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双向开放激发全球信心 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扩容
证券时报· 2025-09-26 12:10
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 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把更多机构和资金"引进来"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总体看来,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的便利性、稳定性持续提升,外资参 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一方面,证监会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证券基金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展业。"十四五"期间,外资控股 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呈现较大增长,证监会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另一方面,证监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建立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 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制度,吸引境外中长期资金,拓展外商可投资期货期权特定品种范围,持续为境外投资者提供良好监管环境。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合格境外投资者新规实施以来,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增长迅速,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907家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 外投资者资格,持股规模9493亿元。 特别是,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 ...
双向开放激发全球信心 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扩容
证券时报· 2025-09-26 02:18
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新增核准 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也让外资纷纷看好中国资产的后市,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外 资机构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乐观预期。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火 花将帮助企业基本面兑现盈利增长,全球投资者对A股市场信心将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作为中国企业穿越周期的核 心竞争力,仍将是外资机构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中国的关注焦点。 把更多机构和资金"引进来"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总体看来,外资参与A股市 场投资的便利性、稳定性持续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一方面,证监会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证券基金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支持外资 金融机构投资展业。"十四五"期间,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呈现较大增长,证监会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 券基金期货公司。另一方面,证监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 ...
首创证券H股发行上市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8月以来超400只基金发布限购相关公告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09:39
首创证券H股发行进展 - 北京市国资委原则同意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H股股份的总体方案 [1] - 本次发行上市尚需公司股东会批准及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1] - H股发行将提升公司资本实力并拓展国际融资渠道 [1] 基金限购现象分析 - 8月以来全市场409只基金发布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公告 [2] - 易方达、华泰柏瑞等头部基金公司旗下绩优产品加入限购行列 [2] - 限购措施反映基金公司对规模控制的谨慎态度 [2] 公募基金发行动态 - 8月新发行基金158只创年内新高 较7月149只增长6.04% [3] - 新基金发行连续两个月超140只 显示机构对后市布局积极 [3] - 基金发行升温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3] 公募机构自购行为 - 年内23家公募机构自购总金额达8.037亿元 [4] - 摩根基金近期自购2470万元认购旗下指数增强基金 [4] - 权益类基金获净申购20.57亿元 超去年全年19.43亿元 [4] 资金流动与市场影响 - 83家公募机构实现净申购总额1092.82亿元 [4] - 基金限购可能促使资金流向其他投资标的 [2] - 基金发行活跃度提升对券商、资管等金融板块形成直接利好 [3]
ETF纳入互联互通意义重大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同时,相比投资某只个股,ETF作为一揽子股票的集合,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透明度等特征, 可以有效分散个股风险敞口,也更符合多数个人投资者较为稳健的投资需求。 6月28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决定批准两地交易所正式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以下 统一简称"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这意味着ETF纳入互联互通正式开始倒计 时。 此前,沪深交易所已发布相关业务规则,明确ETF纳入条件及调整机制、交易安排等事项,为互联 互通下的ETF交易打好了制度基础。目前,首批可投标的ETF名单已经出炉,其中,沪股通ETF共53 只,深股通ETF共30只,港股通ETF共4只。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有序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推 出沪港通、深港通机制,开创了跨境投资的新模式。截至今年5月底,沪深股通资金合计净流入约1.6万 亿元,港股通资金合计净流入约2万亿元,在吸引境外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市场结构与生态、促进跨境 监管执法与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此次ETF的纳入无疑是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深化互联互通、优化沪深港通机制的 又一标 ...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再落一子 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持续深化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又有新动作。8月12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启动沪深 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优化后内地和香港的共同交易日均可开通沪深港通交易。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后,增加了两地投资者可交易天 数,降低持股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两地市场活跃度和交易量,深化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 互通,同时也将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渠道,助推香港成为更具深度的国际金融中心。 提升交易连续性 降低持股风险 沪深港通开通以来,交易日趋活跃,交易量显著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今年以来, 沪深股通成交额已达14.54万亿元,开通以来累计成交额达82.37万亿元,累计1.7万亿元净流入A股;今 年以来,港股通成交额已达3.56万亿元,开通以来累计成交额达24.08万亿元,累计2.07万亿元净流入港 股。 因内地和香港假期安排差异,以及结算周期不同,使得南向、北向交易每年都有部分交易日无法同 步参与对应的市场。如果节假日前市场波动幅度较大,交易日关闭可能使投资者错失交易机会。 "近年来,沪深港通交易量逐步增加,已成为影响两地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各方对于增加沪 ...
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明年上半年展业
新华网· 2025-08-12 13:47
在市场人士看来,外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准入保持常态化,充分表明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不断推进,资 本市场的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全球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可以预期,随着高水 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未来会有更多外资机构在华展业,共享中国发展大机遇。 证券期货行业稳步开放 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12月11日宣布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并计划 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业,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最新案例。今年以来,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 基金、联博基金、安联基金、摩根士丹利期货等多家外商控股或独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获批。 外资机构十分重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跨境业务、财富管理赛道是国际机构关注 的重点领域。 陈铭侨介绍,渣打证券将依托集团的专业能力和全球网络优势,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中 国在岸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成为联通境内外优质资产和投资者的桥梁。 今年以来,证券基金行业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加快在华投资展业或扩大业务范 围。 作为首家获准新设的外资全资控股证券公司,渣打证券于1月19日获批筹建,5月5日完成登记注册,总 部设在北京 ...
2025年7月各行业金股推荐汇总
国信证券· 2025-06-28 22:25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各行业金股推荐,涉及非银、银行、农业等多个行业,各标的基于不同投资逻辑被推荐,且多数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2] 各行业金股推荐情况 非银 - 推荐香港交易所(0388.HK),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港交所枢纽地位稳固,战略实施进展积极,港股交投活跃、公司盈利改善,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 银行 - 推荐宁波银行(002142.SZ),估值无管理层溢价且不良压力预期充分,不确定性消退后估值有望修复 [2] 农业 - 推荐牧原股份(002714.SZ),是生猪养殖龙头,头均超额收益优势显著,产能稳步上量,2024年销售生猪7160.2万头,同比增长12.2%,能繁母猪存栏增长,预计2025年出栏继续增长,当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看好估值修复 [2] 轻工家电 - 推荐小熊电器(002959.SZ),2024年业绩承压,2025年国补政策发力,小家电需求回暖,Q1收入增速改善、净利率环比回升,Q2预计延续增长,内销线上占比高,盈利有望修复 [2] 电子 - 推荐翱捷科技(688220.SH),连接与处理能力兼具,受益端侧物联网AI化趋势,具备全制式蜂窝通信能力,主流通信协议有成熟产品,处理方面有长期布局,ASIC能力国内领先 [2] 通信 - 推荐中际旭创(300308.SZ),光模块行业龙头,受益AI发展 [2]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 推荐东方电缆(603606.SH),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高规格海缆产品占比提升,截至2025年3月21日在手订单179.8亿元;海外收入大幅增长,2024年海外收入7.33亿元,同比+480.54%,交付首个欧洲海风超高压海缆项目 [2] 机械 - 推荐安徽合力(600761.SH),国内平稳增长,海外库存充足,受关税影响小,出口增长,积极布局智能仓储等,短期股价有望受智能物流催化 [2] 汽车 - 推荐新泉股份(603179.SH),Q2业绩增长40%以上,全年有新工厂、新产品、新客户逻辑,海外工厂量产预计海外收入30亿元,切入座椅赛道预计座椅收入6 - 7亿元,承接海外新客户订单 [2] 金属与金属材料 - 推荐洛阳钼业(603993.SH),2024年铜产量65万吨,2028年有望达80 - 100万吨,钴产量占全球38%,受益钴价上涨,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 [2] 推荐标的财务与估值情况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投资评级|2024 EPS|2025E EPS|2026E EPS|2025E PE|2026E PE| | --- | --- | --- | --- | --- | --- | --- | --- | |0388.HK|香港交易所|优于大市|10.29|12.17|13.52|34.61|31.15| |002142.SZ|宁波银行|优于大市|3.95|4.27|4.64|6.52|6.00| |002714.SZ|牧原股份|优于大市|3.27|3.57|3.01|11.67|13.84| |002959.SZ|小熊电器|优大于市|1.83|2.34|2.70|19.53|16.93| |688220.SH|翱捷科技|优于大市|-1.66|-0.98|0.11|-77.13|687.18| |300308.SZ|中际旭创|优于大市|4.61|7.02|8.59|19.72|16.11| |603606.SH|东方电缆|优于大市|1.47|2.48|3.23|20.33|15.61| |600761.SH|安徽合力|优于大市|1.48|1.58|1.76|11.27|10.12| |603179.SH|新泉股份|优于大市|2|2.8|3.58|16.86|13.18| |603993.SH|洛阳钼业|优于大市|0.63|0.71|0.8|11.69|10.38|[3]
优质港股中资企业“回A”将带来什么
证券日报· 2025-06-13 00:27
市场双向开放政策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打通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双向上市通道 [1] - 政策旨在破除优质港股中资企业回归A股的障碍,协同推进高质量"走出去"与高水平"引进来" [1] -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举措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生态,A股上市公司纷纷赴港上市 [1] 上市公司层面影响 - 粤港澳大湾区H股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可受益于深市交易活跃、融资灵活、估值较高等优势 [2] - 深交所市场投资者众多,交易活跃度高,有利于大湾区企业股价合理定价 [2] - 深交所股债融资制度便利且工具多样,便于企业灵活选择融资工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2] 中介机构业务机会 - 港股中资企业回归A股为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带来承销保荐、审计、法律等业务机会 [2] - 中介机构可通过跨境上市项目积累经验,提高整体跨境金融服务水平 [2] 投资者收益 - 投资者可接触到更多优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股票,满足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 [2] - 投资者可根据深港两地市场特点和走势灵活调整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 [2] 资本市场活力提升 - 粤港澳大湾区H股企业主要为高科技、新经济领域企业,上市后可为市场注入高成长性资产,吸引中长期资金 [3] - 这些企业带来的国际资本定价逻辑、运营经验、治理模式等先进理念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规则与国际接轨 [3] 国家战略层面意义 - 政策将畅通深港两地资本流动,以资本联动带动产业协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3] - 深港双向上市通道促使香港国际资本、高端人才与广东产业链优势深度融合 [3] - 大湾区企业可充分利用两地资金和市场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体化发展 [3] 长期展望 -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其资本市场先行成功经验有望向全国推广 [3] - 更多优质港股中资企业在A股上市可期 [3]
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持续深化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2 01:09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 - 证监会将提高境外上市备案质效,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支持外资机构申请新业务和设立新产品[1] - 监管部门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外资参与便利性,鼓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1] -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深化有助于境内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优化投资者结构,吸引中长期境外资金[1] 境外上市情况 - 宁德时代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绿鞋前发行规模46亿美元,绿鞋后52.9亿美元,为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IPO[2] - 宁德时代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仅25天完成,创近年来最快纪录[2] - 截至5月21日,年内49家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获通过,143家公司备案进行中,其中102家拟赴港上市[2] 备案机制优化 - 恒瑞医药、吉宏股份已通过聆讯,将于5月23日、5月27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3] - 证监会提出梳理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流程和相关要素[3] - 建议简化拆除红筹结构相关资金出境审批程序,设立绿色通道[3] QFII发展现状 - 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4] - 截至4月底QFII数量达881家,今年以来新增20家[5] - 中东主权投资机构、欧美养老金等海外长期投资机构纷纷申请QFII资格[5] 对外开放新举措 - 将推进期货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扩大商品期货结算价授权合作[5] - 深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标的[5] - 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加强双多边跨境监管合作[5] 外资机构营商环境优化 - 建议有序放开境外投资者参与衍生品市场限制,丰富风险管理工具[6] - 建议简化跨境直接投资交易环节,提升QFLP和QDLP试点深度[6] - 建议探索实施职业资格互认制度,便利跨境专业人员流动[6]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市场宣介和QFII相关政策解读”线上培训班
快讯· 2025-05-20 17:16
科创板市场宣介和QFII政策解读培训 - 上交所成功举办线上培训班 吸引来自东南亚 中东 美国 欧洲等地区的73家机构及百余名代表参与 [1] - 培训对象包括主权财富基金 资管机构 券商和托管行等境外投资机构 [1] 培训核心内容 - 系统宣讲科创板近年发展成果与投资优势 [1] - 深入解读QFII政策并现场解答境外投资者在政策理解和实操中的疑问 [1] - 详细介绍QFII资质申请流程及相关托管服务 [1] 上交所未来规划 - 继续提升国际投资者服务深度广度 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1] - 通过讲好中国资本市场故事增进理解互信 深化交流合作 [1] - 计划进一步拓展与国际投资者的合作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