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美团即时零售卷向国际市场
财富FORTUNE· 2025-05-24 21:03
美团海外业务布局 - 美团自营食杂零售品牌Keemart于5月初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启动营业,被视为小象超市海外版,其配送端应用Keemart Courier已上线APP Store一个多月,目前仅支持邮箱和沙特手机号注册[1] - 美团外卖海外版Keeta已在沙特占据10%市场份额,成为当地第三大外卖平台,仅次于Hunger Station和本土品牌Jahez[2] - 美团计划今年7月覆盖沙特阿拉伯80%的地区,并预计到2025年底覆盖沙特所有城市[3] 美团国际化战略 - 美团CEO王兴表示公司第二个十年将重点关注食杂零售、国际化和科技三个方向,前两者与Keemart属性高度重合[1] - 美团国际业务副总裁预计沙特外卖市场将以至少20%的年增长率增长,基于当地年轻化人口、城市化程度和服务转型趋势[2] - 美团已在迪拜部署多条无人机航线,为关键区域提供食品、药品及必需品配送服务,Keeta Drone已获得阿联酋无人机商业化运营资格[3] 海外市场竞争态势 - 美团Keeta的低价策略对当地主导品牌造成挑战,导致Deliveroo退出香港市场,但低价也给美团带来成本压力[4] - 叮咚买菜原计划在沙特开设前置仓,但因美团竞争压力而放弃沙特市场,转而聚焦国内业务[5] - 美团在中东市场的配送费用高昂,平台为大部分餐厅采取免费送货并为延迟交货订单提供赔偿[4] 全球扩张计划 - 美团正在香港申请注册Keemart和Keeta drone商标,可能将业务扩展到香港[6] - 美团与巴西总统会面并签署协议,计划未来几个月将Keeta引入巴西,5年内投入10亿美元支持该项目发展[6] - Keemart直接选择中东而非香港作为首站,可能得益于Keeta在当地已建立的配送网络和运营经验[2]
试运营期运动鞋服销量增长6倍,“即时零售 服饰品牌”探索新增量
广州日报· 2025-05-24 18:20
合作动态 - 美团闪购与运动零售运营商滔搏达成合作,近2000家门店已入驻美团闪购 [1] - 双方在系统对接、商品供给、联合营销等方面持续深入合作 [1][3] - 滔搏近期将推动一二线城市门店快速入驻美团闪购平台 [2] 销售表现 - 2025年5月运动品类商品销量相比去年增长超100%,跑鞋销量增长超200% [2] - 2024年12月滔搏冬装在平台日均销量环比增长110% [2] - 2025年1月运动鞋服成为春节礼赠热品,带动滔搏销售额环比增长120% [2] - 2025年4月通过"户外季"活动,滔搏月销售规模较试运营首月增长6倍 [2] - 2025年"520"当天部分合作品牌业绩规模环比增长突破400% [2] 运营策略 - 美团闪购已形成对服饰类商家运营的全链路扶持机制 [3] - 双方实现库存数据打通以减少缺货、退款情况 [3] - 计划实现滔搏会员权益跨平台打通以提升复购率 [3] - 滔搏部分合作品牌已有超3000款商品上线 [3] 用户体验 - 提供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通过全城送功能扩展至25公里范围 [4] - 预订单功能满足非营业时间购物需求,预订单占比突破15% [4] - 未来将在售后服务上持续深耕 [4] 行业趋势 - 即时零售快速发展为重要日常购物方式 [2] - 消费者在运动商品购买上呈现"即需即买,30分钟到家"趋势 [2] - 出差、旅游、礼赠等即时性场景需求旺盛 [3]
大润发被阿里抛弃后,全年盈利!
搜狐财经· 2025-05-23 23:46
核心观点 - 高鑫零售2025财年营收715亿,净利润3.86亿,同比扭亏为盈,展现传统商超转型成功案例 [2] - 公司通过战略重构、业态创新与数字化融合实现转型,线上业务和新型业态成为增长关键 [2] 线上业务 - 线上B2C营收同比增长6%,占比达36.5%,自有APP"大润发优鲜"贡献显著 [4] - 1小时到家服务覆盖门店半径5公里,与淘鲜达、饿了么等多平台整合拓展订单来源 [4] - 智能"仓拣配"系统提升拣货效率30%,降低成本15% [4] - 线上线下价格实时同步,APP提供20000+SKU,用户复购率提升至45% [5] - 线上业务占比虽不及山姆50%,但36.5%已属传统商超行业前列 [5] 新业态发展 - 大润发Super新开4家,总数达33家,同店销售增长5.9%,成为主力业态 [6] - 提供9.9元洗发水、4元蛋挞等长期低价商品吸引社区客流 [6] - 社区食堂解决居民就餐需求,增加停留时间和消费频次 [6] - 自有品牌"超省""润发甄选"占比提升至15%,源头直供降低采购成本10% [7] - 聚焦中式预制菜和地方特色商品,会员数超36万,复购率65%,年费198元仅为山姆一半 [7] 资本变动与战略 - 阿里巴巴以123亿元出售78.7%股权,德弘资本接盘,公司进入"去阿里化"时代 [9] - 阿里退出后数字化发展或面临压力,需寻求新合作伙伴或自建能力 [10] - 通过关停亏损门店、裁员1.6万人,销售费用减少12.06%至76.67亿元 [10] - 未来将优化商品结构,聚焦大单品策略,强化自有品牌建设 [10] - 优化新品引进机制和商品陈列,打造差异化购物体验 [10] 行业启示 - 财报印证传统商超转型可行性,但需关注增长可持续性 [12] - 未来需在商品力、体验感与资本运作间寻找平衡 [12]
深度丨约谈之下,外卖三巨头鏖战正酣,谁能最后胜出?
证券时报· 2025-05-23 22:48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外卖2月11日上线,3月24日日订单量突破100万单,4月22日突破1000万单 [2] - 京东推出"商家零佣金"、"为骑手交五险一金"、"百亿补贴"等策略,对美团和饿了么形成压力 [2] - 外卖市场从美团、饿了么双巨头格局转变为美团、饿了么、京东三足鼎立 [2][12] 京东外卖策略 - 商家端:推出"零佣金"政策,5月前入驻商家全年免佣金,相比美团、饿了么15%~30%的抽佣率更具吸引力 [4] - 骑手端:为全职骑手缴纳社保费用,个人部分也由京东全额承担 [4] - 消费者端:提出一年补贴100亿元 [4] 骑手单量变化 - 京东全职骑手一天可赚七八百元,部分甚至达到一千多元 [5] - 美团全职骑手单量从每天70-80单降至50-60单,收入从五六百元降至四五百元 [6] - 饿了么骑手受影响最大,部分骑手一天只有十几单 [6] 平台补贴大战 - 京东外卖4月11日上线"百亿补贴",计划一年内投入超百亿元 [9] - 美团宣布未来三年向餐饮行业投入1000亿元 [9] - 饿了么4月30日开启"饿补超百亿"大促 [10] 市场前景分析 - 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为16357亿元,预计2027年达19567亿元 [12] - 京东进入外卖业务可能涉及即时零售这一更大的市场 [13] - 美团、饿了么、京东各有优势:美团业务范围广,京东物流优势强,饿了么可借助菜鸟平台 [12] 行业竞争影响 - 竞争加剧导致各方资本消耗增加,对市场情绪造成扰动 [14] - 长期来看,外卖行业竞争格局将保持稳定,市场生态更加良性发展 [14] - 需要实现消费者、商家、骑手与平台四方共赢才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6][17][18]
深度丨约谈之下,外卖三巨头鏖战正酣,谁能最后胜出?
证券时报· 2025-05-23 22:45
一系列的连环招效果极为明显,京东外卖在短时间内"破圈",日订单量更是在今年4月突破1000万单。 "京东外卖的单价高,尤其是前段时间补贴多,单量也多,全职的京东外卖骑手一天轻轻松松(赚)七八百 元,我一个朋友甚至一天跑了一千多元。而且京东外卖还给骑手交深圳社保,一个月有2000多元,自己也不用 花钱。"在深圳龙岗的一处商场边,数位外卖骑手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聊着,对此前早已加入京东做外卖的骑 手同行羡慕不已。 不过,现在想要进京东送外卖并不容易。一位美团外卖的众包(兼职)骑手表示:"现在想加入京东外卖很复 杂,需要先兼职给京东外卖跑一段时间,后面才可能有机会成为全职骑手。而且在京东外卖上,兼职骑手很难 有好的订单,一般都优先分配给全职骑手,前期会比较难过。"事实上,这位骑手也并不太愿意成为全职骑 手,他认为这会让自己跟平台深度绑定,失去灵活性,目前他一个月在美团也能挣到六七千元。 连日来,外卖平台被约谈的消息此起彼伏,而外卖三巨头们却鏖战正酣。 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3月24日,日订单量突破100万单,4月22日,日订单量更是突破1000万单;加之 近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穿上京东标志性红色工服,亲自送 ...
外卖大战影响即时配送行业,知名配送公司上市不到8个月股价大跌85%
第一财经· 2025-05-23 20:24
外卖行业与即时配送市场动态 -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带动即时配送行业关注度提升,市场格局从第三方服务商主导转向多元化竞争[1] - 2024年中国即时物流用户规模达7.99亿人(同比+9.1%),2030年预计超10亿人[7] - 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16357亿元(同比+7.2%),渗透率28%[9] 闪送业绩与竞争分析 - 2025Q1收入9.6亿元(同比-13.5%),净亏损1030万元(2024Q1净利润6460万元)[3] - 订单量持续下滑:2025Q1为5800万单(环比2024Q4的6580万单下降,较2024年季均6930万单差距明显)[3] - 商业模式聚焦一对一配送,但面临顺丰同城"独享专送"、达达专人直送等同质化竞争[4] - 注册骑手增至290万(较2024年6月+20万),覆盖295个城市[3] 顺丰同城与达达业绩对比 - 顺丰同城2024年收入157.5亿元(同比+27.1%),其中非餐场景占比40.6%(37亿元)[6] - 达达2024年总净收入96.64亿元(同比-8%),达达快送收入58.05亿元(同比+44.6%),京东秒送收入38.59亿元(同比-40.6%)[6] - 京东外卖日订单超2000万单,达达成为重要运力支持[6] 行业趋势与机会 - 即时零售成新增长点:顺丰同城茶饮配送收入同比+73%,商超/美妆/医药等高双位数增长[10] - 三大趋势:流量多极化(美团/抖音/京东等争夺入口)、全链路履约升级(仓储+拣货+配送一体化)、AI优化订单分配[11] - 行业痛点:食品安全、骑手权益、运力成本高企,超八成消费者遇商品损坏责任界定难题[11] 平台竞争与资源博弈 - 美团与京东因骑手"二选一"爆发冲突,反映骑手和商家资源对平台竞争力的核心价值[9] - 京东以差异化定位入局外卖市场,刺激行业竞争[9] - 第三方机构机会在于细分赛道,如顺丰同城成为品牌多平台合作首选[11]
小红书复制了蘑菇街的模式,但不想复制蘑菇街的命运
36氪· 2025-05-23 19:49
小红书开放外链的战略意图 - 核心目的是挖掘KA客户商业价值 通过"种草直达"功能增加广告收入 目前商业化广告收入中KA客户贡献显著[4] - 内循环电商体系难以吸引成熟KA客户 新兴品牌是当前电商业务主力 用户被种草后仍习惯跳转天猫京东完成交易[4][5] - 采取"堵不如疏"策略 将自然外流流量转化为分成收入 合作聚焦大快消等三个KA集中品类[11] 电商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闪购大战重塑行业标准 配送时效从"日达"升级为"小时达" 50%95后消费者要求当天收货[6] - 京东淘宝美团凭借百万级骑手资源占据先发优势 绫致集团等KA品牌已接入一小时达服务[6][7] - 小红书缺乏物流基础设施 在效率竞争中处于劣势 闪购业务进一步挤压其KA客户拓展空间[7][8] 小红书差异化运营策略 - 规避蘑菇街历史错误 不与单一平台深度绑定 同时对接天猫京东等多渠道降低风险[11] - 采用商家直投模式(CID)直接触达KA客户 商业化流量池严格控制在15%以内 内容标注广告标识[11] - 保留内循环电商可能性 通过外链数据展示平台购买力 同时禁止跨平台导流保护自有店铺[12] 内容导购模式的行业演变 - 蘑菇街因过度依赖淘宝导购收入及激进商业化而衰落 营收波动剧烈导致经营危机[9] - 小红书导购定位更精准 兼具线下导购员"润物无声"特质 但需平衡商业化与用户体验[2][3] - 行业呈现"导购平台工具化"风险 小红书通过品类限制和流量隔离维持内容生态[10][11]
闪送股价较发行价跌去85%,即时配送行业因外卖大战迎来分化
第一财经· 2025-05-23 17:48
外卖行业与即时配送行业关联性 - 外卖行业是即时配送行业最核心的应用场景之一,二者呈现深度关联 [1] - 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达16357亿元,同比增长7.2%,行业渗透率达28.0% [7] - 外卖平台通过数字化调度系统整合骑手资源,实现"从餐厅到消费者"的即时配送闭环 [7] 闪送业绩与市场表现 - 闪送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9.6亿元,同比下降13.5%,净亏损1030万元(2024年同期净利润6460万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订单量5800万单,环比下滑(2024年第四季度6580万单),季均订单量低于2024年水平(6930万单) [4] - 闪送股价较16.5美元发行价累计下跌85.8%,截至5月22日报2.35美元 [1][3] - 公司注册骑手达290万人(较2024年6月增长20万),覆盖中国295个城市 [4] 即时配送行业竞争格局 - 顺丰同城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27.1%至157.5亿元,其中同城配送服务增长23.5%至91.2亿元 [5] - 达达2024年总净收入96.64亿元(同比下滑8%),但达达快送业务收入增长44.6%至58.05亿元 [5] - 京东外卖日订单量超2000万单,部分由达达骑手配送 [6] - 闪送坚持一对一配送模式,但顺丰同城、达达均推出同类服务,闪送场景单一化问题凸显 [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即时物流用户规模7.99亿人(同比增长9.1%),2030年预计超10亿人 [6] - 即时零售成为新增长点:顺丰同城茶饮配送收入增长73%,商超/美妆/医药等品类双位数增长 [8] - 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变革:AI优化订单分配、无人配送规模扩大、全链路履约向"仓储+拣货+配送"一体化转型 [8] 行业痛点与挑战 - 食品安全、骑手权益保障、运力成本高企等问题亟待解决 [9] - 超八成消费者遭遇商品损坏时平台/商家/骑手互相推责,责任边界不清晰 [9]
资本 | 朴朴超市或计划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23 15:29
公司概况 - 朴朴超市成立于2016年6月,总部位于福州,是一家30分钟即时配送的生鲜电商平台,品类覆盖生鲜、日用百货等12大类[2] - 公司以高频生鲜为流量入口,采用前置仓模式,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并筹备赴港上市[2][3] - 截至2024年,业务覆盖闽粤地区及武汉、成都共7个城市,扩张速度慢于同行(叮咚买菜覆盖20余城)[4] 融资历程 - 共披露4轮融资:2018年A轮获高榕创投千万级人民币,2019年B轮5500万美元+B+轮1亿美元,2021年IDG资本战略融资(金额未披露)[3] - 官网称实际完成7轮融资,2023年传闻获某短视频互联网公司注资(推测为抖音)[3] - 2021年后无公开融资记录,2023年收支平衡后加速上市进程[2][3] 运营数据 - 2022年底70%前置仓实现盈利,核心市场本地农批采购占比达45%,叶菜上架时效6小时[5] - 蔬菜价格较传统商超低15%,生鲜品类毛利率更高[5] - 自有品牌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SKU超750个,形成"优赐+多子品牌"矩阵,复购率超40%,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5] 竞争优势 - 建立短半径供应链体系,在福州、武汉等核心市场实现高效本地化采购[5] - 通过自有品牌(如"优赐"鲜奶、"随滋"坚果)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和盈利能力[5] - 相比同行更聚焦区域深耕,2025年计划重点拓展福建县域市场[4] 行业动态 - 继2021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股上市后,朴朴超市成为第三家筹备上市的前置仓企业[2] - 2024年互联网平台加码即时零售,上市将助力公司获取资本和品牌资源[6]
今年的“618”有哪些不同
北京晚报· 2025-05-23 14:56
作为每年二季度重要的消费活动,今年"618"来得格外早——2024年的"618"活动启动于5月20日,今年提前到5月13 日。在业内看来,今年的"618"有些特殊,因为它放在了"提振消费年"的大背景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把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 扩大国内需求"。在"两新"政策加码发力中,以商品销售为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了回升势头。有关数据显示, 今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为24.3%,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市场销售延续回升态势,但消费内生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于是可以看 到,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从不同角度加码加力,让今年的"618"呈现出了与往年不同的亮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开卖首小时,天猫平台超13000个品牌成交翻倍,43个品牌快速破亿元,'亿元俱乐部'品牌数量较2024年'618'同期增 长超50%。""3C数码、美妆、家电家装、服饰、运动户外、宠物、国际等各大行业天猫平台成交额全面超预期。"随着 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相继发出,今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