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
搜索文档
龙源电力(00916.HK):新能源电量持续增长 拟中期分红
格隆汇· 2025-08-27 03:16
业绩概览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6.57亿元 同比下降18.6% [1] - 归母净利润35.19亿元 同比下降14.4% [1] - 中期拟每股派现0.1元 分红总额8.36亿元 [1] 装机容量 - 净新增新能源装机2.05354吉瓦 其中风电0.98695吉瓦 光伏1.09659吉瓦 [1] - 截至6月末控股装机容量43.2吉瓦 风电31.4吉瓦 光伏11.8吉瓦 [1] - 新签订开发协议1.24吉瓦 其中风电1.04吉瓦 储能0.2吉瓦 [1] - 累计取得开发指标4.75吉瓦 风电2.98吉瓦 光伏1.77吉瓦 [1] 发电量与电价 - 总发电量396.52亿千瓦时 风电335.0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07% [2] - 光伏发电量61.4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1.37% [2] - 风电平均上网电价422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16元/兆瓦时 [2] - 光伏平均上网电价273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5元/兆瓦时 [2] 成本与利润 - 经营开支95.67亿元 同比增长10.8% [3]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利润67.30亿元 同比下降6.2% [3] - 风电分部经营利润62.13亿元 同比下降10.5% [3] - 光伏分部经营利润5.50亿元 同比增长51.1% [3]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9亿元/72亿元/76亿元 [3] - 对应PE估值7.6倍/7.2倍/6.9倍 [3]
时代电气(03898.HK):业绩符合预期 轨交与新兴装备持续增长
格隆汇· 2025-08-26 18:55
财务业绩 - 1H25收入122.14亿元,同比增长17.95%,归母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增长12.93%,扣非归母净利润15.88亿元,同比增长37.04% [1] - 2Q25单季度收入76.77亿元,同比增长19.88%,归母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增长12.63%,扣非归母净利润9.91亿元,同比增长42.02% [1] - 2Q25毛利率31.13%,同比提升4.78个百分点,净利率13.55%,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 [1] - 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18.25亿元,同比增长58.33% [1] 业务板块表现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1H25收入69.10亿元,同比增长12.58%,其中电气装备业务收入55.15亿元(+11.48%),工程机械业务5.63亿元(+1.05%),通信信号业务4.70亿元(+13.11%),其他装备3.63亿元(+65.65%) [2] - 新兴装备业务1H25收入52.44亿元,同比增长25.88%,其中基础器件24.16亿元(+29.12%),新能源发电10.47亿元(+42.94%),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9.99亿元(+1.32%),海工装备4.23亿元(+4.37%),工业电流3.59亿元(+110.08%) [2] 产能与业务进展 - 功率半导体宜兴3期项目2025年6月底达设计产能,中低压器件产能持续提升 [2] - 海工装备获首套EROV(电动水下机器人)订单 [2] - 持续推进新能源车电驱、风光氢储等业务发展 [2] 费用结构 - 2Q25销售费用率1.56%(同比-0.27pct),管理费用率3.42%(同比-0.66pct),研发费用率9.00%(同比+1.27pct),财务费用率-1.51%(同比-1.06pct) [1]
时代电气(03898):轨交业务持续向好,半导体进入产能爬坡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8-25 17:20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时代电气(3898)买入评级 目标价51.3港元 较当前股价39.08港元有31%上升空间 [1][2][5] 核心观点 - 轨道交通业务持续向好 受益于国铁客运量创新高和以旧换新政策 25年上半年动车组招标超预期 维保业务占轨交收入比例约23% 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5] - 半导体业务进入产能爬坡期 宜兴8英寸IGBT产线于2025年6月底达成3万片/月设计产能 株洲8英寸碳化硅产线当前月产能1.5-2万片 预计2025年底实现产线拉通 [5] - 新兴装备业务增长强劲 25年上半年收入52.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9% 其中基础器件收入24.2亿元(+29.1%) 新能源发电收入10.5亿元(+42.9%) 新能源汽车电驱收入10.0亿元(+1.3%) [5]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至32.0% 扣非净利润1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7.0% 较25年第一季度29.5%的增速进一步加快 [5] 财务预测 - 收入增长预测:2025年274.35亿元(+10.1%) 2026年302.98亿元(+10.4%) 2027年330.30亿元(+9.0%) [4][5] - 净利润增长预测:2025年42.73亿元(+15.4%) 2026年47.74亿元(+11.7%) 2027年52.87亿元(+10.8%) [4][5] - 盈利能力指标:预计毛利率稳定在32.6%-32.7% EBITDA利润率从2024年21.2%提升至2027年23.1% 净利率从14.9%提升至16.0% [6] - 每股收益预测:2025年3.12元人民币 2026年3.49元人民币 2027年3.86元人民币 对应市盈率从11.5倍下降至9.3倍 [4][6] 业务表现 - 轨道交通业务:25年上半年收入69.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6% 通信信号和其他轨道交通装备收入持续增长 有望形成新的增长极 [5] - 新兴装备业务:新能源发电事业部已实现独立运作并小幅盈利 汽车电驱业务合作主流车企 站稳第一梯队 预计25年下半年开始产能释放 [5] - 营运表现:库存周转天数从2023年54.1天改善至2024年49.3天 应付账款天数从95天延长至106天 显示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 [6] - 财务状况:现金储备充足 2024年末达106.53亿元人民币 负债股东权益比维持在0.4-0.5的低水平 财务结构稳健 [6]
时代电气(688187):1H25轨交维修、半导体需求稳健向上
华泰证券· 2025-08-25 14:52
投资评级 - 维持A股和H股"买入"评级,A股目标价63.58元,H股目标价49.30港币 [1][4][6] 核心观点 - 公司1H25实现营业收入122.14亿元(yoy+17.95%),归母净利润16.72亿元(yoy+12.93%)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轨交检修、功率器件及新能源发电板块需求增长 [1] - 预计25/26/27年收入分别为286.6/330.2/373.9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期为41.8/46.6/52.3亿元 [4] - 采用SOTP估值法,新兴装备业务给予31.9x 2025E PE(目标市值345亿元),轨交业务给予16.8x 2025E PE(目标市值519亿元) [12] 财务表现 - 1H25轨道交通业务收入69.11亿元(yoy+12.58%),其中检修收入15.67亿元(yoy+47%) [1][2] - 1H25新兴装备业务收入52.44亿元(yoy+25.88%),细分包括: - 半导体业务24.16亿元(yoy+29.12%) - 新能源发电10.47亿元(yoy+42.94%) - 工业变流3.59亿元(yoy+110.08%) [3] - 子公司时代半导体净利润率从2024年27.3%下降至18.0%(因宜兴三期产线折旧计提) [3] 业务亮点 - 轨交业务:受益于国铁大修及动车组招标增长,2025年两批累计招标278组(超2024年260组) [2] - 半导体业务:宜兴三期产线达产,产能达3万片/月,高压器件需求强劲 [3] - 新能源发电:突破海上光伏项目,光伏、储能PCS和制氢产品在海外实现首单突破 [3] - 工业变流及海工装备: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0.08%和4.37% [3] 增长驱动因素 - 轨交以旧换新周期持续,国铁维修和新增招标需求支撑业绩 [1][2] - 高压功率器件、新能源发电及深海装备领域订单突破 [1] - 城轨牵引系统及信号系统新订单行业领先 [2] 估值与预测 - 预计2025年新兴装备业务归母净利润10.8亿元,轨交及其他业务31.0亿元 [4] - 基于41.7%的A/H股溢价率确定H股目标价 [4][13] - 2025E EPS为3.07元,PE为15.63倍,ROE为9.57% [10]
光伏反内卷再升级,用电量持续创新高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5 09:04
民生证券近日发布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周报: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本周上涨2.28%, 涨跌幅排名第20,弱于上证指数。本周新能源汽车指数涨幅最大,风力发电指数涨幅最小。 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3.69%,太阳能指数上涨3.39%,储能指数上涨3.00%,锂电池指数上涨 2.45%,工控自动化上涨2.35%,核电指数上涨0.59%,风力发电指数上涨0.56%。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本周(20250818-20250822)板块行情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本周上涨2.28%,涨跌幅排名第20,弱于上证指数。本周新能 源汽车指数涨幅最大,风力发电指数涨幅最小。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3.69%,太阳能指数上 涨3.39%,储能指数上涨3.00%,锂电池指数上涨2.45%,工控自动化上涨2.35%,核电指数 上涨0.59%,风力发电指数上涨0.56%。 新能源车:2025年7月美国轻型车市场延续上行趋势 2025年7月,美国轻型车市场虽延续上行趋势,但价格上涨、优惠收窄与关税压力导致 增长逐渐放缓。7月新车均价45,063美元,同比增近千美元,优惠收窄至6.1%,轻型车库存 达到219万辆,同比增长28%。品牌竞争中,丰田以21 ...
国电电力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降 拟分红17.84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8-23 04:5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6.55亿元同比下降9.52% 主要因售电单价下降[2] - 归母净利润36.87亿元同比下降45.11% 主要因上年同期转让国电建投产生投资收益67.39亿元推高基数[2][3] - 扣非净利润34.10亿元同比增长56.12% 反映主营业务盈利改善[2] - 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板块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7亿元/8.83亿元/11.20亿元 较同期变化-0.28亿元/+9.09亿元/-0.79亿元[3] 分红政策 - 公布2025-2027年现金分红规划 承诺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归母净利润60%且每股不低于0.22元[5] - 2025年上半年拟每股派现0.10元 合计分红17.84亿元 占当期归母净利润48.38%[5] - 高分红传递现金流充裕信号 体现治理优化与股东回报导向[5] 火电业务 - 火电贡献公司超80%收入 装机结构以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为主占比71.88%[6] - 上半年火电上网电量1518.4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51% 平均上网电价428.75元/兆瓦时同比下降6.97%[6] - 燃料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入炉标煤单价831.48元/吨同比下降87.46元/吨降幅9.52% 长协煤占比达97.05%[7] - 通过"三改联动"提升调峰能力 20%深调机组覆盖扩大 增加辅助服务收入[7] 新能源发展 - 上半年新增新能源装机645.16万千瓦 其中光伏612.23万千瓦风电32.93万千瓦[10] - 新能源资源量353.48万千瓦同比下降58.04% 核准备案容量377.39万千瓦同比下降43.65%[10] - 风电/光伏上网电价分别为450.10元/兆瓦时和329.84元/兆瓦时 同比降6.0%和21.8%[12] - "136号文"政策引发6月1日前抢装潮 光伏6月新增装机骤降至14GW[11] 行业环境 - 煤炭价格持续走低 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均价同比降22.94%[7] - 电力供需转向宽松 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 行业面临量价下行压力[2][6] - 容量电价机制增加收入 但新能源全面入市导致电价不确定性增强[4][12] - 电网消纳不足/用地限制/生态保护等因素增加新能源开发难度[11]
京能电力: 京能电力: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4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0.80亿元,同比增长1.05%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9.49亿元,同比增长116.63% [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股,同比增长133.33%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139.63%至56.92亿元 [6]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80%,主要因燃料成本降低 [6] - 财务费用减少12.11%,得益于融资成本优化 [6] - 入厂标煤单价同比下降13.5% [5] - 完成火电机组等级检修30台次,保障机组安全启停435台次 [6] 装机容量与发电结构 - 控股装机容量达2,362.18万千瓦,其中火电2,139万千瓦 [4] - 新能源装机容量223.18万千瓦,报告期内新增4.69万千瓦 [4] - 在建项目187.8万千瓦,均为新能源发电项目 [4] - 火电发电量同比减少9.6%,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344% [4] 电力市场与行业环境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火电占比降至40.4% [4] - 新能源装机占比45.8%,光伏和风电同比分别增长54.2%和22.7% [4] - 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504小时,同比下降162小时 [4] -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 [4] 子公司业绩贡献 - 内蒙古岱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47.69亿元 [9] - 京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贡献净利润3.07亿元 [9] - 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达8.13亿元 [9] - 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盈利1.81亿元 [9] 战略转型与发展规划 - 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注重投资者回报 [10] - 加快煤电机组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 [9] - 积极拓展北京绿电市场,完成绿电交易量增长 [6]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比例达234.86% [10] 资产与投资状况 - 总资产979.2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2% [3] - 货币资金增加主要因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 [7] - 长期股权投资133.86亿元,较年初增长1.31% [7] - 对外股权投资2,000万元,用于对中煤京能秦皇岛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注资 [7]
淮河能源: 安徽中联国信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淮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申请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之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2 22:17
评估方法选择 - 电力集团股东全部权益评估采用资产基础法结果130.95亿元,与收益法结果131.97亿元差异率0.78% [2][4] - 资产基础法以资产重置成本为基础反映社会必要劳动价值,收益法以预期收益为基础反映资产获利能力 [4] - 电力集团主营火电和新能源发电属重资产行业,固定资产占比高,资产基础法更准确反映资产实际市场价值并提供更稳健评估基础 [5] - 行业惯例支持资产基础法,近年15项火电企业可比交易中14项采用资产基础法作为评估结论 [5][6] 下属公司收购背景 - 电力集团收购或设立下属公司围绕发展煤电联营模式展开,2005年起实施"交叉持股、煤电联营"的淮南模式 [7] - 国家政策支持煤电联营,2016年发改委发文重点发展坑口煤电一体化,2019年明确新规划煤矿电厂优先实施煤电联营 [8] - 煤电联营包括煤电一体化、煤电交叉持股、煤电企业合并重组等形式,相互参股比例达30%以上项目获优先支持 [8] - 电力集团通过投资设立、股权出资、股权收购方式控股或参股现有火电企业,并投资光伏发电公司寻求新利润增长点 [9] 下属公司经营财务数据 - 淮浙煤电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50.23亿元,毛利率38.9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41亿元 [10] - 凤台新能源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0.75亿元,毛利率15.79%,因电力价格市场化交易导致毛利率下降 [11] - 洛能发电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36.08亿元,毛利率7.1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52亿元,收购后通过长协煤供应降低成本 [12] - 谢桥发电处于在建状态无营业收入,主要资产为在建谢桥电厂项目 [12] - 皖能马鞍山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24.94亿元,毛利率7.99%,受益煤价回落和电价改革扭亏为盈 [13] - 皖能铜陵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48.09亿元,毛利率9.33%,资产负债率从77%下降至68% [14] - 皖能合肥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25.28亿元,毛利率4.36%,盈利水平大幅改善 [15] - 国能黄金埠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23.91亿元,毛利率4.19%,售电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下降 [16] - 国能九江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26.69亿元,毛利率3.96%,长协煤比例下降导致成本上升 [17] - 华能巢湖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23.74亿元,毛利率5.99%,扭亏为盈 [18] - 淮浙电力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27.10亿元,毛利率13.88%,因容量电费政策和机组检修导致发电量下降 [20] - 集团财务公司2024年1-11月营业收入3.19亿元,毛利率75.80%,因存贷款利率下降收入逐期下降 [21][22] 下属公司评估方法 - 控股子公司淮浙煤电、凤台新能源、洛能发电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最终定价选用资产基础法 [23] - 参股公司皖能马鞍山、皖能铜陵等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最终定价选用资产基础法 [24] - 在建公司谢桥发电、长电休宁仅采用资产基础法 [25] - 持股比例较低集团财务公司采用报表折算法 [25] - 湖北国瑞环保科技仅采用资产基础法,华能巢湖因净资产为负评估值为零 [26] 评估结果与增值率 - 淮浙煤电资产基础法评估值62.32亿元增值率43.39%,收益法评估值72.47亿元增值率66.73% [28][29] - 凤台新能源资产基础法评估值0.26亿元增值率12.60%,收益法评估值0.50亿元增值率139.90% [29] - 洛能发电资产基础法评估值6.81亿元增值率3333.97%,收益法评估值8.07亿元增值率3966.37% [29] - 皖能马鞍山资产基础法评估值7.62亿元增值率51.22%,市场法评估值7.02亿元增值率39.25% [29] - 皖能铜陵资产基础法评估值21.67亿元增值率43.38%,市场法评估值21.61亿元增值率43.02% [29] - 皖能合肥资产基础法评估值13.36亿元增值率118.07%,市场法评估值9.14亿元增值率49.13% [29] - 国能黄金埠资产基础法评估值14.27亿元增值率9.01%,市场法评估值19.50亿元增值率49.00% [29] - 国能九江资产基础法评估值14.23亿元增值率6.93%,市场法评估值18.09亿元增值率36.00% [29] - 淮浙电力资产基础法评估值19.86亿元增值率48.89%,市场法评估值21.88亿元增值率64.00% [29] 专利评估 - 电力集团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21项,均为账外专利 [35] - 专利用于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等生产或非生产环节,不能独立贡献超额收益 [36] - 采用成本法评估,计算公式为研发成本+申请费+申请费附加+公布印刷费+优先权利要求费+发明专利实质审查费+复审费+年费 [37] - 成本法符合行业惯例,其他市场案例如湖南军信环保、甘肃电投等均采用成本法评估专利权 [38] 业绩承诺安排 - 根据监管要求,采用资产基础法估值时需对基于未来收益评估的资产进行业绩承诺 [38] - 本次交易对顾北煤矿采矿权(采用收益法评估)安排业绩承诺,符合采矿行业标的操作惯例 [38] - 山西焦煤、靖远煤电、中钨高新、湖南白银等重组案例均采用相同安排 [38]
归母净利润下滑近四成 国电电力仍计划豪气分红超12亿元,年度分红比例不低于60%
华夏时报· 2025-08-22 15:30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76.55亿元 同比减少9.52% [2] - 归母净利润36.87亿元 同比减少45.11% [2] - 扣非净利润34.10亿元 同比增长56.12% 主要因上期转让子公司股权产生非经常性损益拉高基数 [2][4] 电力业务量价分析 - 平均上网电价409.70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29.51元/兆瓦时 [3] - 发电量2060.26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3.61% 上网电量1958.01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3.53% [3] -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761小时 同比下降262小时 火电下降248小时至2155小时 水电下降105小时至1530小时 [6] 燃料成本控制 - 入炉综合标煤单价831.48元/吨 同比下降87.46元/吨 降幅9.52% [3] - 原煤采购总量8097万吨 其中长协煤占比97.05%达7858万吨 [3] 分板块发电表现 - 风电发电量113.5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37% 上网电量110.74亿千瓦时 增长11.11% [6] - 光伏发电量103.3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22.55% 上网电量102.02亿千瓦时 增长122.85% [6] - 风电利用小时1127小时 同比增加22小时 光伏利用小时606小时 同比增加81小时 [6] 分板块利润变动 - 火电利润19.67亿元 较19.95亿元小幅下降 [7] - 水电利润8.83亿元(上期扣除减值后为8.16亿元) [7] - 风电利润5.29亿元 较7.68亿元减少2.39亿元 [5][7] - 光伏利润5.91亿元 较4.31亿元增长1.6亿元 [7] 分红政策重大调整 - 中期每股派现0.10元 总额17.84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48.38% [8] - 2023-2024年中期分红比例仅29.85%和23.90% [8] - 公布2025-2027年分红规划 承诺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净利润60% 且每股不低于0.22元 [8][9] 市场表现 - 总市值851亿元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56% [10]
云南能投发布2025年半年报: 新能源装机稳步攀升,盐业转型稳中有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4:4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95亿元,利润总额3.33亿元,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1] 新能源业务进展 - 新能源总装机达199.64万千瓦,在建项目装机72.23万千瓦,筹建项目装机41.375万千瓦 [2] - 永宁风电场扩建项目首批3.395万千瓦并网,推动总装机突破200万千瓦大关 [2] - 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三年超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2533.35小时(+274.35小时)、2023年2781.26小时(+556.26小时)、2024年2489.69小时(+362.69小时) [3] - 通过《代为培育协议》锁定110.396万千瓦项目资源,托管榕耀新能源享有优先收购权 [3] - 推进压缩空气储能(350MW)、钠离子电池风储一体机等创新项目 [2] 盐业板块表现 - 盐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下降8.13%,普洱制盐分公司综合能耗降低61% [5] - 食盐产量同比增长4.54%,销量增长2.25%,省内市占率超80% [6] - 省外销量同比增长7.4%,境外市场实现920吨大袋食盐销售突破(缅甸、老挝) [6] - 获得全国盐业首个"零碳工厂"认证,"生态云盐"入选《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 [5] 行业前景 - 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3亿千瓦,2030年总装机规模突破30亿千瓦(较当前翻倍) [4] - 云南省拥有全国领先的风光资源禀赋,开发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4] 战略规划 - 构建"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自建+并购"扩大绿色能源主业规模 [6] - 同步培育新能源新赛道,巩固盐业市场优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