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监管总局: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 试点期限三年
新京报· 2025-10-30 16:41
新京报讯 10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全文如下: 各金融监管局,各理财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等要求,推动理财 公司扎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稳步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一)试点地区和期限。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三年。 (二)试点机构和额度。理财公司参与试点应当符合开业满三年、经营管理审慎、具备较强长期投资能 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审慎监管要求。单家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提高至该机构上年 末净资本扣除风险资本后余额的五倍,金融监管总局可以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进行调整。 (三)统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理财公司同时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和个人养老 金理财业务的,该机构新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可以自动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 二、不断完善养老理财产品设计 (四)丰富产品形态。鼓励试点理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稳步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第一财经· 2025-10-30 16:22
以债券、股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衍生品等多种方式投资养老领域资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出,稳步扩大养 老理财产品试点。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三年。理财公司 参与试点应当符合开业满三年、经营管理审慎、具备较强长期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审慎监管要 求。单家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提高至该机构上年末净资本扣除风险资本后余额的 五倍,金融监管总局可以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进行调整。 《通知》提出,多元化投资方式。支持理财公司在坚守职能定位、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以债券、股票、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衍生品等多种方式投资养老领域资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金办发〔2025〕83号 各金融监管局,各理财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等要求,推动理财 公司扎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 ...
惊喜开启!高质量“养老九享”来了
中国建设银行· 2025-10-30 16:18
the first 缴费达辆至高可预5元微信立减金 and the promotion F E F T 字系者 到理術 您的高质量养老"全能服务" 惊喜开启 · 现在就享! -11811 145 ire 12 专业队伍 便捷体验 严选产品 可视专区 移动课堂 网点关爱 专属好礼 养老生态 新潮时光 等到退休,您想过怎样的生活? 安居、畅游、颐养、乐享 …… 养老不只是养,更要好好享 不止于"有保障",更在于"有品质"! 为此,建行推出"健养安·养老九享"服务 陪您一起,让未来的日子 の更安心 | る更富足 | ○ 更精彩 ७ 享移动课堂 上门的精品课堂 对养老政策有疑问? 对财富管理殺患路? 建行"养老中国行" 在全国展开上门讲座与咨询活动 趣味解读个人养老金政策和养老金融知识 为您送上 明治第一课 (Sam Esplayens FE STER 0 享受属好礼"礼"享丰厚的生活圈 >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球 腿养安 权益价值 建行生活京东专区 > 中国语语语 & 中国科学生活 11月10日首个建行"颐养日" 精心准备了覆盖 食品、娱乐、旅游、生活、康养等 建行"颐养券" 消费场景的专属优惠券 -- 1 ...
【推荐】《中国养老金金融白皮书2025》 一图看懂三大亮点
中国建设银行· 2025-10-30 16:18
国建设银行 贝菜德 建信 | 理财 BlackRock CCB 《中国养老金金融自皮书2025》 图看懂三大亮点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 劳动年龄人口养老负担加重 截至2024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 15.6%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截至2024年末的老年抚养比 9 8 ● /0 相当于约4名劳动年龄人口需抚养1名老年人 那么,人们是 怎么看待"养老"的? "钱不够"是主要担忧 30% 的受访者对未来养老生活表示担忧 对于养老收入不足、医疗支出上升、资产缩水等 养老资金问题担忧的受访者均超过50% 受访者对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忧 67% 养老收入不足 59% 医疗支出增加 58% 资产缩水(通货膨胀/投资亏损) 子女赡养负担 37% 其他 ▌2% 储蓄意识较强,但尚未形成有效转化 仅12%的受访者表示未进行养老规划,民众 养老意识普遍觉醒 虽有90%的受访者有储蓄习惯,54%有投资 理财行为,但储蓄目标多元,尚未形成养老专项 的长期投资习惯 受访者储蓄的主要目的 165% 应急/医疗 l 55% 养老储备 品质生活 48% 42% 子女教育 "不依靠子女"已成共识 新型景容 AFC 居家养老 居家 ...
守护夕阳红丨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老年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商报· 2025-10-30 15:14
近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老年大学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此次合作是响应国家老龄工作部 署、助力银发经济的务实举措,标志着双方在探索"金融+教育+养老"融合赋能老年群体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聚焦需求,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围绕养老金融大文章推动产业专业化发展,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优化投融资政策,为养老用品、医疗器械、 医药制造等相关产业注入金融动能;推出多款符合养老备老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银发群体对资产稳健增值的需求;不断完善账户管理、支付 结算、数智化场景建设等综合金融服务,为怡海老年大学等机构定制开发学费缴纳系统,推动金融服务与老年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 全面升级,优化适老服务体验。面向高龄、行动不便等老年客户,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提供上门服务与远程视频办理等便利通道,保障金融 服务"不断档";推广功能醒目、字体放大、覆盖更多老年客群常用场景的"关爱版"手机银行,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在营业网点设 立"银聆驿站"服务专区,配备老花镜、助听器、震动叫号器、爱心座椅等适老设施,提升适老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与人文关怀。 守护安全,传递敬老爱老温度。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常态化开展金融 ...
山西金融“五篇大文章”成效显著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
搜狐财经· 2025-10-30 13:58
中新网太原10月30日电 (记者 杨杰英)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获悉,截至2025年8月末,全省科 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1.56万亿元,同比增长 14.7%,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7.4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着力构建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 的"1+5"政策框架。该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张旭梅表示,这一政策体系为金融服务山西经济转型高 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和有力保障。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引导下,山西省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 持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带动相关领域贷款投放约645亿元。推动央行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协同支持, 有效发挥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作用,切实带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信贷投放。 各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 和数字金融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6%、18.4%、17.9%、13.7%和31%,展现出金 融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全面支撑作用。 为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老年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贝壳财经· 2025-10-30 11:57
合作签约核心内容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老年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在探索“金融+教育+养老”融合模式上迈出关键一步 [1] - 合作旨在响应国家老龄工作部署,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是银校协同推进老龄事业、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实践 [1][3] - 双方将在党建引领、文化惠民、教育赋能与服务升级等多个维度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银教融合、文化养老的新模式 [7] 公司养老金融服务布局 - 公司着力构建覆盖产品、服务、场景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以暖心服务破解老年群体金融需求痛点 [9] - 公司荣获北京金融业“年度养老金融服务机构”等荣誉,肯定了其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的表现 [9] - 公司表示将持续深化养老金融战略布局,推动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银发”场景生态建设 [10]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公司优化投融资政策,为养老用品、医疗器械、医药制造等相关产业注入金融动能 [9] - 推出多款符合养老备老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银发群体对资产稳健增值的需求 [9] - 不断完善账户管理、支付结算、数智化场景建设等综合金融服务,例如为怡海老年大学等机构定制开发学费缴纳系统 [9] 客户体验与安全保障 - 面向高龄、行动不便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与远程视频办理等便利通道 [9] - 推广功能醒目、字体放大的“关爱版”手机银行,并在营业网点设立“银聆驿站”服务专区,配备老花镜、助听器等适老设施 [9] - 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帮助老年客户增强防范电信诈骗与非法集资的意识与能力,并定期开展“敲门行动”等适老服务专项行动 [10]
破解“卧床老人”的养老困局:推动长护险进村,让平安到家
江南时报· 2025-10-30 11:48
中国老龄化与失能人口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 [1] - 2021-2023年全国60岁以上失能人数估算为4654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7279.22万人 [1] -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因医疗资源、交通距离和经济状况等因素面临更大挑战 [1] 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政策发展 - 2025年1月发布的政策意见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推广包含长期护理责任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2] - 政府工作报告对长护险的表述从“扩大试点”逐步演变为“加快建立”,显示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9] - 截至2025年1月17日,长护险试点已覆盖49个城市,参保人数超1.8亿,累计享受待遇人数超260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10] 长护险市场潜力与服务模式 - 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预计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 [10] - 长护险服务形式包括医疗机构住院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和社区居家护理三种 [6] - 以江阴试点为例,专业护工可提供每周五次、每次90分钟的上门护理服务,有效缓解家庭照护压力 [6] 平安在医疗养老领域的布局 - 公司已在8省18个区县承办长护险项目,服务覆盖参保群众超3000万人,累计支付护理待遇超2.7亿元 [11] - 公司构建了覆盖超3.7万家合作医院、10.7万家健康管理机构和24.1万家药房的医疗健康网络 [11] - 通过“养老管家”服务整合智能、生活和医生管家三大功能模块,提供数百项服务 [11] 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 “十五五”规划建议推动养老责任从家庭单一主体向社会多元协同转变 [12] - 行业将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2] - 金融与医疗养老服务协同模式(如“金融+医疗健康”)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方向 [12]
2025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京开幕
北京商报· 2025-10-30 11:32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10月29日,2025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 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启幕。据悉,本届老博会以"智享银龄 颐养四方"为主题,聚焦新时代老年人对晚 年品质生活的需求。 本届老博会展览面积达1.1万平方米,规模较往届实现显著提升,共吸引200余家行业企业,集中展示旅 居康养项目与产品、智慧养老科技与产品、适老化设施及老年用品、养老为老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与产 品、老龄金融服务与产品六大核心领域内容,覆盖老龄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展会同期还聚焦智慧养老、 医养结合、适老化改造、养老照护服务、康养旅居、养老金融等领域,打造了多场会议论坛活动。 在智慧养老体验区,可让老年人亲身感受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等技术的便利性;银龄市集、健康义诊、 公益讲座等惠民活动,直接回应老年群体在医疗、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此外,旅居康养板块 将整合京津冀资源,推出沙漠疗养、滨海度假等特色线路等。 ...
17次提及金融!“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重点提及金融领域哪些内容?
新浪财经· 2025-10-30 08:56
“十五五”规划金融战略方向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规划建议17次提及金融 [1] - 明确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货币政策体系等9项核心举措 [1] - 强调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 [2][11] 货币政策与传导机制 - 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5月推出新一揽子措施包括降准、降息 [9]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增长8.4% [10] - 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14%,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10] - 未来将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0]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 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1.8%、22.9%、11.2%、58.2%、12.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2] - 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落实绿色低碳发展金融政策 [11] - 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 [12] 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 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3月末下降71%,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下降62% [14] - 商业银行通过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机制新增贷款2.2万亿元 [14] - 强化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运用兼并重组等方式化险 [14] - 构建央地协同的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完善跨境风险监测机制 [13][15] 金融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16] - 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达3.3万亿美元,较2024年11月末增加728亿美元 [17] - CIPS跨境支付主渠道作用凸显,与9国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 [16]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8][19] 金融基础设施与监管创新 - 加快建设安全高效金融基础设施 [6] - 推动金融机构专注主业、错位发展 [5] - 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工具 [4][7] - 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框架,强化科技赋能监管效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