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搜索文档
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落地河南
河南日报· 2025-05-12 07:10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债券市场"科技板"首批36单科技创新债券之一 [1] - 发行规模3亿元 期限270天 票面利率1.95% [1] - 河南省首单"科技板"科技创新债券 [1] 债券市场"科技板"特点 -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新推出的专门板块 [1] - 聚焦国家科技战略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 大数据与云计算 量子技术 生物技术等科技产业 [1] - 具有融资规模大 成本低 期限长的特点 [1] 政策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将推动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增量提质行动 [2] - 摸排科技型企业 股权投资机构发债意愿 优先纳入"白名单"企业库 [2] - 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常态化发债辅导 [2] 企业影响 - 提升牧原食品科技研发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 [1] - 鼓励更多科技型企业在"科技板"募集资金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
为求贸易协议,印度抛出橄榄枝:将对美关税差“膝盖斩”
金十数据· 2025-05-09 18:31
印度与美国贸易协议进展 - 印度提议将对美关税差距从近13%大幅削减至不足4%以换取关税豁免 [1] - 平均关税差距将减少9个百分点这是印度为降低贸易壁垒做出的最彻底改变之一 [1] - 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总额达1290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为457亿美元 [1] 协议具体内容 - 印度提议在协议第一阶段将60%的关税税目关税降至零 [1] - 印度已提供对近90%从美国进口商品的优惠市场准入包括降低关税 [2] - 印度要求对宝石和珠宝、皮革、服装等关键出口行业提供优惠市场准入 [2] 印度放宽美国商品出口规定 - 印度提议放宽对飞机和零部件、豪华汽车、电动汽车等高价值美国商品的出口规定 [2] - 其他放宽商品包括电信设备、医疗器械、烃类、葡萄酒和威士忌等 [2] 技术领域合作 - 印度要求美国在人工智能、电信、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将其与主要盟友同等对待 [2] 谈判进展与预期 - 印度官方代表团本月晚些时候可能访美推进谈判贸易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也可能访问 [2] - 印度和日本是接下来有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两个国家 [1]
事关普惠养老、债券市场“科技板”……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58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额度5000亿元 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1] - 新政策是对2022年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额度400亿元)的扩容升级 支持领域更广 利率更低 全国适用 [3] - 专家认为该政策将激发服务消费和养老市场活力 促进服务消费供给与需求 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长期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3] 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监管调整 - 金融监管总局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鼓励险资加大入市力度 [4] - 2023年9月曾下调风险因子 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至0.3 科创板股票从0.45调至0.4 [6] - 本次调整预计带动股市增量资金超1300亿元 但与普通股民投资风险无关 [4][9] 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政策 - "科技板"聚焦人工智能 大数据与云计算 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量子技术 生物技术等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9] - 制度设计针对发行人诉求优化发行环节安排 [9] - 鼓励金融机构 资管机构 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等参与投资 支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指数及相关产品 [11] - 将提供专门做市报价服务以提高科技创新债券交易活跃度 [11]
债券市场“科技板”对于投融资的意义是什么?专家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25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 - 中国人民银行计划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旨在为科技创新领域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增量资金 [1][3] - 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18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具有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 [3] "科技板"的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创设政策性工具,建立"股债联动"综合支撑体系,有效匹配科技创新企业各阶段融资需求 [5] - 允许发行人灵活选择发行方式,简化信息披露规则,丰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提升发行效率和融资可得性 [5] - 鼓励金融机构、资管机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资金积极参与投资 [7] - 鼓励创设与科技创新债券指数及相关指数挂钩的产品,引导扩大投资者范围 [7] 重点支持的科技产业 - 聚焦国家科技战略需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产业 [9] 风险分担与融资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11] - 风险分担工具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采取多样化增信措施,共同分担债券投资人违约损失风险 [11] - 该机制可有效降低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成本,支持其发行8年期、10年期等更长期限债券 [11]
一个新的由生物技术驱动的科技时代,即将来临?
36氪· 2025-05-08 07:14
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融合 - 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领域在过去10年取得惊人进展,全球科技巨头(亚马逊、谷歌、微软)通过云计算资源支持AI训练与业务平台搭建,并配置人才与财务激励措施加速医疗领域突破 [1] - AI工具在医学诊断任务上频繁达到人类专家水平,算力与算法改进推动技术创新呈指数级增长,同时变革生物学、化学等传统学科研究方法 [1] - 第一代科技初创公司瞄准药物开发领域,结合AI与生物技术,利用交叉学科背景挑战传统制药行业范式 [2] 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影响 - 基因编辑技术从简单克隆跃升至精确编辑人类基因组,新一代基因疗法与T细胞工程公司推动癌症治疗突破 [2] - DNA测序、医疗影像数据爆炸式增长为AI/机器学习提供挖掘生物学意义的机会,全球前十大药物中7种源自生物技术创新 [4][5] - 重组DNA技术(20世纪70年代)与CRISPR-Cas系统成为基因编辑核心工具,相关临床试验与mRNA疫苗平台验证技术应用潜力 [8] 制药行业历史与科技驱动 - 制药业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煤焦油染料化学创新,1952-1953年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AI等基础研究同步兴起,推动行业爆发式发展 [3][5] - 1953年FDA批准氨甲蝶呤标志癌症化疗进入临床,早期化疗思路启发后续数十年研究,临床医生与药学家成为行业决策关键角色 [4][6] - 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通过数字健康领域投资介入医疗行业,展现颠覆式创新能力 [9] 医疗AI应用与未来方向 - 深度学习算法在癌症与脑部疾病研究中取得突破,但临床AI仍面临监管挑战 [9] - AI辅助药物设计重塑药物发现流程,计算方法与生物技术公司正奠定行业创新基础 [9] - 技术融合催生新发现引擎,传统实验与计算手段结合推动生物学新技术栈发展,新兴公司利用工程手段实现医疗方法创新 [10]
【新华解读】债市“科技板”配套安排逐步落地 引导债券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新华财经· 2025-05-07 23:47
债市"科技板"政策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推出13项具体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包括丰富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机制[1] - 沪深北交易所随后发布通知,对公告内容补充实施细则[1] - 政策旨在拓宽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带动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1] 科技创新债券市场规模 - 已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2] - 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2] - 支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5+3、5+5等长期限债券,培育耐心资本[2] 支持重点产业 - 债市"科技板"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3] - 将科技创新债券纳入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质效评价体系[3] - 建立全国性银行科技金融服务质效评价定期通报机制[3] 发行主体扩容 - 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6] - 新增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6] - 鼓励更多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7] 创新债券条款 - 发行人可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创新设置含权结构、发行缴款、还本付息等条款[7] - 支持设置预期收益质押担保、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可转换为股权等创新条款[7] - 票面利率可与科创企业成长或募投项目收益挂钩[7] 风险分担机制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8] - 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共同参与分担违约损失风险[8] - 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8年期、10年期等更长期限债券[8] 政策影响 - 有望缓解股权投资行业筹资困境,带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4] - 推动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与股票发行交易市场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4] - 形成资本市场投资主线,提振资本市场信心[5]
债市“科技板”引增量资金 推动投融资良性循环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20:32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细则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 配套推出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以降低融资成本 [1] - 上海、深圳、北京交易所同步补充实施细则 [1] 市场响应与规模 - 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1] - 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全球第二),为科技创新提供增量资金 [2] 制度创新设计 - 允许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创新含权结构、缴款及付息条款 [2] - 简化信息披露规则,可约定豁免披露事项 [2] - 建立以技术价值为核心的评级方法,突破传统资产规模限制 [2] 科技创新债券的投融资匹配 投资者参与机制 - 鼓励金融机构、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投资 [3] - 推动创设与科技创新债券指数挂钩的产品 [3] - 优化做市机制并纳入科技金融服务评估 [3] 重点支持领域 - 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技术等国家战略科技产业 [4] - 重点支持成熟期和成长期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债融资 [4] 股权投资机构参与 政策突破 - 首次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债券(如8-10年期) [4] - 缓解"短债长投"矛盾,增强硬科技项目投资能力 [4] 生态优化 - 促进头部私募股权机构发债,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4] - 减少对政府性资金的依赖,提升投资效率 [4] 信用增进与风险分担 增信工具创新 - 央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 [6] - 结合"第二支箭"担保增信,降低民营科技企业发债门槛 [6] 政策持续优化方向 - 证监会将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并完善增信支持 [6] - 建议扩大政府担保覆盖至贴息、税收优惠 [7] - 推动建立全国性科创信用评级体系及资产证券化(ABS) [7]
债市“科技板”来了!风险分散分担机制是市场关注点
搜狐财经· 2025-05-07 18:42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完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 [1] - 已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参与机构将进一步增加 [1]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债券,并联合地方政府、增信机构分担违约风险,支持发行8年期、10年期长期债券 [2] 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创新 - 发行人可灵活选择发行方式、融资期限,创新设置含权结构、发行缴款、还本付息等条款 [3] - 优化发行管理流程,支持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规则,金融机构可采用余额管理方式 [3] - 创新信用评级体系,针对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特点设计专门评级方法,提高前瞻性和区分度 [3] 交易所配套支持措施 - 上交所建立"即报即审"绿色通道,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审核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 [5] - 深交所新增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可用于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多种途径 [5] - 北交所免收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认购经手费、上市初费等费用,支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类ETF产品 [6] 科技创新债券预期影响 -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产业 [10] - 有望缓解股权投资行业筹资困境,带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债-贷-股-保"联动支持体系 [10] - 政策将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促进民间资本、政府基金等社会投资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11] 信用评级体系优化方向 - 对科技创新企业评估需重"质"轻"量",关注产品竞争力、研发投入与产出,强化全链条技术评估 [8] - 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评估需以投资能力为核心,注重投资专业性和业绩双重验证,建立长周期偿债能力评价体系 [9] - 评级机构需加强科创债特有评级要素研究,提升尽职调查质量,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 [12]
东盟观察丨新加坡执政党赢得大选,黄循财首场大考成绩亮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4 18:3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新加坡新一届大选结果出炉,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一如外界所料获胜。 5月4日凌晨,新加坡国会选举结果揭晓。据新华社报道,新加坡选举局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执政党人 民行动党获得国会97个席位中的87席,赢得国会选举。反对党工人党获得10个议席。 据了解,新加坡国会实行一院制,议员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占国会多数议席的政党可组建 政府,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执政至今。虽然人民行动党蝉联执政党角色的结果并无悬念, 但此次选举引发热议的地方在于,这是新加坡现任总理、现年52岁的黄循财自接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并 出任新加坡总理以来,第一次带领该党经历大选。而且,此次国会大选比原定时间提前,这也被外界认 为是新加坡国家执政党试图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巩固权力地位以便推行政策。 国会选举后,黄循财的发言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说法。黄循财在5月4日凌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在全 球面对严峻风暴的当下,本届新加坡大选的意义重大。他感谢新加坡国民给予其和治理团队的"明确且 有力的委托",并称这将使新加坡在动荡的世界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正冲击东南亚经济。对此,黄循财曾表示, ...
富邦科技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4-30 15: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0748万元同比上升1779%其中境内营收6733180万元同比增长1921%占比5452%境外营收5617568万元同比增长1613%占比454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5903万元同比上升3081%扣非净利润879152万元同比上升2391%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股同比上升2800%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下降344%归母净利润231230万元同比下降1175%主要受春节假期提前及肥料价格下行影响 [6] 业务板块 - 农化助剂业务2024年营收9024701万元同比增长935%肥料业务营收936493万元现代农业业务营收2066071万元同比大增16905% [3] - 现代农业业务通过14个省区超万亩试验验证涉及小麦玉米等13种作物禾本科固氮产品潜在市场规模达28935亿元(按15元/亩×1929亿亩耕地) [3][7] - 数字农业配套服务包括土壤检测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形成"种肥药+生物技术+数字化"一体化模式 [2][5] 战略布局 - 证券简称变更为"富邦科技"体现战略聚焦以"数字+生物"技术双轮驱动构建"降本增产"综合解决方案 [2] - 2025年重点推进三大方向:农化助剂绿色转型生物农业产品营销及东南亚非洲市场拓展 [3] - 外延并购策略聚焦生物技术企业(微生物菌剂生物农药)和数字农业企业(物联网智能装备)强化技术协同 [5] 研发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468547万元团队169人含26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推出磷酸除镉助剂尿素造粒助剂等新型环保产品 [7] - 与OCP合作推进钙镁磷肥TSP-MgO等项目联合中国农科院开展禾本科固氮产品田间试验 [1][7] 行业趋势 - 化肥助剂行业向精准化绿色化发展现代农业行业受益于《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生物与数字技术成竞争高地 [3] - 数字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符合农业智能化绿色化趋势 [4] 市场沟通 - 业绩说明会答复率100%涉及31个问题涵盖财务战略研发等多元话题 [1] - 否认英国子公司减值传闻商誉占比29%但评估无减值迹象并购标的尽调严格遵循战略协同原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