低成本,29%的商家承认"减少了食材用量",17%的商家"更换了低价原材料",食品安全风险持续攀升 [2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门店注销数量同比增长23%,其中60%的注销门店提到"平台补贴压力过大"是主要原因 [25] 骑手与消费者影响 - 订单量激增导致配送压力陡增,7月以来全国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率环比上升37% [26] - 某第三方机构对1000名骑手的调查显示,92%的骑手表示"工作压力超出承受极限",87%的骑手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26] - 消费者面临配送延迟、服务缩水等问题,7月外卖投诉量环比增长47%,其中"订单超时"占比达63%,"品质不符"占比21% [24] 行业竞争与补贴大战 - 2025年3月京东进军外卖市场,4月底饿了么宣布"超百亿"补贴计划,7月美团推出"0元购外卖红包券",淘宝闪购跟进"500亿补贴计划" [17] - 补贴大战导致资源严重错配,大量资金被投入到低价促销中,而非技术升级、服务优化等可持续发展领域 [14] - 部分平台通过挤压商家佣金分成、延缓骑手工资结算、占用供应商货款等方式弥补补贴缺口,加剧行业资金链风险 [15] 行业生态破坏与资源浪费 - 低价倾销挤压优质商家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7] - 7月第一周外卖行业因补贴活动造成的食物浪费超过500吨,相当于2000人一年的食物消耗量 [27] - 持续的价格战正在毁掉餐饮行业的创新动力,行业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 [21]
“外卖大战”已烧掉250亿,谁赚到钱了?
虎嗅· 2025-07-19 09:17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京东在7月18日"超级外卖日"推出超百亿补贴活动 包括100万份好运盲盒和最高18元限量抢券 [2][7] - 美团加码线下福利 发放咖啡茶饮0元通兑券 淘宝闪购维持188元红包力度 重点推满38减18.8午餐外卖红包 [4][5] - 三大平台单季度总投入达250亿元 日均补贴2.7亿元 美团和阿里系分别创下1.2亿单和1亿单日订单记录 [54] 新茶饮品牌参与情况 - 奶茶咖啡订单占比从10%-15%飙升至25%-50% 沪上阿姨 古茗 蜜雪冰城处于第一梯队 产品覆盖最全面 [14][21] - 霸王茶姬和星巴克采取差异化策略 通过平台大额券和会员福利降低门槛 霸王茶姬出现1元实付订单 [25][30] - 古茗采取"游击战术"轮换营业门店 喜茶 蜜雪冰城调整制作流程到店现做以控制成本 [32][33] 产业链影响 - 上游供应链企业股价集体异动 国投中鲁近一月上涨49.71% 皇氏集团上涨19.89% [11][38] - 包装材料供应商同步受益 吉宏股份上涨14.61% 天元股份上涨9.27% [38] - 即时零售订单联动增长 便利店非餐品类订单显著提升 [62] 从业者现状 - 骑手日收入普遍达700元 最高突破1700元 部分骑手单日配送量达900单 [51] - 茶饮店员面临超负荷工作 部分门店单量激增至3000单 有员工累到崩溃大哭 [47] - 商家利润分化严重 连锁轻食店外卖占比升至80% 个体盖饭店单均利润仅1元 [40][41] 市场反应与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 要求理性竞争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13] - 周末活动热度显著高于周中 "疯狂星期六"单量激增后迅速回落至日常水平 [56] - 阿里计划打造常态化"超级星期六"促销 试图培养长期消费习惯 [58]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虎嗅APP· 2025-07-18 22:12
即时零售外卖大战分析 核心观点 - 当前即时零售外卖大战的表象大于实质,决定胜负的关键并非补贴规模,而是履约能力和本地供给网络等基础设施能力 [3][6] - 美团凭借成熟的履约体系和供给网络,在补贴大战中投入产出比最高,单量增长绝对值显著领先淘宝闪购和京东 [9][10] - 外卖本质是本地化非标品交易,电商平台的流量思维和补贴逻辑在该领域存在认知误区,难以转化为长期市场份额 [17][19] - 无休止的补贴竞赛可能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竞争终点应是即时零售生态的良性发展 [28][29] 订单数据与平台表现 - 京东外卖上月单量突破2500万单,但近期未更新数据,目前规模与头部玩家差距明显 [8][9] - 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7月5日单量达8000万,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但增速趋缓 [9] - 美团单量从去年峰值9000万跃升至今年7月12日的1.5亿,增长绝对值远超竞品 [9] - 美团补贴ROI最高,99%订单履约成功,平均送达时间34分钟,优于同行及自身前期表现 [10][14] 履约与供给能力差异 - 京东受限于后发劣势,基础配套体系需长周期建设,资本体量存疑 [14]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资源,但历史规模仅为美团1/3,增长空间受限 [14] - 美团商家端APP月活规模远高于竞品,履约网络稳定支撑1.5亿峰值单量 [14] - 美团本地供给和履约网络护城河持续加深,后端能力撬动杠杆效应显著 [15] 行业认知误区 - 电商平台试图通过补贴换流量、塑造社会认同的逻辑在外卖市场失效 [17][18] - 餐饮需求恒定且供给无法提前备货,峰值单量易导致产能无效溢出 [19] - 美团被动卷入补贴战是为展示能力,但强调订单攀比无实质意义 [20][22] - 补贴吸引的"价格猎手"难以转化为高价值用户,真实需求增长有限 [27] 补贴悖论与行业健康 - 电商平台希望通过外卖带动零售流量的诉求难以通过补贴实现 [25][26] - 即时配送体系建设应聚焦供给完善和用户体验,而非单纯刺激需求 [27]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保持9000万以上,餐食类份额70%,增长更符合自然规律 [27] - 强补贴竞赛可能造成资本浪费、供给失衡和体验崩塌,需回归良性竞争 [28][29]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商业洞察· 2025-07-18 16:59
即时零售外卖大战现状 - 各大平台加码补贴争夺市场份额,订单量战报迭创新高,但表象大于实质 [2] - 京东外卖上月突破2500万单,本月未更新数据 [7] - 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7月5日突破8000万单,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单 [8] - 美团去年峰值单量约9000万,今年7月5日突破1.2亿,7月12日峰值突破1.5亿 [8] 平台增长差异分析 - 京东目前规模与头部玩家拉开距离,补贴加码后峰值单量不足美团两成 [8] - 淘宝闪购用户规模4.57亿,约为美团90%,但峰值单量仅为美团一半 [9] - 美团增长潜力最大,用不到1个月资本开支取得淘宝闪购三个月、京东小半年的增量水平 [8] - 京东"秒送"月活1.65亿,打开频次增长51.1%,但补贴后单量增长有限 [8] 决胜关键:履约与供给能力 - 决定战局走势的关键从"眼球效应"转移到履约能力与本地供给网络 [4] - 京东受限于后发劣势,基础配套体系需要长周期建设 [11]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资源,但规模劣势导致增长空间受限 [12] - 美团履约能力最强,1.5亿单量下履约网络保持稳定,99%订单顺利送达,平均34分钟 [12] - 美团商家端APP月活远高于竞品,供给侧优势明显 [12] 认知误区与行业本质 - 外卖不是流量生意,成败关键在于供给、履约与用户需求的动态平衡 [17] - 电商补贴逻辑在外卖市场失效,餐饮供给不能通过提前备货和产线复用实现批量爆发 [17] - 美团选择强补贴冲单量是为了"秀肌肉"和社会认同 [18] - 王莆中表示"只有胜利者才能说打仗没有意义",美团是被动卷入补贴大战 [18] 补贴大战的负面影响 - 补贴吸引的是"价格猎手"而非真实需求用户,转换率和LTV极低 [23] - 即时零售市场总量从1亿单翻至2.5亿单,其中绝大部分是泡沫 [23] - 无休止的"强补贴"竞赛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导致供给失衡与体验崩塌 [24] - 竞争的终点应是整个即时零售生态的良性发展,而非数据攀比 [24]
美团王莆中:阿里觉得拿出500亿补贴会吓到我们,但我们投入远比阿里少
新浪科技· 2025-07-16 22:07
外卖市场竞争态势 - 阿里投入500亿补贴发起外卖大战,意图通过高额补贴震慑竞争对手 [1][2] - 美团表示不仅能够跟进补贴战,且投入资源远少于阿里 [1][2] - 美团单日订单量创历史记录达1.5亿单,但否认当日投入8亿补贴 [3] 阿里参战背景与策略 - 饿了么累计亏损超过1500亿,此次500亿补贴被视为追加筹码的尝试 [4] - 阿里可能在5月前已计划参战,但需时间提升产品能力并整合淘宝App资源 [5] - 京东入场可能刺激阿里参战,京东宣称75天内达成2500万单 [6] 市场数据与泡沫分析 - 即时零售市场总量从年初日均1亿单增长至7月12日的2.5亿单 [7] - 美团高管认为当前市场增长中绝大部分是泡沫,低客单价订单占比过高 [6][7] 订单质量与竞争焦点 - 美团质疑竞争对手订单价值的真实性,举例指出部分平台客单价极低(如12瓶矿泉水订单) [6] - 强调订单数量与有价值的GTV(总交易额)存在本质差异 [6]
外卖补贴大战 餐饮人不可承受之重
北京商报· 2025-07-16 00:01
平台订单与业绩表现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 [3]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创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 [3] - 美团骑手单日收入增长111%,人均日单量增长33%,夏季活动日人均补贴达120元,部分熟练骑手额外补贴超400元 [4] - 饿了么众包骑手数量整体增长120%,活跃稳定众包骑手月均收入超12500元 [4] 商家运营与盈利状况 - 茶饮店周末日订单量达上千杯,部分门店订单量同比激增超30% [2][5] - 商家净利润增长不明显,差评率上升10%,原材料消耗速度翻倍 [6] - 头部茶饮品牌门店排班人数从2人增至4人仍难以应对高峰出餐压力 [6] - 加盟商反映订单积压导致退单或延迟取餐,消费者满意度下降 [3][6] 行业竞争与补贴影响 - 平台补贴活动(如"满25减21""0元购")导致订单激增但商家需承担部分成本 [7] - 嘉和一品创始人指出补贴大战将堂食客流转移至线上,商家面临高佣金和流量推广费用挤压利润 [7] - 消费者因低价促销选择低毛利产品(如纯茶饮品),对门店复购率无帮助 [8] - 业内人士认为补贴大战未解决供应链和服务质量问题,行业需转向差异化竞争 [9] 资本市场反应与机构观点 - 阿里巴巴、美团、京东集团7月15日股价分别涨6.97%、4.38%、2.12%,但年内美团跌16.81%,京东跌5.7% [13] - 公募基金一季度重仓阿里巴巴(507.13亿元)、美团(197.03亿元),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持股市值居首 [14] - 券商预计补贴战利好头部茶饮品牌,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7月股价分别涨30.95%、6.09%、5.68% [16] - 高盛预测三家平台外卖业务将现巨额亏损,2025年二季度投入达250亿元,阿里外卖业务或亏损410亿元 [17] 行业长期发展建议 - 呼吁平台停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降低佣金和不合理收费,监管部门需规范低价倾销行为 [10] - 专家建议行业从"烧钱取量"转向"提质增效",建立平衡生态以提升服务质量 [9] - 消费者最终关注服务与质量,补贴大战后需回归品牌竞争本质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