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

搜索文档
朱啸虎:现在做消费,必须走极致路线
创业家· 2025-06-27 17:59
消费类创业核心策略 - 在中国消费类创业必须选择产品极致或价格极致两个方向之一 品牌类企业需产品做到极致 渠道类企业需价格做到极致 [1] - 产品力或价格力需达到100分以上标准 最好达到120分以创造消费者惊喜感 [1] 消费重构精选课核心价值 - 课程为国内首个聚焦中日消费巨头方法论的沉浸式培训 涵盖效率革命 需求重构 资本破局三大模块 [3] - 汇集三浦展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等日本消费领域实战派导师 [3] - 重点解析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路径 [3] 课程基础信息 - 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7月15日前有效) [4] - 培训地点为上海 时间为8月7日至8月9日 [5]
侯孝海卸任华润啤酒:34年“倔强”职业生涯,起落之间未改“勇闯”本色
财经网· 2025-06-27 17:43
侯孝海职业历程与华润啤酒发展 - 侯孝海从华润啤酒卸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职务 结束32年职业生涯[1][2] - 离职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此前已异地工作近二十年[3] - 职业生涯始于1991年首钢 经历盖洛普、百事可乐后于2001年加入华润啤酒[5][7] 华润啤酒战略转型 - 2006年通过"勇闯天涯"营销策略实现销量全国第一 2008年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啤酒单品[8] - 2017年启动"3+3+3"战略 首个三年完成组织标准化改革 淘汰10+个大区总经理[12][13] - 2018-2019年形成"四大金刚"高端产品矩阵 同期23.55亿元收购喜力中国业务[14] 啤酒高端化进程 - 2020年承认与百威中国差距: 盈利仅其一半 高端销量为对手1/2[15] - 2023年喜力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0% 达成60万千升五年目标[18] - 大高档250万千升销量使其成为高端巨头 1-2年内有望登顶中国高端啤酒市场[18] 白酒业务布局 - 2022年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 创白酒行业最大单笔并购纪录[16] - 2023年白酒业务营收20.67亿元 经调整EBITDA为7.97亿元[19] - 2024年白酒营收增长4%至21.49亿元 毛利率提升5.6个百分点至68.5%[21] 渠道与价格策略 - 坚决反对白酒压货行为 建立经销商投诉机制[19] - 2023年治理金沙酒业库存 上半年经销商降库存超10亿元[17] - 明确反对价格战 认为其是"最差、最无效、必然失败"的策略[21]
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隐现,关税上调贸易政策不确定,全球经济新常态
搜狐财经· 2025-06-27 16:24
全球货物贸易增长与挑战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上升至103.5,远高于预期,显示短期增长势头 [1] - 新出口订单指数跌破基准点100至97.9,预示全球贸易增速进入收缩区间 [3] - 关税上调预期引发采购潮,推动短期贸易增长,但可持续性存疑 [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及欧盟潜在关税措施加剧贸易壁垒 [3]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各国出口进口决策更谨慎,长期增长基础不稳定 [3] - 世贸组织报告指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全球贸易放缓的关键因素 [6] 全球经济结构性变化 - 供应链分散化、生产线回流及新兴市场崛起改变全球贸易模式 [7] - 各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可能导致贸易增长进入新低区间 [7] - 短期贸易刺激措施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需推动长期稳定发展 [9] 国际政治经济动荡 - 美中贸易摩擦、欧洲"脱欧"余波及供应链不稳定加剧贸易脆弱性 [3] - 美国"美国优先"政策挑战全球贸易规则稳定性 [4] -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力量冲突可能导致更复杂多变的贸易局面 [6]
酒鬼酒举办G50大会,高峰提出“五个自信”坚定前行
长江商报· 2025-06-27 14:2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白酒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业模式和生态面临全面重构,传统消费场景如宴席、聚会大幅减少,市场动销和价格压力较大 [5] - 库存压力明显缓解,企业库存逐步回归健康水平,但厂商关系成为主要矛盾,关乎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效率 [5] - 酒鬼酒作为湘酒领军企业,需通过差异化路径突围,行业对产区价值挖掘需求迫切 [1][8] 厂商关系重构策略 - 推动产业链由分向合,建立厂商一体化关系;优化供应链以消费者为中心;拓展价值链融合组织、信息、技术等要素 [7] - 名酒企业已率先调整厂商关系,酒鬼酒构建渠道高利润的BC联动模式 [7] - 经销商建议深度挖掘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和酿酒传统,打开增量市场 [12] 酒鬼酒核心竞争力 - 提出"五个自信":发展基础(治理规范、产能提升)、湘西产区禀赋(打造酒旅融合)、文化内核(楚文化与文人精神)、馥郁香型品质(173道工序)、行业前景 [8] - 依托"产区妙境、馥郁妙香、文化妙酒"三大优势,聚焦产品、市场、渠道,打造精品酒企 [10] - 独创"13526"馥郁香工艺(五粮酿造、小曲糖化、大曲发酵),形成"前浓、中清、后酱"的独特风味 [10] 品牌历史与行业认可 - 酒鬼酒1993年与茅台同获法国波尔多世界酒类博览会奖项,麻袋瓶包装设计新颖 [5] - 中国酒业泰斗季克良评价其工艺"特殊有特色",题词"酒中之鬼,馥郁天成" [5] - 唯一央企控股(中粮集团)的白酒上市公司,经销商称其为"湘西人的骄傲"和"飘香名片" [12]
中美石油贸易史上最大断层,特朗普发声希望重启,中方态度明确
搜狐财经· 2025-06-27 11:46
前言 2900万桶到300万桶,90%断崖式跳水,中国对美石油进口创下史上最大幅度下滑。美国页岩油库存堆 积如山,企业叫苦不迭。 更戏剧性的是,一向强硬的特朗普突然服软,在社交媒体主动示好:"希望中国从美国大量购油"。这种 180度转弯让市场一片哗然。 美国石油为何从"武器"变成"负担"?中国这招"能源断供"究竟打中了谁的七寸? 作者-彤 90%暴跌背后的政策博弈 当2900万桶的峰值进口量在短短几个月内骤降至300万桶,这个90%的跌幅不仅仅是一组冰冷的数据, 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能源战争的直接体现。 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石油进口的这种断崖式下跌,创造了中美贸易史上单一 商品进口降幅的最高纪录。要知道,在2023年的巅峰时期,中国每日稳定消化着近30万桶美国原油,这 相当于一个中等产油国的全部日产量。 然而,最让市场意外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美国政策制定者的反应。就在所有人都预期华盛顿会采取更 强硬反制措施时,特朗普却在6月24日的社交媒体上发出了一条让人大跌眼镜的信息。 这位一贯以"极限施压"著称的美国总统,竟然主动示好:"这下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了。希望未 来他们也能从美国购买很 ...
前5个月进口量最高下滑44%,玛莎拉蒂们集体失速!自主品牌正“接管”百万级豪车市场
华夏时报· 2025-06-27 09:59
玛莎拉蒂及超豪华品牌在华表现 - Stellantis考虑出售玛莎拉蒂并聘请麦肯锡提供建议 尽管官方否认但品牌近年表现堪忧 [1] - 2025年1-5月玛莎拉蒂在华进口销量384辆同比下滑44% 下滑幅度远超宾利(-20%)、劳斯莱斯(-23%)等竞品 [1] - 2024年玛莎拉蒂全球销量仅11300辆同比暴跌57% 运营亏损达2.6亿欧元(约21.8亿人民币) [2] - 产品线青黄不接 Levante和Ghibli已停产 继任车型2027-2028年才上市 [2] 超豪华品牌整体市场趋势 - 2023年超豪华品牌进口量全面下滑 玛莎拉蒂(-12%)、宾利(-15%)、劳斯莱斯(-12%)等均两位数下跌 [3] - 2024年下滑加速 玛莎拉蒂(-71%)、劳斯莱斯(-40%)、阿斯顿·马丁(-44%)等跌幅扩大 [3] - 2025年Q1百万级新车销量2.1万辆同比腰斩(-53%) 5月单月玛莎拉蒂107辆(-2%)、兰博基尼24辆(-50%) [4] - 上海车展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 包馆盛况不再反映市场疲软 [4] 自主品牌高端化突破 - 比亚迪仰望U8上市两年销量破万 U8L将于2025年下半年上市 产品矩阵覆盖62.8-168万元区间 [5] - 江淮华为尊界S800上市首月大定超5000台 指导价70.8-101.8万元对标迈巴赫 [6] - 长城成立超豪车事业群 小米SU7 Ultra定价52.99-81.49万元 极氪9X光辉版叫价百万级 [6] - 自主品牌以技术创新(如仰望U7六种驾驶模式+500kW快充)抢夺原豪华品牌客户 [5][6] 行业格局重构 - 迈凯伦前5月销量仅19辆 与仰望两年破万形成鲜明对比 [7] - 进口超豪华品牌集体遇冷 自主品牌加速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7] - 超豪华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 [7]
期货公司应“三维发力”重构合规框架
期货日报网· 2025-06-27 09:01
监管动态 - 中国期货业协会集中发布12则纪律惩戒决定,涉及多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及从业人员,这是自2024年年底以来首次批量公布 [1] - 纪律惩戒原因包括内部控制缺陷、管理混乱、通道业务违规、收益结构异化、不正当交易等 [1] - 惩戒措施包括训诫和公开谴责,并实施"双罚制",同时追究公司和个人的责任 [1][7] 违规行为分析 - 第一类违规是交易异化,将衍生工具用于规避监管,包括收益结构变形和虚假交易构造 [3][4] - 收益结构变形表现为修改期权结算条款,将非线性收益强行线性化,使场外期权异化为变相期货交易通道 [4] - 虚假交易构造表现为关联客户间设计对敲交易,目的是套取费用而非真实风险管理 [4] - 第二类违规是内控失守,导致投资者保护机制失效 [5][6] - 期货公司未穿透核查真实交易目的,默许私募基金产品作为个人投资者通道参与高风险场外衍生品交易 [5] - 公司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交易审查及数据报送机制 [6] 监管趋势 - 监管层不再局限于形式审查,而是穿透交易结构分析实质,打击"名为衍生品、实为通道"的业务异化 [7] - 监管追溯从机构延伸至个人,与《期货和衍生品法》确立的"双罚"原则一致,大幅提高违规成本 [7] - 此次集中纪律惩戒是监管框架系统化升级的体现,标志着监管从"规则建设"向"行为监管"的纵深推进 [7][11] 行业建议 - 完善内控机制,建立"三道防线+负面清单" [8][9] - 业务前端防线:严格执行KYC原则,进行穿透核查 [8] - 风控中台防线:部署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异常交易预警 [8] - 审计后台防线:定期开展交易数据穿透审计 [8] - 制定场外业务负面清单,禁止收益线性化、通道化设计 [9] - 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区块链与AI技术提升风控水平 [10][11] - 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确认书、合规审查记录不可篡改 [11] - 运用AI识别异常交易模式和违规特征 [11] -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从被动遵从到主动管理 [11] - 建立员工合规档案,将风控执行与绩效考核挂钩 [11] - 设立合规联络官跟踪监管政策动向 [11]
TCL李东生:企业全球化发展,一定要扎根当地
凤凰网财经· 2025-06-26 18:22
企业全球化战略 - 中国企业全球化是必然选择,中国工业产出占全球30%且竞争力难以撼动,需通过打开海外市场缓解国内竞争压力 [3] - 全球化不仅是产品销售,更需本土化运营,通过共建工业能力、培养当地供应链实现深度融合 [1][3] - TCL实践从"全球化销售"转向"全球化运营",在墨西哥、波兰、越南建立生产基地 [6] 本土化运营关键点 - 核心是产业链能力建设,需在当地建立产品工厂并逐步深化技术能力和生产层次 [6] - 早期从简单装配起步,后期带动国内合作伙伴赴海外建厂,培养当地供应商(如纸箱等基础材料本地化) [6] - 本土化生态圈需创造就业、税收,并输出工业能力培养当地供应链合作伙伴,类似40年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模式 [4][5] 中国企业全球化角色 -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重构,推动贸易投资规则合理化以促进均衡发展,TCL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2][9] - 泡泡玛特等潮玩企业证明中国在时尚创新领域的突破能力,打破西方主导格局 [1][5] - 全球化初期规则由西方国家制定且相对公平,但20多年发展后需调整以实现更均衡的成果分享 [8][9] 全球化经济效益 - 经济全球化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约0.2%,源于自由投资贸易制度而非直接投入 [8] - 中国在全球化中抓住机遇得益于综合因素(基础条件、努力付出),早期创业者付出巨大 [9] - 当前需解决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问题,中国愿推动规则改革使发展成果更均衡分配 [9] 行业趋势与案例 - 潮玩行业出现泡泡玛特等成功案例,显示中国企业创意能力提升并获国际市场认可 [1][5] - 非洲、中东国家欢迎中国企业建厂,认为重复建设低效,更希望中国带动当地工业能力发展 [4] - 全球产业链配置遵循WTO效率最大化原则,但未来需兼顾区域均衡发展 [7][8]
他,地下室创业,“偷菜”起家,干出百亿帝国
创业家· 2025-06-26 17:52
以下文章来源于最华人 ,作者华人作者团 最华人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最华人。 关注华人商业领袖、创业者及商业案例; 洞察科技制造、品牌出海、产 业革新等。 "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获得者。 后浪凶猛。 作者 :吴垢 来源:最华人 谁能想到,一个曾坐在电脑前敲代码、开发游戏的IT男,竟能颠覆中国饮料行业的格局? 在传统巨头牢牢把控的赛道上,他凭借一瓶"0糖、0脂、0卡"的气泡水,掀起一场席卷全国乃至 全球的消费革命。 如今,他们的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撑起一个估值高达 710亿元 (据 《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 的新消费帝国。 他就是 唐彬森 , 元气森林 创始人 。 这位跨界狂人,是如何在巨头围堵的红海市场撕开一道裂缝,逆势崛起的? 这个故事,值得细读。 01 "偷菜"起家 1 982年, 唐彬森 出生于合肥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就对商业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小学作文,别人写《我的爸爸》,他却写《论述 一座立交桥 的修建是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的》, 让老师目瞪口呆。 高中时,他 一边上学 , 一边倒卖盗版磁带,虽然没赚到多少钱,却加深了他对经商的兴趣。 200 ...
旺仔的“中年危机”
和讯网· 2025-06-26 16:5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财年营收235.11亿元,同比微降0.3%,净利润43.36亿元,同比增长8.6%,呈现增利不增收态势 [1][2] - 乳品及饮料类贡献总营收52%(121.09亿元),旺仔牛奶仅实现"低个位数"增长,米果及休闲食品类营收占比48%,同比下滑1.2%和2.6% [3][4] - 近十年业绩停滞,市值从巅峰1700亿港元缩水至625亿港元,不足峰值40% [3][5] 业务结构分析 - 饮料业务依赖旺仔牛奶单一产品,新品如香蕉牛奶、草莓牛奶未形成规模效应,O泡果奶实现"双位数增长"但难抵大单品疲软 [3] - 米果业务受春节礼包消费寒流影响衰退"高个位数",冰品因极端天气损失"低双位数"收益 [4] - 跨界尝试涉足医疗、酒店、保险等十余个赛道均未成功,更名"中国旺旺"未带来实际增长 [1]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零食市场规模达13440亿元,CR5仅占5.9%,公司以134.8亿元零售额排名第五 [2] - 量贩零食店占据线下渠道40%份额,公司传统批发与现代渠道贡献80%营收,电商占比"接近两位数" [7] - Z世代消费偏好转向健康化、性价比和情绪价值,行业创新迭代速度加快 [7] 渠道与经销商困境 - 经销商面临高库存压力,临期产品折价处理导致亏损,部分案例负债达千万级别 [8] - 厂家强制线下消化库存,限制经销商线上销售,与电商渠道形成冲突 [8] - 传统商超渠道红利消退,三只松鼠等电商品牌重塑消费入口,公司转型滞后 [6] 历史发展对比 - 2004-2013年营收增速维持20%,2013年旺仔牛奶突破百亿,市值峰值超1700亿港元 [2][6] - 早期通过国民级大单品+经销商网络+电视广告策略成功,2013年后未能适应电商及新消费趋势 [6][7] - 创始人蔡衍明曾借大陆经济红利选址湖南建厂,成为首个注册商标的台资品牌 [6]